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使用導航新情境命題練:T1-11(建議用時:10-15分鐘)當堂測試使用重難探究專練:T1-17(建議用時:15-20分鐘)單元測試或課下練習使用(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刪減)【新素養·史料實證】1.某班同學開展實踐活動,通過以下環節模擬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發明的應用流程。這項活動有助于了解( )A.兩漢時期的造紙工藝 B.北宋時期的科技創新C.南宋時期的航海技術 D.宋元時期的軍事變革【新素養·史料實證】2.下面文本框中是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的某項科技成就。與此項發明直接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李清照 B.畢昇 C.徐光啟 D.李時珍【新素養·史料實證】3.《夢溪筆談》中記載:“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這記述的是( )A.雕版印刷術 B.轉輪排字法 C.活字印刷術 D.銅活字印刷【新情境·史料】4.英國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下列關于宋代科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宋代開始使用雕版印刷術 B.南宋時火藥開始用于軍事領域C.北宋末年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D.北宋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法【新素養·史料實證】5.如圖中的重要發明( )南宋持羅盤陶俑 泥活字版元代火銃A.都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B.都有利于漢代文化的傳播C.都促進了宋代外貿的繁榮 D.都加速了元朝統一的進程【新情境·史料】6.下面是小明同學策劃的手抄報提綱。由此可知,他研究宋史的角度是(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2.指南針用于航海 3.火藥廣泛用于軍事領域A.結束分裂,國家統一 B.政治清明,社會安定C.文學藝術,多姿多彩 D.科技發達,成就突出【新素養·歷史解釋】7.從圖1和圖2.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隋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 B.中國的火藥和火器已經傳入了歐洲C.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從元朝開始 D.火藥武器的威力呈現出增強的趨勢【新素養·史料實證】8.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莆田市博物館邀請你參與布展。下圖物件應歸入的主題展區是( )圖1 泥活字版(模型) 圖2 司南(模型) 圖3 元朝火銃A.科技發明 B.文學創作 C.藝術創造 D.生活用品【新素養·史料實證】9.《夢溪筆談》在眾多科技領域都頗有建樹。如用比較色澤及比重的方法判定了隕石的成分是鐵,還指出膽礬(硫酸銅)溶液在鐵鍋中加熱會出現置換反應。據此可知,宋代科技( )A.注重經驗積累和總結 B.蘊含一定科學意識C.標志近代科學的創立 D.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新素養·唯物史觀】10.“二程斥佛教為‘自私之學’,謂其‘絕倫類,外世間’?!辈牧戏从扯汤韺W與佛教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認因果報應 B.對世俗倫理的態度C.修行是否需持戒 D.宇宙生成論差異【新素養·綜合素養】11.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璀明珠,從中可感受文學魅力,覽歷史勝景:閱讀材料,回問題。【文學覽勝一唐詩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朝詩人創作了大量詩歌,譜寫了絲路明珠長安的繁華。俯嗽長安城,“百千家似國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肯酒客行”。在唐朝的宮殿上,“萬國衣冠拜冤旅(借指皇帝)”。考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想”。婦女引領著時尚,“女為胡婦學胡妝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據《以詩證史一從唐詩看唐都長安的繁華》【文學覽勝二宋詞一長憶錢塘,不是人襄是天上】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戶口日益增”“開肆三萬室”,至”宋代更為東南繁華之最,“衣冠畢會,商賈云集”。柳永詞稱“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潘詞云“萬家掩映翠微間”。——據《宋詩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場分析》【文學覽勝三元曲—四圍錦繡繁華地,車馬喧天鬧起】自然條件優越山人南山帶來芹辦力元朝建立后,絲綢之路更加通暢,東西交往頻繁。馬致遠在散曲中贊美:“至治統治者付華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國土盡來朝”。貫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勞動民的天下總欣伏…大元至大古今無·”。清代魏源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于漢唐”——據《元曲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啟示》(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以長安為例,歸納唐朝繁盛的表現。(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杭州在唐宋時期的發展盛況。簡要分析其在宋代成為“東南繁華之最”的原因。(3)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舉一史實說明元朝疆域“過于漢唐”。并結合所學,指出元朝在該地如何行使管轄權的。一.選擇題(共15小題)1.《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開封的相國寺“殿后資圣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梢?,開封的百姓對書籍實有一定的需求,城中處處是書店。這一現象得益于( )A.印刷術的進步 B.造紙術的發明C.指南針的應用 D.科舉制的廢除2.在宋代的文化發展歷程中,諸多文人雅士熱衷于著書立說,各類書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當時的文獻曾記載道:“舊法雕版,費工費時,一版成而用之有限,今有奇巧之法,字可活取復用,印書之時,不論多寡,皆能靈活為之,故而典籍得速傳于世,文墨之風益盛?!庇纱丝梢?,這一“奇巧之法”的出現( )A.使書寫材料發生根本性變革B.極大提高了書籍印刷的效率C.改變了傳統的文化教育模式D.導致傳統雕版印刷技術失傳3.對以下示意圖理解正確的是( )A.活字印刷術刻板費時費工,不能更換,容易造成浪費B.