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四章 第一節——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以川藏鐵路為例結合實例,說明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課標要求教學目標1.結合實例,分析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2.理解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3.了解現代五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你還知道哪些交通運輸方式?它們各自有什么優點呢?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公路運輸水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快,裝卸方便,適應性強。運量大、投資少,運費低。速度快,效率高。運量大,速度快,運費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運具和線路二合一,運輸量大,耗能小,安全性能高,方便管理。判斷以下情況采取的交通運輸方式人或物的位移 要求 鐵路 公路 航海 河運 航空從哈爾濱到廣州參加貿易會 次日必須報到從重慶到武漢 沿途觀賞三峽風光從大同運200噸煤炭到武漢 走近路,較低運費從天津到上海運一萬噸海鹽 選擇最經濟的辦法一批鮮花從昆明運往新加坡 保鮮從山東壽光運輸蔬菜到北京 保鮮,運量較大思考結合以上,在進行交通運輸方式選擇時要考慮哪些因素?交通運輸布局交通運輸布局的任務是一個區域的交通線網、場站如何組織;客流、貨流如何分配、引導。目的是實現區域運輸的合理化,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思考】1.據圖分析川藏鐵路分布的地質、地形、水文、氣候特征。2.面對這樣的自然條件,川藏鐵路的建設該如何因地制宜?南海合作探究1——川藏鐵路修建過程遇到了哪些困難?地質: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災害較多處于多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斷層、褶皺發育,還穿越了三個差異構造變形區,增加了工程規劃和施工的難度與風險。位于地震多發區,地震烈度高,對鐵路的抗震設計和工程安全是巨大挑戰,要求鐵路工程結構具備高抗震性能。巖土體松散,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給施工和運營安全帶來威脅。地形地貌:地勢起伏大、多高山峽谷線路從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攀升,穿越橫斷山脈等,高差達數千米,需建設大量高橋和長隧道。沿線多高山峽谷,如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山高谷深,地形狹窄,給選線和施工增添了很大難度。要跨越岷江、大渡河、雅魯藏布江等多條大河,這些河流流量大、水流急,且在雨季水位變化大,給橋梁建設和基礎施工帶來困難。盡量避開大江大海,減少施工難度,建設跨江大橋!水文:跨越河流眾多、河流流量大;地下水復雜瀘定大渡河大橋氣候:高寒缺氧、氣溫變化大部分路段海拔高,空氣稀薄,施工人員易出現高原反應。晝夜溫差大,極端最低氣溫低,會使鐵路軌道等設施熱脹冷縮明顯,影響軌道的穩定性和結構安全。在川藏鐵路沿線,季節性凍土、多年凍土廣布,給工程建設帶來了諸多凍害問題。盡量避開凍土區域。凍土廣布,技術要求高-自然地理環境與交通運輸布局-修建難度、修建成本地質地形氣候水文……影 響交通運輸布局影 響運輸方式選擇、交通線、站選址以及設計標準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因地制宜)材料一:近年來,西藏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經濟快速發展,但入藏鐵路只有一條。成都至拉薩只有317和318國道,因此,當前西藏物資運輸60%依賴公路,成都至拉薩每噸貨物運費約3000元;川藏鐵路通車后,實現動車入藏,每噸貨物運費預計將降至500元以下。且西藏銅礦儲量超5000萬噸(占全國30%),鋰礦儲量超100萬噸,因交通限制開發率不足5%。材料二:川藏鐵路建設直接提供就業崗位超10萬個,間接帶動旅游、物流等產業崗位50萬個。鐵路沿線將新增“鐵路小鎮”20個。材料三:青藏鐵路通車后,西藏與內地通婚率增長3倍,川藏鐵路將進一步促進民族交融。材料四:川藏鐵路設計時速120-200公里,拉薩至成都僅需13小時,而公路需5-7天。印度在中印邊境東段(藏南)修建的大吉嶺鐵路已運營百年,川藏鐵路是中方戰略反制工程。合作探究2——為什么修建川藏鐵路?區域發展使得運輸需求增加;打破西藏資源外運瓶頸,降低物價,激活旅游和特色產業,促進地區平衡發展;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加強民族團結;國防需要;為何先修建東部地區鐵路,后開始修建川藏鐵路?為何鐵路網東密西疏?