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人民日報》刊發的報道《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中,記載了記者對在現場觀禮的幾位市民的采訪。有人說,今天要來看看這“萬年不遇的大喜事”。這“萬年不遇的大喜事”指的是( )A.和平解放北平 B.送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C.舉行開國大典 D.和平解放西藏2.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稱謂都是以“人民”來定義的。如政府叫“人民政府”貨幣叫“人民幣”,警察叫“人民警察”。歸根到底,新中國的政治,就是主張“人民(民主)專政”。這類稱謂意在彰顯新中國( )A.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B.保障了工人階級權利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傳播了民主共和思想3.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經濟發展。1950年,太原醋業老字號“益源慶”為私營企業;1956年,該企業歸屬國營企業,更名為“新星食品釀造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為益源慶醋廠,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共和國歷史上,老字號“益源慶”的發展說明了( )A.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使中國富強 B.國家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對企業做出調整C.不斷的改進生產技術才能推動企業發展 D.新中國成立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艱難4.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中國共產黨4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2人,中國民主同盟1人。上述主席、副主席政黨構成狀況,說明了建國時實行的是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5.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為此結論提供佐證的是( )A.決定建立武漢長江大橋 B.吹響了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號角C.確立“以階級斗爭為綱” D.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6.針對如何解決“大躍進 ”運動以來存在的經濟問題,周恩來總理曾作了下圖所示對聯。這一對聯體現了( )A.協調發展理念 B.共同富裕思想C.因地制宜思維 D.開放共享觀念7.1959年,中國地質工作者在東北松遼盆地發現工業性油流。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油田工人開展石油大會戰,終于建成了現代化的石油企業。1964年,黨中央對全國工業戰線提出“工業學大慶”號召。上述事件( )A.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 B.實現了石油供應的自給自足C.塑造了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 D.構建了國家完備的工業體系8.聯想集團創始人之一曾經回憶說:“過去報紙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爭。(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 《人民日報》竟然登載如何養豬的報道,(感覺)氣候真是要變了! ”他所感受到的“變”是指( )A.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B.農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范圍開展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確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9.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農村盛傳一些民謠:“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飯”、“農業實行大包干,糧食年年都翻番。”這些民謠產生的時代背景是( )A.一五計劃的完成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C.八字方針的提出 D.農民土地所有制的確立10.澳門全國政協常委張宗真近日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澳門回歸祖國25年以來,社會飛速發展,GDP增長10倍以上。張宗真說,祖國對港澳發展的全力支持,澳門社會各界有目共睹。這說明(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澳門的 B.祖國統一大業勝利完成C.“一國兩制”喜結豐碩成果 D.澳門社會制度發生質的變化11.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哪一次大會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A.中共十一屆三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12.1949年《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明確載入憲法,此后歷次憲法修改都堅持實行這一制度。1984年,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民族區域自治法》。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諧了民族關系C.促進了法制化建設 D.發展了民族經濟13.某班擬開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主題的公開課,四個小組準備了相關素材。下列哪組素材全部符合主題( )A.甲組:影片《我的191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版)》、小崗村的故事B.乙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影片《長津湖》、對外開放示意圖C.丙組:“大躍進”時期的漫畫、《開國總理周恩來》、視頻《香港回歸》D.丁組:海爾品牌之路(1984—2004)、《鄧小平理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4.2023年11月,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公示,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14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通過初審。這意味著,繼獲批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后,生物育種產業化邁出了更堅實一步。歷史上,曾在“生物育種”領域取得突出成果的杰出代表是( )A.錢學森 B.屠呦呦 C.鄧稼先 D.袁隆平15.下面兩幅圖片反映了當代中國會議模式的變遷,決定這一變遷的根本因素是( )A.生活方式的變遷 B.電腦的普及 C.收入的增加 D.生產力的發展16.同類史實對比是歷史學習的必備素養之一。下面材料反映時期的共同之處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道路A.以俄國為師,走俄國的道路 B.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C.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D.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二、綜合題17.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充滿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間 事件1980年 中央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1984年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鋪開1990年 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1993年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勾畫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基本框架1994年 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2001年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3年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9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誰?(2)閱讀材料,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圍繞“對外開放”提出觀點,并從材料中選取兩個對應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先寫論題,再例出所選史實進行適當論述,最后總結扣題。觀點正確,條理清楚,史論結合,150字左右。)18.某校八年級(1)班同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建國后的形勢】材料一:新中國繼承的是一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爛攤子,生產縮減,物價飛漲,民生困苦。中國人民有沒有能力把生產恢復起來,這是一個嚴峻考驗。新中國雖然得到蘇聯和東歐等國的承認和支持,但美國拒絕承認。中國人民能否沖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以建設國家,這是又一個嚴峻考驗。——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政治上的智慧】材料二:一、西藏人民團結起來,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中來。二、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鞏固國防。——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戰場上的較量】材料三: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土地上的改革】材料四: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面臨的國內外形勢。(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西藏和平解放是哪一年?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3)材料三中“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指的是什么事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述“激戰”的勝利所產生的積極影響。(4)根據材料四,指出為什么要“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綜合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些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19.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肩負的偉大使命任務。某中學黨史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們以“建國以來黨帶領人民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主題,設計了下面的學習任務單,請你參與完成學習任務。任務一【制作歷史卡片——在比較中認識】資料卡一:“資本主宰”下的西方式現代化,對內剝削與壓迫無產階級和弱勢群體,對外對其他落后國家開展野蠻征服與殖民掠奪,其實質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西方式現代化雖然在一定時期推動了人類的社會發展,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上述弊端日益暴露,進而使人類社會陷入發展困局。——摘編自劉志剛《中西方現代化的不同邏輯起點、模式選擇與價值追求》 資料卡二:中國式現代化則明顯不同于西方。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摘編自王虎學《從中國特色看中西現代化的本質區別》任務二【梳理歷史進程——在探尋中理解】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第三階段 → 第四階段1919—1949年 1949—1978年 1978—2012年 2012年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任務三【釋讀歷史圖片——在感悟中奮進】圖1東方巨響 圖2高峽平湖 圖3嫦娥探月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94年始建的三峽工程,到2015年竣工。 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1)根據資料卡一,概括西方式現代化的弊端。結合所學知識,選取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相關史實,說明資料卡二中“中國式現代化則明顯不同于西方”這一觀點。(2)根據任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1949年以后,中國共產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經濟方面實行的政策或措施,并概括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歷程的特點。(3)根據任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東方巨響”的歷史地位,并說明我們為什么要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4)結合以上內容,請你談談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C2.C3.B4.D5.D6.A7.C8.C9.B10.C11.D12.A13.D14.D15.D16.C17.(1)鄧小平(2)【示例】論題:對外開放促進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史實+論述: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001年12月,在經過長達15年艱難曲折的談判歷程后,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綜上所述,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18.(1)內外形勢:國內國民經濟瀕于崩潰,國外有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2)時間:1951年。意義: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3)指的是:抗美援朝戰爭。影響: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4)原因: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工業化開辟道路。共同作用:鞏固了新政權,為恢復經濟與建設鋪平了道路。19.(1)弊端:兩極分化;對外擴張掠奪;使人類社會陷入發展困局。說明: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一原則被世界越來越多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針對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2)政策: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等。特點:從黨的領導和建設步驟的角度分析,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分階段有步驟地全面推進等。(3)歷史地位: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原因: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我國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4)青少年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熱愛祖國;認真學習科技知識,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實踐,培養創新能力;牢固樹立和平意識,維護世界和平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