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下第三章 物質的特性 期末備考秘籍(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下第三章 物質的特性 期末備考秘籍(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下第三章 期末備考
知識點一:質量和密度
考點一、質量
考點精要: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物體所含的物質越多,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溫度、形狀、所處位置、狀態的改變而改變,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質量的基本單位是千克(kg),換算關系:1噸= 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0x 106毫克。
一些常見物體的質量:
物體 質量/千克 物體 質量/千克
蘋果 0.15 雞 2.0
雞蛋 0.05 成人 50-80
典例1.如圖是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天宮課堂”授課的三個場景,試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內注入少量藍色液體,水球變成一個藍色“水晶球”,這表明分子在   。
(2)如圖乙所示,在液體搭橋實驗中,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塊塑料板連接起來,用水搭出了一座水橋,水橋沒有斷裂,這是因為水分子之間存在   。
(3)如圖丙所示,太空拋物實驗中,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亮相中國空間站,和航天員王亞平同框。冰墩墩從地球到太空,其質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試猜想在太空艙中,能否用天平稱出其質量?答:   (填“能”或“不能”)。
考點二、質量的測量
考點精要: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先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2)移:將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
(3)調: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處或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同。若指針偏向左邊,調節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4)稱:把被測物體輕放于已調好的天平的左盤內,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用鑷子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向右盤依次添加砝碼,若最小的砝碼也不能使橫梁平衡,此時需要移動游碼,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處或左右擺動幅度相同。特別提醒,此時不能調節平衡螺母。
(5)讀:將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左邊所對質量值相加,即是被測物體的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讀數時,應以游碼左側邊緣所對刻度為準,如圖所示,砝碼總質量為75克,游碼指示的質量值為3.0克,物體的質量為75克+3.0克= 78.0克。
(6)收:稱量完畢,用鑷子將砝碼放回砝碼盒,并使游碼歸零。
測量液體的質量
①按“放”“移”“調”的要求將天平調節平衡;
②將容器放在天平的左盤中,稱出容器的質量m1;
③將液體倒入容器內,用天平稱出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2;
④液體的質量m液= m2- m1;
⑤整理實驗器材。
使用托盤天平時常見問題分析
常見問題 特征 測量結果
游碼未歸零 稱量前,游碼未置于橫梁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就將天平調節水平平衡 測量結果偏大。若記錄測量前游碼的初始值為mo,測量時游碼的值為m游,則物體的質量m物= m砝+m游 -m。
右物左碼 右盤放物體,左盤放砝碼 若游碼所對刻度不為零,則測量結果偏大,實際質量m物=m砝-m游
砝碼生銹 砝碼的質量變大 砝碼質量變大,砝碼表示質量不變,測量結果偏小
砝碼磨損 砝碼的質量變小 砝碼質量變小,砝碼表示質量不變,測量結果偏大
典例2.(2023七上·嘉興期末)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天平,請根據要求回答。
(1)圖中B是    (填結構名稱)。
(2)天平使用前先要調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觀察到指針   或左右擺動幅度相同,這時天平平衡。
(3)某次測量中,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所示,則所測物塊的質量是   克。
考點三、密度
考點精要: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密度,用字母ρ表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定值,不能認為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2)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當ρ一定時,m1/m2=V1/V2
(3)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當V一定時,m1/m2=ρ1/ρ2
(4)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當m一定時,V1/V2=ρ2/ρ1
水的密度為1克/厘米3表示含義:每立方厘米水的質量是1克;質量為1克的水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典例3.(2023七上·玉環期末)下列關于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
C.物體體積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考點四、密度的計算與應用
考點精要:
(一)由密度公式ρ=m/V,可求質量m=ρV,可求體積V=m/ρ
(二)應用
(1)物質的鑒別:測出這個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根據公式計算出它的密度,把測出的密度值與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比較,即可知該物體可能是由什么物質組成。
(2)求解物體是否空心:通過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式,計算物體的密度或體積或質量,再與相應的量進行比較,從而可以知道物體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
(三)與密度有關的生活現象
由密度表可知,水的密度為1.0x103千克/米3,冰的密度為0.9x103千克/米3。水結冰后,質量不變,而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根據密度公式ρ= m/V可知,水的體積小于冰的體積,即水結冰后,體積變大。寒冷地區冬天水管被凍裂就是水結冰后膨脹所導致的。冰的融化和水的凍結現象,會使巖石發生機械風化,也會使馬路等建筑物開裂或形成洞坑。
典例4.(2023七上·東陽期末)”農夫山泉有點甜”是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如圖所示是一瓶550mL的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水的密度為1×103kg/m3,冰的密度為0.9×103kg/m3)
(1)這瓶礦泉水的質雖是多少克?
(2)將這瓶水放入冰箱,水凝固成冰后質量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水完全變成冰后,冰的體積是多少?
考點五、密度的測量
考點精要:測量固體的密度
(1)用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m。
(2)向量筒中倒人適量的水,記下水面刻度值V1
(3)用細線將石塊拴住,緩緩放人量筒中的水里,并使之完全浸人,記下水面刻度值V2
(4)將有關數據填人下表,計算出石塊的密度ρ=m/(V2-V1)
石塊質量m/克 石塊放入前水體積V1/厘米3 石塊和水總體積V2/厘米3 石塊體積V/厘米3 石塊密度ρ/(克/厘米3)
測量液體的密度(以鹽水為例)
(1)將適量鹽水倒人玻璃杯中,用天平測出玻璃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
(2)將玻璃杯中的鹽水倒人量簡中一部分,測出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o
(3)讀出鹽水體積V
(4)將有關數據填人下表,計算出鹽水的密度ρ=(m1-m2)/V
玻璃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克 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克 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克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厘米3 鹽水的密度ρ/(克/厘米3)
典例5.(2023七上·德清期末)小德同學在莫干山劍池附近撿到了一塊漂亮的鵝卵石,他帶回學校,準備在實驗室測量鵝卵石的密度。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
(1)有以下五個實驗操作步驟:
①將鵝卵石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讀出鵝卵石和水的總體積V1;
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2;
③從量筒中取出鵝卵石,讀出剩余水的體積V3;
④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鵝卵石的質量m;
⑤根據密度公式,算出鵝卵石的密度ρ。
為了能盡量減小誤差,實驗操作步驟的合理順序是______。
A.②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④②①⑤ D.④①③⑤
(2)如圖甲所示,小德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是   。
(3)小德糾正錯誤后重新調節天平平衡,在稱量鵝卵石質量的過程中,當他將最小為5克的砝碼放入右盤后指針如圖乙所示;小德接下來的一步操作應是   ,直至天平平衡。
(4)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橫梁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鵝卵石的體積如圖丁所示,由圖中數據可知,請計算出該鵝卵石的密度為   克/厘米3。
典例6:(2023七上·溫州期末)利用溫度計、量筒、天平(如圖甲)等測量工具可探索某些液體的性質,下表為測得的部分數據。
液體 密度(克/厘米3) 顏色 質量(克) 凝固點(℃)
① 0.93 無色 38 -98
② 0.79 無色 38 26
③ 13.6 銀色 21 -39
④ 0.93 無色 16 -98
(1)測量工具的規范使用,是測得準確結果的前提。任選圖甲中的一種工具,寫出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寫出一點即可)
(2)圖乙中哪些是同種液體呢?判斷并說明理由。
(3)牛奶密度是檢驗牛奶品質的常用指標之一,合格牛奶密度為1.02-1.03克/厘米 。采用圖丙方案可以測出牛奶密度,該批次牛奶合格嗎?寫出計算過程并判斷。
知識點二:物態變化
考點一、熱與熱量
考點精要: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作熱量,用符號Q 表示。
溫度和熱量的區別
溫度(是狀態量) 熱量(是過程量)
區別 概念 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表述 用“降低”“升高”等表述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
單位 攝氏度(℃) 焦耳(J)
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1.點燃酒精燈時,用火柴點燃,不能用一個酒精燈對著另一個去點,這樣容易流出酒精引發火災
2.酒精燈在使用完之后,禁止用嘴吹,要用燈帽蓋滅
3.試管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大約離試管口1/3處;
4.試管口朝上,傾斜大約45 放置于外焰加熱。這樣可以保證試管有最大的受熱面積,同時避免液體沸騰時噴出傷人
典例1.關于溫度、熱量、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0℃的冰沒有內能
B.冰熔化時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但它的內能增加
C.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D.只要物體的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不變
考點二、熔化與凝固
考點精要:
液體凝固的特點: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過程,如冰變成水。
1.一部分固體物質(海波)熔化時溫度不變,需要不斷吸熱,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是晶體
2.一部分固體物質(松香)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需要吸熱,是一個逐漸變軟再變稀的過程,是非晶體
3.水浴法是一種能給物體均勻、間接地加熱,并能控制溫度上升速度的好方法。
液體凝固的特點: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過程,如水結成冰。
1.海波熔化結束后,停止加熱,海波的溫度逐漸降低,但并不會凝固,只有當溫度降到48℃時,海波才開始凝固,且在凝固的過程中,海波的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凝固后,溫度才繼續下降。
2.對液態的松香停止加熱后,松香逐漸由稀變軟最后變成固態,在這一過程中松香溫度不斷降低。
典例2.(2024七下·鄞州期末)圖甲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
(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   (填狀態)。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考點三、汽化
考點精要:汽化是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作汽化(“汽化”不能寫成“氣化”)吸收熱量。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叫作蒸發。蒸發是汽化的另一種方式。
蒸發特點:
(a) 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如濕衣服在四季都可以晾干;
(b) 只發生在液體表面;
(c) 是緩慢的汽化現象。
對同一種液體,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
(a) 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b) 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c) 液面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2)沸騰: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水在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水在沸騰后,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沸騰的條件:① 液體達到一定溫度;②繼續吸熱。(二者缺一不可)
①沸騰前,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不斷升高;燒杯底部有氣泡產生,且溫度越高,氣泡越多,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直至消失,如圖甲所示。
②沸騰時,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燒杯內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到達水面破裂,如圖乙所示。
典例3.(2024七下·寧波期中)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小寧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右圖中a、b所示。則
A b
(1)圖中   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溫度/℃ …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
