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模擬試題(一)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仔細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并務必按照相關要求作答。2.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選擇題 共15分)說明:本大題 15 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代號填寫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每小題1分,共15分。1.“國家”這個詞是表示地緣關系的“國”與表示血緣關系的“家”的合成。夏朝體現“國”與“家”融合的制度是A.世襲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2.下面為某同學繪制的思維導圖。其中①應為A.戰國時期社會轉型 B.中央集權制度確立C.漢初休養生息政策 D.漢武帝鞏固大一統3.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閱讀中國古代時間軸,關于朝代及其階段特征表述準確的是A.①處是隋唐時期,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B.②處是秦漢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C.③處是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D.④處是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4.在中國革命史上,毛澤東曾提出多個著名論斷,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其中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著名論斷是A.“兵民是勝利之本” B.“抗日戰爭是持久戰”C.“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D.“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5.老照片承載著記憶,記錄著歷史,見證著變遷。下列老照片共同見證了A.抗日戰爭的勝利 B.國共兩黨由合作抗日走向對抗內戰C.和平建國的實現 D.中國共產黨為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6.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指出:“任何思想,任何理論必須無例外地、永遠地、不斷地接受實踐的檢驗的觀點,……無論在理論上或實際工作中,‘四人幫’都設置了不少禁錮人們思想的‘禁區’,對于這些‘禁區’,我們要敢于去觸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該觀點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其意義主要在于A.破除了兩個“凡是”,解放思想 B.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的長期動亂C.糾正當時主要領導人嚴重錯誤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7.下圖是某位同學的課堂筆記,方框內應填寫的內容是A.“求同存異”方針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一國兩制”構想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8.公元前 495 年,他誕生于古希臘一個貴族家庭。執政以后,他不斷結交希臘世界著名的學者、文人和藝術大師,學習其先進的思想。公元前 443 年至前429 年,他成為雅典國家的實際統治者,整個雅典進入全盛時期。材料講述的是哪一位杰出政治家 A.梭倫 B.伯里克利 C.蘇格拉底 D.亞歷山大9.文藝復興時期倡導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其核心精神之一是“發現人”。有學者指出,這一精神直接繼承了某位古希臘哲學家對“人類自我認知”的探索。這位哲學家是A.亞里士多德 B.德謨克利特 C.蘇格拉底 D.但丁10.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的著作是A.《歌集》 B.《李爾王》 C.《蒙娜麗莎》 D.《神曲》11.九年級(1)班同學以“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為主題制作了如下圖文信息表。其中,既繼承羅馬法精髓,又將啟蒙思想的成果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有機融合的一部民法典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12.動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運輸的革命又使人類遠距離的生產與銷售成為可能,這便是在英國興起的廣泛而深刻的工業革命。下列發明符合這一時期英國“運輸的革命”的是A.蒸汽機車 B.蒸汽輪船 C.飛機 D.汽車13.梳理線索、厘清聯系是歷史學習的一種方法。對以下事件之間聯系理解正確的是A.③與④都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 B.②為④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C.①與③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實踐 D.①為②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14.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為順應時代潮流,世界上許多國家不約而同地進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并得出結論。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選項 史實 結論A 俄國廢除農奴制 徹底消除了封建殘余B 美國南北戰爭 實現了美國的獨立C 日本明治維新 是一次資產階級改革D 中國洋務運動 使中國實現了近代化A. A B. B C. C D. D15.2025年3月5日,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由此可知A.世界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 B.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減弱C.霸權主義加劇了地區間沖突 D.中國順應和平與發展潮流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5分)說明: 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9分, 第17題10分,第18題10分, 第19題6分,共35分。請考生按照要求將試題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位置。16.(9分)國家治理是中國古代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國家治理的措施對當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專制集權】我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個形成、發展、鞏固、強化的過程。(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舉圖一和圖二人物在中央政治分權方面的措施,并歸納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3分)【鞏固邊疆】中國古代王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開拓與管理,充滿了艱辛。(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元朝和清朝在A地區設置的管理機構,并分析這些措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共同意義。 (3分)【反抗侵略】面對外來侵略,中國人民歷來具有反抗侵略的抗爭精神。(3)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幅圖片進行解讀。解讀要求:先歸納與所選圖片相關的重大事件,再簡要闡述。 (3分)17.