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第2講 東亞與日本區域地理第2講 東亞與日 本—— 區域地理——1.能說出東亞的地理位置、主要國家,東亞的主要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區域認知)2.能結合板塊運動知識說出日本發生地震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3.根據日本地理位置特點,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說明其對農業、工業、服務業及城鎮化發展等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4.掌握東亞地區的海水性質、海水運動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學習目標01 東亞概況主要國家:一、位置與范圍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岸,絕大部分在北溫帶。位置: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五個國家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勢特征1. 海岸線比較曲折,多半島、 島嶼和海灣2. 西部內陸地區多高原和山地,東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3.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從西向東流人太平洋4. 東部半島和島嶼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狹小,河流短促【讀圖思考】1.讀圖描述東亞的地形地勢特征?二、自然地理特征(2)東亞氣候類型【讀圖思考】2.讀圖指出東亞的氣候類型?并說明東亞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東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背靠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冬季風吹西北季風,夏季吹東南季風,所以季風氣候顯著。02 日本概況最新高考導向考綱呈現 命題趨勢 考情分析日本的位置、范圍、地形與氣候、工業、農業發展特點,旅游業發展。 以區域圖、或圖文材料為載體,考察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熱點問題為背景,考察區域發展特點。 2024年高考.新課標卷-都市圈2024年高考.重慶卷-產業2022年高考·上海卷T29-322022年高考·上海卷T82021年高考·浙江1月卷T282021年高考·江蘇卷T232019年高考·全國卷Ill旅游思維導圖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臨日本海。30 N~45 N,130 E~145 E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顯著流量大、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小、水能資源豐富;航運條件差。流域面積狹小,河流短促。高度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季風水田農業和海洋漁業45°N145 °E130°E一、地理位置30°N~45°N,130°E~145°E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臨日本海。西部與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隔海相望。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領土組成: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琉球群島結合地圖冊P236頁:找出日本地理位置及領土組成?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3/4);沿海平原面積狹小;最高山--富士山( 3776米);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大。山地將日本的國土分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地勢:1.地形、地勢特征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利于發展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聯系二、自然地理特征讀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勢特征?火山之國、地震之邦日本島國約有100座活火山,13座火山被列為“A級”,也就是活躍程度最高,富士山為“B級”火山;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平均一天4~5次。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2.氣候38°N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38°N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顯著;2.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上海東京日本: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更高(38°N),具有明顯海洋性特征,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多,降水季節變化小(原因:受海洋影響大,日本暖流影響)中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更低(34°N),具有大陸性特征,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少,降水季節變化大(原因:受海洋影響小)【思考】比較中國與日本季風氣候的差異,并說出原因?【探究一】圖所示的日期是日本多年平均櫻樹開花初始日期 (月/日),稱為“櫻前線”,分析影響日本“櫻前線”呈由南往北順序推進,并凸向西邊的因素有哪些?氣溫(緯度 、熱量)、降水、地形探究二:日本東西部的降水差異及形成的原因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較多;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較多(多降雪);夏季,東南季風帶來海洋濕潤氣流,受山地的抬升,在太平洋沿岸形成豐富的地形雨。夏秋季節:臺風也能帶來豐沛的降水。差異:原因:探究二:日本東西部的降水差異及形成的原因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較多(多降雪)的原因?冬季,盛行寒冷的西北季風;西北風經過較為暖濕的日本海,受到日本海加熱,水汽增多;受山地地形阻擋抬升,冬季氣溫低,在日本海東岸形成豐富的降雪(大湖效應)。豪雪地帶.