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廣西卷)02(原卷版+解答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廣西卷)02(原卷版+解答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廣西卷)02
(時間:75分鐘 滿分:7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D A D D A B A B C D A B A B C C A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有觀點認為“中華文明從遠古走來,沿著自身固有的脈絡和軌跡不斷向前發展,從亙古走到今天而從未中斷,始終保持著迥異于其他文明的、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文明特色。”這表明中華文明(D)
A.包羅萬象,冠絕世界 B.兼收并蓄,融會貫通
C.一枝獨秀,獨領風騷 D.獨樹一幟,一脈相承
2.成語“貫朽粟陳”出自《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描述了西漢早期國庫財糧富足的情景。這種情景的出現得益于(A)
A.文景之治 B.頒布推恩令 C.統一鑄造五銖錢 D.獨尊儒術
3.“華光礁Ⅰ號”是一艘失事的南宋古沉船,船上出水了大量碗、盤、碟、壺、盞、瓶,全是當時銷往海外的民間生活用瓷。這可以佐證南宋(D)
A.文化生活豐富 B.農業發達 C.科技水平高超 D.海外貿易活躍
4.某同學在整理學習資料時將“秦統一嶺南并設郡管轄”“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實行行省制度”“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內容整理為同一主題,他確定的學習主題是(D)
A.強化君權,禁錮思想 B.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C.監督地方,鞏固統治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5.下表是1661—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積數據,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A)
A.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B.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C.經濟作物品種增加
D.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年代 耕地面積(頃)
順治十八年(1661) 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 414 495
6.據統計,1843年以前,每擔棉花的進口稅率為24.19%,其后新稅率降至5.56%;頭等白洋布每擔進口稅率也由29.93%降到6.95%。新舊稅率的變化主要是因為我國(B)
A.社會性質發生改變 B.關稅主權遭到破壞
C.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D.領土主權受到侵犯
7.習近平總書記曾感慨:“小小的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材料反映的是(A)
A.中國共產黨誕生 B.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C.工人運動的高潮 D.新中國成立
8.面對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問題,毛澤東以下這些論斷(B)
A.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B.結合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
C.適應了反侵略的需要 D.適用于社會主義發展各個階段
9.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服制條例》,將中山裝規定為男公務員制服,將旗袍列為女子禮服,這對近代服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材料說明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因素是(C)
A.先進人物的提倡 B.西方列強的侵略
C.政府政策的推動 D.改革開放的發展
10.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是指(D)
A.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B.廈門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C.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1.錢三強說:“稼先同志,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怎樣?”當晚,鄧稼先回去后與夫人只說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說:“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全靠你了。”“放一個大炮仗”的決策實現的標志是(A)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
C.神舟一號飛行試驗成功 D.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12.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B)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
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13.歐洲中世紀流行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這種組織既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單位,也是一個獨立的政治王國,享有行政權、司法權等權力,國王不能干涉。這種組織是(A)
A.西歐莊園 B.自治城市 C.租地農場 D.手工工場
14.章西女王宣言:“我絕不會放棄我的章西,誰敢占領章西,絕對沒有好下場!”該史料可用于研究(B)
A.日本幕府統治 B.印度民族大起義
C.巴黎公社 D.非洲民族獨立運動
15.有學者說:“蘇聯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程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據此可知該學者(C)
A.贊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B.客觀評價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認為蘇聯模式有合理之處 D.否認蘇聯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6.1959年,赫魯曉夫評論說:“國際緊張局勢的情況就像一棵卷心菜。如果你把菜葉一片一片地剝去,就會看到菜心,而國際緊張局勢的核心就是美蘇關系。”據此可知(C)
A.戰后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B.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C.美蘇主導戰后國際秩序 D.美蘇對抗爆發軍事沖突
17.英語詞典每年都會收錄一些新詞匯,如近些年收錄了“The Belt and Road”(一帶一路)“Multilateral Free Trade System”(多邊自由貿易體制)“Global Supply Chain”(全球供應鏈)等一些新詞匯。材料中這些新詞匯反映出(A)
A.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 B.世界文化觀念漸趨統一
