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特征-【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例如,一些動物會因季節的變化而向其他地區 ,或者換羽、 、 、 等。【答案】遷徙;換毛;進入冬眠;夏眠【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例如,一些動物會因季節的變化而向其他地區遷徙,或者換羽、冬眠、夏眠、儲存食物等。遷徙:某些鳥類、哺乳動物等會在不同季節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以尋找更適宜的環境、食物和繁殖條件。 換羽:許多鳥類會在季節交替時更換羽毛,以適應氣溫變化和保持身體的保暖、防水等功能。 冬眠:一些動物如熊、蝙蝠、刺猬等,在冬季氣溫降低、食物短缺時,會進入一種長時間的睡眠狀態,通過降低新陳代謝速度來度過嚴寒。夏眠:部分生活在炎熱干旱地區的動物,如非洲肺魚、沙蜥等,在夏季高溫干旱時會進入夏眠,減少身體活動和水分散失,以度過惡劣環境。 儲存食物:像松鼠、螞蟻等動物,會在食物豐富的季節儲存足夠的食物,以備在食物匱乏的季節食用。2.(2020五上·臺前期末)動物冬眠時,體溫下降,血液 減慢,每分鐘的 次數顯著降低, 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減少。【答案】流速;呼吸;新陳代謝【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考查動物冬眠的行為,動物冬眠時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減慢,呼吸次數降低,主要目的是減少新陳代謝和能量的消耗。3.(粵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 2.15《動物的運動》練習)小狗游戲時,尾巴在不停地 。【答案】擺動【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解答】狗尾巴是小狗表達情緒的一種“語言”。一般在興奮時,就會搖頭擺尾,故小狗游戲時,尾巴會不停地擺動。【分析】動物通過身體的移動或身體部位的活動,幫助它們尋找食物,哺育后代,逃避敵害等,從而維持生存。4.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在生寶寶之前一般都會給自己建個“家”。 比如 。【答案】鳥巢【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動物繁殖方式有兩種,即卵生和胎生。除此之外還有卵胎生、克隆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在生寶寶之前一般都會給自己建個“家”。 比如鳥巢。5.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隨著 的變化而變化。【答案】環境【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 根據對生物環境適應性的認識,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6.丹頂鶴是我國的珍稀動物,會通過 來適應環境變化。【答案】遷徙【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動植物會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丹頂鶴是我國的珍稀動物,會通過遷徙來適應環境變化。7.(2025四上·臨潼期末)北極熊體表下的 不僅能起到保溫和隔熱作用,還是北極熊所需能量的儲備基地。【答案】脂肪【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脂肪不僅能起到保溫和隔熱的作用,脂肪是供給能量的重要物質,通常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在體內儲存,所以脂肪還是動物所需能量的儲備基地。8.(2022六上·金華期中)有的動物主要在白天活動,稱為 。有的動物主要在夜間活動,稱為 。【答案】晝行性動物;夜行性動物【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動物的種類不同,生活習性也不一樣。像蝴蝶、喜鵲、燕子等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我們稱它們為晝行性動物,像蝙蝠、貓頭鷹等動物喜歡在夜間活動,我們稱它們為夜行性動物。無論晝行性動物還是夜行性動物,都是根據晝夜更替來安排他們活動、休息和生殖的時間的。9.(2023四下·黃州期末)動物依季節不同而變更棲居地區的習性叫作 。巢穴是動物 的地方。【答案】遷徙;棲息【知識點】動物的運動;動物的巢穴;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生物學家們把動物依季節不同而變更棲息地區的習性,稱為遷徙,是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方法之一。巢穴是動物繁殖休息的地方,不同環境的動物有著不同的巢穴。10.