宋元時期文學形式多樣,市民生活豐富多彩C.中國古人具有不斷探索、力求創新的鉆研精神D.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4.宋代特別是南宋,為了克服遠渡重洋的困難,保證航船安全,不但造船技術有顯著的改進,而且當時最先進的辨別方向的指南針也開始應用于航海。這可以佐證宋代( )A.陸上絲綢之路斷絕 B.重農抑商政策已廢除C.造船技術十分先進 D.海外貿易繁盛的條件5.培根指出:“印刷術改變了學術,火藥改變了戰爭,指南針改變了航海,這些改變又引起了一連串重大變化,……”文中的這些發明展現了( )A.宋元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突出成就B.宋元時期昌盛的文化C.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D.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6.美國學者卡特說:“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鹚幍陌l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了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舞臺?!彼谋硎鲋饕w現了中國四大發明的( )A.發明過程 B.傳播途徑 C.先進程度 D.世界貢獻7.“試問若無火藥、紙、印刷術和羅盤,我們將無法想象,如何消滅歐洲的封建主義,產生資本主義”材料旨在說明( )A.科技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轉型B.四大發明是資本主義出現的決定力量C.古代科技一直領先于歐洲國家D.中國科技決定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發展8.某同學選用了如下圖片對宋元時期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該是( )A.科技發展 B.商業繁榮 C.民族交融 D.政權并立9.《夢溪筆談》記載:“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yào)靴(xuē)(長筒靴)、有蹀(dié)躞(xiè)帶(能掛小物品的衣帶),皆胡服也?!边@一現象反映了( )A.紡織行業的發展 B.經濟重心的南移C.民族習俗的交融 D.北方經濟的恢復10.《夢溪筆談》在眾多科技領域都頗有建樹。如用比較色澤及比重的方法判定了隕石的成分是鐵,還指出膽礬(硫酸銅)溶液在鐵鍋中加熱會出現置換反應。據此可知,宋代科技( )A.注重經驗積累和總結 B.蘊含一定科學意識C.標志近代科學的創立 D.處于世界領先地位11.如表所示是二程與朱熹對天理和人性關系認識的言論。他們的言論( )二程 “人之所以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則與禽獸何異矣”“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朱熹 “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為性,同得天地之氣以為形”,人、物之不同者在于“獨人于其間得形氣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A.論證了格物致知的修養方式B.闡明了以人性為學說核心C.反映了程朱理學的內在矛盾D.強調了倫理道德的重要性12.“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中心之一”。據以下提供信息,我國宋、元時期主要的文學表現形式分別是(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A.宋詞、元曲 B.唐詩、宋詞 C.宋詞、小說 D.唐詩、楚辭13.北宋中后期,在東京的陽春三月,“舉目則秋千巧笑”,蕩秋千已十分普及,還出現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蕩秋千結合起來,相當于現在的“花樣跳水”。材料從側面反映了北宋時期( )A.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B.宋詞元曲廣泛流行C.商業貿易繁榮D.都市生活豐富多彩14.如表是某同學梳理的宋詞、元曲的匯總表,請你幫他補充完整。表格中①處應填寫( )蘇軾 豪邁而飄逸,代表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李清照 委婉、細膩、清秀,代表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辛棄疾 雄奇闊大、氣勢磅礴,代表作《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關漢卿 創作了許多劇本,代表作①A.《念奴嬌》 B.《滿江紅》 C.《蝶戀花》 D.《竇娥冤》15.文物“會說話”。如下這些元墓出土的雜劇陶俑告訴后人的信息是( )A.戲劇表演豐富多彩 B.傳統節日受到重視C.宋詞元曲廣為傳播 D.邊疆管轄不斷加強二.材料題(共2小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發展的高峰時期……那時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兩大因素的結合,使宋元文化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和文學家、藝術家,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摘編自邵慶國主編《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對歐洲的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歐洲社會變革的發明是?有利于文化傳播與發展的發明是?促進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發展的發明是?(填圖中序號)(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發展的原因。17.【文化篇】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好的記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歷史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1)結合所學,列舉兩例史實證明“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材料二:A韓愈:“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br/>B白居易:“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br/>C白居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D王維“九天闊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流?!?br/>(2)以上詩句描述了唐都長安的風貌,分別反映了盛唐多個領域的盛況。請將詩句與以下四個領域正確搭配,填入序號即可。①反映布局規整的是 B②反映對外交流的是 D③反映人口眾多的是 A④反映民族文化交融的是 C材料三:(3)觀察這幅名畫感受那個時代獨特的的藝術氛圍和審美情趣,根據所學知識請你為這幅畫寫一段解說詞。