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初中學業水平練兵模擬預測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1.“一部殷墟發掘史,半部中國考古史”。“殷墟”發掘有助于研究()A.中國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歷史B.分封制的發展C.玉米、甘薯、馬鈴薯等的引進D.農耕文明的起源2.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產量顯著提高,主要因為()A.農業重視使用肥料B.青銅器在農業中廣泛使用C.大型水利工程興修D.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用3.下圖中物品(技術)交流主要得益于()A.絲綢之路的開通B,大運河的運輸C.紙幣的發行D.市舶司的建立漢朝(中原)絲綢、漆器,開渠、核桃、葡萄、石榴、鑿井等技術苜蓿、香料、玻璃等西域4.《哪吒2》中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是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其形象和法寶反映了道教神仙體系。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它興起于()A.春秋戰國時期B.秦朝C.西漢D.東漢5.“這是一座約1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寬闊的大道縱橫交錯。大道上時常擠滿了波斯人、印度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各種中亞人……”《全球通史》對唐都長安的描述,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同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6.美國《百科全書》這樣寫道:“15世紀初期的中國將領,幾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繞過非洲抵達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領海軍對印度洋做過七次遠征。”文中的“中國將領”是()A.玄奘B.鄭和C,鑒真D,戚繼光7.日本學者藪內清指出:“在一部書中討論了中國技術的幾乎所有部門,沒有任何其他著作可與其相比。不但它在中國是唯一無二的,就是在17世紀以前也沒有任何可與之相比的歐洲著作。”材料評述的是()A.《齊民要術》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D.《農政全書》8.對如表內容分析歸納最恰當的是(侵華戰爭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抗爭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鄧世昌壯烈殉國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A.列強的入侵與中國人民的抗爭B.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C.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D.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9.鄧小平曾說:“在歷史上,這次會議之前,我們黨沒有形成過一個成熟的黨中央。”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材料中的這次會議”是指()A.中共一大B.八七會議C.中共七大D.遵義會議10.“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它把中國歷史劃開了兩個時代,在今天以前,是我們屈辱悲苦的黑暗時代,自今天起,將是我們富強康樂自由平等的光明時代。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勝利”、“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分別是指(A.南京解放、《南京條約》、九一八事變B.南京解放、《辛丑條約》、七七事變C.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九一八事變D.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七七事變濟南11.右圖是1947年人民解放軍揭開戰略進攻序幕的進軍路線圖。該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是(A.彭德懷賀龍B.林彪羅榮桓C.劉伯承鄧小平D.陳毅粟裕12.朝鮮戰爭結束之后,西方一個經典的評價是:在涉及國家長安全問題上,新中國再也不會退讓。最關鍵的一個,打出了中國在這個世界上的發言權。該評價認為朝鮮戰爭(A.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電細答鳳興業上軍率C.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D.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13.1954年首次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會。”“(第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些憲法條文表明我國()A.政治協商制度已經建立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C.國內主要矛盾有待轉化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4.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近期十四五規劃綱要高頻詞公布,依次是:發展、建設、制度、安全、產業、創新、經濟、保障、改革、文化。下列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關鍵詞的是(A.以鋼為綱大躍進多快好省B.重工業初步基礎工業化C.改革投資對外貿易D.脫貧綠色創新15.某校九年級一班在設計板報內容時選取了以下幾個部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這些內容的板報主題應該是()A.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思想成果B,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16.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建設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天宮遨游、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