雪墻公路日本富山縣,“雪墻公路” 道路兩側積雪高達20米,最具特色線路長300多米。系世界上降雪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從1971年開始,這里就成了觀雪圣地,整個風景區在11月份大雪封山后關閉。【雪墻公路】【思考】1.根據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日本的河流有哪些特征?降水豐富,水量較大。季風氣候,多暴雨,河流季節變化大,易帶來洪澇災害。植被覆蓋率較高,水土流失輕,含沙量小。多山地,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航運條件差。3.河流短、小、急促2.說出日本河流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向,并簡述其原因。以水電開發為主。原因:①位于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②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豐富。水文特征:流域面積狹小,河流短促。水系特征:4.自然資源(1)水能、森林資源豐富(2)地熱、硫磺資源豐富(3)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量世界第一(4)礦產資源缺乏,是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日本主要工業原料從國外進口所占百分比思考:日本漁業發達的原因有哪些?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帶到表層,利于浮游生物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日本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洋水產品在食品結構中所占比重較大,魚產品市場需求量大;日本造船工業發達擁有龐大的遠洋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養殖業發達。【高考鏈接】(2018 新課標卷Ⅰ)近幾年來,世界上出現了將精密機械設備的組裝或加工工廠建在地下的現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組裝企業和我國大連某數控機床加工企業,都將工廠建于地面10米以下。據此完成1~3題。1. 將精密機械設備的工廠健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溫環境 ②儲存原材料和產品③降低生產成本 ④減小地面振動影響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2.與岐阜相比,大連地下工廠的設計與施工較少考慮的問題( )A. 防滲水 B. 防噪音 C. 防坍塌 D. 防地震3. 推斷上述企業將工廠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強保密程度 B. 保證產品質量C. 滿足戰備需要 D. 集約利用土地CDB(2017 海南卷改編)材料一:日本靠近日本海一側以及從本州島北部到北海道地區,由于經常出現大雪天氣被稱為"豪雪地帶",“合掌造”是"豪雪地帶"一種獨特的傳統民居,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釘子,屋頂以茅草覆蓋,呈“人”字形,兩側約有60°夾角,如同雙手合十,因此得名。(1)分析日本“豪雪地帶”降雪量“特別豪”的主要原因(6分)(2)從氣候、地質、建筑原料等方面說明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地理原因。(8分)“豪雪地帶”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從日本海帶來大量水汽;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加之氣溫較低,受地形抬升多降雪。“合掌造”村位于冬季風迎風坡,冬季多暴雪,屋頂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積,人工清除時也省時省力,屋頂覆蓋厚厚的茅草可使屋內冬暖夏涼;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合掌造”建筑結構支撐作用強,不易倒塌;發生地震時木材和茅草對人員傷害小;當地為山區,且降水量豐富,使得當地森林茂盛,稻草豐富,可就地取材。三、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與城市總人口約1.2億,人口眾多,但人口負增長,老齡化嚴重;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一帶,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國家之一,以首都東京為最,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北海道,人種;居民多為 族,通用 ,信奉 教和 教,首都東京。大和日本語神道佛黃色020010030040050010005514人口分布首都、最大城市——東京;最大港口——橫濱、神戶科學城——筑波;硅島——九州島;宇航中心——種子島汽車城——豐田;鋼鐵城——福山;造船中心——長崎(1)人口(2)城市日本和服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2.農業季風氣候—季風水田農業(水稻)多山地—布局在平原及山間河谷;丘陵地區多栽培果樹、茶和桑樹平原面積狹小—生產規模較小科技發達—科技水平和機械化水平高,側重生物技術,微型農機,精耕細作機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季風氣候——水利工程量大三、人文地理特征日本主要發展高科技農業(季風水田農業)和海洋漁業,糧食基本能自給,大部分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探究:結合日本自然與人文特征,分析日本農業具有的特點。(農業類型、分布、生產規模、科技和機械化水平、商品率)3.工業三、人文地理特征工業發達(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日本的工業品除滿足本國的消費外,還大量銷往國外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工業生產中的石油、煤炭、鐵礦多種能源和礦產都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日本發展高度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1)讀圖,找出日本的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最大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和北九州工業區(2)這些工業區分布有什么特點?工業分布極不平衡,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臨海型)3.工業三、人文地理特征鋼鐵、機械、汽車、電子、化學、石油、造船;筑波為科學城;北九州是日本的硅島。工業部門:3.