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Z20名校聯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盟)2025屆高三第三次聯考歷史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上。3.選擇題的答案須用2B鉛筆將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要改動,須將原填涂處用橡皮擦凈。4.非選擇題的答案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域內,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選擇題部分一、選釋題I(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據考古學家研究,陶寺遺址出土的蟠龍紋最初受良渚文化黑陶蟠蛇紋的啟發,后又受到肖家屋脊文化(位于今湖北)玉龍的影響,最終形成了陶寺文化的蟠龍形象。據此可知A.中華文明起源存在碰撞交融B.黃河流域居于中華文化活動中心C.早期國家時期蟠龍信仰普遍D.長江流域黑陶工藝早于黃河流域2.《唐律疏議·名例》寫道:“夫三才(天地人)肇位,萬象斯分。稟氣含靈,人為稱首。莫不憑黎元(百姓)而樹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輕刑明威,大禮崇敬。”據此分析,唐律編訂體現①民本思想②禮法結合③體例完備④律例合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3.1907年,學部頒布《女子師范學堂章程》,該章程以“啟發知識、保存禮教”為原則,設置修身、國文、歷史、地理、算術、裁縫、音樂、體操等課程,自此新式女子教育納入了官方教育體系。這反映了A.政體變更推動了女子教育興起B.學堂選官制度由此正式設立C.近代社會轉型中的保守與進步D.男女平等思想成為社會共識4.在展開項目化學習時,有同學搜索了一些素材(下圖),他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從瑞金到陜北,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個戰士獻出生命途中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某一會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里程碑A.馬克思主義傳播B.國民大革命C.紅軍戰略大轉移D.全民族抗戰5.托勒密一世融合了希臘與埃及的宗教創造了“塞拉匹斯”,并將其視為亞歷山大城的保護神。觀察下圖,其神殿最有可能位于海洲界A.①B.②C.③D.④6.有學者認為:由于共同敵人的消失,西方聯盟的凝聚力下降,歐洲、日本與美國的利益沖突增多。同時,由于經濟增長速度不同,日本、德國或歐盟及中國必將崛起,美國盡管還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對國際體系的控制力在下降。該學者意在強調A.美國試圖建立單極世界B.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C.第三世界力量逐步崛起D.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7.《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后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碧喾庥邶R,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边@種差異源于A.周天子對內外服控制程度不同B.諸侯享有受封地的繼承權C.統治階級內部存在沖突與矛盾D.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獨立性8.1294年,天主教教宗尼古拉四世的使者、意大利籍方濟會修士孟高維諾抵達北京,開始在中國傳播天主教,將基督教教義翻譯成中文,并在北京建立教堂,促使更多的天主教徒也加入了他的傳教事業。據此,理解正確的是A.馬可·波羅因此來華B.基督教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C.此舉促進東西方交流D.蒙古西征開辟中西交通要道9.據學者研究,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華商紗廠已實行通宵工作制,工人分兩班輪流工作,每班工作12小時。一些技術人員還觀察到工廠“燈光美滿者,工人之精神亦為之一振,出品亦增;反之燈光不明,或有耀光黑影,則可減少工作效率”的現象。據此,該學者認為A.電氣動力的革新提高了生產效率B.工廠制的普及危害產業工人的健康C.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活水平D.新式照明影響工廠生產與經濟效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