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二框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A組必備知識基礎練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具有當代價值。下列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思想觀念是 ( )A.見利思義,民生為本B.求同存異,和而不同C.民為邦本,為政以德D.天人合一,回歸自然2.“老”是一個象形字,從甲骨文字形上看是一個老人手里拄著拐杖的樣子。漢語中有大量與老年相關的成語,如老而彌堅、老驥伏櫪、攜老扶幼、愛老慈幼等。這些成語( )①展示了老年群體積極健康的社會形象 ②反映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③凸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④是對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生動展現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為公眾奉獻了一場以“和”與“合”貫穿中華歷史時空的文化盛宴。這表明(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 ③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 ④中華文化能夠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中的許多問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沒有元宵的喧鬧,沒有端午的紅火,清明是慎終追遠的日子。它需要沉下心來,傾心領悟生命的真諦,追本溯源。中國人不是把生命看作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鏈條。祭祖祭宗,感念的不只是血脈的延續,更是精神的傳承。清明節所承載著的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①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 ②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③涌動著對民族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 ④蘊含著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精神基因和價值追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岳麓書院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自北宋創始,歷宋、元、明、清各代,直至湖南大學,千余年來都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反映了祖國文教事業的悠久歷史,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現在的岳麓書院延續了千年的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傳統,成為全國書院中承繼其傳統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這體現了( )①岳麓書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③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要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 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對我們樹立和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富有啟迪。這說明( )①我們要全面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解決當代中國許多問題提供借鑒 ③中華傳統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 ④我們要善于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7.“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業、大孝可治國治天下,百善孝為先。”孝是維系家庭與族群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紐帶,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這說明( )A.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世界發展中的問題提供有益借鑒B.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C.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D.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8.[2024·河南模擬預測]當前我國倡導的互尊互信、共榮共生的和諧發展理念是“以和為用”“天人合一”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的呈現。2023年6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談到,我們愿同各方深化合作,推動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各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實現全面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 )A.中華核心思想理念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和贊許B.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具體方案C.我國不斷創新文化傳播路徑,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D.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新型國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傳統文化淵源,它繼承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思想方法和行為準則,實現了傳統文化智慧同當今世界發展趨勢與中國發展需要的緊密結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蘊含著“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周邊外交方針的闡發中,體現著親仁善鄰、兼愛非攻的歷史傳承。全球治理的改革訴求中,借重了和衷共濟、協和萬邦的傳統智慧。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的過程中,秉持了和而不同、立己達人的和諧理念。正確義利觀的價值取向里,彰顯了弘義融利、扶危濟困的道德操守。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傳承古代絲綢之路精神,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將這一人類文明成果轉化為開展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型公共產品,日益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支持與認同。結合材料,說明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如何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B組能力素養提升練10.[2024·陜西安康檢測]儒家思想影響中國社會幾千年,并且這種影響持續到現在。儒家禮教講究含蓄、中庸,中國傳統服裝旗袍線條簡潔流暢、婉約含蓄,在“露”的同時講究“遮”,使穿旗袍的人顯出清幽的氣質。材料說明( )①旗袍文化與中國傳統思想具有一致性 ②旗袍文化的價值取決于旗袍的文化內涵 ③旗袍藝術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儒家思想的基本內涵能夠因時而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2024·山東威海二模]泥沙入手經摶埴,光色便與尋常殊。瓷器,與“中國”擁有同樣的英文名,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一部瓷器史,半部中國史。兩千多年來,瓷器從原始青瓷到成熟瓷器、白釉瓷器,再到各種顏色的釉瓷,無不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技藝。之所以能代表中國,是因為瓷器( )①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②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 ③承載的文化內容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 ④以獨樹一幟的中國元素為世界文化添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2024·安徽模擬預測]歐亞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或將把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年代再向前提早300年至500年的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五千多年文明在安徽從未間斷。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等共同構鑄了彰顯徽風皖韻的地域文化,使安徽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的博物館;建安文學、程朱理學、桐城文派在這里孕育發展,安徽為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文明輪番演繹提供了重要舞臺。從徽風皖韻里我們可以認識到( )①安徽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②中華文化多樣、包容,具有突出的連續性 ③傳統文化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與時俱進 ④傳統文明是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礎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3.[2024·浙江杭州階段練習]從甘肅博物館的馬踏飛燕公仔、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抱枕,到用各種千年文物形象制成的冰箱貼、耳環、戒指……類似文創產品大受追捧,展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和活力。