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第五單元寫作《語言要簡明》教案【教學目標】[文化自信]體會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精髓,增強對母語的熱愛和傳承意識。[語言運用]通過學習簡明的表達方法,提高用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能力。[思維能力]過概括、提煉、優化等思維訓練,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升文章構思與表達的條理性。[審美創造]欣賞經典作品中簡明語言之美,提高對簡潔明了的文章的鑒賞能力。【教學重難點】1.了解語言簡明的含義和基本要求。2.掌握使語言簡明的方法技巧。3.提升簡明表達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學過程】任務一:對比閱讀·明確簡明含義1.請同學們對比閱讀下面兩段文字,說說哪段更簡潔舒服?為什么?文段一:今天早上,我起床之后,來到了學校。到了學校以后,我發現教室里的同學很多。文段二:今早起床,我來到學校,發現教室里同學很多。預設:文段二簡潔舒服。因為它語言簡明,不重復啰嗦。2.什么是語言簡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圈畫出來。預設:簡明,就是簡要、明白。也就是說,行文時,當簡則簡,語言要盡可能精練,不重復、啰唆;同時,表達的意思又要清楚明白,不讓人產生誤解。(教材文字)簡言之:(1)表達簡要;(2)表意清楚。師強調:“簡”“明”不是一個相互脫離的要求,而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概念。“語言簡明”是指通過語言的“簡要”從而實現語意的“明了”。3.看下面這段文字,你覺得它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問題嗎?應如何修改?還有一種立體的書,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圍上去看。它的插圖都是立體的。當你把書打開的時候,書里的人和動物會馬上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預設:這段文字的語言不夠簡明。“立體的”出現兩次,字面重復;“吸引人”和“很多人圍上去看”,意思重復;“當你把書打開的時候”,不夠簡潔。修改:還有一種書,插圖是立體的,也很吸引人。打開書,書里的人和動物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任務二:思考探究·探討技法要點那么,怎樣做到語言簡明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圈畫出要點。(生閱讀教材,勾畫,回答)明確:(1)行文時要圍繞中心來寫,不旁生枝節。(2)在沒有特殊的表達需要時,要避免詞語的重復。(3)還要注意不要堆砌詞語。(4)要想寫出簡潔明了的文章,我們應該不斷地修改、錘煉。技法一:圍繞中心,不生枝節1.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判斷文段中心,再說說是否有游離中心的語句?冬天到了,看著媽媽因勞作而變得越來越粗糙的手,真想為媽媽做些什么。我拿出了平日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零用錢,跑到商場里,想給媽媽買一支好的護手霜。商場里各種各樣的護手霜很多,看得我眼花繚亂。這時候,商場里的人突然多了起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遠處還有幾個人在和售貨員爭論著什么。經過一番精心挑選,我給媽媽挑了一支護手霜,心滿意足地走出了商場,回家了。預設:中心:寫“我”去商場給媽媽買護手霜,表現“我”對媽媽的感恩之情。“這時候,商場里的人突然多了起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遠處還有幾個人在和售貨員爭論著什么。”一句,對商場的環境描寫,偏離中心,分散了敘事的主題,使語段表意不夠集中,應該刪掉。2.技法小結要做到語言簡明,首先得明確文段的主旨,要圍繞中心進行寫作,不旁生枝節,同時,發現有游離中心或者話題之外的內容,應該立刻刪去。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判斷文段中心是什么,然后按照“圍繞中心,不旁生枝節”的原則進行修改。這種笨重的書使用起來是極不方便的。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書有120斤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簡,是由兩名身強力壯的武士抬到宮廷里面去的。漢武帝把竹簡一片一片地解下來看,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預設:語段主要說明簡牘文書“笨重”、使用“不方便”的特點。首句提出看法,接下來兩句用兩個事例說明這一看法。文字較簡潔,意思已很明確。最后一句是順著第三句說下來的,并不全是說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偏離中心,刪掉后語言會更加簡明。技法二:避免重復,也不堆砌1.要做到語言簡明,首先就需要做到文段里面所有的句子都要圍繞中心來寫。那么,為了語言簡明,文段中的句子之間、句子內部又要注意什么呢 預設:(1)避免重復:在沒有特殊的表達需要時,要避免詞語的重復。(2)避免堆砌:還要注意不要堆砌詞語。有的同學以為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用得越多,寫出來的作文就顯得越有水平。其實不然。2.閱讀下面兩個句子,想想它們有什么問題,如何修改。①她說她在等待上車的時候,她心里一直在后悔。預設:“她”重復出現,過于啰嗦。應修改為:她說在等待上車的時候,心里一直在后悔。②接著是整座城市因火山爆發毀滅,直到1709年,這座被毀滅的城市才被一些考古學家發掘出來。