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試卷(七年級歷史)一.選擇題(共48分)1.時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了反映了客觀的歷史現實,下列符合隋唐時期時代特征的是(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民族交融C.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2.孫中山先生曾評價科舉制稱:“朝為平民,一試得第,暮登臺省;世家貴族所不能得,平民一舉而得之。”科舉制正式確立于( )A.隋文帝時期 B.隋煬帝時期C.唐太宗時期 D.唐玄宗時期3.唐太宗認為:“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亂。”下列選項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設置西域都護 B.文成公主入藏C.擊敗東西突厥 D.鑒真東渡日本4.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不一,有人說:“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得出該結論的主要依據是武則天( )A.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B.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在位期間出現“開元盛世”局面D.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5.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基礎。如表史料②和③屬于( )東市市內貨財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貨棧,四方珍奇,皆所積集。西市……店津店鋪如東市,浮寄流寓流動人口,不可勝計。——摘自王孝通《中國商業史》① ② ③ ④A.實物史料 B.圖片史料 C.文獻史料 D.影像史料6.據學者統計:唐代廣為流行的體育游藝活動多達20余種,如蹴鞠、擊毬、田獵、角抵、水戲、棋奕、歌舞等,其中不乏文人與婦女的廣泛參與。由此可見,唐代( )A.社會風氣進取剛健 B.男女地位趨于平等C.城市經濟功能增強 D.崇文尚武風氣盛行7.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 )A.三國兩晉 B.南北朝 C.五代十國 D.遼宋夏金8.觀察如圖《唐朝前期疆域和邊疆各族的分布圖》(669年),可知唐朝設立的管轄天山以北廣大地區的機構是( )A.西域都護府 B.安西都護府C.北庭都護府 D.伊犁將軍府9.唐太宗認為:“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蓋德澤治,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為此唐太宗采取了(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C.設立宣政院 D.冊封達賴班禪10.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確的是( )A.華佗——“麻沸散” B.酈道元——《水經注》C.祖沖之——造紙術 D.賈思勰——《齊民要術》11.唐朝被稱為“詩仙”、“畫圣”的是( )①李白②吳道子③杜甫④閻立本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四方豐稔(豐收),城鎮商鋪林立,客商如云。”這一材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統治前期的繁榮景象,這一繁榮局面被稱為( )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13.如圖是七年級教科書某一單元的部分目錄,該目錄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第6課北宋的政治——28 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33 第8課金與南宋的對峙——37 …… 第11課元朝的統治——51A.經濟重心逐漸南移B.統一多民族國家初步建立C.統治危機不斷加深D.從政權并立走向國家統一14.初一學生小雪特別關注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她將第二單元整理出一個大事年表,據表我們可以得出該時期的主題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北宋建立 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達成和議 金滅遼 金滅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與金簽訂和約A.烽火連天,戰爭不休 B.閉關鎖國,各自發展C.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D.政權并立,時戰時和15.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反映元朝建立和統一的歷史紀錄片,片中出現了以下四個場景,其中與史實相符的是( )①蒙古與南宋形成長時間的對峙局面②成吉思汗定國號元,定都大都③忽必烈廣開言路,整頓吏治④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忽必烈改國號為元②南宋滅亡③蒙古政權建立④蒙古滅金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二.解答題(共52分)17.(30分)探究題:《貞觀政要》記“為政之要,惟在得人”,這是對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經驗的總結。請以“用人”與“致治”關系為主題,完成下面問題。【貞觀之治】材料一:唐太宗說:“吾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舉)。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他的大臣和將領有著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敵,如魏征還曾策劃要謀害他。——摘錄教材(1)(8分)結合材料一,貞觀年間為了選拔“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才,唐朝在制度上做了哪些守正創新?【安史之亂】材料二:唐玄宗用人失誤的標志是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和安祿山。這三個人又各有各的特點,李林甫擔任宰相十多年間嫉賢妒能,大搞派系斗爭;楊國忠沒文化、沒能力、沒操守;安祿山作人狡詐,有野心。——陜西師大教授于賡哲(2)(12分)結合材料一、二,比較唐太宗與唐玄宗統治后期在用人上區別,并指出這種區別給唐朝帶來的不同后果。【士人夜宴】材料三: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出身武將,靠兵變改朝換代。建立政權后,往往君臣猜忌。為了避禍,一些權臣故意放縱享樂,以示沒有野心,《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如圖)記載了這一情境。(3)(6分)結合材料三及所學,分析唐末至五代,人才不能很好為國家服務的原因。(4)(4分)綜合以上材料,為了開創盛世局面,國家應該怎樣處理好“人”的問題?18.(2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朝疆域空前遼闊,各地交通極為不便,再加上中原地區情況復雜,元朝中央政府只有加大地方政府的權力,才可能及時有效地鎮壓與控制,以確保政權統治的穩定。——摘編自陸化亮《從民族融合看元代行省制的形成》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蒙古人、其他外族人與漢人之間的民族劃分早已變得模糊……許多漢人采用蒙古名字、學習蒙古語、與蒙古人結婚等方式,使自己逐漸進入蒙古人的權力機構。而另一方面,許多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則與漢人意氣相投。——摘編自《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材料三地區 臺灣 西域 西藏機構 A 北庭都元帥府 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6分)根據材料一,指出元朝統治者創立的地方管理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制度的影響。(2)(6分)根據材料二,概括“民族劃分早已變得模糊”的表現。(3)(4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A處機構的名稱并歸納元朝疆域治理的特點。(4)(6分)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認識。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B B D A A C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C A C D D B D17. (1)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2)唐太宗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唐玄宗統治后期,任人唯親。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的治世局面;唐玄宗統治后期出現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3)開國君主都出身武將,靠兵變改朝換代,擔心大臣篡權奪位,大臣為避禍,故意放縱享樂,以示沒有野心。(4)應該任人唯賢,唯才是舉;不能任人唯親,嫉賢妒能。18. (1)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行省制度影響深遠,是我國省制的開端。(2)漢人用蒙古名、學習蒙古語、與蒙古人結婚等,蒙古等少數民族與漢人和諧相處。(3)澎湖巡檢司。因地制宜。(4)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統一有利于國家的發展;我們要維護國家的統一,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中央要加強對地方的管理;要注重民族團結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