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講 東亞及日本課件(共51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講 東亞及日本課件(共51張PPT)

資源簡介

(共51張PPT)
第2講 東亞與日本
區域地理
第2講 東亞與日 本
—— 區域地理——
1.能說出東亞的地理位置、主要國家,東亞的主要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區域認知)
2.能結合板塊運動知識說出日本發生地震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3.根據日本地理位置特點,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說明其對農業、工業、服務業及城鎮化發展等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4.掌握東亞地區的海水性質、海水運動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學習目標
01 東亞概況
主要國家:
一、位置與范圍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岸,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位置:
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五個國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勢特征
1. 海岸線比較曲折,多半島、 島嶼和海灣
2. 西部內陸地區多高原和山地,東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
3.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從西向東流人太平洋
4. 東部半島和島嶼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狹小,河流短促
【讀圖思考】1.讀圖描述東亞的地形地勢特征?
二、自然地理特征
(2)東亞氣候類型
【讀圖思考】2.讀圖指出東亞的氣候類型?并說明東亞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
東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背靠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冬季風吹西北季風,夏季吹東南季風,所以季風氣候顯著。
02 日本概況
最新高考導向
考綱呈現 命題趨勢 考情分析
日本的位置、范圍、地形與氣候、工業、農業發展特點,旅游業發展。 以區域圖、或圖文材料為載體,考察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熱點問題為背景,考察區域發展特點。 2024年高考.新課標卷-都市圈
2024年高考.重慶卷-產業
2022年高考·上海卷T29-32
2022年高考·上海卷T8
2021年高考·浙江1月卷T28
2021年高考·江蘇卷T23
2019年高考·全國卷Ill旅游
思維導圖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臨日本海。
30 N~45 N,130 E~145 E
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顯著
流量大、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小、水能資源豐富;航運條件差。
流域面積狹小,河流短促。
高度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季風水田農業和海洋漁業
45°N
145 °E
130°E
一、地理位置
30°N~45°N,130°E~145°E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臨日本海。西部與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隔海相望。
經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領土組成:
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琉球群島
結合地圖冊P236頁:找出日本地理位置及領土組成?
半球位置:
北半球、東半球
地形:
以山地和丘陵為主(3/4);
沿海平原面積狹小;
最高山--富士山( 3776米);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
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大。
山地將日本的國土分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
地勢:
1.地形、地勢特征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利于發展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聯系
二、自然地理特征
讀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勢特征?
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日本島國約有100座活火山,13座火山被列為“A級”,也就是活躍程度最高,富士山為“B級”火山;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平均一天4~5次。
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2.氣候
38°N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
38°N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顯著;
2.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上海
東京
日本: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更高(38°N),具有明顯海洋性特征,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多,降水季節變化小(原因:受海洋影響大,日本暖流影響)
中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更低(34°N),具有大陸性特征,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少,降水季節變化大(原因:受海洋影響小)
【思考】比較中國與日本季風氣候的差異,并說出原因?
【探究一】圖所示的日期是日本多年平均櫻樹開花初始日期 (月/日),稱為“櫻前線”,分析影響日本“櫻前線”呈由南往北順序推進,并凸向西邊的因素有哪些?
氣溫(緯度 、熱量)、降水、地形
探究二:日本東西部的降水差異及形成的原因
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較多;
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較多(多降雪);
夏季,東南季風帶來海洋濕潤氣流,受山地的抬升,在太平洋沿岸形成豐富的地形雨。
夏秋季節:臺風也能帶來豐沛的降水。
差異:
原因:
探究二:日本東西部的降水差異及形成的原因
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較多(多降雪)的原因?
冬季,盛行寒冷的西北季風;
西北風經過較為暖濕的日本海,受到日本海加熱,水汽增多;
受山地地形阻擋抬升,冬季氣溫低,在日本海東岸形成豐富的降雪(大湖效應)。
豪雪地帶.雪墻公路
日本富山縣,“雪墻公路” 道路兩側積雪高達20米,最具特色線路長300多米。系世界上降雪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從1971年開始,這里就成了觀雪圣地,整個風景區在11月份大雪封山后關閉。
【雪墻公路】
【思考】1.根據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日本的河流有哪些特征?
