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初中歷史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模擬卷(四)一、選擇題1.(2025八下·龍崗期中)八年級某歷史小組正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搜集了以下資料。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 B.堅持革命,奪取政權C.解放思想,艱苦奮斗 D.居安思危,不忘初心2.(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歷史學家金沖及說,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前途命運,在新中國成立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 )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B.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C.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D.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3.(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下列選項中可作為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手史料的是( )A.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B.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C.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物 D.書籍《抗美援朝戰爭史》4.(2025八下·江門月考)下面是1950一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及農民繳納稅收情況表。據此可知土地改革( )時間(年) 糧食產量(億斤) 農民繳納稅收占國家財政預算收入的比例(%)1950 2646 29.41951 2876 18.171952 3271 16A.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C.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D.有助于國家工業化建設5.(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1954年,通過私人批發商或轉業他營,或為國家代理批發業務,私人零售商則為國家代銷經銷的方法,逐步完成對私營工商業批發業務的社會主義改造。這體現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 )A.背景 B.目的 C.過程 D.影響6.(廣東省普寧市勤建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建國初期,我國一邊實行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一邊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簡稱“一化三改”。“一化三改”從本質上反映了( )A.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現實需要B.經濟建設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響C.急于完成工業化建設的迫切愿望D.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7.(山東省濰坊市廣文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國農業總產值統計表,這一階段農業總產值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農業總產值 461 510 535 575 610A.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土地改革運動和農業合作化運動D.土地改革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8.(2025八下·江門月考)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經濟、文教衛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達493億元,超過計劃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 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 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這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踐行了穩步前進的方針C.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9.(2025八下·陸河月考)從1952年與1956年國民收入結構表的數據變化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年份 國營經濟 合作社經濟 公私合營經濟 個體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 19.1% 1.5% 0.7% 71.8% 6.9%1956年 32.2% 53.4% 7.3% 7.1% 趨于零A.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B.“大躍進”改變了經濟落后狀況C.社會上義公有制已經確立D.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與發展10.(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列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 )《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家的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家,知道馬棚被燒,只問家人:“傷著人了嗎?”他沒有問馬的情況。 2024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努力把風險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要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A.無為而治 B.以民為本 C.互助友愛 D.以法治國11.(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產貴任制,只要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加生產,提高社員生活水平,鞏固集體經濟,就應當加以肯定和穩定。”這表明河南省委( )A.提倡推行農業合作化 B.鼓勵生產關系的調整C.否定人民公社化運動 D.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12.(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1984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這個“大膽行動”指的是( )A.設立經濟特區 B.建立海南經濟特區C.開放內陸市縣 D.建立沿海開放城市13.(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指出,“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都不能得到成功。”據此,鄧小平認為我國應( )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14.(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無論時光怎樣流逝,都不能湮沒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在1978年12月召開的那次重要會議的記憶,會議之后,中國人民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主要是因為它( )A.粉碎了“四人幫”B.做出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戰略決策C.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D.決定平反冤假錯案15.(2023八下·太湖期中)下圖是某學習小組進行歷史學習設計的年代尺,請判斷他們學習的主題是( )A.毛澤東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C.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歷次代表大會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16.(2023八下·南昌期中)以下對下圖所反映歷史主題的概括,最貼切的是A.武昌起義的槍聲開啟了中國革命新模式B.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革命偉大的轉折點C.中國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獨立和復興D.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7.(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有“五緣”:一是地緣近:二是血緣親;三是文緣深:四是商緣廣:五是法緣久。這從本質上說明( )A.兩岸民眾歷史交往十分密切B.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福建的一部分C.海峽兩岸實現統一有堅實的基礎D.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心愿18.(2024八下·寧江期末)2005年,哪一文件的通過表明了黨和政府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A.《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反分裂國家法》D.《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19.(2024八下·博羅期末)下表是建國以來中國海軍的戰略目標,據此可知,海軍戰略目標不斷調整意在( )時期 戰略目標20世紀50年代 保衛沿海沿江,實行沿岸防御20世紀80年代 提出海軍“近海防御”戰略21世紀以來 從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A.展示我國科技強軍的成果 B.適應不同時期國防建設需要C.表明我國多兵種部隊建成 D.驅逐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影響20.(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1964年,周恩來在訪問加納時強調“中國政府一貫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提供援助……援助是相互的”“嚴格尊重受援國的主權,絕不附帶任何條件,絕不要求任何特權”。這表明中國( )A.實行“求同存異”的方針 B.構建與非洲國家的伙伴關系C.奉行著“不結盟”的原則 D.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1.(2024八下·德惠期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編織伙伴關系網絡,中國的朋友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這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外交的新格局是( )A.