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2025年中考歷史二模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2025年中考歷史二模試卷

資源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2025年中考歷史二模試卷
1.(2025·鹽田模擬)2019年,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特展上,展出了部分良渚文化覆蓋區域的玉琮作品,其中包括四件比良渚文化稍晚的石峽文化玉琮。這些玉琮分別出土于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廣東封開縣祿美村、廣東海豐田乾鎮以及廣東韶關曲江石峽遺址。由此可推知,中華文明具有(  )
A.連續性 B.包容性 C.統一性 D.創新性
2.(2025·鹽田模擬)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得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侯國由皇帝立號封授,直接隸屬于所在郡縣。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的勢力,是因為(  )
A.皇帝直接奪回了分封的權力 B.諸侯控制的土地日益減少
C.諸侯國出現爭奪土地的內斗 D.郡縣直接管轄所有諸侯國
3.(2025·鹽田模擬)讀下表:有關《魏書》中關于皇帝賞賜的部分記載
時間 賞賜內容
道武帝登國三年(388年) 獲其四部雜畜十余……有差
明元帝永興五年(413年) 賜征還將士牛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 賜留臺文武牲口、繒帛、馬牛各有差
上表反映了(  )
A.民族交融日益加強 B.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C.鮮卑習俗仍在延續 D.俸祿制改革不徹底
4.(2025·鹽田模擬)唐玄宗時期,不僅每年按時祭祀黃河,更開啟了不定期派遣使者特別祭祀的風氣。據統計,玄宗時至少進行了13次使者特別祭祀,分別是為了豐年報謝、祈晴報謝、蠻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冊封等。唐玄宗多次祭祀黃河旨在(  )
A.增強國家凝聚力 B.宣揚皇權至高無上
C.引領習俗新風尚 D.探索治理水患途徑
5.(2025·鹽田模擬)北宋的《西臺集》記載:王安石變法中推行“散青苗、置市易、斂役錢、變鹽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可見,這些變法措施,主要是針對北宋時期(  )
A.藩鎮將領軍權難控 B.財政開支不斷膨脹
C.相權分割阻力重重 D.地方豪強魚肉鄉里
6.(2025·鹽田模擬)1710-1717年,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自瓊(今海南島)……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視,地方寧謐”。據此可知,清政府(  )
A.重視海防建設 B.擴大海外貿易
C.加強漁業管理 D.行使南海主權
7.(2025·鹽田模擬)1884年,清政府根據左宗棠的建議,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1885年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清政府在新疆、臺灣設置行省,旨在(  )
A.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B.推動民族間交流交融
C.鞏固邊防維護國家統一 D.進一步擴大國家版圖
8.(2025·鹽田模擬)19世紀90年代以來,輪船招商局必須以“報效”為名向清政府交銀。1891年開始每年交“預備賑濟銀”十萬兩;1894年交慈禧“萬壽慶典”銀五萬五千二百兩;1896年開始供給南北洋公學堂常年經費八萬兩及北洋兵輪經費六萬兩等。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企業的發展模式 B.民族企業資本積累陷困境
C.洋務運動求富目的已達到 D.清統治經濟基礎非常雄厚
9.(2025·鹽田模擬)1920年,長沙女子李欣淑公開登報聲明,反對父母包辦婚姻,毅然離家出走,到北京工讀(半工半讀,通過勞動付出養活自己的上學模式),其在聲明稱“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積極和環境奮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進”。李欣淑的舉動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推動女性地位的提高 B.新文化運動推動民主科學傳播
C.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受到沖擊 D.五四運動后女性解放成為時尚
10.(2025·鹽田模擬)1945年《晉察冀日報》刊發曾火星創作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曲唱道“他堅持了抗戰六(后改為“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其中“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表現了中國共產黨(  )
A.堅持敵后抗戰,打擊日寇侵略 B.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
C.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 D.加強國共合作,鞏固統一戰線
11.(2025·鹽田模擬)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這樣寫道:“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這一社論反映了開展工業化的(  )
A.歷史背景 B.主要內容 C.依靠力量 D.根本目的
12.(2025·鹽田模擬)下圖為《花神芙羅拉》(羅馬神話里的花神)壁畫描繪了身著絲綢長袍的花神芙羅拉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絲綢的襯托下,花神更加輕盈靈動。從材料和下圖可知,人類文明交流(  )
A.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 B.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
C.重塑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D.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13.(2025·鹽田模擬)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推動了人口的大遷移。在15-19世紀,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區之間發生的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
選項 遷徙方向 遷徙方式 遷徙原因
A 乙地遷往丁地 被動移民 黑奴貿易
B 丙地遷往乙地 被動移民 殖民擴張
C 丁地遷往甲地 被動移民 黑奴貿易
D 甲地遷往丙地 主動移民 工業革命
A.A B.B C.C D.D
14.(2025·鹽田模擬)1792年,500名馬賽志愿者高唱《萊茵軍戰歌》進軍巴黎,歌詞中寫道:“前進!祖國的兒女!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壓迫著我們,鮮血浸染大地……”這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歌曲后被更名為《馬賽曲》,并于1795年首次被定為法國國歌。《馬賽曲》的誕生與傳播最能反映法國大革命(  )
A.啟蒙思想通過藝術形式得到傳播
B.外敵干涉加速國內矛盾的激化
C.民眾參與推動革命進程的廣泛性
D.法國大革命強化民族主義意識
15.(2025·鹽田模擬)19世紀中期,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說明工業革命(  )
A.推動大眾教育普及 B.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C.壯大工人階級隊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6.(2025·鹽田模擬)1942年1月26國代表齊聚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在這26個國家中,有資本主義的美國、英國;有社會主義的蘇聯;有半殖民地的中國,有殖民地的印度,他們走向聯合,反映了(  )
A.世界大國矛盾完全消失 B.聯合國的建立迫在眉睫
C.二十六國有共同的目標 D.二戰促進大國經濟合作
17.(2025·鹽田模擬)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對外政策報告中說:“歐洲今天已比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維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聯合和更名副其實的伙伴關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尼克松說的“歐洲自己的力量”指的是(  )
A.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B.建立了“歐洲共同體”
C.建立跨國性質的歐洲聯盟 D.與美國結成戰略伙伴
18.(2025·鹽田模擬)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方向、道路與命運”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有關任務。
(1)材料一【挽救民族危亡】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代表人物 康有為 梁啟超 孫中山
主張 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 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為了實現救國方案,康有為、梁啟超以及孫中山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對中國社會產生哪些共同的影響?
