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深圳市龍崗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診斷試卷1.(2025八下·龍崗期中)八年級某歷史小組正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搜集了以下資料。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 B.堅持革命,奪取政權C.解放思想,艱苦奮斗 D.居安思危,不忘初心【答案】D【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可知,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D項符合題意;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未體現“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堅持革命,奪取政權,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解放思想,艱苦奮斗,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025八下·龍崗期中)《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作家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后所著的報告文學,1951年刊登于《人民日報》,后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時至今日,中國人民志愿軍仍被人們稱為“最可愛的人”。由此可知( )A.新聞時效影響文學價值 B.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銘記C.課本必須收錄戰地文章 D.歷史僅僅靠文學來記錄【答案】B【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時至今日,中國人民志愿軍仍被人們稱為‘最可愛的人’”可知,時至今日,中國人民志愿軍仍被人們紀念,說明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銘記,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新聞時效影響文學價值,A項不符合題意;C:“課本必須收錄戰地文章”說法太絕對,C項不符合題意;D:“歷史僅僅靠文學來記錄”說法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表是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家庭財產情況變化表,陳友漢家庭發生巨變的主要原因是( )時間 土地 農具 全年收獲谷物 全年消耗油 全年消耗鹽1949年10月前 很少 0 350千克 2千克 3.5千克1953年 15畝 齊全 1600千克 24千克 14千克A.新政協的召開 B.土地所有制的變革C.新憲法的頒布 D.農業合作化的開展【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家庭財產情況變化表”可知,根據題干“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家庭財產情況變化表”和結合所學可知,1950—1952年底,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消滅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材料體現建國后陳友漢家的占有土地、生產工具、糧食收成、生活消費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與建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有關,B項符合題意;A: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作了各項準備,A項不符合題意;C: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C項不符合題意;D:農業合作化實行后實行土地公有制,農民不再占有土地,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2025八下·龍崗期中)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開展了穩定物價、剿匪反腐等運動,和平解放西藏,進行抗美援朝。這些舉措的共同作用是( )A.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B.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實現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答案】C【知識點】抗美援朝;過渡時期的時代主題;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建國初期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而進行的斗爭有穩定物價、剿匪反腐等運動;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原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開赴朝鮮戰場,抗擊美國侵略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這些舉措的共同作用是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C項符合題意;A:新中國成立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A項不符合題意;B: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B項不符合題意;D: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2025八下·龍崗期中)以下兩則材料之間的歷史聯系是( )長江是連接中國東西部航運的黃金水道,但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塹。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江上沒有橋梁,所有北上南下的物資都要經船舶轉運。位于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來往鐵路也因此中斷。A.并存關系 B.隸屬關系 C.傳承關系 D.因果關聯【答案】D【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江上沒有橋梁,交通不便,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便利了南北交通,兩則材料之間的歷史聯系是因果關聯,D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并存關系,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隸屬關系,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傳承關系,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2025八下·龍崗期中)1949年,我國77%的工業總產值(不包括手工業)集中在沿海地區。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重點工程,東北地區布局最多,37.33%:西北地區次之,占22%:再次是華北地區和中南地區:西南地區最少。這一變化( )A.反映了蘇聯工業模式的優越性B.利于我國形成較為合理的工業布局C.表明已經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D.說明國民經濟已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答案】B【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1949年,我國77%的工業總產值(不包括手工業)集中在沿海地區。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重點工程,東北地區布局最多,占37.33%;西北地區次之,占22%;再次是華北地區和中南地區;西南地區最少”可知,50年代中國在東北、西北、華北和中南地區建設重點工程,利于我國形成較為合理的工業布局,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蘇聯工業模式的優越性,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已經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國民經濟已實現區域均衡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2025八下·龍崗期中)根據下圖反映的信息,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成果顯著 B.我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C.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D.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答案】D【知識點】三大改造【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圖片和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6年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成果顯著,A項不符合題意;B: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我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2025八下·龍崗期中)北京同仁堂公私合營后,企業面貌大為改觀,生產方式向機械化邁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見下圖)。同仁堂的發展成果佐證了( )A.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經濟效益取決于生產方式 D.杰出人物改變歷史進程【答案】C【知識點】公私合營【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北京同仁堂公私合營后,企業面貌大為改觀,生產方式向機械化邁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可知,1953—1956年,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實現和平過渡,激發了生產積極性,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同仁堂的發展成果佐證了經濟效益取決于生產方式,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杰出人物改變歷史進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公私合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2025八下·龍崗期中)末代皇帝溥儀回憶自己的前半生,“心里總是對‘中國人’三個字充滿自卑感”,直到聽到美國在華企業被中國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國從無到有的汽車、輪船、拖拉機、水庫,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個中國人”。據此可知,國家的發展進步有助于( )A.重塑集體觀念 B.提高外交地位C.增強民族自信 D.改善國際形象【答案】C【知識點】“中國夢”【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心里總是對‘中國人’三個字充滿自卑感”,直到聽到美國在華企業被中國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國從無到有的汽車、輪船、拖拉機、水庫,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個中國人”可知,隨著國家的發展,溥儀由自卑到重新挺起脊梁,說明國家的發展進步有助于增強民族自信,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重塑集體觀念,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提高外交地位,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改善國際形象,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增強民族自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25八下·龍崗期中)圖片以直觀生動的方式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信息。以下圖片反映的史實展現了新中國( )A.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B.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突出C.