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5張PPT)教材梳理第十二章 簡 單 機 械第一課時 杠桿和滑輪1. 知道簡單機械。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2. 知道滑輪及其特點,知道使用滑輪時拉力與物重的關系,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3.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必做實驗)課程標準考點梳理1. 杠桿的定義:能繞某一個_________________的硬棒叫做杠桿。它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2. 杠桿的相關概念(如圖1-12-1所示):(1)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固定點轉動杠桿(4)動力臂(L1):從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距離。(5)阻力臂(L2):從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距離。3. 力臂作圖分為三步:(1)找到支點。(2)過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線并標出垂直符號。(3)用大括號或雙箭頭標出力臂L。支點動力作用線支點阻力作用線支點力的作用線4. 杠桿的分類:類型 特征 特點 應用省力杠桿 動力臂________阻力臂 省__________,但費__________ 電工鉗、剪鐵剪刀、起子、羊角錘、扳手、核桃夾等費力杠桿 動力_________阻力臂 省__________,但費__________ 筷子、釣魚竿、鑷子、掃帚等等臂杠桿 動力臂________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天平、定滑輪等大于力距離小于距離力等于注意:(1)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和支點一樣,都在杠桿上。(2)“力臂”相當于數學中的“點到直線的距離”,這里的點就是支點,這里的直線就是動力作用線或者阻力作用線(有時需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延長)。杠桿的平衡條件1. 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找最小動力的方法: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當力垂直于支點與動力作用點的連線時,動力臂最長,動力最小。拓展:畫出最小動力的方法:用虛線連接支點和動力作用點(杠桿上距離支點最遠處),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為最長力臂,然后在動力作用點畫出垂直于這個力臂的力(根據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確定動力的方向),即為最小動力。F1L1=F2L2滑輪1. 定滑輪:輪軸不隨物體運動的滑輪。(1)定滑輪可以看作是一個__________杠桿。(2)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_______________拉力的方向。2. 動滑輪:輪軸隨物體運動而運動的滑輪。使用動滑輪可以__________力,但__________拉力的方向,而且__________距離。等臂可以改變省不改變費3. 滑輪組:由動滑輪和定滑輪組成的簡單機械。使用滑輪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4.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的省力情況由承擔動滑輪和物重的繩子股數n決定,而拉力F大小與物重G物、動滑輪重G動、繩重、摩擦等有關。(1)若不計繩重和摩擦,F=__________________。(2)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F=____________。 拓展:(1)使用滑輪時,重物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用s表示。則在定滑輪中,s=h;在動滑輪中,s=2h;在滑輪組中,s=nh。(2)使用滑輪時,重物上升的速度用vG表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用vF表示。則在定滑輪中,vF=vG;在動滑輪中,vF=2vG;在滑輪組中,vF=nvG。課本簡練1. (八下76圖12.1-1改編)請作出圖1-12-2中力F所對應的力臂L。如答圖1-12-1所示。2. (八下76圖12.1-1改編)請在圖1-12-3中,畫出杠桿動力F1所對應的動力臂L1和阻力F2。如答圖1-12-2所示。3. (八下P78例題改編)如圖1-12-4所示,輕質杠桿OB可繞O點轉動,其中OA=AB=20 cm。在杠桿的B端掛一個重為40 N的物體,在A點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F1,能使圖中的杠桿處于靜止狀態,則拉力F1的大小為多少牛? 4. (八下P82實驗改編)兩個滑輪組合后勻速提升重為20 N的物體,如圖1-12-5所示。其中A是________滑輪;若不計摩擦和滑輪重,F的大小為__________N;要使重物上升1 m,繩子自由端應拉下__________m。定1025. (八下P84動手動腦物理4改編)請在圖1-12-6中畫出滑輪組的繩子的繞法。如答圖1-12-3所示。易錯精講【例1】杠桿AB可繞O點轉動,受力情況如圖1-12-7所示。請在圖中作出杠桿受到的阻力F′及力臂L,并畫出作用在B點的最小作用力F。易錯點1力臂作圖如答圖1-12-4所示。思路點撥:(1)畫力時,注意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均在杠桿上。(2)畫力臂時,注意力臂是支點O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它不一定在杠桿上。【變式1】如圖1-12-8所示,杠桿處于靜止狀態,L1是力F1的力臂,請在圖中畫出動力F1,并畫出F2的力臂。如答圖1-12-5所示。