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10.紙的發明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紙的發明》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深厚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根”,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本文緊扣單元主題,敘述了沒有紙之前人們用文字記錄事件的不便以及紙的發明過程,說明中國的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學習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處于第二學段,他們思維活躍、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本課《紙的發明》從側面展現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魅力,與他們平時所接觸到的主題有所不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因閱讀經驗尚且不足,導致閱讀分析能力較弱、思維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三年級上冊曾學習過“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主要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提出的,這單元主要從學習表達角度提出的。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方面的指導,讓學生了解“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目標確定文化自信: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集結了古人的智慧,了解紙的發明過程,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語言運用:能解釋蔡倫改進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 思維能力: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 審美創造: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學習重點難點重點:概括自然段大意,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 難點:能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學習評價設計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能認識本課的生字,讀準生字、多音字,會寫詞語?!钅軌蛄私庹n文相關段落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的。☆☆能借助流程圖,梳理一個傳統節日或節日中的某個環節的過程,并有條理地寫下來。☆☆☆能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記錄這些節日相關的風俗,并以適當的方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成果?!睢睢睢?br/>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品讀課文,深入探究教師活動1 1.默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小組討論,將課后習題的圖表補充完整。 2.小組討論后,選出本組發言人匯報。 3.再次默讀第4自然段,解決問題。 (1)把描寫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動詞畫出來。(剪碎、切斷、浸、搗、撈、曬) (2)回歸課文段落,學生自由朗讀。 (3)體會連續使用多個動詞的作用。從這些動詞中你可以體會到蔡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具有聰明才智的人) 4.概括大意,提煉學習方法。 (1)課文第4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寫了什么?(出示課文第4自然段) (2)默讀課文,自主填寫思維導圖。(出示思維導圖) 出示: (3)交流反饋。 (4)借助導圖,拓展訓練:借助思維導圖,說說為什么蔡倫改進的造紙方法傳承下來了。 (5)組內練習,全班交流。 (6)提煉學法:第4自然段是圍繞“為什么蔡倫改進的造紙方法傳承下來了”來寫的。學生活動1 1.學生自主默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回顧默讀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2.小組合作討論一起完成課后習題的圖表。 學生自主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并概括大意,提煉學習方法,并交流反饋。 借助思維導圖并且拓展訓練:交流討論為什么蔡倫改進的造紙方法傳承下來了? 活動意圖說明:小組討論,研究重點知識,突破重點,這樣可以兼顧所有學生,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環節二:拓展延伸,感受貢獻教師活動2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3.補充資料,教師介紹。 (1)造紙術發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它們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不利于文化的傳播。 (2)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特別是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使紙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 (3)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極大地推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4.學習“資料袋”。社會不斷發展,紙的家族越來越大,成員也越來越多。出示課后“資料袋”內容。學生活動2 1.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思考相關問題。 2.學生多種方式朗讀課文。 3.學生學習“資料袋”。 活動意圖說明 把首尾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環節三:精讀感悟,重點突破教師活動3 1.展示收集的材料。本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 2.討論還需補充的材料。 3.嘗試模仿介紹一種事物。以“某某的來歷(或發明)”為題,對這一事物進行追根求源。仿照《紙的發明》一文的寫法,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寫一篇文章,介紹這個事物是怎么發明出來的。 4.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了解了造紙術的發明,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我們要熱愛自己祖國的文化。學生活動3 1.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2.師生交流反饋。 3.學生小組合作仿寫介紹一件事物是怎么發明出來的。 活動意圖說明 本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是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學以致用,介紹“某某的來歷(或發明)”,就是將表達方法習得后的內化過程。環節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教師活動4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出示; 約 驗 撈 阿 歐 洲 社 2.觀察結構:仔細觀察這幾個字,有什么發現?(左右結構) 3.交流書寫要點。注意關注左右結構的占位及筆畫間的互相避讓。“驗、撈、阿、洲、社”為左窄右寬的字;“約、歐”為左右等寬的字。洲:右邊的第一筆為點,第二筆為撇,撇和后面的兩豎間距要均等。 4.教師范寫。 5.學生練寫,教師相機指導。 6.優秀作業展評。學生活動4 1.學生自主觀察并和同學交流關鍵筆畫。 2.學生練寫““驗、撈、阿、洲、社、約、歐”。 活動意圖說明 將生字按結構分類,重點指導易錯字,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幫助學生遷移運用相應的書寫方法,使寫字教學更高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閱讀下面的材料,抓住關鍵句梳理文本資料。 “宣紙”知多少 如今,紙的家族越來越壯大,我們的生活時時處處都離不開紙。宣紙作為中國造紙業工藝之一,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傳,在宣紙之鄉的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流傳著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東漢造紙家蔡倫去世后,他的徒弟孔丹一直想造一種好紙為老師畫像,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造紙材料。有一天,他在皖南溪谷,看見一株倒臥在溪流中的老青檀,樹皮已腐爛發白,露出絲絲縷縷修長的纖維。他心中一動,覺得這是造紙的好材料,于是取來反復試驗,終于造出一種質地絕妙的紙來,這便是有名的宣紙,是文房四寶中的至寶。據《新唐書》記載,宣紙在唐代已被列入貢品,距近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學習“資料袋” 收集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教學反思與改進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一文時,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 2.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課堂上注重學生的默讀訓練,學生在默讀中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注重綜合實踐教學的落實。收集、整理資料,交流了解傳統節日,補充材料進行練習。這些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