(2)從記錄的數據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此時水沸騰的溫度是   ℃。(3)實驗得到的結論與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100℃有明顯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   。
考點四、液化
考點精要:液化是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作液化,放出熱量。
(1)常見的水蒸氣液化現象
(2)液化的兩種方法: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典例4.(2023七上·蘭溪期末)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重要的研究方法。細心的小明同學觀察到電茶壺在煮茶的過程中的兩個現象:①一開始聞不到茶香,煮沸后茶香溢滿整個茶室;②在靠近壺嘴處看不見“白氣”,在離壺嘴較高處有“白氣”產生。請你根據圖中的情景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產生這兩個現象的原因。
考點五、升華和凝華
考點精要:物體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作升華,吸收熱量;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作凝華,放出熱量。
典例5.某物理興趣小組在學習物態變化知識時做了如下實驗:
(1)如圖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錘內放入適量的碘顆粒:將碘錘在熱水中加熱。你會看到瓶內出現   ,而碘晶粒逐漸消失;將碘錘從熱水中拿出,在瓶上方的凹槽內滴幾滴水,過一會兒在瓶壁上方出現很多紫色碘顆粒,是由于   。
(2)接著他們利用干冰做了相關實驗: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   (填“水蒸氣”“液態水”或“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主要成分是   (填“白氣”“二氧化碳氣體”或“水蒸氣”),此實驗中杯中水溫會   (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考點六、物態變化總結與天氣的成因
考點精要:物質存在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狀態之間又存在著六種物態變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各過程的吸、放熱情況與聯系如圖所示。
云、雨、霧、露、霜、雪
自然現象 成因 涉及物態變化
云 太陽光照射,溫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為水蒸氣,含有水蒸氣的高溫空氣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懸浮在高空,形成了云 汽化、液化、凝華
雨 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隨著氣流運動,它們相遇后越聚越大,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珠,與原來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熔化
霧 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附著在懸浮于空氣中的灰塵上,形成了霧 液化
露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形成了露 液化
霜、雪 霜是地表附近的水蒸氣在溫度迅速降低時凝華成的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可能會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凝華
典例6.(2023七上·蘭溪期末)“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知識點三: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考點一、物質的變化
考點精要:物理變化是有些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質(物理變化特征)。化學變化是有些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指與原物質在組成或結構上不同的物質)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質產生,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這些現象可以幫助判斷化學變化是否發生,但不能作為判斷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等;在變化的過程中,常伴隨能量的變化,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典例1.(2024七上·武義期末)下列關于課本用紙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易撕碎 B.白色 C.難溶于水 D.可燃性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考點精要: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揮發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穩定性、還原性、氧化性、酸性、堿性、毒性、腐蝕性等
區別 是否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典例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 ⑥鐵絲生銹 ⑦銅能導電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1.(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石蠟熔化 B.汽油揮發 C.濕衣晾干 D.木柴燃燒
2.(2023七上·紹興期末)在使用天平時,分度盤上的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若以下四種情景中出現該狀況時,后續的操作應該是(  )
A.在天平調平時,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B.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加砝碼
C.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向左移動游碼
D.在稱取11g食鹽時,繼續向石移動游碼
3.(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小金需要稱量 10.6 克氯化鈉固體,他按正確的步驟操作,稱量時發現托盤天平指針略向左偏轉,則應采取的措施(  )
A.減少砝碼 B.將游碼向右移動
C.取出一些氯化鈉固體 D.再加一些氯化鈉固體
4.(2023七上·義烏期末)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能”懸浮”于艙內,是由于密度變小了
B.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
C.水從 0℃凝固成 0℃冰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
D.同一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質量不變
5.(2023七上·東陽期末)三個實心物體a、b、c分別是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它們的質量和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物體的密度為1kg/m3
B.體積相同時,a物體的質量大于c
C.a、b、c三個物體,密度最大的是a
D.三個物體的密度都與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6.(2023七上·杭州期末)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從乙圖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
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3
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1
7.(2024九下·錢塘模擬)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冰熔化過程中冰水混合物溫度高于0℃
B.冷凍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華而成
C.通常采用降溫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內
D.舞臺上的云霧是干冰升華的二氧化碳氣體
8.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的冰,其內能為零
B.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C.物體吸收的熱量越多,其溫度越高
D.物體的溫度越高其含有的熱量越多
9.(2024九下·蕭山模擬)2024年1月,哈爾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嘗試“潑水成冰”游戲。“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錯誤的是(  )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
B.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華成小冰晶
C.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
10.(2024七下·寧波月考)扇扇子感到身上很涼爽和進入空調房感覺到涼爽分別是因為(  )
A.扇來的風把身體周圍的熱空氣趕跑,空調房沒有熱氣
B.扇來的風是涼的,空調的風把身上的熱吹掉了
C.扇來的風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發,汗液蒸發時要吸熱,空調房里本身溫度低
D.扇來的風把身上的熱吹掉了,空調房內沒有熱氣
11.(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國古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12.(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13.(2024七下·寧波月考)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俗稱干冰。干冰被拋到空中,會迅速變為氣體,促使其周圍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實現人工降雨。下列關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是凝華
B.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熱量
D.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吸收熱量
1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東漢王充《論衡》曰:“云霧,雨之征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或凝華形成的
B.霧是空氣中的水遇熱蒸發形成的
C.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15.(2024七下·奉化期末)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16.(2024·拱墅二模)用如圖所示方式給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熱,在不斷加熱的過程中,下列現象或事實描述錯誤的是
A.試管中的冰會熔化,燒杯中的水會汽化
B.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在冰熔化過程中內能增加
C.燒杯中的水在沸騰前會不斷以蒸發的形式汽化
D.試管中的水因達不到沸點而不能沸騰
17.(2024七上·南潯期末)有一鐵塊,它的質量為0.25kg,它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質量將   (選填“變小”、“不變”、“變大”)。關于鐵的信息如下:①在常溫下是固體;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④會導電。以上信息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
18.(2023七上·鹿城期末)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室溫下極易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可以營造煙霧繚繞的舞臺效果,還可以使運輸中的食品保持較低溫度。人類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得到。
(1)將石灰石煅燒制得二氧化碳的變化是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根據干冰用途,可推測干冰的物理性質:   。
19.(2023七下·寧海期中)小寧按照書本中的實驗要求“探究水的沸騰”。
(1)當水沸騰時的情況如圖   (選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2)小寧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20.為了比較不同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跟物質自身的特性有關,小明選取了水和煤油進行實驗,并組裝了下圖所示的裝置,將質量和初始溫度均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燈同時開始加熱,并適時記錄兩者的溫度(記錄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加熱的時間/min 0 1 2 3 4 5
水的溫度/℃ 25 27 29 31 33 35
煤油的溫度/℃ 25 28 31 34 37 40
(1)實驗時比較水和煤油吸熱本領大小的方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2)由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5min后,煤油升高的溫度高,煤油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   (填“大”或“小”)一些。
(3)為了縮短實驗時間,使效果更加顯著,下列改進措施合理的是   (填字母,多選)。
A.將兩個燒杯均蓋上相同的蓋子
B.-將裝置移到通風良好處進行
C.減少水和煤油的質量
21.(2024七上·玉環期中)酒精燈是實驗室最常用的加熱儀器,酒精燈火焰分焰心、內焰和外焰三個部分。酒精燈火焰哪部分溫度最高 某同學做了如下研究:
Ⅰ.實驗研究:將1根小木棒橫放到酒精燈焰心位置(如圖甲所示)約3秒鐘,然后迅速拿出,觀察小木棒的顏色變化。發現位于外焰的部分明顯發黑碳化,火柴梗在焰心處沒有明顯變化。
Ⅱ.查閱文獻:該同學認為實驗還不夠嚴謹,于是他查閱資料,得到下表數據:
(1)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可以得出酒精燈火焰的   (選填“焰心”、 “內焰”或“外焰”)的溫度最高。
(2)在Ⅰ實驗中,“小木棒放到酒精燈焰心位置約 3秒鐘,然后迅速拿出”,小木棒放入火焰中時間不能過長的原因是   。
(3) 某同學用酒精燈加熱試管時,試管底部接觸燈芯位置,如圖乙所示,結合上述實驗分析這樣操作可能造成的結果是   。
22.(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23.(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如表所示為小應每隔1min測量并記錄的海波的溫度值。回答問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海波是晶體,理由是   ;
(3)小應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B.燒杯中的水少
C.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 D.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導致溫度升高
24.(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25.(2024七下·海曙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后,決定探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他們選擇了水和酒精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將A、B兩個容器放在同一通風的環境中,還需設置B組的溫度為   ℃。
(2)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實驗過程,繪制了容器中水和酒精在蒸發時體積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C為酒精,D為水。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得越慢,如果將A組的環境濕度調節為50%,請在圖乙中畫出容器中水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
