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 咕咚【教學目標】1.認識“咕、咚、熟”等14個生字和頁字旁1個偏旁。會寫“嚇、為、怕”等7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動物們說話的語氣。3.借助圖畫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內容,說出動物們跟著兔子一起跑的原因。4.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的道理。【教學重難點】重點:識字、寫字,了解故事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動物們說話的語氣。難點:借助圖畫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內容,說出動物們跟著兔子一起跑的原因。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的道理。【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咕、咚、熟”等14個生字和頁字旁1個偏旁。會寫“嚇、怕、沒、到”4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讀出動物們說話的語氣。3.借助圖畫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內容。◆教學過程一、借助圖片,猜字揭題1.出示圖片,猜讀課題“咕咚”的讀音。(1)師:瞧,樹上的木瓜熟了,掉進湖里發出了這個聲音,誰來讀一讀這兩個生字?你是怎么猜出來它們的讀音的?(2)小結:我們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就能猜出它們的讀音。2.播放音頻,激發興趣。師:現在,請你豎起小耳朵,仔細聽一聽這個“咕咚”聲。(播放音頻)就是這個聲音引發一個有趣的故事,森林里的小動物聽到“咕咚”聲后又有什么反應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9課《咕咚》。3.齊讀課題。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發現課文形式上的特點。(1)師:這篇課文和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你的發現。(2)交流特點:沒有全文注音,有些段落之間有空行,還配有插圖,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叫他連環畫課文。2.學生自主讀課文,教師出示初讀要求:(1)請同學們自己嘗試圖文對照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插圖和形聲字特點等方法進行猜讀。(2)邊讀邊標上自然段序號。3.檢查反饋。(1)一共有7個自然段。(2)出示生字,猜讀讀音。咕 咚 熟 掉 湖 嚇 啦 鹿 象 野 攔 哪 那 領師: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和同學分享一下你猜讀生字的方法吧!①借助課文中的拼音認識。提示:“熟”是翹舌音,“攔”是前鼻音。②交流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借助圖畫,字理識記“鹿、象”。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來記性、猜義,識記“湖、嚇、啦、攔、領”。結合語境識記“野、哪、那”。教師引導,讀準字音。師:通過多種方法,你又認識了哪些字?①教師帶讀,學生跟讀,指導讀音。②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讀。(4)出示詞語,反復正音。咕咚 熟了 掉進 湖里 嚇了一跳 不好啦小鹿 大象 野牛 攔住 哪里 那邊 領著師:生字寶寶手拉手變成了詞語,誰能帶大家讀?4.圖文對照,整體感知。(1)師: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連環畫課文,它有7個自然段,還配了4幅插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聽老師朗讀,找一找這4幅插圖分別對應哪幾個自然段?(2)引導學生逐一說圖意,找出相對應的段落。第1幅插圖:一個木瓜掉進湖里,發出“咕咚”聲,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第1、2自然段)第2幅插圖:動物們跟著兔子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第3、4自然段)第3幅插圖:野牛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第5自然段)第4幅插圖:兔子領著大家去湖邊,明白了咕咚是什么。(第6、7自然段)小結:我們還發現課文空行的規律—空行隔出的文字分別與每幅插圖對應,按照圖文對照著去讀,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3)圖文對應,合作梳理。(結合班級學生情況,可選擇自主梳理)①師:現在,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互讀,完成下面的梳理內容。圈一圈:課文中出現了哪幾種小動物。連一連:將課文的4幅插圖和4句話進行連線。