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教材梳理第十三章 內 能1. 知道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了解物質世界的大致尺度。2. 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了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宇宙的大致歷程,關注人類探索微觀世界、宇宙的新進展。3. 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主要特點,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4. 了解內能和熱量。5. 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課程標準考點梳理粒子和宇宙1. 微觀粒子: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___(帶正電)和__________(帶負電)構成的。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__________和不帶電的__________構成的。2. 微觀粒子的尺度: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質子和中子>電子>夸克。分子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原子原子核3. 宇宙的尺度:總星系>__________>__________>地月系>地球>月球。4. 探索歷程: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陰極射線發現了__________。1911年,__________基于α射線轟擊金箔的實驗,提出了他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__________”。1687年,偉大的英國科學家__________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銀河系太陽系電子盧瑟福日心說牛頓1. 擴散現象: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__________。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___,同時還說明了分子間存在__________。2. 分子熱運動:由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跟__________有關,所以這種運動也叫做分子的熱運動。溫度越__________,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分子熱運動無規則運動間隙溫度高3.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①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②分子間是有__________的;③分子在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___;④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子原子間隙無規則運動引力斥力內能1. 定義:在物理學中,把物體內所有的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的總和叫做內能。2. 單位:焦耳(J)。注意:內能和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量。內能描述的對象是組成物質的微觀分子,機械能描述的對象是宏觀的物體,故不能把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理解為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分子動能分子勢能3. 影響因素:物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狀態等。一般來說,物體的溫度越高,表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物體的內能越__________。4. 特點: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溫度質量多5. 改變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___。(1)做功:①如圖1-13-1所示,活塞迅速向下壓縮氣體對氣體做功,此過程中氣體的內能__________,溫度__________,會觀察到硝化棉燃燒起來;②如圖1-13-2所示,不斷打氣,瓶塞會跳起來,是因為瓶內的水蒸氣膨脹對瓶塞做功,此過程中瓶內水蒸氣的溫度__________,內能__________,在瓶口會觀察到水蒸氣__________成的小水珠(白氣)。做功熱傳遞增大升高降低減小液化(2)熱傳遞:溫度不同的物體之間會發生熱傳遞,發生熱傳遞時,能量會從__________物體傳到__________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__________部分傳到__________部分),直到兩者的__________相同為止。此過程中高溫物體__________熱量,內能__________;低溫物體__________熱量,內能__________。高溫低溫高溫低溫溫度放出減小吸收增大6. 熱量:在物理學中,把物體在__________過程中內能改變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表示,單位是__________。注意: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脫離熱傳遞的過程,因此只能用“吸收”或“放出”等詞語表述,不能用“具有”或“含有”等詞語表述。熱傳遞Q焦耳(J)7. 溫度、內能和熱量的關系:(1)物體溫度升高,內能__________;物體溫度降低,內能__________。(2)物體只吸收熱量,內能__________,溫度可能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_;物體只放出熱量,內能__________,溫度可能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_。增加減少增加不變升高減少不變降低比熱容1. 定義: 表示物質的吸、放熱性能,在數值上等于__________的某種物質,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1 ℃所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___。2. 符號:__________,單位:________________。3. 水的比熱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__________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單位質量溫度熱量cJ/(kg·℃)4.2×103 J/(kg·℃)1 kg1 ℃4.2×103 J4. 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應用:在冬天,人們常常在熱水袋中裝入熱水來取暖;汽車發動機常常用水做冷卻劑等。注意: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與物質的狀態和種類有關。如同種物質構成的水與冰,由于它們狀態不同,比熱容也不同。5. 物質在熱傳遞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__________。變形公式:①求質量m=_________;②求變化的溫度Δt=__________。注意:Δt為正值,計算過程中用大的溫度值減去小的溫度值。cmΔt 課本簡練1. (九全P170圖22.2-1改編)__________的發現,說明原子是有內部結構的。科學家對原子的結構進行猜想和實驗,并提出了多種模型。