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與交通運輸需求差異,西部運輸需求小,東部運輸需求大。交通線、站的選擇、場地規模以及標準高低,都應依據運輸需求而定。思考:川藏線的兩端成都和西藏,哪個火車站更早修建,二者有什么區別呢?拉薩火車站,2.36萬平方米,6臺10線。成都東站,86.7萬平方米,14臺26線。交通運輸需求:交通運輸需求量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規模和標準大小交通運輸需求量較小,則布局的交通線標準較低,場站規模較小。交通運輸需求量較大,則需要布局的交通線標準較高、場站規模較大。交通運輸需求有運距、運時、運量、運價、運向等差異,客、貨運輸任務的完成往往需要經過不同運輸方式。因此,交通運輸布局還要注意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和轉運效率,綜合性交通運輸樞紐便應運而生。——發揮綜合運輸優勢,充分發揮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GTC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可實現航空、鐵路、公路運輸的銜接和轉換。成都構建天府綜合交通樞紐的作用?資料:川藏鐵路拉林段是西藏首條單線電氣化鐵路,實現動車入藏,受到百姓青睞,較為繁忙,因此就有了復線改造工程。早期考慮工程實際情況,采用單線方式,但是在部分區段預留了復線化條件。為什么預留復線化條件?適度超前過度超前會導致資金和資源的浪費;只滿足于現在則不能適應交通運輸需求增長的需要,即會阻礙經濟的發展。考慮到未來區域發展,需求增加問題2:高鐵站基本上都設立在城區的邊緣,為什么?交通運輸需求:重點關注交通運輸需求大的點和線地價較低,拆遷成本較低;緩解城市內部交通問題;減少對城區的影響(噪音等);帶動城區邊緣發展,推動城鎮化1876年,英國借助《煙臺條約》相關條款取得由川入藏的探路權。民國初年,孫中山提出:“川藏鐵路事關中國國家安危存亡”。1928年,時任四川省主席劉文輝向蔣介石目錄出修建川藏鐵路設想。建國初期,中國政府進行勘察工作。截至2006年,因青藏鐵路總體建設難度較低,成為進藏鐵路首選,故川藏鐵路項目長期處于暫緩狀態。2012年12月31日,川藏鐵路成都至康定(新都橋)段項目獲中國國家發改委批復。2014年12月,川藏鐵路拉林段與成雅段開工建設。川藏鐵路為什么遲遲未動工,時隔100多年才修建?合作探究3——川藏鐵路為何時隔一百多年才修?資金:資金影響交通線、站點的密度和質量經濟較為落后、資金不足,交通線和站點布局密度一般小或較稀疏,且質量較低,經濟較為發達、資金充足,交通線和站點布局密度一般大或較密集,且質量較高。當區域處于工業化初期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交通運輸建設需求很大,政府一般無力全面、快速解決交通運輸建設問題。在這段發展時期,為解決突出的交通運輸問題,區域一般需要借助外力。當區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 政府擁有足夠的資金,才能全面提高交通運輸的水平。所以,交通運輸水平往往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交通線和場站等基礎設施,投資額大、短時間不能收回投資,一般由政府組織建設。資金:資金影響交通線、站點的密度和質量經濟較為落后、資金不足,交通線和站點布局稀疏,且質量較低,經濟較為發達、資金充足,交通線和站點布局密集,且質量較高。西藏歷史上第一座現代化立交橋———柳梧大橋成都嬌子立交橋圖1 桑珠嶺高溫隧道資金:推動相關技術水平的提高,交通運輸布局受自然條件限制減弱。I級高風險隧道,巖溫最高達89.9C,洞內環境溫度最高達56°C,需通過設置接力風機加強通風、安裝自動噴淋系統灑水、洞內放置冰塊等措施降溫。全長16.5km,共計18公里,該隧道共有1200多名建設者參與,整整耗時3年才建設完成。川藏鐵路拉林段山高谷深,常常是橋梁與隧道相連,工程量大,技術要求高。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修建了21座10公里以上的隧道。全線橋隧工程占比高達81%。采用臺階式路線直攀高原,建設難度遠比采用“緩坡式”路線間接上山的青藏鐵路要大。工程難度之大,堪稱世界之最。圖2 川藏鐵路景觀成都到拉薩鐵路通行時間將從36小時縮短到12小時左右資金:推動相關技術水平的提高,交通運輸布局受自然條件限制減弱。青藏鐵路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青藏鐵路建設需要攻克三大世界級難題: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核心技術難題之一在于如何在高溫、高含冰量多年凍土地基上修筑穩定的線路。青藏高原日溫差大。有些地方在冬春和秋冬過渡時期,土壤層反復凍融。當地表土壤凍結而下層土壤未凍結時,鐵路路基不穩定,威脅列車運行安全。在這樣的時候,插入地基下面的熱棒可以排出下層土壤多余的熱量,使下層土壤保持結凍狀態,使地基穩定,保障列車運行安全。自主思考:為什么“以橋代路”?節約土地保護生態保持路線平直其他因素:盡量少占土地(耕地)、生態保護等鐵路修建難在哪里?