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第四次模擬考試高三歷史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選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1.考古發(fā)現位于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雕刻和裝飾技術十分先進,其裝飾技法在商周時期的玉器上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夏商周時期流行的鑲嵌玉技術,也源于良渚。這說明()A.中原率先成為中華文明核心 B.華夏認同開始出現C.良渚文化已經具備國家形態(tài) 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2.在封建時代,貴族家庭最重要的事在祭祀,祭祀時最重要的事是宰殺牲牛,于是在當時替天子諸侯乃及一切貴族公卿管家的都稱“宰”。到了秦漢統(tǒng)一,一切貴族家庭都倒下,只有一個家變成了“國家”,于是其家宰也就變成了國家的政治領袖。據此判斷,下列有關秦漢時期“宰相”的說法有誤的是()A.封建時代貴族私官之遺蛻 B.掌管貴族家庭最高祭祀權C.體現家國同治的職權特點 D.封建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3.黃河流域在西漢晚期至東漢,大致歸并為關東(山東)、關西(山西)兩個文化傾向有差異的基本文化區(qū)。到東晉時,許多關西關東方言已經混一。魏晉以后,出現了江南、江北兩個文化區(qū)并峙的局面。對上述文化區(qū)格局的變遷解釋正確的是()A.黃河流域文化差異縮小得益于大一統(tǒng)的局面B.江南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影響文化區(qū)格局的變化C.區(qū)域間文化差異會影響中央集權體制的建立D.自然地理條件決定文化區(qū)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4.宋代植物譜錄的作者多為士人階層,他們通過培植、觀賞、宦游及讀書等多種方式,獲取并記錄植物知識與闡釋草木之理,而對植物知識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的花工群體,卻常被作者隱匿于文本中。這反映了()A.傳統(tǒng)科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B.宋代植物學排斥實踐經驗總結C.階級矛盾影響了文化發(fā)展路徑 D.士人階層推動了自然科學發(fā)展5.“木蘭秋狝”是清代入關后逐漸形成的一項具有滿族特色和政治意義的盛大狩獵活動,康乾年間最為興盛。從乾隆末期開始,逐漸衰落,嘉慶朝秋狝次數大為減少,道光、咸豐年間基本再未舉行。這主要是因為()A.西方殖民侵略加劇 B.滿族尚武傳統(tǒng)丟失C.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D.皇帝個人興趣不同6.1915年5月,袁世凱承認了賣國的“二十一條”,全國民眾紛紛集會,宣傳反日救亡,號召“抵制日貨,勿忘國恥”;五四運動則以如何拯救山東為核心議題;而1925年的“五卅”運動本是一樁影響范圍較小的常見涉外慘案,但卻以“亡人”危機為口號,掀起了比之前兩者規(guī)模更大、參與階層更廣的“集體行動”。這一現象反映出()A.抗日救亡成為國人共識 B.民眾民族意識日益覺醒C.民主革命任務發(fā)生改變 D.革命領導階級走向成熟7.如表為1930年毛澤東對江西尋烏人口成分的調查情況統(tǒng)計。該調查()職業(yè) 人口數 百分比農民 1620 60手工業(yè)者 297 11游民 270 10商人 135 5政府機關 100 4地主 78 3其他 184 7共計 2 684 100A.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性質 B.有助于粉碎國民黨的“圍剿”C.明確了革命的領導力量 D.有利于制定正確的斗爭策略8.下表為延安《新中華報》登載的部分歌曲。這些歌曲的傳唱()時間 歌曲名 內容1937年12月 《救國公糧謠》 一斗斗,一升升,繳公糧送八路軍,他們前方去打仗,幫忙全靠老百姓1939年5月 《開荒山歌》 爬上山頭去開荒,哥哥嫂嫂下田莊。摘起鋤頭用力墾,墾平山頭好種糧......種軍糧來送前方,前方的將士要打仗A.有助于鞏固人民革命政權 B.踐行了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zhàn)路線C.體現了大生產運動的要求 D.有利于豐富革命根據地文化生活9.1951年,東北地區(qū)出現了愛國主義生產競賽運動。有工人提出“要把工廠變成戰(zhàn)場,把機器變成武器”的口號,這立刻得到全國工人的響應,1200個工礦企業(yè)中的120余萬職工加入生產競賽。該運動()A.推動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進程 B.反映出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C.有利于我國應對嚴峻的國際局勢 D.助長了工業(yè)化建設中的冒進傾向10.1984年4月8日,中共無錫縣委發(fā)出了《關于轉發(fā)堰橋鄉(xiāng)黨委“抓”一包三改“促經濟發(fā)展”的經驗的通知》。不久,《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題為《堰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全面改革一年見效》的報道,將學習“一包三改”經驗推向高潮。堰橋鄉(xiāng)“一包三改”的主要背景是()A.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C“南方談話”解放了人們思想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11.