社會主義理論的最終完善 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答案】A【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由于黨和人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在總路線的指導下,1958年,黨和政府錯誤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大煉鋼鐵;1956年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對當時和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作用;1962年“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1958年“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對統一全黨認識,糾正經濟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克服經濟困難起了積極的作用。題干圖片反映的史實展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A項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突出,B項不符合題意;C:社會主義理論的最終完善與史實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D: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初步確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2025八下·龍崗期中)今天,美國一些青年人喜歡佩戴與雷鋒有關的微章(如下圖)組成救護隊,扶老攜幼過馬路。在荷蘭有“牛仔雷鋒”,在法國有“老年雷鋒”,主動做好事,維護社會秩序。在巴西,有人設立“雷鋒獎學金”。這種現象說明雷鋒精神( )A.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精神 B.以愛國主義的精神為核心C.有超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 D.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答案】C【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美國一些青年人喜歡佩戴與雷鋒有關的徽章組成救護隊,扶老攜幼過馬路。在荷蘭有‘牛仔雷鋒’,在法國有‘老年雷鋒’,主動做好事,維護社會秩序。在巴西,有人設立‘雷鋒獎學金’”可知,至今,世界各地都有學雷鋒活動,說明雷鋒精神有超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精神,A項不符合題意;B:雷鋒精神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為核心,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雷鋒精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2025八下·龍崗期中)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了下面的年代尺,其中④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 )A.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D.十年動蕩,國家內亂【答案】A【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④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改革開放,繼往開來,A項符合題意;B:②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探索建設,曲折發展,B項不符合題意;C:①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政權鞏固,社會過渡,C項不符合題意;D:③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十年動蕩,國家內亂,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改革開放,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2025八下·龍崗期中)某同學在學習中國歷史時借助人工智能(AI)查閱到不同時期關于“特區”一詞的解釋(如下所示)。“特區”含義的變化展現了我國( ) 1935年長征勝利會師后,中共中央在西北建設陜甘寧蘇區作為新的革命根據地。1937年為團結抗日,將陜甘寧蘇區改為陜甘寧特區。 1979年,鄧小平首次提出在深圳等地開辦“出口特區”,1980年改名為“經濟特區”。A.政策制度的創新性 B.意識形態的包容性C.民主改革的徹底性 D.執政理念的一致性【答案】A【知識點】經濟特區【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將陜甘寧蘇區改為陜甘寧特區”“經濟特區”可知,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80年,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不同時期,“特區”含義不同,展現了我國政策制度的創新性,A項符合題意;B:意識形態的包容性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C:民主改革的徹底性與題干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D:執政理念的一致性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特區”含義的變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2025八下·龍崗期中)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義烏人陳江河跟著村民以雞毛換糖討生計而被處罰,被迫離鄉避難,后承包襪廠、賣五金百貨,并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該電視劇旨在歌頌( )A.三大改造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越性C.改革開放釋放社會的經濟活力 D.互聯網技術促進商業不斷發展【答案】C【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20世紀70年代,義烏人陳江河跟著村民以雞毛換糖討生計而被處罰,被迫離鄉避難,后承包襪廠、賣五金百貨,并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講述了改革開放后社會變遷,歌頌了改革開放釋放社會的經濟活力,C項符合題意;A:1953—1956年三大改造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越性,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互聯網技術促進商業不斷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改革開放,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5.(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表為央視春晚歷年的部分表演曲目和社會反饋,其體現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 )時間 表演曲目 社會反饋1983年春晚 《鄉戀》 歌手采用了港臺明星風格的“氣聲”唱法,被批判為“靡靡之音”,但歌曲深受觀眾喜愛。1984年春晚 《我的中國心》 香港工人張明敏成為第一位登上春晚舞臺的香港歌手,其演唱的《我的中國心》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1985年春晚 《共享快樂年》 《中國夢》等 共表演了8首港臺流行歌曲,港臺音樂在內地的影響力逐漸增強。A.娛樂方式不斷豐富 B.外來文化沖擊嚴重C.傳統的審美被顛覆 D.思想觀念逐步解放【答案】D【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可知,港臺音樂在內地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說明思想觀念逐步解放,D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娛樂方式不斷豐富,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外來文化沖擊嚴重,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傳統的審美被顛覆,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社會生活變遷,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6.(2025八下·龍崗期中)1964年,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得到繼承和發展: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取代了過去“四個現代化”的提法。由此可知我國( )A.國家的發展目標與時俱進B.人民代表大會與黨代會的職能各不相同C.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D.綜合國力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答案】A【知識點】“中國夢”;“兩個一百年”【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1964年,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得到繼承和發展;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取代了過去‘四個現代化’的提法”可知,“四個現代化”不斷變化,說明國家的發展目標與時俱進,A項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人民代表大會與黨代會的職能各不相同,B項不符合題意;C:我國將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綜合國力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四個現代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列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 )《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家的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家,知道馬棚被燒,只問家人:“傷著人了嗎?”他沒有問馬的情況。 2024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努力把風險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要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A.無為而治 B.以民為本 C.互助友愛 D.以法治國【答案】B【知識點】“中國夢”【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孔子馬棚被燒,首先關注人,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安全生產,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以民為本,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無為而治,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互助友愛,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以法治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以民為本,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8.(2025八下·龍崗期中)歷史不僅在書本中,也在每一座我們生活著的城市里。請參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題活動,完成以下探究任務。(1)【第一站】丹東材料一:抗美援朝紀念館位于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發展歷程 抗美援朝紀念館館藏文物1954年 成立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面積1200平方1954年米,主要征集歷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戰爭文物。 1951年,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團旗 【文物簡介】 美國空軍從1950年8月25日起,不斷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1951年4月,安東市組成“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控訴其侵略罪行。1957年 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1958年 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改名為安東抗美援朝紀念館。1990年 開始擴建,因已變更為國家性質的抗美援朝專題館而更名為抗美援朝紀念館。2020年 完成新一輪改擴建的抗美援朝紀念館開館,總占地面積18.2萬平方米,由紀念館、紀念塔、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組成,以更恢宏的氣勢、更豐富的內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24年 中國文物報社與抗美援朝紀念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整理自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等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抗美援朝紀念館發展歷程所體現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團旗的史料價值。