自然障礙(限制性因素)既然困難,為何要修?運輸需求(決定性因素)既然要修,為何時隔一百多年才修?資金、技術(保障性因素)合作探究4——歸納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則?①因地制宜②依據運輸需求③發揮綜合運輸優勢④適度超前⑤其他(平衡地區發展、國防需要、民族團結)⑥盡量少占土地【小結】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區域交通運輸布局一般需要綜合權衡多條原則1. 推測外國專家在圖示區域鐵路選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C.耕地 D.聚落2. 后來,我國專家認為,蘭新鐵路在該區域的選線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距城鎮過遠 B.線路過長C.易受洪水威脅 D.工程量過大BA20世紀50年代,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我國修建了蘭新鐵路。蘭新鐵路在新疆吐魯番附近的線路如圖所示。讀圖,完成下列小題。3.影響雅萬高鐵線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落差 B.社會需求C.河流流向4.高鐵建成前,雅加達和萬隆之間原有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A.內河運輸 B.海洋運輸C.公路運輸BC(2023·重慶·高一學業考試)印度尼西亞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2日,雅(加達)萬(隆)高鐵首批箱梁在中國中鐵印尼雅萬高鐵項目經理部四號制梁場成功完成澆筑。下圖是雅萬高鐵沿線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解析】3.讀圖可知,圖中雅萬高鐵線路走向沿著城市布局,方便人們出行。故影響雅萬高鐵線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社會需求。B正確,AC錯誤。故選B。4.雅加達和萬隆之間多山地地形,山區交通運輸方式以公路運輸為主,故高鐵建成前原有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公路運輸,C正確、AB錯誤。故選C。【點睛】現代運輸方式中主要的運輸方式有海洋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公路運輸,管道運輸。一、海洋運輸。(1)優點:成本低,能進行低成本,大批量,遠距離的運輸。(2)缺點:運輸速度慢,受港口,水位,季節,氣候影響較大,因而一年中中斷運輸的時間較長。二、鐵路運輸。(1)優點:速度快,運輸不大受自然條件限制,載運量大,運輸成本較低。(2)缺點:靈活性差,只能在固定線路上實現運輸,需要以其它運輸手段配合和銜接。三、航空運輸。(1)優點:速度快,不受地形的限制,在火車,汽車都達不到的地區也可依靠航空運輸;(2)缺點:成本太高,普通貨物運輸不適用。四、公路運輸。(1)優點:靈活性強,公路建設期短,投資較低,易于因地制宜,對收到站設施要求不高;(2)缺點:僅限于距離短途運輸。五、管道運輸。(1)優點:由于采用密封設備,在運輸過程中可避免散失、丟失等損失,可用于運輸量大,連續不斷運送的物資。(2)缺點:靈活性差,運輸貨物較單一。5.圖中貴州省高速公路布局的特點是( )A.線路分布比較均衡B.交織形成網絡C.貴陽為中心成環狀分布D.東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區稀疏6.貴州高速公路每千米造價遠高于平原地區的原因是( )A.沿途征地、拆遷賠償成本高B.地處山區海拔高,凍土廣布C.山地多平地少,地形地質構造復雜D.橋梁涵洞里程長,施工難度大ABCD【解析】5.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貴州省高速公路布局的比較均衡,A正確,D錯誤;大致是以貴陽為中心,構成方格放射式網絡布局,B正確,C錯誤。所以選AB。6.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貴州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廣布,地形地質構造復雜,工程難度大,投資高,C正確;河流較多,山地多,橋梁隧道的占比高,每千米造價高,D正確;該地人口較少,征地、拆遷的費用較小,A錯誤;該地緯度位置較低,無凍土分布,B錯誤。所以選CD。【點睛】交通線的區位分析在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三大因素,在微觀上考慮的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并從自然條件優勢、經濟條件和必要性三方面去分析。近年來貴州省實施“縣縣通高速”計劃,為其沖出經濟洼地,總攻絕對貧困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完成下面小題。(雙選)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