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化學方程式計算1、杭州西湖龍井茶包裝袋內常放入鐵粉作“雙吸劑”,有防止茶葉變潮等多種功能。小濱同學對此產生了興趣。他拆開一包已經使用過的“雙吸劑”(其中鐵粉表面已生銹),分成等質量六份,分別加稀硫酸。反應后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取樣品質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31.0取稀硫酸質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產生氣體質量(g) 0 a 0.1 0.3 0.5 0.6(1)根據題意,“雙吸劑”除了能吸收水分外,還能吸收 。(2)表格中的a的值為 。(3)計算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2、某固體混合物由CaCO3,NaCl,Na2CO3、Na2SO4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向15克樣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固體完全溶解,再向該溶液中依次加入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C點沉淀組成: 。(2)求加入的BaCl2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3)原固體混合物的組成是 。3、銅鎂合金(含鎂1%~3%,其余為銅)具有優異的性能,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金屬 銅 鎂熔點/℃ 1083 650沸點/℃ 2567 1090(1)熔煉銅鎂合金時,需將銅和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熱,使其完全熔化并形成均勻的合金。已知銅和鎂的熔點、沸點如表所示,則熔煉銅鎂合金的溫度至少要達到 ℃。(2)某同學為測定某銅鎂合金中鎂的具體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①操作X的名稱為 。②為確保反應完全,則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是多少?4、在制作饅頭時,為了使其更加松軟可口,常常會加入一些小蘇打(碳酸氫鈉NaHCO3)作為膨松劑。當小蘇打與面團中的酸性物質(以醋酸CH3COOH為例)反應時,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從而使饅頭在蒸煮過程中膨脹起來。(1)請完成小蘇打與醋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HCO3+CH3COOH=CH3COONa+ +CO2↑(2)在制作面團的過程中可以將小蘇打溶解在少量水中,形成小蘇打溶液。某同學查詢資料發現:用中等濃度(溶質質量分數為1.0%~1.2%)的小蘇打溶液制作的面團發酵和蓬松效果較好。該同學想要配制中等濃度的小蘇打溶液,但是在配制過程中未控制好加入的小蘇打質量,得到的小蘇打溶液濃度未知。現為了確定配制的小蘇打溶液濃度,他取20g該溶液于錐形瓶中,再逐次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醋酸溶液,測出每次錐形瓶中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數據記錄如下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加入醋酸溶液質量/克 10 10 10 10 10反應后溶液總質量/克 29.89 39.78 49.67 59.56 69.56試分析計算下列問題:①該20g小蘇打溶液中碳酸氫鈉完全反應時,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 。②列式計算來判斷該同學配制的小蘇打溶液是否符合他預期的濃度。5、燒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0%的NaOH溶液,燒杯中溶液的質量與滴加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1)圖中ab段所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中bc段溶液增加的質量為多少克?(3)圖中點對應的溶液中的離子有哪些?(4)求圖中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6、小科同學用過量的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克碳酸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g 40 40 40 40 40 40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4.4 m 2.2 0 0 0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g 0 0 4 8 8 0根據數據分析解答(發生反應的相關化學方程式:,):(1)m的數值為 。(2)計算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3)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混合溶液中的溶質有 (寫化學式)。7、小金對某款“潔廁靈”的有效成分HCl及其含量進行實驗探究。HCl的含量可利用 NaHCO3溶液來測定, 反應方程式為HCl+NaHCO3=NaCl+H2O+CO2↑,潔廁靈中的其他成分均不參與反應。取100克該款“潔廁靈”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 NaHCO3溶液,充分反應后測得溶液總質量與加入 NaHCO3溶液質量如圖。(1)“潔廁靈”不能用于大理石表面清潔的理由是 ;(2)當加入 NaHCO3溶液質量為 時, 潔廁靈中的 HCl恰好反應完;(3)列式計算,該品牌潔廁靈中 HCl的質量分數。8、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取和的混合物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滴加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注:與稀鹽酸不能發生反應)。求:(1)混合物中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2)滴加的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9、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其主要成分是鋁鎂合金(已知其他雜質不溶于酸也不與稀硫酸反應),為了測定易拉罐鋁鎂合金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小科開展了如圖甲的實驗,實驗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資料:氫氧化鋁是一種白色沉淀,可與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鎂不與氫氧化鈉反應。(1)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2)通過圖中信息計算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多少g?(3)根據實驗數據,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比為 (用mA和mB表示)。10、在研究“酸與堿之間發生的反應”過程中,向裝有200克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49克20%稀硫酸,邊滴邊攪拌,二者剛好完全反應。(1)酸與堿反應的實質是 。(2)計算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查閱資料:已知酚酞溶液的變紅色范圍是pH在8.2~10.0之間。若硫酸滴到溶液顏色剛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請在丙圖畫出此時燒杯中的相關離子的數量柱狀圖(乙圖是反應前燒杯中的離子分布情況)。11、泡騰片廣泛應用于食品、醫療等領域,利用檸檬酸(味酸,化學式可表示為:,相對分子質量為192)和碳酸氫鈉(味咸,化學式為:)做泡騰崩解劑,發生泡騰反應:??茖W課上,同學們開展“自制泡騰片”項目化學習.為使口感酸且可口,需要準確控制泡騰片中檸檬酸與碳酸氫鈉的質量比,項目組的同學設計如圖甲(夾持裝置已略去)所示實驗測泡騰崩解劑中碳酸氫鈉的含量。(1)圖甲實驗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為 (填序號)。A.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B.打開止水夾 C.通空氣(2)下表是項目組設計的“影響測量結果精確度的誤差分析”的評價量表,根據量表針對圖甲的實驗做出評價,以下改進建議合理的是 。評價指標 評價要素 評價結果 改進建議0☆ 1☆ 2☆ 3☆誤差分析 1.能排除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干擾2.能排除裝置內殘留的干擾3.能排除外界空氣中的干擾4.能排除中混有水蒸氣的干擾A.在稱量前先通一段時間空氣 B.反應結束在裝置C后抽氣一段時間C.在裝置C后增加濃硫酸裝置 D.在裝置B、C之間增加堿石灰裝置(3)為了實驗精確度更高并減少實驗藥品的使用,小寧設計如圖乙所示實驗,通過測量二氧化碳體積來確定碳酸氫鈉的含量。實驗中,打開分液漏斗的閥門發現F裝置并沒有產生氣泡,無法收集到氣體,出現這一問題以下操作不可取的是 。A.塞緊裝置E、F、G的橡皮塞 B.手捂錐形瓶直至觀察到產生氣泡C.將橡皮塞與導管連接處涂上凡士林 D.塞緊導管連接處的橡皮管(4)為了測定樣品中檸檬酸的含量,通過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中和過量的檸檬酸,實驗過程中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直至恰好為7時,記錄下使用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以下是項目組正確實驗后得到的實驗數據,請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出泡騰崩解劑中的檸檬酸和碳酸氫鈉質量配比。裝置中水的體積 裝置E中泡騰液總體積 標準狀態下的密度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溶液的密度 所用溶液體積.12、小科用過量的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g碳酸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g 40 40 40 40 40 40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4.4 4.4 2.2 0 0 0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g 0 0 5 m 10 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m的數值為 。(2)求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3)如圖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數量,請在圖乙中畫出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的相關離子數量柱狀圖。13、小科在一次科學課上將實驗用剩的溶液和溶液共100g一同倒入了廢液缸,老師看到了小科的行為,腦海里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想法:有沒有辦法可以計算出此時廢液缸中溶液和溶液各自的溶質質量分數?老師和小科就這個有趣的問題就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查閱資料發現是一種兩性氫氧化物,既可以和酸性物質反應也可以和堿性物質反應。例如:。可以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根據這個重要的性質,老師和小科共同設計了以下的實驗。向廢液缸中不斷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請同學們幫小科和老師完成以下問題。(1)寫出OA段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求B點時,加入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是;(3)求倒入廢液缸之前原溶液和溶液各自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14、科學興趣小組在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甲所示實驗。實驗后將兩支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如圖乙所示),充分反應后靜置一段時間。為探究燒杯內溶液的組成,取適量上層清液,向其中逐滴滴入質量分數為1.71%的氫氧化鋇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1)寫出圖甲試管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據圖像分析可知,靜置后,圖乙燒杯中的陽離子有 。(3)A點時沉淀的成分為 (填化學式)。(4)通過計算求出 B點產生沉淀的質量。15、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請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過程所發生的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是多少克?(寫出解答過程)(3)d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有 。16、將混有氯化鈉的碳酸鈉固體樣品12.9g完全溶于水中形成90g溶液,再將75g氯化鈣溶液分5次加入到該溶液中,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序號 1 2 3 4 5氯化鈣溶液質量(g) 15 15 15 15 15沉淀總質量(g) 3 6 m 10 10(1)表格中m的值為 。(2)氯化鈣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請計算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4)在圖中畫出上述過程中氯化鈉質量隨加入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的變化曲線。17、小龍模擬工業制備硫酸鎂晶體,將碳酸鎂礦石(主要成分是難溶于水的碳酸鎂,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和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了含有硫酸的硫酸鎂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溶質質量分數,小龍進行了如下實驗:取2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克氫氧化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溶液的質量/克 40 40 40 40 40 40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克 140 180 217.1 251.3 285.5 325.5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克 0 0 2.9 m 5.8 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m的數值為 。(2)求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溶質質量分數。(3)如圖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數量,請在圖乙中畫出第3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的相關離子數量柱狀圖。18、科學興趣小組在稀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00g10%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隨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1)配制200g10%的NaOH溶液,需NaOH固體 g。(2)從離子角度分析,a→b段發生的化學反應的實質是 。(3)在圖丙中畫出沉淀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關系圖。(先寫出計算過程,再作圖)鞏固練習1.(2025·臨平模擬)“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綠色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CH3OH)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的技術。