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2025年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4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筆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作答,否則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24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文物,是中華文明的承載。1. 玉琮是中國古代用于祭祀的禮器。下列出土文物玉琮共同反映了( ) 浙江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 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玉琮 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琮A.生產工具發生變化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C.舊石器時代的成就 D.早期國家已經出現2. 下圖是1978年湖北省隨州市出土的青銅器曾侯乙墓尊盤,尊盤上盤踞著上百只蜷曲的怪獸。中國歷史通俗讀物《文物三字經》書中用“戰國墓,曾侯乙,失蠟法,細如坐”這十二字贊美曾侯乙墓尊盤。據此可知,戰國時( )A.青銅鑄造工藝高超 B.湖北地區手工業發達C.分封制已開始瓦解 D.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3.下面是李華同學收集到的關于某一文化典籍的兩則書評,據此判斷這一文化典籍是( )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蔡元培這本史詩般的巨著中出現了400多個人物,以一個貴族家庭中的兩個分支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充滿人文主義精神。 ——2014年英國《每日電訊報》A.《水滸傳》 B.《三國志通俗演義》C.《西游記》 D.《紅樓夢》4.下列詩句或聯語與歷史人物及事件的關聯中,對應最準確的一項是( )A.左宗棠收復新疆——“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B.譚嗣同戊戌變法——“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C.鄧世昌黃海大戰——“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D.孫中山辛亥革命——“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5.下列一組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是( )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 榮氏兄弟創辦的福新面粉公司A.社會生活的變化 B.民族工業的發展C.戊戌變法的開始 D.五四運動的進行6.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 )A,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B.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C.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D.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7.某校舉辦“紅歌賽”,八年級三班選擇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兩首歌曲參賽。指揮說要唱好這首歌,同學們應有的情緒是( )A.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愛國之情B.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思念之情C.歸心似箭、故土難離的惆悵之情D.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的驚喜之情8.下表是第26屆聯合國大會(1971年)投票部分統計數據,這一統計數據彰顯的歷史事件是( )各大洲(部分) 亞洲國家 歐洲國家 非洲國家 美洲國家贊成票 19 23 26 8反對票 4 1 15 13A.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9.下列圖片中的對比主要體現了( ) 帕特農神廟遺址 西亞建筑遺址 印度人發明的數字與阿拉伯數字A.大河文明的擴展 B.世界文明多元一體C.東西文化的差異 D.文明的交流與互鑒10.制作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圖是某同學在學習完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后制作的思維導圖,下列對其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①處成該填寫“確立民主共和制”B.②處應該填寫“《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③處應該填寫“《拿破侖法典》”D.③處應該填寫“《共產黨宣言》”11.19世紀中期,爆發了一系列影響世界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例如: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意大利和德意志實現統一以及日本明治維新等,這些事件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奴隸制度被廢除了,實現了人人平等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C.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逐漸確立D.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展12.同學們在進行“歷史地圖上的世界格局”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搜集到下面一幅地圖。該地圖反映的歷史現象迅速崩潰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D.美蘇全面冷戰結束后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36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計36分)13.(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A 秦始皇像 圖B 隋文帝像(1)材料一圖A人物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公元前________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1分)圖B人物于581 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________,以長安為都城;(1分)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李淵趁機起兵反隋。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隨后消滅了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1分)漢謨拉比在位時,對外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完成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他在位時是________王國最強盛的時期。(1分)材料二忽必烈積極推行將蒙古文化與漢文化的結合。文化主導思想上高度崇奉孔子和儒家文化,將兩宋以來的理學推崇為官學;在文化典章制度方面,大量采用漢法以制禮樂、行祭祀;在教育體制方面,大量參考漢族政權的教育模式,并設專職進行管理……在吸收漢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行為對整個元朝統治的安定、文化的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摘編自王傳奇《試論忽必烈時期蒙元政權對漢文化的吸收及其影響》(2)依據材料二,概括忽必烈積極推動蒙古文化與漢文化結合的表現。(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朝吸收漢文化的歷史意義。(2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中能得到哪些規律性認識?(2分)14.(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開啟圖A“全球化1.0版本”的根本原因。(1分)列舉為“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做出貢獻的一位歷史人物及其事跡。(2分)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對“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加以說明。(1分)材料二圖B 1825年試驗蒸汽機車 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 ——摘自阿薩·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2)圖B中的發明與哪一歷史人物有關?(1分)分析材料中“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的含義。