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歷史二模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2022年9月在太原舉辦第二屆后稷論壇的主題是“探源農耕文明,推動鄉村振興”。以下史料可以論證中國原始農業起源的是( )A. 北京人遺址中發現的灰燼 B.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C. 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 D. 山頂洞人遺址發現頭骨2.戰國初年,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的諸侯國是( )A. 晉國 B. 齊國 C. 楚國 D. 燕國3.小明準備編輯一份以“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為主題的歷史手抄報,以下四項內容中,不能入選的是( )A. 組建興中會 B. 創建中國同盟會 C. 提出“三民主義” D. 領導維新變法4.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口紛紛南遷,加之江南地區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因此江南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這里表述的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 )A. 原因 B. 經過 C. 影響 D. 特點5.錢穆先生評價太平天國道:“他們對下層民眾,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淺一些的社會主義,大抵他們是有此想法的。”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是( )A. 《海國圖志》 B. 《天朝田畝制度》 C. 《天演論》 D. 《資政新篇》6.歷史地圖蘊含大量信息。對如圖解讀正確的是( )A. 以長安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B. 大運河是導致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C. 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D. 見證了我國隋唐時期海外貿易繁榮7.科技文化發展水平是一個時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下列各項成就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資治通鑒》編成②雕版印刷術的發明③“麻沸散”的研制使用④《史記》編成。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8.我國在“一五”期間各個部門的投資比例是:工業占58.2%,農林水利占7.6%,運輸、郵電占19.2%,文化教育和衛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業內部,輕、重工業之間的投資比例是1:7.9。由此可見,我國當時( )A. 優先發展重工業 B. 優先發展運輸郵電業C. “農輕重”三業均衡發展 D. 三大改造穩步推進9.1873年,兩廣總督瑞麟創辦的廣州機器局正式投產,此后十余年間,生產了大量的槍炮、子彈與火輪船。可見,廣州機器局( )A. 抵御了西方列強的入侵 B. 推動了軍事工業的近代化C. 實現了自強求富的目標 D. 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10.查士丁尼在法典中并沒有廢除垂死的奴隸制度,但是贊成“釋奴的善舉”,并且一律給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資格。這反映了《羅馬民法大全》( )A. 保護了私有財產 B. 實現了自由平等 C. 強調了君主權力 D. 改善了奴隸地位11.今天,大學的課程設置是有歷史依據的,如歐洲中世紀大學課程包括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學習專業課程,有法學、醫學和神學。中世紀大學課程設置的理由是( )A. 這些科目比較受歡迎,且易于學習 B. 為擺脫基督教會的影響C. 大學享有教育自主權、可以隨便安排 D. 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12.如圖是張諤于1944年的漫畫作品《正在后退》。描繪八路軍、日本鬼子、蔣介石三人團團轉互相追擊的場景。這幅作品的時代主題是( )A. 侵略者進行瘋狂的大掃蕩B. 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C. 八路軍百團大戰意義深遠D. 東方主戰場的戰略勝利13.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中央對深圳最大的投入是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深圳的大門打開了,大力引進外資,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與競爭,解決了特區發展最為緊缺的資金問題和技術難題。材料中中央對深圳投入的“政策”是( )A. 對內改革 B. 對外開放 C. 按勞分配 D. 獨立自主14.“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據蘇聯統計,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材料表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A. 體現了蘇聯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標志高度集中的蘇聯模式正式形成C. 使蘇聯經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D. 推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快速發展15.秦漢凡是重大事件如帝號、封建、封禪等,皇帝都要與大臣共議。隋唐建立起一套“中書出令、門下封吸、尚書施行”三省六部制的“決策——執行”機制。明清時期的一些重大問題決策、重要人事選任、重大案件審理,通常都要進行不同方式的協商。據此,我國古代政治特點之一是( )A. 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B. 地方權重,威脅中央C. 君主專制,逐漸強化 D. 要事大事,君臣協商二、辨析改錯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分。16.房玄齡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錯誤: ______改正: ______17.世界三大宗教都產生在亞洲,并向外傳播成世界性宗教。判斷: ______改正: ______18.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判斷: ______改正: ______19.羅斯福政府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判斷: 改正: 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20.