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高二歷史考試試卷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二里頭遺址中有一處淺穴式家族墓地.墓主生前為鑄鍋工匠或高等級鑄銅管理者。這類成員從事相同職業、死后就近埋葬的現象在二里頭遺址中十分普遍,形成了家族墓地與不同功能的建筑遺跡在空間上緊密結合的特色墓地。這可用于佐證當時()A.社會管理能力十分強大B.早期國家形態初具雛形C.社會分工呈現細化傾向D.手工制造技術較為先進2.西周實行國野分治,作為被征服地區的傳統居民-野人,只能以助耕公田的方式為國家負擔勞役地租,而以周部族為主體的統治部族-國人,則能以產品的十分之一充當軍費,當兵作戰。春秋時,野人亦可“作州兵”、“作丘賦”,國野差別漸趨縮小。戰國時,國野之間的差別最終泯滅,同為普通平民。這一變化表明()A.百姓成為普通民眾的通稱B.國家管理的血緣因素逐步弱化C.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D.國人干政的民主傳統得以強化3.漢武帝寵幸中朝官,并從中選拔了一批官吏出任外朝大臣,如衛青、霍去病、桑弘羊、主父偃等,這些人有的在經濟上貫徹鹽鐵官營,實行均輸平準,改革幣制,有的代替皇帝巡行各地。由此可見,中外朝制度()A.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B.實現了君權與相權間的平衡C.從輔佐皇權演變為反噬力量D.優化了中樞權力結構4.澶淵之盟達成后,宋真宗欲“封禪泰山,鎮服四海”,又恐為宰相王旦所阻,竟在宮中單獨宴請王旦并賜御酒,王旦回家后才發現御賜酒樽中盡是珠寶。封禪大典后,王旦對未能阻止此類勞民傷財的鬧劇后悔不已。這說明宋真宗時期()A.君權受到多重限制B.官場風氣腐朽黑暗C.相權不斷遭到削弱D.文人政治特征明顯5.明中后期,“大抵日本所須,皆產自中國......如饒之瓷器,湖之線棉,漳之紗絹,松之棉布,尤為彼國所重”。閩人“聞日本可市......即以財貨往市之,得獲大利而歸”,吳越之民“往則載貨揚航以市海為名,歸則镕金附身”。上述現象的出現A.有利于商業航海技術的提升B.動搖了小農經濟的統治地位C.有利于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D.體現了重商主義思想的傳播6.如表為19世紀40年代中國士人翻譯引用或自編書籍中關于法國大革命的部分表述。這可用于說明,當時中國()作品 路易十六的 評價 對法國大革命 的評價 法國大革命的原因分析《萬國地理全圖集》 國主好色 正義 妾婦弄權,庶民怨之,廢戕其主,而自擇君。《地理備考》 正義 國勢大亂、國人擁藏拿破侖。《外國史略》 不修政事,國主好色 正義 國庫耗于妃妾,乃議增餉以補國用,民心不服。《瀛寰志略》 王好漁色,內 寵擅權擾民 正義 民不能堪。A.學術研究視野得到拓展B.開放與保守并存的時代烙印C.近代民族意識覺醒的漸進性D.近代化探索歷程的曲折7.下圖為1859年發表于英國某雜志的一幅漫畫。圖中所示“聯盟”()A.強迫清政府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B.迫使日本最終歸還遼東半島C.進攻天京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D.獲取鴉片貿易合法化的特權8.如圖為現珍藏在江西省弋陽縣檔案館內編號為002844的股票。該股票的發行()A.表明根據地注重保護工商業發展B.仰賴于蘇維埃政權的政府信用C.印證革命統一戰線的影響力提升D.助推民族企業管理方式的創新9.毛澤東曾在一份黨內指示中指出:“應該吸引愿來的外地資本家...開辦實業。應該獎勵民營企業,而把政府經營的國營企業只當作整個企業的一部分...認真地、精細地而不是粗枝大葉地去組織各根據地上的經濟,達到自給自足的目的?!痹撝甘镜穆鋵嵱欣冢ǎ?br/>A.陜甘寧邊區經濟的全面發展B.蘇區土地革命的開展C.三大戰役的順利推進D.新中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10.196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法國前總理富爾時說:“莫斯科三國(備注:蘇美英)部分禁核試驗條約,你們沒有簽字,我們也反對。”“我們都贊成在國際上應該維護世界和平,不允許幾個大國壟斷世界事務。”這表明()A.中法建交共同反對美蘇霸權主義B.西方孤立中國政策宣告失敗C.中國已打破美蘇大國核壟斷D.中國與西方關系突破迎來新契機11.涅伽達文化I(約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遺址已發現有居住地和墓地,居住地筑有防御工事,墓穴已有充裕簡陋之別。1546號墓出土了一塊陶罐破片,罐標上是一間帶有圓層頂的房子,頂上棲息著一只小鳥,小鳥是隼鷹神荷魯斯的粗略形象,荷魯斯是法老時代國王的保護神。據此可知,涅伽達文化I時代埃及地區()A.國家權力萌芽B.國王權威至高無上C.初步實現統一D.已經邁入階級社會12.13~14世紀西歐市政廳修建起來,上層為市長與市政委員的會議室,用于組織市民立法活動和執行法律,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行會的領導者和城市新貴族還在此舉行舞會和聚會,是新貴族階層的集體性宮殿。這反映出當時這些地區()A.城市功能漸趨多元化B.權力結構呈現出多頭領導特征C.社會轉型因素已孕育D.貴族勢力滲透手工業行會內部13.17世紀以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崇尚“發現論”,即因該國“發現”而被教皇賜予美洲土地的財產權或產權;17世紀以后,英國用格勞秀斯的殖民地財產化理論對“發現論”發起挑戰,宣稱只有“有效統治”即確立管轄和統治機制才符合萬國法。