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單元 第28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單元 第28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28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程標準 重要考點
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 1.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張及影響 2.近代科學革命的背景與影響 3.啟蒙運動的背景、內容及影響
知識點一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文藝復興
(1)興起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②文化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
③意大利的獨特優勢:擁有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積淀;汲取東方文化養料;聚集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2)實質:創立符合        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內核:     
①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      。
②反對      ,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      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4)成就
階段 時間 代表人物 思想特色
興起 14世紀   、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學三杰”)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發展 15世紀 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    (“美術三杰”) 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擴展 15世紀后期 莎士比亞 體現了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5)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    與現世世界。
2.宗教改革
(1)背景
①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②人們對      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2)過程
序幕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        》
馬丁·路德 宗教改革 主張 ①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      ②改革教會: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      進行宗教活動
結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宗教改革 的擴展 西歐其他國家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      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3)影響
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      。
②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
③推動了歐洲      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讀思學用
1.必背——重要結論
①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了人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②宗教改革作為一場社會改革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
2.必知——易錯易混
①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將斗爭的矛頭指向天主教會,但并不反對宗教信仰。他們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抨擊教會的腐敗。
②歐洲宗教改革只是否定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權威,但改革后的新教仍信仰上帝,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天主教和上帝。
3.必考——核心概念
人文主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文化的主要思潮,一方面指以人與自然為對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指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其強調以人為主體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質、利益、需要及多種創造和發展的可能性。實質上是市民階級反封建、反中世紀神學和禁欲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
4.必練——教材邊角
①13—15世紀,佛羅倫薩是歐洲主要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豐富多彩,世俗活動和個人發展受到重視。(摘自教材P47“課前導語”)這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什么條件
試答                                     
                                        
②佛羅倫薩詩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描寫人的喜怒哀樂。[摘自教材P48“彼特拉克(雕塑)”及說明]他在文藝復興中有何影響
試答                                     
                                        
知識點二 近代科學的興起與啟蒙運動
1.近代科學的興起
(1)時間:16—17世紀。
(2)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
(3)成就
①哥白尼提出“    ”,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
②牛頓發現       ,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③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
(4)意義
①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    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    、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②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2.啟蒙運動
(1)背景: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2)實質:以      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
(3)歷程: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    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
(4)精神內核:“理性”,強調      與自主精神。認為人的理性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5)主張
思想家 觀點 共性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      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都反對     
孟德斯鳩 強調        三大權力相互監督、制衡
盧梭 主張主權在民
亞當·斯密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       
(6)影響
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        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②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      ,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③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      的精神武器。
讀思學用
1.必背——重要結論
①近代科學的興起,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②啟蒙運動發生于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時期,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訴求,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必考——核心概念
理性主義:是建立在承認人的推理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一般認為隨著笛卡爾的理論而產生。17—18世紀,主要在歐洲大陸上傳播,本質上體現科學和民主,是啟蒙運動的哲學基礎。
3.必練——教材邊角
①閱讀教材P49“歷史縱橫”:結合史料指出近代科學家身上蘊含的科學精神及其貢獻。
試答                                     
                                        
②閱讀教材P50“伏爾泰”畫像及其文字說明:據文字史料概括伏爾泰的主要思想。
試答                                     
                                        
③閱讀教材P50“史料閱讀”:概括盧梭的主要主張。
試答                                     
                                        
④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摘自教材P51“問題探究”)據此指出啟蒙運動時期人文精神的含義。
試答                                     
                                        
主題一 人性覺醒——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3年5考]
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
文藝復興 2024·安徽卷:以馬基雅維利的著作切入,考查人文主義思想 (1)熱考主題:人文主義、宗教改革 (2)角度預測: ①從歷史解釋角度,考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宗教改革的主張 ②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
2023·浙江1月高考:以對佛羅倫薩建筑切入,考查人文主義的特點
2022·湖北卷:以意大利的戲劇切入,考查人文主義的傳播
宗教改革 2024·重慶卷:以德國城市建立同盟為視角,考查宗教改革的影響
2022·重慶卷:以新教地區的信仰切入,考查宗教改革的影響
視角1 史料證史——文藝復興的內涵及影響
史料一 正如恩格斯所說:“在人文主義的偉大思想光輝和永恒藝術魅力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失了。”因為文藝復興期間人文主義者的啟發,歐洲隨之而來的是商業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開創了一個理性的時代……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思想,為近代科學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文藝復興后出現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伽利略自制望遠鏡觀察天體等。
——摘編自[英]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史料二 雖然世俗題材藝術品的數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繪畫的比例從15世紀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紀20年代的約20%,但宗教題材的藝術品一直占絕對優勢。
——摘編自[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與社會》
思考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文藝復興的核心主旨和影響。
試答                                     
                                        
(2)根據史料二,概括指出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此時“宗教題材的藝術品”在立意上有何新變化。
試答                                     
                                        
視角2 名家說史——宗教改革的主張及特點
史料 路德的思想和教會成了自由的旗幟,因為路德的原則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牧師,他將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開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與神對話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獲得了自由,特別容易在德國和歐洲流行開來。更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會于政府行政和國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從而消除了教會對于世俗權威的威脅,社會又恢復了它的秩序。
——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
思考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史料中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張,并分析宗教改革運動在追求自由方面的進步。
試答                                     
                                        
1.歷史解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征
(1)集中表現在人文學科,人文主義者推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并將其作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3)人文主義的實質是強調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突出人的優越性。
(4)人文主義肯定人的現世生活,要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
(5)對教會與貴族的虛偽和腐敗進行批判。
2.唯物史觀——近代歐洲宗教改革的影響
(1)政治上:打擊了教會勢力,加強了君主權力,促進了歐洲新興民族國家的形成。
(2)經濟上: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精神文化上: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促進了文化發展,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主題二 理性光芒——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3年7考]
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
近代科學興起 2022·廣東卷:通過伽利略的成就,考查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1)熱考主題:近代科學、啟蒙運動 (2)角度預測: ①從歷史解釋角度,考查啟蒙運動的主張及影響 ②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近代科學與思想解放運動的關系
2022·重慶卷:以占星術和煉金術的變化為情境,考查近代科學的影響
啟蒙運動 2024·黑、吉、遼卷:通過普魯士國王的言論,考查啟蒙運動的內涵
2024·湖南卷:考查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
2022·山東卷:考查啟蒙思想家的主張
視角1 史料證史——近代科學的興起
史料 從15世紀末起,近代自然科學開始產生。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既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內容,它是科學技術史上一場重大的革命。
人文主義者對天主教會和神學的攻擊,提倡理性和科學,沖破神學的長期禁錮,為自然科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許多優秀的自然科學家,為堅持科學和真理,敢于向神學挑戰,同神學決裂,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重大成果。
——孔祥民編《世界中古史》
思考 根據史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近代科學革命興起的原因。
試答                                     
                                        
視角2 史料證史——啟蒙運動的特點及影響
史料一 啟蒙思想家依據自然科學的發展認識到人類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類社會是不斷前進的。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啟蒙運動中涌現出許多杰出的啟蒙思想家,如英國的洛克,法國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和以狄德羅為首的“百科全書”派,德國的歌德、席勒和康德等。這些思想家從理性原則出發,向封建專制和反動教會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內容涉及宗教、哲學、倫理、政治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和教育等領域。他們在反對封建制度的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思想理論,這些先進的理論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反封建斗爭。
——摘編自鄭曉宇、李順金《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內容及思想》
史料二 啟蒙運動是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走向現代化的必要步驟。它徹底否定傳統社會的一切經濟關系……對解放人的思想、對現代人格的形成、對現代民族文化心理的鑄造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對舊制度進行了批判……啟蒙思想家們……闡述他們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思想,鼓勵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性、進行獨立思考,捍衛自己的權利,擺脫封建枷鎖……理論家們提出了對未來社會的種種構想,成為現代社會政治的基本原則。
——摘編自郭定平《啟蒙運動之比較研究》
思考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歐洲啟蒙運動的特點。
試答                                     
                                        