說一說:根據圖片和句子,按照順序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②師生交流。三、學習第1、2自然段1.指名讀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1)師: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咕咚”是什么?(“咕咚”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發出的聲音)(2)出示圖片,理解“熟”。①師:看,木瓜熟了,然后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出了“咕咚”的聲音。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個“熟”字。②與熟字比較識記。“熟—熱”。熟的反義詞是生。(3)指導朗讀長句子。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木瓜熟了。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2.聚焦兔子的“跑”,學習第2自然段。(1)師:請你讀一讀第2自然段,對照第1幅插圖,觀察兔子聽到聲響后的表現。師生交流,出示句子: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兔子一邊跑一邊叫。師:仔細看圖,你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樣跑嗎?誰來做一做這個動作?(3)創設對話情景,推測兔子當時的想法,說說原因。師:小兔子,小兔子,你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我聽到“咕咚”一聲,我害怕極了)你以為“咕咚”是什么?(大怪獸)有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讀出兔子的害怕和驚慌。3.指名讀第1、2自然段,齊讀。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1.游戲:摘木瓜。2.出示“嚇、怕、沒、到”,引導觀察位置和寬窄高低,相機指導。提示:都是左右結構。“嚇、怕、沒”左窄右寬,“沒”左右齊平,“到”左寬右窄。3.教師范寫“嚇、怕、沒、到”,重點指導關鍵筆畫。“嚇”的書寫要點:口字旁靠近橫中線,第4筆起筆與口字旁齊平,第5筆豎較長。“怕”的書寫要點:豎心旁的筆順是點、點、豎,第5筆豎位于豎中線上。“沒”的書寫要點:第2筆點在最左側,第3筆提的末端與第1筆點對應,第5筆橫折彎的末端比第4筆撇稍高。“到”的書寫要點:第2筆撇折靠近橫中線,“土”下面一橫變成一提,立刀旁的豎鉤長于左半部分。4.指導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師生評價。第2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為、家、象”等3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動物們說話的語氣。3.借助圖畫,提取信息,說出動物們跟著兔子一起跑的原因。4.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的道理。一、復習鞏固,引出新課1.詞語游戲:小兔快跑。師:老師這里有一些詞語卡片當作“胡蘿卜”,請幾個同學來當“小兔子”。老師喊出一個詞語,“小兔子”要快速找到對應的詞語并大聲讀出來,其他同學跟讀。2.借助插圖,回顧內容。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還記得“咕咚”是什么嗎?兔子聽到“咕咚”聲后有什么反應?3.導入新課:“咕咚”把兔子嚇得拔腿就跑,那其他動物們為什么也要跟著一起跑呢?野牛又是怎樣做的?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探究。二、學習3、4自然段1.聚焦動物們的“跑”,學習第3、4自然段。(1)出示自讀要求:讀一讀:借助插圖自讀第3、4自然段。說一說:動物們都是怎樣表現的。畫一畫:用“—”畫出能說明動物們跟著兔子跑的原因的句子。(2)師生交流。(3)指導讀好語氣詞“呀、哇、啊”,讀輕聲。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2.結合插圖,理解“熱鬧”一詞。師:大家看,兔子跑起來,小猴子跟著跑起來,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還有大象也跟著跑起來,這樣一個跟著一個。請你看圖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覺得怎么樣?(亂糟糟、鬧哄哄、慌成一團)課文中有一個詞也可以形容這個場面,就是“熱鬧”。動物們聽到傳言后,不假思索地逃命、亂作一團的樣子,很是熱鬧。3.聯系生活,思考:為什么大家會一起跟著兔子跑?(1)出示動物說的話,進行比較。“不好啦,‘咕咚’來了,可怕極了!”“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師: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些句子,看看動物們說的話有什么不同之處?小結:兔子只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他們來了,其他動物認為“咕咚”吃他們來了。動物們遇事不動腦筋,都以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非常害怕,所以都跟著兔子一起跑。