目前我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已經投產運行,該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氣、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制取甲醇(理論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轉移至甲醇中)三個基本單元構成。請回答:(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A.該液體燃料含有的主要成分為氫氣、甲醇B.該項目最終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實現“人工光合作用”C.“液態陽光”項目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碳排放及氣候變化問題D.甲醇、二氧化碳都屬于有機物(2)可用NaOH溶液實現“碳捕獲”,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從理論上計算,合成16噸甲醇(CH3OH)能吸收多少噸二氧化碳 2.(2025七下·長興期中)清明時節長興人有包“青團”的習俗,“青團”制作時通常往精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已知艾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化學式為C15HxO2),其藥用價值非常高。(1)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ㄌ钭詈喺麛当龋?。(2)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22,請計算出化學式中的x= 。(3)111克黃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多少克?(列式計算)3.(2025·舟山模擬)某工廠生產的NaCl產品中含有雜質MgCl2,化學興趣小組取100g樣品完全溶解于313.6g水中,向該溶液中分5次加入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每次30g,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g 30 30 30 30 30累計生成沉淀的質量/g 2.9 5.8 8.7 11.6 11.6請完成下列各題:(1)第 次恰好完全反應。(2)樣品中MgCl2的質量是 g。(3)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規范的計算過程)4.(2025·溫嶺模擬)蝦皮是一種叫毛蝦的小蝦曬干而成的食品,碳酸鈣是蝦皮中主要的含鈣成分。某實驗小組為測定蝦皮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100克粉碎后的蝦皮樣品,用如圖裝置與過量鹽酸充分反應(蝦皮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測得的數據見下表:時間/分 0 2 4 6 8 10電子秤示數/克 200 199.6 199.3 199.1 198.9 198.9(1)進食蝦皮可以補鈣,這里的鈣指的是 (選填“原子”、“離子”或“元素”)。(2)蝦皮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3)本實驗中,下列情況會導致蝦皮中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結果偏小的有____。A.蝦皮未曬干B.反應結束后部分二氧化碳滯留在錐形瓶中C.鹽酸溶液質量分數過大5.(2025·義烏模擬) 磷酸(H3PO4)、亞磷酸(H3PO3)、次磷酸(H3PO2) 都是重要的化工產品。(1)磷酸、亞磷酸、次磷酸都屬于酸,因為它們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都是 ;(2)三種含磷酸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已知:—OH代表羥基,如磷酸有3個羥基。非羥基氧個數與總氧個數比越高,酸性越強。則下列三種含磷酸在其他相同條件下酸性最強的是 ;(3)磷酸銨是一種常見的化肥,制取它的主要反應是: 實驗室要制取磷酸銨2.98克,至少需要10%的磷酸溶液多少克 6.(2025·樂清模擬)2025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神州二十號載人航天器,航天艙內碳氧循環問題受到關注。(1)使用半導體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有機物,該技術模擬了植物的 (填寫一種生理作用)。(2)太空艙中液氧罐作為備用氣源。氧氣通過加壓成為液態氧,此過程中氧氣的物態變化為 。(3)如圖為兩種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案,結合以下圖表信息回答問題:表:兩種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案比較方案序號 原理 吸收效率 能否重復利用 配備設施一 氫氧化鋰吸收 75%—92% 否 無二 過氧化鈉吸收 56% 否 額外溫控系統①氫氧化鋰和氫氧化鈉性質相似,則氫氧化鋰(LiOH)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說明選擇方案一的理由: 。 (寫出兩點)(4)方案二可用于航天器應急產氧,化學方程式為: 則每吸收二氧化碳8.8千克,理論上能產出氧氣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寫出計算過程)7.(2025·椒江模擬)牡蠣,又名蠔,蠔殼中含有大量碳酸鈣(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小科為測定蠔殼中碳酸鈣的含量,取11克搞碎的蠔殼置于燒杯中,分批次加入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每次加入鹽酸充分反應后,測量燒杯中剩余物質的總質量(忽略過程中 H2O的蒸發和HCl的揮發),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次數 1 2 3 4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克 20 20 20 20充分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克 29.24 47.48 66.60 86.60(1)稀鹽酸分批次加入的目的是____(填字母)。A.逐漸接近反應的終點,避免加入過多的試劑造成浪費B.增大氣體產生的速度,節約時間(2)請計算蠔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3)廢棄蠔殼可資源化利用,如高溫煅燒蠔殼生產生石灰,發生如下反應:(其它成分不發生反應)。小科取一定量的蠔殼樣品,高溫煅燒30分鐘,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逐滴加入稀鹽酸,測量并繪得如圖所示的曲線。若煅燒時間改為15分鐘,其它條件和操作均相同,請在答題紙上畫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8.(2025·龍港模擬)西瓜霜的使用歷史悠久,傳統的西瓜霜炮制方法如下圖所示。(1)炮制過程中需要選取新鮮的西瓜切塊,西瓜常用種子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選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2)將芒硝與西瓜混合于陶罐內密封并置于陰涼處,罐內的溶液滲出罐外,此過程中的罐體相當于過濾過程中所使用的 。(3)溶液滲出罐外后水分蒸發形成了西瓜霜附著在罐外壁,若將西瓜霜當作一種溶質,滲出的溶液質量為2千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5%,則可以得到 千克的西瓜霜。(4)芒硝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常含少量氯化鈉,為了測定芒硝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將20克芒硝樣品配成溶液,向其滴入氯化鋇溶液,最終得到的沉淀質量為23.3克。求該樣品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 9.(2025·拱墅模擬) 某市售蛋殼類果蔬清洗鹽產品標簽部分內容如下:(1)瓜果表面的果蠟中含有石蠟,根據石蠟的物理性質及清洗鹽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推測,該清洗鹽能除果蠟的可能原因是 。 (寫出1點)(2)甲胺磷和氧化樂果兩種殺蟲劑呈酸性,清洗鹽能去除甲胺磷和氧化樂果兩種殺蟲劑的可能原因是 。 (寫出1點)(3)蛋殼提取物中的氧化鈣是由蛋殼中的碳酸鈣高溫煅燒獲得的,若蛋殼含碳酸鈣90%,則制取28克氧化鈣至少需要蛋殼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10.(2025·嘉興模擬) 工業上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在鋁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從而起到耐腐蝕的作用。某機構為測定氧化鋁含量,取一塊5.5g的鋁材,用300 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與之反應,產生氫氣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已知(1)該稀鹽酸中含有溶質 HCl 克(2)工業中要求鋁材中氧化鋁含量必須低于1%,根據圖像計算并判斷是否達標。(3)檢測員發現,0-t1時間段無氣泡產生,原因是 。11.(2025·杭州模擬)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水垢中,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溶液中(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不產生,同時測量3分鐘內溶液增加的質量,結果如表所示:時間/s 0 30 60 90 120 150 180增加的質量/g 0 30 50 60 66 66 66試回答下列問題:(1)請在坐標紙上,以反應時間為橫坐標,以產生氣體的質量為縱坐標,畫出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2)從表中可以看出,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最多是 。(3)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2.(2025·湖州模擬)某實驗小組為測定食鹽樣品(含氯化鈣雜質)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實驗:將80克食鹽樣品平均分成4份,分別加入4個燒杯中,各加入80克水溶解后,向每組中加入不同質量的相同濃度的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生成的沉淀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組數 二 三 四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克 10 20 30 40產生的沉淀質量/克 0.8 1.6 2.0 2.0(1)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中氯化鈣被完全反應的組有 。(2)計算該食鹽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3)計算第三組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13.(2025·富陽模擬)石頭紙是一種將磨成粉末的碳酸鈣與一定量的樹脂、顏料混合,經特殊工藝加工制成的新型紙張。某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石頭紙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先將10g樣品放入質量為50g的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如圖所示)。反應過程中測得滴加稀鹽酸的總質量與充分反應后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的數據如表所示。(假設該石頭紙中其余物質不溶解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加入稀鹽酸的總質量/g 0 10 25 35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g 60.00 69.12 82.8 92.36回答下列問題:(1)10g該石頭紙樣品與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產生二氧化碳的總質量是 g.(2)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3)這種測定方法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1條)。14.(2025·臺州模擬)銅鎂合金(含鎂1%~3%,其余為銅)具有優異的性能,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1)熔煉銅鎂合金時,需將銅和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熱,使其完全熔化并形成均勻的合金。已知銅和鎂的熔點、沸點如表所示,則熔煉銅鎂合金的溫度至少要達到 ℃。(2)某同學為測定某銅鎂合金中鎂的具體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金屬 鋼 鎂熔點/℃ 1083 650沸點/℃ 2567 1090①操作X的名稱為 。②為確保反應完全,則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是多少 15.小科用過量的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g碳酸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 1 次 第 2 次 第3 次 第4次 第5 次 第 6 次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g 40 40 40 40 40 40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4.4 4.4 2.2 0 0 0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g 0 0 5 m 10 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 m的數值為 。(2)求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 (3)如圖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數量,請在圖乙中畫出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的相關離子數量柱狀圖 。16.食品包裝袋內常放入鐵粉作“雙吸劑”,有防止食品變潮等多種功能。小科同學對此產生了興趣。他拆開一包已經使用過的“雙吸劑”(其中鐵粉表面已生銹),分成等質量的六份,分別加入稀硫酸。反應后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取樣品質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31.0取稀硫酸質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產生氣體質量/g 0 a 0.1 0.3 0.5 0.6(1)根據題意,“雙吸劑”能吸收 。(2)表格中的a的值為 。(3)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精確到0.1%)17.(2025·衢州模擬)某生態農場通過太陽能溫室種植蔬菜,利用沼氣池處理有機廢棄物。溫室的太陽能板面積為 ,其光電轉換效率為20%。(1)太陽能板發電時將電磁能(光能)轉化為 。(2)硝酸鉀 屬于 肥,能為蔬菜提供營養。現配置100千克2%的硝酸鉀溶液,需要固體硝酸鉀 千克。(3)農場利用沼氣池處理蔬菜殘葉和動物糞便,產生的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作為燃料。為了測定沼氣中甲烷的質量分數,抽取6.4克沼氣,完全燃燒后收集到二氧化碳8.8克(假定二氧化碳全部來自甲烷的燃燒)。請計算該沼氣中甲烷的質量分數。18.(2025·義烏模擬)燒杯中盛有和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0%的溶液,燒杯中溶液的質量與滴加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1)圖中ab段所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中bc段溶液增加的質量為多少克?(3)圖中點對應的溶液中的離子有哪些?(4)求圖中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9.(2025·浙江會考)社會實踐活動中,課外興趣小組對某鋼鐵廠的鐵礦石樣品和鋼樣進行實驗、分析、計算,了解了該鋼鐵廠生產原料、產品的相關信息。