第14課 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使用導航新情境命題練:T1-11(建議用時:10-15分鐘)當堂測試使用重難探究專練:T1-17(建議用時:15-20分鐘)單元測試或課下練習使用(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刪減)【新素養·史料實證】1.某班同學開展實踐活動,通過以下環節模擬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發明的應用流程。這項活動有助于了解( )A.兩漢時期的造紙工藝 B.北宋時期的科技創新C.南宋時期的航海技術 D.宋元時期的軍事變革【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排版、刷墨、拓印、成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匠人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钭钟∷⑿g先制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排好版,接著刷上墨,然后在排好的版上鋪上一張紙,接下來是拓印,先輕輕的拖使紙貼在字上,接著在紙上快速的拖擦,然后由前往后慢慢的揭起來,最后就印刷完成了。材料是活字印刷術的步驟,是北宋時期的科技創新,B項正確;造紙術的主要步驟有舂搗、撈取、晾曬等,與材料“排版、刷墨、拓印、成品”不符,排除A項;南宋航海技術主要體現在造船工藝的精湛、航海設備的先進、指南針技術的革新以及綜合航海技術的應用,與材料“排版、刷墨、拓印、成品”無關,排除C項;宋代人利用火藥制成了多種火器,如火箭、火炮、火銃等,宋元時期的軍事變革主要表現在軍隊組織的革新和軍事技術的革新兩個方面,與材料“排版、刷墨、拓印、成品”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新素養·史料實證】2.下面文本框中是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的某項科技成就。與此項發明直接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李清照 B.畢昇 C.徐光啟 D.李時珍【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一板印刷一板己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膠泥刻字,更互用之等信息。結和所學,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科技成就是北宋匠人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B項正確;李清照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明代徐光啟的主要代表作是《農政全書》,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明代李時珍的主要著作是《本草綱目》,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新素養·史料實證】3.《夢溪筆談》中記載:“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边@記述的是( )A.雕版印刷術 B.轉輪排字法 C.活字印刷術 D.銅活字印刷【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中“用膠混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結合所學知識,與上述材料相關的科技成就是畢昇用膠泥制字,是活字印刷術的開端,C項正確;雕版印刷術隋唐發明,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轉輪排字法元代發明,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銅活字印刷是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表述的對象是銅而非膠泥,排除D項。故選C項。【新情境·史料】4.英國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下列關于宋代科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宋代開始使用雕版印刷術 B.南宋時火藥開始用于軍事領域C.北宋末年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D.北宋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開始人造磁鐵制成指南的工具,主要用于辨別方向,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C項正確;雕版印刷術在唐朝時期已經存在,排除A項;唐末時期,火藥用于軍事,排除B項;元代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法,排除D項。故選C項。【新素養·史料實證】5.如圖中的重要發明( )南宋持羅盤陶俑 泥活字版元代火銃A.都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B.都有利于漢代文化的傳播C.都促進了宋代外貿的繁榮 D.都加速了元朝統一的進程【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圖片和所學可知,指南針為新航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活字印刷術有利于文化的傳播,火藥的發明推動了熱兵器時代的到來,圖片這些重要發明均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A項正確;活字印刷術有利于漢代文化的傳播,元代火銃與漢代文化的傳播無關,排除B項;指南針促進了宋代外貿的繁榮,元代火銃與宋代外貿無關,排除C項;元代火銃加速了元朝統一的進程,活字印刷術與元朝統一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新情境·史料】6.下面是小明同學策劃的手抄報提綱。由此可知,他研究宋史的角度是(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2.指南針用于航海 3.火藥廣泛用于軍事領域A.結束分裂,國家統一 B.政治清明,社會安定C.文學藝術,多姿多彩 D.科技發達,成就突出【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火藥”結合所學可知,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效率,指南針、火藥的應用也是宋代科技發展的表現,D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宋代的科技發展,與國家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無關,排除A項。從材料無從得知社會是否安定,排除B項;材料主旨也與文學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新素養·歷史解釋】7.從圖1和圖2.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隋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 B.中國的火藥和火器已經傳入了歐洲C.