4.指導讀好第3、4自然段的感嘆句,讀好動物們說的話,可以讀得急促、慌亂。①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3、4自然段。讀得急促、慌亂一些,表現出動物們害怕的心情。②教師范讀,學生跟讀。5.借助動作演示,帶入角色“兔子、小猴子、大伙兒”,進行朗讀。三、學習第5-7自然段1.聚焦野牛的“三問”,學習第5自然段。(1)師:同學們,我們看到大伙兒都嚇得一個跟著一個拼命跑,連強壯的大象也跟著跑起來。這時候野牛看見了,他會怎么做呢?請大家讀一讀第5自然段,用“~~~”畫出野牛的做法。(2)師生交流:野牛攔住他,問“‘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野牛又問大伙兒。最后問兔子。①出示插圖,理解“攔”的意思。師:看,野牛張開雙臂站在路中間,這就是“攔”的動作。誰來模仿一下野牛,做一做“攔”的動作?“攔”就是擋住別人的去路,這樣的動作說明野牛想干什么?(野牛想弄明白情況)②說話練習。師:野牛想弄明白,都問了誰?請你用“先問……再問……最后問……”來說。野牛先問_____,再問______,最后問______。③采用情景對話,指導讀懂野牛的3次問話。師:現在老師扮演野牛,來進行問話,你們就是被“咕咚”嚇壞的小動物們,來進行回答。(引導學生模仿害怕的語氣回答)比較不同,體會野牛問的會思考、不盲從。師:面對“咕咚”,大伙兒的做法和野牛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大伙兒是看見別人跑,想也不想就跟著跑起來,但是野牛卻是攔住大家,問個明白)那你覺得這是一頭怎樣的野牛?(會思考、不盲從、冷靜)分小組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提示:讀好疑問句,語速可以慢一點,讀出野牛沉著的語氣。2.揭示真相,學習第6-7自然段。(1)指名讀,其他同學觀察插圖,說說兔子做了什么?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①理解“領”的意思。師:誰來做一做“領”的動作?“領”就是在前面帶著別人走。②指導讀好長句子,注意停頓。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教師范讀,學生跟讀。(2)播放“木瓜掉湖里”的視頻,引導表達。師:看完視頻,請你說說動物們在湖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知道了真相后,大家臉上都是什么表情?(都笑了)都覺得自己剛才跟著跑的行為十分可笑。3.想象與總結。(1)師:如果現在你是兔子、小猴子或者大象,知道真相后,你此時會想什么呢?是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板書道理,帶領學生齊讀)(2)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碰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做?(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5.合作表演,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最后,讓我們戴上動物頭飾,小組合作表演這個故事。老師讀旁白,小組分別扮演兔子、小猴子、大象和野牛,一邊讀一邊演,看哪個小組演得最生動。四、鞏固字詞,指導書寫1.創編兒歌,鞏固字詞。2.教師范寫“為、家、象”,重點指導關鍵筆畫。“為”的書寫要點:第2筆撇在第1筆點的右上方起筆,第3筆橫折鉤的收筆與撇畫大致平齊。“家”的書寫要點:上短下長。寶蓋頭位于上半格中。第4筆短橫緊跟寶蓋頭,位于上半格。左邊三撇長短不同,間距勻稱。注意彎鉤的起筆、大小和弧度。“象”的書寫要點:上收下放。捺最舒展。重心要對正,形體偏長。下半部分三撇長短不同,間距勻稱。第6筆撇從扁“口”中斜出。3.指導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師生評價。【教學板書】19 咕咚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跟著跑,邊跑邊叫狐貍、山羊、小鹿、大象—一個跟著一個跑,邊跑邊叫野牛—提出質疑,問出究竟“咕咚”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發出的聲音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教學反思】在《咕咚》教學實踐中,我通過圖片猜字、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利用連環畫課文特點引導圖文對照學習,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初步掌握形聲字識字方法。但教學中也存在不足,如在引導學生體會動物心情時,朗讀指導的分層不夠細致,部分學生未能充分讀出慌亂、鎮定等不同語氣;在討論 “遇事不盲從” 的道理環節,留給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分享的時間不足,學生的深度思考略顯欠缺。后續教學中,我將設計更具梯度的朗讀任務,通過對比示范、小組互評提升朗讀表現力;同時預留更多時間開展開放式討論,鼓勵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將文本道理轉化為實際認知,真正實現語文學習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