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第一框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A組必備知識基礎練1.[2024·山東泰安期末]我國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讓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按要素分配有利于( )A.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B.讓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更公平C.從根本上否定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D.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2.[2024·廣東汕頭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勞動的重要性,指出:“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這是因為( )①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 ②勞動是經濟制度的基礎 ③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 ④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到底都來自勞動創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2024·河北石家莊期末]“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是( )①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③調節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依法取締過高收入 ④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機制,不斷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2024·山東泰安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實現共同富裕,需要( )①調節過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②提倡奉獻,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③實現平均分配,努力實現社會公平 ④利用轉移支付手段,消除收入差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江西撫州期末]“分配率”(勞動者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與否的重要指標。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我國目前低于這個比率。下列舉措中有利于提高我國“分配率”的有( )①逐步提高企業職工的最低工資標準 ②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③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等專項費用的扣除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2024·浙江金華期末]春秋(魯)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對曰:“盍(何不)徹(收十分之一稅)乎 ”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哀公納其言終解“用不足”窘境。這告訴我們 ( )①再分配不注重效率不利于國家稅收的穩定增長 ②減少國家收入就能擴大稅源,促進社會再生產 ③完善收入分配需要理順國家和個人之間的關系 ④不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不利于國家也不利于國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2024·山西呂梁期末]讓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實驗室,轉化為經濟新動力,必須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應強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的主體地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享機制。這些舉措( )①貫徹了按勞分配的原則,有利于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 ②加大了對科研人員的正向激勵,讓有為者更有獲得感 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勵科研人員自主創新 ④注重生產效率,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8.[2024·安徽宣城期末]2023年以來,我國優化和完善了個人所得稅政策,如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三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這些政策的落實有助于( )①完善收入的初次分配,化解矛盾 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助力消費 ③減輕居民生活的負擔,改善民生 ④減少個稅的應稅項目,縮小差距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9.[2024·浙江杭州期末]浙江某村堅持發展集體經濟,村辦企業紅紅火火。村民不僅積極耕種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還能在村辦企業領著一筆不菲的工資。該村富裕后,還不忘帶動周邊的鄉村共同富裕。這表明( )①公有制經濟可以為人民生活改善作出貢獻 ②村辦企業應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③按勞分配有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④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彰顯了優勢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10.[2024·河南信陽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下列傳導過程能夠實現上述目標的是( )①健全按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縮小收入差距→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②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增加財產性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③降低個稅起征點→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費能力增強→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④健全培訓就業機制→提高就業困難人員技能水平→提升就業成功幾率→增加低收入者收入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1.[2024·安徽蚌埠期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共同富裕是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過程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并對我國的分配制度做了全面說明,深化了以完善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政策的認識。從分配視角看,實現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義,在具體工作中必將面臨一系列需要處理好、平衡好的關系。比如,處理好促進機會公平與結果公平的關系,處理好發揮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的關系,處理好調節收入分配與規范財富積累機制的關系等。處理好這些關系,必須依據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要求把握好政策要點,在科學施策、規范發展的進程中不斷促進共同富裕。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應當如何促進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B組能力素養提升練12.[2024·新課標河南卷,15]以下是某縣關于如何盤活本地閑置耕地的討論。農戶:家里青壯年外出打工了,耕地閑置了,不如流轉給村集體吧!村集體:可是我們不擅長經營!不如把閑置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專業合作社:這個咱在行!咱把流轉的這800多畝耕地整治后,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縣政府:這個經營模式好!誰種植就補貼誰!該經營模式好在( )①讓農戶將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②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③運用初次分配機制,調動農業種植的積極性 ④增強村集體的經營能力,擴大集體收入來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3.[2024·貴州銅仁期末]近年來,貴州省六盤水市積極開展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探索,探索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效。集體經濟這種新的實現形式( )①表明股份制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最好形式 ②說明按土地要素分配已成為農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③增強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④有利于完善農村經營體制,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的潛能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4.[2024·江蘇鎮江期末]2023年10月30日,鎮江市醫保局“鎮江惠民保2024”正式上線發布,鎮江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可用個人賬戶余額為本人或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購買此產品。“鎮江惠民保”( )A.通過初次分配提升了閑置醫保資金使用效率B.通過再分配調節機制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C.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實現了消除貧困的目標D.通過第三次分配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權15.