(2)材料二【走向民族獨立】工農武裝割據,是毛澤東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的一個科學概念。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的一種斗爭形式。
——摘自《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你認為怎樣才能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并簡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意義。
(3)材料三【致力民族富強】
《1978-2023年我國農業總產值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4
1990年 7621.1 686
2000年 24915.8 2282
2010年 67763.1 6272
2020年 137782.2 17131
2023年 158507.2 21691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表格中1978年到2023年兩組數據變化的共同趨勢是什么?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有哪些?
19.(2025·鹽田模擬)水利工程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建設直接關系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小明在學習古今中外歷史中,搜集到以下資料,請你和他一起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1)材料一隋代修鑿的大運河,以河南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南達杭州,北通涿郡(今北京市),首尾相接,流經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5省,溝通長江、淮河、黃河、錢塘江和海河5大水系。加上陜西的廣通渠,以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盆地,北抵河北平原,南達太湖、錢塘江流域,形成全國的運河網。隋代大運河是在前代舊道的基礎上,穿針引線,形成一氣的。
——摘自劉行光編著《從都江堰到南水北調》
根據材料結合相關知識,簡要分析隋朝大運河特點。
(2)材料二讀圖,圖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
圖二:
新政期間,美國政府修建田納西水利工程,這是推行“以工代賑”的典型事例。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簡述兩大水利工程修建的時代背景和共同作用。
(3)材料三: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但眾多的人口仍然讓我國成為了嚴重缺水的國家,尤其是在北方的部分城市,缺水的現象尤為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水利專家們就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設想。經過幾十年研究后,終于在2002年底,在中央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南水北調工程正式啟動了。它的建成是為了大大緩解我國北方缺水的問題,提高南方水資源的利用率。
——摘自劉行光編著《從都江堰到南水北調》
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古今中外的水利工程建設,自擬題目撰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不得照抄材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特點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良渚文化的玉琮在比其稍晚的石峽文化中繼續出現,并且分布在不同地區,這體現了中華文明在時間上的延續性和空間上的擴展,說明文化從未中斷,故選項A符合題意;
B.包容性,包容性是兼收并蓄,與題干材料時間維度發展不符,不符合題意;
C.統一性,題干材料突出的是時間上的延續,不符合題意;
D.創新性,創新性與題干中的關聯不大,幾乎沒有體現創新,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B
【知識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推恩令的核心是通過分割諸侯王的土地,削弱諸侯勢力,諸侯王死后,土地被多個子弟分割繼承,這就導致諸侯控制的土地不斷減少,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皇帝直接奪回了分封的權力 ,推恩令的實施,分封的權力屬于諸侯,并不是皇帝直接奪回了分封的權力,不符合史實;
C. 諸侯國出現爭奪土地的內斗 , 諸侯國出現爭奪土地的內斗有可能出現,但是題干中材料沒有出現,不是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
D. 郡縣直接管轄所有諸侯國 ,郡縣管轄的不是所有的諸侯國,不符合史實;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推恩令的內容,再結合對推恩令的相關知識的理解識記回答,這就需要學生推恩令的含義。
3.【答案】C
【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皇帝賞賜的物品大多是牛羊馬等牲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游牧民族常見的財富形式,反映了鮮卑族在建立北魏政權后,原有的習俗得到保留和延續,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民族交融日益加強 ,題干中顯示的皇帝賞賜牛馬等牲畜,沒有體現民族交融日益加強,不符合題意;
B. 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 題干中顯示的皇帝賞賜牛馬等牲畜,沒有體現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不符合題意;
D. 俸祿制改革不徹底 ,題干中顯示的皇帝賞賜牛馬等牲畜,沒有體現俸祿制改革不徹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再把這些現象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就需要學生理解鮮卑習俗。
4.【答案】A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豐年報謝、祈晴報謝、蠻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冊封等 ”,可以看出,唐玄宗祭祀黃河的原因很多,大多是農業豐收、疆土開拓等,這些做法,有利于增強國家凝聚力,故選項A符合題意;
B. 宣揚皇權至高無上 ,祭祀黃河目的是宣揚功績,彰顯國家強盛,與皇權至高無上關聯不大,不符合題意;
C. 引領習俗新風尚 ,祭祀黃河不是習俗的新風尚,不符合史實;
D. 探索治理水患途徑 ,祭祀黃河不是為了探索治理黃河水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這種現象的目的回答。
5.【答案】B
【知識點】重文輕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 ”,可以看出,這些政策是為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因為北宋時期, 財政開支不斷膨脹 ,國家國庫空虛,于是采取這些政策增加財政收入,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藩鎮將領軍權難控 ,題干中顯示的是推行政策,增加財政收入,藩鎮將領軍權難控不符合北宋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
C. 相權分割阻力重重 , 題干中顯示的是推行政策,增加財政收入,相權分割阻力重重不符合北宋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D. 地方豪強魚肉鄉里 ,題干中顯示的是推行政策,增加財政收入,與地方豪強魚肉鄉里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住其中的關鍵句子,看出是增加財政收入,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回答,這需要學生理解北宋時期財政開支巨大的隱患。
6.【答案】D
【知識點】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可以看出,清政府在行使南海主權,故選項D符合題意;
A.重視海防建設,題干中只顯示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沒有提及海防建設,不符合題意;
B.擴大海外貿易,題干中只顯示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沒有提及海外貿易,不符合題意;
C. 加強漁業管理 ,題干中只顯示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沒有提及漁業管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C
【知識點】港澳臺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清政府在新疆、臺灣設置行省,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設置行省,便于中央直接管轄,目的是鞏固邊防,維護國家統一,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設置行省目的是鞏固邊防,不是為了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不符合題意;