(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說“啟蒙運動是走向現代化的必要步驟”。
試答                                     
                                        
1.唯物史觀——近代科學興起的原因
社會基礎 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科技知識,又為科技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這是近代自然科學創立發展的社會基礎
思想基礎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制度基礎 歐洲國家保護、獎勵科技發明,改革教育制度和專利制度,組織科研機構,推動了近代科學的創立和發展
外在因素 中國的四大發明、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自然哲學傳入西歐,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并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主觀原因 科學家的努力探索,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2.歷史解釋——啟蒙運動的突出特點
(1)從批判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
(2)從批判方式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的反映。
(3)從批判領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即使是百科全書派,宣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
(4)從歷史作用看,主要是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的統治作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
【練·教材改編題】
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47“教材知識”改編]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該運動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其精神內核是(  )
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人文主義 D.空想社會主義
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48“教材知識”改編]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行為,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民族教會與廉儉教會。路德的這些主張(  )
A.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加強
B.體現了市民階層的要求
C.闡明了理性主義的內涵
D.揭露了宗教信仰的虛偽
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49“教材知識”改編]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伽利略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的學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近代科學興起(  )
A.消除天主教對人的思想控制
B.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C.重新確立一種正確的宇宙觀
D.說明科學觀完全戰勝神學觀
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50“史料閱讀”改編]“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時,他們做得對;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該思想(  )
A.反映了人文主義精神的萌發
B.指導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動搖了羅馬教會的權威統治
D.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
5.[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51“問題探究”改編]法國大革命后,康德提出“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康德意在強調(  )
A.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B.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
C.理性對待暴力革命 D.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
【練·高考真題】
1.(2024·安徽高考,12)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年)曾撰寫《君主論》獻給佛羅倫薩的統治者,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的目的;后來又著有《論李維》,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由此可見,馬基雅維利(  )
A.試圖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
B.注重比較君主制與共和制異同
C.表達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張
D.描繪了歐洲地區二元政治格局
2.(2024·重慶高考,11)從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南德意志的帝國城市與皇室逐漸建立起較為強大的同盟。然而,隨著這些帝國城市大部分轉信新教,其與帝國皇帝的天主教信仰產生尖銳沖突,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說明,宗教改革促成(  )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B.德意志政治勢力重組
C.帝國城市獲得主權地位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
3.(2024·湖南高考,13)18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了(  )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
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的重構
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
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
第28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整合教材 夯實必備知識】
知識點一 1.(2)新興資產階級 (3)人文主義 ①價值和尊嚴 ②禁欲主義 ③現世社會 (4)但丁 拉斐爾 人文主義 (5)人本身 2.(1)②羅馬教廷 (2)九十五條論綱 人人平等 民族語言 加爾文派 (3)①人文主義 ③民族國家
必練——教材邊角
①商品經濟繁榮提供物質基礎,市民階層崛起提供階級基礎,世俗活動和個人發展推動人文主義興起。
②彼特拉克抨擊教會,宣揚人性的自由,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
知識點二 1.(3)①日心說 ②萬有引力定律 (4)①理性化 實驗 2.(2)理性和科學 (3)法國 (4)獨立思考 (5)君主立憲制 立法、司法、行政 自由競爭 民主、自由、平等 君主專制
(6)①資本主義制度 ②法國大革命 ③民族獨立
必練——教材邊角
①精神:為科學真理而獻身的精神。
貢獻: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②天賦人權、自由和平等思想。
③人民主權和社會契約。
④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專制;提倡真理、正義、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
【命題探究 提升關鍵能力】
[主題一]
視角1 (1)主旨:人文主義。
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解放了思想,傳播了人文主義;推動了科學革命和宗教改革。
(2)特點:世俗題材藝術品的數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題材的藝術品仍占絕對優勢。
變化:借助宗教題材,展現人性之美,反映人文主義思想。
視角2 思想主張:人人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國家權力高于教會。
進步:人們獲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動自由傳播到更廣泛的社會層面。
[主題二]
視角1 社會對科學進步的需求;思想解放運動的促進;優秀科學家的努力。
視角2 (1)涉及的國家眾多;涉及的領域廣泛;以反對封建專制和教會為目標;以理性為原則。
(2)啟蒙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規劃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藍圖;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隨堂演練 熱考命題對接】
[練·教材改編題]
1.C [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發生于14—17世紀,其精神內核是人文主義,C項正確;浪漫主義興起于18世紀中后期到19世紀初,排除A項;現實主義興起于19世紀中期,排除B項;空想社會主義流行于19世紀初期的西歐,排除D項。故選C項。]
2.B [馬丁·路德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民族教會與廉儉教會。依據宗教改革的相關知識可知,路德的這些主張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是市民階層要求的反映,故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君主專制的加強,故A項錯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指導思想,故C項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馬丁·路德不反對宗教信仰,故D項錯誤。]
3.B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近代科學興起沖擊了封建神學,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B項正確;消除天主教對人的思想控制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近代科學興起主要是沖擊了封建神學,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不是重新確立一種正確的宇宙觀,排除C項;“完全戰勝”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
4.D [根據材料可知,人民有權選擇服從和反抗,這段話出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其主張主權在民。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直接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故選D項。]
5.C [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康德主張人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言論,他在法國大革命后提出這一口號目的是強調理性對待暴力革命,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排除A項;康德強調的是理性看問題,不是強調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排除B項;康德強調理性,肯定了人的價值與尊嚴,但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
[練·高考真題]
1.C [根據材料“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年)”可知是文藝復興時期,材料“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的目的”“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都體現了人文精神,表達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張,故選C項。試圖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的是啟蒙思想家,排除A項;材料雖然提及“君主”和“共和制”,但并未比較其異同,排除B項;歐洲二元政治格局是王權與教權并立,與材料“共和制”不符,排除D項。]
2.B [據材料“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可知,宗教改革使得城市與皇室信仰不一致,產生沖突,從而造成城市拋棄與王權的結盟,重新尋找與新教諸侯結盟,而這種變化會促進德意志國內的皇室勢力和地方諸侯勢力重組,故選B項。]
3.D [隨著美洲的發現以及持續的殖民擴張,歐洲人開始越來越多地面對無論在體質和文化上都與他們迥然相異的人群,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文明發展的共性(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和差異性(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這體現了人文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D項正確。](共82張PPT)

28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程標準 重要考點
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 1.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張及影響
2.近代科學革命的背景與影響
3.啟蒙運動的背景、內容及影響
整合教材 夯實必備知識
命題探究 提升關鍵能力
隨堂演練 熱考命題對接
課時精練


