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答題卡上每一小題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符號涂黑。1.(2024八下·織金期末)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開了一場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這場會議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B.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D.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2.(2024八下·織金期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與這首戰歌有關的是(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C.人民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3.(2024八下·織金期末)史明辨在進行主題學習時,搜集到如圖所示的圖片。據此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運動4.(2024八下·織金期末)紀錄片《中國脊梁》介紹到:“在河南省蘭考縣的城市廣場上,每天都有人前來瞻仰一棵被稱為‘焦桐’的泡桐樹,這是帶領蘭考人民與自然災害做斗爭的縣委書記在沙地上種下的。”這位縣委書記被人民稱頌為( )A.鐵人 B.解放軍好戰士C.黨的好干部 D.兩彈元勛5.(2024八下·織金期末)“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 )A.背景 B.目的 C.過程 D.意義6.(2024八下·織金期末)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城市改革全面展開。改革的內容主要是( )A.實行單一的公有制B.對國有企業實行統一經營,政企職責不分C.繼續實行平均分配D.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實行經營責任制7.(2024八下·織金期末)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對外開放格局。這個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是(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B.經濟特區—內地—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C.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D.內地—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8.(2024八下·織金期末)1992年陪同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的人員這樣比喻:一個已經退役的老船長,當看著船的方向搖擺不定時,又一次跳上船頭,把扭曲的方向擺正了。“方向擺正了”的寓意是( )A.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B.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道路C.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我國的改革和發展指明方向D.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9.(2024八下·織金期末)時代在進步,國家也在不斷的發展。天宮遨游,天眼探空;大飛機一飛沖天,港珠澳正式通車。這一系列的成就主要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 )A.協調 B.共享 C.創新 D.綠色10.(2024八下·織金期末)歷慎思同學在進行復習備考時,梳理了下列的史事,這些史事共同論述的觀點是( )·國家按照自愿等原則,幫助侗族等十幾個民族創制文字;·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也取得大批成果,如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西部大開發政策適用范圍中有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A.國家注重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B.國家因地制宜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國家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D.國家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11.(2024八下·織金期末)1981年鄧小平在會見臺灣、香港知名人士時指出:“我們要力求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但是也不排除在某種情況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現狀也可以不變。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一個區,還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我國制定的政策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 D.興邊富民12.(2024八下·織金期末)學校歷史興趣小組舉辦一期“乘風破浪——中國海軍發展史”的故事會,下列歷史史事最適合列入故事會的是( )A.楊根思在小高嶺戰役中與敵人同歸于盡B.蔣道平擊落美軍戰機C.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D.第二炮兵部隊的組建13.(2024八下·織金期末)南非金山大學學者謝爾頓強調: “它從誕生起一直在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在如今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環境中,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這個“它”指( )A.“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雙百方針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4.(2024八下·織金期末)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B.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C.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D.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15.(2024八下·織金期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一書中寫道:“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領導著人們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材料中的“他”是( )A.袁隆平 B.楊利偉 C.莫言 D.屠呦呦16.(2024八下·織金期末)通過關鍵詞進行對比學習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從“飲食結構單一”到“吃飽吃好、健康綠色”。這些關鍵詞對比可用于學習( )A.飲食習慣的變化 B.住房面積的擴大C.出行方式的改變 D.通信事業的發展二、填空題: 本大題共5小題, 第17——21小題, 每空2分, 共20分。17.(2024八下·織金期末)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 ”。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前進的道路。為了保證戰斗勝利和潛伏部隊的安全,邱少云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18.(2024八下·織金期末)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系列思想理論。在 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 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19.(2024八下·織金期末)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 奮斗目標。20.(2024八下·織金期末)“1997年7月1日中國對 恢復行使主權。 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它們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21.(2024八下·織金期末)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 召開的亞非會議,周恩來在會議上提出 的方針,促進了會議圓滿成功。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22小題,共16分。22.(2024八下·織金期末)八(1)班同學以“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一起完成任務一【以圖學史 合理推論】圖②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 圖③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 圖④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后, 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任務二【梳理進程 概括作用】1956-2012年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部分)時 期 概 況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1956-1976年) 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年) 一場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一個制度: 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 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 使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一個途徑: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新空間。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摘編整理至張洪為《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任務三【整理筆記 感悟探索】黨的二十大報告筆記整理(部分):“民本”“以和為貴”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圖景。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同時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東方大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人類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探索中,黨的領導直接關系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時代特點、國情變化和實際問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現代化建設方案。(1)根據任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將圖②、圖③、圖④的歷史史實與推論進行連線。(2)根據任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1978-2012年時期概況中涉及的三個歷史事件,并分別概括兩個時期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所起的作用。