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一框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A組必備知識基礎練1.近年來,A縣組建了一支50余人的山歌宣講隊,開展山歌宣講,用山歌形式傳唱黨的創新理論;B鎮新時代文明大講堂舉辦的理論政策宣講課形式豐富多樣,既有“講”,也有“演、誦、唱、談”,讓群眾在春風化雨中感受理論的溫度、思想的魅力;C縣邀請某村村民通過網絡直播展示村子的大變化,宣傳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這些做法表明( )①作為精神現象的文化寓于多種多樣的載體之中 ②文化的內容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載體 ③文化活動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④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并能給予政治重要影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某電視劇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國社會變革史。它講述了三線建設、恢復高考、對外開放、國企改革、棚戶區改造等國家發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變遷,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無限情義和人世間的正直善良,一經播出便掀起觀劇熱潮。這表明( )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對一定時代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可以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的力量源泉 ④優秀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強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年元旦,某市人山人海,省內外游客共有42萬人次到訪。歡呼沸騰的人群,幸福洋溢的笑臉,是該市持續深化文明創建,著力實施“文化+”工程的結果。關于文化與文明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文明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②文化要通過文明呈現出來 ③優秀文化的發展能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 ④文化進步與文明水平的統一通過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表現出來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來自《千字文》的朗朗童聲,清脆地唱出了先人們的寶貴智慧,并擊透時空,在我們面前緩緩呈開了一幅幅活靈活現的過去畫卷。先人們通過編撰《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方式,將民族的記憶和智慧印刻在每個人身上,同時每個人又會接續中華文化。這體現了文化( )①精神成果離不開物質成果,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 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不同的時代一定有著不同的文化 ③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文化生活和思維方式 ④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國家治理之魂。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新發展階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必須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這是基于 ( )①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其重大影響 ②文化具有服務社會和推動發展的重要功能 ③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 ④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指出,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這說明( )A.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B.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C.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經濟所決定D.文化對經濟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7.某沉浸式實景體驗劇講述了評劇創始人成某以家國大義為重,矢志評劇事業發展的故事,詮釋了唐山百年文脈源流的精神內涵,展現了梨園人的家國情懷。該劇觀演融合的文旅模式得到了市民的熱捧。下列對該劇理解正確的有( )①可以教化育人,提高人們科學文化素質 ②展現了梨園人的精神追求,有價值觀色彩 ③對提高社會文明發展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④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活動,是文化的核心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8.中國式健身走紅海外。在外國朋友中,有的人跟著歌曲《本草綱目》跳起了毽子操,有的人伴隨著悠揚的禪樂練起太極,有的人穿著中國布鞋玩起我們兒時的運動跳皮筋,這些傳統中國式運動走出國門,讓外國朋友們感受中國式處世哲學,獲得了身體和思想的雙重修煉。這說明文化能夠( )①教化育人,提高國家文化競爭力 ②引領風尚,提升人們的文明素養 ③推動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 ④服務社會,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傳統村落承載著絢麗多彩的農耕文化,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不少傳統村落因缺少產業支撐,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不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導致人口流失嚴重,甚至出現“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時修繕和維護,自然毀損嚴重;傳統工匠越來越少,傳統建筑工藝、傳統藝術日漸失傳;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無視傳統村落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個性化特征而盲目拆舊建新、拆真建假,對傳統建筑、歷史風貌造成破壞性影響,導致“千村一面”。有人說:“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運用所學文化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B組能力素養提升練10.“文以載道”在中國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對于“文”與“道”的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①“文”是“道”的物質載體,“道”是“文”的精神內涵②“文”與“道”的關系反映了文化與物質的關系 ③透過“文”可以悟“道”,透視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文”屬于文化的范疇,“道”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1.“龍騰虎躍”的京劇武戲、雅致的昆曲《牡丹亭》等經典劇目贏得滿堂彩;青海平弦戲、黃梅戲、藏戲、豫劇經典片段,讓觀眾欣賞到了不同地方戲的獨特魅力;互動體驗、國風市集、展覽展示等活動,使大眾盡情享受戲曲之美。這表明( )①文化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 ②文化具有引領風尚和服務社會的功能 ③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④優秀文化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決定因素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2.文藝作品要記錄時代、謳歌時代,文藝工作者就必須深入現實生活,從中感知時代、把握時代。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詩人劉笑偉扎根軍營三十余載,忠實地記錄了人民軍隊的輝煌歷史,展示了鐵血軍人的家國情懷和俠骨柔腸。材料表明( )①詩歌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并非純粹自然的東西 ②詩歌作為一種文化形式,決定社會實踐 ③詩歌與作者個人體驗有關,其創作不具有實踐共性 ④立足社會實踐的優秀詩歌能提升人把握時代的能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3.對作者而言,詩是“瞬間幸福的記錄”“強烈感情的自然迸發”,散發著“成熟的理性”;對讀者而言,“詩如禪機、在于參悟”,而“有靈魂的人可以在詩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訴我們( )①應主動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 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③優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進人的發展 ④文化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2024·海南期中檢測]從精心組織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活動,到致敬防汛抗洪、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的逆行身影、凡人善舉……2023年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在全社會厚植精神沃土、涵養文明底蘊。這是基于( )①積極參與文化活動是人們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④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農業興則國家興,農村美則中國美,農民富則國家強。