B. 推動民族間交流交融 ,設置行省目的是鞏固邊防,不是為了推動民族間交流交融,不符合題意;
D. 進一步擴大國家版圖 ,設置行省目的是鞏固邊防,不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國家版圖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回答,這就需要學生理解設置行省的目的。
8.【答案】B
【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輪船招商局必須交納各種費用,這反映出作為民族企業,面對諸多的壓榨,資本積累陷入困境,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近代民族企業的發展模式 , 題干中顯示的是民族企業被迫交納各種費用,沒有顯示近代民族企業的發展模式,不符合題意;
C. 洋務運動求富目的已達到 ,洋務運動最終失敗,沒有實現“自強”“求富”,不符合史實,而且題干中也沒有顯示,不符合題意;
D. 清統治經濟基礎非常雄厚 , 題干中顯示的是民族企業被迫交納各種費用,沒有顯示清統治經濟基礎非常雄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影響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長沙女子李欣淑公開登報聲明,反對父母包辦婚姻,毅然離家出走,到北京工讀 ,并且聲明尊重個人人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受到新文化運動思想的影響,反對包辦婚姻,大膽追求自己的人生,這是對封建禮教的巨大沖擊,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辛亥革命推動女性地位的提高 ,題干中顯示的是女性反對包辦婚姻,沒有顯示辛亥革命推動女性地位的提高,不符合題意;
B. 新文化運動推動民主科學傳播 ,題干中顯示的是女性反對包辦婚姻,沒有顯示民主科學傳播,不符合題意;
D. 五四運動后女性解放成為時尚 , 題干中顯示的是女性反對包辦婚姻,沒有顯示五四運動后女性解放成為時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緊貼這種現象進行分析理解時代背景回答。
10.【答案】C
【知識點】敵后戰場的抗戰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945年”“他堅持了抗戰六(后改為“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大力推動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建設,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堅持敵后抗戰,打擊日寇侵略 ,改善人民生活主要是經濟方面, 堅持敵后抗戰,打擊日寇侵略不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B. 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 , 改善人民生活主要是經濟方面,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不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D. 加強國共合作,鞏固統一戰線 ,改善人民生活主要是經濟方面, 加強國共合作,鞏固統一戰線 不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再結合其中的關鍵信息“改善人民生活”,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
11.【答案】D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可以看出,這一社論反映了開展工業化的根本目的,故選項D符合題意;
A.歷史背景,題干中只顯示了時間和目的,沒有顯示工業化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
B.主要內容,題干中只顯示了時間和目的,沒有顯示工業化的主要內容,不符合題意;
C.依靠力量,題干中只顯示了時間和目的,沒有顯示工業化的依靠力量,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A
【知識點】古代歐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羅馬說話中的花神, 身著絲綢長袍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原產中國,中國的絲綢經過絲綢之路傳到羅馬,連羅馬神話人物都受到影響,這體現了人類的文明交流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故選項A符合題意;
B. 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 ,題干中顯示的是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體現文化藝術的融合,沒有顯示區域文化的統一,不符合題意;
C. 重塑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 題干中顯示的是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體現文化藝術的融合,沒有顯示重塑民族文化,不符合題意;
D. 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題干中顯示的是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體現文化藝術的融合,沒有顯示文化中心的分布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緊貼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
13.【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的甲地是北美洲,乙地是南美洲,丙地是歐洲,丁地是非洲,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從歐洲出發,到非洲抓捕黑人,把非洲的黑人運往北美洲販賣,這就是罪惡的黑奴貿易,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乙地遷往丁地 , 被動移民 , 黑奴貿易 ,乙地原住民是印第安人,他們被歐洲殖民者大量屠殺,不會運往非洲,不符合史實;
B. 丙地遷往乙地 , 被動移民 ,殖民擴張,丙地是歐洲,歐洲殖民者是主動到乙地南美洲,是為了殖民擴張,不符合史實;
D. 甲地遷往丙地 ,主動移民,工業革命,甲地是北美洲,丙地是歐洲,北美洲居民不會主動到歐洲去,不符合史實;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即示意圖,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判斷出這些地區所處的大洲,再結合對黑奴貿易路線的理解識記回答。
14.【答案】C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1792年,500名馬賽志愿者高唱《萊茵軍戰歌》進軍巴黎 ”,后來該歌曲 被定為法國國歌 ,由此可知, 《馬賽曲》的誕生與傳播最能反映法國大革命民眾參與推動革命進程的廣泛性,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啟蒙思想通過藝術形式得到傳播 ,啟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義,《馬賽曲》的誕生沒有體現理性主義,不符合題意;
B. 外敵干涉加速國內矛盾的激化 ,題干中顯示的是《馬賽曲》推動革命,沒有顯示外敵干涉加速國內矛盾的激化,不符合題意;
D. 法國大革命強化民族主義意識 ,題干中顯示的是《馬賽曲》推動革命,沒有顯示 法國大革命強化民族主義意識,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A
【知識點】工業革命開始后的人口增長與大眾教育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和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A項符合題意;
B:題干主要表述了兒童入學率的提高,與生產力發展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旨在說明工業革命推動了大眾教育的普及,與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無觀,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并未涉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答案】C
【知識點】《聯合國宣言》與二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6國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他們走向聯合,反映了這26國有共同的目標,即消滅法西斯,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世界大國矛盾完全消失 ,世界大國面對共同敵人,暫時聯合,不能說他們之間的矛盾完全消失,不符合事實;
B. 聯合國的建立迫在眉睫 ,1942年的當務之急是聯合起來打敗法西斯,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是在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上,不符合題意;
D. 二戰促進大國經濟合作 ,26國的聯合目的是消滅法西斯,聯合起來不僅是經濟合作,跟多的是軍事合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即26國的聯合,再結合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回答。
17.【答案】B