下面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幫助計算回答: 取該廠的某鋼樣粉末28.36 g(假設只含Fe和C),在氧氣流中充分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 g白色沉淀。(1)計算此鋼樣粉末中鐵和碳的質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質量的鋼樣粉末分別加到50 g質量分數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標準狀況下,2 g H2的體積為22.4 L)實驗序號 Ⅰ Ⅱ Ⅲ加入鋼樣粉末的質量 / g 2.836 5.672 8.508生成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 L 1.12 2.24 2.80請根據表中數據計算硫酸中H2SO4的質量分數 。(3)若在實驗Ⅱ中繼續加入m g鋼樣粉末,計算反應結束后剩余的固體質量為多少 (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20.(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X為氧化亞鐵與氧化銅的混合物,取兩份等質量的X樣品進行下列實驗:已知所得固體D質量為16g,溶液E中含有鹽酸和一種鹽,氣體F在標準狀況下的質量為0.5g。試計算:(1)取用的每份X中氧化亞鐵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 ;(2)取用的每份X中鐵與氧的原子個數比為 。21.(2025·浙江會考)將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微熱至氧化銅全部溶解,生成藍色溶液。在藍色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除不盡保留一位小數,不考慮損耗)求(1)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多少?(2)當m取何值時,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簡述理由。(3)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22.(2025·浙江會考)小意和小思同學對化學計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們解答一道計算題的實錄。請你一起參與研究并完成相關問題。(計算結果精確到0.01)【題目】已知:,將10g氯酸鉀和2g二氧化錳混合后放入試管中加熱,收集所需量的氧氣后,停止加熱讓試管冷卻,稱得試管內剩余固體的質量為7.2g。求生成氯化鉀的質量。(1)小意很快得到是 ?。ㄌ罨瘜W式)的質量。(2)進而求出KCl的質量,請你簡單寫出小意計算KCl的質量的過程 。(3)小思依據計算的結果發現題目數據有問題。請你通過簡單的計算,論證他的發現 。(4)如何才能更正該題呢?小意和小思認為有許多方法,例如將題目中“10g氯酸鉀”改為“氯酸鉀”,其他物質的質量不變,則a的取值范圍是 。23.(2025·浙江會考)杭白菊、曬紅煙是著名的農產品,享譽海內外。在培育、種植時常用草木灰作基肥(其有效成分是)。某興趣小組為了測定草木灰中的含量,取草木灰7.5g,逐滴加入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消耗稀鹽酸45g,過濾除去雜質,得到溶液45.5g(假設草木灰中除外,其他物質均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試分析、計算:(1)施用草木灰主要是給植物補充 元素,如果缺乏這種元素,植物表現出的癥狀主要有 。(填序號)①植株矮小,葉色發黃 ②葉色暗綠帶紅 ③植株矮小,葉有褐斑 ④只開花不結果 ⑤生長旺盛,莖桿粗壯(2)該草木灰中的質量分數 。(3)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化學方程式計算1、杭州西湖龍井茶包裝袋內常放入鐵粉作“雙吸劑”,有防止茶葉變潮等多種功能。小濱同學對此產生了興趣。他拆開一包已經使用過的“雙吸劑”(其中鐵粉表面已生銹),分成等質量六份,分別加稀硫酸。反應后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取樣品質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31.0取稀硫酸質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產生氣體質量(g) 0 a 0.1 0.3 0.5 0.6(1)根據題意,“雙吸劑”除了能吸收水分外,還能吸收 。(2)表格中的a的值為 。(3)計算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答案】(1)氧氣 (2)0 (3)第6次只增加0.1g氫氣,說明鐵已被消耗完,最后產生氫氣0.6g;設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為x,x=16.8g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為×100%≈54.2%,答: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為54.2%。【解析】【詳解】(1)鐵粉主要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使食物保鮮,所以也稱“雙吸劑”,則“雙吸劑”除了能吸收水分外,還能吸收氧氣;(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第1次加入30.0g稀硫酸沒有產生氫氣,原因是鐵銹和稀硫酸反應,從第4次和第5次可以看出每30.0g稀硫酸可以產生0.2g氫氣,第3次加入30.0g稀硫酸只產生了0.1g氫氣,說明第2次加入30.0g稀硫酸沒有產生氫氣,則表格中的a的值為0;(3)見答案。2、某固體混合物由CaCO3,NaCl,Na2CO3、Na2SO4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向15克樣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固體完全溶解,再向該溶液中依次加入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C點沉淀組成: 。(2)求加入的BaCl2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3)原固體混合物的組成是 。【答案】(1)BaCO3、BaSO4(2)由圖可知,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如下:則碳酸鋇沉淀的質量為9.85g,即沉淀減少的質量為9.85g,所以圖中m=21.5-9.85=11.65,即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11.65g;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如下:即生成9.85g碳酸鋇沉淀,反應的碳酸鈉質量為5.3g,反應的氯化鋇質量為10.4g;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如下:即生成11.65g硫酸鋇沉淀,反應的硫酸鈉質量為7.1g,反應的氯化鋇質量為10.4g;所以加入的BaCl2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0.4%;答:加入的BaCl2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4%;(3)NaCl、Na2CO3、Na2SO4【解析】某固體混合物由CaCO3,NaCl、Na2CO3、Na2SO4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向15克樣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固體完全溶解,碳酸鈣難溶于水,則該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碳酸鈣;再向該溶液中依次加入BaCl2、HCl溶液,由圖可知,先產生21.5g沉淀,氯化鋇過量,后沉淀逐漸溶解并產生2.2g的氣體,稀鹽酸過量,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的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鋇不能和鹽酸反應,則沉淀是碳酸鋇和硫酸鋇,C點時碳酸鋇未反應完。(1)由分析可知,C點時沉淀的組成是:BaCO3、BaSO4;(2)見答案;(3)由以上計算可知,15g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和硫酸鈉的質量和為:5.3+7.1g=12.4g<15g,所以還有氯化鈉的質量為5g-12.4g=2.6g,所以原固體混合物的組成是:NaCl、Na2CO3、Na2SO4。3、銅鎂合金(含鎂1%~3%,其余為銅)具有優異的性能,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金屬 銅 鎂熔點/℃ 1083 650沸點/℃ 2567 1090(1)熔煉銅鎂合金時,需將銅和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熱,使其完全熔化并形成均勻的合金。已知銅和鎂的熔點、沸點如表所示,則熔煉銅鎂合金的溫度至少要達到 ℃。(2)某同學為測定某銅鎂合金中鎂的具體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①操作X的名稱為 。②為確保反應完全,則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是多少?【答案】(1)1083 (2)①. 過濾②. 解:設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為x,則得g答:加入10%稀硫酸溶液的最小質量為98g。【解析】(1)要將銅和鎂完全熔化形成合金,溫度需要達到兩種金屬中熔點較高的金屬的熔點;由表格數據可知,銅的熔點(1083℃)高于鎂的熔點(650℃),所以熔煉銅鎂合金的溫度至少要達到1083℃;(2)①操作X的名稱:從溶液中分離出固體,操作X的名稱為過濾,通過過濾可將不溶性的銅與反應后的溶液分離;②見答案。4、在制作饅頭時,為了使其更加松軟可口,常常會加入一些小蘇打(碳酸氫鈉NaHCO3)作為膨松劑。當小蘇打與面團中的酸性物質(以醋酸CH3COOH為例)反應時,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從而使饅頭在蒸煮過程中膨脹起來。(1)請完成小蘇打與醋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HCO3+CH3COOH=CH3COONa+ +CO2↑(2)在制作面團的過程中可以將小蘇打溶解在少量水中,形成小蘇打溶液。某同學查詢資料發現:用中等濃度(溶質質量分數為1.0%~1.2%)的小蘇打溶液制作的面團發酵和蓬松效果較好。該同學想要配制中等濃度的小蘇打溶液,但是在配制過程中未控制好加入的小蘇打質量,得到的小蘇打溶液濃度未知。現為了確定配制的小蘇打溶液濃度,他取20g該溶液于錐形瓶中,再逐次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醋酸溶液,測出每次錐形瓶中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數據記錄如下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加入醋酸溶液質量/克 10 10 10 10 10反應后溶液總質量/克 29.89 39.78 49.67 59.56 69.56試分析計算下列問題:①該20g小蘇打溶液中碳酸氫鈉完全反應時,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 。②列式計算來判斷該同學配制的小蘇打溶液是否符合他預期的濃度。【答案】(1)H2O (2) ①. 0.44g ②. 不符合【解析】(1)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后鈉原子都是1個,碳原子都是3個,反應前氫原子是5個,反應后應該是3個,反應前氧原子是5個,反應后應該是4個,所以橫線部分化學式為H2O;(2)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20g+10g×5-69.56g=0.44g;②設小蘇打溶液濃度x,x=4.2%>1.2%;答:不符合他預期的濃度。5、燒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0%的NaOH溶液,燒杯中溶液的質量與滴加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1)圖中ab段所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中bc段溶液增加的質量為多少克?(3)圖中點對應的溶液中的離子有哪些?(4)求圖中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HCl+NaOH=NaCl+H2O(2)由圖像可知,與氯化鎂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160.0g-80.0g=80.0g,設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為x,x=5.8g,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圖中bc段溶液增加的質量為:80g-5.8g=74.2g;(3)Na+、Cl-、OH-(4)設c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為y,由HCl+NaOH=NaCl+H2O以及2NaOH+MgCl2=Mg(OH)2↓+2NaCl可得:y=23.4g,則c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9.2%;答:c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9.2%。【解析】向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溶液先與稀鹽酸反應(ab段),然后再與MgCl2反應(bc段)。(1)圖中ab段所對應的反應是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HCl+NaOH=NaCl+H2O;(2)見答案;(3)據圖可知,d點氫氧化鈉過量,素以圖中d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有生成的NaCl和過量的NaOH,對應的離子為:Na+、Cl-、OH-;(4)見答案。6、小科同學用過量的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克碳酸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g 40 40 40 40 40 40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4.4 m 2.2 0 0 0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g 0 0 4 8 8 0根據數據分析解答(發生反應的相關化學方程式:,):(1)m的數值為 。(2)計算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3)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混合溶液中的溶質有 (寫化學式)。【答案】(1)4.4 (2)生成碳酸鈣沉淀的質量為4g+8g+8g=20g,設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是x,x=22.2g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為×100%=22.2%,答: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是22.2%;(3)CaCl2、NaCl【解析】(1)向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時,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再與氯化鈣反應,第1次加入碳酸鈉溶液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說明每40g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只生成2.2g二氧化碳,說明只有20g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所以第2次加入碳酸鈉溶液也生成4.4g二氧化碳,故m=4.4;(2)見答案;(3)向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時,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再與氯化鈣反應,第1、2次加入碳酸鈉溶液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說明每40g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只生成2.2g二氧化碳,說明只有20g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還有20g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4g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而第4次加入40g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生成8g碳酸鈣沉淀,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后氯化鈣有剩余,所以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混合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鈣和氯化鈉,化學式為:CaCl2、NaCl。