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黃帝的傳說課 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學習目標確定 文化自信:了解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感受中國特有的文化,認同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語言運用:能借助課后提示,講一講造車和造船的故事。 思維能力:感受黃帝的品質,能就自己覺得黃帝聰慧、善良、細心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審美創造: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黃帝的品質,感受黃帝的發明和創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改善。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讀“帝、創”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待”,會寫本課“帝、傳”等8個生字,會寫“傳說、首領”等12個詞語。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傳說中的黃帝造車、造船。課時安排 2學習活動設計(根據所需課時進行分課時備課)第一課時 二次備課一、課題導入,了解黃帝 1.人類的交通工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從磁懸浮列車到超級高鐵,從電動汽車到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創新不斷挑戰人類的想象空間……同學們你們知道最早的車和最早的船是誰發明制造的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會告訴我們。 板書課題,齊讀。(板書:黃帝的傳說) 課題講解: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黃帝,傳說中他是一個聰明的人,為人們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你對黃帝有了哪些了解? 4.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5.黃帝簡介: 黃帝:上古傳說中我國古代原始公社時期中原各族的共同首領。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黃帝為少典之子。相傳黃帝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創始者。舉凡兵器、舟車、算術、音律、文字、養蠶、弓箭、衣服、醫藥等等,皆創于黃帝時代。現有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等,均系托名而作。相傳黃帝曾與其臣岐伯、伯高、少俞等談論醫道,故后世習稱中醫為“岐黃之術”。中醫歷來尊黃帝為創醫藥之始祖。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有許多發明創造,像造宮室、造車、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 自由讀課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不認識的字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 檢查生字認讀。 (1)反復認讀。 黃帝 創造 推舉 尊稱 啟發 號召 按照 設想 材料 改進 代替 待在 自由 一段 提供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先自由讀,然后同桌互相聽讀。 ③全班交流,指名讀,互相評價。 (2)教師指導重點讀音。 “創、召、設”是翹舌音。“尊、材”是平舌音。 (3)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識字:按(扌+安) 供(亻+共) 材(木+才) 待(彳+寺) ②聯系生活經驗識字:改、帝、由。 ③字理識字:尊 ④猜字謎:上戶口。(啟) ⑤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理解“替”“段”“推”等字的意思。 多音字: dāi(待會兒) 待 dài(等待) (5)出示句子,鞏固識字。 ①大家推舉他統領部落聯盟,尊稱他為“黃帝”。 ②他號召部落民眾,按照設想找來需要的材料。 ③把樹干中間的一段挖空。 ④車和船的發明,使水陸交通得到了發展,為人 們相互往來提供了便利,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改善。 理解詞語。 部落:若干血緣相近的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 聯盟:指個人、集體或階級的聯合體。 樹干:樹木的主體部分。 三、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不指讀,了解課文的大意。思考:課文中講了哪幾個神話故事? 預設:課文講了黃帝發明了最早的車和最早的船。 2.你能找出這篇文章的關鍵句嗎?預設:他有很多創造發明,深受人們愛戴。 3.結合資料了解“軒轅”、黃帝。 古代裝有帷幕的車叫“軒” ,車前用來駕牲口的直木叫“轅”。因為傳說車是黃帝發明的,所以人們也稱黃帝為“軒轅氏”,“軒轅”也被用來代指中華大地。 四.學習黃帝造車的故事。 1.自由讀第黃帝造車部分,思考:黃帝由什么聯想到造車的?他是怎么做的 結果如何呢? 預設:是由風吹草帽滾動想到造車的。他找來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動手做了起來。最終做成了車。 2.