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從元朝開始 D.火藥武器的威力呈現出增強的趨勢【答案】D【解析】根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元朝還用金屬作筒,取代竹筒,發明了火銃,這比以前的突火槍威力更大??芍獜膱D1和圖2.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火藥武器的威力呈現出增強的趨勢,D項正確;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排除A項;中國的火藥和火器已經傳入了歐洲,從圖片中無法體現,圖片反映的是由宋朝的火器到元朝的火銃,排除B項;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從宋朝開始的,而不是元朝,排除C項。故選D項。【新素養·史料實證】8.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莆田市博物館邀請你參與布展。下圖物件應歸入的主題展區是( )圖1 泥活字版(模型) 圖2 司南(模型) 圖3 元朝火銃A.科技發明 B.文學創作 C.藝術創造 D.生活用品【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圖1是活字印刷術,圖2是指南針,圖3是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其共同主題是科技發明,A項正確;指南針跟火銃不屬于文學創作,排除B項;指南針跟火銃不屬于藝術創造,排除C項;活字印刷術和火銃不屬于生活用品,排除D項。故選A項。【新素養·史料實證】9.《夢溪筆談》在眾多科技領域都頗有建樹。如用比較色澤及比重的方法判定了隕石的成分是鐵,還指出膽礬(硫酸銅)溶液在鐵鍋中加熱會出現置換反應。據此可知,宋代科技( )A.注重經驗積累和總結 B.蘊含一定科學意識C.標志近代科學的創立 D.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如用比較色澤及比重的方法判定了隕石的成分是鐵,還指出膽礬(硫酸銅)溶液在鐵鍋中加熱會出現置換反應”,說明宋代時期人們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這反映了宋時科技蘊含一定科學意識,B項正確;材料沒有說明這些方法來自經驗積累和總結,排除A項;近代科學創立一般被認為開始于17世紀(牛頓時期),排除C項;材料缺乏比較的信息,無法得知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新素養·唯物史觀】10.“二程斥佛教為‘自私之學’,謂其‘絕倫類,外世間’?!辈牧戏从扯汤韺W與佛教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認因果報應 B.對世俗倫理的態度C.修行是否需持戒 D.宇宙生成論差異【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二程斥佛教為‘自私之學’,謂其‘絕倫類,外世間’”可知,材料中二程批評佛教為“自私之學”,認為其“絕倫類,外世間”。“絕倫類”指佛教主張出家修行,斷絕君臣、父子、夫婦等世俗人倫關系;“外世間”則指佛教追求超脫現實世界,忽視社會責任。二程理學以儒家倫理為核心,強調維護人倫綱常和積極入世,而佛教的出世思想與之形成根本對立。因此,兩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對世俗倫理的態度,B項正確;因果報應指事物的發展遵循“有因必有果”的規律,即善行會帶來善果,惡行會招致惡果,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持戒 是指遵行戒律的行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宇宙生成論是指對宇宙起源和形成的理論解釋,而題干反映了二程理學與佛教的根本分歧在于對世俗倫理的態度,表述宇宙生成論,排除D項。故選B項。【新素養·綜合素養】11.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璀明珠,從中可感受文學魅力,覽歷史勝景:閱讀材料,回問題。【文學覽勝一唐詩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朝詩人創作了大量詩歌,譜寫了絲路明珠長安的繁華。俯嗽長安城,“百千家似國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肯酒客行”。在唐朝的宮殿上,“萬國衣冠拜冤旅(借指皇帝)”。考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想”。婦女引領著時尚,“女為胡婦學胡妝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據《以詩證史一從唐詩看唐都長安的繁華》【文學覽勝二宋詞一長憶錢塘,不是人襄是天上】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戶口日益增”“開肆三萬室”,至”宋代更為東南繁華之最,“衣冠畢會,商賈云集”。柳永詞稱“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潘詞云“萬家掩映翠微間”。——據《宋詩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場分析》【文學覽勝三元曲—四圍錦繡繁華地,車馬喧天鬧起】自然條件優越山人南山帶來芹辦力元朝建立后,絲綢之路更加通暢,東西交往頻繁。馬致遠在散曲中贊美:“至治統治者付華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國土盡來朝”。貫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勞動民的天下總欣伏…大元至大古今無·”。清代魏源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于漢唐”——據《元曲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啟示》(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以長安為例,歸納唐朝繁盛的表現。(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杭州在唐宋時期的發展盛況。簡要分析其在宋代成為“東南繁華之最”的原因。(3)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舉一史實說明元朝疆域“過于漢唐”。并結合所學,指出元朝在該地如何行使管轄權的。【答案】(1)表現:經濟高度繁榮,文化高度發達,商業十分繁華,中外交流頻繁,社會風氣開放,文學藝術燦爛輝煌,等等。(2)盛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商業繁盛,人口眾多,等等。原因:經濟重心南移;政府鼓勵海外貿易;農業、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等等。(3)史實: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方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任命官員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解析】(1)表現:根據材料“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肯酒客行”“萬國衣冠拜冤旅(借指皇帝)”“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政治上基本實現了統一,政治清明;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由于唐朝進一步發展了隋朝開創的科舉制也導致了文化的文化的高度發達;唐朝的社會風氣開放,文化藝術輝煌燦爛。