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末檢測卷(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末檢測卷(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末檢測卷(三)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總分 等級
得分
一、填空題(26分)
1.實驗設計中,除了_____________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2.冰受熱后從固體變成液體,這種現象叫做_____________。水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水的_____________。
3.實驗時,一條蠶寶寶的實驗結果存在_____________性,應該增加樣本數量,才能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4.燕子和昆蟲繁殖后代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而小華家中養的小狗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
5.冰是固體,水是液體,水蒸氣是氣體,它們屬于_____________物質。
6._____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體,幼苗是由_____________發育而來的。
7.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_____________。
8.太陽是一個自身能發光、發熱的_____________星球,是離地球最近的_____________。
9.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_____________、高地和“月海”。
二、選擇題(30分)
10.下列關于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生物能動,非生物不能動。
B.生物能發出聲音,非生物不能發出聲音。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沒有生命。
D.生物對環境有反應,非生物沒有。
11.蠶在準備吐絲結繭時,會出現哪些特征?( )
A.胸部變透明,進食增加
B.胸部變透明,停食,腹部趨向透明,頭胸昂起
C.腹部變黑,活動頻繁
D.頭部變大,停食
12.東非大草原上,角馬、水牛等浩浩蕩蕩地長途遷徙,是因為它們要( )。
A.影響環境 B.適應環境 C.依賴環境 D.改善環境
13.紅樹能在海水中茁壯成長與它的根有關:板狀的支持根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株的穩定,可以防止海浪沖擊;指狀的呼吸根在漲潮時幫助植株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小科看見研學小組正在進行實驗探究紅樹根的作用,具體實驗過程如下圖1所示(燒杯中陰影部分表示泥沙),關于這些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實驗過程 圖2—紅樹的板狀支持根 圖3—紅樹的指狀呼吸根
A.這個實驗是一個對比實驗,不能算是模擬實驗
B.這個實驗可以探究紅樹板狀支持根(圖2)對于濕地中潮漲潮落的適應
C.這個實驗可以探究紅樹指狀呼吸根(圖3)對于濕地中潮漲潮落的適應
D.這個實驗可以探究紅樹護岸固堤的能力
14.下列現象中,能體現動物適應環境的是( )。
A.青蛙冬眠 B.蚯蚓在干燥土壤中活動
C.麻雀在雨天頻繁飛行 D.瓢蟲捕食蚜蟲
15.“陽光下,柳絮紛紛揚揚,隨風飛舞,仿佛一場奇妙的太陽雪。”下述植物和詩句中柳樹種子傳播方式相同的是( )。
A.蒼耳 B.沙棘
C.梣葉槭 D.荷花
16.下列的詩句或者諺語中,描述了有的植物不用種子也可以進行繁殖的是( )。
A.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D.清明天氣好,谷種可撒早
17.如圖,小紅想利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做一個“小噴泉”。制作過程中燒瓶和水槽都要加水,要想產生“噴泉”效果,水槽要加入的須是( )。
A.熱水 B.溫水
C.冷水 D.冰水
18.昆蟲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
A.身體分節并分部 B.有三對足
C.有兩對翅 D.有羽毛
19.上午,樹的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位置( )。
A.相同 B.開始相同,后來相反
C.相反 D.開始相反,后來相同
2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里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正確的是( )。
A.月球本身發生了圓缺變化
B.月球能自己發光,有時亮面多,有時亮面少
C.每個月的不同日期,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大小不同
D.以上都對
21.世界上第一個以實踐來驗證地球是球形的人是( )。
A.亞里士多德 B.哥倫布 C.麥哲倫 D.伽利略
22.夏天,小李打開冰箱的冷凍室看見一股“白氣”向下飄出,聯想到了燒開水時壺嘴向上冒“白氣”的情景,這兩種“白氣”( )。