(3)根據任務三,歸納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的特征。(4)綜合上述任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式現代化”探索之路的認識。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23小題,共16分。23.(2024八下·織金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鄧稼先的生平事跡簡介(部分)。1924年鄧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小時候他父親就特請私塾老師教他讀《左傳》《論語》等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親自當啟蒙老師指點其英語學習方法。在國家遭受日本侵略民族危亡之際他父親對他說:“以后你一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在西南聯大期間,他埋頭苦讀,積極關注政治、參加愛國運動。為深入專研物理學知識,他開始著手準備到美國留學的考試。1948赴美留學,鄧稼先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的科技水平與美國的差距有著難以想象的距離。1949年10月,A: ,中國人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為了早日報效祖國,他玩命式的勤奮,只用了一年零十一個月的時間,于1950年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取得學位后,他立刻回國——他要爭分奪秒地將自己的所學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1958年的一天,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B: 。這項特殊的工作要求他必須隱姓埋名。除此之外,那時我國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缺乏資料,外國的研究成果又都保密。他為了祖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隱姓埋名28年,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成功。這28年,他完美地詮釋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永于攀登的C: 精神!鄧稼先的一生奉獻給了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積勞成疾,身患絕癥,于 1986年逝世。他的遺言是:死而無憾!——材料整編自《鄧稼先傳》材料二于敏、胡仁宇在《光明日報》著文, 充滿深情的回憶: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黃大年曾說:每當我們在既定的目標下,越過核大國布下的障礙, 奪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時, 無不從心底欽佩稼先的卓越遠見。 自己的偶像是鄧稼先, 看到他, 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 什么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1)將符合材料一中A、B、C三處的歷史事件放入合適的位置。新中國成立 抗美援朝 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 “兩彈一星”(2)根據材料一繪制鄧稼先的生平事跡(部分)大事年表。(3)綜上所述,說出鄧稼先被稱之為“中國脊梁”的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人民政協【解析】【分析】據題干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 年 9 月在北平隆重召開的會議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等,A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56 年召開,排除B;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于 1981 年召開,排除C;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82 年召開,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2.【答案】D【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唱著材料體現的戰歌,奔赴朝鮮前線,進行抗美援朝,因此材料內容體現的是抗美援朝,D符合題意;北伐戰爭是國民政府于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與材料“雄赳赳氣昂昂……保和平衛祖國”等信息無關,排除A;抗日戰爭主要發生于中國本土,沒有跨過鴨綠江,排除B;人民解放戰爭是國共之間戰爭,最后推翻國民黨統治,與材料“跨過鴨綠江”等信息無關,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3.【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以得出關鍵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農民分配土地”、“農民分到農具”,結合所學知識,這與土地改革有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新解放區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B符合題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指的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農業采取的是合作化的方式,派出C;1958年,開始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辦人民公社,與材料無關,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識。難度適中,識讀圖片信息,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答案】C【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在河南省蘭考縣的城市廣場上,每天都有人前來瞻仰一棵被稱為‘焦桐’的泡桐樹,這是帶領蘭考人民與自然災害做斗爭的縣委書記在沙地上種下的。”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60年代,面對嚴重自然災害,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他以強烈的責任心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蘭考人民服務,最后積勞成疾,不幸病逝,被人們譽為“黨的好干部”。被譽為“黨的好干部”的杰出代表是焦裕祿,C符合題意;“鐵人”指的是石油工人王進喜,排除A;“解放軍好戰士”指的是雷鋒,排除B;“兩彈元勛”指的是鄧稼先,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模范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社會主義建設模范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5.【答案】D【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可知,題干側重強調的是1978年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產生的意義,D符合題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前人民公社化運動束縛了農村生產力和農民的積極性,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排除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是為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排除B;“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6.【答案】D【知識點】國有企業改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改革全面展開,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D符合題意;改革是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而不是實行單一的公有制,排除A;改革是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而不是實行統一經營,政企職責不分,排除B;改革是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而不是實行平均分配,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國有企業改革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7.【答案】A【知識點】對外開放【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1984年,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此后逐步向內地擴展,從而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A符合題意;綜上所述,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是“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BCD項中開放的順序均有誤,排除BC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對外開放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答案】C【知識點】鄧小平理論【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濱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視察,多次發表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要敢于試驗,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些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C符合題意;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排除A;農村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道路,排除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鄧小平理論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9.【答案】C【知識點】五大發展理念【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天宮遨游,天眼探空;大飛機一飛沖天,港珠澳正式通車。”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創新,C符合題意;協調體現在平衡發展結構,排除A;共享主要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排除B;綠色體現在低碳環保等,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五大發展理念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0.