(2024四下·法庫期末)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 以及 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答案】生產;哺育【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不同動物的生命周期所經歷的階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長短也不一定相同。 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產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二、判斷題11.彈涂魚“跳舞”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 )【答案】錯誤【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如溫度、降水量等。為應對某些變化,生物有自己適應環境的方式。改變體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過冬,如雷鳥、麻雀、北極狐等;冬眠過冬,如青蛙、蛇等;遷徙到南方過冬,如大雁等。彈涂魚“跳舞”是為了覓食,求偶等,并不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所以題干中說法是錯誤的。12.壁虎能夠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自由行走,是因為它四肢上無數的細毛產生了強大的黏附力。( )【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壁虎能夠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自由行走,主要是因為其四肢上的細毛與物體表面產生了范德華力,而不是強大的黏附力。范德華力是一種分子間作用力,雖然單個細毛產生的范德華力很微弱,但壁虎四肢上有無數的細毛,這些細毛共同作用,就能產生足夠的力量支持壁虎在垂直表面甚至天花板上行走。這種力不同于常見的黏附力,不需要借助膠水或其他黏性物質來實現附著。13.(2023六下·埇橋期末)一些動物會因季節的變化而向其它地區遷徙,或者換羽、換毛,進入冬眠、夏眠等。( )【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行為;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 大多數生物的身體特征和生活習慣都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自然界中,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如氣溫、降水、食物等發生變化)時,動物會以某些適應性行為來適應環境的變化,如向其他地區遷徙、洄游,或者換羽、換毛、進入冬眠、夏眠等。14.(2025四下·期末)不同的動物、運動器官也可能不一樣。( )【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運動【解析】【分析】動物的運動器官與其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相適應,不同的動物運動器官可能不一樣。例如,魚類通過鰭來游泳;昆蟲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能爬行、跳躍或飛行;鳥類的運動器官主要是翼和足,適應飛行和行走;哺乳動物大多靠四肢行走、奔跑、跳躍等。15.(粵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 2.13《動物需要空氣》)蝸牛、蜘蛛等蛛形類動物用肺來呼吸。【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呼吸方式【解析】【解答】蝸牛、蜘蛛等蛛形類動物用肺來呼吸。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分析】大部分動物的呼吸器官都是肺,利用肺部的肺泡來進行氣體交換。三、單選題16.生活在綠草地上的蝗蟲,大多是( )的。A.黃色 B.黃褐色 C.綠色【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蝗蟲生活在綠草地上,為了適應環境、躲避天敵,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大多進化為與草地顏色相近的綠色。這樣的體色有助于它們融入周圍環境,不易被發現,從而提高生存幾率。而黃色和黃褐色與綠草的顏色差異較大,不利于蝗蟲在綠草地上隱藏自己。所以生活在綠草地上的蝗蟲大多是綠色的,選C。17.(2022三上·城區期末)青蛙的幼體蝌蚪和魚都是用( )呼吸的。A.肺 B.鰓 C.嘴【答案】B【知識點】動物的呼吸方式【解析】【分析】不同的動物呼吸的器官是不同的,大多數動物都是用肺呼吸的,用鰓呼吸的動物有大部分魚類,兩棲類的幼體,如蝌蚪等。18.(2023四下·堯都期末)彈涂魚的“跳舞”行為屬于動物繁殖行為中的( )。A.求偶 B.交配 C.生產【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在自然條件下,大多數動物的新個體都是通過雌雄結合產生的,動物的繁殖行為豐富多樣,除了產卵外,還包括孵化、求偶、交配、育嬰等,這些行為都是動物的本能。彈涂魚的“跳舞”行為屬于動物繁殖行為中的求偶。19.(2022五下·興文期末)有一種鳥白天休息,晚上覓食;冬天要飛往南方過冬。影響鳥這兩種習性的因素分別是( )。A.