(2)盛況:根據材料“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戶口日益增’‘開肆三萬室’,至宋代更為東南繁華之最,‘衣冠畢會,商賈云集’”可知,杭州在唐宋時期的發展盛況,即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商業繁盛,人口眾多,等等。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作答。政治上,宋代時期北方多戰亂,南方地區相對和平安定,有利于促進商業的發展;經濟方面,宋代時期經濟重心難移,逐漸超過北方;社會方面,南方地區資源豐富,農業、手工業哈商業較為發達等。(3)史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疆域“過于漢唐”的史實是,元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政院,標志著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范圍。管轄方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任命官員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一.選擇題(共15小題)1.《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開封的相國寺“殿后資圣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可見,開封的百姓對書籍實有一定的需求,城中處處是書店。這一現象得益于( )A.印刷術的進步 B.造紙術的發明C.指南針的應用 D.科舉制的廢除【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殿后資圣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并結合所學可知,大量書籍的出現得益于印刷術的進步。故A符合題意;大量書籍的出現得益于印刷術的進步,不是造紙術的發明,排除B;大量書籍的出現與指南針的應用,排除C;科舉制的廢除是清朝,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大量書籍的出現得益于印刷術的進步。2.在宋代的文化發展歷程中,諸多文人雅士熱衷于著書立說,各類書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當時的文獻曾記載道:“舊法雕版,費工費時,一版成而用之有限,今有奇巧之法,字可活取復用,印書之時,不論多寡,皆能靈活為之,故而典籍得速傳于世,文墨之風益盛。”由此可見,這一“奇巧之法”的出現( )A.使書寫材料發生根本性變革B.極大提高了書籍印刷的效率C.改變了傳統的文化教育模式D.導致傳統雕版印刷技術失傳【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與此相關的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通過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單個字模,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相比于傳統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術可以快速完成大量印刷工作,同時減少了材料和人工成本,使得書籍的制作更加經濟高效。故B符合題意;宋朝的時期的書寫材料依然是以紙張為主,并未發生根本性變革,排除A;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有利于推動文化教育的發展,但并未改變了傳統的文化教育模式,排除C;題干雖然提及了雕版印刷術,但不能就此推斷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導致傳統雕版印刷技術失傳,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極大提高了書籍印刷的效率。3.對以下示意圖理解正確的是( )A.活字印刷術刻板費時費工,不能更換,容易造成浪費B.宋元時期文學形式多樣,市民生活豐富多彩C.中國古人具有不斷探索、力求創新的鉆研精神D.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活字印刷術,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從隋唐發明雕版印刷,到北宋活字印刷術問世,再到元代發明轉輪排字法,這一發展歷程體現了中國古人不斷探索、力求創新的鉆研精神,C項正確;“刻板費時費工,不能更換,容易造成浪費”是雕版印刷的特點,活字印刷術克服了這些缺陷,A項錯誤;示意圖主要展示的是印刷術從隋唐到元代的發展歷程,并沒有涉及宋元時期文學形式多樣和市民生活豐富多彩的內容,B選項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示意圖中沒有體現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活字印刷術,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宋代特別是南宋,為了克服遠渡重洋的困難,保證航船安全,不但造船技術有顯著的改進,而且當時最先進的辨別方向的指南針也開始應用于航海。這可以佐證宋代( )A.陸上絲綢之路斷絕 B.重農抑商政策已廢除C.造船技術十分先進 D.海外貿易繁盛的條件【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宋代海外貿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A.陸上絲綢之路斷絕與史實不符,陸上絲綢之路受阻,排除A項;B.重農抑商政策是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排除B項;C.造船技術十分先進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C項;D.根據題干“為了克服遠渡重洋的困難,保證航船安全,不但造船技術有顯著的改進,而且當時最先進的辨別方向的指南針也開始應用于航?!笨芍?,宋代海外貿易繁盛的條件是造船技術有顯著的改進,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以宋代海外貿易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5.培根指出:“印刷術改變了學術,火藥改變了戰爭,指南針改變了航海,這些改變又引起了一連串重大變化,……”文中的這些發明展現了( )A.宋元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突出成就B.宋元時期昌盛的文化C.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D.