【答案】A【知識點】共同繁榮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國家按照自愿等原則,幫助侗族等十幾個民族創制文字; ·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也取得大批成果,如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 ·西部大開發政策適用范圍中有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可知,材料體現了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支持,國家注重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A符合題意;對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改造是政治方面的內容,材料還涉及文化、交通等內容,排除B;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概括不全面,排除C;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概括不全面,材料還體現了文化等方面的措施,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共同繁榮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共同繁榮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1.【答案】C【知識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即使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現狀也可以不變。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一個區,還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結合所學可知,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后,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C符合題意;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排除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興邊富民行動,是1999年由國家民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倡議發起的一項邊境建設工程,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一國兩制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2.【答案】C【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國海軍發展史相關的故事會”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楊根思在小高嶺戰役中與敵人同歸于盡”楊根思為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杰出英雄,排除A;人民空軍剛剛誕生,就面臨戰爭的考驗,戰斗英雄蔣道平在抗美援朝中擊落過5架敵機,排除B;第二炮兵部隊的組建屬于導彈部隊,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國防建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國防建設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3.【答案】B【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它從誕生起一直在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在如今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環境中,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B符合題意;“一個中國”原則是針對港澳臺問題提出的,排除A;雙百方針是毛澤東1956年針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出的,排除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國的外交政策,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4.【答案】C【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是對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評價,屬于歷史解釋,C符合題意;“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均是對客觀歷史的敘述,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B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5.【答案】A【知識點】袁隆平及雜交水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領導著人們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結合所學知識,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A符合題意;楊利偉是我國航天員,是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排除B;莫言是文學作家,排除C;屠呦呦是醫學家,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袁隆平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袁隆平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6.【答案】A【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從“飲食結構單一”到“吃飽吃好、健康綠色”可知,愛了體現的是飲食習慣的變化,A符合題意;住房面積的擴大體現在住房的改善,人均住房面積的數據等方面,排除B;出行方式改變體現在從自行車王國到家庭轎車的普及,公共交通的發展,高鐵等發展,排除C;通信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發展,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衣食住行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衣食住行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7.【答案】最可愛的人;黃繼光【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最可愛的人”。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前進的道路。故答案為:第1空、最可愛的人第2空、黃繼光【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難度較低,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18.【答案】中共十五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知識點】中共十五大【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可知,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系列思想理論。在中共十五大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故答案為:第1空、中共十五大第2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五大、十九大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19.【答案】“兩個一百年”【知識點】“兩個一百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兩個一百年是指中共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故答案為:“兩個一百年”。【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夢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中國夢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20.【答案】香港;1999;九二共識【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和海峽兩岸的交往的知識可知,“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它們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11月,兩會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故答案為:第1空、香港第2空、1999第3空、九二共識【點評】本題考查港澳臺問題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港澳臺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21.【答案】萬隆;“求同存異”【知識點】萬隆會議及“求同存異”外交方針【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再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亞非會議。會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國主義挑撥,質疑中國,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故答案為:第1空、萬隆第2空、“求同存異”【點評】本題考查萬隆會議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萬隆會議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22.【答案】(1)連線:圖②對應推論2;圖③對應推論1;圖④對應推論2。(2)歷史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特點: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認識: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一個五年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圖②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了明顯成效,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設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因此對應推論2;圖③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因此對應推論3;圖④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對應推論1。(2)本題考查改革開放的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 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 使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新空間。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根據材料“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可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根據材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可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本題考查中國式現代化。根據材料“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同時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東方大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人類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探索中,黨的領導直接關系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可知,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本題考查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此題可以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原因和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故答案為:(1)連線:圖②對應推論2;圖③對應推論1;圖④對應推論2。