光照、水分 B.溫度、空氣 C.光照、溫度【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考查動物的行為, 鳥白天休息,晚上覓食說明這種鳥不喜歡光,喜歡黑暗的環境;冬天飛往南方過冬是因為北方溫度低,南方溫度高,是溫度影響了鳥的遷徙。20.(教科版四年級下學期 科學期末測試(四))“蜻蜓點水”實質上是雌蜻蜓( )。A.向水里產卵 B.渴了喝水 C.洗澡【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解答】“蜻蜓點水”實質上是雌蜻蜓向水里產卵。故答案為A。【分析】蜻蜓雖然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昆蟲,整日翱翔在空中,但它們的幼蟲卻要生活在水里,為了繁衍后代,它必須選擇在有水的地方產卵,受精卵要在水中才能孵化,于是蜻蜓用尾巴點水的方法,把受精卵排到水中,卵到了水中附著在水草上,不久便孵出幼蟲,幼蟲叫水蠆(chài),在水中生活一段時間后,便沿水生植物的枝條爬出水面,變成了展翅飛翔的蜻蜓。21.有些鳥類有遷徙的習慣。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遷徙的鳥類是( )。A.生活在一起的喜鵲 B.返鄉報春的家燕 C.結伴遠航的大雁【答案】A【知識點】鳥類;動物的行為;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喜鵲是留鳥,它們通常在一個固定的區域內活動,不進行長途遷徙來尋找食物或適宜的環境。而家燕和大雁都是候鳥,家燕會在秋天飛往南方溫暖的地區越冬,春天再返回北方繁殖;大雁則會在秋冬季節飛往南方,春夏季節回到北方,它們都有明顯的遷徙行為。22.(2024五下·長興期中)下列季節與蝴蝶的行為對應正確的是( )。A.春季—變成成蟲 B.夏季—休眠C.秋季—繁殖產卵 D.冬季—孵化成幼蟲【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 蝴蝶在秋季不會直接產卵孵化成幼蟲。 蝴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蝴蝶的成蟲,即蝴蝶本身,在秋季會變成蛹過冬,而不是直接產卵孵化成幼蟲。春季時,蝴蝶從蛹中羽化成為成蟲,然后進行交配并產卵。這些卵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孵化成幼蟲 。23.青蛙在秋天的時候,會刨土挖洞,這是為了( )。A.產卵 B.捕食 C.躲避天敵 D.準備冬眠【答案】D【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動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動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氣候、水、食物、空氣等環境變化時,為了生存,動物也有應對環境變化的行為,比如青蛙在秋天的時候,會刨土挖洞,這是為了準備冬眠。24.(2025六上·羅湖期末)大雁是北方常見的候鳥,它們南飛的主要原因是 ( )A.躲避天敵 B.繁殖后代 C.氣候變化【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氣候【解析】【分析】氣候變化是大雁南飛的主要原因。北方冬季氣候寒冷,食物資源匱乏,尤其是水面結冰,導致大雁的主要食物來源(如水中的魚蝦、水草等)減少。而南方冬季氣候相對溫暖,食物資源豐富,更適合大雁生存。大雁南飛是為了尋找更適宜的生存環境和食物資源,以度過寒冷的冬季,所以選項C符合。25.(2025一上·陽西期末)下列動物在夜晚活動的是 ( )。A.金魚 B.大象 C.蝙蝠【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行為四、連線題26.(2024五下·貴陽期末)根據內容將生物的特征和對應的功能用直線連接起來。【答案】【知識點】種子的傳播;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貓的眼睛和爪子具有特殊的適應性,使它們能夠在夜間有效地捕捉獵物。 鴨子的蹼腳有利于鴨子在水中游泳。蓮的蓮蓬能夠載運果實漂浮在水中,進行流水傳播。蒼耳果實上的倒鉤可以勾住動物皮毛而散播各處。27.(2024六下·汕尾期末)將下列動物的特征與相適應的生活環境相配對的序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括號內。【答案】【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 根據對生物的環境適應性認識,蛇善于隱蔽,會冬眠,住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兔子夏季會脫毛,適應陸地生活;雷鳥更換羽毛顏色,忍耐寒冷;且有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夠適應冰雪環境;駱駝腳掌有厚厚的肉墊,能夠在沙漠中行走不燙腳。五、解答題28.哺乳動物適應環境的方式地球上生活著形形色色的哺乳動物,但哺乳動物與外界環境的關系是極其錯綜復雜的。水分、氣候、光照、溫度、濕度等因素,都是哺乳動物的生活和生存的重要限制因素。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在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方面均表現了對各種環境的適應。