整合教材 夯實必備知識
學什么
1
知識點一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文藝復興
(1)興起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②文化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
③意大利的獨特優勢:擁有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積淀;汲取東方文化養料;聚集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2)實質:創立符合_____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
新興資產階級
(3)精神內核:__________
①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____________。
②反對__________,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__________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人文主義
價值和尊嚴
禁欲主義
現世社會
(4)成就
階段 時間 代表人物 思想特色
興起 14世紀 ______、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學三杰”)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發展 15世紀 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________ (“美術三杰”) 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擴展 15世紀后期 莎士比亞 體現了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但丁
拉斐爾
人文主義
(5)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________與現世世界。
人本身
2.宗教改革
(1)背景
①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②人們對__________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羅馬教廷
(2)過程
序幕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______________》 馬丁·路德 宗教改革 主張 ①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__________
②改革教會: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__________進行宗教活動
結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宗教改革 的擴展 西歐其他國家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__________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九十五條論綱
人人平等
民族語言
加爾文派
(3)影響
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__________。
②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
③推動了歐洲__________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人文主義
民族國家
必背——重要結論
①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了人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②宗教改革作為一場社會改革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
讀思學用
必知——易錯易混
①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將斗爭的矛頭指向天主教會,但并不反對宗教信仰。他們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抨擊教會的腐敗。
②歐洲宗教改革只是否定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權威,但改革后的新教仍信仰上帝,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天主教和上帝。
必考——核心概念
人文主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文化的主要思潮,一方面指以人與自然為對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指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其強調以人為主體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質、利益、需要及多種創造和發展的可能性。實質上是市民階級反封建、反中世紀神學和禁欲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
必練——教材邊角
①13—15世紀,佛羅倫薩是歐洲主要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豐富多彩,世俗活動和個人發展受到重視。(摘自教材P47“課前導語”)這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什么條件?
提示 商品經濟繁榮提供物質基礎,市民階層崛起提供階級基礎,世俗活動和個人發展推動人文主義興起。
②佛羅倫薩詩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描寫人的喜怒哀樂。[摘自教材P48“彼特拉克(雕塑)”及說明]他在文藝復興中有何影響?
提示 彼特拉克抨擊教會,宣揚人性的自由,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
知識點二 近代科學的興起與啟蒙運動
1.近代科學的興起
(1)時間:16—17世紀。
(2)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
(3)成就
①哥白尼提出“________”,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
②牛頓發現______________,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③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
日心說
萬有引力定律
(4)意義
①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________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______、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②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理性化
實驗
2.啟蒙運動
(1)背景: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2)實質:以____________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
(3)歷程: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______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
(4)精神內核:“理性”,強調__________與自主精神。認為人的理性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理性和科學
法國
獨立思考
(5)主張
思想家 觀點 共性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____________ 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都反對________
孟德斯鳩 強調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權力相互監督、制衡 盧梭 主張主權在民 亞當·斯密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__________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__________________ 君主立憲制
立法、司法、行政
自由競爭
民主、自由、平等
君主專制
(6)影響
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______________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②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____________,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③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__________的精神武器。
資本主義制度
法國大革命
民族獨立
必背——重要結論
①近代科學的興起,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②啟蒙運動發生于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時期,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訴求,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讀思學用
必考——核心概念
理性主義:是建立在承認人的推理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一般認為隨著笛卡爾的理論而產生。17—18世紀,主要在歐洲大陸上傳播,本質上體現科學和民主,是啟蒙運動的哲學基礎。
必練——教材邊角
①閱讀教材P49“歷史縱橫”:結合史料指出近代科學家身上蘊含的科學精神及其貢獻。
提示 精神:為科學真理而獻身的精神。
貢獻: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②閱讀教材P50“伏爾泰”畫像及其文字說明:據文字史料概括伏爾泰的主要思想。
提示 天賦人權、自由和平等思想。
③閱讀教材P50“史料閱讀”:概括盧梭的主要主張。
提示 人民主權和社會契約。
④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摘自教材P51“問題探究”)據此指出啟蒙運動時期人文精神的含義。
提示 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專制;提倡真理、正義、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
命題探究 提升關鍵能力
考什么
2
主題一 人性覺醒——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3年5考]
主題二 理性光芒——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3年7考]
主題一 人性覺醒——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3年5考]
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
文藝 復興 2024·安徽卷:以馬基雅維利的著作切入,考查人文主義思想 (1)熱考主題:人文主義、宗教改革
(2)角度預測:
①從歷史解釋角度,考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宗教改革的主張
②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
2023·浙江1月高考:以對佛羅倫薩建筑切入,考查人文主義的特點 2022·湖北卷:以意大利的戲劇切入,考查人文主義的傳播 宗教 改革 2024·重慶卷:以德國城市建立同盟為視角,考查宗教改革的影響 2022·重慶卷:以新教地區的信仰切入,考查宗教改革的影響 視角
史料證史——文藝復興的內涵及影響
史料一 正如恩格斯所說:“在人文主義的偉大思想光輝和永恒藝術魅力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失了。”因為文藝復興期間人文主義者的啟發,歐洲隨之而來的是商業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開創了一個理性的時代……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思想,為近代科學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文藝復興后出現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伽利略自制望遠鏡觀察天體等。
——摘編自[英]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史料二 雖然世俗題材藝術品的數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繪畫的比例從15世紀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紀20年代的約20%,但宗教題材的藝術品一直占絕對優勢。
——摘編自[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與社會》
思考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文藝復興的核心主旨和影響。
提示 主旨:人文主義。
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解放了思想,傳播了人文主義;推動了科學革命和宗教改革。
(2)根據史料二,概括指出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此時“宗教題材的藝術品”在立意上有何新變化。
提示 特點:世俗題材藝術品的數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題材的藝術品仍占絕對優勢。
變化:借助宗教題材,展現人性之美,反映人文主義思想。
視角
名家說史——宗教改革的主張及特點
