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歷史押題密卷2(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歷史押題密卷2(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終極押題密卷2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5 番禺區一模)唐朝設置鴻臚寺,用于分辨來者和朝貢使團的等級高低,統計參加招待宴會的人數。朝貢使奉獻的物品,都先送到鴻臚寺估價,再根據估價確定回賜的物品。這反映了唐朝(  )
A.疆域空前擴大 B.對外交往頻繁
C.文化教育昌盛 D.經濟持續繁榮
2.(2025 番禺區一模)元朝時云南行省的長官教當地人民播種,興修水利,創建孔子廟等。巡行勸農使向他們傳授內地先進的養蠶方法,“(當地人)收利十倍于舊,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這些做法(  )
A.推動了教育公平 B.開創了戶籍管理系統
C.削弱了君主權力 D.促進了邊疆地區開發
3.(2025 番禺區一模)明朝每年大量出口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西方以美洲白銀支付。大量白銀從國外流入,成為明朝的主要貨幣。這說明(  )
A.中國在中外貿易中處于入超地位
B.驛傳制度長盛不衰
C.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的一環
D.一條鞭法成效顯著
4.(2025 番禺區一模)某學者寫道:“余考知西洋文物之傳入除由貿易得來者可以毋論外,其若西洋樓臺、炮臺、戰船諸物之建造,西洋醫術之介紹,歐美外情之采訪,甚至近代銀行事業之仿行,中外貨幣之傾融兌換,莫不以十三行為其嘴矢(開端)。”該學者認為十三行充當了(  )
A.西方殖民侵略的軍事基地
B.改革開放的窗口
C.清朝實施文化專制的工具
D.溝通中西的橋梁
5.(2025 番禺區一模)1897年創辦于上海的大同譯書局在梁啟超的主持下,翻譯“各國變法之事,及將變未變之際一切情形之書”,出版了《俄土戰紀》《意大利興國俠士傳》《瑞士變政記》等。這反映了維新派(  )
A.發展教育的決心 B.創辦實業的訴求
C.學習技術的愿望 D.變法圖強的需要
6.(2025 番禺區一模)1920年,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五一”May Day運動史》,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等口號;陳獨秀在上海工人集會上派發《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國勞務政府的通告》。材料體現了(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已改變
B.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C.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D.中國共產黨注重組織建設
7.(2025 番禺區一模)某班級舉行歷史辯論賽,如表是兩位同學的部分論據。由此推測,此次辯論賽的辯題是(  )
A同學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建立;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并享有平等、自由等權力
B同學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族臨時大總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簽訂不平等條約“中日民四條約”;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A.辛亥革命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B.辛亥革命的爆發是必然還是偶然
C.護法運動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D.北洋政府的統治是進步還是倒退
8.(2025 廣州模擬)如圖所示,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瓊刻有神人獸面紋,考古學家發現其紋飾與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器存在相似性。這說明(  )
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山東龍山文化出土的玉器
A.長江流域最早進入文明時代
B.中華文明呈現多元一體的特征
C.夏朝已建立成熟的禮樂制度
D.商周時期玉器制作的技藝高超
9.(2025 廣州模擬)中華文化重視以人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種“仁者愛人”的思想體現在政治倫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選項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
A.無為而治 B.以法治國 C.反對苛政 D.兼愛非攻
10.(2025 廣州模擬)秦簡《法律答問》記載:“盜采人桑葉,贓不盈一錢,何論?貲徭三旬。”(“貲”指罰金或勞役,“徭”指徭役,“三旬”即三十天),這反映秦朝(  )
A.嚴刑峻法維護小農經濟
B.強化中央集權體制
C.法律注重保護貴族特權
D.重視地方軍事管理
11.(2025 廣州模擬)漢文帝時期,寵臣鄧通“得賜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而漢武帝時期“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最終“鄧通錢盡,寄死人家”。這一歷史現象最能說明漢武帝(  )
A.促進全國貨幣流通 B.把鑄幣權收歸中央
C.完善法律監督體系 D.削弱諸侯政治勢力
12.(2025 廣州模擬)《唐摭言》記載:“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唐代宰相陸贄18歲進士及第,元稹15歲投考明經科獲取功名,皆以寒門之身入仕。這種現象最能說明唐代科舉制(  )
A.徹底消除門第觀念 B.推動社會階層流動
C.完善官員考核制度 D.導致士族完全衰落
13.(2025 廣州模擬)1965年11月,山西大同石家寨村西南發現一座北魏早期墓葬。墓葬中發現五塊較為完整的木板漆畫,其上繪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晉文公、漢成帝等人物故事,且其畫風與東晉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有共通之處。這反映了(  )
A.魏晉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
B.匈奴與漢族的密切交往
C.漢文化對北魏社會的影響
D.魏晉南北朝政權的交替
14.(2017 蘇州)《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和民間諺語“蘇湖熟,天下足”。這兩段材料所反映的現象主要說明了(  )
A.國家重點支持東南沿海的開發
B.蘇州和湖州是我國的經濟重心
C.東南沿海地區農民賦稅負擔重
D.江南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15.(2024 福建)《元史 百官志》記載,由宣政院掌管西藏軍民事務。該事件開啟了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據此推斷,下列機構在地區管轄上也起到類似影響的是(  )
A.吏部 B.刺史
C.澎湖巡檢司 D.樞密院
16.(2024 江西)如圖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數量和人均耕地面積對比圖。這反映了清朝中期(  )
A.人地矛盾突出 B.農業生產恢復
C.階級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嚴重
