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時及課題 《小公雞和小鴨子》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話,篇幅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雖有點長,但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讀性強。課文除了有識字寫字的任務以外,還通過角色對話,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讀中想象,讀中思考,讀中感悟,不僅懂得小公雞和小鴨子的不同習性,還體會到了小公雞和小鴨子之間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從而受到啟發(fā),懂得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學習者分析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有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和朗讀基礎,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仍處于啟蒙階段。他們的注意力以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識字方面,由于學生識字的量還不是很多,識字的方法老師需要繼續(xù)點撥指導,如猜字謎、偏旁歸類識字、字理識字......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養(yǎng)成濃厚的識字興趣。學習目標確定文化自信:了解運用禮貌用語,體會漢語的不同情感表達。 語言運用:積累描述動作的詞語,體會句子的生動性。 思維能力: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知道前后文的關系。 審美創(chuàng)造:學會朋友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快樂合作。學習重點難點1.初步體會“偷偷地、飛快地”等詞語的用法; 2.讀好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學習評價設計學習活動設計活動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活動一:初讀課文,感受童話之趣 活動二:語言品讀,領略童話之妙 活動三:朗讀體驗,體味童話之美教師活動1 活動一:初讀課文,感受童話之趣 1.課件出示謎語: 嘴巴尖尖,頭頂紅冠,腳像竹葉,嘰嘰叫喚。 (小公雞) 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擺,不是擺架子。 (小鴨子)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小公雞和小鴨子的課文 2.講解河和說的書寫 3.區(qū)分也 地 他并練習鞏固 學生活動1 1生快速朗讀課文 明確朗讀要求: (1)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復; (2)標出自然段序號。 2 課件出示課文生字詞學生認讀 (1)齊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2)認讀無拼音詞語活動意圖說明 用錄音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自身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去學習。教師活動2 活動二:語言品讀,領略童話之妙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這段:提問:從他的讀中你知道了什么?書中用了“一塊兒”可以怎么說?(一同,一起)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己輕聲讀這段,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給予梳疑: (1)為什么小公雞捉到很多蟲子? (2)為什么小鴨子捉不到蟲子? 3.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他們一個捉到蟲子,一個捉不到蟲子? 板書:捉蟲子 4.指導感情朗讀。 (1)想想:“小鴨子急得直哭”應當以什么語氣讀?小公雞捉到蟲給小鴨吃,小公雞是那么熱情地幫助別人,應當怎么讀? (2)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三)學習3、4段。 1.小雞為什么不會游泳? 2.小公雞不聽小鴨子勸告也下水了,結果怎樣?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活動2 1.學生自己讀第一段,對照第一幅圖,(出示圖)小公雞和小鴨子長得什么地方不一樣? 2.本文主要講了( 小公雞 )和( 小鴨子)互相幫助的事。(小公雞 )幫助(小鴨子)捉蟲子,( 小鴨子 )幫助(小公雞)捉魚吃,還把落水的(小公雞 )救上岸。 3.學生找出語句,對比讀,齊讀。 4.請同學讀。 5.找出描寫語句,讀一讀。想象情景。活動意圖說明 課標低段閱讀目標中提出,要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正所謂“詞不離句”,可借助語境,引導學生聯系上文“小公雞找到了許多蟲子”來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再聯系生活,啟發(fā)學生進行多元化思考。教師活動3 活動三:朗讀體驗,體味童話之美 自己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了什么?先組內說一說,最后指名向大家匯報。 學生活動3 學生匯報 (1)我懂得了小雞不會游泳,小鴨會游泳。 (2)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活動意圖說明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是語文教學中基本且重要的教學目標。對比兩個句子的不同,通過聯系上下文,揣摩小公雞的心理,了解“偷偷地”這個詞在句中的意思。在理解感悟、移情體驗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增強兒童對語言的感受能力,使他們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文本內容。作業(yè)與拓展學習設計一、比一比,看誰寫得好。 他 地 河 也 說 聽 二、雙胞胎組詞。 塊 捉 河 跟 快 足 可 很 三、創(chuàng)新作業(yè) 同學們一起把這個故事演一演。收集其他小童話,嘗試不同角色,扮演角色朗讀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