(2)歷史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特點: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認識: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1)連線:圖②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了明顯成效,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設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因此對應推論2;圖③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因此對應推論3;圖④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對應推論1。(2) 歷史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 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 使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新空間。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根據材料“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可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根據材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可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特點:根據材料“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同時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東方大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人類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探索中,黨的領導直接關系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可知,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 認識:此題可以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原因和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23.【答案】(1)填空:A:新中國成立;B: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兩彈一星”。(2)大事年表:(3)理由: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知識點】“兩彈一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兩彈一星。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根據材料一“1958年的一天,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是我國的兩彈元勛,為原子彈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A為新中國成立;B為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為“兩彈一星”。(2)本題考查鄧稼先的知識。大事年表: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列舉幾個重要的時間點及事件即可。如:(3)本題考查對鄧稼先的評價。根據材料一“除此之外,那時我國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缺乏資料,外國的研究成果又都保密。他為了祖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隱姓埋名28年,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成功。”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故答案為:(1)填空:A:新中國成立;B: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兩彈一星”。(2)(3)理由: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點評】本題考查兩彈一星和鄧稼先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1)填空: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根據材料一“1958年的一天,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是我國的兩彈元勛,為原子彈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A為新中國成立;B為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為“兩彈一星”。(2)大事年表: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列舉幾個重要的時間點及事件即可。如:(3)理由:根據材料一“除此之外,那時我國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缺乏資料,外國的研究成果又都保密。他為了祖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隱姓埋名28年,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成功。”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1 / 1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答題卡上每一小題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符號涂黑。1.(2024八下·織金期末)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開了一場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這場會議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B.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D.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答案】A【知識點】人民政協【解析】【分析】據題干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 年 9 月在北平隆重召開的會議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等,A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56 年召開,排除B;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于 1981 年召開,排除C;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82 年召開,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2.(2024八下·織金期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與這首戰歌有關的是(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C.人民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答案】D【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唱著材料體現的戰歌,奔赴朝鮮前線,進行抗美援朝,因此材料內容體現的是抗美援朝,D符合題意;北伐戰爭是國民政府于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與材料“雄赳赳氣昂昂……保和平衛祖國”等信息無關,排除A;抗日戰爭主要發生于中國本土,沒有跨過鴨綠江,排除B;人民解放戰爭是國共之間戰爭,最后推翻國民黨統治,與材料“跨過鴨綠江”等信息無關,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3.(2024八下·織金期末)史明辨在進行主題學習時,搜集到如圖所示的圖片。據此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運動【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以得出關鍵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農民分配土地”、“農民分到農具”,結合所學知識,這與土地改革有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新解放區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B符合題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指的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農業采取的是合作化的方式,派出C;1958年,開始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辦人民公社,與材料無關,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識。難度適中,識讀圖片信息,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2024八下·織金期末)紀錄片《中國脊梁》介紹到:“在河南省蘭考縣的城市廣場上,每天都有人前來瞻仰一棵被稱為‘焦桐’的泡桐樹,這是帶領蘭考人民與自然災害做斗爭的縣委書記在沙地上種下的。”這位縣委書記被人民稱頌為( )A.鐵人 B.解放軍好戰士C.黨的好干部 D.兩彈元勛【答案】C【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在河南省蘭考縣的城市廣場上,每天都有人前來瞻仰一棵被稱為‘焦桐’的泡桐樹,這是帶領蘭考人民與自然災害做斗爭的縣委書記在沙地上種下的。”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60年代,面對嚴重自然災害,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他以強烈的責任心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蘭考人民服務,最后積勞成疾,不幸病逝,被人們譽為“黨的好干部”。被譽為“黨的好干部”的杰出代表是焦裕祿,C符合題意;“鐵人”指的是石油工人王進喜,排除A;“解放軍好戰士”指的是雷鋒,排除B;“兩彈元勛”指的是鄧稼先,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模范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社會主義建設模范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5.(2024八下·織金期末)“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 )A.背景 B.目的 C.過程 D.意義【答案】D【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可知,題干側重強調的是1978年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產生的意義,D符合題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前人民公社化運動束縛了農村生產力和農民的積極性,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排除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是為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排除B;“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6.