17.(2025 廣州模擬)鴉片戰爭以前,來華外商一向居住在廣州城外的洋館:鴉片戰爭后,英國侵略者蠻橫要求進入廣州城。根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1849年廣州民眾發布《全粵義士義民公檄》:“夷人入城,萬姓切齒,誓不與之俱生。若夷人入城,則闔省商民,必至罷市罷工,非以阻之,實以衛之也。”這一斗爭表明鴉片戰爭后(  )
A.民眾自發進行反侵略斗爭
B.清政府積極組織民眾抵抗
C.列強經濟侵略已深入內地
D.社會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
18.(2025 廣州模擬)如表中所述,近代新式學堂(部分)的課程設置最能體現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學堂 創辦時間 性質 開設課程
京師同文館 1862年 官辦外語學堂 英、法、俄等外語;天文、算學、國際法;《四書》《五經》
福州船政學堂 1866年 官辦軍事技術學堂 船舶制造、航海技術、機械工程;《圣諭廣訓》
天津水師學堂 1880年 官辦技術學堂 電報原理、線路架設、密碼編譯;《孝經》《論語》
A.全面學習西方改革政治制度
B.改變傳統科舉考試內容
C.學習西方技術維護傳統秩序
D.培養近代軍事指揮人才
19.(2025 廣州模擬)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總裝線,裝配出新中國第一輛CA10型載重汽車,毛主席親自命名“解放”,標志著中國結束了不能自主生產汽車的歷史。這一成就直接得益于(  )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工業奠基
B.“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
C.改革開放時期的先進技術引進
D.三大改造完成后的所有制變革
20.(2025 廣州模擬)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的一項政治制度。而雅典衛城遺址出土的陶片中發現,刻有“地米斯托克利”的名字(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紀雅典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在薩拉米戰役中,他指揮雅典海軍取得了對波斯侵略者的決定性勝利)。此文物可直接印證(  )
A.雅典民主制度的運行機制
B.希臘城邦間存在軍事沖突
C.奴隸主貴族可以避免放逐
D.希臘戲劇的創作題材豐富
21.(2024 南通)1793年,雅各賓派發出動員令之后,全國就很快征召了120萬軍隊,比最顯赫的路易十四時代的軍隊還多五倍,新的軍隊奔赴救國的前線。與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英國“光榮革命” B.法國大革命
C.美國的獨立戰爭 D.凡爾登戰役
22.(2024 重慶)20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一度超過美國企業。為此,美國通過高額關稅和強制規定市場份額等措施,打擊東芝、日立等半導體企業。這反映出(  )
A.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
B.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逆轉
C.世界兩極格局的結束
D.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倒退
23.(2025 廣州模擬)1930年,印度甘地號召向“食鹽進軍”,帶領民眾到丹迪海邊自取海水制鹽,反對英國殖民當局壟斷食鹽生產。此歷史事件對印度民族解放的貢獻是(  )
A.徹底驅逐英國殖民者 B.喚醒民眾民族意識
C.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 D.實現工業獨立自主
24.(2025 廣州模擬)一戰期間,飛機首次被用于戰場偵察和轟炸。1944年,諾曼底登陸,盟軍在飛機的支援下在法國的西北部登陸,成千只運兵船和成千架飛機穿過英吉利海峽,支援戰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科技軍事化改變戰爭面貌
B.工業革命推動了和平發展
C.戰爭促進科學技術民用化
D.飛機的使用決定戰爭勝負
25.(2025 廣州模擬)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是(  )
A.主張暴力推翻一切政權
B.代表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
C.否定資本主義全部成果
D.強調國際間合作的重要性
二.材料題(共3小題)
26.(2025 番禺區一模)科技創新促進社會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世紀60年代,日本學者湯淺光朝提出,近現代歷史上世界科技活動中心呈現出周期性轉移,科學史界稱之為“湯淺現象”。他認為,當某個國家在某時期內產生的重要科技成果超過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就可以認為這個國家是當時世界科學活動的中心。從16世紀至20世紀,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發生了五次大的變遷。“湯淺現象”背后產生因素包括有: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激蕩、社會的變革、新學科的產生、科學人才的流動等。
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的五次大變遷
國家 時段 科學代表人物
意大利 1540﹣1610 伽利略
英國 1660﹣1730 ①   
法國 1770﹣1830 拉瓦錫
德國 1810﹣1920 施萊登
美國 1920至今 ②   
——摘編自劉釩《“湯淺現象”內涵解析及其現實意義》
材料二: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興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信息技術等方面重大突破,使生產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貿易的規則及機制進一步完善。科技的進步為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條件,全球性的國際金融市場網絡已經形成。
——摘編自黃光耀《三次科技革命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1)根據材料一,指出①和②的代表人物。結合所學知識,挑選任一國家,運用至少兩個史實分析該國成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27.(2025 增城區一模)九年級同學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展項目式學習。請你幫助他們完善項目報告。
【項目報告一:科技之變】
時代發展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信息時代
科技革命典型成果 ①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紡紗機②    ①愛迪生發明的耐用的白熾燈泡②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 ①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 ②孩子們通過互聯網學習知識
【項目報告二:秩序之變】
資料卡 從時間縱向觀察20世紀國際秩序(格局)的演變,上半葉,由于一戰而“建構”,由于二戰而“解構”,由于停戰而“重構”;下半葉,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幾近半個世紀的“對峙”,又由于蘇聯的解體而開啟了世界多極化趨勢。 ——據劉新宇等《在世界格局新變化中聚焦“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資料解讀 “建構”: “重構”: 世界多極化趨勢:
【項目報告三:治理之變】
——據劉洋《國際聯盟的當代價值研究》等
(1)閱讀項目報告一,補充序號②,并說明科技革命與時代發展的關系。
(2)閱讀項目報告二,資料卡中“建構”“重構”“世界多極化趨勢”分別指的是什么?