【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7年,歐洲一些國家在之前的基礎上,成立歐洲共同體,他們之間加強經濟合作,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歐洲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主導的軍事組織,不是歐洲自己的力量,不符合題意;
C. 建立跨國性質的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成立于1993年,而題干中顯示的是1970年,此時歐盟還沒有成立,不符合史實;
D. 與美國結成戰略伙伴 , 與美國結成戰略伙伴不能體現歐洲自己的力量,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特別是其中的關鍵信息“1970年”“歐洲自己的力量”,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
18.【答案】(1)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戊戌變法(也可為: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發起了辛亥革命。
共同影響:政治上:推動了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濟上: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一定程度上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生活習俗上:推動生活習俗向平等、簡潔等方式的變革。(答對2點即可)
(2)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方可形成“工農武裝割據”。(一字不差照抄原文,給2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意義:壯大的紅軍隊伍,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為中國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3)趨勢:大幅增長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知識點】戊戌變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工農武裝割據;改革開放的意義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為了實現救國方案 ,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戊戌變法,而孫中山發起了辛亥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政治上:推動了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濟上: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一定程度上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生活習俗上:推動生活習俗向平等、簡潔等方式的變革;
(2)依據材料二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方可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提出和實施,壯大的紅軍隊伍,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為中國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3)依據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1978年到2023年兩組數據對比,體現的共同趨勢是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依據材料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幅增長的原因有: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故答案為:(1) 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戊戌變法(也可為: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發起了辛亥革命。
共同影響:政治上:推動了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濟上: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一定程度上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生活習俗上:推動生活習俗向平等、簡潔等方式的變革。(答對2點即可)
(2)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方可形成“工農武裝割據”。(一字不差照抄原文,給2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意義:壯大的紅軍隊伍,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為中國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3) 趨勢:大幅增長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點評】(1)本題的第一問,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所學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第二問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共同影響”,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理解識記回答;
(2)本題的第一問,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從材料中找出相關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問是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回答;
(3)本題的第一問,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看出數據的變化進行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緊貼材料中數據變化回答;第二問是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兩者相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從多方面思考。
19.【答案】(1)特點:以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連通大江大河,形成全國的運河網;在前代舊道上修建,穿針引線,形成一氣。(2點)
(2)時代背景:蘇聯的水利工程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修建的;美國的水利工程是在經濟大危機時期興修的。共同作用:有利于當地的防洪、發電,一定程度推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3)開放性題目,符合要求即可,如觀點: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論述: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江堰作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國,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這一工程通過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的巧妙配合,實現了對岷江水的分流與利用,使得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古羅馬人建造了宏偉的渡槽系統,如著名的加爾橋渡槽,將水源從數十公里外引入城市,體現了古羅馬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智慧。
【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連通大江大河,形成全國的運河網;在前代舊道上修建,穿針引線,形成一氣等;
(2)依據材料二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 ,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修建的;圖二 新政期間,美國政府修建田納西水利工程 ,是美國在經濟大危機時期興修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和美國修建的水利工程,有利于當地的防洪、發電,一定程度推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3)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按照要求回答即可,如:觀點: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論述: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江堰作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國,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這一工程通過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的巧妙配合,實現了對岷江水的分流與利用,使得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古羅馬人建造了宏偉的渡槽系統,如著名的加爾橋渡槽,將水源從數十公里外引入城市,體現了古羅馬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智慧。