史料 路德的思想和教會成了自由的旗幟,因為路德的原則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牧師,他將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開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與神對話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獲得了自由,特別容易在德國和歐洲流行開來。更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會于政府行政和國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從而消除了教會對于世俗權威的威脅,社會又恢復了它的秩序。
——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
思考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史料中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張,并分析宗教改革運動在追求自由方面的進步。
提示 思想主張:人人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國家權力高于教會。
進步:人們獲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動自由傳播到更廣泛的社會層面。
1.歷史解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征
(1)集中表現在人文學科,人文主義者推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并將其作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3)人文主義的實質是強調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突出人的優越性。
(4)人文主義肯定人的現世生活,要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
(5)對教會與貴族的虛偽和腐敗進行批判。
2.唯物史觀——近代歐洲宗教改革的影響
(1)政治上:打擊了教會勢力,加強了君主權力,促進了歐洲新興民族國家的形成。
(2)經濟上: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精神文化上: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促進了文化發展,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主題二 理性光芒——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3年7考]
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
近代科學興起 2022·廣東卷:通過伽利略的成就,考查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1)熱考主題:近代科學、啟蒙運動
(2)角度預測:
①從歷史解釋角度,考查啟蒙運動的主張及影響
②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近代科學與思想解放運動的關系
2022·重慶卷:以占星術和煉金術的變化為情境,考查近代科學的影響 啟蒙運動 2024·黑、吉、遼卷:通過普魯士國王的言論,考查啟蒙運動的內涵 2024·湖南卷:考查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 2022·山東卷:考查啟蒙思想家的主張 視角
史料證史——近代科學的興起
史料 從15世紀末起,近代自然科學開始產生。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既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內容,它是科學技術史上一場重大的革命。
人文主義者對天主教會和神學的攻擊,提倡理性和科學,沖破神學的長期禁錮,為自然科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許多優秀的自然科學家,為堅持科學和真理,敢于向神學挑戰,同神學決裂,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重大成果。
——孔祥民編《世界中古史》
思考 根據史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近代科學革命興起的原因。
提示 社會對科學進步的需求;思想解放運動的促進;優秀科學家的努力。
視角
史料證史——啟蒙運動的特點及影響
史料一 啟蒙思想家依據自然科學的發展認識到人類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類社會是不斷前進的。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啟蒙運動中涌現出許多杰出的啟蒙思想家,如英國的洛克,法國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和以狄德羅為首的“百科全書”派,德國的歌德、席勒和康德等。這些思想家從理性原則出發,向封建專制和反動教會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內容涉及宗教、哲學、倫理、政治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和教育等領域。他們在反對封建制度的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思想理論,這些先進的理論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反封建斗爭。
——摘編自鄭曉宇、李順金《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內容及思想》
史料二 啟蒙運動是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走向現代化的必要步驟。它徹底否定傳統社會的一切經濟關系……對解放人的思想、對現代人格的形成、對現代民族文化心理的鑄造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對舊制度進行了批判……啟蒙思想家們……闡述他們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思想,鼓勵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性、進行獨立思考,捍衛自己的權利,擺脫封建枷鎖……理論家們提出了對未來社會的種種構想,成為現代社會政治的基本原則。
——摘編自郭定平《啟蒙運動之比較研究》
思考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歐洲啟蒙運動的特點。
提示 涉及的國家眾多;涉及的領域廣泛;以反對封建專制和教會為目標;以理性為原則。
(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說“啟蒙運動是走向現代化的必要步驟”。
提示 啟蒙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規劃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藍圖;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1.唯物史觀——近代科學興起的原因
社會基礎 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科技知識,又為科技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這是近代自然科學創立發展的社會基礎
思想基礎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制度基礎 歐洲國家保護、獎勵科技發明,改革教育制度和專利制度,組織科研機構,推動了近代科學的創立和發展
外在因素 中國的四大發明、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自然哲學傳入西歐,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并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主觀原因 科學家的努力探索,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2.歷史解釋——啟蒙運動的突出特點
(1)從批判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
(2)從批判方式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的反映。
(3)從批判領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即使是百科全書派,宣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
(4)從歷史作用看,主要是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的統治作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
隨堂演練 熱考命題對接
練什么
3
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47“教材知識”改編]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該運動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其精神內核是(  )
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人文主義 D.空想社會主義
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發生于14—17世紀,其精神內核是人文主義,C項正確;浪漫主義興起于18世紀中后期到19世紀初,排除A項;現實主義興起于19世紀中期,排除B項;空想社會主義流行于19世紀初期的西歐,排除D項。故選C項。
答案 C
【練 教材改編題】
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48“教材知識”改編]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行為,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民族教會與廉儉教會。路德的這些主張(  )
A.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加強 B.體現了市民階層的要求
C.闡明了理性主義的內涵 D.揭露了宗教信仰的虛偽
解析 馬丁·路德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民族教會與廉儉教會。依據宗教改革的相關知識可知,路德的這些主張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是市民階層要求的反映,故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君主專制的加強,故A項錯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指導思想,故C項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馬丁·路德不反對宗教信仰,故D項錯誤。
答案 B
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49“教材知識”改編]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伽利略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的學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近代科學興起(  )
A.消除天主教對人的思想控制 B.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C.重新確立一種正確的宇宙觀 D.說明科學觀完全戰勝神學觀
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近代科學興起沖擊了封建神學,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B項正確;消除天主教對人的思想控制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近代科學興起主要是沖擊了封建神學,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不是重新確立一種正確的宇宙觀,排除C項;“完全戰勝”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
答案 B
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50“史料閱讀”改編]“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時,他們做得對;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該思想(  )
A.反映了人文主義精神的萌發 B.指導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動搖了羅馬教會的權威統治 D.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人民有權選擇服從和反抗,這段話出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其主張主權在民。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直接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故選D項。
答案 D
5.[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51“問題探究”改編]法國大革命后,康德提出“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康德意在強調(  )
A.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B.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
C.理性對待暴力革命 D.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