(3)閱讀項目報告三,補充序號A。綜合上述項目報告,就中國如何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你的建議。
28.(2024 廣州一模)某歷史學習興趣小組圍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開展了探究活動。
序號 材料 出處
① 東漢時代,我國天氣有趨于寒冷的趨勢,有幾次冬天嚴寒,晚春國都洛陽還降霜降雪,但冷期時間不長。直到三國……(出現了)第一次有記載的淮河結冰。……這種寒冷氣候繼續下來,直到第三世紀后半葉,特別是280﹣289年這十年間達到頂點 摘編自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② (北魏)南遷,革夷從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華壤邊民,虜漢相雜 (唐)劉知幾《史通,內篇:書志》
③ (北魏后期)稻谷畝產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達10斛,大大超出了漢代平均畝產3斛的水平。……為“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冶鐵業也大有發展……釀酒業、制瓷業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費的手工業,從業人數增加很快。……(洛陽)城不僅五方雜處,市場繁榮,沽販云集,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區域,安置了南、北、東、西各族降民以及西域和域外商人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④ 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測后記》
(1)說明搜集上述材料對于研究該主題的意義。
(2)若要進一步研究這一主題,還應該再搜集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說明理由。
(3)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漢化措施,并說明評價歷史問題應該堅持的原則。
2023年中考歷史終極押題密卷2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C D D C A B C A B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C D C A A C B A B A
題號 23 24 25
答案 B A B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5 番禺區一模)唐朝設置鴻臚寺,用于分辨來者和朝貢使團的等級高低,統計參加招待宴會的人數。朝貢使奉獻的物品,都先送到鴻臚寺估價,再根據估價確定回賜的物品。這反映了唐朝(  )
A.疆域空前擴大 B.對外交往頻繁
C.文化教育昌盛 D.經濟持續繁榮
【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材料“唐朝設置鴻臚寺,用于分辨來者和朝貢使團的等級高低,統計參加招待宴會的人數。朝貢使奉獻的物品,都先送到鴻臚寺估價,再根據估價確定回賜的物品”可知,唐朝專門機構處理多國使團事務,負責接待朝貢使團、評定等級、統計人數、估價貢品并確定回賜,這些都屬于外交管理流程,說明對外交往頻繁且制度化,B正確;鴻臚寺職能與疆域大小無直接關聯,題目未提及領土擴張,排除A;文化教育昌盛在題干中無對應信息,排除C;經濟繁榮是回賜的基礎,但題干重點在管理流程而非經濟本身,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2025 番禺區一模)元朝時云南行省的長官教當地人民播種,興修水利,創建孔子廟等。巡行勸農使向他們傳授內地先進的養蠶方法,“(當地人)收利十倍于舊,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這些做法(  )
A.推動了教育公平 B.開創了戶籍管理系統
C.削弱了君主權力 D.促進了邊疆地區開發
【分析】本題考查元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解答】A.材料沒有涉及教育公平,排除A。
B.材料體現不出開創了戶籍管理系統,排除B。
C.根據材料“云南行省的長官教當地人民播種,興修水利,創建孔子廟等。巡行勸農使向他們傳授內地先進的養蠶方法”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加強君主權力,排除C。
D.根據材料“(當地人)收利十倍于舊,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可知,教當地人民播種,興修水利,創建孔子廟等。巡行勸農使向他們傳授內地先進的養蠶方法,促進了邊疆地區開發,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元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相關知識。
3.(2025 番禺區一模)明朝每年大量出口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西方以美洲白銀支付。大量白銀從國外流入,成為明朝的主要貨幣。這說明(  )
A.中國在中外貿易中處于入超地位
B.驛傳制度長盛不衰
C.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的一環
D.一條鞭法成效顯著
【分析】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
【解答】A.題干中明朝大量出口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大量白銀流入,這意味著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是出超地位,排除A。
B.題干內容主要圍繞明朝對外貿易中商品出口與白銀流入展開,并未涉及驛傳制度相關內容,排除B。
C.明朝與西方進行貿易,出口本國的特色商品如絲綢、茶葉、瓷器,西方用美洲白銀支付,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成為主要貨幣。這體現了明朝與世界其他地區(西方)存在經濟交流與貿易往來,說明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產生了聯系,成為全球經濟中的一環。C符合題意。
D.一條鞭法是明朝張居正改革中的賦稅制度改革,主要內容是把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合并為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排除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明清經濟的發展相關知識。
4.(2025 番禺區一模)某學者寫道:“余考知西洋文物之傳入除由貿易得來者可以毋論外,其若西洋樓臺、炮臺、戰船諸物之建造,西洋醫術之介紹,歐美外情之采訪,甚至近代銀行事業之仿行,中外貨幣之傾融兌換,莫不以十三行為其嘴矢(開端)。”該學者認為十三行充當了(  )
A.西方殖民侵略的軍事基地
B.改革開放的窗口
C.清朝實施文化專制的工具
D.溝通中西的橋梁
【分析】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
【解答】A.題干中所列舉的內容如西洋文物傳入、醫術介紹、銀行事業仿行等,沒有信息表明十三行是西方列強侵略的軍事基地,排除A。
B.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排除B。
C.清朝大興文字獄實施文化專制,排除C。
D.十三行在西洋文物傳入、各種設施建設、醫術、外情、經濟等多方面交流中都作為起始點,很好地連接了中國和西方,起到了溝通中西的作用,符合題干描述,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閉關鎖國政策相關知識。
5.(2025 番禺區一模)1897年創辦于上海的大同譯書局在梁啟超的主持下,翻譯“各國變法之事,及將變未變之際一切情形之書”,出版了《俄土戰紀》《意大利興國俠士傳》《瑞士變政記》等。這反映了維新派(  )
A.發展教育的決心 B.創辦實業的訴求
C.學習技術的愿望 D.變法圖強的需要
【分析】本題考查了戊戌變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各國變法之事,及將變未變之際一切情形之書”和所學知識可知,維新派主張在中國實行變法,翻譯外國變法相關的書籍以傳播維新思想,擴大輿論影響,以服務于變法圖強的需要,D項正確;題目中翻譯的書籍都與政治改革有關,不能看出發展教育的決心,排除A項;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創辦實業的訴求,但題干重在強調變法,排除B項;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戊戌變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6.(2025 番禺區一模)1920年,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五一”May Day運動史》,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等口號;陳獨秀在上海工人集會上派發《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國勞務政府的通告》。材料體現了(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已改變