工業三、人文地理特征為什么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①沿海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利于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②產業集聚便于產生工業聯系,降低內部交易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1)發展條件有利條件:①有豐富且高素質的勞動力,人才資源充足;②較高的科技水平;③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海運便利。(2)日本工業未來發展的途徑?不利條件:①礦產資源貧乏;②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高。評價日本工業發展的條件,針對問題提出發展舉措。3.工業三、人文地理特征①利用本國先進技術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②大力發展海上航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③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制成品;④經濟轉型:“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轉變。(海外投資)⑤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1)說明交通改善前該村種植業經濟效益低的原因。(6分)(2)分析交通改善前該村發展休閑服務業的優勢條件。(6分)(3)從區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東京為川場村休閑服務業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6分)真題感悟(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1)說明交通改善前該村種植業經濟效益低的原因。(6分)真題感悟經濟效益位于山地 耕地面積小 生產規模小,產量低耕作方式傳統 機械化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 勞動生產率低交通改善前 交通不便 商品率低、銷量低成本產量銷量附加值生產效率①耕地面積小/規模小,產量低;②耕作方式傳統,勞動投入多/生產效率低;③交通外運不便,商品率低。(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2)分析交通改善前該村發展休閑服務業的優勢條件。(6分)真題感悟位于山地 自然景觀豐富/優美森林覆蓋率高 空氣清新/環境質量高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 文化資源獨特/民風淳樸交通改善前 市場、交通等不占優勢服務業區位自然條件市場交通勞動力基礎設施政策①自然景觀多樣/豐富/優美;②環境質量高/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空氣質量高、污染少;③農耕文化資源獨特/民風淳樸。(2024年重慶卷)川場村位于日本東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88%,該村種植業耕作方式傳統,經濟效益一度較低。20世紀80年代高鐵開通后,川場村進入東京兩小時交通圈。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傳統農耕方式,建設森林公園、文化會館,開發特色食品,發展康養休閑服務業,吸引大量消費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3)從區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東京為川場村休閑服務業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6分)真題感悟①東京人口多,經濟發達,提供消費市場/客源市場;②東京金融業發達,提供資金支持;③東京科技教育發達,提供高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東京人口密集提供消費市場經濟發達資金支持科學教育水平高提供技術、人才03 微主題探究主題探究:火山之國,地震之邦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三十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經從70%大幅提升至80%,最壞情況下將導致29.8萬人直接死亡,235萬棟建筑全毀或燒毀。圖示為日本及附近地區火山地震分布圖。1.描述圖示地區火山及地震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分布特征:分布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消亡)邊界處;原因:①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和碰撞導致地殼應力積累;②最終以地震的形式釋放,地殼活躍。地殼應力積累板塊擠壓碰撞地殼應力釋放↓火山、地震爆發↓↓↓原因主題探究:火山之國,地震之邦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三十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經從70%大幅提升至80%,預測震級超過8級,最壞情況下將導致29.8萬人直接死亡,235萬棟建筑全毀或燒毀。圖示為日本及附近地區火山地震分布圖。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震級高,破壞嚴重降水多、山地丘陵為主,地震易誘發泥石流、滑坡四面環海,海嘯對沿海城市造成極大破壞①預測地震震級高,破壞力強;②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嚴重;③季風氣候降水多,日本國內山地丘陵廣布,地震易誘發泥石流、滑坡;④四面環海,人口經濟集中沿海地區,海嘯對沿海城市造成極大破壞。2.簡述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對日本造成嚴重損失的原因地震損失嚴重的原因3.從政府和個人角度分別提出應對地震災害的可行措施。主題探究:火山之國,地震之邦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三十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經從70%大幅提升至80%,最壞情況下將導致29.8萬人直接死亡,235萬棟建筑全毀或燒毀。圖示為日本及附近地區火山地震分布圖。個人:政府:①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③提高民眾地震災害防災減災意識等。①樹立防災意識,掌握地震逃生技巧;②明確逃生路線;③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④準備應急救援包避震等。震源深度越淺、離震中越近(震中距越小),地震造成的破壞力越強。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一次地震有多個烈度。