故答案為:(1)特點:以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連通大江大河,形成全國的運河網;在前代舊道上修建,穿針引線,形成一氣。(2點)
(2)時代背景:蘇聯的水利工程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修建的;美國的水利工程是在經濟大危機時期興修的。共同作用:有利于當地的防洪、發電,一定程度推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3)觀點: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論述: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江堰作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國,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這一工程通過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的巧妙配合,實現了對岷江水的分流與利用,使得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古羅馬人建造了宏偉的渡槽系統,如著名的加爾橋渡槽,將水源從數十公里外引入城市,體現了古羅馬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智慧。
【點評】(1)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兩者相結合進行分析回答;
(2)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識記回答,注意其出現的時代背景;
(3)本題是開放性題目,按照要求回答即可,解答時,需要自擬論題,注意做到 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不要照抄材料 。
1 / 1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2025年中考歷史二模試卷
1.(2025·鹽田模擬)2019年,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特展上,展出了部分良渚文化覆蓋區域的玉琮作品,其中包括四件比良渚文化稍晚的石峽文化玉琮。這些玉琮分別出土于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廣東封開縣祿美村、廣東海豐田乾鎮以及廣東韶關曲江石峽遺址。由此可推知,中華文明具有(  )
A.連續性 B.包容性 C.統一性 D.創新性
【答案】A
【知識點】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特點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良渚文化的玉琮在比其稍晚的石峽文化中繼續出現,并且分布在不同地區,這體現了中華文明在時間上的延續性和空間上的擴展,說明文化從未中斷,故選項A符合題意;
B.包容性,包容性是兼收并蓄,與題干材料時間維度發展不符,不符合題意;
C.統一性,題干材料突出的是時間上的延續,不符合題意;
D.創新性,創新性與題干中的關聯不大,幾乎沒有體現創新,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2025·鹽田模擬)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得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侯國由皇帝立號封授,直接隸屬于所在郡縣。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的勢力,是因為(  )
A.皇帝直接奪回了分封的權力 B.諸侯控制的土地日益減少
C.諸侯國出現爭奪土地的內斗 D.郡縣直接管轄所有諸侯國
【答案】B
【知識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推恩令的核心是通過分割諸侯王的土地,削弱諸侯勢力,諸侯王死后,土地被多個子弟分割繼承,這就導致諸侯控制的土地不斷減少,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皇帝直接奪回了分封的權力 ,推恩令的實施,分封的權力屬于諸侯,并不是皇帝直接奪回了分封的權力,不符合史實;
C. 諸侯國出現爭奪土地的內斗 , 諸侯國出現爭奪土地的內斗有可能出現,但是題干中材料沒有出現,不是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
D. 郡縣直接管轄所有諸侯國 ,郡縣管轄的不是所有的諸侯國,不符合史實;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推恩令的內容,再結合對推恩令的相關知識的理解識記回答,這就需要學生推恩令的含義。
3.(2025·鹽田模擬)讀下表:有關《魏書》中關于皇帝賞賜的部分記載
時間 賞賜內容
道武帝登國三年(388年) 獲其四部雜畜十余……有差
明元帝永興五年(413年) 賜征還將士牛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 賜留臺文武牲口、繒帛、馬牛各有差
上表反映了(  )
A.民族交融日益加強 B.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C.鮮卑習俗仍在延續 D.俸祿制改革不徹底
【答案】C
【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皇帝賞賜的物品大多是牛羊馬等牲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游牧民族常見的財富形式,反映了鮮卑族在建立北魏政權后,原有的習俗得到保留和延續,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民族交融日益加強 ,題干中顯示的皇帝賞賜牛馬等牲畜,沒有體現民族交融日益加強,不符合題意;
B. 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 題干中顯示的皇帝賞賜牛馬等牲畜,沒有體現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不符合題意;
D. 俸祿制改革不徹底 ,題干中顯示的皇帝賞賜牛馬等牲畜,沒有體現俸祿制改革不徹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再把這些現象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就需要學生理解鮮卑習俗。
4.(2025·鹽田模擬)唐玄宗時期,不僅每年按時祭祀黃河,更開啟了不定期派遣使者特別祭祀的風氣。據統計,玄宗時至少進行了13次使者特別祭祀,分別是為了豐年報謝、祈晴報謝、蠻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冊封等。唐玄宗多次祭祀黃河旨在(  )
A.增強國家凝聚力 B.宣揚皇權至高無上
C.引領習俗新風尚 D.探索治理水患途徑
【答案】A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豐年報謝、祈晴報謝、蠻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冊封等 ”,可以看出,唐玄宗祭祀黃河的原因很多,大多是農業豐收、疆土開拓等,這些做法,有利于增強國家凝聚力,故選項A符合題意;
B. 宣揚皇權至高無上 ,祭祀黃河目的是宣揚功績,彰顯國家強盛,與皇權至高無上關聯不大,不符合題意;
C. 引領習俗新風尚 ,祭祀黃河不是習俗的新風尚,不符合史實;
D. 探索治理水患途徑 ,祭祀黃河不是為了探索治理黃河水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這種現象的目的回答。
5.(2025·鹽田模擬)北宋的《西臺集》記載:王安石變法中推行“散青苗、置市易、斂役錢、變鹽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可見,這些變法措施,主要是針對北宋時期(  )
A.藩鎮將領軍權難控 B.財政開支不斷膨脹
C.相權分割阻力重重 D.地方豪強魚肉鄉里
【答案】B
【知識點】重文輕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 ”,可以看出,這些政策是為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因為北宋時期, 財政開支不斷膨脹 ,國家國庫空虛,于是采取這些政策增加財政收入,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藩鎮將領軍權難控 ,題干中顯示的是推行政策,增加財政收入,藩鎮將領軍權難控不符合北宋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
C. 相權分割阻力重重 , 題干中顯示的是推行政策,增加財政收入,相權分割阻力重重不符合北宋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D. 地方豪強魚肉鄉里 ,題干中顯示的是推行政策,增加財政收入,與地方豪強魚肉鄉里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住其中的關鍵句子,看出是增加財政收入,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回答,這需要學生理解北宋時期財政開支巨大的隱患。
6.(2025·鹽田模擬)1710-1717年,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自瓊(今海南島)……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視,地方寧謐”。據此可知,清政府(  )
