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分試題和答題卡兩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卡上。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和道德與法治科目同場分卷),考試形式為閉卷筆答。本試題卷為歷史部分,滿分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規定位置。2.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3.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一律無效。4.答題卡不能折疊、污染、穿孔、撕破。不準使用膠帶紙、修正液、可擦洗的圓珠筆。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24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中國古人類遺址》形容“他”:(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與現代人類基本相同的身體上配著一顆有點像猿的頭顱,…給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混在人群之中很難被認出來,但是脫去他的帽子,摘掉口罩,馬上便顯出了猿人的本相。“他”是A.元謀人B.藍田人C.北京人D.山頂洞人2.《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余各以次受封。”由此可見,西周實行A.郡縣制B.分封制C.宗法制D.行省制3.《史記》記載秦二世通過篡改秦始皇遺詔登基,但根據湖南益陽兔子山九號井出土的木牘(秦漢時期)記載,秦二世稱“聯奉遺詔”繼位,這說明對秦朝的歷史研究A.《史記》記載是唯一研究途徑B.實物史料價值高于文獻史料C.考古發現是唯一研究途徑D.應注重史料間的相互印證第1頁(共8頁)4.漢武帝在協調地方與中央的關系、解決皇權與相權矛盾、強化對官僚隊伍的管理、確立新的經濟政策等重大領域,進行了制度創新和變革。其中“新的經濟政策”指的是A.休養生息政策B.頒布“推恩令”C.鹽鐵專賣D.北擊匈奴5.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這種制度”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察舉制C.科舉制D.三省六部制6.宋初統治者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訓,“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其中“弊”主要是指A.宦官專權B.外戚干政C.農民起義D.武將專權7.開館編纂《四庫全書》是一大盛舉…四庫全書館從各省采進本中查出禁書,送交軍機處,再由翰林院仔細審查,把“悖謬”文字逐條寫成黃簽貼在書眉上,或把應毀原因寫成摘要,由清高宗裁定后,付之一炬。這一做法反映了清朝A.重視保存傳統文化典籍B.通過文化手段強化統治C.鼓勵民間藏書與學術研究D.推動滿漢文化的交流與融合8.清入關前夕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稱為“國議”,作為皇帝的輔佐機關,重大政務都由它決定:康熙時,重用南書房的侍從,以抵消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作用:雍正時,為了適應西北用兵的需要設立軍機處。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A.精兵簡政B.培植勢力C.削弱地方D.加強皇權9.1842年,某條約簽訂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震撼了整個廣州城。條約規定五口通商,曾經只有廣州一口對外的貿易壟斷局面被徹底打破。這一條約指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天津條約》D.《馬關條約》10.右圖是詹天佑主持設計京張鐵路(1905一1909年)青龍橋往八達嶺車站“人”字形鐵道示意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該工程體現了洋務派在交通領域的重要成就:青龍橋車站:站線范固B.標志著中國鐵路建設技術在民國初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道岔平道)山屠C.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應用往南口D.當時的這種交通工具使用內燃機驅動管天佑主持設計的“人”字形鐵道示意圖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