C.多極化趨勢的不斷深化 D.國際局勢較為和平穩定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1分。)
18.(13分)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社會群體的興衰與社會轉型有著密切的關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士”是中國古代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在西周以前,“士”的主要來源是武士,到了西周分封制下,“士”享有小塊土地,屬于低級貴族。“士”要學習當時貴族所必需的一些知識,就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可謂文武兼備,一部人可在天子、諸侯宮中和基層任職。春秋戰國,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傳統士人逐漸分裂,不少“士”喪失了貴族身份淪為平民,相反一些優秀的平民甚至有些奴隸脫穎而出加入到“士”的行列,并且從士階層的隊伍里分化出一批專門從文的文士。由于周王室衰微,“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原先依靠食祿的文化人不得不四散列國諸邦,士開始形成一個數量龐大的階層,新興士人的代表——孔子登上歷史舞臺,標志著新興士人的崛起。在諸侯爭霸中,士人們四處奔走,游說王侯公卿,報以治國良策,他們成為了統治者依賴的社會政治力量,他們馳騁于群雄紛爭的歷史舞臺,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藝術等領域都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才能,成為當時社會上一個令人注目的群體。
——《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地位的變化》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前后,士群體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這一變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什么影響。(2分)
變化:來源由以貴族為主轉為平民占多數;工作由為官府工作變成自由職業(謀士、教師等)。(每點1分,共2分)影響:在政治領域: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推動秦國確立了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實現了富國強兵。在思想領域:孔子、老子創立了儒家和道家;戰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奠定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基礎。(每點1分,共2分)
材料二 
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描寫了開封的景象 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證的歷史信息。(3分)
①宋代;②商業繁榮;③東京(開封)。(每點1分,共3分)
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學堂35 787所,1912年增至82 272所;學生則從1 006 743人增至2 933 387人。比較起來,這批人在數量上更多于八股士類。新的士類在近代中國的大批出現,體現了知識分子階層的新陳代謝……隨著他們的產生,同時出現了種種前所未有的職業,如記者、編輯、律師、醫生和近代學堂的教師等。
——摘自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3)根據材料三,回答晚清時期新知識分子有什么特點?(2分)結合所學指出新知識分子產生的時代背景。(2分)
特點:具備近代學科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2分)時代背景:洋務運動的開展;西方文化的傳入;新式教育的興起;維新變法運動的推動等。(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社會轉型與社會群體興衰關系的認識。(2分)
社會轉型引起了社會群體發生變化;社會群體的變化推動社會轉型的深入發展等。(每點1分,共2分)
19.(12分)現代化也叫近代化,是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及更高階段的轉型過程,是世界各國孜孜追求的發展目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方近代化歷程示意圖
(1)材料一圖示為某同學整理的西方近代化歷程的示意圖,請寫出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名稱。(1分)④處事件使人類社會出現了哪一新的生產組織?(1分)
事件:文藝復興。(1分)生產組織:工廠。(1分)
材料二 近代以來,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后,就把實現現代化作為不懈奮斗的目標,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努力探索并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李正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根本保證》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近代各種救國方案相繼失敗的外部原因是什么?(2分)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中國共產黨在近代走出的“中國式新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
外部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2分)中國式新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2分)
材料三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
——摘自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3)材料三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哪些重要特征?(2分)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途徑上有何突破和創新?(2分)
重要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基于自己國情(或有中國特色);人口眾多;走和平發展道路。(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突破與創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或將計劃與市場相結合)。(2分)
(4)綜上所述,請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獻計獻策。(2分)
獻計獻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強大國防,為經濟建設提供和平環境;善于借鑒他國成功經驗;立足本國國情;互利共贏、和平發展等。(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20.(16分)九年級某班開展項目學習活動,以大國發展史為主題,分三個小組探討。
【第一小組:美國】
材料一 美國開始打破英國的枷鎖獲得了獨立,這一時期的美國發展跨出了巨大的一步。制造業蓬勃發展,能以比鐵更低的價格生產更輕更堅固的鋼,美國發展起強大的鐵路事業,促進了貿易。到了19世紀末,美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
——摘編自克里斯托弗·拉塞爾斯《極簡世界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美國打破英國枷鎖獲得獨立”的歷史事件,(2分)概括美國成為最大工業國的表現。(2分)