全身被毛是哺乳動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有效方式,因為毛是無生命的,不會被太陽輻射灼傷,還能起到隔熱的作用,使被毛與皮膚之間形成溫度梯度。由于生存環境、季節的不同,各個物種的被毛的質量、組成、疏松程度等亦有差異。許多物種在不同的季節還有換毛的習性,通常一年有1~2次周期性的換毛,多在春秋季節進行有秩序地脫換,一般先從頭部開始,夏毛短而稀,冬長而密,且被毛在身體表面的覆蓋并不是均勻的,它如同一個氣窗,可以調節體溫。還有一些物種,如鯨、海豚等,體表無毛或幾乎無毛,它們或生活在溫暖的水域中,或具有某些特化的組織,如厚厚的皮膚等,可以隔熱。思考:海豚、鯨等動物體表無毛,它們是怎樣適應周圍環境溫度的?【答案】它們或者生活在溫暖的水域,或者具有某些特化的組織,如厚厚的皮膚等,可以隔熱【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海豚的皮下脂肪豐厚,并且具有一定的調節神經與體液的機制,這給海豚提供了超強的御寒能力。鯨類還會通過調節身體表面的血管和肌肉的收縮來控制身體溫度。29.(大象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檢測題)刺猬怕光,所以它晝伏夜出;公雞在夜間看不見東西,天亮時才能看見東西,所以公雞會早上打鳴。夜晚活動的動物還有 、 等;白天活動的動物還有 、 等。【答案】蝙蝠;貓頭鷹;牛;羊【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有些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有些動物卻喜歡在夜晚活動,和動物自身的特征分不開的。六、實驗探究題30.(2024五下·宣恩期中)選一種動物自由研究(1)你研究的動物名稱 。(2)這種動物的食性是肉食動物; 列舉三個與這種動物食性相同的動物 。(3) 這種動物的繁殖方式是 ;這種動物的防御方法是 。(4) 這種動物一生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答案】(1)老虎(2)獅子、狼、獵豹(3)胎生;體型較大,牙齒尖銳而有力(4)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我研究的動物是老虎,這種動物的食性是肉食動物,獅子、狼、獵豹都屬于肉食動物,與獅子食性相同。這種動物的繁殖方式與貓和狗相同,都是直接生下胎兒,屬于胎生動物,這種動物體型較大,牙齒尖銳而有力,它的一生和其他動物一樣都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1 / 1動物的特征-【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例如,一些動物會因季節的變化而向其他地區 ,或者換羽、 、 、 等。2.(2020五上·臺前期末)動物冬眠時,體溫下降,血液 減慢,每分鐘的 次數顯著降低, 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減少。3.(粵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 2.15《動物的運動》練習)小狗游戲時,尾巴在不停地 。4.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在生寶寶之前一般都會給自己建個“家”。 比如 。5.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隨著 的變化而變化。6.丹頂鶴是我國的珍稀動物,會通過 來適應環境變化。7.(2025四上·臨潼期末)北極熊體表下的 不僅能起到保溫和隔熱作用,還是北極熊所需能量的儲備基地。8.(2022六上·金華期中)有的動物主要在白天活動,稱為 。有的動物主要在夜間活動,稱為 。9.(2023四下·黃州期末)動物依季節不同而變更棲居地區的習性叫作 。巢穴是動物 的地方。10.(2024四下·法庫期末)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 以及 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二、判斷題11.彈涂魚“跳舞”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 )12.壁虎能夠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自由行走,是因為它四肢上無數的細毛產生了強大的黏附力。( )13.(2023六下·埇橋期末)一些動物會因季節的變化而向其它地區遷徙,或者換羽、換毛,進入冬眠、夏眠等。( )14.(2025四下·期末)不同的動物、運動器官也可能不一樣。( )15.(粵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 2.13《動物需要空氣》)蝸牛、蜘蛛等蛛形類動物用肺來呼吸。三、單選題16.生活在綠草地上的蝗蟲,大多是( )的。A.黃色 B.黃褐色 C.綠色17.(2022三上·城區期末)青蛙的幼體蝌蚪和魚都是用( )呼吸的。A.肺 B.鰓 C.嘴18.(2023四下·堯都期末)彈涂魚的“跳舞”行為屬于動物繁殖行為中的( )。A.求偶 B.交配 C.生產19.(2022五下·興文期末)有一種鳥白天休息,晚上覓食;冬天要飛往南方過冬。影響鳥這兩種習性的因素分別是( )。A.光照、水分 B.溫度、空氣 C.光照、溫度20.(教科版四年級下學期 科學期末測試(四))“蜻蜓點水”實質上是雌蜻蜓( )。