B.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C.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D.中國共產黨注重組織建設
【分析】本題考查五四運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材料“1920年,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五一’May Day運動史》,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等口號;陳獨秀在上海工人集會上派發《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國勞務政府的通告》“可知,李大釗發表文章提出工人階級相關口號,陳獨秀向工人派發宣傳資料,這些舉動體現了先進知識分子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給工人階級,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C項正確;1920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并未改變,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才結束這一社會性質,排除A項;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成立,1920年還不存在中國共產黨,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7.(2025 番禺區一模)某班級舉行歷史辯論賽,如表是兩位同學的部分論據。由此推測,此次辯論賽的辯題是(  )
A同學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建立;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并享有平等、自由等權力
B同學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族臨時大總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簽訂不平等條約“中日民四條約”;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A.辛亥革命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B.辛亥革命的爆發是必然還是偶然
C.護法運動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D.北洋政府的統治是進步還是倒退
【分析】本題考查了袁世凱復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A同學的論據和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宣告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中華民國,傳播了民主共和思想,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具有其進步性。然而,革命的果實很快被袁世凱竊取,新生的政權陷入復辟的混亂之中,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是其局限性。所以辯論賽的辯題是辛亥革命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A項正確;辛亥革命的爆發是由于清政府的反動統治不得民心,而非是武昌起義這一偶然事件,但材料信息中并未對辛亥革命的背景進行探討,排除B項;護法運動是由孫中山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恢復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與題目信息不符,排除C項;袁世凱死后,進入北洋政府的統治時代,與題目信息不符,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8.(2025 廣州模擬)如圖所示,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瓊刻有神人獸面紋,考古學家發現其紋飾與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器存在相似性。這說明(  )
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山東龍山文化出土的玉器
A.長江流域最早進入文明時代
B.中華文明呈現多元一體的特征
C.夏朝已建立成熟的禮樂制度
D.商周時期玉器制作的技藝高超
【分析】本題考查良渚文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看出,良渚遺址和山東龍山文化都出土了玉器,說明中華文明具有多元性;良渚遺址和山東龍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的紋飾具有相似性,這反映中華文明具有一體性。故B符合題意;龍山文化位于黃河流域,排除A;圖片文物與夏朝、商周時期無關,排除C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良渚文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文物說明中華文明呈現多元一體的特征。
9.(2025 廣州模擬)中華文化重視以人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種“仁者愛人”的思想體現在政治倫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選項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
A.無為而治 B.以法治國 C.反對苛政 D.兼愛非攻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民本思想,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孔子的民本思想體現出對百姓的關懷。“反對苛政”意味著孔子不贊同統治者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徭役等不合理的政策,希望統治者減輕百姓負擔,這正是他關愛百姓,以民為本思想的體現。比如孔子主張統治者要實行“仁政”,“仁”就是對百姓的關愛,反對苛政就是這種關愛在政治上的一種表現,所以C項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C項正確;“無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張。老子認為統治者不應過多干預百姓生活,讓事物自然發展,這與孔子的民本思想無關,排除A項;“以法治國”是法家的思想核心。法家主張依靠法律的強制力來治理國家,強調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而孔子的民本思想側重于統治者對百姓的關愛、道德引領等,并非依靠法律來治理,排除B項;“兼愛非攻”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張。“兼愛”強調無差別地愛一切人,“非攻”主張反對戰爭,這與孔子基于“仁”“禮”的民本思想體系不同,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民本思想,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2025 廣州模擬)秦簡《法律答問》記載:“盜采人桑葉,贓不盈一錢,何論?貲徭三旬。”(“貲”指罰金或勞役,“徭”指徭役,“三旬”即三十天),這反映秦朝(  )
A.嚴刑峻法維護小農經濟
B.強化中央集權體制
C.法律注重保護貴族特權
D.重視地方軍事管理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統治,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盜采人桑葉,贓不盈一錢,何論?貲徭三旬”可知,秦朝的法律重視保護蠶桑事業。桑蠶事業屬于小農經濟的范疇,因此嚴刑峻法維護小農經濟說法正確,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維護小農經濟,與強化中央集權體制和維護貴族特權不符,排除BC項;重視地方軍事管理主要表現在軍隊建設、兵器的制造等,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以秦朝統治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11.(2025 廣州模擬)漢文帝時期,寵臣鄧通“得賜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而漢武帝時期“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最終“鄧通錢盡,寄死人家”。這一歷史現象最能說明漢武帝(  )
A.促進全國貨幣流通 B.把鑄幣權收歸中央