降水豐富,水量較大。
季風氣候,多暴雨,河流季節變化大,易帶來洪澇災害。
植被覆蓋率較高,水土流失輕,含沙量小。
多山地,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航運條件差。
3.河流
短、小、急促
2.說出日本河流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向,并簡述其原因。
以水電開發為主。
原因:①位于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
②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豐富。
水文特征:
流域面積狹小,河流短促。
水系特征:
4.自然資源
(1)水能、森林資源豐富
(2)地熱、硫磺資源豐富
(3)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量世界第一
(4)礦產資源缺乏,是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
日本主要工業原料從國外進口所占百分比
思考:日本漁業發達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帶到表層,利于浮游生物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
日本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洋水產品在食品結構中所占比重較大,魚產品市場需求量大;
日本造船工業發達擁有龐大的遠洋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養殖業發達。
【高考鏈接】
(2018 新課標卷Ⅰ)近幾年來,世界上出現了將精密機械設備的組裝或加工工廠建在地下的現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組裝企業和我國大連某數控機床加工企業,都將工廠建于地面10米以下。據此完成1~3題。
1. 將精密機械設備的工廠健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溫環境 ②儲存原材料和產品
③降低生產成本 ④減小地面振動影響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與岐阜相比,大連地下工廠的設計與施工較少考慮的問題( )
A. 防滲水 B. 防噪音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 推斷上述企業將工廠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 增強保密程度 B. 保證產品質量
C. 滿足戰備需要 D. 集約利用土地
C
D
B
(2017 海南卷改編)材料一:日本靠近日本海一側以及從本州島北部到北海道地區,由于經常出現大雪天氣被稱為"豪雪地帶",“合掌造”是"豪雪地帶"一種獨特的傳統民居,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釘子,屋頂以茅草覆蓋,呈“人”字形,兩側約有60°夾角,如同雙手合十,因此得名。
(1)分析日本“豪雪地帶”降雪量“特別豪”的主要原因(6分)
(2)從氣候、地質、建筑原料等方面說明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地理原因。(8分)
“豪雪地帶”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從日本海帶來大量水汽;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加之氣溫較低,受地形抬升多降雪。
“合掌造”村位于冬季風迎風坡,冬季多暴雪,屋頂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積,人工清除時也省時省力,
屋頂覆蓋厚厚的茅草可使屋內冬暖夏涼;
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合掌造”建筑結構支撐作用強,不易倒塌;
發生地震時木材和茅草對人員傷害小;
當地為山區,且降水量豐富,使得當地森林茂盛,稻草豐富,可就地取材。
三、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與城市
總人口約1.2億,人口眾多,但人口負增長,老齡化嚴重;
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一帶,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國家之一,以首都東京為最,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北海道,
人種;居民多為 族,通用 ,信奉 教和 教,首都東京。
大和
日本語
神道

黃色
0
200
100
300
400
500
1000
5514
人口分布
首都、最大城市——東京;最大港口——橫濱、神戶
科學城——筑波;硅島——九州島;宇航中心——種子島
汽車城——豐田;鋼鐵城——福山;造船中心——長崎
(1)人口
(2)城市
日本和服
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2.農業
季風氣候—季風水田農業(水稻)
多山地—布局在平原及山間河谷;丘陵地區多栽培果樹、茶和桑樹
平原面積狹小—生產規模較小
科技發達—科技水平和機械化水平高,側重生物技術,微型農機,精耕細作
機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季風氣候——水利工程量大
三、人文地理特征
日本主要發展高科技農業(季風水田農業)和海洋漁業,糧食基本能自給,大部分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
探究:結合日本自然與人文特征,分析日本農業具有的特點。(農業類型、分布、生產規模、科技和機械化水平、商品率)
3.工業
三、人文地理特征
工業發達(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日本的工業品除滿足本國的消費外,還大量銷往國外
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工業生產中的石油、煤炭、鐵礦多種能源和礦產都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
日本發展高度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1)讀圖,找出日本的五大工業區。
京濱工業區(最大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和北九州工業區
(2)這些工業區分布有什么特點?
工業分布極不平衡,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臨海型)
3.工業
三、人文地理特征
鋼鐵、機械、汽車、電子、化學、石油、造船;筑波為科學城;北九州是日本的硅島。
工業部門:
3.工業
三、人文地理特征
為什么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①沿海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利于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
②產業集聚便于產生工業聯系,降低內部交易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1)發展條件
有利條件:
①有豐富且高素質的勞動力,人才資源充足;
②較高的科技水平;
③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海運便利。
(2)日本工業未來發展的途徑?