解析 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康德主張人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言論,他在法國大革命后提出這一口號目的是強調理性對待暴力革命,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排除A項;康德強調的是理性看問題,不是強調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排除B項;康德強調理性,肯定了人的價值與尊嚴,但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
答案 C
1.(2024·安徽高考,12)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年)曾撰寫《君主論》獻給佛羅倫薩的統治者,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的目的;后來又著有《論李維》,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由此可見,馬基雅維利(  )
A.試圖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 B.注重比較君主制與共和制異同
C.表達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張 D.描繪了歐洲地區二元政治格局
【練 高考真題】
解析 根據材料“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年)”可知是文藝復興時期,材料“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的目的”“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都體現了人文精神,表達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張,故選C項。試圖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的是啟蒙思想家,排除A項;材料雖然提及“君主”和“共和制”,但并未比較其異同,排除B項;歐洲二元政治格局是王權與教權并立,與材料“共和制”不符,排除D項。
答案 C
2.(2024·重慶高考,11)從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南德意志的帝國城市與皇室逐漸建立起較為強大的同盟。然而,隨著這些帝國城市大部分轉信新教,其與帝國皇帝的天主教信仰產生尖銳沖突,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說明,宗教改革促成(  )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B.德意志政治勢力重組
C.帝國城市獲得主權地位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
解析 據材料“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可知,宗教改革使得城市與皇室信仰不一致,產生沖突,從而造成城市拋棄與王權的結盟,重新尋找與新教諸侯結盟,而這種變化會促進德意志國內的皇室勢力和地方諸侯勢力重組,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德意志政治勢力的變動,而不是宗教信仰自由,排除A項;帝國城市只是獲得自治權,不是獲得主權地位,排除C項;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處于分裂時期,排除D項。
答案 B
3.(2024·湖南高考,13)18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了(  )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
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的重構
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
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
解析 隨著美洲的發現以及持續的殖民擴張,歐洲人開始越來越多地面對無論在體質和文化上都與他們迥然相異的人群,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文明發展的共性(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和差異性(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這體現了人文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對人類起源問題的探討,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而非對人類知識系統的重構,B項錯誤;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主要表現為啟蒙運動發展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而材料不僅涉及人文主義,還涉及民族主義,C項錯誤。
答案 D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5·江蘇高郵高三調研)14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肆虐橫行,據統計,在卡爾卡松的法蘭西斯派修士全部死亡;在圖盧茲,圣塞爾南大教堂的20個教士死了12個;阿維尼翁教堂的官員死了1/4。……由于教會難以對瘟疫給出一個信服的解釋,人們便根據現實和自己的文化觀念進行思考并給出了五花八門的解釋。據此推知,黑死病的暴發(  )
A.推動醫療體系重構 B.動搖天主教會權威
C.催生新的社會制度 D.降低了勞動力成本
解析 題目明確提到,由于教會難以對黑死病這一重大災難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人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文化觀念進行思考,并給出多種解釋。這表明,面對無法解釋的自然災難,人們對教會的解釋產生了懷疑,進而可能動搖天主教會的權威,故選B項。
答案 B
2.(2025·江蘇揚州調研)“現在人類研究的適當題材是人,是他潛在的力量和身體之美,是他感官和感情的歡樂、痛苦,是他理性的脆弱尊嚴,是豐富、完美地顯露這些題材的古希臘、羅馬文學。”這表明該運動旨在(  )
A.拉開啟蒙運動的序幕 B.宣揚人文主義精神
C.傳承古希臘羅馬文化 D.沖擊天主教會權威
解析 據材料“是他感官和感情的歡樂、痛苦,是他理性的脆弱尊嚴”及所學可知,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世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故選B項;啟蒙運動是指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其核心主張是“理性”,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文藝復興是通過傳承古希臘羅馬文化,宣傳新興資產階級的文化,排除C項;文藝復興運動削弱了天主教會對人們精神的控制,宗教改革沖擊天主教會的權威,排除D項。
答案 B
3.(2024·江西南昌模擬)但丁指斥教會中買賣圣職的人說:“因為你們的貪婪使世界陷于悲慘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腳下,把惡人捧上了天。”這些詩句沒有運用拉丁語的典雅文體,而采用了犀利且直率的市民語言。但丁的行為(  )
A.拉開了西方宗教改革的序幕 B.體現了意大利世俗文化精神
C.從根本上動搖了教會的權威 D.推動了近代民族觀念的形成
解析 但丁批判了教會的虛偽貪婪,“采用了犀利且直率的市民語言”,體現了其人文主義思想和對世俗文化精神的追求,故選B項;拉開西方宗教改革序幕是馬丁·路德,故排除A項;C、D兩項是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故排除。
答案 B
4.(2025·湖南長沙模擬)14世紀意大利眾多作家的作品中貫穿著來世虛無縹緲,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上述作家(  )
A.追求現實主義的風格 B.注重現世生活和精神享受
C.散發著濃厚的功利性 D.宣傳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
解析 由材料可知,作家們不看重來世,倡導追求現世生活的享受,結合所學可知,這是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注重現世生活和精神享受,故選B項;現實主義的風格出現在19世紀末,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散發著對現世生活的追求,而非功利性,排除C項;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宣揚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排除D項。
答案 B
5.(2025·安徽合肥模擬)黑格爾指出,近代一運動“帶來了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表面上看來這好像是一種返老還童的現象,但其實卻是一種向理念的上升,一種從出自本身的自發的運動,而在這以前,靈明世界對于精神毋寧說只是一個外在的現成世界而已”。該運動(  )
A.強調獨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B.使人性從神性束縛中解放出來
C.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D.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解析 據材料“帶來了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靈明世界對于精神毋寧說只是一個外在的現成世界而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提出人文主義思想,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使得人性從神性束縛中解放出來,故選B項;A項指的是啟蒙運動,其并未帶來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排除;C項指的是科學革命,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指的是宗教改革,與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無關,排除。
答案 B
6.(2025·河北邯鄲調研)歐洲“繪畫之父”喬托的畫作雖然大多以宗教為題材,但克服了中世紀生硬呆板的畫風,注重對人物個性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達·芬奇則將科學法則融入繪畫要素,使現實主義繪畫技巧臻于完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被刻畫得細微傳神。這體現出(  )
A.世俗文化取代了宗教文化 B.科學助推人文內涵深層發掘
C.經濟發展為思想解放奠基 D.繪畫題材技法發生根本變革
解析 結合喬托和達·芬奇的繪畫技巧及其成就,可知這些進步得益于近代思想解放和科學技術的進步,B項正確。雖然繪畫題材發生變化,但宗教文化依然存在,A項錯誤,排除;C項說法正確,但題干并未體現,排除;D項中的“根本”不符合史實,排除。
答案 B
7.(2024·山東實驗中學調研)1543年路德翻譯的德文《圣經》面世,他對《圣經》的翻譯“創造了德語”。路德所譯的《圣經》為人民提供了對抗天主教會的思想武器,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他譯的《圣經》使用的是德國語言,這種統一的語言成為聯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紐帶。路德所譯德文《圣經》(  )
A.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 B.沖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
C.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D.加速了歐洲各國王權的形成
解析 據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期間,路德翻譯的德文《圣經》有助于德意志各邦形成共同的文化語言,推動了共同的民族意識形成,從而推動民族國家的形成,故選C項;路德翻譯《圣經》并非著重于教育領域,對教育的普及也沒有直接影響,排除A項;據材料“這種統一的語言成為聯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紐帶”可知,材料著重強調的是共同的文化基礎和民族意識,排除B項;材料“他譯的《圣經》使用的是德國語言,這種統一的語言成為聯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紐帶”反映的是對德國的影響而非“歐洲各國”,排除D項。
答案 C
8.(2025·安徽重點高中聯盟校高三摸底)天主教會認為,婚姻需要經過神父主持下的宣誓儀式即為合法。路德派則認為婚姻是世俗事務,違背父母意愿的未成年人結婚是非法的,應該被禁止。二者論爭的焦點在于(  )
A.父母在家庭的地位 B.世俗生活的主導權
C.成文法的適用范圍 D.婚姻自由能否實現
解析 據材料可知,天主教會主張婚姻需由神父主持,顯示了宗教在婚姻締結中的重要角色,而路德派將婚姻視為世俗事務,這表明他們主張世俗政權應對此有更多管理權。因此,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世俗生活的主導權,故選B項;雖然路德派提到了“違背父母意愿的未成年人結婚”,但這并非兩派爭論的核心焦點。天主教會并未直接涉及父母在婚姻中的角色或地位,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明確涉及法律條文或法律適用的問題,排除C項;材料中更多的是關于婚姻合法性的討論,并未直接涉及婚姻自由的概念,故排除D項。
答案 B
9.(2025·湖南炎德英才名校聯合體高三大聯考)加爾文教以“先定論”“信仰得救”等新教思想理論和創建政教合一、神權共和國家的改革實踐,徹底震撼了傳統神權的基石,被恩格斯譽為“第一號資產階級革命”。這反映出加爾文教(  )
A.成為推進社會轉型的動力 B.使人類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C.推崇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 D.改變了人們對上帝的虔誠信仰