26.(2023七上·寧海期末)小敏想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請回答以下問題:
(1)小敏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歸零后發現刻度盤如圖甲所示,接下來他應進行的操作是    。
(2)天平平衡后,小敏將物體放在左盤稱量,待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圖乙,則物體的質量為   。
(3)若小敏想稱量13g食鹽,將天平調平后還進行了以下操作:①在天平兩盤各放一張白紙,調節天平平衡;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的稱量;③在右盤放入一個10g砝碼,并將游碼移至3g處;④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⑤往左盤加入食鹽。以上操作合理的順序為   。
27.(2023七上·長興期末)小科從超市買來一瓶橙汁,他想不用量筒,只用托盤天平,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來測量橙汁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零刻度處時,他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使橫梁平衡;
(2)小科的其他操作如下:
①用已調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如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其質量為    g;
②向一個燒杯倒入適量橙汁,用天平測出橙汁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32g;
③向另一個燒杯中倒入與橙汁等體積的純凈水(如圖丙),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22g;
(3)則橙汁的密度ρ橙汁=   g/cm3。
28.(2021七下·臺州開學考)一鋁球的質量為81克,體積為40厘米3,求:
(1)此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必須寫明判斷理由和計算過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求此球的總質量變為多少?(已知ρ水銀=13.6×103kg/m3,ρ鋁=2.7×103kg/m3)
29.(2023七上·紹興期末)溢水杯是與燒杯類似的容器,其側壁有一個溢水口,當所加液體液面超過溢水口時,液體會從溢水口溢出。于是小明利用溢水杯、體積為5厘米3的金屬塊和天平測量某未知液體的密度。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步驟一:溢水杯中盛滿被測液體后稱出總質量 m1 = 克
步驟二:稱出金屬塊質量m2=13.5克
步驟三:金屬塊放入盛滿被測液體的溢水杯中,溢出液體后稱出總質量m3=60克
(1)步驟一中,已知砝碼為50克,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m1值為   克。
(2)根據測得的數據,請計算該未知液體的密度。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如何變化?請說明理由    。
30.(2023七上·上虞期末)女兒紅是紹興名酒,細心的小虞發現了一壇1.5升裝的女兒紅(如圖甲所示)。小虞同學想測女兒紅酒的密度及其質量,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沒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測量,測量內容及順序如圖(乙)所示。(ρ水=1×103kg/m3)
(1)調節天平前應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若分度盤指針如圖丁所示,應向   調節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橫梁平衡;
(2)他第三次測得物體的質量如圖(丙)中砝碼和游碼所示,請根據題中所給數據求出女兒紅酒的密度。
(3)求這一壇1.5升的女兒紅中所裝酒液的質量。
31.(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人類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總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氣凝膠”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氣凝膠是一種多孔狀、類似海綿結構的硅元素固體,孔狀內有99.8%的空間。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mg/cm3 , 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堅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溫。因為它耐磨且富有彈性,所以很多職業登山者登山時所穿的鞋子都是氣凝膠制成的。
(1)氣凝膠密度僅為3mg/cm3=___________kg/m3;
(2)已知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ρ鋼=7.8×103kg/m3)制造,耗鋼130t;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質量為多少kg?
32.(2021七上·杭州月考)某小組在測某種液體的密度時,測了四組液體的體積及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的數據,記錄如表所示。
組數 1 2 3 4
液體的體積V/厘米3 5.8 7.9 16.7 35.1
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可 10.7 12.8 21.6 40.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液體的密度為多少?
(2)如圖是該小組所畫的總質量m隨液體的體積V變化的圖像,P點的數值為________,它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
33.(2023七上·蘭溪期末)小紅想知道體育課上使用的鉛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參觀了一個體育用品制造廠。一工人師傅將質量為3.16kg的鐵水注入一個容積為500cm3的模具中,先制成一個空心鐵球,然后再向空心鐵球內灌鉛,最終制成了外殼是鐵質的鉛球。(ρ鉛=11.3×103kg/m3,ρ鐵=7.9×103kg/m3)
(1)將鐵水注入磨具中冷卻后,其質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請算一下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
(3)如果要求鉛球總質量為4.29kg,通過計算說明能否將上面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灌滿鉛?
34.(2024七下·寧波期中)將干冰放在空氣中,其周圍就會產生大量的白霧,因而舞臺上常用干冰制造云霧繚繞的幻境。請用科學語言解釋干冰產生白霧的原理。
精選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下第三章 期末備考
知識點一:質量和密度
考點一、質量
考點精要: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物體所含的物質越多,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溫度、形狀、所處位置、狀態的改變而改變,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質量的基本單位是千克(kg),換算關系:1噸= 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0x 106毫克。
一些常見物體的質量:
物體 質量/千克 物體 質量/千克
蘋果 0.15 雞 2.0
雞蛋 0.05 成人 50-80
典例1.如圖是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天宮課堂”授課的三個場景,試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內注入少量藍色液體,水球變成一個藍色“水晶球”,這表明分子在   。
(2)如圖乙所示,在液體搭橋實驗中,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塊塑料板連接起來,用水搭出了一座水橋,水橋沒有斷裂,這是因為水分子之間存在   。
(3)如圖丙所示,太空拋物實驗中,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亮相中國空間站,和航天員王亞平同框。冰墩墩從地球到太空,其質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試猜想在太空艙中,能否用天平稱出其質量?答:   (填“能”或“不能”)。
【答案】(1)不斷地作無規則運動(2)引力(3)不變;不能
【解析】(1)根據分子運動的知識解答;
(2)根據分子之間作用力的知識解答;
(3)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根據天平測量質量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如圖甲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內注入少量藍色液體,水球變成一個藍色“水晶球”,這表明分子在不斷地作無規則運動。
(2)如圖乙所示,在液體搭橋實驗中,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塊塑料板連接起來,用水搭出了一座水橋,水橋沒有斷裂,這是因為水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3)冰墩墩從地球到太空,它的位置發生改變,但是其質量保持不變。當天平平衡時,物體和砝碼作用在兩個托盤上的壓力相等,而這兩個壓力都是由物體的重力產生的。在太空中,所有的物體處于“失重”狀態,因此就不會對天平產生壓力,自然無法測量質量。
考點二、質量的測量
考點精要: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先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2)移:將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
(3)調: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處或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同。若指針偏向左邊,調節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4)稱:把被測物體輕放于已調好的天平的左盤內,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用鑷子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向右盤依次添加砝碼,若最小的砝碼也不能使橫梁平衡,此時需要移動游碼,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處或左右擺動幅度相同。特別提醒,此時不能調節平衡螺母。
(5)讀:將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左邊所對質量值相加,即是被測物體的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讀數時,應以游碼左側邊緣所對刻度為準,如圖所示,砝碼總質量為75克,游碼指示的質量值為3.0克,物體的質量為75克+3.0克= 78.0克。
(6)收:稱量完畢,用鑷子將砝碼放回砝碼盒,并使游碼歸零。
測量液體的質量
①按“放”“移”“調”的要求將天平調節平衡;
②將容器放在天平的左盤中,稱出容器的質量m1;
③將液體倒入容器內,用天平稱出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2;
④液體的質量m液= m2- m1;
⑤整理實驗器材。
使用托盤天平時常見問題分析
常見問題 特征 測量結果
游碼未歸零 稱量前,游碼未置于橫梁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就將天平調節水平平衡 測量結果偏大。若記錄測量前游碼的初始值為mo,測量時游碼的值為m游,則物體的質量m物= m砝+m游 -m。
右物左碼 右盤放物體,左盤放砝碼 若游碼所對刻度不為零,則測量結果偏大,實際質量m物=m砝-m游
砝碼生銹 砝碼的質量變大 砝碼質量變大,砝碼表示質量不變,測量結果偏小
砝碼磨損 砝碼的質量變小 砝碼質量變小,砝碼表示質量不變,測量結果偏大
典例2.(2023七上·嘉興期末)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天平,請根據要求回答。
(1)圖中B是    (填結構名稱)。
(2)天平使用前先要調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觀察到指針   或左右擺動幅度相同,這時天平平衡。
(3)某次測量中,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所示,則所測物塊的質量是   克。
【答案】(1)左盤(2)指向中央刻度線(3)42
【解析】A指針,B左盤,C游碼,D平衡螺母;
【解答】(1)B左盤,左盤放物體;
(2)天平使用前先要調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觀察到指針指向中央刻度線或左右擺動幅度相同,這時天平平衡。
(3)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的質量;m=20g+20g+2g=42g;
考點三、密度
考點精要: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密度,用字母ρ表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定值,不能認為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2)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當ρ一定時,m1/m2=V1/V2
(3)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當V一定時,m1/m2=ρ1/ρ2
(4)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當m一定時,V1/V2=ρ2/ρ1
水的密度為1克/厘米3表示含義:每立方厘米水的質量是1克;質量為1克的水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典例3.(2023七上·玉環期末)下列關于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
C.物體體積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答案】D
【解析】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所含的質量。公式:
【解答】A.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體積多少無關,所以一滴水的密度和一桶水的密度相等,A錯誤
B. 液體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B錯誤
C.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體積多少無關,C錯誤
D.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多少無關,D正確
考點四、密度的計算與應用
考點精要:
(一)由密度公式ρ=m/V,可求質量m=ρV,可求體積V=m/ρ
(二)應用
(1)物質的鑒別:測出這個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根據公式計算出它的密度,把測出的密度值與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比較,即可知該物體可能是由什么物質組成。
(2)求解物體是否空心:通過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式,計算物體的密度或體積或質量,再與相應的量進行比較,從而可以知道物體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
(三)與密度有關的生活現象
由密度表可知,水的密度為1.0x103千克/米3,冰的密度為0.9x103千克/米3。水結冰后,質量不變,而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根據密度公式ρ= m/V可知,水的體積小于冰的體積,即水結冰后,體積變大。寒冷地區冬天水管被凍裂就是水結冰后膨脹所導致的。冰的融化和水的凍結現象,會使巖石發生機械風化,也會使馬路等建筑物開裂或形成洞坑。
典例4.(2023七上·東陽期末)”農夫山泉有點甜”是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如圖所示是一瓶550mL的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水的密度為1×103kg/m3,冰的密度為0.9×103kg/m3)
(1)這瓶礦泉水的質雖是多少克?