A.都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小水珠
B.冷凍室飄出的“白氣”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小水珠
C.燒水壺冒出的“白氣”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小水珠
D.都是水蒸氣
23.水結冰然后冰融化的過程中,水的變化狀態是( )。
A.由液態變成固態,然后又變成液態 B.由固態變成液態,然后又變成固態
C.由液態變成固態 D.由固態變成液態
24.最近天氣晴朗,小科將一支普通溫度計和一支水銀體溫計放在窗臺同一位置,記錄7月4日凌晨2點至7月5日凌晨2點的溫度,溫度計示數T及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t表示過了幾個小時,紅色實線表示普通溫度計,墨綠虛線表示體溫計),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三、判斷題(10分)
25.蜻蜓能捕捉害蟲,蜜蜂能釀蜜,可見昆蟲都是益蟲。( )
26.所有植物都只能用種子繁衍后代。( )
27.用鉛筆分別觸碰蝸牛和課桌,蝸牛有反應,是動物;課桌無反應,是植物。( )
28.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有限度的。( )
29.葡萄和爬墻虎都能攀緣生長。( )
30.圖圖想讓蠶卵盡快孵化,于是他將蠶卵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里。( )
31.月相變化是由于月球的形狀在不斷變化。( )
32.生活在海邊的人們發現,當帆船回港時,總是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是因為地球的形狀是球體。( )
33.-15℃比-10℃氣溫高。( )
34.水沸騰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白霧,這些白霧是水蒸氣。( )
四、連線題(6分)
35.將下列動物,與其適應環境改變的行為用直線連接起來。
大雁 熊 蛇 螞蟻 狼 丹頂鶴
冬眠 遷徙 換毛 儲存食物
五、簡答題(6分)
36.如果想要飼養一只蠶寶寶的話,我們需要通過哪些步驟來飼養呢?請簡單寫下來。
六、實驗題(12分)
37.圖甲所示,是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裝置圖。
甲 乙
(1)實驗時,用酒精燈的_____________焰給燒杯加熱。
(2)實驗時,依據觀察到水的內部產生大量的氣泡,判斷水開始_____________。
(3)圖乙是實驗第4分鐘時溫度計顯示的數,將其讀數記錄到表中。
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0 92 94 96 99 100 96 100
(4)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_____________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_____________和側壁。
(5)從記錄數據看出,在第_____________分鐘記錄的數據是明顯錯誤。
(6)從實驗可得出,加熱了_____________分鐘水開始沸騰;水沸騰過程中需要吸熱,但溫度_____________。
七、綜合題(10分)
38.觀察下圖,回答問題。
(1)在括號里填出蠶豆種子各部分的名稱。
(2)種子中的_____________是有生命的,可以發育成新的生命。
(3)_____________發育生長后變成莖和葉;_____________發育生長后變成根。
(4)種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觀察種子實驗時,用到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鑷子等。
參考答案
1.對比
【解析】實驗設計的科學原則之一是控制變量法,即在實驗中除了研究的對比因素不同外,其余所有條件都必須保持一致,以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確保實驗結論的有效性。
2.融化 沸點
【解析】水的三態變化伴隨著熱量的變化,冰變成水的過程叫做融化,融化過程中會不斷吸收周圍的熱量。水的沸騰需要達到一個臨界值,普通大氣壓下水達到沸騰的溫度是100℃,此時100℃被稱為水的沸點。
3.偶然
【解析】實驗時,由于樣本數量較少(僅一條蠶寶寶),實驗結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帶有隨機性或不確定性,因此這里填“偶然”最為合適。通過增加樣本數量,可以減少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從而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卵生 胎生
【解析】像魚、昆蟲、鳥類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我們稱這樣的動物為卵生動物。常見的卵生動物有蜻蜓、鴨、鵝、蝴蝶、蠶、魚等。燕子和昆蟲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卵生。像狗、貓、羊這樣。母體直接生小動物,并用乳汁哺育小動物,這樣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動物叫胎生動物。常見的胎生動物有馬、牛、羊、狗、熊貓、蝙蝠等。小華家中養的小狗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5.同一種