不利條件:
①礦產資源貧乏;
②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高。
評價日本工業發展的條件,針對問題提出發展舉措。
3.工業
三、人文地理特征
①利用本國先進技術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
②大力發展海上航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③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制成品;
④經濟轉型:“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轉變。(海外投資)
⑤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1)說明交通改善前該村種植業經濟效益低的原因。(6分)
(2)分析交通改善前該村發展休閑服務業的優勢條件。(6分)
(3)從區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東京為川場村休閑服務業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6分)
真題感悟
(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1)說明交通改善前該村種植業經濟效益低的原因。(6分)
真題感悟
經濟效益
位于山地 耕地面積小 生產規模小,產量低
耕作方式傳統 機械化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 勞動生產率低
交通改善前 交通不便 商品率低、銷量低
成本
產量
銷量
附加值
生產效率
①耕地面積小/規模小,產量低;②耕作方式傳統,勞動投入多/生產效率低;③交通外運不便,商品率低。
(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2)分析交通改善前該村發展休閑服務業的優勢條件。(6分)
真題感悟
位于山地 自然景觀豐富/優美
森林覆蓋率高 空氣清新/環境質量高
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 文化資源獨特/民風淳樸
交通改善前 市場、交通等不占優勢
服務業區位
自然條件
市場
交通
勞動力
基礎設施
政策
①自然景觀多樣/豐富/優美;②環境質量高/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空氣質量高、污染少;③農耕文化資源獨特/民風淳樸。
(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3)從區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東京為川場村休閑服務業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6分)
真題感悟
①東京人口多,經濟發達,提供消費市場/客源市場;
②東京金融業發達,提供資金支持;
③東京科技教育發達,提供高技術人才/管理人才。
東京
人口密集
提供消費市場
經濟發達
資金支持
科學教育水平高
提供技術、人才
03 微主題探究
主題探究: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三十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經從70%大幅提升至80%,最壞情況下將導致29.8萬人直接死亡,235萬棟建筑全毀或燒毀。圖示為日本及附近地區火山地震分布圖。
1.描述圖示地區火山及地震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分布特征:分布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消亡)邊界處;
原因:①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和碰撞導致地殼應力積累;②最終以地震的形式釋放,地殼活躍。
地殼應力積累
板塊擠壓碰撞
地殼應力釋放

火山、地震爆發



原因
主題探究: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三十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經從70%大幅提升至80%,預測震級超過8級,最壞情況下將導致29.8萬人直接死亡,235萬棟建筑全毀或燒毀。圖示為日本及附近地區火山地震分布圖。
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
震級高,破壞嚴重
降水多、山地丘陵為主,地震易誘發泥石流、滑坡
四面環海,海嘯對沿海城市造成極大破壞
①預測地震震級高,破壞力強;②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嚴重;③季風氣候降水多,日本國內山地丘陵廣布,地震易誘發泥石流、滑坡;④四面環海,人口經濟集中沿海地區,海嘯對沿海城市造成極大破壞。
2.簡述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對日本造成嚴重損失的原因
地震損失嚴重的原因
3.從政府和個人角度分別提出應對地震災害的可行措施。
主題探究: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三十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經從70%大幅提升至80%,最壞情況下將導致29.8萬人直接死亡,235萬棟建筑全毀或燒毀。圖示為日本及附近地區火山地震分布圖。
個人:
政府:
①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③提高民眾地震災害防災減災意識等。
①樹立防災意識,掌握地震逃生技巧;②明確逃生路線;③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④準備應急救援包避震等。
震源深度越淺、離震中越近(震中距越小),地震造成的破壞力越強。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一次地震有多個烈度。
考點凝練——地震
一、地震的級別
地震災害嚴重程度
考點凝練——地震
二、地震災害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
震級大;震中距近;淺源地震;發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
地震本身
人口與經濟密度
城市密集;人口集中;產業發達
防災減災抗災的意識與能力
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差;防災教育和逃生知識缺乏
災后救援能力
震區交通不便,不利于救援;救援設
備落后;救援人員不足
誘發其他災害等滑坡、泥石流、海嘯等;災后發生次生災害火災、水災、毒氣泄漏、瘟疫等。
誘發的其他災害
1、政府行為
三、地震的防御措施
考點凝練——地震
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防災和減災意識,提高公眾自救與互救的能力
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