(2)【第二站】北京材料二:階段一 我們的工作,是要摧毀一切反動的殘余勢力,建立強有力的人民民主專政,以便為生產與建設的發展道路掃除障礙,從而造成條件,使北京有可能從消費城市變為生產城市…北京重工業產值的比重一度高達63.7%,在國內僅次于重工業城市沈陽。而與此相對應的是,20世紀80年代,北京的各類煙囪已達1.4萬多根,大氣污染嚴重。階段二 1982年《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提出,為逐步解決居住緊張和生活不便的狀況,在今后相當時期內,要擴大住宅和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調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產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進入住宅建設的快速增長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中更是明確指出,北京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發展重工業”。——摘編自聶榮臻《紀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王軍《首都規列修編的臺前幕后》等請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建國以來北京城市建設規劃變化的原因,并歸納影響城市建設規劃的因素。(3)【第三站】深圳材料三:“深圳八景”是深圳市民和專家共同評選出來的,代表深圳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和現代都市風貌的八個地標景觀。以下是“深圳八景”中的三處代表性景觀:①僑城錦繡 指的是南山區華僑城,包括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民俗村、歡樂谷等景點。游客既能感受世界各國的建筑和文化,也能體驗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還能盡情享受與親友共聚的歡樂時光。 ②蓮山春早 指的是福田區的蓮花山公園,因山形酷似蓮花而得名,包括鄧小平銅像廣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三十周年紀念園等景點。人們站在山頂遠眺,可飽覽市區的繁華景致。 ③深南溢彩 指的是貫穿市區中心地帶的深南大道。這條交通要道兩旁,高樓大廈林立,與郁郁蔥蔥的樹木相映成趣,到了晚上,更是流光溢彩,如夢似幻。請從材料三的②、③中選取一處景觀,參考示例,從歷史見證、城市形象(文化價值)兩方面簡要評析其入選“深圳八景”的理由。【示例】我選①僑城錦繡。 歷史見證:華僑城是深圳城市建設的典范,是深圳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縮影。 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華僑城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民俗村等景點展示了深圳的文化魅力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和開放,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深圳的文化軟實力。(4)結合此次活動,談談你對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歷史的認識。【答案】(1)特點:①從征集收藏文物發展到公開展覽文物。②從普通陳列館發展到專題紀念館。③從地方性紀念館發展到國家級的專題館。④從單純的紀念品陳列發展到綜合性的紀念園(或“館區規模不斷擴大,展覽內容不斷豐富,展覽形式更加多樣”)。⑤由單方舉辦到與社會機構合作。史料價值:①作為實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證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②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歷史背景的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2)原因:①建國初期,北京被定位為工業化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規劃旨在鞏固新生政權、恢復發展生產,同時為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②改革開放后,北京調整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環境污染、保護古城文化資源以及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經濟因素(或“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城市規劃的影響”)。③社會因素(或“人口規模、居住需求和社會公共服務需求”)。④環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護歷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選②蓮山春早。歷史見證:蓮花山公園和鄧小平銅像廣場,見證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巨變,承載著人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緬懷與敬仰。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蓮花山公園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華,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深圳城市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示例2】我選③深南溢彩。歷史見證:深南大道見證了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變遷,是深圳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價值):深南大道是橫貫深圳市中心的繁華中軸線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樓林立,展現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現代化都市形象的標志性景觀。(4)認識:①城市建設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需求。②社會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設要與時俱進。④城市建設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設要承載和體現歷史文化價值。⑥城市建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知識點】抗美援朝;經濟特區【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主要征集歷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戰爭文物”“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可知,從征集收藏文物發展到公開展覽文物。根據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可知,從普通陳列館發展到專題紀念館。根據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1990年開始擴建,因已變更為國家性質的抗美援朝專題館而更名為抗美援朝紀念館”可知,從地方性紀念館發展到國家級的專題館。根據材料一“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紀念館、紀念塔、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組成,以更恢宏的氣勢、更豐富的內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可知,從單純的紀念品陳列發展到綜合性的紀念園(或“館區規模不斷擴大,展覽內容不斷豐富,展覽形式更加多樣”)。根據材料一“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2024年中國文物報社與抗美援朝紀念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可知,由單方舉辦到與社會機構合作。根據材料一“抗美援朝紀念館館藏文物:1951年,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團旗”和結合所學可知,團旗作為實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證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精神。是研究抗美援朝歷史背景的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2)根據材料二“我們的工作,是要摧毀一切反動的殘余勢力,建立強有力的人民民主專政,以便為生產與建設的發展道路掃除障礙,從而造成條件,使北京有可能從消費城市變為生產城市”可知,建國初期,北京被定位為工業化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規劃旨在鞏固新生政權、恢復發展生產,同時為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根據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北京的各類煙囪已達1.4萬多根,大氣污染嚴重”“為逐步解決居住緊張和生活不便的狀況,在今后相當時期內,要擴大住宅和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調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產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進入住宅建設的快速增長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中更是明確指出,北京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發展重工業’”可知,改革開放后,北京調整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環境污染、保護古城文化資源以及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等。根據材料二和結合所學可知,影響城市建設規劃的因素有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經濟因素(或“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城市規劃的影響”)。③社會因素(或“人口規模、居住需求和社會公共服務需求”)。④環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護歷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從材料三的②、③中選取一處景觀,言之有理即可。如:選②蓮山春早。歷史見證:蓮花山公園和鄧小平銅像廣場,見證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巨變,承載著人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緬懷與敬仰。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蓮花山公園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華,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深圳城市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選③深南溢彩。歷史見證:深南大道見證了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變遷,是深圳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價值):深南大道是橫貫深圳市中心的繁華中軸線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樓林立,展現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現代化都市形象的標志性景觀。(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城市建設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需求。②社會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設要與時俱進。④城市建設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設要承載和體現歷史文化價值。⑥城市建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故答案為:(1)特點:①從征集收藏文物發展到公開展覽文物。②從普通陳列館發展到專題紀念館。③從地方性紀念館發展到國家級的專題館。④從單純的紀念品陳列發展到綜合性的紀念園(或“館區規模不斷擴大,展覽內容不斷豐富,展覽形式更加多樣”)。⑤由單方舉辦到與社會機構合作。