正如希臘世界的人們更傾向于自稱為雅典人、斯巴達人等,腓尼基人也更愿意稱自己為推羅人、西頓人、比布羅斯人等,而不是希臘人對他們的稱呼”phoinikes(意思是腓尼基人)。據此判斷,腓尼基()A.族群復雜且彼此對立 B.政治文明以城市國家為基礎C.文化發(fā)展呈現封閉性 D.字母文字深受希臘文化影響12.雅克·韋爾熱在《中世紀大學》里說:15世紀末歐洲的大學與13世紀的大學已有較大差異。從經常因暴力沖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獨特生活的獨立行會、研究和教學的發(fā)源地,退居為服務于國家的職業(yè)培訓中心,并由國家嚴密控制。”雅克·韋爾熱意在強調()A.國家支持大學的發(fā)展 B.大學對職業(yè)培訓的貢獻C.大學的獨立性遭削弱 D.城市自治助推大學發(fā)展13.17世紀后半葉,在英國,歐文·普賴斯發(fā)表的《發(fā)音器官》中附帶有發(fā)音器官圖,用以指導讀者通過觀察發(fā)音器官來學習拼寫和發(fā)音方法;威廉·霍爾德發(fā)表的《演講要素》則主張記錄發(fā)音字母的拼寫方式應該與自然發(fā)音高度吻合。這體現出()A.民族文化改革是必然趨勢 B.理性主義對民族語言的影響C.教育內容服務于國家需要 D.英語在日常使用中的規(guī)范化14.下面分別是1870年8月和1871年1月,英國報刊刊載的關于同一歷史事件的漫畫。前者描繪了英國斗牛犬保護著“比利時羔羊”假寐的同時,睜著一只眼關注著遠方的兩犬相爭”;后者則嘲諷道:“虔誠的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國皇帝)應當被考慮封為圣徒”。這兩幅漫畫反映出()A.英國注重維持歐洲均勢的政治格局 B.英德矛盾成為歐洲地區(qū)的主要矛盾C.歐洲政治動蕩改變了英國外交原則 D.普法戰(zhàn)爭沖擊了傳統(tǒng)國際協(xié)調機制15.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選民大會上說:“我們必須使我國工業(yè)每年能生產生鐵達五千萬噸,鋼達六千萬噸,煤炭達五億噸,石油達六千萬噸,只有這樣才可以認為,我們祖國有了足以應付各種意外事件的保障。”這側面反映了()A.冷戰(zhàn)對抗的序幕已拉開 B.二戰(zhàn)促進蘇聯(lián)工業(yè)發(fā)展C.斯大林模式的經濟特點 D.蘇聯(lián)大國沙文主義凸顯16.據統(tǒng)計,2000年全球非洲留學生來源國和東道國各為52個;流入法國的非洲留學生數量占比約42.6%;其次為南非(12.8%)、英國(10.4%)、比利時(7.4%)。2018年,全球非洲留學生來源國和東道國分別為54個和90個,且二者兼具的非洲國家增加顯著;留學生多流向法國(20.4%)、中國(0.3%)、美國8.5%)和南非(6.3%)。這一變化折射出()A.國際競爭加劇對精英人才的競爭 B.全球秩序變革的進一步深化C.全球化促進了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 D.殖民主義主導非洲文教事業(yè)二、材料分析題(17題14分,18題14分,19題12分,20題12分,共52分)17.(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明清之際三位思想家的思想。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顧炎武《日知錄》 “一切外儲盡令解京,而搜括之令自此始矣。......自此搜括不已,至于加派;加派不已,至于捐助,以迄于亡。”王夫之《讀通鑒論》 “上統(tǒng)之則亂,分統(tǒng)之則治。”“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材料二 顧炎武以“有私為人之常情”的觀點來考察社會經濟運作的自然規(guī)律,鮮明地提出了“為天子、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為”的近代經濟學命題。他認為,只有讓人民“自為”,而不是讓那些口稱“為天子為百姓”的官員們來“程督”百姓們如何作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們勤勞致富的積極性。黃宗羲從肯定人們追求其合理的經濟利益的觀點出發(fā),主張“工商皆本”;著名的“黃宗羲定律”,更深刻地揭示了農民所遭受的苦難,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要求擺脫專制主義的超經濟強制式掠奪的愿望。王夫之也對皇權專制主義直接介入社會經濟運作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說:“人無不自謀其生,上之謀之,不如其自謀。”-摘編自許蘇民《明清之際政治哲學的突破-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為例》(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之際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他們思想產生的背景。(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明清之際出現的“進步”思想。(6分)18.(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下為改革開放以來關于民營經濟政策的六則文獻摘錄:1、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我國現在的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要鼓勵個體經濟在國家規(guī)定的范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fā)展。”2、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對非公有制經濟要大膽試、大膽闖。”