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下11《趙州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趙州橋》這篇課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展現了中華古建筑——趙州橋的基本情況和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高度贊揚了該建筑背后所蘊藏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揭示了它的歷史價值。本文編排自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圍繞“中華傳統文化”這一人文主題,先后編排了三首古詩、兩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一次綜合性學習和一個語文園地,相繼從不同方面描繪傳統文化的魅力,并落實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和“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作為本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本文從傳統建筑這一方面,帶領學生觸摸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梳理文章脈絡、交流表達的過程中鞏固“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寫作方法。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欣賞趙州橋的堅固、美觀,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提升民族自豪感、認同感。語言運用:認識“縣、拱”等10 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爪”,會寫“趙、省”等13個字,會寫“趙州橋、石匠”等15個詞語。思維能力:理解第三自然段是通過列舉橋欄上雕刻著的圖案把“橋的美觀”寫清楚的。審美創造:品味說明文語言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學重點1.通過回顧前文,遷移運用“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理解第三自然段是如何將趙州橋的美觀寫清楚的,并進行表達訓練。2.通過交流拓展和閱讀資料,深入體會趙州橋的圖案美、寓意美和精神美,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難點借助文物宣講會的平臺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明任務1.創設“文物宣講會”活動情境,發布評選“文物宣講員”的學習任務。同學們,歡迎來到我們的“文物宣講活動”第三站。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中國建筑文物——趙州橋,通過三個任務的考驗,評選“小小文物宣講員”,向游客介紹趙州橋! 2.簡要回顧趙州橋的基本信息和雄偉的特點,提出學習“圍繞一個意思講好文物特點”的學習目標。(板書:雄偉)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文物宣講會”的真實活動情境,發布評選“文物宣講員”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驅動學習。同時,通過回顧舊知與學習方法,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二、探秘文物賞美觀任務一:欣賞圖案美1.齊讀第三自然段,尋找關鍵句,對比發現該句的特別之處。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1)對比第二段的關鍵句“趙州橋十分雄偉”,你有什么發現?(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明過渡句的含義與作用。(板書:堅固、美觀)2.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龍刻的不同形態句子,挑選自己最歡的龍刻形態,讀一讀,與同桌分享。(1)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引導學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它們在做什么呢?相機指導朗讀。(2)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通過做動作理解“相互抵著”“回首遙望”等詞語。相機指導朗讀。(3)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引導學生想象:這兩條龍是怎么玩珠子的?總結:趙州橋石欄板上這么多不同形態的龍,每一條都雕刻得栩栩如生,難怪作者說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讓我們帶著想象,一起讀出趙州橋的美觀吧!(板書:美觀)3.教師出示搜集的趙州橋石欄板高清圖片,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交流橋上其他龍的不同姿態。4.如果你是趙州橋的文物宣講員,請你圍繞“趙州橋石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宣講趙州橋的龍紋圖示。(以課文內容為主,同時鼓勵學生講解其他龍的姿態)5.同桌互評:根據“圍繞關鍵句講清楚”“表達生動有趣”等評價維度進行評價。(設計意圖:聚焦單元語文要素,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交流,理解過渡句的含義,清楚作者圍繞橋的美觀寫了哪些內容。同時,借助圖片,通過交流分享和句式訓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審美體驗,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表達素材,提高表達能力。)任務二:了解寓意美1.學生探討趙州橋石欄板上雕刻龍圖案的寓意。(1)學生分享。(從龍圖騰、雕刻龍的目的等方面交流)(2)教師相機補充總結。