獨立自主 B.和平共處 C.全方位外交 D.睦鄰友好22.(2024八下·福州期末)1971年10月25日,阿爾巴尼亞代表高喊:“美國人的巨大失敗!”坦桑尼亞代表穿著“毛制服”與非洲兄弟們跳起了桑巴舞。這一歷史畫面的出現是因為( )A.中國出席日內瓦會議 B.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美簽署《聯合公報》23.(2024八下·靜樂期末)2024年1月31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會上的致辭中提到:過去一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行;中國一中亞舉行首次峰會;中方積極促成沙特、伊朗復交。這說明我國( )A.致力建立新型外交規則 B.踐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D.是處理國際事務的中堅24.(廣東省肇慶市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0世紀90年代后期,“健康消費”的口號逐漸引領時尚,“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錢買健康”等口號應時而出,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健康消費宣言。這反映了我國(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業持續發展C.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D.居住環境明顯改善25.( 廣西河池南丹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學情教情調研檢測道法歷史 試卷-初中歷史)下邊圖片來自某校組織舉辦的圖片展。你認為此次圖片展的主題是( )東方紅一號 楊利偉走出艙門 翟志剛太空漫步 三名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A.航天科技,創新發展 B.文化事業,欣欣向榮C.民生保障,共同富裕 D.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二、材料分析題26.(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面對貧困,落后的新中國,黨和國家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進行國家建設,在政治制度,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依據所學知識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6個小題)材料一 1949年9月毛澤東在某次會議上講道:“我們的會議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著全中國所有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和國外華僑:這就指明,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這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好了準備。材料二 1950年6月3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命令,正式頒布土地改革法令。該法令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材料三 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提出“人民來制定憲法”的思想:勞動人民參與立憲,把他們認為應該如何管理國家的意見集中起來,上升為國家意志。材料四 通過這場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20世紀50年代彭德懷材料五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材料六 1956年元旦,北京各行各業工商業者申請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得到北京人民政府的批準。1月15日,20萬人敲鑼打鼓上街游行,慶祝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1)材料一涉及的是哪次會議 會議通過的哪一文件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施行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3)材料三中毛澤東的思想在1954年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中得以實踐,這次會議通過的憲法文件名稱是什么 確立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參加這場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部隊名稱是什么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傳承抗美援朝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新中國初期中國工業落后面貌,為改變這一局面,我國編制了哪一經濟計劃 這一計劃的完成有何重大意義 (6)材料六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什么方式 實行什么政策 27.(2025八下·江門月考)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為中國持續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形成和積累了一系列正確認識和重要經驗。材料一產品 1952年產量 1957年產量 比1952年增加糧 1.639億噸 1.95億噸 19%棉 130.4萬噸 164萬噸 26%鋼 135萬噸 535萬噸 296%煤 6649萬噸 1.3億噸 96%原油 44萬噸 146萬噸 232%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始終牢牢掌握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權。材料三 中華民族一百多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鍵是1949年的“中國新生”和1978年的“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富強。材料四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過程中,取得重大成就,也因為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出現了嚴重失誤,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材料一表格反映的是1952年和1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導致圖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談談我國1957年取得的工業建設成就有何歷史意義?(2)材料三中“偉大轉折”指哪一歷史事件?有何重要意義?(3)寫出1958年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出現的一例失誤。(4)中國共產黨在成長的坎坷歷程中,走了不少彎路,但始終還是一步步地走向輝煌。從這一歷程中我們可得到哪些啟示?28.(2024八下·河源期末)202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深入闡釋中方發展對美關系的立場主張。這是2023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以來,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北京同美方人士面對面交流。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 中美建交40年來的實踐證明,中美合作是大勢所趨,維護好雙邊關系有利于中方,有利于美方,有利于整個世界。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這不是幾道溝溝坎坎所能顛覆的事實。中美經貿磋商,擔當著推動構建平衡、包容、共贏的中美經貿新秩序的歷史使命。材料二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于5月15日在北京開幕。大會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旨在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平臺,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作互信,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創新活力,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1)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美兩國為什么要著重發展經貿合作?(2)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列舉出古代為東西方交流作出貢獻的歷史人物(至少兩位)。(3)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逆轉,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歷史小論文。要求:自擬題目,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可知,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D項符合題意;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未體現“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堅持革命,奪取政權,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解放思想,艱苦奮斗,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D【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前途命運,在新中國成立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和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干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這種變化體現在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D項符合題意;A:五四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A項不符合題意;B: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B項不符合題意;C: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答案】C【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手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手史料是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證據,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原始資料。