相機出示填空題: 相傳說,一年夏天,黃帝正在田間勞作,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將黃帝的帽子吹走了。因為帽檐是圓形緣故,掉在地上后,不斷向前滾動。黃帝急忙追上去將草帽撿了回來。草帽滾動現象給黃帝造車帶來了靈感。他思考著,如果先做一個架子,再給架子上安裝兩個可以滾動的輪子,就可以搬運東西了。黃帝越想越興奮,于是他找來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動手做了起來。期間,黃帝不斷改進與完善,最終做成了車。黃帝造車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捷性,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 3.想象:皇帝造車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預設: 遇到的困難:黃帝先找來一根結實的木頭做車軸,然后命陶工做了兩個圓圓的陶輪當車輪,隨著貨物重量的增加,車軸兩端的陶輪就被一起壓裂了。 克服的辦法:暫時的失敗,難不住黃帝,他找來匠人,命他們找來各種材料,進行改裝車輪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于找到一款更合適,更耐久,可以讓部族遠行到中原的車輪材料。五、自主練習講述。 借助下面的提示,講一講黃帝造車的故事。第二課時 二次備課一.溫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學習了黃帝造車的故事,誰來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講。 2.那黃帝造船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學習黃帝造船的故事。 1.自由讀第黃帝造船部分,思考:黃帝受到什么啟發想到造船的?他造船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怎樣克服的 結果如何呢? 預設:黃帝受到螞蟻過水飄樹葉的啟發想到造船。 把找來的樹干放進河里。人已爬上去,樹干就滾動起來,人在上面根本待不住。 他們把樹干中間的一段挖空,人在里面,果然能坐穩了。后來又用木頭做了槳,人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行動了,造船成功。 2.“果然”一詞說明了什么? 預設:跟黃帝預想的一樣,人在里面,能夠坐穩了。 3.你能想象到當黃帝看到螞蟻過水飄樹葉時是怎么想的嗎? 預設:黃帝可能會想:螞蟻待在樹葉上,就能在河里浮著不沉下去。如果我們也做一個像樹葉一樣的東西,呆在里面,是不是也可以在水里自由行走呢? 4.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吧。 學生講述故事。 三、拓展創新 1.從這篇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出黃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預設: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愛動腦筋。 2.黃帝造車、造船的傳說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預設:生活中靈感無處不在,要注意觀察生活,總有驚人的發現,成就屬于那些心細如絲的人。 3.你知道哪些來源于生活的發明創造? 預設: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 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于創造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于是就模仿草葉制成伐木的鋸。 牛頓萬有引力和蘋果的故事。 瓦特改良蒸汽機和開水壺的故事。 4.你有來源于生活中的發明創造嗎?講給大家聽一聽。 預設:我發明了“多功能袋”,我的“多功能袋”不僅可作為帽子戴在頭上遮陽,而且還能裝物品,十分方便。 三、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帝、傳、忽、啟、由、理、段、通”。 2.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字結構上的特點。 “帝、忽”是上下結構的字。 “傳、理、段”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由”是獨體字。 “啟、通”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3.仔細觀察,學生互相提醒寫字時值得注意的地方。 4.教師范寫,重點指導。 帝:整體上寬下窄。第一點位于中軸線上,第一橫與橫鉤左右外放,下部收緊,豎畫與第一點對應。 段:左高右低。第一筆撇起筆略高。左邊的第二短橫不低于橫中線,第五筆提向右挑出,最后一筆捺由輕到重,凸顯捺腳。 通:第一、二筆橫鉤、點兩筆緊湊,第四筆橫折鉤略低于左側豎,最后一筆橫折折撇轉折自然,捺腳突出。 5.學生練寫,老師巡視指導。 6.同桌評議,修改不足。 四、總結 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一-黃帝,那個時代的燦爛發明和悠久文化,歷經幾千年,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芒,折射著今天的中華兒女,讓我們乘承祖先的聰慧與堅毅,為中華之騰飛而努力。板書設計造車 黃帝的傳說 生活中靈感無處不在,要注意觀察生活,總有驚人的發現 造船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其實黃帝的發明創造傳說有很多很多,包括了衣食住行,例如弓箭、號角、銅器等,請同學們課下走進黃帝更多的發明創造,爭當華夏文明的傳承人,傳播中華文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