A.重視海防建設 B.擴大海外貿易
C.加強漁業管理 D.行使南海主權
【答案】D
【知識點】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可以看出,清政府在行使南海主權,故選項D符合題意;
A.重視海防建設,題干中只顯示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沒有提及海防建設,不符合題意;
B.擴大海外貿易,題干中只顯示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沒有提及海外貿易,不符合題意;
C. 加強漁業管理 ,題干中只顯示廣東水師巡視西沙群島 ,沒有提及漁業管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2025·鹽田模擬)1884年,清政府根據左宗棠的建議,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1885年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清政府在新疆、臺灣設置行省,旨在(  )
A.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B.推動民族間交流交融
C.鞏固邊防維護國家統一 D.進一步擴大國家版圖
【答案】C
【知識點】港澳臺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清政府在新疆、臺灣設置行省,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設置行省,便于中央直接管轄,目的是鞏固邊防,維護國家統一,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設置行省目的是鞏固邊防,不是為了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不符合題意;
B. 推動民族間交流交融 ,設置行省目的是鞏固邊防,不是為了推動民族間交流交融,不符合題意;
D. 進一步擴大國家版圖 ,設置行省目的是鞏固邊防,不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國家版圖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回答,這就需要學生理解設置行省的目的。
8.(2025·鹽田模擬)19世紀90年代以來,輪船招商局必須以“報效”為名向清政府交銀。1891年開始每年交“預備賑濟銀”十萬兩;1894年交慈禧“萬壽慶典”銀五萬五千二百兩;1896年開始供給南北洋公學堂常年經費八萬兩及北洋兵輪經費六萬兩等。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企業的發展模式 B.民族企業資本積累陷困境
C.洋務運動求富目的已達到 D.清統治經濟基礎非常雄厚
【答案】B
【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輪船招商局必須交納各種費用,這反映出作為民族企業,面對諸多的壓榨,資本積累陷入困境,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近代民族企業的發展模式 , 題干中顯示的是民族企業被迫交納各種費用,沒有顯示近代民族企業的發展模式,不符合題意;
C. 洋務運動求富目的已達到 ,洋務運動最終失敗,沒有實現“自強”“求富”,不符合史實,而且題干中也沒有顯示,不符合題意;
D. 清統治經濟基礎非常雄厚 , 題干中顯示的是民族企業被迫交納各種費用,沒有顯示清統治經濟基礎非常雄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5·鹽田模擬)1920年,長沙女子李欣淑公開登報聲明,反對父母包辦婚姻,毅然離家出走,到北京工讀(半工半讀,通過勞動付出養活自己的上學模式),其在聲明稱“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積極和環境奮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進”。李欣淑的舉動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推動女性地位的提高 B.新文化運動推動民主科學傳播
C.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受到沖擊 D.五四運動后女性解放成為時尚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影響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長沙女子李欣淑公開登報聲明,反對父母包辦婚姻,毅然離家出走,到北京工讀 ,并且聲明尊重個人人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受到新文化運動思想的影響,反對包辦婚姻,大膽追求自己的人生,這是對封建禮教的巨大沖擊,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辛亥革命推動女性地位的提高 ,題干中顯示的是女性反對包辦婚姻,沒有顯示辛亥革命推動女性地位的提高,不符合題意;
B. 新文化運動推動民主科學傳播 ,題干中顯示的是女性反對包辦婚姻,沒有顯示民主科學傳播,不符合題意;
D. 五四運動后女性解放成為時尚 , 題干中顯示的是女性反對包辦婚姻,沒有顯示五四運動后女性解放成為時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緊貼這種現象進行分析理解時代背景回答。
10.(2025·鹽田模擬)1945年《晉察冀日報》刊發曾火星創作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曲唱道“他堅持了抗戰六(后改為“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其中“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表現了中國共產黨(  )
A.堅持敵后抗戰,打擊日寇侵略 B.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
C.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 D.加強國共合作,鞏固統一戰線
【答案】C
【知識點】敵后戰場的抗戰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945年”“他堅持了抗戰六(后改為“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大力推動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建設,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堅持敵后抗戰,打擊日寇侵略 ,改善人民生活主要是經濟方面, 堅持敵后抗戰,打擊日寇侵略不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B. 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 , 改善人民生活主要是經濟方面,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不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D. 加強國共合作,鞏固統一戰線 ,改善人民生活主要是經濟方面, 加強國共合作,鞏固統一戰線 不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再結合其中的關鍵信息“改善人民生活”,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
11.(2025·鹽田模擬)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這樣寫道:“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這一社論反映了開展工業化的(  )
A.歷史背景 B.主要內容 C.依靠力量 D.根本目的
【答案】D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可以看出,這一社論反映了開展工業化的根本目的,故選項D符合題意;
A.歷史背景,題干中只顯示了時間和目的,沒有顯示工業化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
B.主要內容,題干中只顯示了時間和目的,沒有顯示工業化的主要內容,不符合題意;
C.依靠力量,題干中只顯示了時間和目的,沒有顯示工業化的依靠力量,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2025·鹽田模擬)下圖為《花神芙羅拉》(羅馬神話里的花神)壁畫描繪了身著絲綢長袍的花神芙羅拉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絲綢的襯托下,花神更加輕盈靈動。從材料和下圖可知,人類文明交流(  )
A.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 B.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
C.重塑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D.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答案】A
【知識點】古代歐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羅馬說話中的花神, 身著絲綢長袍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原產中國,中國的絲綢經過絲綢之路傳到羅馬,連羅馬神話人物都受到影響,這體現了人類的文明交流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故選項A符合題意;
B. 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 ,題干中顯示的是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體現文化藝術的融合,沒有顯示區域文化的統一,不符合題意;