解析 加爾文教提出的“先定論”和“信仰得救”等新教思想理論,以及其在政教合一、神權共和國家方面的改革實踐,都體現了對個人信仰和宗教自由的重視,這種思想觀念的變革有助于推動社會從傳統的神權統治向更加世俗化、民主化的方向轉型。因此,加爾文教確實成為了推進社會轉型的動力,故選A項。
答案 A
10.(2025·山東濟寧模擬)17世紀的歐洲迎來了“科學革命的時代”,但被視為“近代化學之父”的約翰·道爾頓是一位虔誠的新教徒,被視為近代物理學創始人的牛頓也熱衷于煉金術。這表明(  )
A.近代學者缺乏理性追求 B.封建迷信束縛科學發展進步
C.教會依然擁有強力影響 D.任何時代都有特定精神內涵
解析 據材料“被視為‘近代化學之父’的約翰·道爾頓是一位虔誠的新教徒”“被視為近代物理學創始人的牛頓也熱衷于煉金術”可知,作為近代科學革命時代的代表人物,約翰·道爾頓信仰新教,牛頓熱衷于煉金術,這體現了特定時代的影響,雖然近代科技產生并有所發展,但還沒有完全沖破舊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束縛,反映了時代的特定精神內涵,故選D項。
答案 D
11.(2025·安徽黃山模擬)對于17、18世紀的自然神論者而言,他們相信宇宙是一個有秩序的王國,上帝主導了整個宇宙的運動,但上帝本身并無興致參與到具體的事務中來,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這一觀點體現了(  )
A.科學革命的影響 B.社會結構的變化
C.宗教改革的發展 D.蒸汽時代的到來
解析 據材料“17、18世紀”可知,此時是啟蒙運動時期,“自然神論者”相信“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及所學可知,近代自然科學革命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和人類社會,鼓勵人們依靠理性的力量去發現支配人類社會的法則,說明啟蒙運動受自然科學的影響,故選A項;社會結構的變化是指在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社會中存在的各社會階級或階層之間關系的變化,材料中沒有涉及各社會階級或階層之間關系,排除B項;宗教改革反對教會的極端統治、宗教教義的異化和教會組織對民眾的壓迫,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宗教組織對社會發展的阻礙而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社會政治文化運動,與材料時間、內容不符,排除C項;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答案 A
12.(2025·山東濟寧模擬)法國數學家笛卡爾(1596—1650)善于用數學推理來解釋宇宙的狀況,他認為學者對其探討的問題應先持全面性的懷疑,然后從事物的本質本性去推斷真理真相。其觀點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
A.否定神學世界觀 B.強調人性尊嚴
C.尊重知識的力量 D.彰顯理性精神
解析 笛卡爾生活的17世紀正值西方科學技術和理論不斷發展、啟蒙運動興起的時期,他主張用數學推理解釋宇宙,強調全面懷疑和從事物本質去探尋真理,這些觀點彰顯了理性精神,即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故選D項;文藝復興否定神學世界觀,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尊重知識的力量是表象,彰顯了理性精神是實質,排除C項。
答案 D
13.(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13)關于啟蒙運動的起源,數學家達朗貝爾將這一運動的鼻祖確定為提出“歸納法”的培根,還有學者將該運動的起點定在笛卡爾發表《方法論》的1637年,或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1687年等。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A.啟蒙運動推動理性思維方式形成
B.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C.數學原理與啟蒙思想的內涵一致
D.啟蒙運動以科學理論為研究重心
解析 據材料“提出‘歸納法’的培根”“笛卡爾發表《方法論》的163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1687年”并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強調理性主義,而科學革命以實驗和理性為基礎,推動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而數學家達朗貝爾和其他學者將培根、笛卡爾和牛頓的科學成就與啟蒙運動的起源相聯系,反映了科學革命對啟蒙思想的深遠影響,科學方法的推廣和實踐為啟蒙運動中的理性思維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
答案 B
14.(2025·河北黃岡模擬)下表為部分啟蒙思想家及其主張,據此可知,他們都(  )
思想家 思想主張
洛克 認為君主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擁有立法權
孟德斯鳩 認為立法權屬于人民代表;行政權應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選舉產生的臨時機構;司法權獨立
盧梭 號召人民向專制的暴君興師問罪,倡導主權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A.提倡民主共和 B.以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為出發點
C.否定君主專制 D.主張以革命的手段實現政治理想
解析 根據題干內容及所學,洛克認為“君主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擁有立法權”,孟德斯鳩認為“立法權屬于人民代表”,盧梭倡導“主權在民”,可知他們都肯定人民的權力,主張主權在民,這就否定了君主的專制權力,故選C項;盧梭主張直接民主,而不是“共和”,排除A項;題干表格內容中并沒有述及人的價值和尊嚴,排除B項;根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盧梭主張以革命的手段實現政治理想,但是洛克和孟德斯鳩并沒有述及其手段和途徑,排除D項。
答案 C
15.(2025·湖南衡陽調研)18世紀的法國思想家達朗貝爾認為:從世俗科學的原理到宗教啟示的基礎,從君王的法律到民眾的法律……這一切都受到了人們的討論和分析,人們頭腦中的這種普遍的亢奮,其產物和余波使人們對某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這說明達朗貝爾(  )
A.反抗權威,強調個人自由 B.扎根世俗,重視實證研究
C.崇尚理性,強調獨立思考 D.推崇人文,重視法治作用
解析 據材料“從世俗科學的原理到宗教啟示的基礎,從君王的法律到民眾的法律……這一切都受到了人們的討論和分析,人們頭腦中的這種普遍的亢奮,其產物和余波使人們對某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達朗貝爾認為,世俗和宗教的一切事物都要經由人的討論和分析,這肯定了人們運用頭腦進行理性判斷、獨立思考,故選C項。
答案 C
16.(2025·廣東潮州模擬)“啟蒙運動不是革命運動,甚至不是政治性的運動,它是由一群學者、作家、藝術家和歷史學家推動的。這些知識分子相信,一旦理性與教育變得普及,迷信和無知自然會消弭于無形,人民也就不會相信神跡或君權神授這類的胡說八道。”由此可知,這一運動(  )
A.不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B.意在教化大眾實現民智啟迪
C.反對宗教信仰主張民主政治 D.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理性社會
解析 據材料“一旦理性與教育變得普及,迷信和無知自然會消弭于無形,人民也就不會相信神跡或君權神授這類的胡說八道”及所學可知,啟蒙運動傳播理性思想,目的在于教化大眾,解放民眾思想,故選B項。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7分。
17.(2025·河南鄭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藝復興初期,許多意大利貴族就時興搜集古典時期希臘和羅馬的各種希臘文、拉丁文抄本和各種藝術品的殘片,有的貴族還用從希臘和羅馬的建筑廢墟中撿到的雕塑物碎片來裝飾自己的花園,更有一些有勢力和財力的貴族辦起這類收藏品的博物館和圖書館。意大利的文學、雕塑、建筑、繪畫等藝術形式在歷時400年左右的復興中,不是以革命的、摧枯拉朽式的疾風暴雨來蕩滌中世紀高度宗教化的一神觀念,而是以一種溫和溫情的方式將人性元素滲入人的純神性統治的精神世界中,并占據一定的位置,形成西方人一種新的人文主義精神。
——摘編自劉云德《溫柔的背叛——意大利文藝復興再認識》
材料二 中世紀晚期,西歐基督教社會出現了基督教的崇高理想與羅馬教會的卑污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至第十五世紀而兩者懸殊之甚,已非任何巧妙的解釋所能掩飾。理想仍屬基督教的,仍屬一種統一、和平與安分的理想;而現實則為地方戰爭、為對于財富與地位的巧取豪奪、為權力的分裂”。為了克服這種尷尬狀況,中世紀末期的西歐社會可能采取的變革方案只有兩種:一種是順應羅馬教會人欲橫流的社會現實,撕破虛幻的神性面紗,理直氣壯地為人性的合理性進行辯護;另一種則是以虔誠的信仰來對抗墮落的教會,以圣潔的神性來駕馭敗壞的人欲,重振早期基督徒的純真信仰和淳樸道德。這兩條方向相反但是目的相同的變革之路,分別表現為15—16世紀風靡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1520年,路德在與羅馬教廷公開決裂之后,發表了《告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信》等“宗教改革三大論著”。在這些文章中,他把矛頭對準了凌駕于世俗權力之上的教皇專制制度,號召德意志貴族們支持宗教改革,建立國家教會。
——摘編自趙林《論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文化意義》
(1)根據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特征。(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共同動因,并簡析這兩條“變革之路”的文化意義。(9分)
答案 (1)借助傳統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未與宗教神學徹底決裂,以溫和的方式宣揚人文主義精神。
(2)共同動因:克服中世紀晚期基督教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文化意義:沖擊了天主教教會權威;促進了西歐民族意識的覺醒;推動了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與傳播;造成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為近代西方社會的政治、經濟大變革奠定了文化根基;創造了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答出三點即可)
18.(2025·江西先知高考聯盟高三第二次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啟蒙運動研究專家安東尼·帕格頓指出,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意圖恢復古希臘文化藝術觀念,而宗教改革則希望恢復羅馬帝國早期的使徒教會道德;然而,啟蒙運動卻不是要復興這兩種文化傳統,“啟蒙運動具有自身的歷史定位……它是現代性的真正開端,……因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過去,反而以未來的名義攻擊過去”。帕格頓的認識提示人們,啟蒙主義思潮和啟蒙運動變革是一場破舊立新的歷史進程,其實質是擺脫舊制度的束縛而建立一個新的現代工業文明新體制。啟蒙運動帶來的思想觀念、社會體制、文化藝術和生活習俗的變革卻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已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
——節選自江寧康《啟蒙運動與西方現代文明的起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啟蒙運動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為論題,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12分)
答案 論題:啟蒙運動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
闡述:啟蒙運動時期的理性在宗教觀上,反對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紀經院哲學。主張在宗教上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對政教合一。打擊了中世紀的天主教會,進一步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理性在政治方面,主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分權制衡,政治矛頭直指專制獨裁政府。否定君權神授,主張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或民主共和政體,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為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提供了
思想武器。同時,也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鼓舞了亞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爭。啟蒙運動進一步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蓬勃發展。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發展,又推動了啟蒙運動的深入。隨著啟蒙運動的進行,科學思想和地位被前所未有的強調,成為各個學科研究努力的方向,推動了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
啟蒙運動不僅猛烈沖擊天主教會對社會生活的控制,推動社會風俗趨向理性、文明,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
總之,理性作為啟蒙運動的核心,有助于人類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類主體性的激發,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它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
本節內容結束
Thanks!