(2024八下·織金期末)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城市改革全面展開。改革的內容主要是( )A.實行單一的公有制B.對國有企業實行統一經營,政企職責不分C.繼續實行平均分配D.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實行經營責任制【答案】D【知識點】國有企業改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改革全面展開,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D符合題意;改革是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而不是實行單一的公有制,排除A;改革是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而不是實行統一經營,政企職責不分,排除B;改革是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而不是實行平均分配,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國有企業改革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7.(2024八下·織金期末)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對外開放格局。這個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是(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B.經濟特區—內地—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C.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D.內地—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答案】A【知識點】對外開放【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1984年,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此后逐步向內地擴展,從而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A符合題意;綜上所述,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是“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BCD項中開放的順序均有誤,排除BC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對外開放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2024八下·織金期末)1992年陪同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的人員這樣比喻:一個已經退役的老船長,當看著船的方向搖擺不定時,又一次跳上船頭,把扭曲的方向擺正了。“方向擺正了”的寓意是( )A.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B.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道路C.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我國的改革和發展指明方向D.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答案】C【知識點】鄧小平理論【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濱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視察,多次發表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要敢于試驗,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些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C符合題意;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排除A;農村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道路,排除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鄧小平理論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9.(2024八下·織金期末)時代在進步,國家也在不斷的發展。天宮遨游,天眼探空;大飛機一飛沖天,港珠澳正式通車。這一系列的成就主要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 )A.協調 B.共享 C.創新 D.綠色【答案】C【知識點】五大發展理念【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天宮遨游,天眼探空;大飛機一飛沖天,港珠澳正式通車。”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創新,C符合題意;協調體現在平衡發展結構,排除A;共享主要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排除B;綠色體現在低碳環保等,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五大發展理念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0.(2024八下·織金期末)歷慎思同學在進行復習備考時,梳理了下列的史事,這些史事共同論述的觀點是( )·國家按照自愿等原則,幫助侗族等十幾個民族創制文字;·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也取得大批成果,如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西部大開發政策適用范圍中有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A.國家注重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B.國家因地制宜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國家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D.國家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答案】A【知識點】共同繁榮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國家按照自愿等原則,幫助侗族等十幾個民族創制文字; ·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也取得大批成果,如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 ·西部大開發政策適用范圍中有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可知,材料體現了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支持,國家注重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A符合題意;對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改造是政治方面的內容,材料還涉及文化、交通等內容,排除B;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概括不全面,排除C;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概括不全面,材料還體現了文化等方面的措施,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共同繁榮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共同繁榮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1.(2024八下·織金期末)1981年鄧小平在會見臺灣、香港知名人士時指出:“我們要力求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但是也不排除在某種情況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現狀也可以不變。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一個區,還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我國制定的政策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 D.興邊富民【答案】C【知識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即使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現狀也可以不變。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一個區,還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結合所學可知,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后,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C符合題意;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排除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興邊富民行動,是1999年由國家民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倡議發起的一項邊境建設工程,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一國兩制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2.(2024八下·織金期末)學校歷史興趣小組舉辦一期“乘風破浪——中國海軍發展史”的故事會,下列歷史史事最適合列入故事會的是( )A.楊根思在小高嶺戰役中與敵人同歸于盡B.蔣道平擊落美軍戰機C.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D.第二炮兵部隊的組建【答案】C【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國海軍發展史相關的故事會”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楊根思在小高嶺戰役中與敵人同歸于盡”楊根思為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杰出英雄,排除A;人民空軍剛剛誕生,就面臨戰爭的考驗,戰斗英雄蔣道平在抗美援朝中擊落過5架敵機,排除B;第二炮兵部隊的組建屬于導彈部隊,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國防建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國防建設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3.(2024八下·織金期末)南非金山大學學者謝爾頓強調: “它從誕生起一直在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在如今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環境中,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這個“它”指( )A.“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雙百方針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案】B【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它從誕生起一直在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在如今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環境中,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B符合題意;“一個中國”原則是針對港澳臺問題提出的,排除A;雙百方針是毛澤東1956年針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出的,排除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國的外交政策,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4.