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從文字中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語言應用:正確理解詩句。背誦詩歌。思維能力:感覺紅軍長征過程中經歷的艱難險阻,體會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主義精神。審美創造:品讀詩歌,想象詩詞中描寫的畫面,感受紅軍戰士的偉大精神。教學重難點:感覺紅軍長征過程中經歷的艱難險阻,體會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主義精神。教學過程:一、走進單元,導入課題1.了解單元主題和單元架構。同學們,這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讀頁,我們來讀一讀單元導語: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里。這個單元還有兩個重要的學習任務,讀一讀: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圍繞“重溫革命歲月”這一主題,這個單元以時間為線編排了四篇課文。寫于1935年的《七律·長征》,講述1941年抗戰時期英雄故事的《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描寫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的勝況。《燈光》中,我在天安門廣場璀璨的燈火下回憶起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戰壕里的微光和戰場上指引方向的一星火光。2.導入課題。這堂課,讓我們跟隨毛澤東主席的《七律·長征》,重溫革命歲月。五上時,大家學習了五言律詩《山居秋暝》,對律詩有一定的了解。(律詩一般有八句,每句七個字的稱為七律。)二、通讀全詩,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通讀文本。1.讓學生以個別讀和齊讀等形式讀整首詩,相機指導朗讀,注意正音和節奏。2.輪讀,復習律詩分為四聯的特點。我們來換個讀法。全班一起來讀前兩句,然后每個組讀兩句。這樣讀體現了律詩的什么特點呢?兩句一聯,共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三、引入資料,感悟主題1.補充資料,體會“難”。為了更好地了解長征,我們來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資料)引導學生留意資料中的數字“歷時一年”、“二萬五千里”、“十幾個省”、“數十萬敵軍”。讓學生說說從這些數字想到什么?時間長,路程遠,還要不斷地和敵人戰斗,這就是詩中的哪個字?(板書:難)2.再讀詩句,體會“不怕”。面對困難,紅軍的態度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讀課文。(介紹背景)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首一年來所戰勝的艱難困苦,他滿懷豪情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這首詩,告訴我們紅軍面對困難的態度就是——不怕。(板書:不怕)3.看路線圖,感知“萬水千山”。這就是紅軍走過的路線。著名作家魏巍把長征稱作一首史詩,稱作地球的紅飄帶。把這紅飄帶拉直,就相當于地球的赤道直徑。這根紅飄帶在現實中是紅軍走過的——萬水千山。你怎么理解詩中的“萬水千山”?預設:就是紅軍走過了許多山,許多水。追問:這么多的山和水,56個字的一首詩不能都寫。詩中寫到了哪些山?哪些水?(生說,不完整再請生補充,然后再出示)詩的開頭用“萬水千山”來概括介紹,后面選了五個點(三座山、兩條河)來具體地寫,這樣的寫法就是——點面結合。這“萬水千山”,紅軍視若等閑。請你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相機解釋等閑就是平常。)(生說完后請他讀一讀這兩句,再全班讀一讀。)四、自主探究,體會詩情面對重重磨難,紅軍的態度就是不怕。請大家找一找,詩中哪些地方寫出了“難”,哪些地方表現出“不怕”。找到感受最深的一處,思考后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交流一:頷聯1.你說說你的發現。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詩句的理解,說說詩句怎么體現出“難”和“不怕”。(相機引導學生借助課件理解“逶迤”和“磅礴”。)預設:在紅軍眼中,連綿起伏的五嶺只是腳下翻騰的小小波浪,高大雄偉的烏蒙山只是腳下滾過的小小泥丸。2.把連綿起伏的五嶺比作細浪,把高大雄偉的烏蒙山比作泥丸。這樣有著強烈反差的比喻突出了紅軍的“不怕”,表現出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相機板書:樂觀)3.男同學來讀這兩句的前半句,女同學來讀這兩句的后半句。山路難行,紅軍卻樂觀面對。再讀一讀。大家鏗鏘有力的聲音,表現出了紅軍面對困難的無畏,這真是——(師領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交流二:頸聯1.你還在哪里看出了“難”和“不怕”。預設1:大渡河上沒有橋,只有鐵索,很難過去。是啊,如果不能越過大渡河,紅軍就會被敵人困在河邊。怎么辦?我們來看一看這場戰斗。(播放視頻)預設2:云崖是高聳入云的山崖,擋住了紅軍的去路。你借助注釋,知道了云崖的意思。這是學古詩的好方法。巧渡金沙的故事是長征中輕松有趣的,快速瀏覽這個故事。預設3:大渡河和金沙江都很難渡過。兩條大河,但在毛澤東的記憶中,卻有不一樣的感受。你發現了嗎?這一暖一寒,我們先來說說暖。看看巧渡金沙的故事你就明白了。2.回憶起濁浪翻滾的金沙江,心中是戰勝困難的激動。而大渡河邊飛奪瀘定橋的戰斗就是另一番感受了。(播放視頻)槍林彈雨的戰場,視死如歸的戰士。這樣戰斗留下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相機板書:無畏)3.分組對比讀。這一暖一寒的對比,再次說明了——(領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更多優質教學資料請加微 信:CCZB 866交流三:尾聯1.來到岷山,紅軍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岷山全長約500公里,有千里岷山的說法,千里岷山千里雪。翻越它是多么困難,可是紅軍戰士怕嗎?哪個字最能表現他們不怕?預設:喜。追問:喜從何來?預設:長征即將勝利,大家笑逐顏開。2.這個喜字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紅軍戰士的無畏和樂觀。我們一起讀這最后兩句,讀出他們的喜悅。3.翻過雪山,就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萬語千言都化作這一句——(領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拓展延伸,交流體驗1.拓展朗讀《菩薩蠻·大柏地》一首《七律·長征》,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軍戰士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來讀一讀毛澤東寫于1933年夏天的詞作——《菩薩蠻·大柏地》。再次感受紅軍戰士的無畏、樂觀。課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毛澤東詩詞來讀一讀,從中了解光榮的革命歲月。2.習近平主席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這樣說: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請你說一說,你打算怎樣走好自己的長征路?)3.背誦詩文:學習一首詩篇,回顧一段歷史,感悟一種精神。同學們,請起立,讓我們一起背誦《七律·長征》。4.結語: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中。讀懂了歷史,我們會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板書設計5.七律·長征難 不怕萬水千山 無畏 樂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