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2分)表現:制造業發展;鐵路事業強大;貿易發展。(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第二小組:日本】
材料二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便以“和魂洋才”(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術)為口號學習歐美,建立適合日本國情的科學技術體系。明治政府和民間團體大批聘請歐美專家,為培養日本所缺乏的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建立了大批各種專業研究機構,有計劃地開展科學技術研究;高價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專利權……20世紀初,日本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
——摘編自[美]維爾·杜蘭特《世界文明史(下)》
(2)根據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政府“建立相對完整科學技術體系”的舉措。(3分)
舉措:學習歐美;適合日本國情;聘請歐美專家;培養科技人才;建立專業研究機構;開展科學技術研究;引進先進技術的專利權。(答出任意三點,共3分)
【第三小組:中國】
材料三 宋朝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數學、天文、歷法、地理、醫藥、農學等方面的探索與成就都達到可喜的水平,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三項——雕版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都是在宋朝完善成熟并逐漸走向世界的。
——摘編自伍麗慈《中國宋朝時期科技文化史研究》
(3)根據材料三,歸納宋朝科技發展的特點。(3分)
特點:涉及領域廣;世界領先;影響深遠;創新性。(答出任意三點,共3分)
材料四 在各組交流探究的基礎上,三個小組總結出三則學習筆記。
第一小組 第二小組 第三小組
  美國打破英國的殖民枷鎖,實現民族獨立,社會經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日本統治者順應歷史潮流進行改革創新,有力地推動日本的發展。   宋朝社會經濟蓬勃發展,貿易空前繁榮,推動科技發明取得重大成就。宋朝科技繁榮并走向世界,增強了國家力量。
(4)請從材料四中選擇一則學習筆記,圍繞“國家發展”提煉觀點,并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正確,至少列舉兩個史實,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6分)
【示例一】觀點:民族獨立是國家發展的前提。(1分)
論述: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美國的獨立,促進了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新中國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4分)
結論:綜上所述,民族獨立是國家發展的前提,只有實現民族獨立后國家才能更好地發展。(1分)
【示例二】觀點: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1分)
論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4分)
結論:綜上所述,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增強了國家實力,有力地推動了國家的發展。(1分)
【示例三】【示例四】見《參考答案詳解》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廣西卷)02
(時間:75分鐘 滿分:7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D A D D A B A B C D A B A B C C A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有觀點認為“中華文明從遠古走來,沿著自身固有的脈絡和軌跡不斷向前發展,從亙古走到今天而從未中斷,始終保持著迥異于其他文明的、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文明特色。”這表明中華文明(D)
A.包羅萬象,冠絕世界 B.兼收并蓄,融會貫通
C.一枝獨秀,獨領風騷 D.獨樹一幟,一脈相承
2.成語“貫朽粟陳”出自《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描述了西漢早期國庫財糧富足的情景。這種情景的出現得益于(A)
A.文景之治 B.頒布推恩令 C.統一鑄造五銖錢 D.獨尊儒術
3.“華光礁Ⅰ號”是一艘失事的南宋古沉船,船上出水了大量碗、盤、碟、壺、盞、瓶,全是當時銷往海外的民間生活用瓷。這可以佐證南宋(D)
A.文化生活豐富 B.農業發達 C.科技水平高超 D.海外貿易活躍
4.某同學在整理學習資料時將“秦統一嶺南并設郡管轄”“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實行行省制度”“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內容整理為同一主題,他確定的學習主題是(D)
A.強化君權,禁錮思想 B.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C.監督地方,鞏固統治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5.下表是1661—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積數據,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A)
A.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B.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C.經濟作物品種增加
D.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年代 耕地面積(頃)
順治十八年(1661) 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 414 495
6.據統計,1843年以前,每擔棉花的進口稅率為24.19%,其后新稅率降至5.56%;頭等白洋布每擔進口稅率也由29.93%降到6.95%。新舊稅率的變化主要是因為我國(B)
A.社會性質發生改變 B.關稅主權遭到破壞
C.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D.領土主權受到侵犯
7.習近平總書記曾感慨:“小小的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材料反映的是(A)
A.中國共產黨誕生 B.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C.工人運動的高潮 D.新中國成立
8.面對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問題,毛澤東以下這些論斷(B)
A.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B.結合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
C.適應了反侵略的需要 D.適用于社會主義發展各個階段
9.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服制條例》,將中山裝規定為男公務員制服,將旗袍列為女子禮服,這對近代服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材料說明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因素是(C)
A.先進人物的提倡 B.西方列強的侵略