(2024八下·織金期末)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B.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C.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D.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答案】C【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是對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評價,屬于歷史解釋,C符合題意;“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均是對客觀歷史的敘述,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B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5.(2024八下·織金期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一書中寫道:“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領導著人們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材料中的“他”是( )A.袁隆平 B.楊利偉 C.莫言 D.屠呦呦【答案】A【知識點】袁隆平及雜交水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領導著人們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結合所學知識,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A符合題意;楊利偉是我國航天員,是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排除B;莫言是文學作家,排除C;屠呦呦是醫學家,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袁隆平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袁隆平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6.(2024八下·織金期末)通過關鍵詞進行對比學習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從“飲食結構單一”到“吃飽吃好、健康綠色”。這些關鍵詞對比可用于學習( )A.飲食習慣的變化 B.住房面積的擴大C.出行方式的改變 D.通信事業的發展【答案】A【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從“飲食結構單一”到“吃飽吃好、健康綠色”可知,愛了體現的是飲食習慣的變化,A符合題意;住房面積的擴大體現在住房的改善,人均住房面積的數據等方面,排除B;出行方式改變體現在從自行車王國到家庭轎車的普及,公共交通的發展,高鐵等發展,排除C;通信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發展,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衣食住行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衣食住行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二、填空題: 本大題共5小題, 第17——21小題, 每空2分, 共20分。17.(2024八下·織金期末)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 ”。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前進的道路。為了保證戰斗勝利和潛伏部隊的安全,邱少云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答案】最可愛的人;黃繼光【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最可愛的人”。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前進的道路。故答案為:第1空、最可愛的人第2空、黃繼光【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難度較低,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18.(2024八下·織金期末)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系列思想理論。在 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 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答案】中共十五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知識點】中共十五大【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可知,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系列思想理論。在中共十五大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故答案為:第1空、中共十五大第2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五大、十九大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19.(2024八下·織金期末)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 奮斗目標。【答案】“兩個一百年”【知識點】“兩個一百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兩個一百年是指中共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故答案為:“兩個一百年”。【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夢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中國夢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20.(2024八下·織金期末)“1997年7月1日中國對 恢復行使主權。 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它們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答案】香港;1999;九二共識【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和海峽兩岸的交往的知識可知,“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它們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11月,兩會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故答案為:第1空、香港第2空、1999第3空、九二共識【點評】本題考查港澳臺問題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港澳臺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21.(2024八下·織金期末)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 召開的亞非會議,周恩來在會議上提出 的方針,促進了會議圓滿成功。【答案】萬隆;“求同存異”【知識點】萬隆會議及“求同存異”外交方針【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再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亞非會議。會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國主義挑撥,質疑中國,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故答案為:第1空、萬隆第2空、“求同存異”【點評】本題考查萬隆會議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萬隆會議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22小題,共16分。22.(2024八下·織金期末)八(1)班同學以“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一起完成任務一【以圖學史 合理推論】圖②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 圖③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 圖④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后, 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任務二【梳理進程 概括作用】1956-2012年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部分)時 期 概 況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1956-1976年) 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年) 一場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一個制度: 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 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 使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一個途徑: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新空間。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摘編整理至張洪為《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任務三【整理筆記 感悟探索】黨的二十大報告筆記整理(部分):“民本”“以和為貴”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圖景。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同時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東方大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人類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探索中,黨的領導直接關系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時代特點、國情變化和實際問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現代化建設方案。(1)根據任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將圖②、圖③、圖④的歷史史實與推論進行連線。(2)根據任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1978-2012年時期概況中涉及的三個歷史事件,并分別概括兩個時期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所起的作用。(3)根據任務三,歸納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的特征。(4)綜合上述任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式現代化”探索之路的認識。【答案】(1)連線:圖②對應推論2;圖③對應推論1;圖④對應推論2。