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5月質量檢測歷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位于房山區的琉璃河遺址被譽為“北京城之源”。2025年,考古人員在此首次發現了西周封國兩重城圈結構,明確了外城墻和外城壕的存在,根據外城壕位置推測,城址規模可達100萬平方米,突破了人們對西周封國城市復雜性的傳統認知。材料可用于說明A.考古發現拓展歷史認知B.歷史遺跡價值源于學者發現C.歷史結論沒有客觀標準D.文獻史料難以還原歷史真相2.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倉律》規定谷物人倉,要做好相關記錄“人禾未盈萬石而欲增積焉…而書人禾增積者之名、事、邑里于籍”。秦朝這一制度A.利于重農政策實行B.完善了基層治理C.規范了文書的運用D.加強了君主專制高三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瑞APP3.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外戚大臣馮熙去世,孝文帝為其撰寫《馮熙墓志》,該墓志吸收了南朝“墓志銘”這一稱呼,確立志題結構并采用漢魏以來碑志文特點,將南朝墓志冗長的譜牒記載整合到志文,這種新型文體在北魏迅速流傳。北魏墓志的發展A.印證了南方強于北方B.蘊含了政治統一的趨勢C.開啟了北魏的封建化D.加速了統治階層的衰敗4.唐德宗實行兩稅法后,當朝官員李泌曾言“自變兩稅法以來,藩鎮、州、縣多違法聚斂。繼以朱泚之亂,爭榷率、征罰以為軍資,點募自防”。李泌所言A.表達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愿望B.旨在揭示兩稅法改革的弊端C.表明政治環境影響稅法實施D.反映出唐朝的統治即將滅亡5.明朝規定府、州、縣及里社每年均需定期舉辦鄉飲酒禮。其中特別規定了“讀律令”的儀式。“贊禮唱讀律令,執事舉律令案于堂之中。讀律令者詣案前,北向立讀,皆如揚觶儀。有過之人俱赴正席立聽,讀畢復位。”這一舉措旨在A.延續西周的禮樂制度B.弘揚儒家的道德規范C.強調懲戒與教化并舉D.加強對基層民眾教化6.厘金是19世紀中葉中國國內對商品出產、販運、出口及銷售等環節征收的商品稅,由各省督撫征收和使用。咸豐三年(1853年)雷以諴開征厘金時,年征厘金僅9000兩,后不斷增長。厘金的出現與發展A.助長了地方離心傾向B.抵制了外國商品的傾銷C.改變了中外貿易結構D.挽救了清政府財政危機7.1920年,在《新青年》第七卷中刊登了眾多的勞工與調查的文章,李達說:“中國將來的社會革命專恃勞動運動恐怕不甚容易。除了這兩種手段外,只有采用直接行動的一法。而直接行動的兩種之中,我看或者要用勞農主義的。”這說明A.新文化運動陣營開始分化B.馬克思主義結合了中國國情C.群眾路線成為黨基本方針D.社會改造需要與工農相結合高三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