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高一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考生注意:
1.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75 分鐘。
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
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 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
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3.本卷命題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下 1-11 課。
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
要求的。
1.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在《文明史》一書中寫道:“討論歷史,就是討論空間、土地、氣候、動植物
等地理環境是如何被人類所利用。”人類早期文明即因上述諸要素的差異而呈現出多元的面貌。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A.兩河流域先民擅長遠海航行 B.中南美洲成功培育高產水稻
C.黃河流域出現早期粟作農業 D.尼羅河下游居民以南瓜為生
2.據古代印度《摩奴法典》,婆羅門的職責是教授吠陀(宗教經典),剎帝利應保護人民,吠舍應從事
農牧商業,首陀羅只能服務上等種姓。并強調不可以從非婆羅門那里學習圣典。這些規定反映的核心
目的是
A.強化宗教知識壟斷 B.致力于教育平民化
C.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D.建立世俗法律體系
3.有史家指出:10-11 世紀的歐洲封建社會,在封建王權與教會權力并立的格局下,迎來了第一個充滿
活力的發展期。下列史實最能體現這一時期“活力”的是
A.封建割據與民族意識萌發 B.城市興起與市民階層形成
C.商業革命與全球貿易興起 D.教權衰落與新教改革開端
4.1590 年,日本的豐臣秀吉讓朝鮮使節帶回一封給國王的信,此信全用漢字寫成,開頭是“日本國關白
秀吉,奉書朝鮮國王閣下”,他在信中宣示了假道朝鮮半島入侵明朝的意圖,稱“予愿無他,只顯佳
名于三國而已”。據此可知
A.日本實際已廢除閉關鎖國政策 B.古代東亞三國存在著巨大矛盾
C.朝鮮全面吸收了中國儒家文化 D.漢字聯動了古代東亞世界交流
5.自從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船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的卡里庫特,葡萄牙
便開始了在東方的殖民擴張與掠奪。它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式是
A.販賣鴉片,掠奪財富 B.設立總督,分而治之
C.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D.分割領土,扶植傀儡
6.下圖所繪,是 15 世紀某航海家第一次航行的航線,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位航海家是
A.哥倫布 B.巴倫支 C.德雷克 D.塔斯曼
7.新航路開辟后,非洲部分統治者為了獲取歐洲商品和武器,主動調整社會結構以適應奴隸貿易需求,
造成傳統社會秩序瓦解。這一現象說明奴隸貿易
A.加速了非洲政治版圖碎片化 B.打斷了非洲社會的正常演進
C.造成非洲人力資源嚴重流失 D.成為歐洲工業化的重要助力
8.喝茶風氣流行導致糖的需求增長。糖是從甘蔗汁中提取出來的,甘蔗原產亞洲,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
民者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種植園,此舉導致糖價下降并普及。由于種植甘蔗需要大量勞力,殖民者又
從非洲販運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據此可知
A.飲茶導致全球飲食結構單一 B.貨物在歐亞大陸間自由流通
C.糖價下跌引發西歐價格革命 D.糖業發展促進洲際人口流動
9.文藝復興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其精神內核是
A.人文主義 B.神權主義 C.世俗主義 D.理性主義
10.如表為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張,這反映啟蒙思想家
人物 政治主張
孟德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約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
盧梭 主張主權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A.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B.主張自由競爭
C.批判天主教會的權威 D.反對君主專制
11.啟蒙運動時期,歐洲思想家們常借用外來文化批判自身社會。如伏爾泰就通過《風俗論》等著作強
調:中國通過科舉制度選拔文士治理國家,法律則由哲人制定,儒學與政府合為一體,人們的生命、
幸福和財產都受到保護。這一現象反映了
A.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 B.啟蒙運動吸收了中國元素
C.伏爾泰主張開明君主專制 D.歐洲政治制度已全面破產
12.1688 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從形式上看,這好像是一次家族變動,完全不是什么“革命”,
但其實質卻是在“光榮革命”中,議會締造了一個國王,沒有議會,這個國王登不上王位。這說明
“光榮革命”
A.深受工業化進程的影響 B.導致國王喪失行政大權
C.實現國家權力中心轉移 D.摧毀了封建君主的統治
13.1844 年,馬克思指出:“(現在)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變
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能,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該觀點
A.揭示了物質力量對人的異化 B.否定了現代科技的進步性
C.指出了工人運動興起的背景 D.總結了人類進步發展規律
14.19 世紀以前,英國很多文學作品描繪了一種理想的田園牧歌式生活;但進入 19 世紀后,許多文學家
則將英國社會刻畫成一個冷酷無情的世界,如狄更斯的《霧都孤兒》。這一變化表明
A.民眾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B.英國走向衰落無法避免
C.兒童福利情況不容樂觀 D.過度工業化帶來新問題
15.19 世紀初,在美國工人運動中,男性占據主導地位。他們認為,女性在工廠務工有損婦女形象,并
喪失了家庭責任感和道德感。男工往往以男性氣概和家庭地位為依據向資本家提出工資訴求。據此
可知,這一時期
A.女性的社會地位在不斷下降 B.傳統社會結構瓦解
C.工人斗爭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D.貧富分化日益加劇