預設:整座城市和這座被毀滅的城市是指同一個事物,有些贅余。應修改為:接著是整座城市因火山爆發毀滅,1709年,它才被一些考古學家發掘出來。3.技法小結寫作時,要分析句子的意思以及內部的邏輯關系,避免同義、近義詞語重復,語法作用重復,造成句子啰嗦。4.想一想,以下兩個句子是否存在語言不簡明的問題。①小伙子天天鍛煉,身體顯得很健壯結實、強壯有力、敦實健碩。預設:“健壯結實”“強壯有力”“敦實健碩”意義相近,放在一起,給人堆砌、累贅的感覺,保留一個即可。②戰勝了挫折,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無限光輝燦爛的無比光明的美好前景。預設:“無限光輝燦爛”“無比光明”“美好”表意相同,放在一起,給人堆砌、累贅的感覺,保留一個即可。5.技法小結寫作時不是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用得越多,文章就越有文采,其實意義相近的詞語放在一起,會給人堆砌、累贅的感覺。只有避免堆砌,才能讓語言簡明。技法三:妙用成語,巧用指代1.下面語段,想想這個語段的四個劃線處的詞語可以用哪些成語替換,換用成語有何效果。舟山群島地處我國東部海域的南北要道,島嶼①像星星、棋子一樣分布著,數也數不清,港口眾多,風光旖旎,具有發展經濟的②獨特而有利的自然條件的優勢。但是長期以來,因為陸路交通不便,地緣優勢難以轉化成經濟優勢,面對浩浩蕩蕩的浙江經濟潮,舟山落后了。如今③連做夢都在尋求的連島大橋已經開始興建,“天塹變通途"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舟山經濟的騰飛指日可待,百萬市民無不④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預設:星羅棋布、得天獨厚、夢寐以求、歡欣鼓舞。換成成語后,言簡義豐,具有極強的表現力。2.技法小結成語是我們漢語中的瑰寶,它言簡義豐,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因此,在寫作中,我們適當地用成語來概括想要表達的內容,不僅能做到語言簡要,而且還能做到語意明了。3.以下這個語段,想想造成語言不簡明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修改。①《世界文學》是我國譯著界頗具權威性的雜志,著名作家茅盾曾任②《世界文學》首任主編。40年來,③《世界文學》繼承魯迅辦《譯文》的傳統,介紹過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文學作品,并以④《世界文學》高品位的內容和嚴謹的譯文贏得了海內外文化界的贊譽。預設:這個語段語言不簡明的原因是沒有恰當地使用代詞,《世界文學》出現太多次。第二處可用“其”來指代,第三處可用“它”來指代,第四處也可用“其”指代,如此表意簡潔又清晰。4.技法小結在寫作中,我們適當地用代詞指代想要表達的內容,不僅能做到語言簡要,而且還能做到語意明了。技法四:慎用長句,多用短句1.避免重復不堆砌,妙用成語巧指代,是從詞語使用的角度來實現語言簡明的。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句式選擇這個角度來使文章語言簡明。下面兩個語段,想想語言不簡明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修改。(1)外公的妹妹本身就因為后來知道了外公剛工作又忙待遇又低而錯怪他有些后悔,現在哥哥都登門道歉了,更是不好意思:“大哥,沒事,是我的不對,是我太小心眼了,沒有理解你的難處,只考慮到自己!”(摘自學生習作《家風》)(2)高高的綠綠的草散發著誘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樣子。預設:這兩個語段都是長句,語言清晰度比較低,我們可以把它們變成短句,使得語言既簡要,表意也清晰明了。(1)修改:外公的妹妹后來已經知道,那時外公剛剛工作,又忙待遇又低,所以她對當年錯怪哥哥的行為早已有點后悔。現在哥哥都登門道歉了,更是不好意思:“大哥,沒事,是我的不對,是我太小心眼了,沒有理解你的難處,只考慮自己!”(2)修改:草綠了,高了,散發著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樣子。2.技法小結為了使語言簡明,應慎用長句,多用短句。3.技法總結圍繞中心刪枝節,避免重復不堆砌。妙用成語巧指代,慎用長句宜短句。魯迅先生曾說過:“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要想寫出簡潔明了的文章,我們還要不斷地修改、錘煉。4.特別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簡明與否不能單純以字數多少為標準,要從語言表達的需要出發,當簡則簡,當繁則繁。我們在運用“語言簡明”這一原則時,需要注意這一點;更不能為了追求“簡”而影響“明”,讓人產生誤解。任務三:病文修改·提升寫作技能下面這段文字不夠簡明,請加以修改。籃球比賽結束后,比賽完的隊友們一個個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學校的車,學校有好幾輛大巴和小轎車。我沒有上車,而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緊鎖著眉頭,無奈地嘆息,我心里很難受,不禁為比賽的失利感到難過。那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我一個人站在家門口,獨自佇立在余暉之中。提示:(1)抓住敘事的主題,去掉偏離中心的語句。(2)刪掉語義重復的詞語,使表達更加簡明。預設:籃球比賽結束后,隊友們一個個都坐上大巴走了。我沒有上車,而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回家。途中,我不禁為比賽的失利感到難過。布置作業寫作實踐二和三任選一題作文。板書設計語言要簡明圍繞中心刪枝節,避免重復不堆砌。妙用成語巧指代,慎用長句宜短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