7、小金對某款“潔廁靈”的有效成分HCl及其含量進行實驗探究。HCl的含量可利用 NaHCO3溶液來測定, 反應方程式為HCl+NaHCO3=NaCl+H2O+CO2↑,潔廁靈中的其他成分均不參與反應。取100克該款“潔廁靈”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 NaHCO3溶液,充分反應后測得溶液總質量與加入 NaHCO3溶液質量如圖。(1)“潔廁靈”不能用于大理石表面清潔的理由是 ;(2)當加入 NaHCO3溶液質量為 時, 潔廁靈中的 HCl恰好反應完;(3)列式計算,該品牌潔廁靈中 HCl的質量分數。【答案】(1)鹽酸能和碳酸鈣反應,使大理石表面被腐蝕;(2)100g (3)由圖像可知,100g該品牌潔廁靈中的稀鹽酸能與100g碳酸氫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100g+100g-191.2g=8.8g;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x=7.3g該品牌潔廁靈中HCl的質量分數為;答:該品牌潔廁靈中HCl的質量分數為7.3%。【解析】(1)潔廁靈的有效成分是HCl,大理石的有效成分是CaCO3,實驗室中用這兩種成分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潔廁靈對大理石有腐蝕性,不可用于清理大理石;(2)由圖像可知,反應后溶液總質量在加入NaHCO3溶液質量為100g時出現拐點,說明當加入NaHCO3溶液質量為100g時,潔廁靈中的HCl恰好反應完;(3)見答案。8、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取和的混合物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滴加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注:與稀鹽酸不能發生反應)。求:(1)混合物中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2)滴加的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設:混合物中的質量x。答:混合物中的質量10g。(2)設:HCl的質量為y。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答: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3)設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z。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2%。【解析】(1)根據圖示可知,100g鹽酸與混合物中碳酸鈣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詳見答案;(2)詳見答案;(3)詳見答案。9、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其主要成分是鋁鎂合金(已知其他雜質不溶于酸也不與稀硫酸反應),為了測定易拉罐鋁鎂合金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小科開展了如圖甲的實驗,實驗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資料:氫氧化鋁是一種白色沉淀,可與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鎂不與氫氧化鈉反應。(1)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2)通過圖中信息計算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多少g?(3)根據實驗數據,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比為 (用mA和mB表示)。【答案】(1)b (2)2b-a-c (3)【解析】稀硫酸和鎂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和鋁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和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和硫酸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硫酸鈉,和氫氧化鋁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1)根據圖示可知,滴入氫氧化鈉溶液a克時,氫氧化鈉與恰好硫酸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鎂、硫酸鋁和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硫酸鎂、硫酸鋁恰好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c克時,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是NaAlO2、硫酸鈉,因此: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是硫酸鈉,化學式為:Na2SO4;(2)據圖可知,硫酸鎂、硫酸鋁恰好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b-a),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將硫酸鋁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c-b),所以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b-a)-(c-b)=2b-a-c;(3)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氫氧化鎂質量是mB,氫氧化鋁質量是mA-mB,該易拉罐中鋁元素質量是(mA-mB)×,鎂元素質量是mB×,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比為{(mA-mB)×}:(mB×)=。10、在研究“酸與堿之間發生的反應”過程中,向裝有200克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49克20%稀硫酸,邊滴邊攪拌,二者剛好完全反應。(1)酸與堿反應的實質是 。(2)計算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查閱資料:已知酚酞溶液的變紅色范圍是pH在8.2~10.0之間。若硫酸滴到溶液顏色剛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請在丙圖畫出此時燒杯中的相關離子的數量柱狀圖(乙圖是反應前燒杯中的離子分布情況)。【答案】(1)酸提供的氫離子和堿提供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 (2)5.7%(3)【解析】(1)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的實質是酸提供的氫離子和堿提供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2)49克20%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質的質量為49g×20%=9.8g;酸堿完全反應后溶液的溶質為硫酸鈉,設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x,x=14.2g;此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5.7%;(3)若硫酸滴到溶液顏色剛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OH-過量(pH在8.2以下),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和氫氧化鈉,鈉離子的數量與硫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數量之和相等,如圖所示:。11、泡騰片廣泛應用于食品、醫療等領域,利用檸檬酸(味酸,化學式可表示為:,相對分子質量為192)和碳酸氫鈉(味咸,化學式為:)做泡騰崩解劑,發生泡騰反應:。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自制泡騰片”項目化學習.為使口感酸且可口,需要準確控制泡騰片中檸檬酸與碳酸氫鈉的質量比,項目組的同學設計如圖甲(夾持裝置已略去)所示實驗測泡騰崩解劑中碳酸氫鈉的含量。(1)圖甲實驗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為 (填序號)。A.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B.打開止水夾 C.通空氣(2)下表是項目組設計的“影響測量結果精確度的誤差分析”的評價量表,根據量表針對圖甲的實驗做出評價,以下改進建議合理的是 。評價指標 評價要素 評價結果 改進建議0☆ 1☆ 2☆ 3☆誤差分析 1.能排除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干擾2.能排除裝置內殘留的干擾3.能排除外界空氣中的干擾4.能排除中混有水蒸氣的干擾A.在稱量前先通一段時間空氣 B.反應結束在裝置C后抽氣一段時間C.在裝置C后增加濃硫酸裝置 D.在裝置B、C之間增加堿石灰裝置(3)為了實驗精確度更高并減少實驗藥品的使用,小寧設計如圖乙所示實驗,通過測量二氧化碳體積來確定碳酸氫鈉的含量。實驗中,打開分液漏斗的閥門發現F裝置并沒有產生氣泡,無法收集到氣體,出現這一問題以下操作不可取的是 。A.塞緊裝置E、F、G的橡皮塞 B.手捂錐形瓶直至觀察到產生氣泡C.將橡皮塞與導管連接處涂上凡士林 D.塞緊導管連接處的橡皮管(4)為了測定樣品中檸檬酸的含量,通過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中和過量的檸檬酸,實驗過程中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直至恰好為7時,記錄下使用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以下是項目組正確實驗后得到的實驗數據,請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出泡騰崩解劑中的檸檬酸和碳酸氫鈉質量配比。裝置中水的體積 裝置E中泡騰液總體積 標準狀態下的密度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溶液的密度 所用溶液體積.【答案】(1)BCA (2)AB或BA (3)B(4)生成的體積=,的質量=。設:泡騰崩解劑中中的質量為,與反應的檸檬酸的質量為,與反應的檸檬酸的質量為。解得: ;氫氧化鈉的質量為6.25mL×1g/mL×1.6%=0.1g,解得:泡騰崩解劑中和的質量配比為:【解析】(1)圖甲實驗操作順序為先打開止水夾,再通空氣,除去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最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則圖甲實驗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為BCA;(2)A、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在稱量前先通一段時間空氣,可以除去錐形瓶內的二氧化碳,該建議合理,符合題意;B、反應結束在裝置C后抽氣一段時間,可以使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該建議合理,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吸收空氣中水蒸氣,不需要在裝置C后增加濃硫酸裝置,該建議不合理,不符合題意;D、堿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在裝置B、C之間增加堿石灰裝置,該建議不合理,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3)實驗中,打開分液漏斗的閥門發現F裝置并沒有產生氣泡,說明裝置漏氣,可塞緊裝置E、F、G的橡皮塞,將橡皮塞與導管連接處涂上凡士林,塞緊導管連接處的橡皮管,則出現這一問題以下操作不可取的是手捂錐形瓶直至觀察到產生氣泡。故選B;(4)見答案。12、小科用過量的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g碳酸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g 40 40 40 40 40 40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4.4 4.4 2.2 0 0 0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g 0 0 5 m 10 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m的數值為 。(2)求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3)如圖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數量,請在圖乙中畫出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的相關離子數量柱狀圖。【答案】(1)10 (2)生成碳酸鈣沉淀的質量為5g+10g+10g=25g,設: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是x。x=27.25g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答: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是27.75%; (3)【解析】(1)向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時,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再與氯化鈣反應,第1、2次加入碳酸鈉溶液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說明每40g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只生成2.2g二氧化碳,說明只有20g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還有20g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5g碳酸鈣沉淀,由于第5次加入碳酸鈉溶液還能生成碳酸鈣沉淀,說明第4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中還有氯化鈣剩余,則第4次加入的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則生成碳酸鈣沉淀的質量為5g×2=10g,故m的數值為10;(2)見答案; (3)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中的氯化氫完全反應,則溶液中的氫離子完全反應,氫離子的數目減小為0,由于一共生成了25g沉淀,第3次只生成5g碳酸鈣沉淀,說明第3次只消耗五分之一的鈣離子,則鈣離子的數目會減小為2格,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鈣和氯化鈉,由于氯化鈣中鈣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比為1:2,則鈣離子結合的氯離子數目共占4格,從而與鈉離子結合的氯離子共6格,由于氯化鈉中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比為1:1,則鈉離子也應該有6格,故相關離子數量如圖所示:。13、小科在一次科學課上將實驗用剩的溶液和溶液共100g一同倒入了廢液缸,老師看到了小科的行為,腦海里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想法:有沒有辦法可以計算出此時廢液缸中溶液和溶液各自的溶質質量分數?老師和小科就這個有趣的問題就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查閱資料發現是一種兩性氫氧化物,既可以和酸性物質反應也可以和堿性物質反應。例如:。可以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根據這個重要的性質,老師和小科共同設計了以下的實驗。向廢液缸中不斷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請同學們幫小科和老師完成以下問題。