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小公雞和小鴨子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小公雞和小鴨子》是一篇童話。課文講的是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起玩,小公雞捉蟲給小鴨子吃、小鴨子在小公雞落水時救小公雞的故事。層次清晰,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字里行間表達著伙伴間相互幫助、友好相處的情感。學習者分析一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明白如何什么是好伙伴以及如何成為好伙伴,通過本課的學習,孩子們可以在原本的認知下更深刻的體會到伙伴之間的情誼。學習目標確定文化自信:了解運用禮貌用語,體會漢語的不同情感表達。 語言運用:積累描述動作的詞語,體會句子的生動性。 思維能力: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知道前后文的關系。 審美創造:學會朋友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快樂合作。學習重點難點1.通過朗讀比較,聯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歡、偷偷地、飛快地”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加上描述動作情狀的詞語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準“不”字的變調。學習評價設計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隨堂練習,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 通過多種形式認讀字詞,查看學生的掌握程度,做到更好的鞏固。 組長記錄組內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小鴨子和小公雞分別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是怎樣互相幫助的?教師活動1 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學生讀文情況隨機正音,點撥難讀懂的詞語和句子。 重點指導朗讀,讀好第二句和第三句。 在朗讀中想象畫面,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歡”,因為找到了許多蟲子,所以小公雞可以盡情地吃,很開心很高興;再通過朗讀體會小鴨子捉不到蟲子的著急和傷心。學生活動1 1.自由朗讀課文1-4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小鴨子和小公雞遇到的困難;用波浪線畫出小公雞和小鴨子是如何幫助對方的。 2.匯報交流。 (1)學生分享畫出的內容,聯系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歡”“急得直哭”。拓展積累同類型短語,體會小鴨子著急、傷心的心情。 (2)男女生分別讀下面的兩組對話,說說自己的發現和感受,理解“偷偷地”“飛快地”含義(描述動作情狀的詞語會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小公雞跟在小鴨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公雞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鴨子游到小公雞身邊。 小鴨子飛快地游到小公雞身邊。 3.再讀全文,感知它們互相幫助的過程。 4.書寫生字:也、他、地。(觀察“也”字在“他”“地”這兩個字中的變化,初步掌握左窄右寬的書寫特點)。學生書寫,展示評價。活動意圖說明:采取多種方式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和句子,一方面是對學生初讀自學的檢測,另一方面也是生字的復現,目的在于鞏固生字的識記。環節二:小公雞和小鴨子是怎樣成為好伙伴的?教師活動2 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配合插圖,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小伙伴之間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學生活動2 1.配合插圖,同桌分角色朗讀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感受伙伴之間美好的情誼。 2.四人小組分角色扮演,體驗角色心情: 小公雞看到小鴨子找不到蟲吃,小公雞心想: 小鴨子吃了小公雞送來的蟲子,小鴨子心想: 小鴨子聽見掉進水里的小公雞喊救命,小鴨子心想: 小公雞坐在小鴨子的背上,小公雞心想: 3.全班交流:小公雞和小鴨子是怎樣成為好伙伴的? (小公雞和小鴨子在對方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從而成為了好伙伴。) 4.書寫生字:“河、說、聽、哥”,觀察“口”的位置和大小不同。學生書寫,展示評價。(完成探究單探究活動第二題) 書寫正確書寫規范書寫端正活動意圖說明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想象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心境,讀好長句子,分角色朗讀課文,并積累詞語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1.“”,。 bù bú bu (1)鴨子捉不( ) 到蟲子,急得直哭。 (2)小鴨子想不( ) 想吃蟲子呢? (3)小公雞不( )信,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后面,也下了水。 (4)小鴨子說:“不( ) 行,不( ) 行,你不( )會游泳,會淹死的!” 2.,。 ɡē ɡe shuō hé tīnɡ tinɡ 對我 :“小 解凍了,我們一起去 小河的歌聲吧!” 3.,。() 吃得很歡 吃得 急得直哭 急得 得 得 得 4.,。 他 地 (1)( )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歡( )。 (2)我和媽媽一起到( )里除草。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本節課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在本課教學時我使用多媒體以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語文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反思與改進《小公雞和小鴨子》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比較好。 1、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識寫生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來指導學生識寫生字。我設計了轉轉盤的游戲,用部件組合法等進行教學,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學生有的編順口溜,有的編兒歌,形式活潑多樣,讓學生記憶深刻。我還注重范寫,用直觀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指導。 2、創設情境,角色體驗。“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體驗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我讓學生扮演小公雞和小鴨子,想象當時的場景,想象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當時他們的心情。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體現。逐步讓孩子們養成了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 本課遺憾的是,學生思維還是沒有打開,沒有我想象中的活躍。平時上課過于依賴教材,導致學生思維呆板。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