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
加強國際合作
2、個人行為
震前:①樹立防震意識;②明確逃生路線;③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④準備應急救援包避震。
震中: ①平房或低層樓房,應及時、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帶;②高層建筑內就地躲避,防止被墜物砸傷;③室外盡量到開闊空地、降低重心,保護頭部;
震后:①自救與互救--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②保護好呼吸系統,減少體力消耗;③有頑強的毅力、強烈的求生意識
日本經濟發展策略
課堂總結
高考鏈接
(2016 新課標卷Ⅱ)自20 世紀70 年代開始,日本家電企業將組裝工廠向其國外轉移。圖示日資家電組裝工廠轉移目的地隨時間的變化。
3.影響日資家電組裝工廠不斷轉移
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場規模 B. 勞動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術水平
4.20世紀90年代末,越南對日資家電組裝工廠的投資吸引力已超過中國,但其日資家電組裝工廠數量卻遠少于中國,主要原因是中國( )
A.市場規模大 B. 技術水平高 C.勞動力素質高 D. 基礎設施水平高
5.在日資家電組裝工廠向越南等國家轉移的背景下,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戰略是( )
A.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資回歸 B. 進口越南產品,替代國內生產
C. 擴大生產規模,保持價格優勢 D. 加強技術研發,培育競爭優勢
D
B
A
(2021浙江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日本農業發達,但該國糧食價格缺乏競爭力,隨著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糧食自給率從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略圖。
材料二:圖中甲地某農業企業開發出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
(1)簡述圖示區域的地形特征。
以山地、丘陵為主;
平原面積狹小;
海岸線曲折。
地形特征
地形類型
海岸線
特殊地貌
(2021浙江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日本農業發達,但該國糧食價格缺乏競爭力,隨著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糧食自給率從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略圖。
材料二:圖中甲地某農業企業開發出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
(2)說明該企業可在冬季種植芒果的自然優勢,并簡述利用新型溫室大棚生產的社會經濟意義。
優勢:
緯度較高
山地西側
溫帶季風氣候,冬季降雪多
地熱融化積雪,提供灌溉水源
水分
熱帶水果
火山溫泉附近
地熱資源豐富
地熱為大棚增溫
熱量
緯度較高,位于山地西側
①地熱資源豐富,利用地熱為大棚增溫;②冬季降雪豐富,利用地熱融化積雪,提供灌溉水源。
意義:
①增加就業機會;②增加農產品供給;③品質好,經濟效益高。
(2021浙江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日本農業發達,但該國糧食價格缺乏競爭力,隨著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糧食自給率從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略圖。
材料二:圖中甲地某農業企業開發出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
(3)分析日本糧食競爭力較弱的主要原因。
農業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高;
山地多,耕地破碎,難以實施大規模生產。
(2024新課標卷)東京都市圈包括東京中心城區及外圍地區。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從東京中心城區向外圍地區分散。2000年,頒布相關法規,進一步促使大型商業設施(大型購物中心和網購物流中心等)在東京都市圈外圍地區開設,然而由于經濟長期低迷,東京中心城區的活力下降。為了扭轉這種趨勢,東京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減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進大型購物中心在中心城區再集聚,下圖示意2019年東京都市圈大型商業設施的分布。
分布集中;分布廣泛;數量↑、范圍↑
①數量增加;
②分布范圍擴大(由中心城區向外圍高速鐵路擴散,分散)
③外圍地區增加多,中心城區增加少;
④沿交通線(軌道交通)分布。(每點2分)
(1)指出2000年前后東京都市圈大型購物中心分布變化特點。(6分)
(2024新課標卷)東京都市圈包括東京中心城區及外圍地區。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從東京中心城區向外圍地區分散。2000年,頒布相關法規,進一步促使大型商業設施(大型購物中心和網購物流中心等)在東京都市圈外圍地區開設,然而由于經濟長期低迷,東京中心城區的活力下降。為了扭轉這種趨勢,東京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減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進大型購物中心在中心城區再集聚,下圖示意2019年東京都市圈大型商業設施的分布。
(2)說明交通布局對東京都市圈大型購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響。 6分)
基礎設施更完善
在哪里 有什么 有何用
分布廣泛 數量↑、范圍↑
“更多樣“
"更遠、更快捷”
①城市交通方式多樣,或多種交通方式(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公路)交織成網,利于在外圍地區重要交通線交會處,布局大型購物中心;
②中心城區交通通達性更強,服務人口更多,有利于高等級大型購物中心分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湖南省| 彩票| 黑山县| 中超| 西昌市| 曲周县| 和龙市| 若尔盖县| 五原县| 柳林县| 抚顺市| 正定县| 怀来县| 墨脱县| 德清县| 丽江市| 青冈县| 嘉鱼县| 读书| 阿尔山市| 江孜县| 务川| 民乐县| 达拉特旗| 全椒县| 天台县| 虞城县| 武宁县| 原阳县| 潮州市| 凌云县| 公安县| 长兴县| 航空| 铜鼓县| 新龙县| 微博| 辽中县| 通城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