在如圖1-13-3所示的兩種模型中,__________(填“甲”或“乙”)是盧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電子乙2. (九全P3圖13.1-3改編)小明為了研究液體的擴散現象,先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再通過長頸漏斗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圖1-13-4是小明觀察到的溶液在“實驗開始時”“靜放10日后”“靜放30日后”所呈現的現象,其中圖_________是表示溶液靜放30日后的實驗現象,擴散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3. (九全P8圖13.2-4改編)下列各圖所列舉的事例中,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C4. (九全P9圖13.2-5改編)如圖1-13-5所示,向裝有少量水的燒瓶中緩慢打氣。一段時間后,塞子突然跳起來,同時瓶內出現了“白霧”,關于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白霧是水蒸氣B. 瓶內氣體膨脹對外做功C. 瓶內氣體內能增加D. 瓶內氣體溫度升高B5. (九全P13圖13.3-3改編)在沙漠地區有“早穿棉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奇特現象,而沿海地區則“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這是因為( )A. 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陽能B. 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比熱容大C. 水在蒸發時有制冷作用D. 水的流動性好B易錯精講【例1】(2023廣東)圖1-13-6是氦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原子核是__________,核外電子是__________,其中帶負電的是__________。(均填“A”或“B”)易錯點1原子結構示意圖BAA【變式1】(2019廣東)圖1-13-7是鋰(Li)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鋰原子由質子和中子組成B. 鋰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組成C. 鋰原子的質子數是電子數的兩倍,所以鋰原子帶正電D. 鋰原子失去電子后帶負電B【例2】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冰比水感覺更冷,因為冰的內能比水的內能少B. 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C. 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為巧克力含有的熱量較多D. 冰熔化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內能也不變易錯點2內能、溫度和熱量的區別與聯系B【變式2】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溫度越高的物體所含的熱量越多B. 物體溫度為0 ℃ 時內能為0C. 雙手互搓,手的內能不會增加D. 內能可自動地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D實驗 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10年0考)重點實驗實驗名稱 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器材 沙子、水、燒杯、天平、溫度計、秒表、酒精燈、石棉網、鐵架臺、火柴、攪拌器考點歸納 (1)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天平、溫度計和秒表(2)選用兩個相同規格的加熱裝置加熱的目的:使水和沙子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3)為準確測量液體的溫度,溫度計的玻璃泡應充分與被測物體接觸,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燒杯考點歸納 (4)不斷對物體進行攪拌的目的:使物體能均勻受熱(5)水和沙子的質量要相等,因此需要用天平測量質量考點歸納 (6)轉換法的應用: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進行加熱,可以認為在相同的時間內,酒精燈放出的熱量相同,則物體吸收的熱量相同,故實驗時通過比較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水和沙子吸收的熱量(7)控制變量法的應用:①控制不同物質的質量相同,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比較它們升高的溫度,從而比較物質的吸熱能力;②控制不同物質的質量相同,升高的溫度相同,比較它們吸收的熱量,從而比較物質的吸熱能力(8)數據、圖像的分析和處理實驗結論 ①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升高的溫度小的物質,吸熱能力強②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吸收的熱量多的物質,吸熱能力強【例】【科學探究】圖1-13-8是“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裝置。【實驗器材】(1)將規格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電加熱器分別__________在兩種液體中,同時加熱。(2)組裝器材時應將溫度計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不要碰到燒杯和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浸沒電加熱器【實驗條件與方法】(3)實驗中要求燒杯中裝有__________(填“質量”或“體積”)相同、初溫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兩種液體A和B,采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法。(4)控制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質量相同控制變量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實驗分析及結論】(5)表格中是小明記錄的實驗數據,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____可知,液體_________吸收的熱量多。此實驗表明液體B的吸熱能力比液體A的吸熱能力__________(填“強”或“弱”)。加熱時間B強液體 質量/g 初溫/℃ 加熱時間/s 末溫/℃A 60 20 80 45B 60 20 120 45【實驗拓展】(6)分別給液體A和液體B加熱相同的時間,則液體________的末溫更高。(7)若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分別給質量相同、初溫均為20 ℃的甲、乙液體兩種液體加熱,當它們的溫度分別升高到40 ℃和35 ℃時,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熱量之比為2∶1,則甲、乙兩種液體的比熱容之比為__________。A3∶2考點1 粒子和宇宙[10年9考:2016年(選擇)、2017年(選擇和填空)、2018年(填空)、2019年(選擇)、2020年(選擇)、2021年(填空)、2022年(選擇)、2023年(填空)、2024年(選擇)考查]考點精練1. (2024廣東)在如圖1-13-9所示的原子模型中,a是( )A. 原子核 B. 質子C. 中子 D. 電子D2. (2022廣東)下列微觀粒子中,尺度最大的是( )A. 原子 B. 電子C. 質子 D. 中子A3. (2020廣東)若把原子、原子核、電子看成球體,原子半徑的數量級為10-10 m,原子核半徑的數量級為10-15 m,電子半徑的數量級小于10-9 nm。 按尺度從大到小的排序是( )A. 原子、原子核、電子B. 電子、原子、原子核C. 原子核、原子、電子D. 原子、電子、原子核A4. 