【例2】【模型建構】圖1-12-9甲是某斜拉索橋的實景圖,可逐步抽象成如圖1-12-9乙、丙所示的模型,為了減小鋼索承受的拉力,在可能的前提下,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 增加橋塔高度B. 降低橋塔高度C. 選用更粗的鋼索D. 增加橋面厚度易錯點2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A【變式2】【傳統文化】龍舟比賽是中國傳統運動項目之一。圖1-12-10是某運動員手中劃動的船槳示意圖,其中一只手握住O點處,另一只手對船槳A處施加力。船槳可看作一個__________杠桿,若想使水對龍舟產生更大的推力,A點可適當__________(填“遠離”或“靠近”)O點。費力遠離易錯點3滑輪組的作用力分析C【例3】如圖1-12-11所示,三種方式分別拉動同一物體沿相同水平地面勻速運動,拉力分別為F1、F2、F3,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比較它們的大小,則( )A. F1<F2<F3 B. F1>F2=F3C. F2>F1>F3 D. F1=F2>F3 【變式3】圖1-12-12中加在繩子自由端與滑輪所提重物的重力G之間的關系:(不計滑輪與繩子的重力及摩擦)(1)F1=__________G。(2)F2=__________G。(3)F3=_________G。(4)F4=_________G。 1 實驗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0年1考:2022年)重點實驗實驗名稱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鉤碼、杠桿等考點歸納 (1)杠桿的平衡狀態: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2)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使力臂落在杠桿上,便于讀出力臂考點歸納 (3)實驗前通過“左沉旋右”的方法調節杠桿任意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保持水平并靜止(4)實驗過程中不能調節平衡螺母(5)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進行探究,當拉力方向由豎直改為傾斜,要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因為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拉力的力臂(動力臂)變小_了(6)多次實驗的目的:一次實驗的數據具有偶然性,多次實驗能使結論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例】【科學探究】如圖1-12-13所示,小宇利用杠桿(杠桿上的每小格距離都相等)、6個相同的鉤碼、彈簧測力計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器材】(1)如圖甲所示,把質量分布均勻的杠桿中點O作為__________,其目的是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調節A、B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2)實驗中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進行探究,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改變力的__________。支點測量力臂方向【實驗操作】(3)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___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接下來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右(4)實驗中,在支點的左邊,離支點2格的P處掛有3個鉤碼,如圖丙所示,為使杠桿恢復水平平衡,請在支點的右邊掛上鉤碼(用兩種方法),你的方法是①在位置2處掛__________個鉤碼;②在位置________處掛________個鉤碼。332【實驗結論】(5)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初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斷,表格中漏填的數據為________N。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1測量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 20 2 102 2 15 1.5 203 3 5 15【實驗拓展】(6)若用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如圖丁所示,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________N;將彈簧測力計沿虛線方向拉,仍然使杠桿在原來的位置平衡,此時拉力的力臂將________,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______。(后兩空均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8變小變大考點1 杠桿[10年6考:2015年(作圖)、2017年(作圖)、2018年(作圖和計算)、2019年(作圖)、2020年(作圖)、2021年(計算)考查]考點精練1.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2024廣東)圖1-12-14為某款剪刀的示意圖。握住手柄修剪樹枝時,剪刀可視為杠桿,該杠桿的特點是( )A. 省力B. 費力C. 省功D. 省距離A2. 【模型建構】(2019廣東)如圖1-12-15所示,拉桿式行李箱在拉力F的作用下靜止在斜坡上,請畫出行李箱受到的重力G以及拉力F到O點的力臂L。如答圖1-12-6所示。3. 【模型建構】(2024廣元)圖1-12-16甲是壓制餃子皮的“神器”。壓皮時壓桿可視為一個杠桿,圖1-12-16乙是其簡化示意圖,O為支點,F2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B點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及阻力F2的力臂L2。