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1.探究土壤成分實驗.(1)實驗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2)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鐵架臺、酒精燈、火柴、鐵盤、土壤等。(3)實驗步驟:①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觀察有什么現象?②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攪拌,然后靜置,觀察有什么現象?③把土壤放在鐵盤上,用酒精燈加熱,有什么現象?(4)實驗現象及結論:①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會發現( ),說明土壤中有( )。②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攪拌,然后靜置一會后,會發現燒杯中的土壤出現了( )現象,說明土中有黏土和沙子。③把土壤放在鐵盤上,用酒精燈加熱,看到( ),聞到( ),說明土壤中含有( )。2.科學小組準備用電池、導線和燈泡研究怎么讓燈泡亮起來。(1)用線代替導線,連接右面的電池和小燈泡,使小燈泡發光。(2)在連接導線時,不能同時連接電池的 。(3)在做這個實驗時,必須使小燈泡、導線和電池連接形成 時,燈絲中有電流通過,小燈泡才會發光。(4)為使電路更完整,還可以在電路中增加一個開關來控制燈泡的亮滅。根據要求設計電路,用線連起來。①一個開關控制兩盞燈。 ②每盞燈都有單獨的開關。 3.明明設計了一個簡單的電路暗箱,讓同伴亮亮來檢測。亮亮根據外部小燈泡的變化依次進行了檢測。請和他一起來完成下列實驗。(1)探究暗箱里的電路時,當檢測A、B兩接點時,若外部小燈泡變亮了,那么暗箱中A、B兩接點之間應該是 (填“通”或“斷”)著的。(2)當檢測A、D兩接點時,若檢測器中的小燈泡更暗了,則暗箱A、D兩接點之間可能有( )。A.導線 B.小燈泡 C.電池(3)當檢測B、D兩接點時,外部小燈泡不亮,說明暗箱中B、D之間 (填“有”或“無”)電流通過,此時的電路是 (填“通”或“斷”)著的。(4)若檢測A、C兩接點時,外部小燈泡更亮了,則暗箱A、C兩接點之間可能有( )。A.導線 B.小燈泡 C.電池(5)在(4)題中,若交換接線位置,外部小燈泡會( )。A.亮 B.不亮 C.更暗4.科學小組的同學在戶外采集了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土壤,為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他們將三個同樣的空塑料瓶的瓶底剪下,然后用棉線和紗布固定瓶口處,確保牢固,裝置如圖所示。同學們在做實驗時,使三個裝置的高度一致,土壤的量一樣,并且同時倒入同樣多的水。在相同的時間內,同學們發現①號土壤滲水性最好,流下的水最多:②號土壤滲水性中等;③號土壤滲水性最差,流下的水最少。(1)根據現象可推測,①號土壤最可能是 ;②號土壤最可能是 ;③號土壤最可能是 。(2)同組的小美想種植一盆仙人球放在自己的書桌上,經過查資料,小美發現仙人球耐高溫、干旱、貧瘠,不喜潮濕。因此,小美應將仙人球種植在 (填“①”“②”或“③”)號土壤里。5.“沙地洋芋”對土壤環境要求較高,適合生活在滲水能力強、疏松的沙質土中。小華和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從不同的地方采集了三種類型的土壤,觀察并比較其滲水性,最后選擇一種滿意的土壤進行種植。(1)三種土壤摸起來都濕濕的,說明它們都含有( )(單選)。A.水分 B.黏土 C.空氣(2)同學們分別在帶孔的罐子中裝入等量的土壤,并從相同高度同時倒入等量的水。5分鐘后,罐子下方量筒中的水位如圖所示。其中,滲水性最好的是( )號土壤,滲水性最差的是( )號土壤。(3)他們應該選擇( )(填“1”“2”或“3”)號土壤種植“沙地洋芋”。6.小明采集了三種土壤,將三種土壤分別標記為甲、乙、丙,然后通過實驗進行土壤滲水性研究。(1)三種土壤摸起來都是潮濕的,說明這三種土壤中都含有 ( )。A.水分 B.腐殖質 C.黏土(2)小明在做實驗時需要保持相同條件的,請在后面括號里打“√”,不同條件的在后面括號里打“×”。 ①漏斗中裝入的土壤種類 ( ) ②漏斗的大小 ( ) ③倒入的水量 ( ) ④漏斗中裝入土壤的多少 ( )(3)進一步研究發現,甲、乙、丙分別是壤土、沙質土、黏質土,其中壤土做完土壤滲水性實驗后,杯子里的水位如下,請畫出沙質土、黏質土的水位可能的位置。7.小明嘗試多種連接電路的方法。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小燈泡發光的部位是 。