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吳忠市區學校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調研考試6.伴隨若260萬名翻身農民參軍參戰,上千萬名農民投人支援前線的行動,不僅決定戰爭最終勝利的大局,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解放戰爭”,而且從根本上瓦解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九年級歷史試卷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經濟基礎。材料敘述的是A.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影響B.渡江戰役的過程(滿分30分)C.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D.重慶談判的結果7.1949年10月,《人民日報》報道:“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能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該報道1.戰國時期,鐵制農具的耕作深度由青銅時代的10-15厘米提升至20-30厘米。牛耕配鐵犁使人均A.宣告祖國大陸獲得統B.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經全部完成耕地面積從西周的10畝增加到戰國的30畝。對此理解正確的是C.宣布一五計劃得以完成D.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A.鐵制農具開始于戰國時期B.生產方式變革促進農業發展8.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C.鐵型牛耕取代了青銅農耕D.農業進步推動了手工業興起史解釋的是2.里耶秦簡的出土為我們了解秦朝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其中“官署日常事務”簡記載了官署集中A.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辦公時段大致為早上六七點至下午四五點以及各類地方行政事務皆需記錄在案等內容,據此可知B.公元前5世紀,羅馬頒布了《十二銅表法》秦朝C.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A.建立了完備的郵驛制度B.統一了公文的書寫要求D.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C.地方行政管理走向規范D.地方行政事物繁瑣復雜9.有學者指出,新航路開辟后,隨著東西方日益緊密的學術交流,以人類社會整體發展進程為敘述對3.下表是九年級某同學進行歷史研究性學習時整理的表格(部分),此表可用于研究清朝的統治象,開辟了史學家研究世界歷史的新視角,建立了編纂世界歷史的新框架。這說明新航路的開辟地區管理指施影響與意義A.促使世界逐漸連為整體B.開闊了研究世界歷史的視野新發設伊犁將軍轄區、州縣制鞏固西北邊防,促進邊疆開發等C.推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D.打通了東西交流互動的通道10.17世紀早期,在英國煤炭工業發展初期的擴張中,為解決采煤排水問題而進行了蒸汽機試驗:煤炭西藏設駐藏大臣等有效加強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的巨大運輸需求促使馬拉車道的廣泛應用,同時鐵軌的出現方便了拖運煤炭的馬車行駛。這說明臺灣設臺灣府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A.技術革新與工業需求緊密相連B.工業化導致了環境的惡化…C.煤炭工業的發展引發工業革命D.煤炭產業是英國支柱產業A.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B.邊疆與內地管理方式一致11.在線上的跨境電商板塊中,一位中國消費者在平臺上購買了來自巴西的咖啡豆、新西蘭的奶粉、法C.實現對外來侵略的抵制D.實現了對全國的有效控制國的香水,這些商品能快速地從世界各地到達中國消費者手中,這一現象主要體現了世界經濟全球4.五四運動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斗爭實踐中懂得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的振興,中國人化趨勢中的民的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這說明五四A.生產全球化,各國生產協作和分工不斷深化B.科技全球化,各國科技合作與交流日益緊密運動C.資本全球化,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速度加快D.貿易全球化,商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A.形成反侵略的統一戰線B.成為了民主革命的開端12.下面這組圖片可以用于研究C.促使黨的工作重心轉移D.啟迪了民眾的思想覺悟5.右圖是1938年藝術家劉峴創作的木刻版畫,該木刻版畫的內容反映了A.工農群眾踴躍支持北伐戰爭B.全民族堅持抗戰、抵御外敵C.紅軍長征能取得勝利的原因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激光打印3D打印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A.人類生態環境日益改善B.科學技術影響人們思想觀念注釋:繁體字“銎”為簡體字“鞏”:繁體字“戰”為簡體字“戰”。C.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D.科學技術徹底改變人類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