考點凝練——地震一、地震的級別地震災害嚴重程度考點凝練——地震二、地震災害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震級大;震中距近;淺源地震;發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地震本身人口與經濟密度城市密集;人口集中;產業發達防災減災抗災的意識與能力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差;防災教育和逃生知識缺乏災后救援能力震區交通不便,不利于救援;救援設備落后;救援人員不足誘發其他災害等滑坡、泥石流、海嘯等;災后發生次生災害火災、水災、毒氣泄漏、瘟疫等。誘發的其他災害1、政府行為三、地震的防御措施考點凝練——地震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防災和減災意識,提高公眾自救與互救的能力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加強國際合作2、個人行為震前:①樹立防震意識;②明確逃生路線;③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④準備應急救援包避震。震中: ①平房或低層樓房,應及時、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帶;②高層建筑內就地躲避,防止被墜物砸傷;③室外盡量到開闊空地、降低重心,保護頭部;震后:①自救與互救--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②保護好呼吸系統,減少體力消耗;③有頑強的毅力、強烈的求生意識日本經濟發展策略課堂總結高考鏈接(2016 新課標卷Ⅱ)自20 世紀70 年代開始,日本家電企業將組裝工廠向其國外轉移。圖示日資家電組裝工廠轉移目的地隨時間的變化。3.影響日資家電組裝工廠不斷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場規模 B. 勞動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 D. 技術水平4.20世紀90年代末,越南對日資家電組裝工廠的投資吸引力已超過中國,但其日資家電組裝工廠數量卻遠少于中國,主要原因是中國( )A.市場規模大 B. 技術水平高 C.勞動力素質高 D. 基礎設施水平高5.在日資家電組裝工廠向越南等國家轉移的背景下,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戰略是( )A.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資回歸 B. 進口越南產品,替代國內生產C. 擴大生產規模,保持價格優勢 D. 加強技術研發,培育競爭優勢DBA(2021浙江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日本農業發達,但該國糧食價格缺乏競爭力,隨著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糧食自給率從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略圖。材料二:圖中甲地某農業企業開發出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1)簡述圖示區域的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海岸線曲折。地形特征地形類型海岸線特殊地貌(2021浙江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日本農業發達,但該國糧食價格缺乏競爭力,隨著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糧食自給率從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略圖。材料二:圖中甲地某農業企業開發出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2)說明該企業可在冬季種植芒果的自然優勢,并簡述利用新型溫室大棚生產的社會經濟意義。優勢:緯度較高山地西側溫帶季風氣候,冬季降雪多地熱融化積雪,提供灌溉水源水分熱帶水果火山溫泉附近地熱資源豐富地熱為大棚增溫熱量緯度較高,位于山地西側①地熱資源豐富,利用地熱為大棚增溫;②冬季降雪豐富,利用地熱融化積雪,提供灌溉水源。意義:①增加就業機會;②增加農產品供給;③品質好,經濟效益高。(2021浙江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日本農業發達,但該國糧食價格缺乏競爭力,隨著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糧食自給率從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略圖。材料二:圖中甲地某農業企業開發出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3)分析日本糧食競爭力較弱的主要原因。農業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高;山地多,耕地破碎,難以實施大規模生產。(2024新課標卷)東京都市圈包括東京中心城區及外圍地區。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從東京中心城區向外圍地區分散。2000年,頒布相關法規,進一步促使大型商業設施(大型購物中心和網購物流中心等)在東京都市圈外圍地區開設,然而由于經濟長期低迷,東京中心城區的活力下降。為了扭轉這種趨勢,東京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減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進大型購物中心在中心城區再集聚,下圖示意2019年東京都市圈大型商業設施的分布。分布集中;分布廣泛;數量↑、范圍↑①數量增加;②分布范圍擴大(由中心城區向外圍高速鐵路擴散,分散)③外圍地區增加多,中心城區增加少;④沿交通線(軌道交通)分布。(每點2分)(1)指出2000年前后東京都市圈大型購物中心分布變化特點。(6分)(2024新課標卷)東京都市圈包括東京中心城區及外圍地區。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從東京中心城區向外圍地區分散。2000年,頒布相關法規,進一步促使大型商業設施(大型購物中心和網購物流中心等)在東京都市圈外圍地區開設,然而由于經濟長期低迷,東京中心城區的活力下降。為了扭轉這種趨勢,東京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減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進大型購物中心在中心城區再集聚,下圖示意2019年東京都市圈大型商業設施的分布。(2)說明交通布局對東京都市圈大型購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響。 6分)基礎設施更完善在哪里 有什么 有何用 分布廣泛 數量↑、范圍↑“更多樣“"更遠、更快捷”①城市交通方式多樣,或多種交通方式(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公路)交織成網,利于在外圍地區重要交通線交會處,布局大型購物中心;②中心城區交通通達性更強,服務人口更多,有利于高等級大型購物中心分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