3、1997年中共十五大報告“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繼續(xù)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fā)展。”4、2001年國務院《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等方面與其他企業(yè)享受同等待遇。”5、2005年遼寧省統(tǒng)計局《東北振興背景下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2005年,遼寧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2%,吸納就業(yè)人數占全省的78%,涌現出東軟集團等一批科技創(chuàng)新型民營企業(yè)。”6、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fā)展環(huán)境支持民營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意見》“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huán)境,完善民營企業(yè)參與國家重大戰(zhàn)略實施機制,推動民營企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轉型升級。”(1)根據材料,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民營經濟政策調整的階段性變化。(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上述政策的調整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8分)19.(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晚清關稅成為清廷的重要財源。鴉片戰(zhàn)爭前,粵海關每年稅收約白銀100萬兩。1864年,海關各項稅收達787萬余兩;1871年達1120余萬兩。從1860年起,清廷為支付英法等國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勒索的賠款,以海關稅收總額的五分之一按季攤付。關稅成為清廷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經費來源,各省艦船的購進,海防設施的設置,均依賴海關稅款。此外,晚清關稅還在各方面被列強掣肘,如稅務司要職一般都由外籍人員擔任,總理衙門支付稅務司年薪銀6000兩;總稅務司本人年薪高達銀12000兩,而海關的中國差役,年薪僅銀72兩。-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二 1825年英國經濟危機期間,大量工業(yè)制成品以破產價格涌向美國市場。剛剛起步的美國工業(yè),堅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抵制進口。應稅商品的平均關稅高達49%,即便把免稅商品加在一起,平均稅率也在45%以上。1837年美國出現經濟危機,1843年生鐵的關稅為35.7%。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頒布“1921年緊急關稅法”,在提高關稅的同時還制定了有關反傾銷的規(guī)定,對價格便宜的進口商品,制造額外障礙。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后,美國通過高關稅限制進口來繁榮美國經濟。高關稅導致出口銳減。這不但傷害了美國的外貿和經濟,也帶來了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1934年互惠貿易協(xié)定法應運而生,在簽訂雙邊協(xié)定時,可以在50%的幅度以內降低關稅。-摘編自李育良、修月禎《美國關稅及貿易政策點評》(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國關稅和美國關稅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美關稅自主權不同的原因以及對我國現在對外貿易的啟示。(6分)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下為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下冊)一書中的目錄。第五編公元 1500年以前各孤立地區(qū)的世界第六編西方崛起時的世界(公元 1500-1763年)第七編西方據優(yōu)勢地位時的世界(公元 1763-1914年)第八編 1914年以來西方衰落與成功的世界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知識,選擇其中一編,為其設計三個子目,并闡述理由。(要求:明確選擇的編目,所設計的子目須與作者劃定時段的時代主旨內涵一致,表述合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三歷史模擬4》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A C B D B C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B A C B17.(14分)1)共同主張:抨擊君主專制;人民有經濟運作的自主權(反對皇權專制主義直接介入社會經濟運作;要求擺脫統(tǒng)治階級對人民的經濟束縛)。(2點2分)背景:商品經濟發(fā)展,新的生產方式產生、發(fā)展;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社會急劇動蕩;市民階層擴大,要求反對封建束縛,發(fā)展商品經濟;封建理學僵化,文化專制加強;陸王心學影響,西學東漸興起。