C.完善法律監督體系 D.削弱諸侯政治勢力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漢文帝時鄧通可自鑄錢,到漢武帝時“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明確表明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由中央統一鑄幣,B選項正確;題干重點強調的是鑄幣權的歸屬變化,而非促進全國貨幣流通,排除A;題干中未涉及法律監督體系相關內容,排除C;材料主要圍繞鑄幣權展開,未體現削弱諸侯政治勢力,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12.(2025 廣州模擬)《唐摭言》記載:“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唐代宰相陸贄18歲進士及第,元稹15歲投考明經科獲取功名,皆以寒門之身入仕。這種現象最能說明唐代科舉制(  )
A.徹底消除門第觀念 B.推動社會階層流動
C.完善官員考核制度 D.導致士族完全衰落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代科舉制的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徹底消除門第觀念”說法過于絕對。在唐代,門第觀念依然存在,科舉制雖對門第觀念有沖擊,但并未徹底消除,所以A選項錯誤;
材料中提到陸贄、元稹以寒門之身通過科舉入仕,這體現了科舉制為寒門子弟提供了進入仕途的機會,使得社會底層人員有機會向上流動,推動了社會階層流動,B選項正確;
題干主要強調的是科舉制對寒門子弟入仕的作用,未涉及官員考核制度相關內容,C選項錯誤;
“導致士族完全衰落”表述過于絕對。科舉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在選官方面的優勢,但士族并未完全衰落,D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代科舉制的影響。
13.(2025 廣州模擬)1965年11月,山西大同石家寨村西南發現一座北魏早期墓葬。墓葬中發現五塊較為完整的木板漆畫,其上繪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晉文公、漢成帝等人物故事,且其畫風與東晉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有共通之處。這反映了(  )
A.魏晉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
B.匈奴與漢族的密切交往
C.漢文化對北魏社會的影響
D.魏晉南北朝政權的交替
【分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可知,北魏墓葬出土的木板漆畫畫風與東晉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有共通之處,這反映漢文化對北魏社會的影響。故C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反映魏晉時期商品經濟繁榮,排除A;題干材料沒涉及匈奴,排除B;題干材料不能體現魏晉南北朝政權的交替,排除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漢文化對北魏社會的影響。
14.(2017 蘇州)《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和民間諺語“蘇湖熟,天下足”。這兩段材料所反映的現象主要說明了(  )
A.國家重點支持東南沿海的開發
B.蘇州和湖州是我國的經濟重心
C.東南沿海地區農民賦稅負擔重
D.江南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到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和“國家根本,仰給東南。”都是經濟重心的南移的表現,說明江南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重點掌握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響。
15.(2024 福建)《元史 百官志》記載,由宣政院掌管西藏軍民事務。該事件開啟了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據此推斷,下列機構在地區管轄上也起到類似影響的是(  )
A.吏部 B.刺史
C.澎湖巡檢司 D.樞密院
【分析】本題考查元朝鞏固統一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元史 百官志》記載,由宣政院掌管西藏軍民事務。該事件開啟了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及所學可知,元朝在中央設立宣政院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元朝設立了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C項正確;吏部屬于三省六部制的內容之一,屬于中央官制,排除A項;漢武帝設立了刺史制度,加強對郡國的監控,排除B項;樞密院屬于元朝時期的中央軍事機構,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元朝鞏固統一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6.(2024 江西)如圖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數量和人均耕地面積對比圖。這反映了清朝中期(  )
A.人地矛盾突出 B.農業生產恢復
C.階級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嚴重
【分析】根據材料,結合明清經濟的發展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
【解答】據材料可知,清朝中期1753年至1851年人口數量逐年增長,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說明清朝中期人口增長使人地矛盾突出,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數量與人均耕地面積的變化,不能反映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到階級矛盾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數量與人均耕地面積的變化,無法推斷出土地兼并的問題,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考查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17.(2025 廣州模擬)鴉片戰爭以前,來華外商一向居住在廣州城外的洋館:鴉片戰爭后,英國侵略者蠻橫要求進入廣州城。根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1849年廣州民眾發布《全粵義士義民公檄》:“夷人入城,萬姓切齒,誓不與之俱生。若夷人入城,則闔省商民,必至罷市罷工,非以阻之,實以衛之也。”這一斗爭表明鴉片戰爭后(  )
A.民眾自發進行反侵略斗爭
B.清政府積極組織民眾抵抗
C.列強經濟侵略已深入內地
D.社會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解題的關鍵是識讀題干材料。
【解答】鴉片戰爭后,英國侵略者企圖進入廣州城,廣州民眾發布公檄堅決反對甚至以罷市罷工相抗,這是民眾自發進行的反侵略斗爭,A正確;材料中未提及清政府積極組織民眾抵抗,廣州民眾的行為是自發的,B錯誤;列強經濟侵略深入內地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材料說的是鴉片戰爭后英國要求進入廣州城的問題,與經濟侵略深入內地無關,C錯誤;鴉片戰爭后,社會主要矛盾由階級矛盾轉變為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且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材料體現的是民眾反抗英國侵略,說明民族矛盾突出,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8.(2025 廣州模擬)如表中所述,近代新式學堂(部分)的課程設置最能體現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學堂 創辦時間 性質 開設課程
京師同文館 1862年 官辦外語學堂 英、法、俄等外語;天文、算學、國際法;《四書》《五經》
福州船政學堂 1866年 官辦軍事技術學堂 船舶制造、航海技術、機械工程;《圣諭廣訓》
天津水師學堂 1880年 官辦技術學堂 電報原理、線路架設、密碼編譯;《孝經》《論語》
A.全面學習西方改革政治制度
B.改變傳統科舉考試內容
C.學習西方技術維護傳統秩序
D.培養近代軍事指揮人才