(2)甲圖電路開關閉合后,會發生 (選填“短路”或“斷路”)現象。(3)乙圖閉合開關后,小燈泡一直不亮,小明懷疑是電池出現問題。下列使用電路檢測器的步驟,請按照正確順序排列: 。(填序號)①重復檢測,并記錄檢測結果②電路檢測器自檢③用兩個檢測頭接觸電器元件兩端,看檢測器燈泡是否發光④從故障電路中取出電池(4)小明發現不是電池的問題,請你根據所學的知識,推測小燈泡不亮的其他兩種可能原因。① ; ②8.鳳仙花植株逐漸成長,小明想繼續探究植物的其他器官的功能與作用。他把整株鳳仙花植株放在盛有紅色染液的透明玻璃瓶中,水面處滴入植物油并做好標記。3 小時后,把枝條洗凈,并在距枝條底部的10cm、12cm、14cm位置切出切片,切面上處表示有深淺不同的染液經過。(1)從不同位置的染液顏色可以知道,莖被染紅的方向是 ( )。A.從下向上 B.從上向下 C.沒有方向(2)做該實驗時,在水面處做標記是為了( )。A.能區分不同的小組B.記錄實驗時間C.能清楚地觀察水面的變化(3)該實驗說明植物的莖能夠 。(4)3小時后,小明觀察到水面沒有明顯下降,以下操作和結論正確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弱B.根不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C.延長時間重新實驗,1-天后再次觀察并記錄水面高度(5)與鳳仙花植株發達的根系相比,水中的浮萍退化至只有一根較細的根,由此推測植物根系的一個重要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固定植物 C.吸收水分9.下圖是小明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個實驗裝置。(1)A、B兩個裝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較少的是 ,原因是 。路邊的樹木在移栽前,都要去掉葉子是為了減少 作用。(2)比較C、D兩個裝置, 實驗裝置更嚴謹?因為 。(3)大樹最好的移植時期是移植后根系馬上進行生命活動期,同時地上的蒸騰作用又比較低,所以大樹移植的最佳時期是( )A.早春 B.立夏 C.立秋 D.入冬10.土壤是地球上寶貴的資源,人類的食物絕大多數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長。科學課上,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土壤,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實驗。(1)小明用干燥的紙袋裝了一些土壤帶回教室研究,發現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水分。(2)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空氣。(3)將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水面上漂浮著一些黑色物質,它們是 。同時發現土壤有 現象,比較符合實驗結果的是圖1的 (選填“A”或“B”)。(4)小明用圖2的裝置研究了壤土、沙質土、黏質土的滲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實驗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圖2,請畫出沙質土、黏質土的水位可能位置。(5)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土壤是一種 。11.小明假期外出旅游,在一個景區發現了不同的土壤,他很好奇不同的土壤究竟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呢?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他開展了如下實驗。(1)要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性,用到的實驗器材是:玻璃杯、空塑料瓶、紗布,其中空塑料瓶是用來做( )的。(2)在這個實驗中,不同的條件是( ),要保持相同的條件是等量的時間、( )、( )等。(3)小明發現水流過3號土壤時流速很慢,流過1號流速很快,這說明了( )。A.1號土壤沙粒較多 B.3號土壤沙粒較多 C.3號土壤黏粒比1號土壤少(4)小明用手搓土壤時感到了濕潤,說明土壤中有( );把土壤倒入水中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含有( )。