要研究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歷史,能夠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證據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物,C符合題意;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有人為編著內容,屬于第二手資料,排除A;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書籍《抗美援朝戰爭史》,都屬于文學作品,有加工的成分,屬于第二手資料,排除B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答案】D【知識點】土地改革5.【答案】C【知識點】公私合營【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通過私人批發商或轉業他營,或為國家代理批發業務,私人零售商則為國家代銷經銷,逐步完成對私營工商業批發業務的社會主義改造”可知,題干反映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過程,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背景,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目的,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答案】D【知識點】三大改造7.【答案】C【知識點】土地改革;三大改造8.【答案】A【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9.【答案】C【知識點】三大改造10.【答案】B【知識點】“中國夢”【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孔子馬棚被燒,首先關注人,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安全生產,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以民為本,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無為而治,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互助友愛,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以法治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以民為本,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答案】B【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各地所建立的生產責任制,只要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加生產,提高社員生活水平,鞏固集體經濟,就應當加以肯定和穩定”可知,河南省委鼓勵生產關系的調整,B項符合題意;A:提倡推行農業合作化發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否定人民公社化運動,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D【知識點】對外開放【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84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因此這個“大膽行動”指的是建立沿海開放城市,D符合題意;1980年,我國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建立,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開放內陸市縣 是指在內陸地區設立的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這些區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通過降低關稅壁壘、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等措施,促進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與題干信息沒有聯系,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對外開放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3.【答案】B【知識點】鄧小平理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都不能得到成功”可知,鄧小平強調不能照搬別國經驗,意味著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實際情況來發展。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即我們要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B符合題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立國、治國、管黨的總章程和總規矩,它強調的是政治原則和方向,與題干中強調的“不能照搬別國經驗”這一具體策略或方法并不直接相關,排除A;雖然經濟建設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方面,但這一選項并沒有直接回應題目中關于“不能照搬別國經驗”的論述。它更多地是在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非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排除C;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注的是民主政治的發展,與題干中強調的“不能照搬別國經驗”以及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沒有直接聯系,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鄧小平理論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4.【答案】B【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5.【答案】B【知識點】中共十九大【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了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因此學習的主題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指導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B項正確;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歷次代表大會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中共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說法片面,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以中國共產黨先進指導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6.【答案】C【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7.【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可知,臺灣與祖國大陸有著很深的文化淵源,從本質上說明海峽兩岸實現統一有堅實的基礎,C項符合題意;A:兩岸民眾歷史交往十分密切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B: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福建的一部分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D: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心愿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兩岸關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8.【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19.【答案】B【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20.【答案】D【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1.【答案】C【知識點】全方位外交22.【答案】C【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3.【答案】C【知識點】外交事業的發展;全方位外交24.【答案】A【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25.【答案】A【知識點】航天事業的發展26.【答案】(1)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文件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部隊名稱:中國人民志愿軍。 精神內涵: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5)經濟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 重大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6)方式:公私合營。 政策:贖買政策。【知識點】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人民政協;第一個五年計劃27.【答案】(1)原因:“一五”計劃的完成;意義: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事件: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3)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4)啟示:知錯能改,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探索,不屈不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要堅決擁護黨的領導等。【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一個五年計劃28.【答案】(1)充分說明合作是中美關系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互利共贏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鄭和七度遠洋航海,高僧玄奘西行取經,馬可·波羅游歷中國等。(3)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經濟全球化下的國家合作共贏經濟全球化也叫世界經濟國際化,是指世界各國經濟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的全球趨同化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任何國家都回避不了。各個國家應該要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與他國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加強合作能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也有利于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加強合作是實現共同繁榮的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順應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知識點】張騫的歷史貢獻;鄭和下西洋;中美建交;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1 / 1部編版初中歷史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模擬卷(四)一、選擇題1.