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在宋元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廣泛應用,展現了宋元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突出成就,A正確;題干強調的是科技發明及其影響,而非昌盛的文化,B錯誤;這些發明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但說奠定中國古代文明古國地位不準確,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方面的成就,并非僅由這幾項發明奠定,C錯誤;題干未涉及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美國學者卡特說:“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鹚幍陌l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了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舞臺。”他的表述主要體現了中國四大發明的( )A.發明過程 B.傳播途徑 C.先進程度 D.世界貢獻【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四大發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火藥的發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了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舞臺”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對世界發展的影響。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體現四大發明的發明過程、傳播途徑、先進程度,排除A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四大發明,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體現了四大發明的世界貢獻。7.“試問若無火藥、紙、印刷術和羅盤,我們將無法想象,如何消滅歐洲的封建主義,產生資本主義”材料旨在說明( )A.科技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轉型B.四大發明是資本主義出現的決定力量C.古代科技一直領先于歐洲國家D.中國科技決定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發展【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四大發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題干材料旨在說明科技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轉型。造紙術促進歐洲文化發展;火藥推動資產階級戰勝歐洲封建勢力;指南針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印刷術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A項正確;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出現的決定力量,排除B項;18世紀60年代后,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科技領先于世界,排除C項;中國科技決定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發展,史實敘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四大發明,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科技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轉型。8.某同學選用了如下圖片對宋元時期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該是( )A.科技發展 B.商業繁榮 C.民族交融 D.政權并立【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四大發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圖片反映的是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制成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使用。故某同學確立的研究主題應該是科技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四大發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夢溪筆談》記載:“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yào)靴(xuē)(長筒靴)、有蹀(dié)躞(xiè)帶(能掛小物品的衣帶),皆胡服也?!边@一現象反映了( )A.紡織行業的發展 B.經濟重心的南移C.民族習俗的交融 D.北方經濟的恢復【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yào)靴(xuē)(長筒靴)、有蹀(dié)躞(xiè)帶(能掛小物品的衣帶),皆胡服也”可知,這說明漢族人流行穿胡服,反映民族習俗的交融。故C符合題意;題干現象不能反映紡織行業的發展,排除A;題干現象不能體現經濟重心南移,排除B;題干現象不能說明北方經濟的恢復,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反映民族習俗的交融。10.《夢溪筆談》在眾多科技領域都頗有建樹。如用比較色澤及比重的方法判定了隕石的成分是鐵,還指出膽礬(硫酸銅)溶液在鐵鍋中加熱會出現置換反應。據此可知,宋代科技( )A.注重經驗積累和總結 B.蘊含一定科學意識C.標志近代科學的創立 D.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朝科技發展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信息的正確解讀。【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夢溪筆談》在眾多科技領域都頗有建樹。如用比較色澤及比重的方法判定了隕石的成分是鐵,還指出膽礬(硫酸銅)溶液在鐵鍋中加熱會出現置換反應”可知,宋代時期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一定成就,人們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B項正確;材料沒有說明這些方法來自經驗積累和總結,排除A項;近代科學創立一般被認為開始于17世紀(牛頓時期),排除C項;材料缺乏比較的信息,無法得知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排除D項。故選:B。【點評】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理解和識記宋朝科技發展的相關史實。11.如表所示是二程與朱熹對天理和人性關系認識的言論。他們的言論( )二程 “人之所以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則與禽獸何異矣”“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朱熹 “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為性,同得天地之氣以為形”,人、物之不同者在于“獨人于其間得形氣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A.