16.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政權形式。其存在雖然短暫,卻引起了馬克思的強烈關注。
無論是在巴黎公社存在時期還是失敗之后,馬克思都對其展開了竭力的關注、認真的分析,并深刻地
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關于巴黎公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巴黎公社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B.巴黎公社是在法國農民起義之后建立的
C.巴黎公社為無產階級革命留下重要啟示
D.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首次嘗試建立政權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小題,共 52 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世界文明史的第一波浪潮掀起于公元前 3500 年至前 2000 年之間,世界上最早的原生型
農業文明誕生,主要有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國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以及美洲
的印第安諸文明。亞非這四大原生型文明都是因農業擴展到河谷地帶,為解決農作物灌溉及退潮后土
地和水源再分配諸問題而產生的復雜社會組織,進而上升到國家形態。
-劉景華《世界歷史上文明興衰的思考》
材料二 農業的發明,使人類得享資源的豐富性和生活的穩定性,二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吸引
越來越多的人群,放棄原來的采集漁獵生產方式,轉化為農業生產者,最終形成全球性的農業化浪潮,
進入農業社會,并最終進入文明時代。
-徐義華《農業的起源及其意義》
(1)根據材料一,列舉人類早期的主要農業文明。(6 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業如何推動人類進入文明時代。(6 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15-16 世紀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新航路開辟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
推動了世界各地的人口遷徙和物種大交流,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西歐國家通
過開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奪,使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展;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
展進程,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淪為奴隸,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
到沖擊;它還使世界各地開始建立廣泛的直接聯系,不斷拓展和提高著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與能力。
因此,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逐步從分散走向整體進程中的重要節點,也是世界歷史形成的重要環節。
-徐藍《500 年世界歷史變遷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材料二 地理大發現進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絕狀態,開拓了世界市場,使各個國家的生產和
消費都更加具有世界性意義。而晚明所處的時段,正是新航路開辟后的全球化起步階段。當時不僅鄰
近的國家要與中國保持朝貢貿易,或者以走私貿易作為補充,而且遙遠的歐洲國家、美洲國家都卷入
與中國的遠程貿易之中。中國的生絲、絲綢、棉布、瓷器等商品的出口持續增長,而作為支付手段的
占全世界產量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白銀則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這一切,都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商
品經濟的發展,使江南經濟成為中國最早卷入經濟全球化的地區之一,同時也將中國市場卷入全球貿
易的網絡之中。
-摘編自張海英《世界變局中的晚明社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進程的雙重影響。(6 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航路開辟后中國經濟發生的主要變化。(8 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根據“世界近代史知識結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或階段演進特征,自
擬研究主題并展開論證。(要求:主題明確,論從史出,邏輯清晰)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人類的物質文化在過去的 200 年中發生的變化遠甚于前 5000 年。18 世紀時,人類的生活
方式與古代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類仍在用同樣的材料建造房屋,同樣的牲畜
馱運人和物,同樣的帆和槳驅動船只······然而今天,金屬和塑料補充了石材和木頭;鐵路、
汽車和飛機取代了牛、馬和驢;蒸汽機、柴油機和原子動力代替風力和人力驅動船只······這
一偉大變革都源自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這兩大革命比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具有更大的意義。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 21 世紀》
材料二 西方國家通過工業革命把現代化的景象展現在世人面前,率先實現工業化的英、法、美、
德等國先后躍升為世界主要強國。但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表面成就之下,卻有著深刻的悖論。其一,
與生產能力快速提升、物質財富急劇增長相伴隨的是工人階級的普遍貧困。其二,與人的個性得到一
定程度解放相伴隨的是嚴重的“異化”現象。其三,與民族歷史轉向世界歷史相伴隨的是世界的兩極
分化。這種“文明的悖論”引起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深刻反思,他們在反思的過程中揭示了人類現代
化的新前景。
-摘編自周連順《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內核的中國式現代化敘事》