C.政府政策的推動 D.改革開放的發展
10.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是指(D)
A.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B.廈門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C.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1.錢三強說:“稼先同志,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怎樣?”當晚,鄧稼先回去后與夫人只說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說:“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全靠你了。”“放一個大炮仗”的決策實現的標志是(A)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
C.神舟一號飛行試驗成功 D.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12.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B)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
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13.歐洲中世紀流行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這種組織既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單位,也是一個獨立的政治王國,享有行政權、司法權等權力,國王不能干涉。這種組織是(A)
A.西歐莊園 B.自治城市 C.租地農場 D.手工工場
14.章西女王宣言:“我絕不會放棄我的章西,誰敢占領章西,絕對沒有好下場!”該史料可用于研究(B)
A.日本幕府統治 B.印度民族大起義
C.巴黎公社 D.非洲民族獨立運動
15.有學者說:“蘇聯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程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據此可知該學者(C)
A.贊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B.客觀評價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認為蘇聯模式有合理之處 D.否認蘇聯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6.1959年,赫魯曉夫評論說:“國際緊張局勢的情況就像一棵卷心菜。如果你把菜葉一片一片地剝去,就會看到菜心,而國際緊張局勢的核心就是美蘇關系。”據此可知(C)
A.戰后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B.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C.美蘇主導戰后國際秩序 D.美蘇對抗爆發軍事沖突
17.英語詞典每年都會收錄一些新詞匯,如近些年收錄了“The Belt and Road”(一帶一路)“Multilateral Free Trade System”(多邊自由貿易體制)“Global Supply Chain”(全球供應鏈)等一些新詞匯。材料中這些新詞匯反映出(A)
A.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 B.世界文化觀念漸趨統一
C.多極化趨勢的不斷深化 D.國際局勢較為和平穩定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1分。)
18.(13分)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社會群體的興衰與社會轉型有著密切的關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士”是中國古代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在西周以前,“士”的主要來源是武士,到了西周分封制下,“士”享有小塊土地,屬于低級貴族。“士”要學習當時貴族所必需的一些知識,就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可謂文武兼備,一部人可在天子、諸侯宮中和基層任職。春秋戰國,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傳統士人逐漸分裂,不少“士”喪失了貴族身份淪為平民,相反一些優秀的平民甚至有些奴隸脫穎而出加入到“士”的行列,并且從士階層的隊伍里分化出一批專門從文的文士。由于周王室衰微,“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原先依靠食祿的文化人不得不四散列國諸邦,士開始形成一個數量龐大的階層,新興士人的代表——孔子登上歷史舞臺,標志著新興士人的崛起。在諸侯爭霸中,士人們四處奔走,游說王侯公卿,報以治國良策,他們成為了統治者依賴的社會政治力量,他們馳騁于群雄紛爭的歷史舞臺,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藝術等領域都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才能,成為當時社會上一個令人注目的群體。
——《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地位的變化》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前后,士群體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這一變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什么影響。(2分)
變化:來源由以貴族為主轉為平民占多數;工作由為官府工作變成自由職業(謀士、教師等)。(每點1分,共2分)影響:在政治領域: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推動秦國確立了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實現了富國強兵。在思想領域:孔子、老子創立了儒家和道家;戰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奠定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基礎。(每點1分,共2分)
材料二 
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描寫了開封的景象 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證的歷史信息。(3分)
①宋代;②商業繁榮;③東京(開封)。(每點1分,共3分)
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學堂35 787所,1912年增至82 272所;學生則從1 006 743人增至2 933 387人。比較起來,這批人在數量上更多于八股士類。新的士類在近代中國的大批出現,體現了知識分子階層的新陳代謝……隨著他們的產生,同時出現了種種前所未有的職業,如記者、編輯、律師、醫生和近代學堂的教師等。
——摘自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3)根據材料三,回答晚清時期新知識分子有什么特點?(2分)結合所學指出新知識分子產生的時代背景。(2分)
特點:具備近代學科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2分)時代背景:洋務運動的開展;西方文化的傳入;新式教育的興起;維新變法運動的推動等。(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社會轉型與社會群體興衰關系的認識。(2分)
社會轉型引起了社會群體發生變化;社會群體的變化推動社會轉型的深入發展等。(每點1分,共2分)
