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江蘇省中考歷史模擬試卷(一)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25分。1.2020年河北尚義縣的四臺遺址開展新一輪考古發掘,陸續發現40多座古人類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址。另外,考古隊還發現了數量較多的橡子皮殼和碳化的栗與黍,以及大量的石磨盤、磨棒和石鏟,器物上還殘留著淀粉粒。該考古發現可以用來研究( )A. 長江流域文明 B. 早期國家產生 C. 原始農耕文明 D. 階級分化出現2.李喜所教授在《“中華文化圈”的時空解讀》中指出:“中華文化圈的形成大體在隋唐時期,特點是以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模型為社會運行的基本機制。“646年,日本仿效唐朝在政治制度上運行的機制是( )A. 中央集權制度 B. 公地公民制 C. 統一賦稅制度 D. 班田收授法3.《齊民要術 種谷》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旨在強調( )A. 改進生產技術的重要性 B. 創新生產工具的必要性C. 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 D. 要實行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4.20世紀初,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材料強調當時救中國需要( )A. 進行武裝斗爭 B. 徹底否定傳統 C. 進行思想革命 D. 堅持政治變革5.史載:清代“朱仙鎮,天下四大鎮之一也。食貨富于南而輸于北,由佛山鎮至漢口鎮……由漢口鎮至朱仙鎮……朱仙鎮最為繁榮,景德鎮則窯器居多耳。”這反映出( )A. 清朝工商業繁榮 B. 農耕技術不斷衰退 C. 小農經濟的破產 D. 放棄重農抑商政策6.史學家陳旭麓指出:“英國割取香港,意味著獲得了經營中國的基地;而五口開放則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內地的孔道。”英國獲得這些權益始于同中國簽訂(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7.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此,某中學擬舉辦“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主題演講比賽,下列演講標題合適的是( )A. 改革開放為中心,人民生活真幸福 B. 綜合國力大提高,民族復興已實現C. 改革開放強國路,黨的恩情永不忘 D. 黨的領導真正好,共產主義實現了8.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紀年方法,如:“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卵”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幾個連續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國難》具體是指( )A. 旅順大屠殺 B. 鴉片戰爭 C. 百日維新 D. 八國聯軍侵華9.如表是中國近代某一時期商辦企業統計表。統計表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有( )①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②海外華僑競相投資③辛亥革命的推動④南京國民政府采取的激勵措施年份 新建商辦企業 新投資總額數量(家) 年平均增長數(家) 新投資(萬元) 平均增長(萬元)1901—1911年 326 30 8620 783.71912—1919年 470 60 9500 1187.5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0.1927年3月,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指出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重要性,駁斥了國民黨右派和黨內右傾機會主義對農民運動的責難。“報告”發布于( )A. 國共兩黨重慶談判期間 B. 抗日戰爭期間C. 解放戰爭期間 D. 國民革命期間11.一封封寫于戰火紛飛年代的書信,承載著系國系家的深厚情懷。下面兩封書信(節選)一起能印證的史實是( )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絕不致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小兄張自忠手啟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親愛的雙親大人膝下:兒這次為了民族,為了階級,為了可愛的家鄉,為了骨肉相連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兒不得不來信辭別雙親大人……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程雄(新四軍戰士)A. 正面戰場的抗戰 B. 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C. 敵后戰場的抗戰 D.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12.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述:“1978年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階段……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階段……中國開始改變世界。”下列史事屬于第三階段的是( )A. 經濟特區的建立 B. 浦東的開發開放 C.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 籌建和成立亞投行13.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實現國強民富,中國共產黨人勇擔使命,領導中國人民開展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黨內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包括( )①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②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③沈陽軍區某部戰士雷鋒④促進糧食高產的袁隆平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4.1949年9月政協代表關于國旗國都紀元的討論時,收集到了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有38種圖案,這些旗底均為紅色,其中31種圖案的設計者,都說明自己的圖案上的星星表示中共與解放軍。這表明新政權( )A. 開辟了新紀元 B. 得到了人民廣泛支持C. 解放了生產力 D. 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5.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00年左右的歐洲歷史,被西方史學家稱為“中世紀”。關于這一段歷史,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基督教興起于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B. 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C. 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 《羅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羅馬帝國的全部法律條文16.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開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往。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漢朝( )A. 國家統一和經濟繁榮 B. 對外交往頻繁C. 江南經濟的迅速發展 D. 科技人才輩出17.萬有引力定律是誰提出來的( )A. 牛頓 B. 達爾文 C. 愛因斯坦 D. 愛迪生18.19世紀中后期,日本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樣板,由封建社會逐步轉變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成功改革是( )A. 大化改新 B. 彼得一世改革 C. 明治維新 D. 廢除農奴制改革19.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19世紀初,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由此可知,工業化的進程( )A. 推動大眾教育普及 B. 促進城市化的發展 C. 壯大工人階級隊伍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把握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列關于20世紀前半期世界局勢的表述,正確的有①政治動蕩與相對穩定交替 ②經濟高速發展和嚴重破壞相接 ③民主法制與專制獨裁交錯 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存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1.