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核心目標】①文化自信:掌握本單元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背誦詩文片段,讓學生引導學生大膽地猜讀生字,自主學習課文,積累詞語,并運用表示動作感受祖國文字的優美。②語言運用: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良好的發音吐字習慣,做到語氣語調自然、不做作。每次朗讀要達到應有的目的,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充分調動學生讀的興趣,遇到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閱讀方面要引導學生借助圖片或關鍵詞了解課文內容,能提取明顯的信息,再進行交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中科學奧秘的興趣。③思維能力:觀察大自然,每篇課文中都包含一些關于自然地科學知識,用于幫助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現象和自然規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④審美創造:讓學生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告訴學生我們要從小學會獨立的生活,遇到問題要多問、多想,才能找到正確答案的道理,要學會仔細觀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能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教學重點】1. 認識“沿、答”等生字,會寫“井、沿、喝、渴”四個生字。2.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教學難點】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它們的說法不一致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教學過程】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1. 出示謎語:橫看是二,豎看也是二。(打一字)(1)謎底:井(2)隨文識字:字理識字,結合圖片記憶井字。2. 引出課題:坐井觀天(1)學生觀察“觀”字,發現左右部件筆畫穿插,猜測生字意思。(2)師小節:見字旁的“觀”就是看,觀天就是看天。結合字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字義,識記生字。3. 教師介紹單元主題,介紹寓言特點。小結: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著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觀天》會藏著什么道理呢?任務一 初讀課文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邊讀邊標注自然段。(7個自然段)(3)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它們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事情?2. 整體感知。(1)人物:青蛙、小鳥。所在位置:井底、空中。事件:爭論天空到底有多大?(2)你能結合以上關鍵信息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3. 學習第一自然段。(1)出示辯論地點:青蛙坐在井里,小鳥落在井沿上。(2)隨文識字:井、沿,指導書寫。(3)拓展識字:沿。碗沿、河沿。4.理解內容,理清課文層次。(1)讀2~7自然段,思考: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對話。師引導:像這樣一問一答是一次對話,數一數它們一共有幾次對話?(3次)任務二 小小辯論家三、精讀課文,學習第一次對話。過渡:它們就這樣爭來爭去,這哪里是個辦法。于是小鳥和青蛙提議,今天在我們xx班小朋友們的見證下舉辦一場激烈的辯論賽,看看誰的理由更有道理。接下來有請雙方辯手閃亮登場。1. 指導朗讀第一次對話。2. 講解“一百里”距離。單位換算成米,和跑道相比,相當于跑了125圈。3. 出示小鳥飛翔的視頻。感受距離之遠。4. 引導感受“天之大”的句子。出示句子:小鳥飛過了海洋、飛過了草原、飛過了森林......。飛過了這么多地方,飛了一百多里,會有什么感受?5.隨文識字:渴、喝。(1)觀察這兩個字,在構字時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2)組詞:口渴、干渴。喝水、喝茶。四、拓展思維,學習第二次對話。1. 同桌讀第二次對話,提問:青蛙和小鳥的觀點分別是什么?2. 理解關鍵詞“大話”:吹牛的意思。3. 出示特效圖,對比觀察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鳥眼中的天。感受青蛙的懷疑、不相信。4. 課堂小實驗:將手邊的紙張卷起來,通過紙筒看黑板,你發現了什么?(只能看到一部分黑板)5. 運用句式:“因為......所以......”,引導說一說青蛙認為天空小的原因。6. 引導讀懂小鳥的觀點。(1)小鳥觀點:青蛙弄錯了,天無邊無際。(2)理解關鍵詞“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邊界。(3)拓展“無邊無際”:沙漠、草原、大海。7. 指導朗讀。(1)“別”要讀出勸告的語氣。“井口、那么遠”等詞語,語調上揚,讀出青蛙的自以為是、不相信。(2)“很”字,表示強調,讀出小鳥真誠勸告的語氣。句末的“哪”要輕讀,表示感嘆。過渡:辯論賽進行了這么久,天到底有多大?誰都不相信誰,接著往后看,它們又有話說了。四、方法實踐,學習第三次對話。1. 引讀:小鳥說天空無邊無際,青蛙想到自己一抬頭就能看到天,就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笑了,說“ ”(齊讀)2. 引導想象:想象自己是這只小青蛙,一直坐在井里,看著頭頂的天空,咱們一起來做一做抬頭的動作,再來讀一讀青蛙話。(讀出自大的語氣)3. 引讀:這個時候小鳥也笑了,說“ ”(齊讀)4. 體會小鳥情感:是無奈、帶有勸告意味的笑。5. 指導朗讀第三次對話。重讀“是、天天、一...就...”等關鍵詞,讀出青蛙的自大和小鳥的無奈。五、身臨其境,合作表演。此環節可靈活運用,可同桌相互扮演、男女生扮演、學生單獨上臺表演等。旨在引導學生將三次對話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情緒等表達出來,從而熟練的讀好對話。六、創編對話,感悟道理。1. 引導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當你跳出井口后,你會看到什么,想說些什么?2. 總結明白出的道理。小鳥--站得高,看得遠。 青蛙--見識短淺,盲目自信。3. 總結寓言的特點:采用夸張的手法,將人物的問題和缺點放大,讓人讀后能收到觸動。4. 出示辯論賽結果:小鳥獲勝。任務三 小小書法家七、指導書寫“觀、喝、渴”(根據課堂時間設置書寫字數)1. 書寫“觀”。(1)觀察漢字:左右結構,左窄右寬,(2)指導關鍵筆順:“又”第二筆是長點;“見”首筆豎貼豎中線,下端過橫中線。(3)教師范寫,學生書寫。強調調整坐姿和書寫姿勢。2. 書寫“渴、喝”(1)觀察漢字,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異同。(2)教師范寫。喝:左邊的“口”,要寫得高且小,第一筆豎要在左上格中間起筆,橫中線收筆,右邊的扁“日”,不要寫得太大,第一筆在豎中線,偏左起筆。短撇要在日的第一筆豎下起筆,橫折鉤的折要超過扁“日”才能寫折畫。“人”的末筆捺寫成點,最后的豎折,在短撇的左下方起筆。(3)學生遷移練習寫字“渴”,教師巡視,相機評價。生活運用: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像青蛙一樣坐井觀天的人?你會怎么去面對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