(2)將這瓶水放入冰箱,水凝固成冰后質量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水完全變成冰后,冰的體積是多少?
【答案】(1)解:550mL=550cm3
m=pV= 1g/cm3×550cm3=550g
(2)不變
(3)解:V冰=m/ρ冰=550g/(0.9g/cm3)=611cm3
【解析】根據的變形公式、進行解答。
【解答】(1)由得,即可計算出這瓶礦泉水的質量;
(2)水完全變成冰后,質量不變,由得即可計算出冰的體積。
考點五、密度的測量
考點精要:測量固體的密度
(1)用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m。
(2)向量筒中倒人適量的水,記下水面刻度值V1
(3)用細線將石塊拴住,緩緩放人量筒中的水里,并使之完全浸人,記下水面刻度值V2
(4)將有關數據填人下表,計算出石塊的密度ρ=m/(V2-V1)
石塊質量m/克 石塊放入前水體積V1/厘米3 石塊和水總體積V2/厘米3 石塊體積V/厘米3 石塊密度ρ/(克/厘米3)
測量液體的密度(以鹽水為例)
(1)將適量鹽水倒人玻璃杯中,用天平測出玻璃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
(2)將玻璃杯中的鹽水倒人量簡中一部分,測出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o
(3)讀出鹽水體積V
(4)將有關數據填人下表,計算出鹽水的密度ρ=(m1-m2)/V
玻璃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克 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克 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克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厘米3 鹽水的密度ρ/(克/厘米3)
典例5.(2023七上·德清期末)小德同學在莫干山劍池附近撿到了一塊漂亮的鵝卵石,他帶回學校,準備在實驗室測量鵝卵石的密度。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
(1)有以下五個實驗操作步驟:
①將鵝卵石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讀出鵝卵石和水的總體積V1;
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2;
③從量筒中取出鵝卵石,讀出剩余水的體積V3;
④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鵝卵石的質量m;
⑤根據密度公式,算出鵝卵石的密度ρ。
為了能盡量減小誤差,實驗操作步驟的合理順序是______。
A.②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④②①⑤ D.④①③⑤
(2)如圖甲所示,小德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是   。
(3)小德糾正錯誤后重新調節天平平衡,在稱量鵝卵石質量的過程中,當他將最小為5克的砝碼放入右盤后指針如圖乙所示;小德接下來的一步操作應是   ,直至天平平衡。
(4)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橫梁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鵝卵石的體積如圖丁所示,由圖中數據可知,請計算出該鵝卵石的密度為   克/厘米3。
【答案】(1)C (2)游碼未回零 (3)取下5g的砝碼,調節游碼 (4)2.7
【解析】(1)根據密度公式可知,本實驗需得到鵝卵石的質量和體積,由于鵝卵石從量筒中取出后會粘上水使質量偏大,所以先測量鵝卵石的質量可以減小誤差。
(2)①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的方法是:
a.調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這時橫梁平衡。
b.稱量。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估計物體的質量,用鑷子向右盤逐個加減砝碼,先試加質量大的砝碼,若偏大則改為小一檔,再調節游碼在橫梁標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復平衡。這時盤里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指示的質量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c.稱量完畢,用鑷子將砝碼逐個放回砝碼盒內。
②為了保持天平測量的精確,使用時要注意:
a.每臺天平能夠測量的最大質量叫做天平的稱量。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盤里。不要把砝碼弄濕、弄臟,以免銹蝕。
【解答】(1)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可按照先測量鵝卵石質量,再測量體積,最后計算密度順序進行。
(2)如圖甲可知,在調節平衡螺母前,游碼未調回0刻度。
(3)將最小為5克的砝碼放入右盤后,指針右偏,說明加入的5g砝碼質量偏大,所以應取下5g砝碼,調節游碼,直至天平平衡。
(4)鵝卵石的質量為54g,體積為70mL-50mL=20mL,所以鵝卵石的密度。
典例6:(2023七上·溫州期末)利用溫度計、量筒、天平(如圖甲)等測量工具可探索某些液體的性質,下表為測得的部分數據。
液體 密度(克/厘米3) 顏色 質量(克) 凝固點(℃)
① 0.93 無色 38 -98
② 0.79 無色 38 26
③ 13.6 銀色 21 -39
④ 0.93 無色 16 -98
(1)測量工具的規范使用,是測得準確結果的前提。任選圖甲中的一種工具,寫出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寫出一點即可)
(2)圖乙中哪些是同種液體呢?判斷并說明理由。
(3)牛奶密度是檢驗牛奶品質的常用指標之一,合格牛奶密度為1.02-1.03克/厘米 。采用圖丙方案可以測出牛奶密度,該批次牛奶合格嗎?寫出計算過程并判斷。
【答案】(1)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2)液體①④是同種液體,
理由: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是物質的特性,表中這兩種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都相同
(3)讀圖可得牛奶的質量m=72克-31克=41克
體積V=40毫升=40厘米3
牛奶的密度ρ=m/V=41克/40厘米3=1.025克/厘米3
該牛奶密度在1.02-1.03克/厘米3之間,為合格產品
【解析】(1)根據量筒、天平等使用規范解答;
(2)一般情況下,同種液體密度和凝固點相同,不同種液體密度和凝固點不同;
(3)根據圖片分別讀出燒杯和牛奶的總質量,然后相減得到量筒內牛奶的質量,再根據圖丙確定牛奶的體積,最后根據公式計算牛奶的密度,并與合格標準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1)①使用天平時,要放在水平桌面上。擺放砝碼時,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擺放;
②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2)圖乙中①④是同種液體,理由: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是物質的特性,表中這兩種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都相同。
知識點二:物態變化
考點一、熱與熱量
考點精要: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作熱量,用符號Q 表示。
溫度和熱量的區別
溫度(是狀態量) 熱量(是過程量)
區別 概念 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表述 用“降低”“升高”等表述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
單位 攝氏度(℃) 焦耳(J)
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1.點燃酒精燈時,用火柴點燃,不能用一個酒精燈對著另一個去點,這樣容易流出酒精引發火災
2.酒精燈在使用完之后,禁止用嘴吹,要用燈帽蓋滅
3.試管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大約離試管口1/3處;
4.試管口朝上,傾斜大約45 放置于外焰加熱。這樣可以保證試管有最大的受熱面積,同時避免液體沸騰時噴出傷人
典例1.關于溫度、熱量、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0℃的冰沒有內能
B.冰熔化時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但它的內能增加
C.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D.只要物體的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不變
【答案】B
【解析】(1)任何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具有內能。
(2)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加;
(3)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有熱傳遞過程中才能談熱量,物體在一種狀態下不能談熱量。
【解答】A、任何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具有內能,0℃的冰也有內能。故A錯誤。
B、冰是晶體,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加,故B正確;
C、描述熱量的術語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具有、所含”,故C錯誤;
D、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狀態和溫度都有關系,所以單憑溫度不變,不能確定物體的內能就不變,故D錯誤。故答案為:B。
考點二、熔化與凝固
考點精要:
液體凝固的特點: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過程,如冰變成水。
1.一部分固體物質(海波)熔化時溫度不變,需要不斷吸熱,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是晶體
2.一部分固體物質(松香)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需要吸熱,是一個逐漸變軟再變稀的過程,是非晶體
3.水浴法是一種能給物體均勻、間接地加熱,并能控制溫度上升速度的好方法。
液體凝固的特點: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過程,如水結成冰。
1.海波熔化結束后,停止加熱,海波的溫度逐漸降低,但并不會凝固,只有當溫度降到48℃時,海波才開始凝固,且在凝固的過程中,海波的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凝固后,溫度才繼續下降。
2.對液態的松香停止加熱后,松香逐漸由稀變軟最后變成固態,在這一過程中松香溫度不斷降低。
典例2.(2024七下·鄞州期末)圖甲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
(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   (填狀態)。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1)固液共存 (2)增大;不變
【解析】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常溫下空氣處于氣態,酒精處于液態,銅處于固態。根據固體熔化的不同特點,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晶體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持續上升。固體熔化時要從外界吸熱。晶體熔化的溫度叫做熔點,熔點會受大氣壓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例如,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0℃,當壓力升高時,冰的熔點也會相應提升,當壓力下降時,冰的熔點也會降為0℃以下。不同晶體的熔點不同。同一個晶體的凝點與熔點相同。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放熱,且溫度不斷下降,非晶體沒有固定熔點;
【解答】(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0-10分鐘屬于固態,10-20分鐘是固液共存態,20-30分鐘是液態;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增加,因為正在熔化的物質中會吸熱,冰水混合物被吸熱,水結成冰,所以冰的質量增加,水在凝固的過程中會放熱并且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不變 ;
故答案為:(1)固液共存(2)增大;不變
考點三、汽化
考點精要:汽化是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作汽化(“汽化”不能寫成“氣化”)吸收熱量。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叫作蒸發。蒸發是汽化的另一種方式。
蒸發特點:
(a) 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如濕衣服在四季都可以晾干;
(b) 只發生在液體表面;
(c) 是緩慢的汽化現象。
對同一種液體,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
(a) 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b) 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c) 液面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2)沸騰: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水在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水在沸騰后,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沸騰的條件:① 液體達到一定溫度;②繼續吸熱。(二者缺一不可)
①沸騰前,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不斷升高;燒杯底部有氣泡產生,且溫度越高,氣泡越多,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直至消失,如圖甲所示。
②沸騰時,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燒杯內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到達水面破裂,如圖乙所示。
典例3.(2024七下·寧波期中)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小寧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右圖中a、b所示。則