有學者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歐洲的權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戰卻是意識形態之戰”。這里的“意識形態之戰”是指( )A. 獨裁與民主 B. 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C.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 D.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22.“如果羅斯福真的企圖犧牲資產階級的利益來滿足無產階級的利益,那么資本家就會拿別的總統來代替它。”材料說明羅斯福新政()A. 引起資產階級的不滿 B. 實質上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 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 D. 目的是保護無產階級的利益23.查理一世,又譯查爾斯一世。斯圖亞特王朝的第十位蘇格蘭國王、第二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他死后英國( )A. 宣布為共和國 B. 開始資產階級革命C. 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D. 發表了《獨立宣言》24.《清明上河圖》上的許多廣告,虹橋附近的一家酒樓,大門口的木柱上掛有兩塊招牌:分別寫著“天之”、“美祿”(“天之美祿”為美酒的代稱);大門邊有一個廣告燈箱,上面寫著“十千腳店”(“十千”也是美酒的代稱);內置蠟燭,夜間明亮照人,特別引人注目。現在日本和韓國的一些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廣告形式,很有風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飲酒之風在宋朝盛行 B. 宋朝商業突破了時間限制C. 日本韓國文化深受宋朝影響 D. 商品經濟發展,會子與銅錢在當時并行25.四個同學圍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一觀點展開了討論。以下哪個同學的說法是錯誤的 ( )A. 甲說蒸汽機的廣泛應用引起了生產領域的巨大變化B. 乙說電力的廣泛使用把人類帶入了電氣時代C. 丁說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不利的影響D. 丙說生物工程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技術核心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5分。26.民族團結、民族交往交融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主線。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初,唐太宗得到了周邊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族共同的君主。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職由少數民族人士擔任。唐朝時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唐玄宗時期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1) 材料一中,唐太宗“被尊奉為各族共同的君主”,被稱為什么?材料一說明了什么?材料二:(2) 如圖是兩宋之間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其正確的演變順序是 ______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反映的時代背景是 ______ 。(寫序號)材料三:八思巴為十三世紀西藏杰出的宗教領袖,他在元朝統一西藏過程中,曾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為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促進西藏與各族人民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薛學仁《八思巴在元朝統一西藏中的作用》(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理西藏的機構是什么?該機構的設置,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時,見胡服、聞胡語者猶以為怪……至于元,百年之間,四海之內,起居、飲食、聲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摘編自《中國通史》(4) 材料四反映了元朝在民族關系上出現了什么現象?元朝時期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材料五: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強調,民族團結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5) 綜上所述,你認為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民族關系?27.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 如圖所示,概括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特點。列舉幾個一五計劃的成就。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許多重要的工業品人均產量,不僅遠遠落后于工業發達國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這種落后的經濟狀況只能靠優先發展重工業才能改變,只有鋼鐵等基礎工業發展了,機器制造業的原材料增多了,輕工業的裝備才能保證。同時,當時的國際環境也急需我們盡快建設強大的軍事工業以增強國防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史》(2) 根據材料,從國內國際兩方面分析我國發展重工業的必要性。28.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達 芬奇于1487年前后創作了《維特魯威人》。根據約1500年前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的描述,達 芬奇努力繪出了完美比例的人體。《維特魯威人》強調了人的價值,讓人們開始探索關于“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如何適應宇宙大秩序”的永恒問題。材料二:他們著書立說,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材料三:《共產黨宣言》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1) 材料一體現了當時哪一社會思潮?與之相關的運動是什么?(2) 材料二提及的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3) 材料三中文件的發表標志著哪一科學理論的誕生?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分別是什么?(4) 結合以上材料談一談你對思想解放和社會發展關系的認識。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C5.【答案】A6.【答案】A7.【答案】C8.【答案】D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D16.【答案】A17.【答案】A18.【答案】C19.【答案】A20.【答案】D21.【答案】A22.【答案】C23.【答案】A24.【答案】B25.【答案】D26.【答案】(1)共同的君主:天可汗;說明: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等。(2)②③①;①。(3)機構:宣政院;歷史意義: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或西藏元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或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4)現象:民族融合;民族:回族。(5)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和宗教信仰等。27.【答案】【小題1】優先發展重工業。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鋼鐵公司、武漢長江大橋等。【小題2】我國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我們需要盡快建設強大的軍事工業,以增強國防力量。28.【答案】【小題1】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小題2】啟蒙運動。【小題3】馬克思主義;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小題4】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社會進步反過來推動思想解放等。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