(2025八下·龍崗期中)八年級某歷史小組正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搜集了以下資料。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 B.堅持革命,奪取政權C.解放思想,艱苦奮斗 D.居安思危,不忘初心【答案】D【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可知,最適合作為這些資料主題的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D項符合題意;A:號結團結,抗日圖存未體現“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堅持革命,奪取政權,B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解放思想,艱苦奮斗,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歷史學家金沖及說,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前途命運,在新中國成立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 )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B.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C.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D.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答案】D【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前途命運,在新中國成立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和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干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這種變化體現在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D項符合題意;A:五四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A項不符合題意;B: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B項不符合題意;C: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C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下列選項中可作為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手史料的是( )A.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B.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C.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物 D.書籍《抗美援朝戰爭史》【答案】C【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手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手史料是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證據,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原始資料。要研究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歷史,能夠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證據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物,C符合題意;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有人為編著內容,屬于第二手資料,排除A;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書籍《抗美援朝戰爭史》,都屬于文學作品,有加工的成分,屬于第二手資料,排除B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2025八下·江門月考)下面是1950一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及農民繳納稅收情況表。據此可知土地改革( )時間(年) 糧食產量(億斤) 農民繳納稅收占國家財政預算收入的比例(%)1950 2646 29.41951 2876 18.171952 3271 16A.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C.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D.有助于國家工業化建設【答案】D【知識點】土地改革5.(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1954年,通過私人批發商或轉業他營,或為國家代理批發業務,私人零售商則為國家代銷經銷的方法,逐步完成對私營工商業批發業務的社會主義改造。這體現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 )A.背景 B.目的 C.過程 D.影響【答案】C【知識點】公私合營【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通過私人批發商或轉業他營,或為國家代理批發業務,私人零售商則為國家代銷經銷,逐步完成對私營工商業批發業務的社會主義改造”可知,題干反映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過程,C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背景,A項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目的,B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廣東省普寧市勤建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建國初期,我國一邊實行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一邊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簡稱“一化三改”。“一化三改”從本質上反映了( )A.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現實需要B.經濟建設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響C.急于完成工業化建設的迫切愿望D.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答案】D【知識點】三大改造7.(山東省濰坊市廣文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國農業總產值統計表,這一階段農業總產值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農業總產值 461 510 535 575 610A.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土地改革運動和農業合作化運動D.土地改革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答案】C【知識點】土地改革;三大改造8.(2025八下·江門月考)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經濟、文教衛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達493億元,超過計劃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 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 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這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踐行了穩步前進的方針C.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答案】A【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9.(2025八下·陸河月考)從1952年與1956年國民收入結構表的數據變化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年份 國營經濟 合作社經濟 公私合營經濟 個體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 19.1% 1.5% 0.7% 71.8% 6.9%1956年 32.2% 53.4% 7.3% 7.1% 趨于零A.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B.“大躍進”改變了經濟落后狀況C.社會上義公有制已經確立D.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與發展【答案】C【知識點】三大改造10.(2025八下·龍崗期中)下列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 )《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家的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家,知道馬棚被燒,只問家人:“傷著人了嗎?”他沒有問馬的情況。 2024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努力把風險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要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A.無為而治 B.以民為本 C.互助友愛 D.以法治國【答案】B【知識點】“中國夢”【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孔子馬棚被燒,首先關注人,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安全生產,兩個事例體現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以民為本,B項符合題意;A:題干未體現無為而治,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互助友愛,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以法治國,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以民為本,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產貴任制,只要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加生產,提高社員生活水平,鞏固集體經濟,就應當加以肯定和穩定。”這表明河南省委( )A.提倡推行農業合作化 B.鼓勵生產關系的調整C.否定人民公社化運動 D.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答案】B【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各地所建立的生產責任制,只要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加生產,提高社員生活水平,鞏固集體經濟,就應當加以肯定和穩定”可知,河南省委鼓勵生產關系的調整,B項符合題意;A:提倡推行農業合作化發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A項不符合題意;C:題干未體現否定人民公社化運動,C項不符合題意;D:題干未體現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1984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這個“大膽行動”指的是( )A.