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東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質量檢測(二)歷史試卷(開卷)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為第1頁至第5.;第Ⅱ卷為第6頁至第8頁。考試實行開卷;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答卷前,請你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點校、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上,并在規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題時,務必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答案望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試順利!0第1卷選擇題(共50分)注意事項:O1.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的信息點涂黑。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的信息點。2。本卷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擦1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何尊,其銘文“宅茲中國”,即建都于天下的中0 卜這一銘文內容與《尚書》等文獻的記載可互相印證。由此可知,青銅器幫A.具有重要史料價值B.鑄造工藝高超C.有權力和等級界限區分D.紋飾浮雕精湛御都靠2文獻史料主要包括史書、檔案與文書、地方史志、報刊等。下列屬于文獻史料的是0A盤古開天傳說B.《史記》C.秦銅權D.敦煌壁畫都03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出現了“胡人穿漢服,漢人食胡食”的現象,內遷的少數!政權不僅采用中原的國號、年號,還積極學習漢族制度。這最能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國家統一穩定B.江南經濟繁榮C.民族交融加深D.中外文化交流4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名家輩出。下列詩歌體現的共同主題是A經濟發展B.文教昌盛①九天閣閣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淼(王維】C.民族交融D.繁榮開放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康俱豐實(杜甫】③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治(元利④九秋風露越窖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陸龜九年級歷史(二)第1頁(共8頁)5.同學們開展“中國古代經濟”主題探究,搜集到以下四則史料。這些史料共同用于研究A.古代農業生產狀況①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炭化稻谷B.經濟重心南移②魏《齊民要術》記載的綠肥種植技術③唐代含嘉倉遺址的栗類糧容示意圖C.土地制度演變④北宋蘇軾《秧馬歌》中描繪的插秧工具D.中外物種交流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回答6-9題。6。《元史·地理志》中記載“置巡檢司于澎湖,隸福建行省泉州路”。這標志著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A.西域都護B.宜政院C,澎湖巡檢司D.臺灣府7.位于天津海河岸邊的天后宮,與福建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并稱中國三大天后宮。如今,宮門前所立的一對瑞獸是合灣信眾捐贈的。這反映出海峽兩岸A.有共同的傳統文化B.有共同的文字C.有共同的市場D.有共同的語言8.小明同學學習“邊疆危機”時整理的筆記如卡。這史事結論1878年清軍成功收復新疆領土(除伊犁以外)鞏固邊防,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1884年清政府根據左宗棠建議,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1884年劉銘傳率部擊退法軍加強了東南海防,加強了對臺灣的治理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A說明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B.實現了邊疆地區的長期穩定C.推動政府外交觀念的近代化D.反映了清政府邊防意識增強9.19世紀后期,臺灣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割臺斗爭,給占領軍以沉重的打擊。引發這一斗爭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0.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在中國歷史上獨開一個新紀元。潛代在民間的民治精神就可以涌現,是“中國文明的世界化時代”。開創這一“新紀元”的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九年級歷史(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