這表明( )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 ②文化傳承離不開一定的物化形式 ③傳統文化因歷史悠久而具有時代魅力 ④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4.水墨國風熱血動畫《霧山五行》一經開播,便以超燃的打斗場面和極具傳統韻味的水墨畫風收獲全網超高口碑。有人將它稱作“迄今為止把國畫潑彩山水動畫化詮釋得最好的作品”。《霧山五行》通過展現傳統國畫的魅力獲得成功,這啟示我們( )①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物質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②立足社會實踐,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相協調的新形式 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④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西方很多人習慣于把中國看作西方現代化理論視野中的近現代民族國家,而沒有從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來看中國,這樣就難以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鑒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7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結合材料,運用所學文化知識,分析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意義。第二框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1.B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2.A 老而彌堅、老驥伏櫪、攜老扶幼、愛老慈幼等成語展示了老年群體積極健康的社會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①②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③不符合題意。這些成語是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不一定只是封建社會,④錯誤。3.B 材料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也表明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①③符合題意。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②排除。材料未體現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④與題意不符。4.A 清明節所承載著的厚重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懷,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①③正確切題。清明節所承載著的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②錯誤。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價值追求并不是與生俱來的,④錯誤。5.B “千余年來都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反映了祖國文教事業的悠久歷史,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說明岳麓書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①符合題意。“現在的岳麓書院延續了千年的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傳統,成為全國書院中承繼其傳統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說明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要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③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如何對待傳統文化,②與題意不符。材料未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與題意不符。6.C 我們要全面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不是中華傳統文化,①排除。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③排除。②④正確。7.A 孝是維系家庭與族群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紐帶,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世界發展中的問題提供有益借鑒,A項正確。B、C兩項表述正確,但材料未涉及,排除。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D項錯誤。8.D 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內涵的體現,有助于推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D項符合題意。要認同本民族文化,“中華核心思想理念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和贊許”不符合實際,A項不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但不提供具體方案,B項不選。題干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不體現創新文化傳播路徑,C項不選。9.答案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一些思想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②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習近平外交思想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賦予其新的時代印記和人文內涵,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思想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完善全球治理、應對人類共同挑戰作出的貢獻。10.B 儒家禮教講究含蓄、中庸,中國傳統服裝旗袍線條簡潔流暢、婉約含蓄,在“露”的同時講究“遮”,這表明旗袍藝術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說明旗袍文化與中國傳統思想具有一致性,①③符合題意;物的屬性和人的需要是構成價值的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旗袍的文化內涵不能單方面決定旗袍文化的價值,②不選;材料強調儒家思想的相對穩定性,未體現儒家思想的基本內涵能夠因時而變,④不選。11.A 瓷器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從原始青瓷到成熟瓷器、白釉瓷器,再到各種顏色的釉瓷,無不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技藝,見證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①符合題意。兩千多年來,瓷器無不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技藝,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②符合題意。③雖表述正確,但不能回答瓷器之所以能代表中國的原因,不符合題意。以獨樹一幟的中國元素為世界文化添彩并非是能代表中國的原因,④不符合題意。12.D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不能說“安徽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①排除;五千多年文明在安徽從未間斷,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等共同構鑄了彰顯徽風皖韻的地域文化,使安徽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的博物館,體現了中華文化多樣、包容,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安徽為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文明輪番演繹提供了重要舞臺,表明傳統文明是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礎,②④正確;材料強調五千多年文明在安徽從未間斷,構鑄了彰顯徽風皖韻的地域文化,表明文化的多樣性、連續性,未體現“傳統文化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與時俱進”,③排除。13.A 材料中指出馬踏飛燕公仔、越王勾踐劍抱枕等文創產品大受追捧,展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和活力。這表明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文化傳承離不開一定的物化形式,①②正確。傳統文化有優秀和糟粕之分,優秀傳統文化因其優秀的內涵而具有時代魅力,③不選。材料強調的是文化要通過文化載體呈現出來,未體現文化的多樣性,④排除。14.C 《霧山五行》的成功得益于繼承和發展了國畫的精華,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這說明要立足實踐,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相協調的新形式,②符合題意。“把國畫潑彩山水動畫化詮釋得最好的作品”意味著該動畫注重繼承與發展,說明我們要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④符合題意。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①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不同文化的比較,也就無法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③排除。15.答案 ①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中華文化并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②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有利于促進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豐富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能夠為解決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