A b
(1)圖中   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溫度/℃ …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
(2)從記錄的數據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此時水沸騰的溫度是   ℃。(3)實驗得到的結論與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100℃有明顯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b (2)98 (3)水面上方氣壓比標準大氣壓低
【解析】(1)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現象: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減小;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到液面處破裂;
(2)水沸騰的特點: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水的沸點隨氣壓的減小而降低;
【解答】(1)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現象: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減小;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到液面處破裂,故b是沸騰前圖象、a是沸騰后圖象;
(2)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明顯錯誤的是第8min時的數據,這個數據正確的應該是98℃;
(3)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水的沸點隨氣壓的減小而降低,所以實驗時水面上方氣壓比標準大氣壓低。
考點四、液化
考點精要:液化是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作液化,放出熱量。
(1)常見的水蒸氣液化現象
(2)液化的兩種方法: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典例4.(2023七上·蘭溪期末)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重要的研究方法。細心的小明同學觀察到電茶壺在煮茶的過程中的兩個現象:①一開始聞不到茶香,煮沸后茶香溢滿整個茶室;②在靠近壺嘴處看不見“白氣”,在離壺嘴較高處有“白氣”產生。請你根據圖中的情景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產生這兩個現象的原因。
【答案】分子不停的無規則運動跟溫度有關。一開始溫度不高,分子運動不劇烈;煮沸后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劇烈,茶葉中的有關分子從茶壺中擴散出來充滿茶室,再進入鼻腔,人們感覺到茶香溢滿整個茶室。茶壺中水吸收熱量汽化,產生的水蒸氣從壺嘴出來。由于壺嘴處氣溫較高水蒸氣無法放熱液化,所以壺嘴處看不見“白氣”從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到較冷的空氣,放熱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氣”。
【解析】(1)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由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我們把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2)大量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都會發生液化成為液體。
【解答】①茶香與溫度的關系,從分子無規則運動與溫度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
②溫度高水易汽化形成水蒸氣,溫度較低,水蒸氣易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考點五、升華和凝華
考點精要:物體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作升華,吸收熱量;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作凝華,放出熱量。
典例5.某物理興趣小組在學習物態變化知識時做了如下實驗:
(1)如圖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錘內放入適量的碘顆粒:將碘錘在熱水中加熱。你會看到瓶內出現   ,而碘晶粒逐漸消失;將碘錘從熱水中拿出,在瓶上方的凹槽內滴幾滴水,過一會兒在瓶壁上方出現很多紫色碘顆粒,是由于   。
(2)接著他們利用干冰做了相關實驗: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   (填“水蒸氣”“液態水”或“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主要成分是   (填“白氣”“二氧化碳氣體”或“水蒸氣”),此實驗中杯中水溫會   (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答案】(1)碘蒸氣;碘蒸氣遇冷凝華(2)液態水;二氧化碳氣體;下降
【解析】(1)固態的碘顆粒吸熱后,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碘蒸氣,從而發生升華現象。碘蒸氣放熱后,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碘顆粒,從而發生凝華現象。
(2)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氣體都是無色透明的,則“白氣”肯定不是水蒸氣或二氧化碳。干冰從水中吸收大量的熱,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于是水中出現大量的氣泡。水面上方的水蒸氣放熱后,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從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這就是看到的“白氣”。
【解答】(1)如圖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錘內放入適量的碘顆粒:將碘錘在熱水中加熱。你會看到瓶內出現碘蒸氣,而碘晶粒逐漸消失;將碘錘從熱水中拿出,在瓶上方的凹槽內滴幾滴水,過一會兒在瓶壁上方出現很多紫色碘顆粒,是由于碘蒸氣遇冷凝華。
(2)接著他們利用干冰做了相關實驗: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液態水,氣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氣體,此實驗中杯中水溫會下降。
考點六、物態變化總結與天氣的成因
考點精要:物質存在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狀態之間又存在著六種物態變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各過程的吸、放熱情況與聯系如圖所示。
云、雨、霧、露、霜、雪
自然現象 成因 涉及物態變化
云 太陽光照射,溫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為水蒸氣,含有水蒸氣的高溫空氣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懸浮在高空,形成了云 汽化、液化、凝華
雨 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隨著氣流運動,它們相遇后越聚越大,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珠,與原來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熔化
霧 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附著在懸浮于空氣中的灰塵上,形成了霧 液化
露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形成了露 液化
霜、雪 霜是地表附近的水蒸氣在溫度迅速降低時凝華成的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可能會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凝華
典例6.(2023七上·蘭溪期末)“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答案】C
【解析】①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分為晶體的熔化和非晶體的熔化,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②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內能減少,分為晶體的凝固和非晶體的凝固,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做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③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有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都能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④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內能減少,有降溫和壓縮兩種途徑。
⑤升華——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⑥凝華——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內能減少。
針對物質的三態變化,需清楚變化前后的狀態,再加以分析。
【解答】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確;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D錯誤;
知識點三: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考點一、物質的變化
考點精要:物理變化是有些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質(物理變化特征)。化學變化是有些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指與原物質在組成或結構上不同的物質)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質產生,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這些現象可以幫助判斷化學變化是否發生,但不能作為判斷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等;在變化的過程中,常伴隨能量的變化,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典例1.(2024七上·武義期末)下列關于課本用紙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易撕碎 B.白色 C.難溶于水 D.可燃性
【答案】D
【解析】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解答】A、易撕碎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B、白色,顏色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C、難溶于水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D、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D。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考點精要: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揮發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穩定性、還原性、氧化性、酸性、堿性、毒性、腐蝕性等
區別 是否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典例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 ⑥鐵絲生銹 ⑦銅能導電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解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味道、溶解性等;性質和變化,性質是特性,變化是過程,描述性質一般用“能、易、難、會、可以”等。
【解答】①食鹽是白色晶體,顏色狀態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氣味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③酒精揮發,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腐蝕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⑥鐵絲生銹,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⑦銅能導電,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③⑧屬于物理變化,④⑤屬于化學性質。
1.(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石蠟熔化 B.汽油揮發 C.濕衣晾干 D.木柴燃燒
【答案】D
【解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解答】A.石蠟熔化,只是石蠟的存在狀態由固態變成液態,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汽油揮發,只是汽油由液態變成氣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濕衣晾干,只是水由液態變成氣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木柴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選D。
2.(2023七上·紹興期末)在使用天平時,分度盤上的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若以下四種情景中出現該狀況時,后續的操作應該是(  )
A.在天平調平時,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B.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加砝碼
C.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向左移動游碼
