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一中、三中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美國科普作家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在第82位,在西方人眼里隋文帝是僅次于秦始皇的頗具影響力的皇帝。下列能體現隋文帝一生最大作為的是( )A.加強中央集權 B.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C.開通大運河 D.實現國家統一2.在中國古代,地理環境是分裂出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大江大河的阻隔。為防止由此造成分裂,鞏固統一,隋朝采取的措施是( )A.開鑿靈渠 B.開通大運河 C.創立科舉制 D.修建長城3.在知識問答環節,歷史老師為本次活動準備了趣味對聯小游戲。最適合填入下聯空缺處的是( )上聯:開明君主鑒隋弊 下聯 : 開唐興A.文景之治 B.漢武盛世 C.光武中興 D.貞觀之治4.【教材P12圖片改編】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列是四位同學根據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為武則天撰寫的碑文,其中最恰當的是( )乾陵無字碑A.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為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基礎C.善于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D.開鑿大運河,造福后世5.讀圖,下列選項中,與下示知識結構圖最符合的主標題是( )A.唐朝繁榮的社會經濟 B.宋朝繁華的都市生活C.明朝突出的科技成就 D.清朝成熟的商業網絡6.唐代社會各階層包括女性都愛好體育。唐高祖愛下圍棋,唐太宗是射箭好手,唐玄宗不僅是馬球能手,還愛好圍棋、打獵等,很多皇帝都愛好馬球。大詩人杜甫曾是足球愛好者。這反映了唐朝( )A.君主專制加強 B.崇尚重武輕文C.社會經濟繁榮 D.社會風氣開放7.小錢幣中蘊含著大歷史。下面兩枚錢幣可用于研究唐朝( )A.中外交流 B.社會風氣 C.生產技術 D.政治制度8.高僧玄奘和鑒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難萬險,終于到達理想的彼岸。從“西行”和“東渡”可以看出,唐朝對外交流的特點是( )A.高度繁榮,太平盛世 B.對外開放,雙向交流C.源遠流長,澤被東西 D.外來文化,全面吸收9.五代十國后期,北方繼續保持了后唐時就形成的基本完整局面,而南方的九個政權在經過兼并后也變為五個。這種狀況( )A.使北方經濟能穩定發展 B.造成了南方的戰亂更多C.斷絕了各地的經濟聯系 D.反映了統一的必然趨勢10.思維導圖是有效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疤瞥ネ觥钡乃季S導圖中空白處分別應填( )A.黃巢起義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五代十國C.安史之亂黃巢起義 D.安史之亂藩鎮割據11.如下圖反映的是秦漢至明清中央機構的演變。由此可知( )A.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B.中央集權不斷加強C.制度變革無規律可循 D.丞相的地位逐步降低12.據統計,《全唐詩》收錄了2200多位詩人的48900余首詩歌,《全宋詩》收錄了近萬人的詩作,錄詩二十余萬首。這一數據表明宋代 ( )A.積貧積弱 B.政治清明 C.商貿發達 D.文學繁榮13.《蔡忠惠公文集》中寫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伺之臣,文士也 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雖有武臣,蓋僅有也?!边@一現象體現的統治策略是( )A.以法治國 B.重文輕武 C.重農抑商 D.無為而治14.新考法圖片類比 文物是我們解讀歷史密碼的重要途徑,根據如圖的貨幣樣式,結合宋代歷史,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方針 B.北宋的手工業技術穩定發展C.北宋海外貿易繁榮 D.遼宋夏時期民族政權之間的交流互鑒15.“它相當于今天的海關,見證了中國宋元明初三朝的海上貿易之繁榮?!辈牧现械摹八笔侵福? )A.御史臺 B.北庭都護府C.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D.市舶司16.在我國歷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完顏阿骨打 D.阿保機17.“風從草原走過,吹散多少傳說,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釀成歌……到處傳揚你的恩德,在牧人心頭銘刻?!边@首《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傳揚的“恩德”是( )A.滅亡西夏 B.統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修筑長城18.“史實”是對歷史事實的描述,“史論”是對歷史的解釋和評價。屬于“史論”的是( )A.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B.1276年,元軍攻入臨安,南宋滅亡C.文天祥等人開展抗元斗爭D.元朝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據記載,忽必烈“圣度優宏,開白炳,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這體現了他( )A.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 B.重視思想領域的控制C.結束民族政權的并立 D.加強邊疆地區的治理20.元朝時,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遷入中國,同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逐步融合,相互通婚,逐漸形成一個新民族,這個民族是( )A.維吾爾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二、綜合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魏晉南北朝與隋朝選官制度對比表魏晉南北朝的選官制度 隋朝的選官制度選拔方式 推舉 國家公開統一考試決定權歸屬 地方權貴壟斷 中央(吏部)對象范圍 士族地主或名門望族 全國的人才選拔標準 門第出身、家族名望 真才實學、考試成績材料三 大運河開通后,洛陽成為東連江都、余杭,北通涿郡,西接長安的交通中心,經濟日益繁榮。隋煬帝時,以洛陽為東都,煬帝和朝臣帶駐東都,東都成為實際上的都城。——摘編自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1)根據材料一,指出圖一圖二所反映歷史事物的名稱及出現時期。(2)根據材料二,指出隋朝選官制度的名稱,并從不同角度分析其歷史進步性。(3)根據材料三,概括大運河開通對于洛陽城市發展的影響。22.唐朝前期,社會呈現一派繁盛景象。七年級某班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歷史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完成下面任務。材料一 唐都長安的城市規劃井然有序,城中有東、西兩市,是主要的商業區,這里商鋪林立;城內所建100多個坊,是居民區,居住人口達百萬。當時,國內各族和國外的商人、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工匠等云集長安。長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規劃獨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摘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二資料序號 資料① 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② 唐詩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僅《全唐詩》輯錄的詩歌就有近5萬首③ 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圖圖(監獄)???,馬牛布野,外戶不閉材料三玄奘,西行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研習佛法。