(2分)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縮小了經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加速了經濟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發達國家推行的不同類型的市場經濟模式,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形勢變化,正在進行調整、改革與完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濟轉軌國家,也先后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東西方由對抗走向對話,為全球經濟發展與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礎。 ——摘編自程建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3)根據材料三,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原因。(2分)列舉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這一時期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舉措。(1分)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1分)15.(15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一篇恢宏的史詩。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相關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堅定目標 追尋夢想】材料一 圖A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海會址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并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攜手合作,幫助國民黨完成改組,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掀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給北洋軍閥反動統治以沉重打擊。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材料一圖所示地址的相關會議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是什么?(1分)材料一中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在哪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的?(1分)指出國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2分)【百折不撓 指明方向】材料二 1925—1945年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變化示意圖 (中共七大)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2)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二圖中的“B時間段”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的變化作出合理解釋。(2分)并簡要說明該時段中國共產黨人從革命實踐中汲取的成功經驗。(1分)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共七大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的戰后的奮斗方向是什么。(1分)【民族獨立 創新發展】材料三 在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黨和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從這里(西柏坡)出發到北京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摘編自魏四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中國”的標志性事件,(1分)并說明其中“新”的具體表現。(1分)請在圖中①②③三處任選其二補充關于改革開放的相關史實。(2分)【堅實步伐 逐夢前行】材料四 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堅實。……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快速崛起。糧食生產“二十連豐”,綠水青山成色更足,鄉村振興展現新氣象。東北全面振興譜寫新篇,雄安新區拔節生長,長江經濟帶活力脈動,粵港澳大灣區勇立潮頭。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摘編自《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二四年新年賀詞》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能夠“走得很堅實”的原因。(2分)請用一句話為本次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名稱。(1分)2025年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A D C B C A A D C D C13.(1)221;隋朝;長安;古巴比倫。(4分)(2)表現:高度尊崇孔子與儒家文化,將理學推崇為官學;以漢法制禮樂,行祭祀;學習漢族政權的教育模式,并設立專門職位進行管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歷史意義:有助于元朝統治的安定,文化的繁榮;“蒙漢雜糅”的政治體制對明清及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漢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與交流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3)規律性認識: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以民為本是國家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等。(答出任意兩點得2分。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4.(1)根本原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1分)歷史人物及事跡:哥倫布;發現美洲;(2分)說明:新航路開辟使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任意一點1分)(2)歷史人物:斯蒂芬森;(1分)含義:工業革命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使工業化國家的人口快速增長,大眾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西方國家加快了殖民掠奪的步伐,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去了災難。(2分)(3)原因:信息技術的發展,把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發展并被更多的國家所接受;冷戰對峙結束,世界局勢趨向緩和。(2分)舉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分)認識: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我們要趨利避害。(1分)15.(1)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1分)會議:中共二大召開。(1分)主要成果:建立黃埔軍校;開展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2分)(2)解釋: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逐漸找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建立了一系列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他們積極加入共產黨,使得中國共產黨人數在這一時期得以迅速增長。(2分)經驗: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農民問題,要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調動他們革命的積極性;要重視國情,不能照搬它國的模式;要加強根據地建設和黨的建設等。(1分)奮斗方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1分)(3)標志性事件:開國大典的舉行。(1分)“新”的表現: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1分)史實:設立深圳、珠海等四個經濟特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或相繼開放沿江城市、邊境城市和內地省會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分)(4)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我國經濟持續回升;現代產業體系更健全,國內重點項目成就突出等。(2分)名稱:紅旗引領民族復興;初心如磐,砥礪奮進譜華章。(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