C. 重塑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 題干中顯示的是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體現文化藝術的融合,沒有顯示重塑民族文化,不符合題意;
D. 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題干中顯示的是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體現文化藝術的融合,沒有顯示文化中心的分布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羅馬神話人物身著絲綢長袍,緊貼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
13.(2025·鹽田模擬)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推動了人口的大遷移。在15-19世紀,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區之間發生的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
選項 遷徙方向 遷徙方式 遷徙原因
A 乙地遷往丁地 被動移民 黑奴貿易
B 丙地遷往乙地 被動移民 殖民擴張
C 丁地遷往甲地 被動移民 黑奴貿易
D 甲地遷往丙地 主動移民 工業革命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的甲地是北美洲,乙地是南美洲,丙地是歐洲,丁地是非洲,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從歐洲出發,到非洲抓捕黑人,把非洲的黑人運往北美洲販賣,這就是罪惡的黑奴貿易,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乙地遷往丁地 , 被動移民 , 黑奴貿易 ,乙地原住民是印第安人,他們被歐洲殖民者大量屠殺,不會運往非洲,不符合史實;
B. 丙地遷往乙地 , 被動移民 ,殖民擴張,丙地是歐洲,歐洲殖民者是主動到乙地南美洲,是為了殖民擴張,不符合史實;
D. 甲地遷往丙地 ,主動移民,工業革命,甲地是北美洲,丙地是歐洲,北美洲居民不會主動到歐洲去,不符合史實;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即示意圖,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判斷出這些地區所處的大洲,再結合對黑奴貿易路線的理解識記回答。
14.(2025·鹽田模擬)1792年,500名馬賽志愿者高唱《萊茵軍戰歌》進軍巴黎,歌詞中寫道:“前進!祖國的兒女!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壓迫著我們,鮮血浸染大地……”這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歌曲后被更名為《馬賽曲》,并于1795年首次被定為法國國歌。《馬賽曲》的誕生與傳播最能反映法國大革命(  )
A.啟蒙思想通過藝術形式得到傳播
B.外敵干涉加速國內矛盾的激化
C.民眾參與推動革命進程的廣泛性
D.法國大革命強化民族主義意識
【答案】C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 1792年,500名馬賽志愿者高唱《萊茵軍戰歌》進軍巴黎 ”,后來該歌曲 被定為法國國歌 ,由此可知, 《馬賽曲》的誕生與傳播最能反映法國大革命民眾參與推動革命進程的廣泛性,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啟蒙思想通過藝術形式得到傳播 ,啟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義,《馬賽曲》的誕生沒有體現理性主義,不符合題意;
B. 外敵干涉加速國內矛盾的激化 ,題干中顯示的是《馬賽曲》推動革命,沒有顯示外敵干涉加速國內矛盾的激化,不符合題意;
D. 法國大革命強化民族主義意識 ,題干中顯示的是《馬賽曲》推動革命,沒有顯示 法國大革命強化民族主義意識,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看出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25·鹽田模擬)19世紀中期,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說明工業革命(  )
A.推動大眾教育普及 B.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C.壯大工人階級隊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A
【知識點】工業革命開始后的人口增長與大眾教育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英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國5—14歲兒童的入學率從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和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A項符合題意;
B:題干主要表述了兒童入學率的提高,與生產力發展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旨在說明工業革命推動了大眾教育的普及,與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無觀,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并未涉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2025·鹽田模擬)1942年1月26國代表齊聚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在這26個國家中,有資本主義的美國、英國;有社會主義的蘇聯;有半殖民地的中國,有殖民地的印度,他們走向聯合,反映了(  )
A.世界大國矛盾完全消失 B.聯合國的建立迫在眉睫
C.二十六國有共同的目標 D.二戰促進大國經濟合作
【答案】C
【知識點】《聯合國宣言》與二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6國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他們走向聯合,反映了這26國有共同的目標,即消滅法西斯,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世界大國矛盾完全消失 ,世界大國面對共同敵人,暫時聯合,不能說他們之間的矛盾完全消失,不符合事實;
B. 聯合國的建立迫在眉睫 ,1942年的當務之急是聯合起來打敗法西斯,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是在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上,不符合題意;
D. 二戰促進大國經濟合作 ,26國的聯合目的是消滅法西斯,聯合起來不僅是經濟合作,跟多的是軍事合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出現的現象,即26國的聯合,再結合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回答。
17.(2025·鹽田模擬)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對外政策報告中說:“歐洲今天已比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維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聯合和更名副其實的伙伴關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尼克松說的“歐洲自己的力量”指的是(  )
A.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B.建立了“歐洲共同體”
C.建立跨國性質的歐洲聯盟 D.與美國結成戰略伙伴
【答案】B
【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7年,歐洲一些國家在之前的基礎上,成立歐洲共同體,他們之間加強經濟合作,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歐洲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主導的軍事組織,不是歐洲自己的力量,不符合題意;
C. 建立跨國性質的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成立于1993年,而題干中顯示的是1970年,此時歐盟還沒有成立,不符合史實;
D. 與美國結成戰略伙伴 , 與美國結成戰略伙伴不能體現歐洲自己的力量,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特別是其中的關鍵信息“1970年”“歐洲自己的力量”,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
18.(2025·鹽田模擬)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方向、道路與命運”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有關任務。
(1)材料一【挽救民族危亡】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代表人物 康有為 梁啟超 孫中山
主張 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 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為了實現救國方案,康有為、梁啟超以及孫中山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對中國社會產生哪些共同的影響?