龍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圖騰,可以興風布雨,鎮壓水患,雕刻龍寄托著人們渴望風調雨順、平安渡橋的愿望,也與“安濟橋”的名字相呼應。2.交流自己在其他的建筑上見到的圖案,并簡單了解寓意。(1)學生分享生活中見過的傳統圖案(如蝙蝠象征“福氣”,魚象征“年年有余”),討論其文化內涵。(2)教師出示故宮九龍壁、傳統剪紙等圖片,拓展寓意。總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建筑上的圖案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背后更蘊含著美好的寓意與寄托。我們在宣講趙州橋時也可以講解它精美圖案背后的文化寓意。(設計意圖:通過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拓展他們對古代建筑圖案的認知,激發學習興趣。通過補充寓意,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古代建筑圖案的文化內涵,深化對趙州橋美觀特點的認識。)任務三:感悟精神美1.自主閱讀關于趙州橋圖案的相關資料,交流自己的收獲和感受,體會趙州橋蘊含的“精神美”。三則材料分別展現了趙州橋的分布設計、雕刻的技術難度、雕刻時的惡劣環境,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趙州橋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干。資料一:趙州橋的雕刻分布是造橋者獨具匠心的設計。古時候,大石橋地處要道,行人很多,上坡路行走多少有一點艱難,設計兩側裝飾物較少是為了防止行人分散注意力,發生安全事故。行至橋頂,路面平坦,適宜觀賞景色,因此橋中間欄板雕飾較多。資料二:趙州橋建造花費十余年,工匠需要長期露天作業,夏季烈日炙烤,冬季寒風刺骨。雕刻時需保持固定姿勢,雙手長期接觸粗糙石面,還會導致手掌開裂、關節變形。資料三:趙州橋采用青石建造,不僅堅硬,而且雕刻時很容易裂開。工匠僅憑鐵制鏨子、錘子等簡單工具,需要精準控制力道,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2.總結趙州橋美觀的特點,引讀最后一自然段。是呀,趙州橋不僅美在圖案,美在寓意,更美在精益求精、勇于奉獻的匠心!難怪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趙州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3.指導書寫生字“智”“慧”。(設計意圖:通過提供資料,引導學生從文本學習走向更廣闊的文化探究,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同時,通過感悟工匠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和自豪感,為宣講環節進行情感鋪墊。)三、文物宣講增自信同學們,相信趙州橋的美觀已經深深烙印在大家心里,想不想把趙州橋的美傳遞給更多人?讓我們小組合作,組成“文物宣講團”,用上這些關鍵詞向游客介紹趙州橋。1.宣講準備(1)教師提供關鍵詞和句式,學生分組準備宣講內容。(2)出示評價標準,提示學生注意宣講的語言表達和儀態,做到清晰、生動、自信。2.任務分工,小組練習。3.學生展示,小組進行文物宣講,介紹趙州橋。4.師生依據“最佳文物宣講團”評選表進行評價,評選“最佳文物宣講團”和“優秀文物宣講員”。(設計意圖:為學生的表達提供支架,降低學習難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通過多元評價,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評價能力。)四、文化傳承擔使命1.采用引讀形式,回顧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對趙州橋由衷的贊美與自豪之情。(板書:世界聞名、寶貴遺產)師:這座橋歷經千年風雨,屹立不倒,至今仍可通行車輛,風采依舊。生:趙州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師:這座橋圖案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每一道紋路中都沉淀著大國工匠的專注虔誠。生:趙州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師:這這座橋是建橋史上偉大的創舉,被稱為“世界橋梁建筑史上的奇跡”。生:趙州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2.拓展更多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深化主題,喚醒學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這一處處的歷史文化遺產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中華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希望同學們課后能繼續探索,去發現更多傳統文化的瑰寶,成為一名優秀的文物宣講員!(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將學生對趙州橋的熱愛與自豪之情推向高潮。同時,通過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走向課外,關注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喚醒學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作業設計基礎作業:抄寫第三自然段,注意特殊的標點。鞏固作業:圍繞關鍵句,將兵馬俑形態各異的特點寫清楚。拓展作業:搜集一處感興趣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和同學交流,為綜合實踐活動做準備。(設計意圖:基礎作業注重強化學生語言積累,鞏固作業聚焦方法遷移,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拓展作業著眼文化傳承,通過分層作業設計,形成"語言建構——思維發展——文化傳承"的三維目標鏈,呼應新課標核心素養要求。)板書設計趙州橋雄偉 堅固 美觀世界聞名 寶貴遺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