史料價值:①作為實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證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②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歷史背景的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2)原因:①建國初期,北京被定位為工業化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規劃旨在鞏固新生政權、恢復發展生產,同時為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②改革開放后,北京調整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環境污染、保護古城文化資源以及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經濟因素(或“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城市規劃的影響”)。③社會因素(或“人口規模、居住需求和社會公共服務需求”)。④環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護歷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選②蓮山春早。歷史見證:蓮花山公園和鄧小平銅像廣場,見證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巨變,承載著人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緬懷與敬仰。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蓮花山公園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華,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深圳城市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示例2】我選③深南溢彩。歷史見證:深南大道見證了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變遷,是深圳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價值):深南大道是橫貫深圳市中心的繁華中軸線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樓林立,展現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現代化都市形象的標志性景觀。(4)認識:①城市建設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需求。②社會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設要與時俱進。④城市建設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設要承載和體現歷史文化價值。⑥城市建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抗美援朝紀念館發展歷程、建國以來北京城市建設規劃變化、“深圳八景”、對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歷史的認識,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19.(2025八下·龍崗期中)請閱讀下列“婦女能頂半邊天”的主題材料,完成任務。(1)材料一:聚是一團火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兩幅宣傳畫各自的創作意圖。(2)材料二:散是滿天星人物檔案 相關信息人物一 中國近現代建筑學家、文學家林徽因 在病床幾乎躺了七年的林微因……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參加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她被聘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筑委員會委員,她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她為清華建筑系的學生開設了相關課程。 ——摘編自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人物二 全國勞動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申紀蘭 1954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人民日報《處處以身作則事事為了人民》人物三 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 20世紀60年代,為尋找治療瘧疾的新型有效藥物,許多國家組織科研力量展開研究。我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得靈感,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經過數百次實驗,終于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 ——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結合時代背景,歸納總結材料二中三位杰出女性追求的共同價值。(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女性與時代”為主題,自擬一個觀點,并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價值觀正確。【答案】(1)宣傳畫1:宣傳工業化建設,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工業化建設當中,為國家做貢獻。宣傳畫2:肯定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貢獻,鼓勵女性努力工作,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2)共同價值: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追求卓越(或“創新突破”)等。(3)【示例】觀點: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論述:①新中國成立之初,林徽因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事業,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為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作出重要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她為新中國培養專業人才,推動了我國建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②1954年,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參與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動新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確立貢獻力量。③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屠呦呦在艱苦環境下成功研發青蒿素,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結論:綜上所述,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們以專業能力、社會擔當和創新精神,在不同領域為國家的進步注入動力,彰顯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意義。其他參考觀點:我國女性事業發展見證歷史變遷、女性也是時代變革的推動者、杰出女性推動社會進步、時代賦予女性新的機遇與挑戰、婦女的解放需要時代的支持與保障……【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屠呦呦及青蒿素【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宣傳畫1《我們為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而自豪》(1954年)可知,1954年屬于“一五計劃”建設時期,《我們為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而自豪》宣傳工業化建設,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工業化建設當中,為國家做貢獻。根據材料一宣傳畫2《婦女能頂半邊天》(1974年)可知,肯定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貢獻,鼓勵女性努力工作,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2)根據材料二“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參加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全國勞動模范”“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可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追求卓越(或“創新突破”)等。(3)綜合上述材料和結合所學,自擬觀點: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結合林徽因、申紀蘭、屠呦呦的相關事跡展開論述,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如:①新中國成立之初,林徽因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事業,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為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作出重要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她為新中國培養專業人才,推動了我國建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②1954年,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參與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動新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確立貢獻力量。③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屠呦呦在艱苦環境下成功研發青蒿素,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結論:綜上所述,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們以專業能力、社會擔當和創新精神,在不同領域為國家的進步注入動力,彰顯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意義。故答案為:(1)宣傳畫1:宣傳工業化建設,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工業化建設當中,為國家做貢獻。宣傳畫2:肯定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貢獻,鼓勵女性努力工作,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2)共同價值: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追求卓越(或“創新突破”)等。(3)【示例】觀點: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論述:①新中國成立之初,林徽因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事業,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為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作出重要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她為新中國培養專業人才,推動了我國建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②1954年,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參與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動新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確立貢獻力量。③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屠呦呦在艱苦環境下成功研發青蒿素,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結論:綜上所述,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們以專業能力、社會擔當和創新精神,在不同領域為國家的進步注入動力,彰顯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意義。其他參考觀點:我國女性事業發展見證歷史變遷、女性也是時代變革的推動者、杰出女性推動社會進步、時代賦予女性新的機遇與挑戰、婦女的解放需要時代的支持與保障……【點評】本題以二則材料為依托,考查女性與時代,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1 / 1廣東深圳市龍崗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診斷試卷1.