【分析】本題考查了洋務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洋務運動主張“中體西用”,只學習西方的技術,不涉及政治制度的變革,所以A選項錯誤。改變傳統科舉考試內容并非洋務運動創辦新式學堂的根本目的,且材料中未體現與科舉考試內容的關聯,故B選項錯誤。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這些近代新式學堂開設了外語、船舶制造、航海技術、電報原理等西方技術課程,目的是培養洋務人才,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同時,還開設了《四書》《五經》《圣諭廣訓》《孝經》《論語》等傳統儒家經典課程,這表明洋務運動在學習西方技術的同時,仍注重維護傳統的封建秩序,符合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故C選項正確。培養近代軍事指揮人才只是福州船政學堂和天津水師學堂的部分目標,不能全面反映洋務運動創辦這些新式學堂的根本目的,故D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洋務運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9.(2025 廣州模擬)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總裝線,裝配出新中國第一輛CA10型載重汽車,毛主席親自命名“解放”,標志著中國結束了不能自主生產汽車的歷史。這一成就直接得益于(  )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工業奠基
B.“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
C.改革開放時期的先進技術引進
D.三大改造完成后的所有制變革
【分析】本題考查一五計劃,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49年至1952年是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排除。
B.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制定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符合題意。
C.1978年我國開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排除。
D.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是工業建成成就,與所有制變革無關,排除。
故選:B。
【點評】記憶一五計劃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20.(2025 廣州模擬)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的一項政治制度。而雅典衛城遺址出土的陶片中發現,刻有“地米斯托克利”的名字(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紀雅典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在薩拉米戰役中,他指揮雅典海軍取得了對波斯侵略者的決定性勝利)。此文物可直接印證(  )
A.雅典民主制度的運行機制
B.希臘城邦間存在軍事沖突
C.奴隸主貴族可以避免放逐
D.希臘戲劇的創作題材豐富
【分析】本題考查古希臘,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的一項政治制度。而雅典衛城遺址出土的陶片中發現,刻有‘地米斯托克利’的名字”可知,此文物可直接印證雅典民主制度的運行機制。故A符合題意;波斯不屬于希臘城邦,排除B;題干文物不能說明奴隸主貴族可以避免放逐,排除C;題干文物不能反映希臘戲劇的創作題材豐富,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古希臘,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文物可直接印證雅典民主制度的運行機制。
21.(2024 南通)1793年,雅各賓派發出動員令之后,全國就很快征召了120萬軍隊,比最顯赫的路易十四時代的軍隊還多五倍,新的軍隊奔赴救國的前線。與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英國“光榮革命” B.法國大革命
C.美國的獨立戰爭 D.凡爾登戰役
【分析】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法國大革命期間,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聯軍,進逼巴黎。法國各地人民拿起武器,組織義勇軍救援巴黎。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擊退侵略者,將敵人趕出國境。與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法國大革命。故B符合題意;英國“光榮革命”發生在1688年,排除A;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1775﹣1783年,排除C;凡爾登戰役發生在1916年,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與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法國大革命。
22.(2024 重慶)20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一度超過美國企業。為此,美國通過高額關稅和強制規定市場份額等措施,打擊東芝、日立等半導體企業。這反映出(  )
A.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
B.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逆轉
C.世界兩極格局的結束
D.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倒退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根據題干“20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一度超過美國企業。為此,美國通過高額關稅和強制規定市場份額等措施,打擊東芝、日立等半導體企業”和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對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打擊,體現了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A項正確;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逆轉,即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比如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等,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世界兩極格局的結束,時間上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涉及美國和日本,沒有對其他國家狀況的介紹,無法說明世界多極化趨勢是否在倒退,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3.(2025 廣州模擬)1930年,印度甘地號召向“食鹽進軍”,帶領民眾到丹迪海邊自取海水制鹽,反對英國殖民當局壟斷食鹽生產。此歷史事件對印度民族解放的貢獻是(  )
A.徹底驅逐英國殖民者 B.喚醒民眾民族意識
C.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 D.實現工業獨立自主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930年,甘地再次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次主要采取不服從形式,所以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等要求。遭到拒絕后,甘地選擇以反對食鹽專賣為突破口,帶領80名擁護者步行3周到達海邊,自取海水制鹽。幾個月間,印度城鄉掀起反對殖民政府的運動,一些地方發生武裝暴動。英國殖民政府發布鎮壓令,逮捕甘地。同時被判刑者達9萬人。后來,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對印度民族解放的貢獻是喚醒了民眾民族意識,B項正確;1930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但沒有徹底驅逐英國殖民者,排除A項;1930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是資本主義政權,而不是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排除C項;1947年印度獨立后實現了工業獨立自主,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
24.(2025 廣州模擬)一戰期間,飛機首次被用于戰場偵察和轟炸。1944年,諾曼底登陸,盟軍在飛機的支援下在法國的西北部登陸,成千只運兵船和成千架飛機穿過英吉利海峽,支援戰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科技軍事化改變戰爭面貌
B.工業革命推動了和平發展
C.戰爭促進科學技術民用化