(1)寫出OA段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求B點時,加入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是;(3)求倒入廢液缸之前原溶液和溶液各自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答案】(1)AlCl3+3NaOH=Al(OH)3↓+3NaCl、MgSO4+2NaOH=Mg(OH)2↓+Na2SO4 (2)氫氧化鎂不溶于過量的強堿,氫氧化鋁溶于過量的強堿;根據圖示可知,氫氧化鎂的質量為11.6g;氫氧化鋁的質量為15.5g-11.6g=3.9g,設消耗氫氧化鈉質量為x,根據3NaOH~Al(OH)3可知,120:78=x:3.9g,解得x=6g;設消耗氫氧化鈉質量為y,根據2NaOH~Mg(OH)2↓可知,80:58=y:11.6g,解得y=16;設消耗氫氧化鈉質量為z,根據Al(OH)3~NaOH可知,78:40=3.9g:z,z=2g,因此共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6g+16g+2g=24g;B點時,加入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是24g÷10%=240g;(3)設溶液中氯化鋁的質量為m,m=6.675g原溶液中氯化鋁的質量分數為×100%=6.675%;設溶液中硫酸鎂的質量為n,n=24g原溶液中MgSO4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4%。【解析】(1)OA段,沉淀質量逐漸增加,發生了氯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的反應,硫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鎂沉淀的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AlCl3+3NaOH=Al(OH)3↓+3NaCl;MgSO4+2NaOH=Mg(OH)2↓+Na2SO4;(2)見答案;(3)見答案。14、科學興趣小組在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甲所示實驗。實驗后將兩支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如圖乙所示),充分反應后靜置一段時間。為探究燒杯內溶液的組成,取適量上層清液,向其中逐滴滴入質量分數為1.71%的氫氧化鋇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1)寫出圖甲試管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據圖像分析可知,靜置后,圖乙燒杯中的陽離子有 。(3)A點時沉淀的成分為 (填化學式)。(4)通過計算求出 B點產生沉淀的質量。【答案】(1)H2SO4+BaCl2= BaSO4↓+2HCl (2)H+、Na+、Cu2(3)BaSO4(4)0.895克【解析】(1)稀硫酸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鹽酸,則圖甲試管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Cl2= BaSO4↓+2HCl。(2)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硫酸鈉,則圖甲試管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4+2NaOH=Cu(OH)2↓+Na2SO4。依據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可知,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氫氧根離子和銅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硫酸根離子、銅離子與氫氧化鋇是同時反應的,但中間出現折點,說明溶液中存在硫酸。所以靜置后,圖乙燒杯中的陽離子有H+、Na+、Cu2。(3)加入氫氧化鋇溶液時,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生成硫酸鋇沉淀,氫氧根離子優先與氫離子反應生成水,所以A點時沉淀的成分為BaSO4。(4)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滴加10.0g氫氧化鋇溶液,只有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沉淀,設10.0g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x。,x=0.233g,則加入30.0g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0.233g×3=0.699g。加入30.0g氫氧化鋇溶液,前10.0g氫氧根與酸反應,后20.0g氫氧根與與銅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設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質量為y。,y=0196g則B點產生沉淀的質量為:0.699g+0.196g=0.895g。15、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請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過程所發生的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是多少克?(寫出解答過程)(3)d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有 。【答案】(1)復分解反應(2)硫酸鋇不能和鹽酸反應,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沉淀減少的質量為碳酸鋇的質量,由圖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0.88g;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鋇的質量為x,x=3.94g,則硫酸鋇的質量為:6.27g-3.94g=2.33g;設原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是y,y=1.42g,答:原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是1.42g(3)氯化鈉、氯化鋇、氯化氫【解析】(1)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所以0a段沉淀質量不斷增加,ab段沉淀質量不變,說明Na2CO3、Na2SO4已經完全反應,此時氯化鋇過量,b點開始加入鹽酸,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綜上所述,實驗過程所發生的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復分解反應;(2)見答案;(3)由(1)的分析可知,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生成的氯化鈉和過量的氯化鋇,加入鹽酸后,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d點時鹽酸過量,所以d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鈉、氯化鋇、氯化氫。16、將混有氯化鈉的碳酸鈉固體樣品12.9g完全溶于水中形成90g溶液,再將75g氯化鈣溶液分5次加入到該溶液中,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序號 1 2 3 4 5氯化鈣溶液質量(g) 15 15 15 15 15沉淀總質量(g) 3 6 m 10 10(1)表格中m的值為 。(2)氯化鈣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請計算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4)在圖中畫出上述過程中氯化鈉質量隨加入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的變化曲線。【答案】(1)9 (2)22.2% (3)根據生成的沉淀的質量,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計算出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氯化鈉的質量及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設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為y,x=10.6gy=11.7g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100%≈81.5%;答: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81.5%。(4)【解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每加入15g氯化鈣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為3g,第4次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0g,故第3次加入氯化鈣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質量為3g×3=9g,故m的值為9;(2)由圖中的數據可知,15g氯化鈣溶液完全反應生成沉淀的質量為3g;設氯化鈣溶液的質量分數為z,z=22.2%;(3)見答案;(4)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為13g-10.6g=2.4g,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為11.7g,故最終氯化鈉的質量為2.4g+11.7g=14.1g,每加入15g氯化鈣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為3g,則生成1g沉淀所需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為5g,故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為15g×3+5g=50g,據此可得出:。17、小龍模擬工業制備硫酸鎂晶體,將碳酸鎂礦石(主要成分是難溶于水的碳酸鎂,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和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了含有硫酸的硫酸鎂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溶質質量分數,小龍進行了如下實驗:取2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克氫氧化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溶液的質量/克 40 40 40 40 40 40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克 140 180 217.1 251.3 285.5 325.5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克 0 0 2.9 m 5.8 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m的數值為 。(2)求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溶質質量分數。(3)如圖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數量,請在圖乙中畫出第3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的相關離子數量柱狀圖。【答案】(1)5.8 (2)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為2.9g+5.8g+5.8g=14.5g,設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質量是x。x=30g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溶質質量分數15%。(3)【解析】(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4次產生沉淀的質量為217.1g+40g-251.3g=5.8g,則m的數值為5.8;(2)見答案;(3)混合液中有硫酸,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硫酸先和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表格中第3次出現沉淀,說明硫酸已反應完,即沒有氫離子,圖乙中氫離子為0,第3次只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則硫酸根離子個數不受影響,圖乙中保持不變,第3、4、5次都有沉淀產生,由于一共生成了14.5g沉淀,第3次只生成2.9g氫氧化鎂沉淀,說明第3次只將的鎂離子轉化為沉淀,圖甲中有5格,則圖乙中鎂離子為4格,設鈉離子的格數為x,根據溶液中離子電荷守恒,4×(+2)+10×(-2)+x=0,則x=12,即鈉離子為12格,故相關離子數量如圖所示:。18、科學興趣小組在稀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00g10%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隨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1)配制200g10%的NaOH溶液,需NaOH固體 g。(2)從離子角度分析,a→b段發生的化學反應的實質是 。(3)在圖丙中畫出沉淀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關系圖。(先寫出計算過程,再作圖)【答案】(1)20 (2)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H++OH﹣=H2O)(3)由圖可知,與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為40g,設生成氫氧化鐵的質量為x。x=10.6g所以沉淀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關系圖為。【解析】(1)配制200g10%的NaOH溶液,需NaOH固體的質量為200g×10%=20g;(2)稀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00g10%的NaOH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再和氯化鐵反應,a→b段發生的化學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H++OH﹣=H2O);(3)見答案。鞏固練習1.(2025·臨平模擬)“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綠色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CH3OH)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的技術。目前我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已經投產運行,該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氣、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制取甲醇(理論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轉移至甲醇中)三個基本單元構成。請回答:(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A.該液體燃料含有的主要成分為氫氣、甲醇B.該項目最終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實現“人工光合作用”C.“液態陽光”項目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碳排放及氣候變化問題D.甲醇、二氧化碳都屬于有機物(2)可用NaOH溶液實現“碳捕獲”,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從理論上計算,合成16噸甲醇(CH3OH)能吸收多少噸二氧化碳 【答案】(1)B(2)(3)解:設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44 32x16噸.x=22噸答:能吸收22噸二氧化碳。【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3)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設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找出二氧化碳與甲醇的相對分子質量,利用比例關系列方程求解。(2)根據化學反應式的書寫原則。(3)先寫出二氧化碳和氫氣制取甲醇的化學方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設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找出二氧化碳與甲醇的相對分子質量,利用比例關系列方程求解。