(2025八下·龍崗期中)八年級某歷史小組正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搜集了以下資料。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 B.堅持革命,奪取政權C.解放思想,艱苦奮斗 D.居安思危,不忘初心2.(2025八下·龍崗期中)《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作家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后所著的報告文學,1951年刊登于《人民日報》,后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時至今日,中國人民志愿軍仍被人們稱為“最可愛的人”。由此可知( )A.新聞時效影響文學價值 B.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銘記C.課本必須收錄戰地文章 D.歷史僅僅靠文學來記錄3.(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表是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家庭財產情況變化表,陳友漢家庭發生巨變的主要原因是( )時間 土地 農具 全年收獲谷物 全年消耗油 全年消耗鹽1949年10月前 很少 0 350千克 2千克 3.5千克1953年 15畝 齊全 1600千克 24千克 14千克A.新政協的召開 B.土地所有制的變革C.新憲法的頒布 D.農業合作化的開展4.(2025八下·龍崗期中)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開展了穩定物價、剿匪反腐等運動,和平解放西藏,進行抗美援朝。這些舉措的共同作用是( )A.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B.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實現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5.(2025八下·龍崗期中)以下兩則材料之間的歷史聯系是( )長江是連接中國東西部航運的黃金水道,但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塹。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江上沒有橋梁,所有北上南下的物資都要經船舶轉運。位于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來往鐵路也因此中斷。A.并存關系 B.隸屬關系 C.傳承關系 D.因果關聯6.(2025八下·龍崗期中)1949年,我國77%的工業總產值(不包括手工業)集中在沿海地區。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重點工程,東北地區布局最多,37.33%:西北地區次之,占22%:再次是華北地區和中南地區:西南地區最少。這一變化( )A.反映了蘇聯工業模式的優越性B.利于我國形成較為合理的工業布局C.表明已經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D.說明國民經濟已實現區域均衡發展7.(2025八下·龍崗期中)根據下圖反映的信息,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成果顯著 B.我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C.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D.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8.(2025八下·龍崗期中)北京同仁堂公私合營后,企業面貌大為改觀,生產方式向機械化邁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見下圖)。同仁堂的發展成果佐證了( )A.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經濟效益取決于生產方式 D.杰出人物改變歷史進程9.(2025八下·龍崗期中)末代皇帝溥儀回憶自己的前半生,“心里總是對‘中國人’三個字充滿自卑感”,直到聽到美國在華企業被中國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國從無到有的汽車、輪船、拖拉機、水庫,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個中國人”。據此可知,國家的發展進步有助于( )A.重塑集體觀念 B.提高外交地位C.增強民族自信 D.改善國際形象10.(2025八下·龍崗期中)圖片以直觀生動的方式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信息。以下圖片反映的史實展現了新中國( )A.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B.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突出C.社會主義理論的最終完善 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11.(2025八下·龍崗期中)今天,美國一些青年人喜歡佩戴與雷鋒有關的微章(如下圖)組成救護隊,扶老攜幼過馬路。在荷蘭有“牛仔雷鋒”,在法國有“老年雷鋒”,主動做好事,維護社會秩序。在巴西,有人設立“雷鋒獎學金”。這種現象說明雷鋒精神( )A.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精神 B.以愛國主義的精神為核心C.有超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 D.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12.(2025八下·龍崗期中)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了下面的年代尺,其中④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 )A.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D.十年動蕩,國家內亂13.(2025八下·龍崗期中)某同學在學習中國歷史時借助人工智能(AI)查閱到不同時期關于“特區”一詞的解釋(如下所示)。“特區”含義的變化展現了我國( ) 1935年長征勝利會師后,中共中央在西北建設陜甘寧蘇區作為新的革命根據地。1937年為團結抗日,將陜甘寧蘇區改為陜甘寧特區。 1979年,鄧小平首次提出在深圳等地開辦“出口特區”,1980年改名為“經濟特區”。A.政策制度的創新性 B.意識形態的包容性C.民主改革的徹底性 D.執政理念的一致性14.(2025八下·龍崗期中)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義烏人陳江河跟著村民以雞毛換糖討生計而被處罰,被迫離鄉避難,后承包襪廠、賣五金百貨,并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該電視劇旨在歌頌( )A.三大改造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越性C.改革開放釋放社會的經濟活力 D.互聯網技術促進商業不斷發展15.(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表為央視春晚歷年的部分表演曲目和社會反饋,其體現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 )時間 表演曲目 社會反饋1983年春晚 《鄉戀》 歌手采用了港臺明星風格的“氣聲”唱法,被批判為“靡靡之音”,但歌曲深受觀眾喜愛。1984年春晚 《我的中國心》 香港工人張明敏成為第一位登上春晚舞臺的香港歌手,其演唱的《我的中國心》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1985年春晚 《共享快樂年》 《中國夢》等 共表演了8首港臺流行歌曲,港臺音樂在內地的影響力逐漸增強。A.娛樂方式不斷豐富 B.外來文化沖擊嚴重C.傳統的審美被顛覆 D.思想觀念逐步解放16.(2025八下·龍崗期中)1964年,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得到繼承和發展: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取代了過去“四個現代化”的提法。由此可知我國( )A.國家的發展目標與時俱進B.人民代表大會與黨代會的職能各不相同C.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D.綜合國力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7.(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列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 )《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家的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家,知道馬棚被燒,只問家人:“傷著人了嗎?”他沒有問馬的情況。 2024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努力把風險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要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A.無為而治 B.以民為本 C.互助友愛 D.以法治國18.(2025八下·龍崗期中)歷史不僅在書本中,也在每一座我們生活著的城市里。請參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題活動,完成以下探究任務。(1)【第一站】丹東材料一:抗美援朝紀念館位于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發展歷程 抗美援朝紀念館館藏文物1954年 成立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面積1200平方1954年米,主要征集歷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戰爭文物。 1951年,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團旗 【文物簡介】 美國空軍從1950年8月25日起,不斷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1951年4月,安東市組成“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控訴其侵略罪行。1957年 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1958年 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改名為安東抗美援朝紀念館。1990年 開始擴建,因已變更為國家性質的抗美援朝專題館而更名為抗美援朝紀念館。2020年 完成新一輪改擴建的抗美援朝紀念館開館,總占地面積18.2萬平方米,由紀念館、紀念塔、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組成,以更恢宏的氣勢、更豐富的內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24年 中國文物報社與抗美援朝紀念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整理自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等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抗美援朝紀念館發展歷程所體現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團旗的史料價值。(2)【第二站】北京材料二:階段一 我們的工作,是要摧毀一切反動的殘余勢力,建立強有力的人民民主專政,以便為生產與建設的發展道路掃除障礙,從而造成條件,使北京有可能從消費城市變為生產城市…北京重工業產值的比重一度高達63.7%,在國內僅次于重工業城市沈陽。而與此相對應的是,20世紀80年代,北京的各類煙囪已達1.4萬多根,大氣污染嚴重。階段二 1982年《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提出,為逐步解決居住緊張和生活不便的狀況,在今后相當時期內,要擴大住宅和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調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產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進入住宅建設的快速增長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中更是明確指出,北京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發展重工業”。——摘編自聶榮臻《紀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王軍《首都規列修編的臺前幕后》等請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建國以來北京城市建設規劃變化的原因,并歸納影響城市建設規劃的因素。(3)【第三站】深圳材料三:“深圳八景”是深圳市民和專家共同評選出來的,代表深圳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和現代都市風貌的八個地標景觀。以下是“深圳八景”中的三處代表性景觀:①僑城錦繡 指的是南山區華僑城,包括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民俗村、歡樂谷等景點。游客既能感受世界各國的建筑和文化,也能體驗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還能盡情享受與親友共聚的歡樂時光。 ②蓮山春早 指的是福田區的蓮花山公園,因山形酷似蓮花而得名,包括鄧小平銅像廣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三十周年紀念園等景點。人們站在山頂遠眺,可飽覽市區的繁華景致。 ③深南溢彩 指的是貫穿市區中心地帶的深南大道。這條交通要道兩旁,高樓大廈林立,與郁郁蔥蔥的樹木相映成趣,到了晚上,更是流光溢彩,如夢似幻。請從材料三的②、③中選取一處景觀,參考示例,從歷史見證、城市形象(文化價值)兩方面簡要評析其入選“深圳八景”的理由。【示例】我選①僑城錦繡。 歷史見證:華僑城是深圳城市建設的典范,是深圳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縮影。 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華僑城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民俗村等景點展示了深圳的文化魅力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和開放,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深圳的文化軟實力。(4)結合此次活動,談談你對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歷史的認識。19.(2025八下·龍崗期中)請閱讀下列“婦女能頂半邊天”的主題材料,完成任務。(1)材料一:聚是一團火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兩幅宣傳畫各自的創作意圖。(2)材料二:散是滿天星人物檔案 相關信息人物一 中國近現代建筑學家、文學家林徽因 在病床幾乎躺了七年的林微因……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參加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她被聘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筑委員會委員,她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她為清華建筑系的學生開設了相關課程。 ——摘編自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人物二 全國勞動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申紀蘭 1954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人民日報《處處以身作則事事為了人民》人物三 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 20世紀60年代,為尋找治療瘧疾的新型有效藥物,許多國家組織科研力量展開研究。我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得靈感,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經過數百次實驗,終于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 ——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結合時代背景,歸納總結材料二中三位杰出女性追求的共同價值。(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女性與時代”為主題,自擬一個觀點,并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價值觀正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可知,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D項符合題意;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未體現“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堅持革命,奪取政權,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解放思想,艱苦奮斗,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B【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時至今日,中國人民志愿軍仍被人們稱為‘最可愛的人’”可知,時至今日,中國人民志愿軍仍被人們紀念,說明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銘記,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新聞時效影響文學價值,A項不符合題意;C:“課本必須收錄戰地文章”說法太絕對,C項不符合題意;D:“歷史僅僅靠文學來記錄”說法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家庭財產情況變化表”可知,根據題干“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家庭財產情況變化表”和結合所學可知,1950—1952年底,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消滅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材料體現建國后陳友漢家的占有土地、生產工具、糧食收成、生活消費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與建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有關,B項符合題意;A: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作了各項準備,A項不符合題意;C: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C項不符合題意;D:農業合作化實行后實行土地公有制,農民不再占有土地,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C【知識點】抗美援朝;過渡時期的時代主題;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建國初期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而進行的斗爭有穩定物價、剿匪反腐等運動;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原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開赴朝鮮戰場,抗擊美國侵略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這些舉措的共同作用是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C項符合題意;A:新中國成立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A項不符合題意;B: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B項不符合題意;D: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答案】D【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江上沒有橋梁,交通不便,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便利了南北交通,兩則材料之間的歷史聯系是因果關聯,D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并存關系,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隸屬關系,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傳承關系,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答案】B【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1949年,我國77%的工業總產值(不包括手工業)集中在沿海地區。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重點工程,東北地區布局最多,占37.33%;西北地區次之,占22%;再次是華北地區和中南地區;西南地區最少”可知,50年代中國在東北、西北、華北和中南地區建設重點工程,利于我國形成較為合理的工業布局,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蘇聯工業模式的優越性,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已經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國民經濟已實現區域均衡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答案】D【知識點】三大改造【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圖片和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6年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成果顯著,A項不符合題意;B: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我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答案】C【知識點】公私合營【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北京同仁堂公私合營后,企業面貌大為改觀,生產方式向機械化邁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可知,1953—1956年,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實現和平過渡,激發了生產積極性,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同仁堂的發展成果佐證了經濟效益取決于生產方式,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杰出人物改變歷史進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公私合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答案】C【知識點】“中國夢”【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心里總是對‘中國人’三個字充滿自卑感”,直到聽到美國在華企業被中國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國從無到有的汽車、輪船、拖拉機、水庫,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個中國人”可知,隨著國家的發展,溥儀由自卑到重新挺起脊梁,說明國家的發展進步有助于增強民族自信,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重塑集體觀念,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提高外交地位,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改善國際形象,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增強民族自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答案】A【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由于黨和人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在總路線的指導下,1958年,黨和政府錯誤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大煉鋼鐵;1956年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對當時和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作用;1962年“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1958年“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對統一全黨認識,糾正經濟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克服經濟困難起了積極的作用。題干圖片反映的史實展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A項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突出,B項不符合題意;C:社會主義理論的最終完善與史實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D: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初步確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答案】C【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美國一些青年人喜歡佩戴與雷鋒有關的徽章組成救護隊,扶老攜幼過馬路。在荷蘭有‘牛仔雷鋒’,在法國有‘老年雷鋒’,主動做好事,維護社會秩序。