論證了格物致知的修養方式B.闡明了以人性為學說核心C.反映了程朱理學的內在矛盾D.強調了倫理道德的重要性【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綜合題,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程顥和程頤認為理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他們將天理與傳統的倫理道德聯系起來,要求人們為人處事遵循天理。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強調存天理、滅人欲,要求人們遵從傳統的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二程與朱熹的言論強調了倫理道德的重要性。故D符合題意;二程與朱熹的言論沒有論證格物致知的修養方式,排除A;二程與朱熹的言論沒有闡明以人性為學說核心,排除B;二程與朱熹的言論沒有反映程朱理學的內在矛盾,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綜合題,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二程與朱熹的言論強調了倫理道德的重要性。12.“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中心之一”。據以下提供信息,我國宋、元時期主要的文學表現形式分別是(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A.宋詞、元曲 B.唐詩、宋詞 C.宋詞、小說 D.唐詩、楚辭【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詞和元曲,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宋詞是宋代主要的文學表現形式,題干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出自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是宋代著名詞人,詞在宋代得到很大發展。元曲是元代的主要文學表現形式,《竇娥冤》是元曲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A正確;唐詩是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不符合宋、元時期要求,B錯誤;小說在明清時期發展繁榮,不是元代主要文學形式,C錯誤;楚辭是戰國時期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也不符合宋、元時期的情況,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宋詞和元曲,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13.北宋中后期,在東京的陽春三月,“舉目則秋千巧笑”,蕩秋千已十分普及,還出現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蕩秋千結合起來,相當于現在的“花樣跳水”。材料從側面反映了北宋時期( )A.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B.宋詞元曲廣泛流行C.商業貿易繁榮D.都市生活豐富多彩【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了宋代社會生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秋千”“水秋千”“花樣跳水”均屬于娛樂活動,說明北宋都市生活豐富多彩,D項正確;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于南宋,排除A項;宋詞元曲屬于文化角度,“秋千”“水秋千”等娛樂活動屬于社會角度,排除B項;商業貿易繁榮屬于經濟角度,“秋千”“水秋千”等娛樂活動屬于社會角度,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4.如表是某同學梳理的宋詞、元曲的匯總表,請你幫他補充完整。表格中①處應填寫( )蘇軾 豪邁而飄逸,代表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李清照 委婉、細膩、清秀,代表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辛棄疾 雄奇闊大、氣勢磅礴,代表作《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關漢卿 創作了許多劇本,代表作①A.《念奴嬌》 B.《滿江紅》 C.《蝶戀花》 D.《竇娥冤》【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宋詞和元曲,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關漢卿,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劇本,流傳至今的有10多種,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故D符合題意;關漢卿的代表作是《竇娥冤》,不是《念奴嬌》《蝶戀花》,排除AC;《滿江紅》是岳飛的代表作,排除B。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宋詞和元曲,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關漢卿的代表作是《竇娥冤》。15.文物“會說話”。如下這些元墓出土的雜劇陶俑告訴后人的信息是( )A.戲劇表演豐富多彩 B.傳統節日受到重視C.宋詞元曲廣為傳播 D.邊疆管轄不斷加強【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元都市生活,需要考生掌握元雜劇的特點及影響。【解答】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劇,包含了說唱、雜技、歌舞、傀儡等技藝在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華市區、勾欄瓦舍等場所進行演出。雜劇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雜劇在以大都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興盛起來。元朝南北統一后,元雜劇傳入南方,演出活動遍及城鄉各地,為廣大民眾所喜愛,A項正確;元雜劇是戲劇表演,不是傳統節日,排除B項;元雜劇是戲劇,不是宋詞元曲等文學形式,排除C項;元雜劇與邊疆管轄無關,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宋元都市生活,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材料題(共2小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發展的高峰時期……那時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兩大因素的結合,使宋元文化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和文學家、藝術家,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摘編自邵慶國主編《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對歐洲的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歐洲社會變革的發明是?