【解析】冰、水和水蒸氣都是由水分子組成的,只是它們存在于不同的物態(固態、液態和氣態)。因此,它們屬于同一種物質。
6.胚 胚
【解析】種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而胚是由胚根、胚芽和子葉組成的。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胚根發育成植物的根,胚芽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胚發育成植物的新個體。
7.生命
【解析】我們根據物體是否有生命把它們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大類。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是有無生命。
8.氣體 恒星
【解析】地球是太陽系內的一顆行星,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它以巨大的質量吸引著其他成員按照一定的軌道,環繞自己運動。
9.環形山
【解析】環形山是月球表面最顯著的地貌特征之一,多由小行星、彗星等天體撞擊形成 。400多年前,伽利略用自制望遠鏡觀測月球,發現月球表面存在眾多環形山、高地和“月海”。
10.C
【解析】A.非生物也能動,比如機器人代替人類勞動,因此A選項錯誤。
B.除了生物以外,非生物也能發出聲音,比如石頭碰撞,水流湍急的聲音,因此B選項錯誤。
C.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就是生物具有生命,非生物沒有生命,C選項正確。
D.非生物也會跟環境進行能量或物質交換從而影響環境,比如空氣中的硫化物太多就會形成酸雨,對當地環境以及生物造成損害。因此D選項錯誤。
11.B
【解析】胸部變透明,停食,腹部趨向透明,頭胸昂起是蠶結繭前的典型特征。胸部變透明:表明絲腺已發育成熟,絲液逐漸充滿腺管。停食:蠶不再進食,專注吐絲。腹部趨向透明:部分品種腹部也會變透明,與絲腺活動相關。頭胸昂起:蠶開始尋找結繭位置,準備吐絲。故選B。
12.B
【解析】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夠生存,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境。角馬、水牛等浩浩蕩蕩地長途遷徙、冬眠、換毛、保護色和魚類的洄游都是為了適應環境。故選B。
13.D
【解析】A.此實驗既是對比實驗,也是模擬潮汐環境的實驗,A選項錯誤。
B.板狀支持根主要用于支撐與穩固,并非主要用于應對潮水帶來的“缺氧”問題,B選項錯誤。
C.此實驗正是用來探究紅樹指狀呼吸根在潮汐漲落中的通氣作用,C選項錯誤;
D.護岸固堤能力的研究需要模擬更復雜的海浪沖擊,不是本實驗的主要目的,D選項正確。
故選D。
14.A
【解析】A.冬天溫度低,食物減少,青蛙通過冬眠來降低新陳代謝,減少能量消耗,以適應寒冷和食物短缺的環境。這是典型的動物對環境適應的例子。選項符合題意;
B. 蚯蚓需要濕潤的環境來呼吸。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會向更深層、更濕潤的土壤移動,或者分泌粘液覆蓋身體,以保持體表濕潤,適應干燥的環境。這也是一種對環境的適應。選項不符合題意;
C.麻雀在雨天頻繁飛行可能是為了尋找食物或躲避天敵,但這并不是一種長期、穩定的對環境的適應性行為。雨天飛行反而會增加風險,不屬于典型的適應現象。選項不符合題意;
D.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體現了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但并不能直接體現瓢蟲對環境的適應。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5.C
【解析】柳樹的種子外部有茸毛,能隨風飄散,其傳播方式主要靠風力。同樣,梣葉槭的果實帶有“翅膀”,能夠隨風飛舞,也屬于風力傳播。而蒼耳依靠刺鉤附著在動物身上傳播,沙棘常通過鳥類等動物傳播,荷花的種子則多靠水流或其他方式傳播,因此只有梣葉槭的傳播方式與柳樹相同。故選C。
16.A
【解析】A.詩句“無心插柳柳成蔭”描述了植物的扦插繁殖方式。扦插屬于無性繁殖(營養繁殖),通過將柳樹的枝條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發芽,形成新的植株。這一過程完全不需要種子,符合題目中“不用種子繁殖”的要求。A選項正確。
B.強調植物地下部分(如根或莖)的生命力,雖能重新生長,但更多體現個體存活而非繁殖新植株。B選項錯誤。
C.直接描述種子繁殖,與題意無關。C選項錯誤。
D.明確提到“谷種”,屬于種子繁殖。D選項錯誤。
故選A。
17.A
【解析】為了產生“噴泉”效果,需要利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在這個實驗中,燒瓶內的空氣受熱后會膨脹,壓力增加,讓燒瓶內的水噴出。我們可以通過將燒瓶放入熱水中來實現加熱燒瓶內的空氣,內部的水在熱空氣的作用下被推出,形成“噴泉”。故選A。
18.D
【解析】昆蟲的主要特征包括:身體分節并分部(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對應選項A。有三對足(即六條腿),對應選項B。通常有兩對翅(如蝴蝶、蜜蜂等),對應選項C。羽毛是鳥類特有的結構,昆蟲體表覆蓋的是外骨骼,可能有絨毛或鱗片,但不會有羽毛。因此,選項D不屬于昆蟲的特征。故選D。
19.C
【解析】影子的方向始終與太陽光照射的方向相反。例如,當太陽在東方時,影子會朝向西方;當太陽在西方時,影子會朝向東方。故選C。
20.C
【解析】A.“月球本身發生了圓缺變化”是不正確的。月球本身并沒有發生形狀上的變化,它的“圓缺”是由于我們觀察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不同而造成的。選項不符合題意;