這一變化表明()A.美洲成為西歐各國爭奪的焦點B.國際法成為殖民爭奪的工具C.殖民擴張的經濟目的退居次位D.國家治理呈現出法制化趨勢14.如圖是1870年英國《笨拙報》上刊登的一幅漫畫,畫面中的巴黎女神在一片廢墟之上拿起武器,向以威廉一世為首的“強盜們”發起抗爭。該漫畫()A.歌頌了巴黎公社戰士的愛國精神B.折射出英國傳統的外交理念C.諷刺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虛偽D.揭示了近代主權意識的覺醒15.一戰后德國保守主義宣稱德國要求停戰時,德國軍隊本身仍然完好無損,而因為國內左派勢力和敵人的勾結,使得國內民眾出現罷工、破壞生產等情緒和行動,從而出現了關于德國戰敗原因的“刀刺在背傳說”(如下圖)。這揭示了()A.戰后國際秩序暗含危機B.輿論宣傳左右戰爭形勢C.西方世界精神危機凸顯D.德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16.如圖為1965~1995年發展中國家部分商品在出口貿易中所占份額情況(單位:%)。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發展中國家()A.農業發展對外依賴度較高B.產業結構局部調整受制于霸權主義C.在國際分工中的優勢得到一定提升D.外向型經濟模式成為主導二、材料分析題(17題14分,18題12分,19題14分,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戰國形勢圖材料二皇帝奮威,德并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摘編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表萬余里。-摘編自《史記·蒙恬列傳》材料三 清朝入關后,一直沒有修繕過長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帶的城墻有不少地方損壞倒塌,邊防總兵蔡元上疏朝廷請求修繕,工部等建議康熙帝予以批準??滴醯壅J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秦筑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摘編自《清圣祖實錄》(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修筑長城與戰國修筑長城的不同之處。(8分)(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康熙帝對修筑長城的看法。(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1930年間的上海:到處是人潮,在各種交通工具之間,在老式和新式汽車之間,在為爭得人力車費而瘋狂奔跑的苦力之間,冒險地擠來擠去;遠處傳來一陣陣清脆的打麻將牌聲以及在回力球場和跑狗場里賭博的喧鬧聲;滿街幽微地散發著甘甜而辛辣的鴉片煙氣味;無數乞丐及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的孩子們哀聲乞討;里弄里,家庭主婦們倒洗馬桶的聲音和生煤球爐子的青煙以及橫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掛著的“萬國旗”,使里弄顯得狹窄、雜亂和壓抑。-摘編自嚴昌洪《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材料二1934年1月,毛澤東指出:“我們要勝利,一定還要做很多的工作......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傊?,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br/>-摘自《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材料三1945年7月,黃炎培訪問延安后在日記中寫到:當地老百姓衣服整潔,鄉村來的婦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沒有發現紳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灑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裝束的女子,沒有襤褸污穢的流浪者,在街上沒有看見過面帶煙容而頹唐的人。-摘編自黃炎培《八十年來》(1)根據材料一,概括當時上海社會生活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延安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影響。(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糧食產量的嚴重不足極大影響了主要依靠外部糧食供應的城市的發展,城市中大量人口處于營養不足狀態。中世紀城市對生活垃圾乃至人畜排泄物隨處棄置,雨水、污水在路邊簡單的露天雨水道中流過,飲水受到嚴重污染。極為惡劣的衛生狀況,大量健康狀況不良的人口聚集,終于導致了1347-1351年歐洲規??涨暗氖笠弑l。