(2)歷史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特點: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認識: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一個五年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圖②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了明顯成效,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設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因此對應推論2;圖③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因此對應推論3;圖④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對應推論1。(2)本題考查改革開放的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 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 使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新空間。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根據材料“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可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根據材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可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本題考查中國式現代化。根據材料“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同時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東方大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人類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探索中,黨的領導直接關系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可知,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本題考查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此題可以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原因和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故答案為:(1)連線:圖②對應推論2;圖③對應推論1;圖④對應推論2。(2)歷史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特點: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認識: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1)連線:圖②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了明顯成效,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設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因此對應推論2;圖③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因此對應推論3;圖④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對應推論1。(2) 歷史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 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 使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新空間。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根據材料“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可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根據材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可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3)特點:根據材料“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同時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東方大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人類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探索中,黨的領導直接關系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可知,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參與的現代化。(4) 認識:此題可以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原因和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23小題,共16分。23.(2024八下·織金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鄧稼先的生平事跡簡介(部分)。1924年鄧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小時候他父親就特請私塾老師教他讀《左傳》《論語》等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親自當啟蒙老師指點其英語學習方法。在國家遭受日本侵略民族危亡之際他父親對他說:“以后你一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在西南聯大期間,他埋頭苦讀,積極關注政治、參加愛國運動。為深入專研物理學知識,他開始著手準備到美國留學的考試。1948赴美留學,鄧稼先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的科技水平與美國的差距有著難以想象的距離。1949年10月,A: ,中國人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為了早日報效祖國,他玩命式的勤奮,只用了一年零十一個月的時間,于1950年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取得學位后,他立刻回國——他要爭分奪秒地將自己的所學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1958年的一天,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B: 。這項特殊的工作要求他必須隱姓埋名。除此之外,那時我國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缺乏資料,外國的研究成果又都保密。他為了祖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隱姓埋名28年,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成功。這28年,他完美地詮釋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永于攀登的C: 精神!鄧稼先的一生奉獻給了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積勞成疾,身患絕癥,于 1986年逝世。他的遺言是:死而無憾!——材料整編自《鄧稼先傳》材料二于敏、胡仁宇在《光明日報》著文, 充滿深情的回憶: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黃大年曾說:每當我們在既定的目標下,越過核大國布下的障礙, 奪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時, 無不從心底欽佩稼先的卓越遠見。 自己的偶像是鄧稼先, 看到他, 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 什么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1)將符合材料一中A、B、C三處的歷史事件放入合適的位置。新中國成立 抗美援朝 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 “兩彈一星”(2)根據材料一繪制鄧稼先的生平事跡(部分)大事年表。(3)綜上所述,說出鄧稼先被稱之為“中國脊梁”的理由。【答案】(1)填空:A:新中國成立;B: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兩彈一星”。(2)大事年表:(3)理由: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知識點】“兩彈一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兩彈一星。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根據材料一“1958年的一天,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是我國的兩彈元勛,為原子彈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A為新中國成立;B為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為“兩彈一星”。(2)本題考查鄧稼先的知識。大事年表: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列舉幾個重要的時間點及事件即可。如:(3)本題考查對鄧稼先的評價。根據材料一“除此之外,那時我國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缺乏資料,外國的研究成果又都保密。他為了祖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隱姓埋名28年,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成功。”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故答案為:(1)填空:A:新中國成立;B: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兩彈一星”。(2)(3)理由: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點評】本題考查兩彈一星和鄧稼先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1)填空: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根據材料一“1958年的一天,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是我國的兩彈元勛,為原子彈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A為新中國成立;B為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為“兩彈一星”。(2)大事年表: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列舉幾個重要的時間點及事件即可。如:(3)理由:根據材料一“除此之外,那時我國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缺乏資料,外國的研究成果又都保密。他為了祖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隱姓埋名28年,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成功。”結合所學可知,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保障了國家的安全,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考試卷(學生版).docx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