【解答】(1)A、“液態陽光” 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氫氣是中間產物,并非液體燃料主要成分,所以 A 錯誤。B、該項目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再通過一系列反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甲醇,最終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類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實現了 “人工光合作用” ,B 正確。C、“液態陽光” 項目可消耗二氧化碳,但目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碳排放及氣候變化問題,C 錯誤。D、甲醇是有機物,二氧化碳雖含碳元素,但性質與無機物類似,屬于無機物,D 錯誤。故答案為:B。(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2.(2025七下·長興期中)清明時節長興人有包“青團”的習俗,“青團”制作時通常往精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已知艾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化學式為C15HxO2),其藥用價值非常高。(1)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ㄌ钭詈喺麛当龋?。(2)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22,請計算出化學式中的x= 。(3)111克黃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多少克?(列式計算)【答案】(1)45:8(2)10(3)解:111g黃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2)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 (1)根據化學式 C15HxO2 可知,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6×2)=45:8;(2)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22,則有:12×15+x+16×2=222,解得:x=10。3.(2025·舟山模擬)某工廠生產的NaCl產品中含有雜質MgCl2,化學興趣小組取100g樣品完全溶解于313.6g水中,向該溶液中分5次加入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每次30g,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g 30 30 30 30 30累計生成沉淀的質量/g 2.9 5.8 8.7 11.6 11.6請完成下列各題:(1)第 次恰好完全反應。(2)樣品中MgCl2的質量是 g。(3)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規范的計算過程)【答案】(1)4(2)19(3)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y=23.4g反應后溶質的質量=100g-19g+23.4g=104.4g反應后溶液的質量=100g+313.6g+4×30g-11.6g=522g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不再產生新的沉淀,說明反應已完全。(2)根據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化鎂的質量。(3)根據方程式計算反應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注意原溶液中也含有氯化鈉,兩者之和為反應后溶質的質量。【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第5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沉淀點的質量沒有增多,說明第4次實驗時溶液中的氯化鎂已經完全反應。(2)解:設氯化鎂的質量為x。x=19g。4.(2025·溫嶺模擬)蝦皮是一種叫毛蝦的小蝦曬干而成的食品,碳酸鈣是蝦皮中主要的含鈣成分。某實驗小組為測定蝦皮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100克粉碎后的蝦皮樣品,用如圖裝置與過量鹽酸充分反應(蝦皮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測得的數據見下表:時間/分 0 2 4 6 8 10電子秤示數/克 200 199.6 199.3 199.1 198.9 198.9(1)進食蝦皮可以補鈣,這里的鈣指的是 (選填“原子”、“離子”或“元素”)。(2)蝦皮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3)本實驗中,下列情況會導致蝦皮中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結果偏小的有____。A.蝦皮未曬干B.反應結束后部分二氧化碳滯留在錐形瓶中C.鹽酸溶液質量分數過大【答案】(1)元素(2)解:設蝦皮樣品中碳酸鈣質量為x100 44x 1.1g(3)A;B【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元素的概念;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一般題中涉及到含有xx,指的都是元素。(2)裝置反應前后的質量差即為二氧化碳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碳酸鈣的質量,再由溶質質量分數公式求解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偏低,可能是因為碳酸鈣測量值偏小,也可能是樣品的質量偏大。【解答】(1)補鈣的鈣指的是鈣元素。(3)由(2)可知,是通過二氧化碳的質量經方程式計算碳酸鈣的質量的。A、蝦皮沒有曬干,蝦皮的總質量偏大,但碳酸鈣的質量準確,可知會導致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偏小,故A正確;B、二氧化碳滯留在錐形瓶內,會導致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小,則碳酸鈣的含量偏小,質量分數偏小,故B正確;C、鹽酸的質量分數過大,部分氯化氫氣體揮發,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碳酸鈣的質量偏大,質量分數將偏大,故C錯誤。給答案為:AB。5.(2025·義烏模擬) 磷酸(H3PO4)、亞磷酸(H3PO3)、次磷酸(H3PO2) 都是重要的化工產品。(1)磷酸、亞磷酸、次磷酸都屬于酸,因為它們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都是 ?。?br/>(2)三種含磷酸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已知:—OH代表羥基,如磷酸有3個羥基。非羥基氧個數與總氧個數比越高,酸性越強。則下列三種含磷酸在其他相同條件下酸性最強的是 ??;(3)磷酸銨是一種常見的化肥,制取它的主要反應是: 實驗室要制取磷酸銨2.98克,至少需要10%的磷酸溶液多少克 【答案】(1)H+(2)次磷酸(3)解:設需要磷酸的質量為x。+ =+398 149x 2.98g,解得x=1.96g.10%的磷酸溶液的質量為。【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堿的概念【解析】【分析】(1)酸:電離時陽離子只有氫離子的化合物。(2)根據題中的提示“非羥基氧個數與總氧個數比越高,酸性越強“進行判斷。(3)根據方程式計算磷酸的質量,再由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求得溶液的質量。【解答】(1)三種物質在電離時陽離子只有氫離子,屬于都屬于酸。(2)由“非羥基氧個數與總氧個數比越高,酸性越強“可知,酸性最強的是次磷酸。6.(2025·樂清模擬)2025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神州二十號載人航天器,航天艙內碳氧循環問題受到關注。(1)使用半導體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有機物,該技術模擬了植物的 (填寫一種生理作用)。(2)太空艙中液氧罐作為備用氣源。氧氣通過加壓成為液態氧,此過程中氧氣的物態變化為 。(3)如圖為兩種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案,結合以下圖表信息回答問題:表:兩種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案比較方案序號 原理 吸收效率 能否重復利用 配備設施一 氫氧化鋰吸收 75%—92% 否 無二 過氧化鈉吸收 56% 否 額外溫控系統①氫氧化鋰和氫氧化鈉性質相似,則氫氧化鋰(LiOH)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說明選擇方案一的理由: 。 (寫出兩點)(4)方案二可用于航天器應急產氧,化學方程式為: 則每吸收二氧化碳8.8千克,理論上能產出氧氣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光合作用(2)液化(3);氫氧化鋰吸附效率高;不需要額外溫控系統;過氧化鈉吸附放出大量熱,反應較危險;過氧化鈉吸收需配備溫控系統,增加了航天器耗能;雖然氫氧化鋰不可再生,但是任務時間相對較短,對藥品的量要求不大等(4)解:設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得 x=3.2kg【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液化及液化現象;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題中物質轉化過程和光合作用相同。(2)氧氣通過加壓成為液態氧,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為液化過程。(3)根據堿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的方程式進行判斷。(4)根據方程式結合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計算。【解答】(1)該過程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與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相同。(2)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3)①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鋰和氫氧化鈉性質相似,可知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方程式為:。②由表中信息可知,方案一氫氧化鋰吸收效率高且不需要額外的設施,可知一更合理。7.(2025·椒江模擬)牡蠣,又名蠔,蠔殼中含有大量碳酸鈣(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小科為測定蠔殼中碳酸鈣的含量,取11克搞碎的蠔殼置于燒杯中,分批次加入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每次加入鹽酸充分反應后,測量燒杯中剩余物質的總質量(忽略過程中 H2O的蒸發和HCl的揮發),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次數 1 2 3 4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克 20 20 20 20充分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克 29.24 47.48 66.60 86.60(1)稀鹽酸分批次加入的目的是____(填字母)。A.逐漸接近反應的終點,避免加入過多的試劑造成浪費B.增大氣體產生的速度,節約時間(2)請計算蠔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3)廢棄蠔殼可資源化利用,如高溫煅燒蠔殼生產生石灰,發生如下反應:(其它成分不發生反應)。小科取一定量的蠔殼樣品,高溫煅燒30分鐘,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逐滴加入稀鹽酸,測量并繪得如圖所示的曲線。若煅燒時間改為15分鐘,其它條件和操作均相同,請在答題紙上畫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答案】(1)A(2)解: ,設蠔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則得x=90.9%答:蠔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90.9%。(3)【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分批加入鹽酸可以減小稀鹽酸的用量,減小藥品的使用。(2)第四次添加稀鹽酸,溶液增重的質量等于稀鹽酸溶液的質量,說明碳酸鈣在第三次已完全反應,所以根據第三組實驗數據結合方程式進行計算。(3)氧化鈣也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沒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由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得到。【解答】(1)實驗目的是探究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需要將碳酸鈣完全反應,分批次加入鹽酸,可以避免加入過量的鹽酸造成浪費。故答案為:A。(3)煅燒時間變短,有更多的碳酸鈣沒有被分解,可知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將增多;同理,碳酸鈣分解的少,產生的氧化鈣少,所以添加質量減少的稀鹽酸就會有氣泡產生,如圖所示。8.(2025·龍港模擬)西瓜霜的使用歷史悠久,傳統的西瓜霜炮制方法如下圖所示。(1)炮制過程中需要選取新鮮的西瓜切塊,西瓜常用種子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選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2)將芒硝與西瓜混合于陶罐內密封并置于陰涼處,罐內的溶液滲出罐外,此過程中的罐體相當于過濾過程中所使用的 。(3)溶液滲出罐外后水分蒸發形成了西瓜霜附著在罐外壁,若將西瓜霜當作一種溶質,滲出的溶液質量為2千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5%,則可以得到 千克的西瓜霜。(4)芒硝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常含少量氯化鈉,為了測定芒硝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將20克芒硝樣品配成溶液,向其滴入氯化鋇溶液,最終得到的沉淀質量為23.3克。求該樣品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 【答案】(1)有性生殖(2)濾紙(3)0.3(4)設硫酸鈉的質量為xNa2SO4+ BaCl2 ══BaSO4↓+2NaCl142 233 x 23.3g 解得 x=14.2g【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經過兩性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2)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3)根據溶質質量等于溶液質量與溶質質量分數的乘積進行計算。(4)根據方程式進行計算,沉淀為硫酸鋇。【解答】(1)種子中的胚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可知通過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2)液體滲出而固體留在罐內,該構成相當于過濾,可知罐體相當于濾紙。(3)西瓜霜的質量。9.(2025·拱墅模擬) 某市售蛋殼類果蔬清洗鹽產品標簽部分內容如下:(1)瓜果表面的果蠟中含有石蠟,根據石蠟的物理性質及清洗鹽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推測,該清洗鹽能除果蠟的可能原因是 。 (寫出1點)(2)甲胺磷和氧化樂果兩種殺蟲劑呈酸性,清洗鹽能去除甲胺磷和氧化樂果兩種殺蟲劑的可能原因是 。 (寫出1點)(3)蛋殼提取物中的氧化鈣是由蛋殼中的碳酸鈣高溫煅燒獲得的,若蛋殼含碳酸鈣90%,則制取28克氧化鈣至少需要蛋殼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清洗鹽使用過程中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熱量使果蠟熔化;碳酸鈣難溶于水,揉搓時可作摩擦劑去除果蠟(2)清洗鹽中原有的氫氧化鈣,以及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鈣,顯堿性,能與酸性的甲胺磷和氧化樂果發生化學反應(3)解:設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x=50克m蛋殼=50g/90%=55.6克答:至少需要蛋殼55.6克【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物質的物理性質與除雜原理:石蠟熔點相對較低,氧化鈣與水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可能使石蠟熔化;碳酸鈣難溶于水,在揉搓過程中可起到摩擦作用,從而幫助去除果蠟。