(1)根據材料,概括工業革命前后人類生活方式的不同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6 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并說明工業革命如何為馬克思
主義的誕生提供了條件。(8 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D C A B D A D B C A D C B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小題,共 52 分。
17.(1)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中國文明,古印度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6 分,任答 3 點)
(2)①食物供應穩定:農業使人類能夠穩定獲取食物,減少對采集漁獵的依賴,促進人口增長。②
定居生活形成:農業需要長期耕作,促使人類建立固定村落,形成早期聚落。③社會分工出現:農業
剩余產品使部分人脫離食物生產,從事手工業、商業、管理等職業。④社會組織復雜化:農業灌溉、
土地分配等需求推動權力集中,形成部落聯盟或早期國家。⑤文化技術發展:定居生活促進文字、歷
法、宗教等文明要素的產生。(6 分,任答 3 點)
18.(1)積極影響:①建立全球聯系:形成跨洋貿易網絡,推動人口遷徙、物種大交流。②推動經濟變
革:西歐通過殖民擴張積累原始資本,推動資本主義發展。③打破認知框架:打破“地圓說”等傳統
觀念,促進科學探索與地理學進步。(每點 1 分,3 點 3 分)
消極影響:①殖民災難:美洲原住民文明毀滅,非洲人口流失。②經濟依附:亞非拉淪為原料產地,
亞洲傳統手工業受沖擊。③生態破壞:美洲引入歐洲牲畜導致生態失衡,天花致美洲土著人口銳減
90%。(每點 1 分,3 點 3 分)
(2)變化:①對外貿易顯著擴大,中國商品(生絲、絲綢、瓷器等)出口持續增長,遠程貿易范圍
擴展至歐洲、美洲等地區;(2 分)②大量美洲白銀流入中國,白銀成為主要支付手段和流通貨幣;
(2 分)③東南沿海經濟崛起;(2 分)④中國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國內生產與消費更具世界性特征。
(2 分)
19.示例 1
主題:近世世界的演進路徑
論述:近世世界的演進路徑呈現出清晰的發展脈絡,最根本的推動力在于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發展
催生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萌芽首先推動了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表現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兩大
運動,它們打破了中世紀的思想桎梏,為近代科學的興起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資本主義萌芽也推
動了新航路的開辟,進而引發早期殖民擴張,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物質基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并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而不斷擴展。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不僅強化了資
本主義制度,還通過鴉片戰爭等事件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推向全球,最終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在矛盾
中誕生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歷史事件,共同構成了完整的世界近代化演進路徑。(12
分)
示例 2
主題: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內在關聯
論述:世界近代史上,思想解放運動與政治革命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因果關系。在 14-16 世紀風起云涌的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但丁、馬丁·路德等人通過文藝作品、宗教主張等不斷破除中世紀的思想桎
梏,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到了 17-18 世紀,啟蒙思想家們更進一步,以人的理性作為思考的原點,
批判專制制度、提出三權分立主張、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等。這些思想通過《百科全書》等出
版物廣泛傳播,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在啟蒙思想的直接影響下,歐美各國相繼爆發資產
階級革命:1688 年英國光榮革命確立君主立憲政體,1776 年美國獨立戰爭建立第一個現代共和制國家,
1789 年法國大革命頒布《人權宣言》,宣布自由、平等、博愛的原則。這些革命不僅推翻了封建專制
統治,更通過《權利法案》《美國憲法》等法律文件,將啟蒙思想轉化為具體的政治實踐,充分展現
了思想變革對社會轉型的先導作用和深遠影響。(12 分)
20.(1)工業革命前,人類依賴自然材料、畜力運輸和手工生產,生活方式與古代社會相似;工業革命
后,金屬、塑料、蒸汽機、電力等廣泛應用,交通、紡織、照明等領域發生革命性變革。(3 分)這一
變化源于科學革命的理論突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推動、技術創新的加速以及殖民擴張帶來的全球
資源整合,使生產效率和社會面貌發生根本性轉變。(3 分)
(2)積極影響:工業革命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加速城市化并革新交通和通訊業,創造了巨大社會財
富,奠定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基礎。(2 分)消極影響:工人階級在惡劣環境中超負荷勞動卻深
陷貧困,周期性經濟危機暴露資本主義固有矛盾,勞動者淪為機器附庸產生嚴重異化,列強通過殖民
擴張將亞非拉納入資本主義體系。(2 分)
尖銳的社會矛盾催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融合德國古典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
與空想社會主義成果,揭示剩余價值規律與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創立無產階級革命學說。深刻影響了
19 世紀以來的社會變革進程。(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蒙城县| 青河县| 三门峡市| 招远市| 策勒县| 天祝| 额济纳旗| 庆云县| 灵宝市| 广饶县| 柘城县| 颍上县| 都昌县| 唐山市| 萍乡市| 定日县| 黑河市| 广宁县| 凌源市| 安陆市| 醴陵市| 泰安市| 临沂市| 武夷山市| 宜都市| 丰城市| 怀安县| 临夏市| 桂阳县| 舒兰市| 松潘县| 永吉县| 潼南县| 台安县| 诏安县| 雷州市| 阳曲县| 七台河市| 霍州市|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