盧瑟福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生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在圖1-13-10的線條中,可能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其中最能說明原子核帶正電且質量較大的是( )A. a B. bC. c D. dD5. 圖1-13-11為盧瑟福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圖。太陽系的中心是__________,若將太陽系類比為原子核式結構,我們居住的地球相當于原子結構中的__________。太陽電子考點2 分子熱運動[10年6考:2016年(選擇)、2017年(填空)、2018年(填空)、2021年(填空)、2022年(填空)、2023年(選擇)考查]6. 以下實驗能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的是( )A. 用肉眼觀察海綿,發現海綿內部有許多間隙B. 將等體積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C. 用鉛筆畫出連續直線,用放大鏡觀察到碳粒間有間隙D. 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血細胞涂片,發現細胞間有間隙B7. 兩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有質量相同的冷水和熱水,分別向兩杯中放入同樣的糖塊,冷水中的糖塊比熱水中的糖塊溶解得慢,這是因為冷水溫度低導致( )A. 物質分子不運動 B. 水分子間沒有間隙C. 糖分子間沒有斥力 D. 物質分子運動緩慢D8. 安化臘肉是益陽的傳統美食之一,制作時先在鮮肉表面均勻涂上食鹽,過一段時間后,肉的內部也具有了咸味。這一現象說明( )A. 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B.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C. 分子之間存在斥力D. 分子之間存在引力B9. 打開中藥包會聞到淡淡的藥香味,這是__________現象。慢火熬制,等藥湯沸騰后,藥香味更加濃郁,這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__________(填“劇烈”或“緩慢”)。捆扎藥包的細繩很難被拉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_____(填“引力”或“斥力”)。10. (2017廣東)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__________、原子構成的;炒菜時聞到香味,這一現象說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液體分子之間的距離比氣體的__________(填“大”或“小”)。擴散劇烈引力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小考點3 內能[10年6考:2016年(選擇和綜合)、2018年(選擇)、2020年(填空)、2022年(填空)、2023年(填空)、2024年(選擇)考查]11. (2024廣東)如圖1-13-12所示是古代省油燈的示意圖。它下層盛水,能減慢上層油的消耗。點燈后,水在升溫的過程中( )A. 吸熱,內能增加B. 吸熱,內能減少C. 放熱,內能增加D. 放熱,內能減少A12. (2023金昌)如圖1-13-13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壓下活塞,觀察到硝化棉燃燒起來。在下壓活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活塞對筒內氣體做了功B. 筒內氣體溫度降低C. 筒內氣體的內能不變D. 筒內氣體的內能轉化為活塞的機械能A13. 【科學思維】如圖1-13-14所示,在氣缸A中密封有壓縮空氣,B是一種被銷釘K鎖住的活塞,C是一個溫度計。若活塞與氣缸壁間沒有摩擦,當把銷釘拔出后,溫度計的示數將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變小考點4 比熱容[10年8考:2015年(填空)、2016年(計算)、2017年(填空)、2018年(綜合)、2019年(綜合)、2020年(實驗)、2022年(填空)、2023年(綜合)考查]14. 【物理觀念】下列應用實例中,主要不是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性的是( )A. 用水冷卻汽車發動機 B. 用濕毛巾給發燒病人擦拭降溫C. 用熱水袋取暖 D. 向秧田灌水防止秧苗被凍壞B16. 【科學思維】如圖1-13-15甲所示,規格相同的容器裝了相同質量的純凈水和油。用實際功率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得到如圖1-13-15乙所示的溫度與加熱時間的圖像,若液體每秒吸收的熱量等于電加熱器每秒放出的熱量,且c水>c油,則( )A. 加熱相同的時間,由于A杯液體升高的溫度高,所以A杯液體吸收的熱量多B. 升高相同的溫度,兩杯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C. A杯液體是水D. 加熱相同的時間,兩杯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D16. 【物理觀念】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將一桶質量為2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熱容將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初溫為20 ℃、質量為1 kg的水吸收3.78×105 J熱量后,溫度將升高到__________℃。(水上方的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不變10017. 【科學思維】在探究物質熔化的規律時,某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1-13-16所示。該物質液態時的比熱容為4.2×103 J/(kg·℃),質量為20 g,由圖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BC段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_J。該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是_____________J/(kg·℃),根據圖像可以看出C點時物質的內能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點時物質的內能。6722.1×103大于18. (創新題)熱平衡是指同外界接觸的物體,其內部溫度各處均勻且等于外界溫度的狀況。在熱平衡時,物體各部分以及物體同外界之間都沒有熱量交換,即Q吸=Q放。將400 g、5 ℃的冷水與200 g、80 ℃的熱水混合(與外界無熱量交換),混合后水的溫度是( )A. 30 ℃ B. 37.5 ℃C. 60 ℃ D. 70 ℃A考點5 綜合真題19. (2023廣東節選)小明了解到有種說法“在室內穿兩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更保暖”。他采用圖1-13-17的裝置進行實驗:在甲、乙兩個相同的瓶子中裝入等體積的熱水,用兩層灰色薄棉布包裹著甲瓶(內層緊貼,外層相對寬松),用一層灰色厚棉布緊貼包裹著乙瓶,用數顯溫度計測量瓶中熱水的溫度,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室溫為25.0 ℃)。表中有一個溫度值記錄錯誤,該錯誤的溫度值是__________℃。溫度會先降到41.0 ℃的是__________瓶。 已知瓶中水的體積是350 mL,該瓶中水的溫度降至41.0 ℃時,其放出的熱量是_______________J。[c水=4.2×103 J/(kg·℃),ρ水=1.0×103 kg/m3]62.5乙2.94×104時間/min 0 20 40 60 80甲瓶水溫/℃ 61.0 56.6 62.5 50.9 48.5乙瓶水溫/℃ 61.0 55.6 52.3 49.0 45.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