(10分)2025年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戰爭戰敗13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吸取歷史教訓,正視歷史啟迪,是一個民族對待歷史的正確態度。某校歷史社團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你一起參加。活動一 研讀地圖(1)據上圖及所學知識,寫出發生在A處的著名戰役,并列舉出該戰役中一位壯烈殉國的民族英雄。 (2分)活動二 查閱報刊序號 報刊名稱 日期 報道標題① 《申報》 1931年9月20 日 《日軍大舉侵略東三省》② 《申報》 1935年 12 月10 日 《平市學生游行請愿》③ 《西北文化日報》 1936年 12 月 13 日 《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④ 《解放》 1937年7月12 日 《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⑤ 《新華日報》 1938年4月8日 《勝利前夜的臺兒莊》⑥ 《新華日報》 1940年8月25日 《慶祝“百團大戰”在正太路上序戰大捷》(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①至⑥中任選兩個報道標題,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對其報道的重大歷史事件加以闡述或說明。 (要求:事件名稱準確,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3分)活動三 縱橫聯系(3)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建立的組織是什么 (2分)活動四 研讀文獻A.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清政府忙于慶祝活動。1894-1895年, 外敵入侵,清軍在戰爭中慘敗。針對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門上題寫一副對聯:“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聞塵偶記》 B.自1931年9月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到1941年12月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前,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幾乎是單獨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14年抗戰,中國以傷亡35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的巨大犧牲,牽制了日軍大約70%的兵力。中國還積極參與了聯合國章程的制定工作,其所提出的國際爭端“應根據正義和法律原則加以解決”的建議,被寫進后來的《聯合國憲章》。 ——摘編自徐藍《百年巨變中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清政府甲午戰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并說明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及維護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 (3分)18.(10分)近代化也叫現代化,實現近(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閱讀材料,以“近(現)代化”的視角通觀中外近現代史,回答問題。【醞釀在西歐】材料一 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發現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與它同時或前后發生的,還有文藝復興運動。……而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又從不同的方面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鳴鑼開道,地理大發現為資產階級開辟了大顯伸手的廣闊天地;文藝復興向資產階級注入了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1)材料一“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事件 “人文主義”精神源于文藝復興運動,概括“地理大發現”與文藝復興的共同作用。 (2分)【早期在歐美】材料二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在歐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法國大革命摧毀了封建統治,資產階級開始掌握政權;北美的英屬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過程中,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摘自統編九上《世界歷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 (1分)【科技在助推】材料三 電的發明和應用,打開了解放生產力的大門,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與第一次技術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術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學理論直接指導下興起和發展起來的。科學通過先進的技術直接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從而為工業開辟空前廣闊的領域和提供空前的發展速度。———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3)根據材料三,寫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發展進入了哪一階段 (2分)【拓展在全球】材料四(4)根據材料四,指出1861年農奴制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什么條件 日本是通過什么事件成功擺脫了“生存危機” 中國近代化早期探索活動失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分)【創新在中國】材料五 新中國成立后的前七年,鑒于國際國內的需要,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不得不主要模仿蘇聯的現代化模式,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實施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工業化發展道路,現代化建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蘇共二十大后,隨著蘇聯自身問題的暴露,毛澤東提出“以蘇為鑒”,致力于擺脫蘇聯模式,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及理論體系》(5)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建國初期在模仿蘇聯模式的基礎上,我國在制度或政策方面有何創新之舉 (1分)【感悟與啟示】材料六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央視網中共二十大報道(6)談談你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 (1分)19.(6分)中、俄、美三國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大國的危機】材料一 一百多年前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近6年來,我們在經濟方面保持經濟的大幅增長……我們一直想重振俄羅斯的雄風,讓俄羅斯在世界的舞臺上能夠得到超級大國這樣一個地位。——2012年5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就職演講(1)材料一中,“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的約60年后,蘇維埃俄國為恢復和發展生產又進行了一次什么探索 (1分)【大國的理念】材料二 我們知道,我們已然陳舊的程序不足以滿足時代的需要。我們必須應用新理念和新技術重塑我們的政府……這意味著變革。