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蘇州市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監測九 年 級 歷 史姓名: 班級: 成績: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1.根據下面材料可以判斷出的史實是( ?。?br/>《尚書 堯典》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意為堯命令羲氏與和氏,遵循上天的規律和日月星辰的運行情況制定歷法)陶寺觀象臺遺址復原圖A.陶寺遺址被認定為堯的都城 B.史前時期已有對天象的觀測C.陶寺時期最先出現原始農業 D.長江流域最早出現天文歷法2.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此舉( ?。?br/>A.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確立了郡國并行制度C.利于諸侯國的壯大 D.有效抑制了外戚干政3.《史記 商君列傳》中記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宗室(國君家族)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列入家族名冊)?!睋丝芍?,商鞅變法( )A.加強了對地方的管轄 B.打擊了舊貴族利益C.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 D.保護了農民的利益4.從420年劉裕代晉算起,南朝有宋、齊、梁、陳四朝。自北魏統一北方算起,北魏先分裂為東魏、西魏;后來北齊代東魏,北周代西魏。這體現了該時期的歷史特點主要是( )A.政權更替頻繁 B.君主專制加強C.儒學地位動搖 D.民族交融深化5.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得到農民熱烈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這恰好說明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 ?。?br/>A.經濟落后 B.八股取士 C.君權強化 D.政治腐敗6.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動蕩時期。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為圖霸業,征戰不休,人民備受戰亂和分裂之苦。這一時期的局面實質上是( )A.生產力快速發展影響王朝的更替B.黃河流域封建政權的頻繁更迭C.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擴大D.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7.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一書指出: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八侵袊鴼v史的轉折”的含義是指( ?。?br/>A.中國戰敗,威嚴盡失B.簽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C.中國從此開啟了近代化的第一步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8.除生產槍支彈藥之外,洋務派軍事企業還制造“制器之器”。如1867﹣1904年,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制造了車床138臺,刨床、鉆床等117臺;福州船政局自行制造機器66座;天津機器制造局能夠自行制造電機、電線、電引的機器。這反映了洋務企業的大機器生產方式( ?。?br/>A.完全替代了傳統的手工工廠勞動B.推動了我國工業近代化發展C.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遭到破壞D.使中國工業水平領先于世界9.2025年是《新青年》創刊110周年,某校展覽特別選取了民國十年7月號《新青年》、8月創刊的《勞動周刊》等報刊雜志進行專版展覽。這一展覽是為了紀念( )A.武昌起義 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成立10.在70年前的某次國際會議上,針對對共產主義的直接或間接攻擊,周恩來說:“我們允許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懷疑,但……我們歡迎所有到會的各國代表到中國去參觀?!痹摃h的圓滿召開( )A.是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的標志B.體現了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C.推動了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D.得益于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11.藏蒙史詩《格薩(斯)爾》是世界上存世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整理出版不同民族文字版本的《格薩(斯)爾》及相關研究文集。2006年,國務院將它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體現出我國政府( ?。?br/>A.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傳統保護B.在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C.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國家戰略D.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12.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深化全球南方團結合作。我們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成功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上合、金磚、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雙邊多邊場合。從2025年習近平主席發表的新年賀詞中可以看出中國( )A.貫徹了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B.展示了大國的責任擔當意識C.展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D.貫徹了各民族共同繁榮政策13.以下是某同學進行歷史復習時繪制的示意圖,“?”處應填寫的是( )A.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B.中國積極推進祖國統一C.致力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D.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14.《十二銅表法》第八表第十條規定,如有人放火燒毀建筑物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而該(犯罪者)系故意為此者,則令其帶上鐐銬,在鞭打之后處以死刑。(如果是)意外的,法律命令(犯罪者)賠償損失,如其無力支付,則予以從輕處罰。這體現了羅馬法( ?。?br/>A.遏制了貴族對法律濫用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障了奴隸制民主制度D.維護社會公共秩序15.新舊大陸之間的接觸與聯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種相互流傳,特別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等,不僅改變了各洲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促進了世界人口的增加。與此同時,舊大陸食草的馬、牛、羊等動物來到氣候適宜、水草豐足的新大陸,其繁殖的數量遠遠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養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漸破壞,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趨嚴重。這一切始于( ?。?br/>A.阿拉伯帝國興起 B.租地農場的出現C.工業革命開始 D.新航路的開辟16.17—19世紀,英、美、法等國先后頒布了下列法律文獻,其共同作用是( )A.打擊了封建統治 B.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C.推翻了殖民統治 D.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17.從水力驅動到蒸汽驅動的改進,要求紡線發生過程由私人農舍轉移到更大的工作地點,許多工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同一工作地點,利用機器而不是用手工的方式生產貨物。這一轉變說明工業革命( ?。?br/>A.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B.推進城市化進程持續發展C.導致貧富差距不斷加大D.創造了大的社會生產力18.巴黎公社革命期間,國際工人協會給予了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持,許多成員還直接參加了巴黎公社革命。公社失敗后,馬克思領導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積極營救和救濟公社流亡者。國際工人協會的這些活動( )A.踐行了《共產黨宣言》的思想B.推動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C.促進了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發生D.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19.歷史學家羅榮渠《美洲史論》中寫道:作為“世界歷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揮的軍隊解放的國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國土,成為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拿馬六個國家的奠基者”。