有利于文化傳播與發展的發明是?促進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發展的發明是?(填圖中序號)(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發展的原因。【答案】(1)圖③、圖①、圖②。(2)原因: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統一全國;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分析】根據材料,結合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解答】(1)推動歐洲社會變革的發明: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的火藥和煙火在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又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鹚帉W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加速了世界歷史的發展。因此,推動歐洲社會變革的發明是圖③。有利于文化傳播與發展的發明: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推動了知識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學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因此,有利于文化傳播與發展的發明是圖①。促進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發展的發明: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因此,促進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發展的發明是圖②。(2)原因:根據材料二“那時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笨芍?,宋元科技發展的原因有: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統一全國;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故答案為:(1)圖③、圖①、圖②。(2)原因: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統一全國;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的知識。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7.【文化篇】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好的記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歷史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1)結合所學,列舉兩例史實證明“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材料二:A韓愈:“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B白居易:“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br/>C白居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D王維“九天闊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流?!?br/>(2)以上詩句描述了唐都長安的風貌,分別反映了盛唐多個領域的盛況。請將詩句與以下四個領域正確搭配,填入序號即可。①反映布局規整的是 B②反映對外交流的是 D③反映人口眾多的是 A④反映民族文化交融的是 C材料三:(3)觀察這幅名畫感受那個時代獨特的的藝術氛圍和審美情趣,根據所學知識請你為這幅畫寫一段解說詞。【答案】(1)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運用。(2)①B;②D;③A;④C。(3)這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京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畫面中的人物、街市、村野、車船等,安排得錯落有致,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四大發明、宋元時期的繪畫藝術成就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結合所學宋代科技發明可知,“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分別是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運用。(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反映的是城市布局規整;“九天闊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流”反映的是對外交流;“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反映的是人口眾多;“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反映的是民族文化交融。(3)根據材料中的《清明上河圖》并結合圖片內容,從《清明上河圖》創作的背景、內容、歷史價值等方面分析可知,這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京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畫面中的人物、街市、村野、車船等,安排得錯落有致,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故答案為:(1)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運用。(2)①B;②D;③A;④C。(3)這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京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畫面中的人物、街市、村野、車船等,安排得錯落有致,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經濟的繁榮、四大發明、宋元時期的繪畫藝術成就等相關史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4課 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原卷版).docx 第14課 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