B.“月球能自己發光,有時亮面多,有時亮面少”是不正確的。月球本身并不發光,它是反射太陽光而亮的。我們看到的“亮面多”或“亮面少”是因為月球圍繞地球轉動時,太陽照亮月球的部分不同。選項不符合題意;
C.“每個月的不同日期,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大小不同”是正確的。這正是月相變化的原理,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導致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大小不同,從而形成了月相的圓缺變化。選項符合題意;
D.只有C選項是正確的,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1.C
【解析】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帶領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1522年,回到西班牙,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實踐來驗證地球是球形的人。故選C。
22.B
【解析】A.燒水壺的“白氣”并非來自周圍空氣。A選項錯誤。
B.冰箱的“白氣”確實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B選項正確。
C.燒水壺的“白氣”是壺內水蒸氣液化,而非周圍空氣。C選項錯誤。
D.“白氣”是液態小水珠,不是氣態水蒸氣。D選項錯誤。
故選B。
23.A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存在狀態,水蒸氣是它的氣態形式,水是它的液態形式,冰是它的固態形式,這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水從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需要吸熱或放熱,主要取決于溫度的變化。根據水的三態變化的認識,水結冰然后冰融化的過程中,水的變化狀態是由液態變成固態,然后又變成液態。故A選項正確。
24.A
【解析】一般來說,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通常出現在下午 2 點左右,因小科記錄的是7月4日凌晨2點至7月5日凌晨2點的溫度,那么溫度最高的時間應該出現開始12小時后。因為水銀體溫計其量程為35℃—42℃,且具有溫度升高后仍能保持讀數的特點。普通溫度計則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升高或下降。觀察選項可能正確的是A。
25.×
【解析】蜻蜓和蜜蜂都是對人類有益處的昆蟲,但并不是所有昆蟲都是益蟲,比如蟑螂會給人類帶來疾病,蚊子會吸血,題干表述的過于絕對。
26.×
【解析】并非所有植物都只能通過種子來繁衍。許多植物還能通過無性繁殖方式繁衍,例如利用根、莖、葉進行繁殖,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因此這種繁殖方式被稱為營養繁殖。
27.×
【解析】蝸牛能對外界刺激(如觸碰)產生反應(如縮進殼內),符合動物的特征。課桌是木頭制成的非生物,雖然木頭來源于植物(如樹木),但課桌本身沒有生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生長或繁殖,因此不屬于植物。
28.√
【解析】生物的生存需要適應環境,但這種適應能力是有限度的。例如,北極熊能生活在寒冷的北極,但如果溫度過高,它們會因無法散熱而死亡;仙人掌耐干旱,但若長期泡在水里,根部會腐爛。因此,當環境變化超過生物的適應能力時,它們可能無法存活。
29.√
【解析】藤本植物都長著細長的藤,自身不能直立生長,而要纏繞在其他物體上,或借助卷須、吸盤等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葡萄和爬墻虎都是攀緣莖,是藤本植物。葡萄和爬墻虎都能攀緣生長,它們都長有細長的藤。
30.×
【解析】蠶卵孵化需要溫暖的環境(適宜溫度約為20℃~25℃)。冰箱冷藏室溫度過低(通常2℃~8℃),會抑制蠶卵發育,延緩甚至無法孵化。因此,圖圖的做法無法讓蠶卵盡快孵化,反而可能起到反效果。正確方法是將蠶卵放在室溫、避光且通風的環境中。
31.×
【解析】月相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而產生的,月球的形狀并沒有改變。
32.√
【解析】古希臘人發現:進港的船只,總是先看見船帆桅桿,后看到船身;出港時船身先消失,船帆桅桿后消失。據此,他們大膽設想:地球不是平的,可能是一個大圓球。根據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在海邊,人們會發現遠方來的船總是先看到帆頂,然后才看到船身,推測地球可能是球體。
33.×
【解析】在攝氏溫度計中,數值越小表示溫度越低。因此,-15℃比-10℃低5攝氏度。所以,-15℃的氣溫比-10℃的氣溫低,而不是高。
34.×
【解析】水蒸氣是水在加熱過程中蒸發形成的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它本身是不可見的,當水沸騰時,水蒸氣會迅速從水面升起。當我們看到水沸騰時產生的白霧,這實際上是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空氣后,水蒸氣中的部分能量被吸收,導致水蒸氣液化成無數微小的水滴。這些微小的水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了我們看到的白霧。
35.