A.向水里產卵 B.渴了喝水 C.洗澡21.有些鳥類有遷徙的習慣。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遷徙的鳥類是( )。A.生活在一起的喜鵲 B.返鄉報春的家燕 C.結伴遠航的大雁22.(2024五下·長興期中)下列季節與蝴蝶的行為對應正確的是( )。A.春季—變成成蟲 B.夏季—休眠C.秋季—繁殖產卵 D.冬季—孵化成幼蟲23.青蛙在秋天的時候,會刨土挖洞,這是為了( )。A.產卵 B.捕食 C.躲避天敵 D.準備冬眠24.(2025六上·羅湖期末)大雁是北方常見的候鳥,它們南飛的主要原因是 ( )A.躲避天敵 B.繁殖后代 C.氣候變化25.(2025一上·陽西期末)下列動物在夜晚活動的是 ( )。A.金魚 B.大象 C.蝙蝠四、連線題26.(2024五下·貴陽期末)根據內容將生物的特征和對應的功能用直線連接起來。27.(2024六下·汕尾期末)將下列動物的特征與相適應的生活環境相配對的序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括號內。五、解答題28.哺乳動物適應環境的方式地球上生活著形形色色的哺乳動物,但哺乳動物與外界環境的關系是極其錯綜復雜的。水分、氣候、光照、溫度、濕度等因素,都是哺乳動物的生活和生存的重要限制因素。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在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方面均表現了對各種環境的適應。全身被毛是哺乳動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有效方式,因為毛是無生命的,不會被太陽輻射灼傷,還能起到隔熱的作用,使被毛與皮膚之間形成溫度梯度。由于生存環境、季節的不同,各個物種的被毛的質量、組成、疏松程度等亦有差異。許多物種在不同的季節還有換毛的習性,通常一年有1~2次周期性的換毛,多在春秋季節進行有秩序地脫換,一般先從頭部開始,夏毛短而稀,冬長而密,且被毛在身體表面的覆蓋并不是均勻的,它如同一個氣窗,可以調節體溫。還有一些物種,如鯨、海豚等,體表無毛或幾乎無毛,它們或生活在溫暖的水域中,或具有某些特化的組織,如厚厚的皮膚等,可以隔熱。思考:海豚、鯨等動物體表無毛,它們是怎樣適應周圍環境溫度的?29.(大象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檢測題)刺猬怕光,所以它晝伏夜出;公雞在夜間看不見東西,天亮時才能看見東西,所以公雞會早上打鳴。夜晚活動的動物還有 、 等;白天活動的動物還有 、 等。六、實驗探究題30.(2024五下·宣恩期中)選一種動物自由研究(1)你研究的動物名稱 。(2)這種動物的食性是肉食動物; 列舉三個與這種動物食性相同的動物 。(3) 這種動物的繁殖方式是 ;這種動物的防御方法是 。(4) 這種動物一生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遷徙;換毛;進入冬眠;夏眠【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例如,一些動物會因季節的變化而向其他地區遷徙,或者換羽、冬眠、夏眠、儲存食物等。遷徙:某些鳥類、哺乳動物等會在不同季節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以尋找更適宜的環境、食物和繁殖條件。 換羽:許多鳥類會在季節交替時更換羽毛,以適應氣溫變化和保持身體的保暖、防水等功能。 冬眠:一些動物如熊、蝙蝠、刺猬等,在冬季氣溫降低、食物短缺時,會進入一種長時間的睡眠狀態,通過降低新陳代謝速度來度過嚴寒。夏眠:部分生活在炎熱干旱地區的動物,如非洲肺魚、沙蜥等,在夏季高溫干旱時會進入夏眠,減少身體活動和水分散失,以度過惡劣環境。 儲存食物:像松鼠、螞蟻等動物,會在食物豐富的季節儲存足夠的食物,以備在食物匱乏的季節食用。2.【答案】流速;呼吸;新陳代謝【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考查動物冬眠的行為,動物冬眠時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減慢,呼吸次數降低,主要目的是減少新陳代謝和能量的消耗。3.【答案】擺動【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解答】狗尾巴是小狗表達情緒的一種“語言”。一般在興奮時,就會搖頭擺尾,故小狗游戲時,尾巴會不停地擺動。【分析】動物通過身體的移動或身體部位的活動,幫助它們尋找食物,哺育后代,逃避敵害等,從而維持生存。4.【答案】鳥巢【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動物繁殖方式有兩種,即卵生和胎生。除此之外還有卵胎生、克隆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在生寶寶之前一般都會給自己建個“家”。 比如鳥巢。5.【答案】環境【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 根據對生物環境適應性的認識,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6.【答案】遷徙【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動植物會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丹頂鶴是我國的珍稀動物,會通過遷徙來適應環境變化。