D.在稱取11g食鹽時,繼續向石移動游碼
【答案】B
【解析】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此時天平的指針偏左,說明左盤物質的質量偏大,而右盤砝碼的質量偏小,那么此時的操作應該為:在測量物體的質量時,繼續往右盤加砝碼,故B正確,C、D錯誤;
在天平調平時,指針偏左,說明左盤質量大,右盤質量小,此時平衡螺母向右調節,故A錯誤。
3.(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小金需要稱量 10.6 克氯化鈉固體,他按正確的步驟操作,稱量時發現托盤天平指針略向左偏轉,則應采取的措施(  )
A.減少砝碼 B.將游碼向右移動
C.取出一些氯化鈉固體 D.再加一些氯化鈉固體
【答案】C
【解析】在定量稱量的過程中,一旦砝碼和游碼的數量確定后,就不能再改變。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只能通過調整左盤藥品的質量實現。稱量時發現托盤天平指針略向左偏轉,說明左盤的氯化鈉固體質量偏大,因此應該取出一些氯化鈉固體。故選C。
4.(2023七上·義烏期末)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能”懸浮”于艙內,是由于密度變小了
B.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
C.水從 0℃凝固成 0℃冰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
D.同一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質量不變
【答案】A
【解析】根據質量和密度的特性判斷。
【解答】A.密度是物質本身一種性質,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位置無關,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氧氣罐中的氣體體積不變,當用去一半后,它的質量減半,根據公式可知,它的密度減半,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水從 0℃凝固成 0℃冰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同一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質量不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
5.(2023七上·東陽期末)三個實心物體a、b、c分別是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它們的質量和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物體的密度為1kg/m3
B.體積相同時,a物體的質量大于c
C.a、b、c三個物體,密度最大的是a
D.三個物體的密度都與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答案】D
【解析】(1)在圖中找到b對應的一組質量和體積的數據,根據計算密度;
(2)在圖中找到,當a、b、c的體積都為2×10-3m3時,所對應的質量,判斷質量關系;根據可知,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質量越大密度越大,據此判斷密度關系;
(3)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它的大小與質量和體積無關。
【解答】A.由圖可知,當b的質量為2kg時,體積為2×10-3m3,則B物體的密度為,故A錯誤;
B.C.由圖知,當a、b、c的體積都為2×10-3m3時,質量關系mc>mb>ma,根據知,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質量越大密度越大,所以密度c最大,a最小,故BC錯誤;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它的大小與質量和體積無關,故D正確。
6.(2023七上·杭州期末)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從乙圖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
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3
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1
【答案】C
【解析】(1)根據甲圖,利用公式比較物質的密度大小;
(2)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結合m=ρV判斷;
(3)根據計算120gD的體積;
(4)將A、B的密度作比即可。
【解答】A.根據甲圖可知,A的密度:;
B的密度:;
C的密度:;
D的密度:;
則ρC=ρ水,故A錯誤;
B.根據乙圖可知,陰影部分為長方形,面積S=密度×體積,它的值為:m=ρV=4g/cm3×3cm3=12g,故B錯誤;
C.120gD的體積為:,故C正確;
D.A、B的密度之比:ρA:ρB=2.5g/cm3:1.5g/cm3=5:3,故D錯誤。
7.(2024九下·錢塘模擬)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冰熔化過程中冰水混合物溫度高于0℃
B.冷凍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華而成
C.通常采用降溫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內
D.舞臺上的云霧是干冰升華的二氧化碳氣體
【答案】B
8.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的冰,其內能為零
B.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C.物體吸收的熱量越多,其溫度越高
D.物體的溫度越高其含有的熱量越多
【答案】B
【解析】 A.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B.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影響內能的因素有溫度、狀態、質量等;
C.物體的內能發生變化,可能表現在物體的溫度變化,也可能是狀態的變化;
D.熱量是個過程量,只能說物體吸收或放出多少熱量,不能說物體具有或含有多少熱量。
【解答】A.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0℃的冰塊內能不為零,故A錯誤;
B.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故B正確;
C.物體吸熱時,內能增大,但溫度可能不變,例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吸熱,溫度是不變的,故C錯誤;
D.熱量是個過程量,只有發生熱傳遞時說物體吸收或放出多少熱量,不能說物體具有或含有多少熱量,故D錯誤。
故選B。
9.(2024九下·蕭山模擬)2024年1月,哈爾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嘗試“潑水成冰”游戲。“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錯誤的是(  )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
B.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華成小冰晶
C.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
【答案】A
10.(2024七下·寧波月考)扇扇子感到身上很涼爽和進入空調房感覺到涼爽分別是因為(  )
A.扇來的風把身體周圍的熱空氣趕跑,空調房沒有熱氣
B.扇來的風是涼的,空調的風把身上的熱吹掉了
C.扇來的風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發,汗液蒸發時要吸熱,空調房里本身溫度低
D.扇來的風把身上的熱吹掉了,空調房內沒有熱氣
【答案】C
【解析】(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溫度、表面積和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2)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溫度差越大,熱傳遞的效果越好。
【解答】扇扇子扇來的風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發,汗液蒸發時要吸熱,感到身上很涼爽;進入空調房感覺到涼爽是因為空調房溫度比人體溫度低得多,空氣從人體吸熱,故C正確。
故選:C。
11.(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國古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答案】B
【解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解答】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B正確;
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C錯誤;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2.(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這是因為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內一面,故正確的是①④⑤,故A正確。
故選:A。
13.(2024七下·寧波月考)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俗稱干冰。干冰被拋到空中,會迅速變為氣體,促使其周圍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實現人工降雨。下列關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是凝華
B.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熱量
D.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吸收熱量
【答案】A
【解析】①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可以分為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的熔化兩種,晶體熔化時有固定的溫度(熔點),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無熔點,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升高,是一個變軟變稀的過程。
②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可以分為晶體凝固和非晶體的凝固兩種,晶體凝固時有固定的溫度(凝固點),凝固過程中持續放熱,溫度保持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無凝固點,溫度降低。
③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可以分為蒸發和沸騰的熔化兩種,蒸發是任何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的緩慢的汽化現象,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速度等有關;沸騰是在固定的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④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氣體液化有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兩種途徑。
⑤升華——物質從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⑥凝華——物質從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解答】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物質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的過程,故A正確;
B、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物質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的過程,故B錯誤;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物質由固態變為氣態,是升華的過程,升華要吸熱,故C錯誤;
D、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的過程,液化要放熱,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東漢王充《論衡》曰:“云霧,雨之征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或凝華形成的
B.霧是空氣中的水遇熱蒸發形成的
C.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答案】B
【解析】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解答】A、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或在極低的溫度中直接凝華成小冰晶,小水珠或小冰晶懸浮在高空中形成了云,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霧和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B錯誤,符合題意,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霜是空氣中水蒸氣在極低溫度中遇冷直接變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5.(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圖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答案】D
【解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解答】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
D: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
故選:D。
16.(2024·拱墅二模)用如圖所示方式給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熱,在不斷加熱的過程中,下列現象或事實描述錯誤的是
A.試管中的冰會熔化,燒杯中的水會汽化
B.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在冰熔化過程中內能增加
C.燒杯中的水在沸騰前會不斷以蒸發的形式汽化
D.試管中的水因達不到沸點而不能沸騰
【答案】D