近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滿艱辛,但艱辛孕育了新的發展,讓我們一起探索它的發展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李鴻章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材料三: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材料四:如圖所示,鴉片戰爭以后,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三個層面。(1) 材料一中李鴻章的言論代表了清政府內哪一派別的主張,請簡要評價他們所進行的運動。(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革命以什么為指導思想?概括指出這場革命的歷史貢獻是什么?(3) 材料三里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指的是什么?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后期有了怎樣的新變化?(4) 根據材料四,第三層面空白處應該填寫什么內容?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分析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呈現出怎樣的特點?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觀點一:“光榮革命”是一次制度變遷,即從君主專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制。它以非革命的手段實現了這個變遷,開始了一個現代的英國。……到“光榮革命”為止,合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已經在英國形成了。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英國率先走向工業革命,也就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小國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開創了一種新的文明。——摘編自錢乘旦等《英國通史》觀點二:英國人工業化之后所取得的成績……將這一切歸功于“光榮革命”以來的優越制度,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引以為自豪的制度此時卻漏洞百出。他們在制度變革進程中猶豫不前,造成制度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阻礙社會進步,從而對英國強國地位造成損害,成為英國衰落的潛在隱患。——摘編自王帆《大英帝國為何從世界霸主衰弱成現在這個樣子?》(1) 材料一中的兩種觀點各是怎樣評價“光榮革命”的?材料二 1689年2月,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使國家權力的中心無可挽回地由國王轉移到議會。1694年,議會通過《三年法案》,使議會成為一個常設性立法機構。1701年,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明確規定以后英國王位不得傳給天主教徒,并規定國王的一切法律與條例非經議會通過均屬無效。——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2) 根據材料二,指出英國議會通過這一系列法律的目的。并概括英國確立政治制度的主要方式。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所示材料二宋元時期,在造紙術發展的基礎上,活字印刷術的出現,降低了制書成本,加快了出書速度,推進了圖書的普及和文化的傳播;火器的使用,推動了冷兵器向熱兵器的轉變,改變了作戰思維與交戰方式,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摘編自《發明的國度:中國科技史》材料三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摘自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1) 材料一反映了商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請從中任選其一,說出它的名稱并簡述其承載的歷史價值。 (2) 根據材料二,指出宋元時期中國科技在當時的世界處于什么地位?舉一例說明宋元科技成就是如何推動歐洲社會轉型的? (3) 根據材料一、二、三,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答案】B2.【答案】A3.【答案】D4.【答案】A5.【答案】B6.【答案】C7.【答案】C8.【答案】A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房玄齡,魏征17.【答案】√,√18.【答案】√,√19.【答案】√,√20.【答案】【小題1】派別:洋務派。評價: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言之成理即可)【小題2】指導思想:三民主義。貢獻: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小題3】“兩位先生”:民主、科學。變化:宣揚馬克思主義。【小題4】填空:思想層面(或:意識層面)。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21.【答案】【小題1】觀點一:光榮革命推動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光榮革命使英國形成合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光榮革命使英國率先走向工業革命。觀點二:光榮革命造成制度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阻礙社會進步;光榮革命損害英國強國地位,成為英國衰落的潛在隱患【小題2】目的:限制了王權,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方式:立法22.【答案】【小題1】圖一:甲骨文,可以了解商周時期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或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證實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圖二: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之一,反映了商朝時青銅制作工藝高超(任選一個即可)。【小題2】地位:處于領先地位。 舉例:印刷術西傳,便利了歐洲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等的開展;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指南針傳入歐洲,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重要條件【小題3】方式: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繼承和創造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