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 同步練習 2024-2025學年下期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 同步練習 2024-2025學年下期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 同步練習 2024-2025學年
下期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
一、選擇題
1.1644年,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滅亡了。直接推翻腐敗的明王朝統治的軍隊是( )
A.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 B.清王朝的軍隊
C.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 D.明王朝的軍隊
2.明朝中后期社會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 )
A.政治日益腐敗 B.宦官專權嚴重 C.皇帝疏于政事 D.大臣結黨營私
3.明朝滅亡的標志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 B.李自成指揮大軍占領北京城
C.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 D.多爾袞指揮清軍入主中原
4.下列屬于清朝統治者在政治上鞏固自身統治的措施是( )
A.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B.設立錦衣衛
C.實行八股取士 D.建立八旗制度
5.明末農民起義提出的口號“均田免賦”之所以深受農民擁護,主要是因為它針對下列哪一現象( )
A.宦官專權 B.土地兼并嚴重,賦稅沉重
C.官員貪污 D.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
6.“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歌謠中民眾歡迎和擁護的起義軍領導者是( )
A.李自成 B.湯顯祖 C.吳三桂 D.羅貫中
7.時序性是歷史學科的基本屬性之一,下列歷史事件中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努爾哈赤建立后金②清軍入關
③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④明朝滅亡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8.下列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A.隋唐——宋元——明清 B.隋唐——明清——宋元
C.宋元——隋唐——明清 D.明清——宋元——隋唐
9.女真族(滿洲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由于世代的變遷和社會的更迭,該民族以不同的稱謂活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臺上。該民族曾建立過的“中原王朝”是( )
A.金朝、元朝 B.元朝、清朝 C.遼朝、元朝 D.金朝、清朝
10.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在蒙古軍隊的進攻下,1227年西夏滅亡
B.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C.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
D.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門的居住權
11.“《明史》載:嘉靖朝‘士大夫奔競賄賂,恬不為異’,科道官‘多徇私劾奏’?!边@說明張居正改革前官僚系統的核心弊病是( )
A.吏治腐敗 B.機構臃腫 C.科舉停廢 D.武將干政
12.學習張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組發現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項不符合( )
A.掌握國家實際田畝數 B.解決地主隱瞞土地,轉嫁徭役負擔問題
C.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D.限制土地兼并
13.關于下面示意圖中“?”的主題表達最恰當的是( )
A.吳三桂降 B.皇太極進攻明朝
C.李自成起義 D.崇禎帝自縊
14.以下材料可以用于說明( )
(明朝后期)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原有的賦稅)難緩,額外復急。 ——鄭廉《豫變紀略崇禎元年(1628年)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 ——計六奇《明季北略》
A.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B.明朝建立的背景
C.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D.滿洲興起的過程
15.下面是某同學用制表法梳理少數民族杰出人物時制作的表格,請你判斷表格中由上到下依次填寫的人物是( )
人物 主要事跡
① 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仿照中原王朝體制,稱帝建國
② 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
③ 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A.完顏阿骨打、鐵木真、努爾哈赤 B.耶律阿保機、鐵木真、努爾哈赤
C.完顏阿骨打、忽必烈、皇太極 D.耶律阿保機、忽必烈、皇太極
二、綜合題
16.17世紀中期的中國,硝煙彌漫,出現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和動蕩。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天啟七年(1627年)三月,陜西大旱,澄城知縣仍催逼賦稅,榨取農民。白水饑民王二聚集了數百農民進行斗爭,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軍進入河南,吸納了一些失意的知識分子,如牛金星、宋獻策、李巖等先后投奔起義軍,他們為李自成出謀劃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見識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材料三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薄俺笊呵蠛?,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br/>材料四 在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北京城里自殺了一個皇帝,逃跑了一個皇帝,又從關外殺進來一個皇帝。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說明末農民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說一說“均田免賦”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關系?
(3)材料四中“自殺的皇帝”是誰?“逃跑的皇帝”是誰?