12.為了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能力。小科準備三個同樣的塑料瓶,剪去了瓶底并用棉線將紗布固定在瓶口處,確保牢固。(如下圖1)圖1(1)選擇三種土壤進行對比實驗,在做實驗時,要求土壤的量 ,倒入水的體積 。(選填 “相同”、“不同”)并且要 向漏斗里倒水。(選填“同時”或“分別”)(2)實驗中小科發現三種土壤流入杯子的水量不同,分 析可得①號是 ;②號是 ;③號是 。(選填“黏質土”“壤土”或“沙質土”)(3)小科查閱了多肉植物的相關資料(圖2),請你分析資料及不同類型土壤的特征,小科應該選擇 號土壤,理由是 。13.小科收集了一塊巖石,他把巖石擦拭干凈后帶回了教室,對巖石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巖石外形為長方形,用眼觀察發現有花斑狀花紋,由黑、白、肉紅等顏色的顆粒組成,用手摸感覺粗糙且顆粒較粗;聞上去沒有氣味;用小鐵棍輕輕敲打會發出低沉的聲音;用指甲、銅鑰匙、小刀都不能畫出痕跡;用放大鏡沒有看到巖石里有空隙;放入水中沒有冒出小氣泡。 (1)觀察這塊巖石用到的感覺器官有( ) (多選)。①眼 ②鼻 ③手 ④耳 ⑤口(2)根據觀察記錄,這塊巖石的軟硬程度屬于( )(3)通過觀察分析,認為這塊巖石是( )A.砂巖 B.石灰巖 C.花崗巖(4)小科想把以前采集的巖石和礦物制作成標本,正確的步驟是( )。①做標簽 ②采集巖石 ③分類編號 ④識別標本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14.科學課上老師帶領你們一起探究了根的作用,請根據你們的實驗情況完成填寫。(1)在實驗中,我們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為了( )。A.讓根吸收 B.防止水蒸發 C.為了美觀(2)為了更清楚地觀察到水位是否發生變化,我們可以( )A.在瓶子上做好記號 B.事先測量水的質量 C.大概估計一下(3)第二天我們明顯觀察到水位( )這一現象說明( )。A.上升 B.不變 C.下降 D.水蒸發了 E.水被根吸收了 F.試管漏水15.土壤是寶貴的資源,為了探究土壤的成分,亮亮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1)把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覺到土壤是濕潤的,這說明土壤中有( )。(2)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看到有許多( )冒出,這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3)下圖( )可表示土壤分層的真實情況,其中最底層的土壤微粒是( )。(4)爺爺準備了A、B、C三份土壤,讓亮亮判斷哪份土壤最適合種植西瓜。亮亮將這三種土壤 分別裝入漏斗,到達同一高度后,將等量的水分別緩慢地倒入三個漏斗中。發現水流下來最快的是土壤C, 最慢的是土壤A。①上述實驗是比較三種土壤的( )性。②西瓜喜歡土質疏松,滲水性、透氣性好,不易板結開裂的土壤。則土壤( )最適合種植西瓜,這種土壤屬于( ) (填“壤土”、“沙質土”或“黏質土”)。16.為了探究葉片是否是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某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首先從一株闊葉植物上剪下大體相同的兩個枝條。將一根枝條插入試管中,將另一枝條的葉片全部剪去插入B試管中。在兩個相同的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在水面上再滴上少量植物油,然后用塑料袋分別套在兩個試管上,扎緊塑料袋口。如圖所示。將上述A、B兩套裝置放在有陽光、溫暖的地方,數小時后,觀察發生的實驗現象。試問:(1)設置B裝置作為實驗的 組,作用是 。(2)兩支試管內的水面上滴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 ,減少對實驗現象的干擾。(3)實驗放在有陽光、溫暖的地方,好處是 。(4)數小時后,發現試管 (選填“A”或“B”)中的塑料袋內側有 ,說明植物的葉確實有蒸騰的作用。(5)葉片除了有蒸騰作用外,你還了解到它有 作用。17.比較不同的土壤。蘭蘭小組收集了三種不同的土壤,分別標號為1、2、3號。(1)肉眼觀察。1號土壤顆粒最大,摸起來比較硬。2號土壤顆粒最小,摸起來比較滑膩。3號土壤顆粒大小不均。(2)比較三種土壤的黏性,將三種土壤加水變潮濕,2號土壤最容易團成球,并且很緊實,3號土壤也能團成球,比較緊實,1號土壤無法團成球,極易散掉。