設立經濟特區 B.建立海南經濟特區C.開放內陸市縣 D.建立沿海開放城市【答案】D【知識點】對外開放【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84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因此這個“大膽行動”指的是建立沿海開放城市,D符合題意;1980年,我國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建立,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開放內陸市縣 是指在內陸地區設立的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這些區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通過降低關稅壁壘、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等措施,促進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與題干信息沒有聯系,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對外開放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3.(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指出,“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都不能得到成功。”據此,鄧小平認為我國應( )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答案】B【知識點】鄧小平理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都不能得到成功”可知,鄧小平強調不能照搬別國經驗,意味著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實際情況來發展。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即我們要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B符合題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立國、治國、管黨的總章程和總規矩,它強調的是政治原則和方向,與題干中強調的“不能照搬別國經驗”這一具體策略或方法并不直接相關,排除A;雖然經濟建設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方面,但這一選項并沒有直接回應題目中關于“不能照搬別國經驗”的論述。它更多地是在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非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排除C;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注的是民主政治的發展,與題干中強調的“不能照搬別國經驗”以及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沒有直接聯系,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鄧小平理論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4.(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無論時光怎樣流逝,都不能湮沒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在1978年12月召開的那次重要會議的記憶,會議之后,中國人民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主要是因為它( )A.粉碎了“四人幫”B.做出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戰略決策C.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D.決定平反冤假錯案【答案】B【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5.(2023八下·太湖期中)下圖是某學習小組進行歷史學習設計的年代尺,請判斷他們學習的主題是( )A.毛澤東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C.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歷次代表大會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答案】B【知識點】中共十九大【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了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因此學習的主題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指導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B項正確;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歷次代表大會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中共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說法片面,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以中國共產黨先進指導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6.(2023八下·南昌期中)以下對下圖所反映歷史主題的概括,最貼切的是A.武昌起義的槍聲開啟了中國革命新模式B.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革命偉大的轉折點C.中國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獨立和復興D.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答案】C【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7.(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4月期中試卷)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有“五緣”:一是地緣近:二是血緣親;三是文緣深:四是商緣廣:五是法緣久。這從本質上說明( )A.兩岸民眾歷史交往十分密切B.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福建的一部分C.海峽兩岸實現統一有堅實的基礎D.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心愿【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可知,臺灣與祖國大陸有著很深的文化淵源,從本質上說明海峽兩岸實現統一有堅實的基礎,C項符合題意;A:兩岸民眾歷史交往十分密切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B: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福建的一部分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D: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心愿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兩岸關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8.(2024八下·寧江期末)2005年,哪一文件的通過表明了黨和政府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A.《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反分裂國家法》D.《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19.(2024八下·博羅期末)下表是建國以來中國海軍的戰略目標,據此可知,海軍戰略目標不斷調整意在( )時期 戰略目標20世紀50年代 保衛沿海沿江,實行沿岸防御20世紀80年代 提出海軍“近海防御”戰略21世紀以來 從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A.展示我國科技強軍的成果 B.適應不同時期國防建設需要C.表明我國多兵種部隊建成 D.驅逐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影響【答案】B【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20.(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1964年,周恩來在訪問加納時強調“中國政府一貫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提供援助……援助是相互的”“嚴格尊重受援國的主權,絕不附帶任何條件,絕不要求任何特權”。這表明中國( )A.實行“求同存異”的方針 B.構建與非洲國家的伙伴關系C.奉行著“不結盟”的原則 D.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答案】D【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1.(2024八下·德惠期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編織伙伴關系網絡,中國的朋友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這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外交的新格局是( )A.獨立自主 B.和平共處 C.全方位外交 D.睦鄰友好【答案】C【知識點】全方位外交22.(2024八下·福州期末)1971年10月25日,阿爾巴尼亞代表高喊:“美國人的巨大失敗!”坦桑尼亞代表穿著“毛制服”與非洲兄弟們跳起了桑巴舞。這一歷史畫面的出現是因為( )A.中國出席日內瓦會議 B.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美簽署《聯合公報》【答案】C【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3.(2024八下·靜樂期末)2024年1月31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會上的致辭中提到:過去一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行;中國一中亞舉行首次峰會;中方積極促成沙特、伊朗復交。這說明我國( )A.致力建立新型外交規則 B.踐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D.是處理國際事務的中堅【答案】C【知識點】外交事業的發展;全方位外交24.(廣東省肇慶市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0世紀90年代后期,“健康消費”的口號逐漸引領時尚,“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錢買健康”等口號應時而出,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健康消費宣言。