節內



INNOVATIVE
DESIGN訓練28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分值:75分)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5·江蘇高郵高三調研)14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肆虐橫行,據統計,在卡爾卡松的法蘭西斯派修士全部死亡;在圖盧茲,圣塞爾南大教堂的20個教士死了12個;阿維尼翁教堂的官員死了1/4。……由于教會難以對瘟疫給出一個信服的解釋,人們便根據現實和自己的文化觀念進行思考并給出了五花八門的解釋。據此推知,黑死病的暴發 (  )
A.推動醫療體系重構 B.動搖天主教會權威
C.催生新的社會制度 D.降低了勞動力成本
2.(2025·江蘇揚州調研)“現在人類研究的適當題材是人,是他潛在的力量和身體之美,是他感官和感情的歡樂、痛苦,是他理性的脆弱尊嚴,是豐富、完美地顯露這些題材的古希臘、羅馬文學。”這表明該運動旨在(  )
A.拉開啟蒙運動的序幕 B.宣揚人文主義精神
C.傳承古希臘羅馬文化 D.沖擊天主教會權威
3.(2024·江西南昌模擬)但丁指斥教會中買賣圣職的人說:“因為你們的貪婪使世界陷于悲慘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腳下,把惡人捧上了天。”這些詩句沒有運用拉丁語的典雅文體,而采用了犀利且直率的市民語言。但丁的行為 (  )
A.拉開了西方宗教改革的序幕 B.體現了意大利世俗文化精神
C.從根本上動搖了教會的權威 D.推動了近代民族觀念的形成
4.(2025·湖南長沙模擬)14世紀意大利眾多作家的作品中貫穿著來世虛無縹緲,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上述作家 (  )
A.追求現實主義的風格 B.注重現世生活和精神享受
C.散發著濃厚的功利性 D.宣傳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
5.(2025·安徽合肥模擬)黑格爾指出,近代一運動“帶來了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表面上看來這好像是一種返老還童的現象,但其實卻是一種向理念的上升,一種從出自本身的自發的運動,而在這以前,靈明世界對于精神毋寧說只是一個外在的現成世界而已”。該運動 (  )
A.強調獨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B.使人性從神性束縛中解放出來
C.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D.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6.(2025·河北邯鄲調研)歐洲“繪畫之父”喬托的畫作雖然大多以宗教為題材,但克服了中世紀生硬呆板的畫風,注重對人物個性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達·芬奇則將科學法則融入繪畫要素,使現實主義繪畫技巧臻于完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被刻畫得細微傳神。這體現出 (  )
A.世俗文化取代了宗教文化 B.科學助推人文內涵深層發掘
C.經濟發展為思想解放奠基 D.繪畫題材技法發生根本變革
7.(2024·山東實驗中學調研)1543年路德翻譯的德文《圣經》面世,他對《圣經》的翻譯“創造了德語”。路德所譯的《圣經》為人民提供了對抗天主教會的思想武器,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他譯的《圣經》使用的是德國語言,這種統一的語言成為聯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紐帶。路德所譯德文《圣經》 (  )
A.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 B.沖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
C.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D.加速了歐洲各國王權的形成
8.(2025·安徽重點高中聯盟校高三摸底)天主教會認為,婚姻需要經過神父主持下的宣誓儀式即為合法。路德派則認為婚姻是世俗事務,違背父母意愿的未成年人結婚是非法的,應該被禁止。二者論爭的焦點在于 (  )
A.父母在家庭的地位 B.世俗生活的主導權
C.成文法的適用范圍 D.婚姻自由能否實現
9.(2025·湖南炎德英才名校聯合體高三大聯考)加爾文教以“先定論”“信仰得救”等新教思想理論和創建政教合一、神權共和國家的改革實踐,徹底震撼了傳統神權的基石,被恩格斯譽為“第一號資產階級革命”。這反映出加爾文教 (  )
A.成為推進社會轉型的動力 B.使人類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C.推崇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 D.改變了人們對上帝的虔誠信仰
10.(2025·山東濟寧模擬)17世紀的歐洲迎來了“科學革命的時代”,但被視為“近代化學之父”的約翰·道爾頓是一位虔誠的新教徒,被視為近代物理學創始人的牛頓也熱衷于煉金術。這表明 (  )
A.近代學者缺乏理性追求 B.封建迷信束縛科學發展進步
C.教會依然擁有強力影響 D.任何時代都有特定精神內涵
11.(2025·安徽黃山模擬)對于17、18世紀的自然神論者而言,他們相信宇宙是一個有秩序的王國,上帝主導了整個宇宙的運動,但上帝本身并無興致參與到具體的事務中來,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這一觀點體現了 (  )
A.科學革命的影響 B.社會結構的變化
C.宗教改革的發展 D.蒸汽時代的到來
12.(2025·山東濟寧模擬)法國數學家笛卡爾(1596—1650)善于用數學推理來解釋宇宙的狀況,他認為學者對其探討的問題應先持全面性的懷疑,然后從事物的本質本性去推斷真理真相。其觀點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  )
A.否定神學世界觀 B.強調人性尊嚴
C.尊重知識的力量 D.彰顯理性精神
13.(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13)關于啟蒙運動的起源,數學家達朗貝爾將這一運動的鼻祖確定為提出“歸納法”的培根,還有學者將該運動的起點定在笛卡爾發表《方法論》的1637年,或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1687年等。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
A.啟蒙運動推動理性思維方式形成 B.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C.數學原理與啟蒙思想的內涵一致 D.啟蒙運動以科學理論為研究重心
14.(2025·河北黃岡模擬)下表為部分啟蒙思想家及其主張,據此可知,他們都 (  )
思想家 思想主張
洛克 認為君主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擁有立法權
孟德斯鳩 認為立法權屬于人民代表;行政權應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選舉產生的臨時機構;司法權獨立
盧梭 號召人民向專制的暴君興師問罪,倡導主權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A.提倡民主共和 B.以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為出發點
C.否定君主專制 D.主張以革命的手段實現政治理想
15.(2025·湖南衡陽調研)18世紀的法國思想家達朗貝爾認為:從世俗科學的原理到宗教啟示的基礎,從君王的法律到民眾的法律……這一切都受到了人們的討論和分析,人們頭腦中的這種普遍的亢奮,其產物和余波使人們對某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這說明達朗貝爾 (  )
A.反抗權威,強調個人自由 B.扎根世俗,重視實證研究
C.崇尚理性,強調獨立思考 D.推崇人文,重視法治作用
16.(2025·廣東潮州模擬)“啟蒙運動不是革命運動,甚至不是政治性的運動,它是由一群學者、作家、藝術家和歷史學家推動的。這些知識分子相信,一旦理性與教育變得普及,迷信和無知自然會消弭于無形,人民也就不會相信神跡或君權神授這類的胡說八道。”由此可知,這一運動 (  )
A.不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B.意在教化大眾實現民智啟迪
C.反對宗教信仰主張民主政治 D.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理性社會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7分。
17.(2025·河南鄭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藝復興初期,許多意大利貴族就時興搜集古典時期希臘和羅馬的各種希臘文、拉丁文抄本和各種藝術品的殘片,有的貴族還用從希臘和羅馬的建筑廢墟中撿到的雕塑物碎片來裝飾自己的花園,更有一些有勢力和財力的貴族辦起這類收藏品的博物館和圖書館。意大利的文學、雕塑、建筑、繪畫等藝術形式在歷時400年左右的復興中,不是以革命的、摧枯拉朽式的疾風暴雨來蕩滌中世紀高度宗教化的一神觀念,而是以一種溫和溫情的方式將人性元素滲入人的純神性統治的精神世界中,并占據一定的位置,形成西方人一種新的人文主義精神。
——摘編自劉云德《溫柔的背叛——意大利文藝復興再認識》
材料二 中世紀晚期,西歐基督教社會出現了基督教的崇高理想與羅馬教會的卑污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至第十五世紀而兩者懸殊之甚,已非任何巧妙的解釋所能掩飾。理想仍屬基督教的,仍屬一種統一、和平與安分的理想;而現實則為地方戰爭、為對于財富與地位的巧取豪奪、為權力的分裂”。為了克服這種尷尬狀況,中世紀末期的西歐社會可能采取的變革方案只有兩種:一種是順應羅馬教會人欲橫流的社會現實,撕破虛幻的神性面紗,理直氣壯地為人性的合理性進行辯護;另一種則是以虔誠的信仰來對抗墮落的教會,以圣潔的神性來駕馭敗壞的人欲,重振早期基督徒的純真信仰和淳樸道德。這兩條方向相反但是目的相同的變革之路,分別表現為15—16世紀風靡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1520年,路德在與羅馬教廷公開決裂之后,發表了《告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信》等“宗教改革三大論著”。在這些文章中,他把矛頭對準了凌駕于世俗權力之上的教皇專制制度,號召德意志貴族們支持宗教改革,建立國家教會。
——摘編自趙林《論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文化意義》
(1)根據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特征。(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共同動因,并簡析這兩條“變革之路”的文化意義。(9分)
18.(2025·江西先知高考聯盟高三第二次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啟蒙運動研究專家安東尼·帕格頓指出,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意圖恢復古希臘文化藝術觀念,而宗教改革則希望恢復羅馬帝國早期的使徒教會道德;然而,啟蒙運動卻不是要復興這兩種文化傳統,“啟蒙運動具有自身的歷史定位……它是現代性的真正開端,……因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過去,反而以未來的名義攻擊過去”。帕格頓的認識提示人們,啟蒙主義思潮和啟蒙運動變革是一場破舊立新的歷史進程,其實質是擺脫舊制度的束縛而建立一個新的現代工業文明新體制。啟蒙運動帶來的思想觀念、社會體制、文化藝術和生活習俗的變革卻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已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