D.飛機的使用決定戰爭勝負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科技軍事化改變戰爭面貌,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一戰期間,飛機首次被用于戰場偵察和轟炸。1944年,諾曼底登陸,盟軍在飛機的支援下在法國的西北部登陸,成千只運兵船和成千架飛機穿過英吉利海峽,支援戰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知,飛機在戰爭中的應用說明科技軍事化改變了戰爭面貌,A項正確;“工業革命推動了和平發展”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B項;“科學技術民用化”在題干中未有涉及,排除C項;“飛機的使用決定戰爭勝負”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技軍事化改變戰爭面貌的相關史實。
25.(2025 廣州模擬)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是(  )
A.主張暴力推翻一切政權
B.代表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
C.否定資本主義全部成果
D.強調國際間合作的重要性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馬克思主義,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可知,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是代表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鮮明的利益觀,強調了在代表無產階級利益時的純粹性,B項正確;“暴力推翻一切政權”在題干中未有涉及,排除A項;“否定資本主義全部成果”在題干中未有涉及,排除C項;“國際間合作”在題干中未有涉及,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史實。
二.材料題(共3小題)
26.(2025 番禺區一模)科技創新促進社會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世紀60年代,日本學者湯淺光朝提出,近現代歷史上世界科技活動中心呈現出周期性轉移,科學史界稱之為“湯淺現象”。他認為,當某個國家在某時期內產生的重要科技成果超過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就可以認為這個國家是當時世界科學活動的中心。從16世紀至20世紀,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發生了五次大的變遷。“湯淺現象”背后產生因素包括有: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激蕩、社會的變革、新學科的產生、科學人才的流動等。
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的五次大變遷
國家 時段 科學代表人物
意大利 1540﹣1610 伽利略
英國 1660﹣1730 ① 牛頓 
法國 1770﹣1830 拉瓦錫
德國 1810﹣1920 施萊登
美國 1920至今 ② 愛因斯坦 
——摘編自劉釩《“湯淺現象”內涵解析及其現實意義》
材料二: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興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信息技術等方面重大突破,使生產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貿易的規則及機制進一步完善。科技的進步為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條件,全球性的國際金融市場網絡已經形成。
——摘編自黃光耀《三次科技革命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1)根據材料一,指出①和②的代表人物。結合所學知識,挑選任一國家,運用至少兩個史實分析該國成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科學代表人物是牛頓。美國的科學代表人物是愛因斯坦。選擇英國。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成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的原因有經濟方面:英國通過圈地運動和海外殖民擴張,積累了大量資本,為科學研究提供了經濟支持。政治方面: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科學發展創造了穩定的政治環境。文化方面: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傳播了人文主義思想和新教倫理,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激發了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追求。
(2)據材料二“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興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信息技術等方面重大突破,使生產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貿易的規則及機制進一步完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電子計算機(如1946年美國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互聯網、原子能技術(如核電站的建立)、航天技術(如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等。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信息技術等方面重大突破,使生產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貿易的規則及機制進一步完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科技的進步為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條件,全球性的國際金融市場網絡已經形成。
故答案為:
(1)①:牛頓。②:愛因斯坦。選擇英國:原因:經濟方面:英國通過圈地運動和海外殖民擴張,積累了大量資本,為科學研究提供了經濟支持。政治方面: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科學發展創造了穩定的政治環境。文化方面: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傳播了人文主義思想和新教倫理,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激發了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追求。
(2)成果:電子計算機(如1946年美國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互聯網、原子能技術(如核電站的建立)、航天技術(如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等。影響:造成信息技術等方面重大突破,使生產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貿易的規則及機制進一步完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科技的進步為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條件,全球性的國際金融市場網絡已經形成。
【點評】本題考查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7.(2025 增城區一模)九年級同學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展項目式學習。請你幫助他們完善項目報告。
【項目報告一:科技之變】
時代發展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信息時代
科技革命典型成果 ①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紡紗機②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①愛迪生發明的耐用的白熾燈泡②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 ①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 ②孩子們通過互聯網學習知識
【項目報告二:秩序之變】
資料卡 從時間縱向觀察20世紀國際秩序(格局)的演變,上半葉,由于一戰而“建構”,由于二戰而“解構”,由于停戰而“重構”;下半葉,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幾近半個世紀的“對峙”,又由于蘇聯的解體而開啟了世界多極化趨勢。 ——據劉新宇等《在世界格局新變化中聚焦“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資料解讀 “建構”: “重構”: 世界多極化趨勢:
【項目報告三:治理之變】
——據劉洋《國際聯盟的當代價值研究》等
(1)閱讀項目報告一,補充序號②,并說明科技革命與時代發展的關系。
(2)閱讀項目報告二,資料卡中“建構”“重構”“世界多極化趨勢”分別指的是什么?