-摘編自唐琳《西方城市化進程的生態問題分析》材料二 九江海關始建于1861年,是連接亞歐大陸中俄萬里茶道的首要關口,在萬里茶道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外觀融合了西式建筑形式,在舊址內部改造的過程中,面臨著由于工業園區搬遷導致交通不便等挑戰,使得舊址文化更易被埋沒。九江姑塘海關分關舊址位于九江市姑塘鎮,附近有孤山寺和娘娘亭,吸引了大量來自本地和外地的游客。-摘編自盧志安、秦承楠《城市更新背景下舊址改造設計研究-以九江姑塘海關分關舊址為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方城市化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九江海關舊址的歷史文化價值。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城市化發展帶給我們的啟示。(8分)20.下列圖片反映了14世紀以來部分世界歷史事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任意選取以上兩幅或三幅相互關聯的歷史圖片,擬定一個主題,并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史實予以說明。(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成文。)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高二歷史考試試卷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5CBADC6-10BDBAD11-15ACBBA16.C二.材料分析題17.(1)背景:戰國時各國爭戰不斷;秦朝則完成了統一,建立了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目的:戰國時各國為了應對他國威脅;秦朝則為了應對北方少數民族(匈奴)的威脅。形制:戰國時各國修筑本國邊境長城;秦朝將戰國時北方諸國原有長城連接起來,綿延不斷。(8分,答對兩點即可,但是每點作答必須涉及秦朝與戰國兩方面)(2)看法:康熙帝反對修筑長城,認為以民為本即可實現國家安定。評析:宋元以來,隨著草原與中原民族交融的不斷加強,長城的防御功能逐漸減弱??滴醯郾种螄安粚J央U阻”“惟在修德安民”的民本理念,認為修長城勞民傷財。事實上,長城在歷史上防御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作用有限。再加上清朝疆域廣闊,長城并非清朝邊界,均對康熙帝反對修長城有一定影響??傊?,康熙帝受民本思想的影響,認為國家統治只要得到民眾的擁護就能長治久安。這一看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6分。需寫出看法再評析)18.(1)特點:新舊并呈,多元發展;貧富差距較大,社會階層不平衡;人口稠密。4分,答對兩點即可)(2)原因:1934年: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社會動蕩;經濟發展水平有限,人民生活水平低下。1945年:中共加強對陜甘寧邊區的社會治理;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生活趨于穩定;敵后抗日根據地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政權得到鞏固。影響:有利于中國共產黨政權建設經驗的積累;有利于百姓生活穩定、安居樂業,社會發展;有利于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8分,原因和影響分別4分)19.(1)歷史背景:國家結構松散,社會治理混亂;莊園制度逐漸瓦解,新興城市數量增多;工商業發展,城市人口增加,規模擴大;農業生產水平有限,糧食供應不足;醫療衛生條件差。6(分,答對三點即可)(2)價值:用于研究中國海關、關隘歷史;用于研究中外貿易發展史;具有建筑藝術價值;有利于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啟示:兼顧社會發展與文化保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長遠規劃、科學布局。(8分,價值和啟示分別4分)20.(12分)示例:選擇:圖片3、圖片4、圖片5主題: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說明: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思想進一步解放,17-18世紀啟蒙運動應運而生。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理性與科學)大旗,抨擊專制王權、教權和封建制度,對未來社會提出政治構想,如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法治和權力制衡等。啟蒙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有利于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結論: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啟蒙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成為資產階級斗爭的思想武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