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畢業年級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題卡上作答,在本試卷或草稿紙上作答無效。答題前,請仔細吹都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按照“注意事項”的規定答題。4.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答非選擇題時,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5.歷史開卷考試,考生須獨立作答,不得討論,不得傳抄。6.考試結束時,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毀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管子·海王篇》相傳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散文。該文有記載:“今鐵官之數曰: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讀yα0,古代一種大鋤)。”此記載主要說明A.政府壟斷了鐵器的生產和銷售B.鐵制農具已成為農民必備的生產工具C.青銅器仍然在農業生產中占主導地位蜜D.牛耕技術尚未得到應用2孝文帝遷都洛陽后,詔令鮮卑貴族改漢姓、著漢服、說漢話,并與漢族高門通婚。有宗室貴族不滿,日:“北人何故棄本族之俗,效南人之禮?”帝答:“朕欲使四海一家,胡漢無別。”:由此可見,北魏孝文帝推行上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腳A.削弱鮮卑貴族的勢力,鞏固皇權B.促進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加強統治C.全盤照搬南朝制度,實現南北統一D.恢復周禮,重建儒家倫理秩序蕎3.2025年央視蛇年春晚,中國傳統建筑創演秀《棟梁》以2024年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為創作靈感,讓無數網友沉浸式走近“北京中軸線”領略千載流傳的中式美學。觀察唐朝都城長安平面圖和明清北京城平面圖,對其最恰當的解說詞是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暴城朱們門麻興門無據右安門左控牛達就完k廣宴門膏都城長安甲頂圖明清北京城平面圖A.長安城棋盤形的布局,使都城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B.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直接反映了當時經濟的發達C.都以中軸線對稱展開,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連續性D.宮城都設在中軸線上,這是皇權至尊的唯一表現4.觀察下圖,該形勢圖反映的歷史時期應是A.北宋初期(960一979年)B.南宋與遼、西夏對峙時期(12世紀)C.南宋與金對峙時期(12一13世紀)D.元朝統一前夕(13世紀后期)5.對比兩則材料,概括因《馬關條約》的簽訂李鴻章的思想發生的變化是“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一李鴻章(1864年)“我朝處數千年未有之變局,自應建數千年未有之奇業。若事事必拘守成法,恐日即于危弱。”李鴻章(1896年《奏請變法折》)A.從盲目排外到全面學習西方B.從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到主張制度變革C.從重視軍事到注重文化教育D.從對外保守妥協到堅決抵抗侵略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