7.【答案】脂肪【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脂肪不僅能起到保溫和隔熱的作用,脂肪是供給能量的重要物質,通常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在體內儲存,所以脂肪還是動物所需能量的儲備基地。8.【答案】晝行性動物;夜行性動物【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動物的種類不同,生活習性也不一樣。像蝴蝶、喜鵲、燕子等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我們稱它們為晝行性動物,像蝙蝠、貓頭鷹等動物喜歡在夜間活動,我們稱它們為夜行性動物。無論晝行性動物還是夜行性動物,都是根據晝夜更替來安排他們活動、休息和生殖的時間的。9.【答案】遷徙;棲息【知識點】動物的運動;動物的巢穴;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生物學家們把動物依季節不同而變更棲息地區的習性,稱為遷徙,是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方法之一。巢穴是動物繁殖休息的地方,不同環境的動物有著不同的巢穴。10.【答案】生產;哺育【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不同動物的生命周期所經歷的階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長短也不一定相同。 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產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11.【答案】錯誤【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如溫度、降水量等。為應對某些變化,生物有自己適應環境的方式。改變體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過冬,如雷鳥、麻雀、北極狐等;冬眠過冬,如青蛙、蛇等;遷徙到南方過冬,如大雁等。彈涂魚“跳舞”是為了覓食,求偶等,并不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所以題干中說法是錯誤的。12.【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壁虎能夠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自由行走,主要是因為其四肢上的細毛與物體表面產生了范德華力,而不是強大的黏附力。范德華力是一種分子間作用力,雖然單個細毛產生的范德華力很微弱,但壁虎四肢上有無數的細毛,這些細毛共同作用,就能產生足夠的力量支持壁虎在垂直表面甚至天花板上行走。這種力不同于常見的黏附力,不需要借助膠水或其他黏性物質來實現附著。13.【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行為;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 大多數生物的身體特征和生活習慣都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自然界中,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如氣溫、降水、食物等發生變化)時,動物會以某些適應性行為來適應環境的變化,如向其他地區遷徙、洄游,或者換羽、換毛、進入冬眠、夏眠等。14.【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運動【解析】【分析】動物的運動器官與其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相適應,不同的動物運動器官可能不一樣。例如,魚類通過鰭來游泳;昆蟲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能爬行、跳躍或飛行;鳥類的運動器官主要是翼和足,適應飛行和行走;哺乳動物大多靠四肢行走、奔跑、跳躍等。15.【答案】正確【知識點】動物的呼吸方式【解析】【解答】蝸牛、蜘蛛等蛛形類動物用肺來呼吸。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分析】大部分動物的呼吸器官都是肺,利用肺部的肺泡來進行氣體交換。16.【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蝗蟲生活在綠草地上,為了適應環境、躲避天敵,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大多進化為與草地顏色相近的綠色。這樣的體色有助于它們融入周圍環境,不易被發現,從而提高生存幾率。而黃色和黃褐色與綠草的顏色差異較大,不利于蝗蟲在綠草地上隱藏自己。所以生活在綠草地上的蝗蟲大多是綠色的,選C。17.【答案】B【知識點】動物的呼吸方式【解析】【分析】不同的動物呼吸的器官是不同的,大多數動物都是用肺呼吸的,用鰓呼吸的動物有大部分魚類,兩棲類的幼體,如蝌蚪等。18.【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在自然條件下,大多數動物的新個體都是通過雌雄結合產生的,動物的繁殖行為豐富多樣,除了產卵外,還包括孵化、求偶、交配、育嬰等,這些行為都是動物的本能。