【解析】(1)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兩種,蒸發隨時隨地地進行,沸騰需要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2)熔化指物質由固態轉變成液態,熔化要吸熱。
【解答】A、試管中的冰達到熔點以后不能繼續吸熱,故試管里的冰不會熔化,燒杯中的水會汽化,故A不符合題意。
B、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在冰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故內能增加,故B不符合題意。
C、燒杯中的水在沸騰前會不斷以蒸發的形式汽化,故C不符合題意。
D、試管中的水達到沸點以后不能繼續吸熱,故它不能沸騰,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7.(2024七上·南潯期末)有一鐵塊,它的質量為0.25kg,它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質量將   (選填“變小”、“不變”、“變大”)。關于鐵的信息如下:①在常溫下是固體;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④會導電。以上信息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
【答案】不變;①②④
【解析】根據物質的狀態的改變,質量不變以及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0.25kg的鐵塊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雖然狀態改變了,但質量不變;
①在常溫下是固體,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④會導電,利用鐵的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故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①②④。
18.(2023七上·鹿城期末)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室溫下極易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可以營造煙霧繚繞的舞臺效果,還可以使運輸中的食品保持較低溫度。人類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得到。
(1)將石灰石煅燒制得二氧化碳的變化是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根據干冰用途,可推測干冰的物理性質:   。
【答案】(1)化學變化
(2)易升華(合理即可)
【解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是: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
【解答】(1)將石灰石煅燒制得二氧化碳,說明有新的物質生成,因此屬于化學變化;
(2)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物理性質有:
易升華 ,可以人工降雨等。 故答案為:(1)化學變化;(2)易升華。
19.(2023七下·寧海期中)小寧按照書本中的實驗要求“探究水的沸騰”。
(1)當水沸騰時的情況如圖   (選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2)小寧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答案】(1)A;水蒸氣(2)質量
【解析】(1)水沸騰前,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小;水沸騰時,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大。根據汽化的知識解答。
(2)根據圖片比較升高溫度大小,根據加熱時間比較吸收熱量大小,根據Q=cm△t確定二者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在A圖中,氣泡上升時越來越大,則此時水沸騰。水沸騰時,水不斷變成水蒸氣,則氣泡內主要是水蒸氣。
(2)根據圖像可知,二者升高的溫度相同,比熱容相同,且二者加熱時間不同,那么吸收的熱量不同。根據Q=cm△t可知,此時吸收的熱量與質量成正比,即水的質量不同。
20.為了比較不同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跟物質自身的特性有關,小明選取了水和煤油進行實驗,并組裝了下圖所示的裝置,將質量和初始溫度均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燈同時開始加熱,并適時記錄兩者的溫度(記錄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加熱的時間/min 0 1 2 3 4 5
水的溫度/℃ 25 27 29 31 33 35
煤油的溫度/℃ 25 28 31 34 37 40
(1)實驗時比較水和煤油吸熱本領大小的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由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5min后,煤油升高的溫度高,煤油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   (填“大”或“小”)一些。
(3)為了縮短實驗時間,使效果更加顯著,下列改進措施合理的是   (填字母,多選)。
A.將兩個燒杯均蓋上相同的蓋子
B.-將裝置移到通風良好處進行
C.減少水和煤油的質量
【答案】(1)在加熱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升高的溫度;在升高相同溫度的情況下,比較加熱的時間
(2)小
(3)A、C
【解析】質量相同的不同種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的變化量;控制加熱的時間相同就是為了保證能夠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又稱比熱容量,簡稱比熱,是單位質量物質的熱容量,即單位質量物體改變單位溫度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解答】(1) 在加熱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升高的溫度 ; 在升高相同溫度的情況下,比較加熱的時間 ;加熱的時間代表了吸收的熱量;
(2)質量相同的不同種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小的物質,升溫快,所以由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5min后,煤油升高的溫度高,煤油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小;
(3)為了縮短實驗時間,使效果更加顯著,下列改進措施合理的是A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C可以是溫度升高的更快;所以AC合適;
故答案為:(1)在加熱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升高的溫度、在升高相同溫度的情況下,比較加熱的時間;(2)小(3)AC
21.(2024七上·玉環期中)酒精燈是實驗室最常用的加熱儀器,酒精燈火焰分焰心、內焰和外焰三個部分。酒精燈火焰哪部分溫度最高 某同學做了如下研究:
Ⅰ.實驗研究:將1根小木棒橫放到酒精燈焰心位置(如圖甲所示)約3秒鐘,然后迅速拿出,觀察小木棒的顏色變化。發現位于外焰的部分明顯發黑碳化,火柴梗在焰心處沒有明顯變化。
Ⅱ.查閱文獻:該同學認為實驗還不夠嚴謹,于是他查閱資料,得到下表數據:
(1)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可以得出酒精燈火焰的   (選填“焰心”、 “內焰”或“外焰”)的溫度最高。
(2)在Ⅰ實驗中,“小木棒放到酒精燈焰心位置約 3秒鐘,然后迅速拿出”,小木棒放入火焰中時間不能過長的原因是   。
(3) 某同學用酒精燈加熱試管時,試管底部接觸燈芯位置,如圖乙所示,結合上述實驗分析這樣操作可能造成的結果是   。
【答案】(1)外焰
(2)時間過長,焰心也會把木棒燒焦
(3)試管因受熱不均而破裂
【解析】酒精燈火焰由內到外可分為三層,分別是焰心、內焰、外焰,溫度逐漸升高。
【解答】(1)小木棒的變色情況可以反映火焰溫度的高低。位于外焰部分的小木棒顏色最深,說明外焰溫度最高。
(2)長時間放置,無論哪層火焰都會使小木棒明顯碳化。
(3)當試管底部與燈芯接觸,意味著底部各位置溫度差異較大,容易使試管因熱脹冷縮而破裂。
22.(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答案】(1)不變;固液共存
(2)非晶體
(3)不會
【解析】(1)晶體熔化時,雖然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晶體熔化前為固態,熔化后為液態,熔化中為固液共存態;
(2)晶體有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態;
(2)固態b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沒有熔點,因此為非晶體;
(3)根據題意可知,試管中的水可以從燒杯中的水吸熱,從而達到水的沸點100℃,但是此時內外水溫一致,因此不能再從外面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
23.(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如表所示為小應每隔1min測量并記錄的海波的溫度值。回答問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海波是晶體,理由是   ;
(3)小應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B.燒杯中的水少
C.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
D.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導致溫度升高
【答案】(1)受熱均勻,溫度上升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2)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A
【解析】(1)水浴加熱法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受熱更加均勻,加熱過程更加緩慢;
(2)由圖象可知海波熔化過程的特點是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分析各選項是否可造成溫度計示數緩慢變化。
【解答】(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水浴加熱法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受熱更加均勻,加熱過程更加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2)由圖象可知海波熔化過程的特點是持續吸熱,溫度保持48℃不變,即存在熔點,那么為晶體;
(3)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相當于直接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溫度計示數應會上升緩慢,故A正確;
B.該物質是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燒杯中的水過少,溫度計的玻璃泡不會碰到了試管壁,不會影響溫度計示數,故B錯誤;
C.熔化過程中,對試管內物質不斷攪拌,可使物質受熱均勻,溫度計示數上升較快,故C錯誤;
D.海波為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故D錯誤。
故選A。
24.(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答案】(1)液體表面積
(2)甲、丙
(3)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解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25.(2024七下·海曙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后,決定探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他們選擇了水和酒精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將A、B兩個容器放在同一通風的環境中,還需設置B組的溫度為   ℃。
(2)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實驗過程,繪制了容器中水和酒精在蒸發時體積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C為酒精,D為水。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得越慢,如果將A組的環境濕度調節為50%,請在圖乙中畫出容器中水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
【答案】(1)30
(2)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在濕度、溫度、液體表面積大小相同時,酒精蒸發得比水快。
(3)
【解析】(1)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
(2)根據酒精和水的體積﹣時間圖像分析,用時短的,就是蒸發快的;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越慢,相同的水,用時就要越長。
【解答】(1)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
(2)根據酒精和水的體積﹣時間圖像分析,用時短的,就是蒸發快的;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越慢,相同的水,用時就要越長。
26.(2023七上·寧海期末)小敏想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請回答以下問題:
(1)小敏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歸零后發現刻度盤如圖甲所示,接下來他應進行的操作是    。
(2)天平平衡后,小敏將物體放在左盤稱量,待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圖乙,則物體的質量為   。
(3)若小敏想稱量13g食鹽,將天平調平后還進行了以下操作:①在天平兩盤各放一張白紙,調節天平平衡;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的稱量;③在右盤放入一個10g砝碼,并將游碼移至3g處;④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⑤往左盤加入食鹽。以上操作合理的順序為   。
【答案】(1)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直到天平平衡
(2)68g
(3)④①③⑤②
【解析】(1)平衡螺母總是向輕的那端調節;
(2)物體的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