(任3點6分)(2)簡評:積極:批判君主專制和綱常倫理道德,具有民主色彩,利于思想解放,是近代進步思想的先聲;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要求,有進步性;批判、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儒學,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生機;經世致用思想影響深遠,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注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伍2點4分)局限: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們未提出新制度的建設方案,其進步思想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思想,仍屬于傳統(tǒng)儒家思想范疇,在當時影響有限,沒有動搖封建統(tǒng)治理論基礎。(沒有對未來社會提出自己的設想,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儒學的主導地位,沒有形成社會運動,從而未能促進社會轉型)(任1點2分)18.(14分)(1)變化①定位升級:從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再到“平等參與國家戰(zhàn)略”(或答“再到與公有制經濟平等對待”)②政策深化:從行政管理下的有限發(fā)展到制度性保障;或【從允許有限存在到鼓勵發(fā)展,再到制度性保障(法治環(huán)境、市場準入);從行政管理為主轉向法治保障與服務支持并重】(任2點6分)(2)推動作用:①經濟層面:民營經濟成為增長主力,推動經濟結構優(yōu)化升級;助推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等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企業(yè)轉型;②制度層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營商環(huán)境改善;③社會層面:擴大就業(yè)規(guī)模;促進社會公平與消費升級。(任4點8分;共三個角度,每個角度最多可得4分,一共最高8分)19.(12分)(1)中國:關稅總額增長速度快,受到外國列強的控制,用途多樣;美國:是美國保護本國工業(yè)的重要工具;受美國經濟形勢的影響。(6分)(2)原因:19世紀后期美國擁有獨立完整主權地位,且國家實力日益增強;鴉片戰(zhàn)爭以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關稅主權喪失。(4分)啟示:必須保證國家民族的獨立自主。(2分)20.(12分)【示例〗選擇:第六編西方崛起時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子目:(一)新航路開辟與西方殖民擴張的開端(1分)(二)歐洲主要國家政治變革與經濟發(fā)展(1分)(三)西方思想文化的變革與科技的進步(1分)新航路開辟是公元1500年前后最為關鍵的事件之一、標志著世界開始從孤立走向整體。此后,歐洲各國先后展開殖民擴張,這不僅為西方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資源和市場,還極大地拓展了西方的影響力。例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掠奪了大量的金銀財富,這些財富為歐洲的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興起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所以,新航路開辟與西方殖民擴張的開端是西方崛起過程中的重要起始階段。(3分)這一時期,歐洲主要國家內部的政治變革,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例如,英國在17世紀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法國雖然經歷了長期的封建統(tǒng)治和政治動蕩,但也逐漸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fā)展。這些國家的政治變革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使得歐洲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為西方的崛起提供了強大的內在動力。(3分)思想文化和科技的進步是西方崛起的重要支撐。文藝復興運動在這一時期繼續(xù)深入發(fā)展,為西方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宗教改革運動則挑戰(zhàn)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推動了歐洲各國的宗教獨立和民族國家的形成。在科技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等科學理論的提出,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為西方的工業(yè)發(fā)展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思想文化的變革與科技的進步不僅提高了西方的文化軟實力,也為西方的經濟發(fā)展和殖民擴張?zhí)峁┝擞辛Φ闹С郑俏鞣结绕疬^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3分)因此,以上子目的設計遵循時間尺度和內容邏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闡述了西方的近代化變革,能夠較完整和清晰地展現“西方崛起”這一主題。(三個子目各1分,每個子目的理由各3分,如果子目不符合相對應的理由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