(2)材料二【走向民族獨立】工農武裝割據,是毛澤東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的一個科學概念。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的一種斗爭形式。
——摘自《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你認為怎樣才能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并簡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意義。
(3)材料三【致力民族富強】
《1978-2023年我國農業總產值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4
1990年 7621.1 686
2000年 24915.8 2282
2010年 67763.1 6272
2020年 137782.2 17131
2023年 158507.2 21691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表格中1978年到2023年兩組數據變化的共同趨勢是什么?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戊戌變法(也可為: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發起了辛亥革命。
共同影響:政治上:推動了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濟上: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一定程度上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生活習俗上:推動生活習俗向平等、簡潔等方式的變革。(答對2點即可)
(2)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方可形成“工農武裝割據”。(一字不差照抄原文,給2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意義:壯大的紅軍隊伍,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為中國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3)趨勢:大幅增長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知識點】戊戌變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工農武裝割據;改革開放的意義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為了實現救國方案 ,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戊戌變法,而孫中山發起了辛亥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政治上:推動了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濟上: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一定程度上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生活習俗上:推動生活習俗向平等、簡潔等方式的變革;
(2)依據材料二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方可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提出和實施,壯大的紅軍隊伍,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為中國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3)依據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1978年到2023年兩組數據對比,體現的共同趨勢是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依據材料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幅增長的原因有: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故答案為:(1) 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戊戌變法(也可為: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發起了辛亥革命。
共同影響:政治上:推動了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濟上: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一定程度上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生活習俗上:推動生活習俗向平等、簡潔等方式的變革。(答對2點即可)
(2)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方可形成“工農武裝割據”。(一字不差照抄原文,給2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意義:壯大的紅軍隊伍,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為中國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3) 趨勢:大幅增長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點評】(1)本題的第一問,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所學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第二問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共同影響”,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理解識記回答;
(2)本題的第一問,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從材料中找出相關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問是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回答;
(3)本題的第一問,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看出數據的變化進行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緊貼材料中數據變化回答;第二問是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兩者相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從多方面思考。
19.(2025·鹽田模擬)水利工程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建設直接關系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小明在學習古今中外歷史中,搜集到以下資料,請你和他一起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1)材料一隋代修鑿的大運河,以河南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南達杭州,北通涿郡(今北京市),首尾相接,流經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5省,溝通長江、淮河、黃河、錢塘江和海河5大水系。加上陜西的廣通渠,以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盆地,北抵河北平原,南達太湖、錢塘江流域,形成全國的運河網。隋代大運河是在前代舊道的基礎上,穿針引線,形成一氣的。
——摘自劉行光編著《從都江堰到南水北調》
根據材料結合相關知識,簡要分析隋朝大運河特點。
(2)材料二讀圖,圖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
圖二:
新政期間,美國政府修建田納西水利工程,這是推行“以工代賑”的典型事例。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簡述兩大水利工程修建的時代背景和共同作用。
(3)材料三: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但眾多的人口仍然讓我國成為了嚴重缺水的國家,尤其是在北方的部分城市,缺水的現象尤為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水利專家們就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設想。經過幾十年研究后,終于在2002年底,在中央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南水北調工程正式啟動了。它的建成是為了大大緩解我國北方缺水的問題,提高南方水資源的利用率。
——摘自劉行光編著《從都江堰到南水北調》
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古今中外的水利工程建設,自擬題目撰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不得照抄材料。)
【答案】(1)特點:以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連通大江大河,形成全國的運河網;在前代舊道上修建,穿針引線,形成一氣。(2點)
(2)時代背景:蘇聯的水利工程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修建的;美國的水利工程是在經濟大危機時期興修的。共同作用:有利于當地的防洪、發電,一定程度推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3)開放性題目,符合要求即可,如觀點: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論述: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江堰作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國,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這一工程通過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的巧妙配合,實現了對岷江水的分流與利用,使得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古羅馬人建造了宏偉的渡槽系統,如著名的加爾橋渡槽,將水源從數十公里外引入城市,體現了古羅馬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智慧。
【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連通大江大河,形成全國的運河網;在前代舊道上修建,穿針引線,形成一氣等;
(2)依據材料二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 ,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修建的;圖二 新政期間,美國政府修建田納西水利工程 ,是美國在經濟大危機時期興修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和美國修建的水利工程,有利于當地的防洪、發電,一定程度推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3)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按照要求回答即可,如:觀點: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論述: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江堰作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國,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這一工程通過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的巧妙配合,實現了對岷江水的分流與利用,使得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古羅馬人建造了宏偉的渡槽系統,如著名的加爾橋渡槽,將水源從數十公里外引入城市,體現了古羅馬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智慧。
故答案為:(1)特點:以洛陽為中心,呈“人”字形;連通大江大河,形成全國的運河網;在前代舊道上修建,穿針引線,形成一氣。(2點)
(2)時代背景:蘇聯的水利工程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修建的;美國的水利工程是在經濟大危機時期興修的。共同作用:有利于當地的防洪、發電,一定程度推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3)觀點: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論述:水利工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江堰作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國,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這一工程通過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的巧妙配合,實現了對岷江水的分流與利用,使得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古羅馬人建造了宏偉的渡槽系統,如著名的加爾橋渡槽,將水源從數十公里外引入城市,體現了古羅馬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智慧。
【點評】(1)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兩者相結合進行分析回答;
(2)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材料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識記回答,注意其出現的時代背景;
(3)本題是開放性題目,按照要求回答即可,解答時,需要自擬論題,注意做到 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不要照抄材料 。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赤壁市| 宿松县| 靖边县| 云浮市| 舟山市| 永德县| 陈巴尔虎旗| 灌南县| 南召县| 东乡县| 克什克腾旗| 桂林市| 蒙城县| 沁水县| 灵川县| 清苑县| 余庆县| 木兰县| 鄂托克前旗| 江安县| 特克斯县| 旬阳县| 保亭| 临邑县| 襄樊市| 沾化县| 德钦县| 个旧市| 九龙县| 灵川县| 会昌县| 牙克石市| 古浪县| 洛浦县| 刚察县| 新丰县| 通渭县| 兴和县| 临朐县|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