根據以上兩個實驗,蘭蘭推測這三種土壤分別是1號: ;2號: ;3號: 。為了驗證這一結論,蘭蘭小組又進行了比較三種土壤滲水性的實驗,實驗結果證明蘭蘭的推測是正確的,那么這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從強到弱排序是 (寫序號)。在進行第2步實驗時,蘭蘭給三種土壤加水時不小心倒多了,攪拌時發現有氣泡產生,這說明土壤中有 。18.如圖所示是驗證花生種子萌發是否需要空氣的實驗,請回答問題。(1)實驗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兩粒花生種子所處的環境有何異同。相同點: ;不同點: 。(2)通過一段時間觀察花生種子發芽的情況:部分露出水面的種子發芽了,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種子 。(3)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種子萌發 空氣。(選填“需要”或“不需要”)19.平陽宋埠出產的白洋瓜甜中含咸,美味多汁,小科打算種植這種瓜。學校種植園里有三種不同的土壤,為了選出最適合白洋瓜生長的土壤,小科采集樣本展開了研究。(1)在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 )。A.土壤的種類 B.加入的水量 C.容器的大小(2)為了比較土壤的黏性,小科可以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A.加入水中攪拌 B.用放大鏡觀察 C.嘗試將土壤團成球(3)根據下表小科的實驗記錄,可判斷1號土壤是( ),3號土壤是( )。1號土壤 2號土壤 3號土壤顆粒大小 較大 大小不均 最小滲水性 流下的水最多 流下的水中等 流下的水最少黏性 差 較好 最好A.沙質土 B.壤土 C.黏質土(4)白洋瓜喜歡生長在肥沃、保水性好、黏性好的土壤中,小科應該選擇 號土壤進行種植。20.科學課上,我們準備了一些土壤,在老師的指導下開給子找土壤中有什么。(1)把土壤放在手中捻一捻,感覺到了土壤的濕潤,說明土壤中有( )。(2)攪拌水中的土壤,發現水面上漂浮著一些枯枝爛葉及小動物的殘骸,將來它們會變成土壤中的( )。(3)靜置一段時間,土壤出現( )現象。(4)研究發現,土壤中的不同顆粒都是由巖石( )形成的。(5)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實驗結束后,我們應將燒杯中的土壤( )。A.倒在花壇里 B.倒在垃圾桶里 C.倒在水槽里(6)根據土壤中沙粒的含量,我們可以把土壤分為( )、( )和( )三種。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頁,共10頁第9頁,共10頁《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參考答案1. 有氣泡冒出 空氣 分層 冒煙 難聞氣味 腐殖質2.(1)(2)正負極(3)閉合回路(4)3.(1)通(2)B(3) 無 斷(4)C(5)A4. 沙質土 壤土 黏質土 ①5.(1)A(2) 1 2(3)16.(1)A(2) × √ √ √(3)7. 燈絲 短路 ④②③① 小燈泡壞了 開關壞了8.(1)B(2)C(3)輸導水分(4)C(5)C9.(1) B 因為葉子數量少,蒸騰作用減慢 蒸騰(2) C 因為D裝置中土壤中的水分也會蒸發成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3)A10.(1)紙變潮濕了(2)冒氣泡(3) 腐殖質 分層 A(4)(5)混合物11.(1)漏斗(2) 土壤種類 等量的水 等量的土壤(3)A(4) 水 空氣12.(1) 相同 相同 同時(2) 沙質土 壤土 黏質土 ① 滲水性、透氣性都好13.(1)①②③④(2)硬(3)C(4)C14.(1)B(2)A(3) C E15.(1)水分(2)氣泡(3) 乙 沙礫(4) 滲水 C 沙質土16.(1) 對照組 對比唯一條件變化的影響(2)防止水分蒸發(3)加快實驗進程(4) A 小水珠(5)光合17. 沙質土 黏質土 壤土 1號、3號、2號 空氣18. 所處的溫度是一樣的 一顆種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一顆種子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氣中 沒有發芽 需要19.(1)A(2)C(3) A C(4)320.(1)水分(2)腐殖質(3)分層(4)風化(5)A(6) 沙質土 黏質土 壤土答案第4頁,共4頁答案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