這位美洲歷史上的偉人是( ?。?br/>A.玻利瓦爾 B.圣馬丁 C.愛迪生 D.華盛頓20.某校九年級同學需要制作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板,下列素材中,可以選用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21.1919年1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所謂“和平會議”上,操縱會議的英、法、美等列強,對中國的正當要求置若罔聞,竟然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這充分表明巴黎和會( )A.維穩的宗旨 B.深遠的影響C.分贓的性質 D.制衡的原則22.如表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俄和美國政策調整的部分內容,二者的共同點包括( ?。?br/>新經濟政策 羅斯福新政實行糧食稅,與之前相比,稅額降低了近 一半;向農民提供種子、農具和技術等;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 建立了幾十個委員會和管理局,興辦了許多公共工程,開展了大規模的救濟工 作,國家支出達350億美元。A.引發社會危機 B.恢復發展經濟C.實施以工代賑 D.減少政府干預23.錢乘旦先生在《不平衡發展現代化》一文中稱:“西方現代化經幾百年的發展,其優與弊都已經十分清楚。二戰后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補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一是修補資本主義,二是修正民族國家?!毕铝写胧┲?,旨在“修補資本主義”的是( ?。?br/>A.開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成立北大西洋公約C.成立世界貿易組織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24.從1948年6月向中東地區派出聯合國巴勒斯坦停戰監督組織至2013年,聯合國已經執行了68次維和行動。維和行動已成功阻止了近100個國家的軍事沖突。這表明聯合國致力于( ?。?br/>A.消除民族矛盾 B.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C.解決貿易爭端 D.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題 (共26分)25.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在時代變遷中演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不是以族源而是以文化作為判別華夷的首要標準,他心目中的文化主要是周代的禮樂文明,凡觀念言行體現禮樂文明的均視為華夏。司馬遷在《史記》中,以黃帝為華夏第一帝,將“五方”之民,將秦、楚、越,以及中國四邊的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為古代中國人“同源同祖”的淵源,由此構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國五千年的政治與民族、文明的歷史。——摘編自李禹階《華夏民族與國家認同意識的演變》材料二材料三 秦漢的中國已經凝為一個巨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復雜系統。其中特別提及:政治力量的滲透到達了底層;經濟力量將全國納入一個巨大的網絡中;而在文化發展方面,經過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統,以及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正統,建構起具有一定水平的價值觀念。——摘編自許倬云《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1)據材料一,概括華夏民族認同的主要內涵。孔子認可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取兩幅歷史地圖中所反映的歷史變遷信息并加以說明。(3)據材料三,指出秦漢時期中國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以西漢為例,指出使“經濟力量將全國納入一個巨大的網絡中”的措施。26.某班級以“民族危機 救亡圖存”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任務一【走進場景——回溯沉痛記憶】(1)上述條約分別承載著哪場戰爭給近代中國人民帶來的沉痛記憶?結合所學,概括它們給中國造成的共同危害。(一點即可)任務二【解讀名言——傳承民族精神】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梁啟超:“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睂O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br/>(2)從上面人物中任選其一,介紹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要求:標注事件名稱)并從該事件的影響角度作答)這些名言里蘊涵了哪些值得我們傳揚的民族精神?任務三【制作表格——把握歷史脈絡】洋務運動大事年表(部分):時間 史事1862年 京師同文館成立1865年 李鴻章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872年 李鴻章籌辦輪船招商局1888年 北洋水師成立1890年 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3)結合所學回答,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依據表格內容概括洋務運動的開展涉及哪些方面?(答兩點即可)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都是源于對原有社會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給資本主義戴上一個政府干預的氧氣面罩,后者是給社會主義加上一個市場經濟的發動機,從而使單純的制度趨于一種混合經濟狀態,它們都由此解決了舊問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摘自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1)材料一中“中國改革”開始的標志是什么?試寫出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做法。材料二 我國的對外開放從沿海的經濟特區開始,逐步向內地推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實行對外開放,是黨根據工作重點轉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戰略,進而被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寫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什么?材料三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張繼良《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研究》(3)根據材料三指出,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的建設重點是什么?遵循的原則是什么?28.革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89年的革命性解決方案,是一種所有英國人都能夠接受的妥協。威廉和瑪麗仍然行使很大的行政獨立權,但從此以后,議會每年都會召開,勒緊錢袋,在公共事務的發展趨勢方面互通有無。在詹姆士二世以后,沒有哪一位英國國王企圖擺脫議會進行統治,或是蔑視議會的存在。——[美]理查德 鄧恩《現代歐洲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革命性解決方案”指什么?該“方案”的頒布有何重大意義?材料二美國的民主實踐是一種嶄新的嘗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美國通過革命和協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民主政體——總統制。與英國的議會制相比,美國不僅根除了“君主”“王權”的存在土壤,開啟了國家元首的選舉模式,而且還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基本原則。經過長時間的磨合,特別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優勢,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此前的英國。——摘編自孫瑛輝《論民主的多樣性及其科學把握》(2)材料二中的“革命”具體指的是什么?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國的民主實踐“新”在何處。(分條作答,不得完全抄材料)材料三[保障民權——關注政治文明]1789年《人權宣言》 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損害別人的事情的權利中,法律對于所有人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1791年憲法 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平等的1804年《拿破侖法典》 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3)根據材料三,指出法國保障民權的方式是什么。概括人民的哪些權利得到了保障。材料四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標志著現代民法的開端,它以羅馬法為藍本,巧妙地運用法律形式把剛剛形成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規則直接“翻譯”成法的語言。它能反映的首先是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的客觀要求……確立了民事主體的獨立地位,從根本上摧毀了封建的身份等級制度。——《民法的發展》(4)根據材料四,從政治和經濟兩個角度簡析法國民法典頒布的歷史意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