19.(12分)現代化也叫近代化,是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及更高階段的轉型過程,是世界各國孜孜追求的發展目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方近代化歷程示意圖
(1)材料一圖示為某同學整理的西方近代化歷程的示意圖,請寫出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名稱。(1分)④處事件使人類社會出現了哪一新的生產組織?(1分)
事件:文藝復興。(1分)生產組織:工廠。(1分)
材料二 近代以來,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后,就把實現現代化作為不懈奮斗的目標,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努力探索并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李正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根本保證》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近代各種救國方案相繼失敗的外部原因是什么?(2分)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中國共產黨在近代走出的“中國式新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
外部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2分)中國式新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2分)
材料三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
——摘自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3)材料三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哪些重要特征?(2分)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途徑上有何突破和創新?(2分)
重要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基于自己國情(或有中國特色);人口眾多;走和平發展道路。(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突破與創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或將計劃與市場相結合)。(2分)
(4)綜上所述,請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獻計獻策。(2分)
獻計獻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強大國防,為經濟建設提供和平環境;善于借鑒他國成功經驗;立足本國國情;互利共贏、和平發展等。(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20.(16分)九年級某班開展項目學習活動,以大國發展史為主題,分三個小組探討。
【第一小組:美國】
材料一 美國開始打破英國的枷鎖獲得了獨立,這一時期的美國發展跨出了巨大的一步。制造業蓬勃發展,能以比鐵更低的價格生產更輕更堅固的鋼,美國發展起強大的鐵路事業,促進了貿易。到了19世紀末,美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
——摘編自克里斯托弗·拉塞爾斯《極簡世界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美國打破英國枷鎖獲得獨立”的歷史事件,(2分)概括美國成為最大工業國的表現。(2分)
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2分)表現:制造業發展;鐵路事業強大;貿易發展。(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第二小組:日本】
材料二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便以“和魂洋才”(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術)為口號學習歐美,建立適合日本國情的科學技術體系。明治政府和民間團體大批聘請歐美專家,為培養日本所缺乏的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建立了大批各種專業研究機構,有計劃地開展科學技術研究;高價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專利權……20世紀初,日本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
——摘編自[美]維爾·杜蘭特《世界文明史(下)》
(2)根據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政府“建立相對完整科學技術體系”的舉措。(3分)
舉措:學習歐美;適合日本國情;聘請歐美專家;培養科技人才;建立專業研究機構;開展科學技術研究;引進先進技術的專利權。(答出任意三點,共3分)
【第三小組:中國】
材料三 宋朝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數學、天文、歷法、地理、醫藥、農學等方面的探索與成就都達到可喜的水平,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三項——雕版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都是在宋朝完善成熟并逐漸走向世界的。
——摘編自伍麗慈《中國宋朝時期科技文化史研究》
(3)根據材料三,歸納宋朝科技發展的特點。(3分)
特點:涉及領域廣;世界領先;影響深遠;創新性。(答出任意三點,共3分)
材料四 在各組交流探究的基礎上,三個小組總結出三則學習筆記。
第一小組 第二小組 第三小組
  美國打破英國的殖民枷鎖,實現民族獨立,社會經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日本統治者順應歷史潮流進行改革創新,有力地推動日本的發展。   宋朝社會經濟蓬勃發展,貿易空前繁榮,推動科技發明取得重大成就。宋朝科技繁榮并走向世界,增強了國家力量。
(4)請從材料四中選擇一則學習筆記,圍繞“國家發展”提煉觀點,并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正確,至少列舉兩個史實,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6分)
【示例一】觀點:民族獨立是國家發展的前提。(1分)
論述: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美國的獨立,促進了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新中國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4分)
結論:綜上所述,民族獨立是國家發展的前提,只有實現民族獨立后國家才能更好地發展。(1分)
【示例二】觀點: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1分)
論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4分)
結論:綜上所述,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增強了國家實力,有力地推動了國家的發展。(1分)
【示例三】【示例四】見《參考答案詳解》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格尔木市| 桂林市| 乌鲁木齐市| 灵丘县| 普定县| 辽中县| 聊城市| 南雄市| 南投市| 德昌县| 枣阳市| 孙吴县| 西吉县| 紫金县| 玉屏| 无为县| 平远县| 庆阳市| 南陵县| 平顶山市| 昭平县| 天水市| 南开区| 凉城县| 周宁县| 开化县| 梨树县| 泗洪县| 新巴尔虎左旗| 潮州市| 宁海县| 日土县| 天全县| 韩城市| 黑山县| 大田县| 清丰县| 双流县| 买车|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