[2024·江西撫州期末]中國式現代化是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展現了公平正義的真正內涵,為破解兩極分化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向共同富裕邁進的關鍵之年。對于當前推進共同富裕的舉措中,合理的是( )A.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取締過高收入,保護合法收入B.持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建成全面小康社會C.堅持協調發展理念,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D.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同步富裕16.[2024·河北石家莊期末]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共同奮斗,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席2023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和委員圍繞“推進共同富裕”這一話題紛紛發言。代表A:以深化國有資本、集體資本管理改革創新為基礎,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對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積極作用和示范引領作用,在多措并舉激發民營資本活力并依法規范引導基礎上,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代表B: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發揮三種分配方式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合力作用,構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委員C: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市場經濟建設,深化要素市場與產品市場一體化建設,激發市場活力,建設高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實現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的統一。結合材料,說明應如何發揮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優勢推進共同富裕。參考答案第二單元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第一框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1.D 按要素分配與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按要素分配屬于初次分配,B項排除;實行按勞分配從根本上否定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C項不符合題意;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調動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進經濟發展,D項符合題意。2.B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勞動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到底都來自勞動創造,①④符合題意;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經濟制度的基礎,②錯誤;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但與題干構不成因果關系,③不符合題意。3.A 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①②正確;取締非法收入,③錯誤;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機制,不斷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會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實現共同富裕,④不符合題意。4.A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調節過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①正確;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提倡奉獻,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②正確;應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平均分配”的說法錯誤,③排除;利用轉移支付手段,縮小收入差距,“消除”的說法錯誤,④排除。5.B “分配率”(勞動者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與否的重要指標,有利于提高我國分配率的有逐步提高企業職工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③符合題意;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有利于提高效率,不利于實現公平,②錯誤;提高個稅起征點,屬于從再分配角度實現社會公平的舉措,④不符合題意。6.D 題干材料告訴我們完善收入分配需要理順國家和個人之間的關系,不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不利于國家也不利于國民,③④符合題意;材料并不直接涉及再分配,春秋時期君主收農業稅屬于初次分配,而且材料強調的是注重公平,而不是不注重效率,①排除;減少國家收入不一定就能擴大稅源,②錯誤。7.C 應強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的主體地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享機制,這些舉措加大了對科研人員的正向激勵,讓有為者更有獲得感,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勵科研人員自主創新,②③符合題意;按勞分配只適用于公有制經濟,材料中的舉措不屬于按勞分配,是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體現,①不符合題意;按生產要素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會拉大居民收入差距,而不是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④排除。8.C 個人所得稅的調整屬于再分配,①錯誤;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三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等政策的落實有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助力消費,減輕居民生活的負擔,改善民生,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減少個稅的應稅項目,④不符合題意。9.A 題干材料表明公有制經濟可以為人民生活改善作出貢獻,按勞分配有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①③符合題意;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②錯誤;材料強調鄉村振興,未體現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彰顯了優勢,④不符合題意。10.D 按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一定程度上會擴大收入差距,而非縮小收入差距,①排除;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有利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分配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②正確;降低個稅起征點,會導致居民多繳稅,減少居民可支配收入,③傳導錯誤;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能夠讓就業人員有一技之長,有利于提高就業困難人員技能水平,增加就業成功率,增加收入,④推導正確。11.答案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讓勞動、資本、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12.A 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這是讓農戶將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體現,也有利于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①②符合題意;“誰種植就補貼誰”意味著將種田補貼轉移給經營者,這屬于再分配調節機制,③排除;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進行經營,村集體按合理比例分紅,村集體對流轉耕地沒有經營權,④排除。13.D 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經濟通常采用的形式,①錯誤;在我國,農村的土地歸集體所有,按勞分配是農村分配的主要形式,②錯誤;材料中集體經濟這種新的實現形式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有利于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③符合題意;開展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探索,探索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有利于完善農村經營體制,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的潛能,④符合題意。14.B 材料強調的是再分配,未涉及初次分配,A項不符合題意;“鎮江惠民保”是基本醫療保險的有益補充,意在通過再分配調節機制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B項符合題意;“鎮江惠民保”不會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而且我國已經實現了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再分配,未涉及第三次分配,D項不符合題意。15.C 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A項錯誤;我國已經實現全面小康,B項錯誤;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堅持城鄉協調發展,C項正確;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D項錯誤。16.答案 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發揮各類所有制經濟的優勢,發展生產力,推進共同富裕;堅持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使三種分配方式相配套,形成公平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根本目標,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在提高國民經濟效率的同時,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