(2)酸堿中和反應原理:氫氧化鈣是堿,具有堿性,氧化鈣與水反應也會生成氫氧化鈣。酸性的甲胺磷和氧化樂果能與堿性的氫氧化鈣發生中和反應,從而被去除。(3)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關系,由氧化鈣的質量可計算出所需碳酸鈣的質量,再結合蛋殼中碳酸鈣的含量,進一步計算出所需蛋殼的質量。【解答】(1)清洗鹽中含有氧化鈣,氧化鈣與水反應會放出熱量,石蠟熔點較低,果蠟可能因受熱熔化,從而易于被去除;同時,清洗鹽中含有的碳酸鈣難溶于水,在揉搓瓜果時,碳酸鈣可作為摩擦劑,通過摩擦作用去除果蠟。(2)清洗鹽成分中有氫氧化鈣,且氧化鈣與水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鈣。甲胺磷和氧化樂果兩種殺蟲劑呈酸性,根據酸堿中和反應原理,堿性的氫氧化鈣能與酸性的甲胺磷和氧化樂果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其去除。10.(2025·嘉興模擬) 工業上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在鋁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從而起到耐腐蝕的作用。某機構為測定氧化鋁含量,取一塊5.5g的鋁材,用300 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與之反應,產生氫氣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已知(1)該稀鹽酸中含有溶質 HCl 克(2)工業中要求鋁材中氧化鋁含量必須低于1%,根據圖像計算并判斷是否達標。(3)檢測員發現,0-t1時間段無氣泡產生,原因是 。【答案】(1)30(2)解:設鋁的質量為x54 6x 0.6克x=5.4克Al%=5.4/5.5=98.2% ∴不符合要求(3)鹽酸只與表面氧化鋁反應,無氣體產生【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2)根據氫氣的質量通過方程式計算鋁的質量,再與樣品的質量相除求得質量分數。(3)氧化物與金屬單質與酸混合時,酸先與氧化物反應。【解答】(1)稀鹽酸中含有溶質HCl的質量。(3)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剛加入的稀鹽酸先與氧化鋁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沒有氣體產生,所以0-t1時間段無氣泡產生。11.(2025·杭州模擬)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水垢中,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溶液中(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不產生,同時測量3分鐘內溶液增加的質量,結果如表所示:時間/s 0 30 60 90 120 150 180增加的質量/g 0 30 50 60 66 66 66試回答下列問題:(1)請在坐標紙上,以反應時間為橫坐標,以產生氣體的質量為縱坐標,畫出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2)從表中可以看出,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最多是 。(3)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案】(1)(2)66(3)設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150g則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00%=75%答: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2)根據表中提供的數據可以判斷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3)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計算碳酸鈣的質量,進一步可以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200g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最多是 66g,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2)從表中可以看出,200g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最多是 66g。12.(2025·湖州模擬)某實驗小組為測定食鹽樣品(含氯化鈣雜質)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實驗:將80克食鹽樣品平均分成4份,分別加入4個燒杯中,各加入80克水溶解后,向每組中加入不同質量的相同濃度的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生成的沉淀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組數 二 三 四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克 10 20 30 40產生的沉淀質量/克 0.8 1.6 2.0 2.0(1)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中氯化鈣被完全反應的組有 。(2)計算該食鹽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3)計算第三組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答案】(1)三、四(2)解:設氯化鈣的質量為xNa2CO3+ = 2NaCl+ 111 100 x 2.0,解得x=2.22g,則氯化鈉的質量為:20g-2.22g=17.78g。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3)解:設反應產生的氯化鈉的質量為yNa2CO3+ = 2NaCl+ 117 100 y 2.0,解得y=2.34g,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每次實驗都是在前一次實驗的基礎上多加10g溶液,沉淀的變化量相同,說明所加試劑完全反應,沉淀變化量偏少,則原溶液中的溶質完全反應。(2)根據方程式計算氯化鈣的質量,樣品的質量減去氯化鈣的質量即可求得氯化鈉的質量。(3)反應后的氯化鈉來自于樣品和反應,反應后的溶液質量等于所加物質質量之和減去沉淀的質量。【解答】(1)由實驗一和二可知,每加入10g碳酸鈉溶液,會產生0.8g沉淀,理論上第三次實驗產生的沉淀為2.4g,而實際只有2.0g,說明氯化鈣已經完全反應,所以氯化鈣被完全反應的組有:實驗三和四。13.(2025·富陽模擬)石頭紙是一種將磨成粉末的碳酸鈣與一定量的樹脂、顏料混合,經特殊工藝加工制成的新型紙張。某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石頭紙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先將10g樣品放入質量為50g的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如圖所示)。反應過程中測得滴加稀鹽酸的總質量與充分反應后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的數據如表所示。(假設該石頭紙中其余物質不溶解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加入稀鹽酸的總質量/g 0 10 25 35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g 60.00 69.12 82.8 92.36回答下列問題:(1)10g該石頭紙樣品與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產生二氧化碳的總質量是 g.(2)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3)這種測定方法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1條)。【答案】(1)2.64g(2)設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100 4410gx 2.64gx=60%答: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60%(3)稀鹽酸中的氯化氫揮發導致裝置減少的質量(即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從而使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偏大(寫出影響二氧化碳質量均給分)【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氣體會從體系中逸出,所以用總質量減去最終剩余物體的質量即為二氧化碳的質量。(2)根據(1)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質量由方程式計算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碳酸鈣點的質量由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而來,所以誤差分析也應從二氧化碳的質量入手。【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二氧化碳的總質量為:m=60g+35g-92.36=2.64g。(3)實驗通過質量差來表示二氧化碳的質量,從而計算得到碳酸鈣的質量,反應過程中部分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會隨著二氧化碳氣體一起逸出,會導致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從而導致誤差。14.(2025·臺州模擬)銅鎂合金(含鎂1%~3%,其余為銅)具有優異的性能,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1)熔煉銅鎂合金時,需將銅和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熱,使其完全熔化并形成均勻的合金。已知銅和鎂的熔點、沸點如表所示,則熔煉銅鎂合金的溫度至少要達到 ℃。(2)某同學為測定某銅鎂合金中鎂的具體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金屬 鋼 鎂熔點/℃ 1083 650沸點/℃ 2567 1090①操作X的名稱為 。②為確保反應完全,則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是多少 【答案】(1)1083(2)過濾;98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合金與合金的性質【解析】【分析】(1)合金是由多種金屬混合熔化而成,要使銅和鎂都熔化形成合金,溫度需達到或超過二者中熔點較高的金屬的熔點,通過比較銅和鎂的熔點來確定熔煉溫度。(2)①操作X是將固體(銅)和液體(混合液)分離,根據常見的物質分離操作方法來判斷。②要計算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需先確定合金中鎂的最大含量,再根據鎂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解答】(1)銅的熔點是1083 ℃ ,鎂的熔點是650 ℃ ,要使銅和鎂都熔化形成均勻的合金,熔煉銅鎂合金的溫度至少要達到1083 ℃ 。(2)①操作X是將固體銅和混合液分離,這種將不溶性固體和液體分離的操作名稱為過濾 。②銅鎂合金中鎂含量最高為3%,80g銅鎂合金中鎂的最大質量為80g×3%=2.4g 。設與2.4g鎂完全反應需要10%稀硫酸的質量為x 。鎂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 H2SO4=MgSO4+ H2↑24 982.4g x×10%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x=98g,即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是98g 。15.小科用過量的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g碳酸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 1 次 第 2 次 第3 次 第4次 第5 次 第 6 次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g 40 40 40 40 40 40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4.4 4.4 2.2 0 0 0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g 0 0 5 m 10 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 m的數值為 。(2)求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 (3)如圖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數量,請在圖乙中畫出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的相關離子數量柱狀圖 。【答案】(1)10(2)生成碳酸鈣沉淀的質量為5g+10g+10g=25g,設: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是x。;解得:x=27.25g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答: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是27.75%(3)【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再與氯化鈣反應,再結合題中數據來分析解答;(2)根據表中的數據,結合化學方程式先求得氯化鈣的質量,然后進一步分析解答;(3)根據反應的情況進行分析。【解答】 (1)向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時,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再與氯化鈣反應,第1、2次加入碳酸鈉溶液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說明每40g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只生成2.2g二氧化碳,說明只有20g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還有20g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5g碳酸鈣沉淀,由于第5次加入碳酸鈉溶液還能生成碳酸鈣沉淀,說明第4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中還有氯化鈣剩余,則第4次加入的碳酸鈉溶液完全反應,則生成碳酸鈣沉淀的質量為5g×2=10g,故m的數值為10;(3)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中的氯化氫完全反應,則溶液中的氫離子完全反應,氫離子的數目減小為0,由于一共生成了25g沉淀,第3次只生成5g碳酸鈣沉淀,說明第3次只消耗五分之一的鈣離子,則鈣離子的數目會減小為2格,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鈣和氯化鈉,由于氯化鈣中鈣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比為1:2,則鈣離子結合的氯離子數目共占4格,從而與鈉離子結合的氯離子共6格,由于氯化鈉中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比為1:1,則鈉離子也應該有6格,故相關離子數量如圖所示: 16.食品包裝袋內常放入鐵粉作“雙吸劑”,有防止食品變潮等多種功能。小科同學對此產生了興趣。他拆開一包已經使用過的“雙吸劑”(其中鐵粉表面已生銹),分成等質量的六份,分別加入稀硫酸。反應后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取樣品質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31.0取稀硫酸質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產生氣體質量/g 0 a 0.1 0.3 0.5 0.6(1)根據題意,“雙吸劑”能吸收 。(2)表格中的a的值為 。(3)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精確到0.1%)【答案】(1)水和氧氣(2)0(3)解:第6次只增加0.1g氫氣,說明鐵已被消耗完,最后產生氫氣0.6g;設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為x,Fe+H2SO4=FeSO4+H2↑56 2x 0.6g;解得:x=16.8g;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鐵粉主要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使食物保鮮,所以也稱“雙吸劑”來分析解答;(2)根據第4次和第5次可以看出每30.0g稀硫酸可以產生0.2g氫氣,第3次加入30.0g稀硫酸只產生了0.1g氫氣,說明第2次加入30.0g稀硫酸沒有產生氫氣來分析解答;(3)根據氫氣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求出鐵的質量,進而求出鐵的質量分數即可。