(4)“從關外殺進來的皇帝”是誰?他是哪一民族的首領?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最終結束了中國境內長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統國家,對西藏實施行政管轄。版圖超出漢、唐。明朝大力加強君主專制,一度出現強盛局面。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導致統治危機不斷加深。明朝最終在農民大起義和東北滿族進逼的雙重夾擊下崩潰。
——摘編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
(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2)根據材料,指出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A B A A A D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C B
1.A
【詳解】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1644年4月,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絕望中自縊,明王朝被推翻了,A項正確;清王朝的軍隊入關是在明朝滅亡后,排除B項;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沒有直接推翻明朝統治,排除C項;明王朝的軍隊沒有推翻明朝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
2.A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后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政治日益腐敗,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越發嚴重,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怨聲載道,階級矛盾尖銳,當時陜西北部一帶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官府不顧民眾死活,催征如故,廣大農民紛紛起義,A項正確;宦官專權嚴重是東漢中后期時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排除B項;“皇帝疏于政事”和“大臣結黨營私”是政治日益腐敗的具體表現,排除C、D項。故選A項。
3.B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B項正確;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此時起義軍尚未占領北京城,明朝政權尚在,排除A項;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國號大金,此時明朝政權尚在,排除C項;明朝滅亡以后,正當李自成力圖推進全國統一的時候,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并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排除D項。故選B項。
4.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在此后的統治中沿襲中原歷代王朝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A項正確;明朝時期設立錦衣衛,排除B項;實行八股取士屬于文化上的措施,而非政治上,排除C項;后金建立八旗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
5.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明末,土地兼并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佃農或流民。同時,賦稅沉重,農民不堪重負?!熬锩赓x”的口號直接針對這一現象,提出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農民沉重的賦稅負擔,這對于深受土地兼并之苦和賦稅重壓的農民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B項正確;宦官專權主要體現在政治權力的爭奪和對朝政的不良影響方面,與農民的切身利益直接關聯不大,排除A項;官員貪污主要影響的是政治清明和國家財政的合理使用,并非農民最為關切的問題,排除C項;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主要是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斗爭,對農民的生產生活沒有直接的重大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6.A
【詳解】據題干“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和所學知識可知,李自成英勇善戰,被稱為“闖將”,后來他成為起義隊伍的領袖,人稱“李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所以,當時流行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A項正確;湯顯祖是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排除B項;明朝滅亡以后,駐守重鎮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并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排除C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排除D項。故選A項。
7.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大金政權,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1644年4月,攻入北京城內,明朝末帝崇禎自縊,明朝滅亡,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軍隊,因此,①③④②符合時間先后順序,A項正確;根據歷史事件中時間順序,分別排除BCD項。故選A項。
8.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朝代先后順序是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A項正確;應該是隋唐——宋元——明清,而不是隋唐——明清——宋元,宋元——隋唐——明清,明清——宋元——隋唐,排除B、C、D項。故選A項。
9.D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女真族(滿洲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滿州在遼宋夏金時期叫女真,于1115年建立金朝。1616年女真建立后金,1635年女真改為滿州,1636年改后金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D項正確;蒙古族建立元朝,排除AB項;遼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排除C項。故選D項。
10.B
【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不僅陳述了明朝滅亡這一歷史事實,還深入分析了導致明朝滅亡的兩個重要原因——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這完全符合歷史解釋的定義,即基于史料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B項正確;“在蒙古軍隊的進攻下,1227年西夏滅亡”僅僅陳述了一個歷史事實,即西夏在蒙古軍隊的進攻下于1227年滅亡,但沒有對這個事實進行任何分析或評價,不符合歷史解釋的定義,排除A項;“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同樣只是陳述了一個歷史事實,沒有包含任何分析或評價,不屬于歷史解釋,排除C項;“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門的居住權”也是單純陳述了一個歷史事實,沒有涉及對該事實的分析或評價,排除D項。故選B項。