10多年后,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據他的口述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鑒真,受邀請東渡日本,前5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鑒真矢志不渝,進行第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的圖文內容,概括唐都長安城的特點。(2)如果把材料二的資料按照下表的研究角度進行分類,請你把對應的資料序號填入表中。研究角度 唐朝社會安定 唐朝民族交融 唐朝文化輝煌資料序號(3)根據材料三,比較玄奘和鑒真的經歷有哪些共同之處?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古代科技在宋朝得到了重要發展。其中一項發明將薄鐵片剪裁成魚形,以炭火燒紅,然后取出鐵片,讓魚尾對準子位,蘸在水盆之中,在地球磁場作用下,鐵片便會被磁化?!裴権灤粜静?,放入盛水的瓷碗內,借助浮力,使磁針浮于水面,指示南北。這項發明實用性強,最先應用于航海導航。——摘編自劉煒主編,杭侃著《中華文明傳真(兩宋)》 圖1 圖2 圖3 圖4材料二 活字印刷術發展示意圖(部分)(1)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材料一中這項科技發明的名稱,指出圖1至圖4實物模型中哪個最貼近材料一的描述。并分析它在宋代廣泛應用的經濟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活字印刷術發展的特點。(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能得出怎樣的歷史結論?三、材料題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朝的對外貿易交流極為繁盛。一方面,許多外商來華貿易,長安、廣州、揚州等大城市均聚集著大量外國商人。另一方面,華商足跡也遠涉歐亞地區。當時,中國商人不僅能到達東南亞、中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經商,甚至可能有遠至歐洲者。——摘編自錢穆《中國經濟史》材料二 鄭和所率船隊滿載瓷器、茶葉、鐵器、農具、金銀和絲綢等國內產品,去換取亞非各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奇珍。鄭和每到一國,就給其國王贈送中國禮物,表明建立友好關系的愿望,同時與各國的商民和平交易。與此同時,亞非許多國家派遣使節入明進行朝貢和貿易。——摘編自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三 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在陸上只有恰克圖與外國通商……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更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唐朝對外貿易交流的特點有哪些?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唐朝時期中外交往的具體史實。(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鄭和下西洋產生的影響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出清政府實行什么對外政策?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該政策產生的消極影響有哪些?25.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材料一 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于吐蕃。弄贊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于河源。見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既而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舊唐書·吐蕃傳》材料二 中國古代某階段示意圖材料三 從整體來考察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發展規律,不難看出,既有階段性的友好,也有階段性的戰爭。在和好階段,雙方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好局面,盡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維持較長時間的和好;在戰爭階段內,也有一些謀求和好的活動。——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材料四 元朝大一統的政治形勢,極大的促進了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聯系和發展.而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聯系的進一步加強,鞏固了空前統一的國家……改變了宋、遼、西夏、金對峙時期各少數民族偏守一隅的狀況,過去視為邊陲絕域的地區與中原地區成為同呼吸共命運的統一整體。——摘編自寧欣《中國古代史》(1)請寫出材料二圖中①、②分別代表的政權。依據示意圖指出該階段的歷史發展趨勢。(2)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兩宋時期和少數民族政權“階段性的友好”事例。(3)根據材料四,歸納元朝時期民族融合產生的重要影響。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個新民族,它的名稱是什么?《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一中、三中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D2.B3.D4.B5.A6.D7.A8.B9.D10.C11.A12.D13.B14.D15.D16.A17.B18.D19.A20.B21.(1)大運河、趙州橋。隋朝。(2)科舉制。選拔方式由推舉變為公開考試,選拔依據從注重門第到注重才能,更加公平公正;選官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3)大運河開通后,洛陽成為全國交通中心;經濟日益繁榮;被隋煬帝作為東都,成為實際都城。22.(1)特點:規模宏偉;規劃井然有序;市坊分離;商業繁榮;是國際大都市;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唐朝社會安定:③;唐朝民族交融:①;唐朝文化輝煌:②(3)共同之處:都遠赴鄰國,經歷了艱辛;都傳播了佛教;都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都體現了唐朝開放的政策。23.(1)名稱:指南針;實物模型:圖2。原因:經濟重心南移的推動;海外貿易繁榮的需要。(2)特點:不斷創新;使用材料多樣化;中西交流。(3)結論:科技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中國古代科技影響世界;中外科技交流才能推動世界進步等。(其他符合要求結論亦可)24.(1)特點:交流范圍廣;交流國家多;雙向交流。史實:鑒真東渡;玄奘西行。(2)影響: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3)政策:閉關鎖國政策。影響: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蚯逭什阶苑?,閉關自守,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25.(1)政權:①遼;②金。趨勢:由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2)宋太祖晚期,宋遼之間保持友好關系,雙方互通使節;澶淵之盟,宋遼之間保持了較長時間和平友好局面。宋夏和議;南宋時期,宋金和議。(3)促進了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聯系和發展;鞏固了空前統一的國家;改變了各少數民族偏守一隅的狀況;成為同呼吸共命運的統一整體?;鼗兀ɑ刈宓那吧恚?/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