【解答】 (1)鐵粉主要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使食物保鮮,所以也稱“雙吸劑”,則“雙吸劑”能吸收水分,還能吸收氧氣;(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第1次加入30.0g稀硫酸沒有產生氫氣,原因是鐵銹和稀硫酸反應,從第4次和第5次可以看出每30.0g稀硫酸可以產生0.2g氫氣,第3次加入30.0g稀硫酸只產生了0.1g氫氣,說明第2次加入30.0g稀硫酸沒有產生氫氣,則表格中的a的值為0;17.(2025·衢州模擬)某生態農場通過太陽能溫室種植蔬菜,利用沼氣池處理有機廢棄物。溫室的太陽能板面積為 ,其光電轉換效率為20%。(1)太陽能板發電時將電磁能(光能)轉化為 。(2)硝酸鉀 屬于 肥,能為蔬菜提供營養?,F配置100千克2%的硝酸鉀溶液,需要固體硝酸鉀 千克。(3)農場利用沼氣池處理蔬菜殘葉和動物糞便,產生的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作為燃料。為了測定沼氣中甲烷的質量分數,抽取6.4克沼氣,完全燃燒后收集到二氧化碳8.8克(假定二氧化碳全部來自甲烷的燃燒)。請計算該沼氣中甲烷的質量分數。【答案】(1)電能(2)復合;2(3)解: 設6.4克沼氣中 CH4的質量為x16 44x 8.8克x=3.2克CH4%=3.2克/6.4克×100%=50%答:沼氣中甲烷的質量分數為50%【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太發電時獲得的能量為電能。(2)肥料有:磷肥、鉀肥、氮肥和復合肥。(3)根據方程式計算甲烷的質量,再由甲烷的質量除以沼氣的質量即可得出甲烷的質量分數。【解答】(1)太陽能板發電是消耗太陽能,得到電能,可知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2)硝酸鉀中含有鉀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固體硝酸鉀的質量。18.(2025·義烏模擬)燒杯中盛有和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0%的溶液,燒杯中溶液的質量與滴加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1)圖中ab段所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中bc段溶液增加的質量為多少克?(3)圖中點對應的溶液中的離子有哪些?(4)求圖中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HCl+NaOH=NaCl+H2O(2)由圖像可知,與氯化鎂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160.0g-80.0g=80.0g,設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為x,x=5.8g,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圖中bc段溶液增加的質量為:80g-5.8g=74.2g;(3)Na+、Cl-、OH-(4)設c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為y,由HCl+NaOH=NaCl+H2O以及2NaOH+MgCl2=Mg(OH)2↓+2NaCl可得:y=23.4g,則c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9.2%;答:c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9.2%。【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19.(2025·浙江會考)社會實踐活動中,課外興趣小組對某鋼鐵廠的鐵礦石樣品和鋼樣進行實驗、分析、計算,了解了該鋼鐵廠生產原料、產品的相關信息。下面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幫助計算回答: 取該廠的某鋼樣粉末28.36 g(假設只含Fe和C),在氧氣流中充分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 g白色沉淀。(1)計算此鋼樣粉末中鐵和碳的質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質量的鋼樣粉末分別加到50 g質量分數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標準狀況下,2 g H2的體積為22.4 L)實驗序號 Ⅰ Ⅱ Ⅲ加入鋼樣粉末的質量 / g 2.836 5.672 8.508生成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 L 1.12 2.24 2.80請根據表中數據計算硫酸中H2SO4的質量分數 。(3)若在實驗Ⅱ中繼續加入m g鋼樣粉末,計算反應結束后剩余的固體質量為多少 (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答案】700 : 9;24.5%;當m>1.418 g, 剩余固體質量為:(m―1.328) g;當 m≤1.418 g,剩余固體質量為:(5.672 + m)×【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20.(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X為氧化亞鐵與氧化銅的混合物,取兩份等質量的X樣品進行下列實驗:已知所得固體D質量為16g,溶液E中含有鹽酸和一種鹽,氣體F在標準狀況下的質量為0.5g。試計算:(1)取用的每份X中氧化亞鐵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 ?。?br/>(2)取用的每份X中鐵與氧的原子個數比為 。【答案】(1)(2)【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鐵與鹽酸反應、鐵與硫酸銅反應計算。【解答】(1)D的質量是Fe和溶液反應生成的Cu和CO還原氧化銅生成的Cu的總質量,即兩份X樣品中銅元素的總質量。所以,每份樣品中銅元素的質量為8g,每份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為:;設與鹽酸反應的鐵的質量為x,,設與反應的鐵的質量為y,,每份X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為:;每份X樣品中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因此,每份X樣品中氧化亞鐵和氧化銅的質量比為:;(2)氧化亞鐵和氧化銅的“分子”個數比為,故每份X中的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D的質量是Fe和溶液反應生成的Cu和CO還原氧化銅生成的Cu的總質量,即兩份X樣品中銅元素的總質量。所以,每份樣品中銅元素的質量為8g,每份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為:;設與鹽酸反應的鐵的質量為x,,設與反應的鐵的質量為y,,每份X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為:;每份X樣品中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因此,每份X樣品中氧化亞鐵和氧化銅的質量比為:;(2)氧化亞鐵和氧化銅的“分子”個數比為,故每份X中的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為。21.(2025·浙江會考)將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微熱至氧化銅全部溶解,生成藍色溶液。在藍色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除不盡保留一位小數,不考慮損耗)求(1)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多少?(2)當m取何值時,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簡述理由。(3)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答案】(1)生成Cu的質量為。答: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8g;(2)當m≥8g時,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鐵粉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3)解法一:設:與10g氧化銅反應需硫酸質量為x,同時生成硫酸銅的質量為z。由題意:氧化銅全部溶解,則設:與硫酸銅反應用去的鐵粉為由于鐵在這一步只反應掉7g,銅生成8g,固體質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應的鐵的質量就是1g這樣就可以使固體質量前后不反生變化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4%。解法二:最后固體中有8g銅,則參加反應的鐵也是8g,反應后鐵都變成了硫酸亞鐵,則有:所加稀硫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4%。【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2)要使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需滿足鐵粉既與硫酸銅反應又與硫酸反應,因此所加入鐵粉質量需大于等于二者反應所需鐵粉的質量.(3)根據題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mg,由于鐵粉置換硫酸銅后所得固體質量增加,可判斷有部分鐵粉與稀硫酸反應才能出現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不變,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與氧化銅反應一部分與鐵粉反應,計算出與鐵粉反應硫酸的質量則需要先求得反應所耗鐵粉的質量,利用金屬粉末變化前后質量相等,由生成銅的質量分析計算與硫酸反應的鐵粉質量;【解答】(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生成Cu的質量為。答: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8g;(2)當時,理由:鐵除了和硫酸銅反應轉換出銅外,還有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反應掉鐵粉的質量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得到的固體物質仍然是m克。(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見答案;(2)當時,理由:鐵除了和硫酸銅反應轉換出銅外,還有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反應掉鐵粉的質量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得到的固體物質仍然是m克。(3)見答案。22.(2025·浙江會考)小意和小思同學對化學計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們解答一道計算題的實錄。請你一起參與研究并完成相關問題。(計算結果精確到0.01)【題目】已知:,將10g氯酸鉀和2g二氧化錳混合后放入試管中加熱,收集所需量的氧氣后,停止加熱讓試管冷卻,稱得試管內剩余固體的質量為7.2g。求生成氯化鉀的質量。(1)小意很快得到是 (填化學式)的質量。(2)進而求出KCl的質量,請你簡單寫出小意計算KCl的質量的過程 。(3)小思依據計算的結果發現題目數據有問題。請你通過簡單的計算,論證他的發現 。(4)如何才能更正該題呢?小意和小思認為有許多方法,例如將題目中“10g氯酸鉀”改為“氯酸鉀”,其他物質的質量不變,則a的取值范圍是 。【答案】(1)O2(2)設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x,x=7.45g(3)所剩固體的質量=7.45g+2g=9.45g>7.2g,所以題目數據有錯誤(合理即可)(4)5.2g<a≤8.55g【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因為化學反應中生成的氣體逸出,故生成氧氣的質量=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根據氯酸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和生成氧氣的質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計算出生成氯化鉀的質量;(2)剩余固體的質量=生成氯化鉀的質量+二氧化錳的質量(催化劑不參與反應);【解答】(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氧氣不是固體,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0g+2g-7.2g=4.8g,故填:O2;(4)①如果完全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為7.2g,則氯酸鉀質量為y,y=8.55g;②假設氯酸鉀沒有完全反應,則其質量為:7.2g-2g=5.2g;由于氯酸鉀一定會分解,只是分解完全與否的問題,所以氯酸鉀質量一定大于5.2g,故a的取值范圍是:5.2g<a≤8.55g。(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氧氣不是固體,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0g+2g-7.2g=4.8g,故填:O2;(2)見答案;(3)見答案;(4)①如果完全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為7.2g,則氯酸鉀質量為y,y=8.55g;②假設氯酸鉀沒有完全反應,則其質量為:7.2g-2g=5.2g;由于氯酸鉀一定會分解,只是分解完全與否的問題,所以氯酸鉀質量一定大于5.2g,故a的取值范圍是:5.2g<a≤8.55g。23.(2025·浙江會考)杭白菊、曬紅煙是著名的農產品,享譽海內外。在培育、種植時常用草木灰作基肥(其有效成分是)。某興趣小組為了測定草木灰中的含量,取草木灰7.5g,逐滴加入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消耗稀鹽酸45g,過濾除去雜質,得到溶液45.5g(假設草木灰中除外,其他物質均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試分析、計算:(1)施用草木灰主要是給植物補充 元素,如果缺乏這種元素,植物表現出的癥狀主要有 。(填序號)①植株矮小,葉色發黃 ②葉色暗綠帶紅 ③植株矮小,葉有褐斑 ④只開花不結果 ⑤生長旺盛,莖桿粗壯(2)該草木灰中的質量分數 。(3)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1)鉀;③(2)設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為x。x=0.734g該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答:該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為9.8%;(3)設反應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y。y=0.793g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74%。【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分析,(2)(3)采取差量法,由加入草木灰前后溶液質量增加量,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恰好完全反應時參加反應的碳酸鉀的質量及生成的氯化鉀的質量,然后分別利用碳酸鉀與草木炭的質量比、氯化鉀與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比計算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及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1)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給植物補充鉀(K)元素;如果缺乏鉀元素,植物植株矮小,葉有褐斑;故填③;(1)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給植物補充鉀(K)元素;如果缺乏鉀元素,植物植株矮小,葉有褐斑;故填③;(2)見答案;(3)見答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 化學方程式計算(學生版).docx 專題1 化學方程式計算(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