彈涂魚的“跳舞”行為屬于動物繁殖行為中的求偶。19.【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考查動物的行為, 鳥白天休息,晚上覓食說明這種鳥不喜歡光,喜歡黑暗的環境;冬天飛往南方過冬是因為北方溫度低,南方溫度高,是溫度影響了鳥的遷徙。20.【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解答】“蜻蜓點水”實質上是雌蜻蜓向水里產卵。故答案為A。【分析】蜻蜓雖然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昆蟲,整日翱翔在空中,但它們的幼蟲卻要生活在水里,為了繁衍后代,它必須選擇在有水的地方產卵,受精卵要在水中才能孵化,于是蜻蜓用尾巴點水的方法,把受精卵排到水中,卵到了水中附著在水草上,不久便孵出幼蟲,幼蟲叫水蠆(chài),在水中生活一段時間后,便沿水生植物的枝條爬出水面,變成了展翅飛翔的蜻蜓。21.【答案】A【知識點】鳥類;動物的行為;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喜鵲是留鳥,它們通常在一個固定的區域內活動,不進行長途遷徙來尋找食物或適宜的環境。而家燕和大雁都是候鳥,家燕會在秋天飛往南方溫暖的地區越冬,春天再返回北方繁殖;大雁則會在秋冬季節飛往南方,春夏季節回到北方,它們都有明顯的遷徙行為。22.【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行為【解析】【分析】 蝴蝶在秋季不會直接產卵孵化成幼蟲。 蝴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蝴蝶的成蟲,即蝴蝶本身,在秋季會變成蛹過冬,而不是直接產卵孵化成幼蟲。春季時,蝴蝶從蛹中羽化成為成蟲,然后進行交配并產卵。這些卵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孵化成幼蟲 。23.【答案】D【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動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動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氣候、水、食物、空氣等環境變化時,為了生存,動物也有應對環境變化的行為,比如青蛙在秋天的時候,會刨土挖洞,這是為了準備冬眠。24.【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氣候【解析】【分析】氣候變化是大雁南飛的主要原因。北方冬季氣候寒冷,食物資源匱乏,尤其是水面結冰,導致大雁的主要食物來源(如水中的魚蝦、水草等)減少。而南方冬季氣候相對溫暖,食物資源豐富,更適合大雁生存。大雁南飛是為了尋找更適宜的生存環境和食物資源,以度過寒冷的冬季,所以選項C符合。25.【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行為26.【答案】【知識點】種子的傳播;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貓的眼睛和爪子具有特殊的適應性,使它們能夠在夜間有效地捕捉獵物。 鴨子的蹼腳有利于鴨子在水中游泳。蓮的蓮蓬能夠載運果實漂浮在水中,進行流水傳播。蒼耳果實上的倒鉤可以勾住動物皮毛而散播各處。27.【答案】【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 根據對生物的環境適應性認識,蛇善于隱蔽,會冬眠,住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兔子夏季會脫毛,適應陸地生活;雷鳥更換羽毛顏色,忍耐寒冷;且有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夠適應冰雪環境;駱駝腳掌有厚厚的肉墊,能夠在沙漠中行走不燙腳。28.【答案】它們或者生活在溫暖的水域,或者具有某些特化的組織,如厚厚的皮膚等,可以隔熱【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海豚的皮下脂肪豐厚,并且具有一定的調節神經與體液的機制,這給海豚提供了超強的御寒能力。鯨類還會通過調節身體表面的血管和肌肉的收縮來控制身體溫度。29.【答案】蝙蝠;貓頭鷹;牛;羊【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有些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有些動物卻喜歡在夜晚活動,和動物自身的特征分不開的。30.【答案】(1)老虎(2)獅子、狼、獵豹(3)胎生;體型較大,牙齒尖銳而有力(4)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知識點】動物的常見特點【解析】【分析】我研究的動物是老虎,這種動物的食性是肉食動物,獅子、狼、獵豹都屬于肉食動物,與獅子食性相同。這種動物的繁殖方式與貓和狗相同,都是直接生下胎兒,屬于胎生動物,這種動物體型較大,牙齒尖銳而有力,它的一生和其他動物一樣都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動物的特征-【小升初專題突破】(學生版).docx 動物的特征-【小升初專題突破】(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