“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力量源泉,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農村地區,尤其是革命老區或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等現代化平臺,盤活地方紅色文化、歷史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等資源,將文化中蘊含的歷史記憶、集體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與文化產業充分融合、創新,將富有鄉村特色的文化符號推廣開來,加快實施“文化+生態+產業”發展戰略,集中建設一批紅色革命實踐培訓基地,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鎮(村),創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讓傳統村落、民族村寨、手工技藝、古建遺存、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蘊含鄉土文化氣息的載體“活起來”。(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內涵與功能”的知識,分析農村地區要進行文化振興的原因。(2)結合上述材料,請你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中任選一個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主題鮮明,表述清晰,邏輯嚴謹,150—200字。第一框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1.B 材料中的這些做法表明作為精神現象的文化寓于多種多樣的載體之中,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并能給予政治重要影響,①④符合題意。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②錯誤。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③錯誤。2.A 某電視劇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國社會變革史。它講述了國家發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變遷,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無限情義和人世間的正直善良,一經播出便掀起觀劇熱潮,表明文化是對一定時代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①②符合題意。材料強調文化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沒有體現文化對國家的作用,③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優秀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④不符合題意。3.C 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①排除。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②排除。③④正確,故選C項。4.C “先人們通過編撰《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方式,將民族的記憶和智慧印刻在每個人身上,同時每個人又會接續中華文化”,體現了精神成果離不開物質成果,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也表明文化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文化生活和思維方式,①③符合題意。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同的時代也可能有著相同的文化,②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④與題意不符。5.A 沒有文化繁榮,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基于文化能夠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其重大影響,①正確。材料中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這是基于文化具有服務社會和推動發展的重要功能,②正確。文化有優秀和糟粕之分,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③錯誤。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④錯誤。6.A 材料說明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A項正確;B、C兩項表述正確,但材料未涉及,排除;先進的文化對經濟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D項排除。7.D 材料表明該劇展現了梨園人的精神追求,有價值觀色彩,對提高社會文明發展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該劇可以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而未涉及科學文化素質,①說法錯誤。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活動,是文化的核心,④說法錯誤。8.C 中國式健身走紅國外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益處,這說明文化能引領風尚,提升人們的文明素養,同時服務社會,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提高國家文化競爭力的內容,①與題意不符。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③說法錯誤。9.答案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化也會變化發展。傳統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順應時代要求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10.A “文以載道”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所載之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因此“文”是“道”的物質載體,“道”是“文”的精神內涵,透過“文”可以悟“道”,透視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①③符合題意。“文”與“道”的關系反映了物質與文化的關系,②說法錯誤。“文”屬于物質的范疇,“道”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④說法錯誤。11.B 文明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①排除。多樣的文化活動讓觀眾欣賞到了不同地方戲的獨特魅力,盡情享受戲曲之美,表明文化具有引領風尚和服務社會的功能,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②③正確。優秀文化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不是決定因素,④排除。12.B 文藝工作者就必須深入現實生活,從中感知時代、把握時代,這說明詩歌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并非純粹自然的東西,①符合題意。劉笑偉扎根軍營三十余載,忠實地記錄了人民軍隊的輝煌歷史,展示了鐵血軍人的家國情懷和俠骨柔腸,這說明立足社會實踐的優秀詩歌能提升人把握時代的能力,④符合題意。詩歌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由社會實踐所決定,②說法錯誤。詩歌創作具有實踐共性,③說法錯誤。13.B “詩如禪機、在于參悟”,而“有靈魂的人可以在詩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說明優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進人的發展,應主動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②不符合題意。文化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④排除。14.D 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人們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①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的作用,未體現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②不符合題意;從精心組織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活動,到致敬防汛抗洪、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的逆行身影、凡人善舉……2023年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在全社會厚植精神沃土、涵養文明底蘊,這是基于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④正確。15.答案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重大影響;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農村地區進行文化振興,能夠發揮鄉村文化的力量,通過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鄉村文化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2)示例:鄉村振興,人才先行。人才是引領鄉村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重視人才,才能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強化人才振興保障措施,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用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全面奪取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勝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