這反映了我國(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業持續發展C.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D.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答案】A【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25.( 廣西河池南丹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學情教情調研檢測道法歷史 試卷-初中歷史)下邊圖片來自某校組織舉辦的圖片展。你認為此次圖片展的主題是( )東方紅一號 楊利偉走出艙門 翟志剛太空漫步 三名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A.航天科技,創新發展 B.文化事業,欣欣向榮C.民生保障,共同富裕 D.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答案】A【知識點】航天事業的發展二、材料分析題26.(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面對貧困,落后的新中國,黨和國家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進行國家建設,在政治制度,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依據所學知識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6個小題)材料一 1949年9月毛澤東在某次會議上講道:“我們的會議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著全中國所有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和國外華僑:這就指明,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這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好了準備。材料二 1950年6月3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命令,正式頒布土地改革法令。該法令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材料三 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提出“人民來制定憲法”的思想:勞動人民參與立憲,把他們認為應該如何管理國家的意見集中起來,上升為國家意志。材料四 通過這場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20世紀50年代彭德懷材料五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材料六 1956年元旦,北京各行各業工商業者申請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得到北京人民政府的批準。1月15日,20萬人敲鑼打鼓上街游行,慶祝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1)材料一涉及的是哪次會議 會議通過的哪一文件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施行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3)材料三中毛澤東的思想在1954年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中得以實踐,這次會議通過的憲法文件名稱是什么 確立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參加這場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部隊名稱是什么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傳承抗美援朝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新中國初期中國工業落后面貌,為改變這一局面,我國編制了哪一經濟計劃 這一計劃的完成有何重大意義 (6)材料六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什么方式 實行什么政策 【答案】(1)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文件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部隊名稱:中國人民志愿軍。 精神內涵: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5)經濟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 重大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6)方式:公私合營。 政策:贖買政策。【知識點】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人民政協;第一個五年計劃27.(2025八下·江門月考)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為中國持續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形成和積累了一系列正確認識和重要經驗。材料一產品 1952年產量 1957年產量 比1952年增加糧 1.639億噸 1.95億噸 19%棉 130.4萬噸 164萬噸 26%鋼 135萬噸 535萬噸 296%煤 6649萬噸 1.3億噸 96%原油 44萬噸 146萬噸 232%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始終牢牢掌握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權。材料三 中華民族一百多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鍵是1949年的“中國新生”和1978年的“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富強。材料四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過程中,取得重大成就,也因為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出現了嚴重失誤,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材料一表格反映的是1952年和1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導致圖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談談我國1957年取得的工業建設成就有何歷史意義?(2)材料三中“偉大轉折”指哪一歷史事件?有何重要意義?(3)寫出1958年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出現的一例失誤。(4)中國共產黨在成長的坎坷歷程中,走了不少彎路,但始終還是一步步地走向輝煌。從這一歷程中我們可得到哪些啟示?【答案】(1)原因:“一五”計劃的完成;意義: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事件: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3)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4)啟示:知錯能改,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探索,不屈不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要堅決擁護黨的領導等。【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一個五年計劃28.(2024八下·河源期末)202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深入闡釋中方發展對美關系的立場主張。這是2023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以來,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北京同美方人士面對面交流。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 中美建交40年來的實踐證明,中美合作是大勢所趨,維護好雙邊關系有利于中方,有利于美方,有利于整個世界。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這不是幾道溝溝坎坎所能顛覆的事實。中美經貿磋商,擔當著推動構建平衡、包容、共贏的中美經貿新秩序的歷史使命。材料二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于5月15日在北京開幕。大會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旨在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平臺,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作互信,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創新活力,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1)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美兩國為什么要著重發展經貿合作?(2)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列舉出古代為東西方交流作出貢獻的歷史人物(至少兩位)。(3)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逆轉,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歷史小論文。要求:自擬題目,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答案】(1)充分說明合作是中美關系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互利共贏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鄭和七度遠洋航海,高僧玄奘西行取經,馬可·波羅游歷中國等。(3)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經濟全球化下的國家合作共贏經濟全球化也叫世界經濟國際化,是指世界各國經濟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的全球趨同化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任何國家都回避不了。各個國家應該要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與他國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加強合作能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也有利于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加強合作是實現共同繁榮的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順應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知識點】張騫的歷史貢獻;鄭和下西洋;中美建交;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部編版初中歷史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模擬卷(四)(學生版).docx 部編版初中歷史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模擬卷(四)(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