【解析】大多數生物的身體特征和生活習性都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大雁、丹頂鶴→遷徙
大雁和丹頂鶴是候鳥,冬季會飛往溫暖的南方,春季返回北方。遷徙是為了適應氣候變化,尋找充足的食物和適宜的生存環境。
熊、蛇→冬眠
熊和蛇在冬季食物匱乏時進入冬眠狀態,降低體溫和代謝速率,減少能量消耗,以此度過嚴寒。
狼→換毛
狼在冬季會換毛,長出更厚密的毛發以保暖,夏季則褪去部分毛發幫助散熱。這是對溫度變化的適應行為。
螞蟻→儲存食物
螞蟻在秋季大量收集食物(如種子)并儲存在巢穴中,為冬季無法外出覓食做準備,確保群體存活。
36.飼養蠶寶寶的步驟:①準備容器:用干凈的紙盒或塑料盒(扎孔通風)作為住所。②提供桑葉:每天摘取新鮮桑葉(需洗凈擦干),剪成小片喂食。③日常清潔:清理殘葉和黑色顆粒狀糞便,保持干燥。④觀察蛻皮:4-5齡蠶會靜止蛻皮,期間不要觸碰。⑤結繭準備:在盒內放樹枝/網格,供成熟蠶吐絲結繭。
【解析】蠶是完全變態昆蟲,飼養時需滿足其食性(只吃桑葉)、清潔環境(避免霉變)和生理需求(蛻皮需靜置,結繭需支撐物)。注意桑葉不可帶水,避免暴曬或過潮環境。
37.(1)外 (2)沸騰 (3)98 (4) 液泡 底 (5)7 (6) 6 保持不變
【分析】將燒杯中的水加熱至沸騰,會發現水沸騰時燒杯內有大量的氣泡產生。而且燒杯中的水在逐漸減少。沸騰時水溫不再繼續升高,而是保持不變。
【小題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和外焰。外焰溫度最高,加熱效率最好。因此,實驗中應使用外焰加熱。
【小題2】水沸騰時,其內部會產生大量、持續上升的氣泡,這是沸騰的顯著特征。當看到這種現象時,可以判斷水開始沸騰。
【小題3】根據圖中提供的數據可知,第4分鐘的溫度很可能記錄為98℃。
【小題4】溫度計下端液泡是感知溫度的部分,必須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才能準確測溫。同時,液泡不能接觸容器壁或容器底,因為容器壁和底可能與液體有溫差,導致讀數不準確。
【小題5】查看表格數據可知,水在達到沸點后會保持沸點溫度(在標準大氣壓下約為100℃)。從第6分鐘開始達到100℃,第7分鐘突然降到96℃,這與水沸騰時溫度應保持不變的特點矛盾,因此第7分鐘的數據是錯誤的。
【小題6】觀察溫度數據,溫度在第6分鐘達到100℃,之后保持在100℃左右。因此,可以認為水在第6分鐘開始沸騰。水沸騰是一個吸熱過程,吸收的熱量用于改變水的狀態(從液態變為氣態),而不是升高溫度,所以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38.(1) (2)胚 (3) 胚芽 胚根 (4)保護種子
(5)放大鏡
【解析】【小題1】根據蠶豆種子的結構圖和植物種子的基本組成,蠶豆種子由種皮、子葉和胚組成,胚包括胚根和胚芽。
【小題2】胚是種子中有生命的部分,可以發育成新的生命。
【小題3】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根發育成根,這是植物生長的基本過程。
【小題4】種皮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內部的胚和子葉。
【小題5】觀察種子實驗中常用放大鏡和鑷子進行處理和觀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城县| 会理县| 康定县| 巴里| 建瓯市| 开化县| 修武县| 库尔勒市| 和静县| 北碚区| 佳木斯市| 临泉县| 五台县| 怀仁县| 山丹县| 绥宁县| 昭通市| 闽侯县| 渑池县| 慈利县| 崇左市| 东兴市| 红安县| 璧山县| 周宁县| 鄂尔多斯市| 武夷山市| 安溪县| 来安县| 依安县| 黄梅县| 富阳市| 平原县| 于田县| 汝南县| 东莞市| 兴文县| 焉耆| 青阳县| 台州市|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