(3)根據定量稱量的操作步驟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甲可知,天平的指針偏左,即左盤重,右盤輕,因此平衡螺母應該向右調節,直到天平平衡。
(2)根據圖乙可知,砝碼的質量為:50g+10g+5g=65g。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游碼質量為3g,那么物體的質量為:65g+3g=68g。
(3)若小敏想稱量13g食鹽,將天平調平后還進行了以下操作:
④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
①在天平兩盤各放一張白紙,調節天平平衡;
③在右盤放入一個10g砝碼,并將游碼移至3g處;
⑤往左盤加入食鹽;
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的稱量,
即合理的順序為④①③⑤②。
27.(2023七上·長興期末)小科從超市買來一瓶橙汁,他想不用量筒,只用托盤天平,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來測量橙汁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零刻度處時,他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使橫梁平衡;
(2)小科的其他操作如下:
①用已調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如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其質量為    g;
②向一個燒杯倒入適量橙汁,用天平測出橙汁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32g;
③向另一個燒杯中倒入與橙汁等體積的純凈水(如圖丙),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22g;
(3)則橙汁的密度ρ橙汁=   g/cm3。
【答案】(1)左 (2)72 (3)1.2
【解析】(1)平衡螺母應該向輕的那端調節;
(2)①空燒杯的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質量;
(3)根據公式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據此分析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圖甲可知,天平的指針偏向右邊,則天平的右盤重,左盤輕,因此平衡螺母應該向左調節。
(2)①根據乙圖可知,砝碼的質量為:50g+20g=70g,游碼的質量為2g,則空燒杯的質量為:50g+20g=70g;
(3)根據題意可知,橙汁和水的體積都等于燒杯的容積,則二者體積相等,
根據公式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即:;;
解得:ρ橙汁=1.2g/cm3。
28.(2021七下·臺州開學考)一鋁球的質量為81克,體積為40厘米3,求:
(1)此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必須寫明判斷理由和計算過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求此球的總質量變為多少?(已知ρ水銀=13.6×103kg/m3,ρ鋁=2.7×103kg/m3)
【答案】(1)假設鋁球是實心的,已知鋁球的質量是81g,密度為 ρ鋁=2.7×103kg/m3,
鋁球的體積為:<40cm3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體積為40cm3-30cm3=10cm3。
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水銀的質量為:m=ρV=13.6g/cm3×10cm3=136g,
此球的總質量為136g+81g=217g
【解析】(1)假設鋁球是實心,根據 計算出金屬鋁的體積,然后與球的體積進行比較即可;
(2)首先根據V空=V球-V實計算出空心部分的體積,再根據m水銀=ρ水銀V水銀計算出注滿水銀后的質量,最后根據m總=m球+m水銀計算出總質量。
29.(2023七上·紹興期末)溢水杯是與燒杯類似的容器,其側壁有一個溢水口,當所加液體液面超過溢水口時,液體會從溢水口溢出。于是小明利用溢水杯、體積為5厘米3的金屬塊和天平測量某未知液體的密度。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步驟一:溢水杯中盛滿被測液體后稱出總質量 m1 = 克
步驟二:稱出金屬塊質量m2=13.5克
步驟三:金屬塊放入盛滿被測液體的溢水杯中,溢出液體后稱出總質量m3=60克
(1)步驟一中,已知砝碼為50克,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m1值為   克。
(2)根據測得的數據,請計算該未知液體的密度。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如何變化?請說明理由    。
【答案】(1)51
(2)溢出液體的質量為:m溢=m1+m2 m3=51g+13.5g-60g=4.5g;
溢出液體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未知液體的密度為:ρ=m溢V=4.5g·5cm3=0.9g/cm3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使稱出的金屬質量偏大,計算的溢出液體質量偏大,液體密度偏大
【解析】(1)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質量,根據圖甲確定m1的大小;
(2)根據圖片可知,丙中總質量與乙中總質量之差等于溢水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而甲中總質量與這個總質量的差就是排出液體的質量。接下來根據計算出金屬塊的體積。
(3)將金屬塊從水中取出時會帶出部分水,從而使金屬塊的質量偏大,然后根據公式分析測出測量液體密度的變化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50g+1g=51g;
(2)溢出液體的質量為:m排=m1-(m3-m2)= m1+m2 m3 =51g+13.5g-60g=4.5g;
溢出液體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
未知液體的密度為:。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理由: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使稱出的金屬質量偏大,計算的溢出液體質量偏大,液體密度偏大。
30.(2023七上·上虞期末)女兒紅是紹興名酒,細心的小虞發現了一壇1.5升裝的女兒紅(如圖甲所示)。小虞同學想測女兒紅酒的密度及其質量,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沒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測量,測量內容及順序如圖(乙)所示。(ρ水=1×103kg/m3)
(1)調節天平前應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若分度盤指針如圖丁所示,應向   調節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橫梁平衡;
(2)他第三次測得物體的質量如圖(丙)中砝碼和游碼所示,請根據題中所給數據求出女兒紅酒的密度。
(3)求這一壇1.5升的女兒紅中所裝酒液的質量。
【答案】(1)左
(2)m水=54g-14g=40g
V酒=V水=m水÷ρ水=40g÷1g/cm3=40cm3
m酒=52.4g-14g=38.4g
ρ酒=m酒÷V酒=38.4g÷40cm3=0.96g/cm3
(3)m酒=ρ酒×V酒=0.96g/cm3×1500cm3=1440g=1.44Kg
【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橫梁平衡,平衡螺母都向指針所在位置的反方向調節;
(2)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實驗器材,結合實驗原理可知,由于沒有量筒,此題的難點在于如何測量液體的體積。根據圖示的步驟可知,它是利用同一容器裝不同的液體,液體的體積相同,即利用水的體積來代換女兒紅酒的體積。
(3)根據女兒紅的密度與已知酒瓶體積可以求酒液質量。
【解答】
(1)使用天平時,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后,由圖甲知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
(2)根據圖示中的砝碼示數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求出瓶子裝滿女兒紅的質量,之后減去空瓶的質量求出女兒紅的質量;再之后根據瓶子裝滿水的質量與空瓶質量,水的密度求出水的體積;女兒紅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之后可以求出女兒紅的密度;
(3)用女兒紅密度和需求體積可以求出女兒紅酒液質量。
31.(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人類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總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氣凝膠”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氣凝膠是一種多孔狀、類似海綿結構的硅元素固體,孔狀內有99.8%的空間。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mg/cm3 , 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堅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溫。因為它耐磨且富有彈性,所以很多職業登山者登山時所穿的鞋子都是氣凝膠制成的。
(1)氣凝膠密度僅為3mg/cm3=___________kg/m3;
(2)已知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ρ鋼=7.8×103kg/m3)制造,耗鋼130t;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質量為多少kg?
【答案】3
【解析】(1)[1]氣凝膠的密度為
(2)造同一架飛機所需材料的體積一定,需“氣凝膠”質量為
32.(2021七上·杭州月考)某小組在測某種液體的密度時,測了四組液體的體積及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的數據,記錄如表所示。
組數 1 2 3 4
液體的體積V/厘米3 5.8 7.9 16.7 35.1
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可 10.7 12.8 21.6 40.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液體的密度為多少?
(2)如圖是該小組所畫的總質量m隨液體的體積V變化的圖像,P點的數值為________,它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
【答案】(1)m=12.8克-10.7克=2.1克V=7.9厘米3-5.8厘米3=2.1厘米3ρ=m/V=2.1克/2.1厘米3=1克/厘米3(或1000千克/米3)
(2)4.9克;容器的質量
【解析】(1)將表格中第一和第二組的體積相減得到液體增加的體積,質量相減得到液體增加的質量,最后根據公式計算液體的密度;
(2)根據圖像可知,橫軸表示液體的體積,而縱軸表示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P點時液體的體積為零,即容器內沒有液體,那么此時表示的就是容器的質量。首先根據m=ρV計算出液體的質量,再根據m容器=m總-m液計算即可。
【解析】(1)第2組比第1組的總質量增加:m=12.8克-10.7克=2.1克;
液體的體積增加V=7.9厘米3-5.8厘米3=2.1厘米3;
那么液體的密度為:ρ=m/V=2.1克/2.1厘米3=1克/厘米3。
(2)根據第一組數據可知,液體的質量為:m=ρV=1克/厘米3×5.8厘米3=5.8g;
那么容器的質量:m容器=m總-m液=10.7g-5.8g=4.9g。
因此P點的數值為4.9g,表示的意義是容器的質量。
33.(2023七上·蘭溪期末)小紅想知道體育課上使用的鉛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參觀了一個體育用品制造廠。一工人師傅將質量為3.16kg的鐵水注入一個容積為500cm3的模具中,先制成一個空心鐵球,然后再向空心鐵球內灌鉛,最終制成了外殼是鐵質的鉛球。(ρ鉛=11.3×103kg/m3,ρ鐵=7.9×103kg/m3)
(1)將鐵水注入磨具中冷卻后,其質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請算一下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
(3)如果要求鉛球總質量為4.29kg,通過計算說明能否將上面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灌滿鉛?
【答案】(1)不變
(2)解:由 可得,質量m=3.16kg的鐵的體積:

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V空=V球﹣V鐵=500cm3﹣400cm3=100cm3;
(3)解:鉛球中鉛的質量:m鉛=m總﹣m=4.29kg﹣3.16kg=1.13kg,
鉛的體積: ,
由V鉛=V空可知,能將上面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灌滿鉛。
【解析】(1)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2)首先根據 計算出實心鐵的體積,再根據 V空=V球﹣V鐵 計算空心部分的體積。
(3)首先根據 m鉛=m總﹣m 計算出鉛的質量,再根據 計算其中鉛的體積,最后將鉛的體積與空心體積進行比較即可。
34.(2024七下·寧波期中)將干冰放在空氣中,其周圍就會產生大量的白霧,因而舞臺上常用干冰制造云霧繚繞的幻境。請用科學語言解釋干冰產生白霧的原理。
【答案】固態的干冰吸收熱量直接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這是物質的升華現象;因為干冰的升華過程需要吸熱,所以使周圍環境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液化成小水滴,從而形成“白霧”。
【解析】根據物質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并結合物態變化時吸熱還是放熱的知識解答。
【解答】固態的干冰吸收熱量直接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這是物質的升華現象;因為干冰的升華過程需要吸熱,所以使周圍環境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液化成小水滴,從而形成“白霧”。
精選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濉溪县| 岳阳市| 威信县| 巩留县| 开封县| 泸水县| 绥棱县| 兴海县| 姜堰市| 来凤县| 汝州市| 苏州市| 营山县| 上蔡县| 微山县| 襄樊市| 康乐县| 津市市| 太康县| 郓城县| 公主岭市| 彰化县| 特克斯县| 昌邑市| 班戈县| 咸阳市| 德州市| 乌拉特后旗| 晋江市| 冀州市| 固原市| 郧西县| 琼结县| 林甸县| 大悟县| 甘洛县| 涞源县| 丰宁| 时尚|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