在巴西,有人設立‘雷鋒獎學金’”可知,至今,世界各地都有學雷鋒活動,說明雷鋒精神有超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精神,A項不符合題意;B:雷鋒精神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為核心,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雷鋒精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A【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④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改革開放,繼往開來,A項符合題意;B:②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探索建設,曲折發展,B項不符合題意;C:①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政權鞏固,社會過渡,C項不符合題意;D:③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十年動蕩,國家內亂,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改革開放,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A【知識點】經濟特區【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將陜甘寧蘇區改為陜甘寧特區”“經濟特區”可知,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80年,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不同時期,“特區”含義不同,展現了我國政策制度的創新性,A項符合題意;B:意識形態的包容性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C:民主改革的徹底性與題干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D:執政理念的一致性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特區”含義的變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答案】C【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20世紀70年代,義烏人陳江河跟著村民以雞毛換糖討生計而被處罰,被迫離鄉避難,后承包襪廠、賣五金百貨,并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講述了改革開放后社會變遷,歌頌了改革開放釋放社會的經濟活力,C項符合題意;A:1953—1956年三大改造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越性,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互聯網技術促進商業不斷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改革開放,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5.【答案】D【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可知,港臺音樂在內地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說明思想觀念逐步解放,D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娛樂方式不斷豐富,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外來文化沖擊嚴重,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傳統的審美被顛覆,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社會生活變遷,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6.【答案】A【知識點】“中國夢”;“兩個一百年”【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1964年,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得到繼承和發展;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取代了過去‘四個現代化’的提法”可知,“四個現代化”不斷變化,說明國家的發展目標與時俱進,A項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人民代表大會與黨代會的職能各不相同,B項不符合題意;C:我國將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綜合國力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四個現代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答案】B【知識點】“中國夢”【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孔子馬棚被燒,首先關注人,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安全生產,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以民為本,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無為而治,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互助友愛,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以法治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以民為本,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8.【答案】(1)特點:①從征集收藏文物發展到公開展覽文物。②從普通陳列館發展到專題紀念館。③從地方性紀念館發展到國家級的專題館。④從單純的紀念品陳列發展到綜合性的紀念園(或“館區規模不斷擴大,展覽內容不斷豐富,展覽形式更加多樣”)。⑤由單方舉辦到與社會機構合作。史料價值:①作為實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證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②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歷史背景的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2)原因:①建國初期,北京被定位為工業化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規劃旨在鞏固新生政權、恢復發展生產,同時為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②改革開放后,北京調整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環境污染、保護古城文化資源以及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經濟因素(或“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城市規劃的影響”)。③社會因素(或“人口規模、居住需求和社會公共服務需求”)。④環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護歷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選②蓮山春早。歷史見證:蓮花山公園和鄧小平銅像廣場,見證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巨變,承載著人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緬懷與敬仰。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蓮花山公園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華,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深圳城市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示例2】我選③深南溢彩。歷史見證:深南大道見證了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變遷,是深圳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價值):深南大道是橫貫深圳市中心的繁華中軸線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樓林立,展現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現代化都市形象的標志性景觀。(4)認識:①城市建設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需求。②社會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設要與時俱進。④城市建設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設要承載和體現歷史文化價值。⑥城市建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知識點】抗美援朝;經濟特區【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主要征集歷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戰爭文物”“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可知,從征集收藏文物發展到公開展覽文物。根據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可知,從普通陳列館發展到專題紀念館。根據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東市歷史文物陳列館”“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1990年開始擴建,因已變更為國家性質的抗美援朝專題館而更名為抗美援朝紀念館”可知,從地方性紀念館發展到國家級的專題館。根據材料一“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紀念館、紀念塔、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組成,以更恢宏的氣勢、更豐富的內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可知,從單純的紀念品陳列發展到綜合性的紀念園(或“館區規模不斷擴大,展覽內容不斷豐富,展覽形式更加多樣”)。根據材料一“1957年開辟‘抗美援朝紀念展室’,開始陳列抗美援朝戰爭文物”“2024年中國文物報社與抗美援朝紀念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可知,由單方舉辦到與社會機構合作。根據材料一“抗美援朝紀念館館藏文物:1951年,安東市各界人民控訴美帝轟炸暴行代表團團旗”和結合所學可知,團旗作為實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證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精神。是研究抗美援朝歷史背景的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2)根據材料二“我們的工作,是要摧毀一切反動的殘余勢力,建立強有力的人民民主專政,以便為生產與建設的發展道路掃除障礙,從而造成條件,使北京有可能從消費城市變為生產城市”可知,建國初期,北京被定位為工業化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規劃旨在鞏固新生政權、恢復發展生產,同時為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根據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北京的各類煙囪已達1.4萬多根,大氣污染嚴重”“為逐步解決居住緊張和生活不便的狀況,在今后相當時期內,要擴大住宅和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調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產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進入住宅建設的快速增長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中更是明確指出,北京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發展重工業’”可知,改革開放后,北京調整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環境污染、保護古城文化資源以及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等。根據材料二和結合所學可知,影響城市建設規劃的因素有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經濟因素(或“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城市規劃的影響”)。③社會因素(或“人口規模、居住需求和社會公共服務需求”)。④環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護歷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從材料三的②、③中選取一處景觀,言之有理即可。如:選②蓮山春早。歷史見證:蓮花山公園和鄧小平銅像廣場,見證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巨變,承載著人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緬懷與敬仰。