——2013年1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演講(2)1933年,羅斯福總統曾“應用新理念”幫助美國度過經濟危機,羅斯福總統的“新理念”指的是什么 (1分)【大國的成就】材料三 從1978—2021年底,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78億元增長至1143670億元,……。2021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工農業發展、國防建設、科學技術進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摘編自唐亞林等《人類文明新形態視野下中國式現代化的范式建構與路徑選擇》(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1分)【大國的統一】材料四 2022年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長南希·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2023年3月29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美國紐約,中方對此強烈反對,全球多國發表聲明,表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臺灣與大陸血肉相連,同根同源,……1997年香港和1999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為臺灣提供范例。2023年3月27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攜臺灣青年學子來大陸長沙、南京、武漢等地參訪并祭祖,促進經濟文化交流。——摘選自《人民日報》(4)根據材料四,概括海峽兩岸統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2分)【大國的合作】材料五 2017年3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國理念贏得世界認同……(5)綜合以上材料,在今天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下,中國應當如何處理與美國、俄國的關系 (1分)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模擬試題(一)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Ⅰ卷 (選擇題 共15分)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題1分,共15分)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 案 A D C C D A B B C D C A B C D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5分)第16題9分, 第17題10分, 第18題10分, 第19題6分, 共35分。16. (9分)(1)措施: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 共同作用:加強皇權。(3分)(2)機構:澎湖巡檢司:臺灣府。(2分)意義:維護了國家領土的完整,鞏固了東南海防,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1分)(3)解讀:戚繼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走私和搶劫,稱為倭寇。明朝時期,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抗擊倭寇, 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隨后,戚繼光又平息福建、廣東地區的倭患,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路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雅克薩之戰; 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為軍事侵略據點;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兩次命令清軍進攻雅克薩;1689年,中俄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任選一幅圖片解讀即可,事件名稱1分,簡要闡述2分,共3分。)17. (10分)(1)黃海海戰 鄧世昌(2分)(2)(3分) 示例:觀點一: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所選報道涉及的歷史事件:報道①———九一八事變 報道④——七七事變闡述: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中國人民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觀點二: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取得勝利。所選報道涉及的歷史事件:報道⑤———臺兒莊戰役,報道⑥——百團大戰闡述: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觀點1分,事件1分,闡述1分,共3分。)(3)珍珠港事件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2分)(4)原因: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事裝備和戰術陳舊,封建制度腐朽,缺乏戰爭準備和外交策略等;(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分,1分。)抗日戰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配合,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海內外華僑的援助和學生的愛國舉動,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分,1分。)貢獻:.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積極參與聯合國的建設,提出建議并被寫入憲章(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分,1分)18. (10分)(1)新航路開辟 作用: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基礎(2分)(2)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或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1分)(3)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或科學與技術結合) 壟斷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階段)(2分)(4)自有勞動力、市場、資金等(一點即可) 明治維新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 (3分)(5)制度方面,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政策方面,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贖買政策,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得分,1分。)(6)中國式現代化是與時俱進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為世界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中國模板。(其他答案符合題意即可,1分。)19. (6分)(1)新經濟政策(1分)(2)采用國家干預手段扭轉經濟形勢。(1分)(3)主要原因:實行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科研工作省的發明創造等(寫出其中兩條即可得分,1分)(4)有利因素: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踐;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不利因素:臺獨分子陽撓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破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5)應當做到: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與美國和俄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