——節選自江寧康《啟蒙運動與西方現代文明的起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啟蒙運動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為論題,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12分)
訓練28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1.B [題目明確提到,由于教會難以對黑死病這一重大災難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人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文化觀念進行思考,并給出多種解釋。這表明,面對無法解釋的自然災難,人們對教會的解釋產生了懷疑,進而可能動搖天主教會的權威,故選B項。]
2.B [據材料“是他感官和感情的歡樂、痛苦,是他理性的脆弱尊嚴”及所學可知,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世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故選B項;啟蒙運動是指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其核心主張是“理性”,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文藝復興是通過傳承古希臘羅馬文化,宣傳新興資產階級的文化,排除C項;文藝復興運動削弱了天主教會對人們精神的控制,宗教改革沖擊天主教會的權威,排除D項。]
3.B [但丁批判了教會的虛偽貪婪,“采用了犀利且直率的市民語言”,體現了其人文主義思想和對世俗文化精神的追求,故選B項;拉開西方宗教改革序幕是馬丁·路德,故排除A項;C、D兩項是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故排除。]
4.B [由材料可知,作家們不看重來世,倡導追求現世生活的享受,結合所學可知,這是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注重現世生活和精神享受,故選B項;現實主義的風格出現在19世紀末,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散發著對現世生活的追求,而非功利性,排除C項;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宣揚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排除D項。]
5.B [據材料“帶來了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靈明世界對于精神毋寧說只是一個外在的現成世界而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提出人文主義思想,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使得人性從神性束縛中解放出來,故選B項;A項指的是啟蒙運動,其并未帶來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排除;C項指的是科學革命,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指的是宗教改革,與古代藝術和科學的復蘇無關,排除。]
6.B [結合喬托和達·芬奇的繪畫技巧及其成就,可知這些進步得益于近代思想解放和科學技術的進步,B項正確。雖然繪畫題材發生變化,但宗教文化依然存在,A項錯誤,排除;C項說法正確,但題干并未體現,排除;D項中的“根本”不符合史實,排除。]
7.C [據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期間,路德翻譯的德文《圣經》有助于德意志各邦形成共同的文化語言,推動了共同的民族意識形成,從而推動民族國家的形成,故選C項。]
8.B [據材料可知,天主教會主張婚姻需由神父主持,顯示了宗教在婚姻締結中的重要角色,而路德派將婚姻視為世俗事務,這表明他們主張世俗政權應對此有更多管理權。因此,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世俗生活的主導權,故選B項;雖然路德派提到了“違背父母意愿的未成年人結婚”,但這并非兩派爭論的核心焦點。天主教會并未直接涉及父母在婚姻中的角色或地位,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明確涉及法律條文或法律適用的問題,排除C項;材料中更多的是關于婚姻合法性的討論,并未直接涉及婚姻自由的概念,故排除D項。]
9.A [加爾文教提出的“先定論”和“信仰得救”等新教思想理論,以及其在政教合一、神權共和國家方面的改革實踐,都體現了對個人信仰和宗教自由的重視,這種思想觀念的變革有助于推動社會從傳統的神權統治向更加世俗化、民主化的方向轉型。因此,加爾文教確實成為了推進社會轉型的動力,故選A項。]
10.D [據材料“被視為‘近代化學之父’的約翰·道爾頓是一位虔誠的新教徒”“被視為近代物理學創始人的牛頓也熱衷于煉金術”可知,作為近代科學革命時代的代表人物,約翰·道爾頓信仰新教,牛頓熱衷于煉金術,這體現了特定時代的影響,雖然近代科技產生并有所發展,但還沒有完全沖破舊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束縛,反映了時代的特定精神內涵,故選D項。]
11.A [據材料“17、18世紀”可知,此時是啟蒙運動時期,“自然神論者”相信“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及所學可知,近代自然科學革命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和人類社會,鼓勵人們依靠理性的力量去發現支配人類社會的法則,說明啟蒙運動受自然科學的影響,故選A項。]
12.D [笛卡爾生活的17世紀正值西方科學技術和理論不斷發展、啟蒙運動興起的時期,他主張用數學推理解釋宇宙,強調全面懷疑和從事物本質去探尋真理,這些觀點彰顯了理性精神,即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故選D項;文藝復興否定神學世界觀,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尊重知識的力量是表象,彰顯了理性精神是實質,排除C項。]
13.B [據材料“提出‘歸納法’的培根”“笛卡爾發表《方法論》的163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1687年”并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強調理性主義,而科學革命以實驗和理性為基礎,推動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而數學家達朗貝爾和其他學者將培根、笛卡爾和牛頓的科學成就與啟蒙運動的起源相聯系,反映了科學革命對啟蒙思想的深遠影響,科學方法的推廣和實踐為啟蒙運動中的理性思維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
14.C [根據題干內容及所學,洛克認為“君主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擁有立法權”,孟德斯鳩認為“立法權屬于人民代表”,盧梭倡導“主權在民”,可知他們都肯定人民的權力,主張主權在民,這就否定了君主的專制權力,故選C項;盧梭主張直接民主,而不是“共和”,排除A項;題干表格內容中并沒有述及人的價值和尊嚴,排除B項;根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盧梭主張以革命的手段實現政治理想,但是洛克和孟德斯鳩并沒有述及其手段和途徑,排除D項。]
15.C [據材料“從世俗科學的原理到宗教啟示的基礎,從君王的法律到民眾的法律……這一切都受到了人們的討論和分析,人們頭腦中的這種普遍的亢奮,其產物和余波使人們對某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達朗貝爾認為,世俗和宗教的一切事物都要經由人的討論和分析,這肯定了人們運用頭腦進行理性判斷、獨立思考,故選C項。]
16.B [據材料“一旦理性與教育變得普及,迷信和無知自然會消弭于無形,人民也就不會相信神跡或君權神授這類的胡說八道”及所學可知,啟蒙運動傳播理性思想,目的在于教化大眾,解放民眾思想,故選B項。]
17.(1)借助傳統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未與宗教神學徹底決裂,以溫和的方式宣揚人文主義精神。
(2)共同動因:克服中世紀晚期基督教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文化意義:沖擊了天主教教會權威;促進了西歐民族意識的覺醒;推動了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與傳播;造成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為近代西方社會的政治、經濟大變革奠定了文化根基;創造了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答出三點即可)
18.論題:啟蒙運動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
闡述:啟蒙運動時期的理性在宗教觀上,反對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紀經院哲學。主張在宗教上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對政教合一。打擊了中世紀的天主教會,進一步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理性在政治方面,主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分權制衡,政治矛頭直指專制獨裁政府。否定君權神授,主張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或民主共和政體,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為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時,也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鼓舞了亞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爭。啟蒙運動進一步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蓬勃發展。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發展,又推動了啟蒙運動的深入。隨著啟蒙運動的進行,科學思想和地位被前所未有的強調,成為各個學科研究努力的方向,推動了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
啟蒙運動不僅猛烈沖擊天主教會對社會生活的控制,推動社會風俗趨向理性、文明,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
總之,理性作為啟蒙運動的核心,有助于人類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類主體性的激發,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它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山阳县| 澎湖县| 忻城县| 明水县| 徐闻县| 五河县| 延津县| 高雄县| 琼中| 垦利县| 葫芦岛市| 平山县| 大兴区| 木兰县| 合江县| 乌兰察布市| 汝州市| 高清| 原阳县| 宁乡县| 大港区| 眉山市| 肃北| 竹北市| 辽源市| 伊通| 高安市| 龙井市| 太谷县| 台中县| 绥芬河市| 河东区| 永川市| 三台县| 梁山县| 崇阳县| 开平市| 新沂市| 容城县|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