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蓮花山公園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華,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深圳城市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選③深南溢彩。歷史見證:深南大道見證了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變遷,是深圳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價值):深南大道是橫貫深圳市中心的繁華中軸線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樓林立,展現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現代化都市形象的標志性景觀。(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城市建設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需求。②社會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設要與時俱進。④城市建設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設要承載和體現歷史文化價值。⑥城市建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故答案為:(1)特點:①從征集收藏文物發展到公開展覽文物。②從普通陳列館發展到專題紀念館。③從地方性紀念館發展到國家級的專題館。④從單純的紀念品陳列發展到綜合性的紀念園(或“館區規模不斷擴大,展覽內容不斷豐富,展覽形式更加多樣”)。⑤由單方舉辦到與社會機構合作。史料價值:①作為實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證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②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歷史背景的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2)原因:①建國初期,北京被定位為工業化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規劃旨在鞏固新生政權、恢復發展生產,同時為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②改革開放后,北京調整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環境污染、保護古城文化資源以及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經濟因素(或“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城市規劃的影響”)。③社會因素(或“人口規模、居住需求和社會公共服務需求”)。④環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護歷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選②蓮山春早。歷史見證:蓮花山公園和鄧小平銅像廣場,見證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巨變,承載著人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緬懷與敬仰。城市形象(文化價值):蓮花山公園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華,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深圳城市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示例2】我選③深南溢彩。歷史見證:深南大道見證了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變遷,是深圳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價值):深南大道是橫貫深圳市中心的繁華中軸線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樓林立,展現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現代化都市形象的標志性景觀。(4)認識:①城市建設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需求。②社會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設要與時俱進。④城市建設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設要承載和體現歷史文化價值。⑥城市建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抗美援朝紀念館發展歷程、建國以來北京城市建設規劃變化、“深圳八景”、對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歷史的認識,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19.【答案】(1)宣傳畫1:宣傳工業化建設,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工業化建設當中,為國家做貢獻。宣傳畫2:肯定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貢獻,鼓勵女性努力工作,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2)共同價值: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追求卓越(或“創新突破”)等。(3)【示例】觀點: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論述:①新中國成立之初,林徽因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事業,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為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作出重要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她為新中國培養專業人才,推動了我國建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②1954年,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參與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動新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確立貢獻力量。③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屠呦呦在艱苦環境下成功研發青蒿素,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結論:綜上所述,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們以專業能力、社會擔當和創新精神,在不同領域為國家的進步注入動力,彰顯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意義。其他參考觀點:我國女性事業發展見證歷史變遷、女性也是時代變革的推動者、杰出女性推動社會進步、時代賦予女性新的機遇與挑戰、婦女的解放需要時代的支持與保障……【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屠呦呦及青蒿素【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宣傳畫1《我們為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而自豪》(1954年)可知,1954年屬于“一五計劃”建設時期,《我們為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而自豪》宣傳工業化建設,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工業化建設當中,為國家做貢獻。根據材料一宣傳畫2《婦女能頂半邊天》(1974年)可知,肯定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貢獻,鼓勵女性努力工作,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2)根據材料二“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參加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全國勞動模范”“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可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追求卓越(或“創新突破”)等。(3)綜合上述材料和結合所學,自擬觀點: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結合林徽因、申紀蘭、屠呦呦的相關事跡展開論述,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如:①新中國成立之初,林徽因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事業,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為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作出重要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她為新中國培養專業人才,推動了我國建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②1954年,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參與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動新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確立貢獻力量。③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屠呦呦在艱苦環境下成功研發青蒿素,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結論:綜上所述,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們以專業能力、社會擔當和創新精神,在不同領域為國家的進步注入動力,彰顯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意義。故答案為:(1)宣傳畫1:宣傳工業化建設,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工業化建設當中,為國家做貢獻。宣傳畫2:肯定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貢獻,鼓勵女性努力工作,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2)共同價值: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追求卓越(或“創新突破”)等。(3)【示例】觀點: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論述:①新中國成立之初,林徽因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事業,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為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作出重要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她為新中國培養專業人才,推動了我國建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②1954年,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參與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動新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確立貢獻力量。③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屠呦呦在艱苦環境下成功研發青蒿素,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結論:綜上所述,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們以專業能力、社會擔當和創新精神,在不同領域為國家的進步注入動力,彰顯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意義。其他參考觀點:我國女性事業發展見證歷史變遷、女性也是時代變革的推動者、杰出女性推動社會進步、時代賦予女性新的機遇與挑戰、婦女的解放需要時代的支持與保障……【點評】本題以二則材料為依托,考查女性與時代,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深圳市龍崗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診斷試卷(學生版).docx 廣東深圳市龍崗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診斷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