11.A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明史》載:嘉靖朝‘士大夫奔競賄賂,恬不為異’,科道官‘多徇私劾奏’。”結合所學可知,嘉靖朝士大夫爭相賄賂、習以為常,監察官員(科道官)徇私彈劾。這些現象反映了官僚系統內部貪污成風、監察失職的腐敗問題。張居正改革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整頓吏治(如考成法),說明此前官僚系統的核心弊病正是吏治腐敗,A項正確;題干未提及部門冗余問題,排除B項;明朝科舉未中斷,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題干聚焦文官腐敗,與武將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12.D
【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居正改革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是想掌握國家實際田畝數,解決地主隱瞞土地、轉嫁徭役負擔問題,從而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但是并沒有想限制土地兼并這一目的,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張居正改革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是想掌握國家實際田畝數,解決地主隱瞞土地、轉嫁徭役負擔問題,從而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
13.C
【詳解】根據題干“明朝末年政治腐敗、1644年建立大順、階級矛盾尖銳和均田免賦”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爆發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口號,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1644年4月攻占北京,明朝滅亡。所以說示意圖中的事件都是圍繞李自成起義,C項正確;“吳三桂降”與農民起義的直接聯系不強,更多是與清朝的入關有關,排除A項;“皇太極進攻明朝”與農民起義無直接關聯,主要是清朝與明朝之間的戰爭,排除B項;“崇禎帝自縊”標志著明朝的滅亡,但它是李自成起義成功后的結果,而非起義本身,排除D項。故選C項。
14.C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明朝后期)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原有的賦稅)難緩,額外復急”,可知明朝朝廷不斷加派賦稅;由“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可知明朝末期,陜西北部一帶大旱,造成大范圍饑荒。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治腐??;土地高度集中;賦稅沉重;自然災害,社會動蕩不安,最終導致以李自成為首的明末農民起義的爆發,C項正確;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是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與題干內容沒有聯系,排除A項;明朝建立的背景,是元末政治腐敗,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爆發農民起義,朱元璋領導的隊伍逐步強大,與題干內容沒有聯系,排除B項;滿洲興起的過程,是指明朝后期,活動于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不斷發展壯大。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率軍與明朝交戰,接連取勝,使明朝的北部受到嚴重威脅。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位,繼續進攻明朝,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與題干內容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C項。
15.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耶律阿保機在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仿照中原王朝體制,稱帝建國,因此①為耶律阿骨打;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因此②為鐵木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因此③為努爾哈赤,B項正確;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而非契丹各部,排除AC項;忽必烈建立元朝,而非蒙古政權,排除D項。故選B項。
16.(1)直接原因:陜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賦稅,榨取農民。
(2)意思:“均田免賦”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賦稅。
關系:因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賦”口號,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熱情歡迎李自成起義軍,二者是因果關系。
(3)“自殺的皇帝”:明朝崇禎皇帝
“逃跑的皇帝”:李自成;
(4)“從關外殺進來的皇帝”:清朝順治皇帝;
民族:滿族。
【詳解】(1)直接原因:據材料“天啟七年(1627年)三月,陜西大旱,澄城知縣仍催逼賦稅,榨取農民”可知,材料反映農民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陜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賦稅,榨取農民。根本原因在于元朝的腐敗統治。
(2) 意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均田免賦”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賦稅。這反映了人民對土地的要求,對農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關系:據所學可知,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賦”口號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賦稅反映了人民的要求,農民積極支持李自成起義,因此出現了材料三中百姓熱情歡迎李自成起義軍,二者是因果關系。
(3) “自殺的皇帝”:據所學可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在煤山歪脖樹自縊身亡,因此“自殺的皇帝”是是指明朝崇禎皇帝。
“逃跑的皇帝”:據所學可知,清軍聯合吳三桂入關,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終起義失敗潰逃,“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
(4) “從關外殺進來的皇帝”:據所學可知,清軍聯合吳三桂入關,入主中原,“從關外殺進來的皇帝”是指清軍入關,當時的皇帝是清朝順治皇帝。
民族:據所學可知,1919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后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入關之時清朝順治皇帝是滿族的首領。
17.(1)拓展: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2)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
【詳解】(1)拓展:根據所學知識,元朝在西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2)根本原因:根據所學知識,由材料“明朝大力加強君主專制,一度出現強盛局面。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導致統治危機不斷加深。明朝最終在農民大起義和東北滿族進逼的雙重夾擊下崩潰”可知,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石市| 曲水县| 枣庄市| 遂昌县| 攀枝花市| 温州市| 通江县| 临清市| 章丘市| 宜丰县| 瑞安市| 洱源县| 达孜县| 洞头县| 宜川县| 江源县| 清涧县| 苏尼特左旗| 通海县| 久治县| 禹城市| 来凤县| 安康市| 夏河县| 云霄县| 宝兴县| 白银市| 富民县| 凌云县| 常宁市| 江山市| 皮山县| 阳新县| 繁昌县| 财经| 遂宁市| 五常市| 宜都市| 刚察县| 天峻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