如答圖1-12-7所示。考點2 杠桿的平衡條件[10年3考:2016年(填空)、2022年(實驗)、2023年(實驗和綜合)考查]4.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2023濟南)圖1-12-17甲所示的案秤是生活中測量質量的常用工具,與3個各標有“0.5 kg”“1 kg”“5 kg”和2個標有“2 kg”的增砣配套使用。如果把如圖1-12-17乙所示的標有“2 kg”的增砣放在秤盤中稱量它的質量,測量結果應該( )A. 大于2 kg B. 等于2 kgC. 小于2 kg D. 無法判斷C5. 【科學思維】(2024鎮江)小明用如圖1-12-18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處于豎直方向,他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稍稍超過其最大測量值。為了完成實驗,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 適當增加鉤碼的數量B. 適當向左移動鉤碼的位置C. 將彈簧測力計轉到圖中虛線位置D. 適當向左移動彈簧測力計的位置D6. (2016廣東)如圖1-12-19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和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此時杠桿平衡(杠桿自重、掛盤和細線的質量忽略不計)。則杠桿左右兩邊的力臂之比為__________,1個甲球和1個乙球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__,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為__________。2∶11∶31∶37. 【物理學與工程實踐】(2021廣東)桿秤是從我國古代沿用至今的稱量工具。圖1-12-20是小明制作的桿秤的示意圖,使用時,將待稱物體掛在秤鉤上,用手提起B或C處(相當于支點)的秤紐,移動秤砣在秤桿上的位置D,使秤桿達到水平平衡的狀態時可讀出待稱物體的質量,此秤最大稱量是10 kg,秤砣最遠可移至E點。秤桿和秤鉤的質量忽略不計,AB、BC、BE的長度如圖所示。問:(g取10 N/kg)(1)提起哪處的秤紐,此秤的稱量最大?(2)秤砣的質量為多少?(3)當提起C處秤紐稱一袋質量為2 kg的荔枝時,D與C之間的距離為多少? 考點3 滑輪[10年6考:2015年(填空)、2016年(作圖)、2018年(填空和作圖)、2019年(計算)、2021年(填空)、2022年(選擇)考查]8. (2022廣東)分別使用下列四種裝置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A9. (2020廣東節選)如圖1-12-21所示,人向下拉繩提升重物。已知物體重為400 N,動滑輪重為60 N,不計繩重及摩擦,將重物勻速提升0.5 m,人需用的拉力為_________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__________m。230110. 請畫出圖1-12-22中滑輪組最省力且站在地面向下拉繩的繞法。如答圖1-12-8所示。考點4 綜合真題11. 【科學思維】(2018廣東)a、b兩種實心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1-12-23甲所示,把體積相等的a、b物體掛在滑輪組下,若要使它們均處于靜止狀態,則圖1-12-23乙的虛線框內懸掛b物體的個數是(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 )A. 1 個 B. 2 個C. 3 個 D. 4 個B12. (2021廣東節選)用圖1-12-24甲的滑輪組提升重為200 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80 N,不計繩重和摩擦,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1-12-24乙所示,反映繩子自由端運動的圖線是__________(填“A”或“B”),動滑輪重為__________N。A4013. 【科學探究】(2022廣東)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小明安裝好杠桿后,發現其左端下沉,如圖1-12-25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調節。右(2)如圖1-12-25乙所示,調節杠桿水平平衡后,在A處懸掛3個鉤碼,每個鉤碼重為0.5 N。如果在B處施加一個拉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當方向為______________時,拉力最小,大小為__________N。豎直向下2(3)課后,小明制作了一個簡易杠桿,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它兩邊恰當位置分別放上不同數量的同種硬幣,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圖1-12-25丙所示,則力臂l1∶l2=__________,若兩邊同時各取走一枚硬幣,則杠桿的_________端將下沉。2∶1右14. 【物理學與工程實踐】(2023廣東)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的農業生產汲水裝置——轆轤,沿用至今。圖1-12-26甲是一種轆轤,由具有共同轉動軸的大輪和小輪組成。提水時,用力使大輪轉動,小輪隨之轉動并纏繞井繩,提起水桶。(1)圖甲中的轆轤可視為不等臂杠桿,為方便提水,它是按照__________(填“省力”或“費力”)杠桿來設計的。某個時刻用轆轤提水的示意圖如圖1-12-26乙所示,它的支點是“A”“B”或“C”中的__________點。省力B(2)設大輪與小輪的半徑之比為3∶1,水桶受到的總重力為90 N。使周長為3 m的大輪轉動一圈,水桶勻速上升,井繩對水桶做功_______J;若要使轆轤靜止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作用在C點處最小的力應為________N。(不計井繩的粗細和自重)9030(3)如圖1-12-26丙所示,水龍頭開關的設計也應用了同樣的原理,為了更省力,開關應選用________(填“①”或“②”)。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