(3)閱讀項目報告三,補充序號A。綜合上述項目報告,就中國如何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你的建議。
【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聯合國的成立、世界格局多極化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閱讀項目報告一并結合所學可知,蒸汽時代的發明成果還有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科技革命與時代發展的關系是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飛躍,進而促進時代發展與變革,是時代進步的核心動力。
(2)閱讀項目報告二并結合所學可知,資料卡中“建構”“重構”“世界多極化趨勢”分別指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世界格局多極化。
(3)閱讀項目報告三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聯合國成立。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綜合上述項目報告可知,中國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的建議是我們要反對戰爭,珍惜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等。
故答案為:
(1)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飛躍,進而促進時代發展與變革,是時代進步的核心動力。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世界格局多極化。
(3)聯合國。我們要反對戰爭,珍惜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等。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聯合國的成立、世界格局多極化等相關史實。
28.(2024 廣州一模)某歷史學習興趣小組圍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開展了探究活動。
序號 材料 出處
① 東漢時代,我國天氣有趨于寒冷的趨勢,有幾次冬天嚴寒,晚春國都洛陽還降霜降雪,但冷期時間不長。直到三國……(出現了)第一次有記載的淮河結冰。……這種寒冷氣候繼續下來,直到第三世紀后半葉,特別是280﹣289年這十年間達到頂點 摘編自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② (北魏)南遷,革夷從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華壤邊民,虜漢相雜 (唐)劉知幾《史通,內篇:書志》
③ (北魏后期)稻谷畝產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達10斛,大大超出了漢代平均畝產3斛的水平。……為“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冶鐵業也大有發展……釀酒業、制瓷業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費的手工業,從業人數增加很快。……(洛陽)城不僅五方雜處,市場繁榮,沽販云集,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區域,安置了南、北、東、西各族降民以及西域和域外商人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④ 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測后記》
(1)說明搜集上述材料對于研究該主題的意義。
(2)若要進一步研究這一主題,還應該再搜集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說明理由。
(3)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漢化措施,并說明評價歷史問題應該堅持的原則。
【分析】本題以表格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史料的分類、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漢化措施、評價歷史問題應該堅持的原則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1)根據材料①中“東漢時代,我國天氣有趨于寒冷的趨勢,有幾次冬天嚴寒,晚春國都洛陽還降霜降雪,但冷期時間不長。直到三國……”可以判斷材料①反映的是氣候情況,因此有助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氣候情況;根據材料③中“(北魏后期)稻谷畝產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達10斛,大大超出了漢代平均畝產3斛的水平……為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冶鐵業也大有發展...釀酒業、制瓷業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費的手工業……”可以判斷材料③反映的是北魏后期經濟發展情況,因此有助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濟狀況;根據材料②中“(北魏)南遷,革夷從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華壤邊民,虜漢相雜”材料④中“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可以判斷兩個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方面,民族交融狀況,因此有助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狀況、民族交融狀況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2)結合所學可知,要研究這一主題,需要一手史料佐證,官方史料補充,因此,可以搜集的史料有:出土文物、官方史料。結合所學可知,出土文物屬于一手史料,可信度較高;官方史料可以彌補私人史料的不足,提高研究史實的可信度。(任舉一例并說明理由即可)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可以站在北魏的立場和中華民族的立場來評價。漢化措施對北魏來說,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就中華民族而言,豐富了民族文化;漢化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加強鮮卑族的統治;從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來看,促進了民族交融;從本質上說,漢化措施既是落后文化學習先進文化的過程,又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過程。(任答兩點即可)原則:結合所學可知,評價歷史事件需要一分為二,或者把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進行評價;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辯證、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問題。
故答案為:
(1)材料①有助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氣候情況;材料③有助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濟狀況;材料②④有助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狀況、民族交融狀況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2)史料:出土文物、官方史料。理由:出土文物屬于一手史料,可信度較高;官方史料可以彌補私人史料的不足,提高研究史實的可信度。(任舉一例并說明理由即可)
(3)評價:漢化措施對北魏來說,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就中華民族而言,豐富了民族文化;漢化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加強鮮卑族的統治;從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來看,促進了民族交融;從本質上說,漢化措施既是落后文化學習先進文化的過程,又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過程。(任答兩點即可)原則:把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進行評價;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辯證、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問題。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史料的分類、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漢化措施、評價歷史問題應該堅持的原則等知識。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故城县| 沛县| 从江县| 自贡市| 石门县| 白沙| 荔波县| 彩票| 五河县| 体育| 凯里市| 芮城县| 天水市| 邢台市| 陆良县| 南宫市| 九龙县| 滦南县| 大方县| 革吉县| 石屏县| 龙陵县| 孝昌县| 津市市| 丰城市| 满洲里市| 鄂托克前旗| 略阳县| 恩施市| 克东县| 昂仁县| 和林格尔县| 科尔| 闽侯县| 宾阳县| 锡林郭勒盟| 东台市| 南宫市| 金塔县| 罗田县|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