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高一 物理3.4 力的合成你能說出曹沖這么做的依據(jù)嗎?著名物理學(xué)家牛頓告訴我們把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復(fù)雜,可以發(fā)現(xiàn)新領(lǐng)域;把復(fù)雜的現(xiàn)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fā)現(xiàn)新定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個新規(guī)律力的等效替代1.能從力的作用的等效性來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2.能通過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并知道它是矢量運(yùn)算的普遍規(guī)則。(重點)3.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4.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夾角的關(guān)系。(難點)學(xué)習(xí)目標(biāo)F1F2GFG多個力的作用效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思想:等效替代一、合力與分力當(dāng)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時,我們常常可以求出這樣一個力,這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共同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原來的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說明:在實際問題中,就可以用這個力來代替那幾個力,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而不是物體又多受了一個合力。既然合力與分力可以相互替代,那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guān)系呢是不是滿足1+1=2呢?答案是不一定,不是因為算錯,而是它要符合平行四邊形定則1、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叫做力的合成.二、力的合成F1=4N0F2=3NF合=F1+F2=7N2、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力合成問題兩個分力同向相加兩個分力反向相減0F1=4NF2=3NF合=F1-F2=1N以上情形中兩個分力共線,如果兩個分力有夾角該怎樣合成?3、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猜想:【實驗器材】方木板、白紙、彈簧秤(兩個)、橡皮條、細(xì)繩套1個或2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實驗探究1、怎樣確定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方向?F1F2O實驗問題指導(dǎo):F1F2OF2、怎樣使F單獨作用效果與F1、F2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合力分力3、1N 的力用幾厘米長的線段來表示 你是如何考慮的 讓所畫的圖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試驗探究過程中………..(1)求兩個力的合力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夾在兩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個法則叫平行四邊形定則。F2F1O實驗結(jié)論總結(jié)(2)平行四邊形定則是一切矢量的運(yùn)算法則,不僅適用于力的合成,也適用于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典例】氣球在空中受到的空氣浮力豎直向上,大小為4N,同時受到水平方向的風(fēng)力作用,大小為3N。求氣球受到的浮力與風(fēng)力的合力。即學(xué)即用1.計算法求合力解: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下圖:F1F2F合θ由直角三角形可得方向: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且2.圖解法(即力的圖示法)求合力。解:選定一個合適的標(biāo)度,如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1N,用O點代表氣球,作出氣球所受兩個力的圖示,如圖所示。以F1、F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作出表示合力F的對角線OF,用刻度尺量出對角線的長,約為5個單位長度,可求得合力的大小約為F=5×1N=5N用量角器量出合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O求合力的兩種方法:(1)圖解法從力的作用點沿兩個分力的作用方向,按同一標(biāo)度作出兩個分力F1和F2,并畫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的長度按同樣比例表示合力的大小,對角線的方向就是合力的方向。通常可用量角器直接量出它與某一個分力方向的角度。(2)計算法用公式計算出合力的大小。規(guī)律方法1.兩個力F1和F2的夾角在由0°變?yōu)?80°過程中,合力的大小怎樣變化?你能不能確定出兩個力的合力大小范圍?2.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的大小嗎?思考討論思考:合力是否一定比分力大?三、合力與分力間夾角θ關(guān)系2、合力的取值范圍:|F1-F2| ≤ F合≤ F1+F21、夾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F合隨F1和F2的夾角增大而減小3、F合可能大于、等于、小于 F1、F2四.多力合成先求兩個力的合力,再求出這個合力與第三個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力合為一個力,得到合力。F1F2F3F4F12F123F1234F1F2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圓盤,受到如圖所示的力的作用,且兩力大小相等,則此時這兩個力可以合成嗎??思考OG五、共點力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或更多個力作用,這些力都作用在物體上的同一點,或者雖不作用在同一點上,但它們的延長線相交于同一點,這樣的一組力叫做共點力。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只適用于共點力。共點力的作用線能相交于一點對于同一物體產(chǎn)生相同的效果已知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以兩個共點力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遵循本課小結(ji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