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狼》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文化自信:了解狼的不同文化形象,正確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難點)語言運用:積累重點文言詞語,掌握常見的文言句式。思維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旨。(重點)審美創造:欣賞文章緊張曲折的情節,感受文言小說《聊齋志異》的魅力。教學重難點:復述故事,理清故事情節;抓關鍵詞句,分析狼和屠戶的形象;探究課文意味深長的寓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一書贊嘆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贊此人的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大家知道此書是哪部著作嗎?那此人又是誰呢?對,此書是《聊齋志異》,此人便是蒲松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蒲松齡的《狼》,一起去感受有趣味的故事,感悟有韻味的道理。二、知人論世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____,一字____,別號____,世稱____,自稱____,現山東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 “聊齋”是______,“志”是______,“異”指_____。相傳蒲松齡曾擺過一個茶攤,為過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_______,久而久之,蒲松齡搜集了如此豐富的資料,寫成了此書。《聊齋志異》是一部______集。郭沫若曾經這樣評價“________,________。”官虎吏狼,抨擊黑暗的封建社會。”三、聽讀、自讀課文1.出示無標點課文,學生自讀加句讀(提問四五名同學)。2.出示加好標點的課文,學生再讀。3.老師范讀(學生聽清字音,節奏);學生自由讀。4.讀音檢測綴行( ) 大窘( ) 苫蔽( ) 眈眈( ) 黠( ) 瞑( )尻尾( ) 假寐( ) 少時( ) 弛( ) 意暇甚 ( ) 5.小組互讀,揣摩語氣,讀出韻味。6.個人展示朗讀。四、疏通文意1.自譯:結合注釋,圈出不解之處。2.互助:同桌共同解決疑難,記下未解之疑。3.質疑:提出疑惑,同學解答,老師補充明確。五、選角色復述課文請同學們從屠戶、狼大、狼二中任意選擇一個角色,以他的口吻復述故事。(每一個角色各選擇一到兩個同學展示)六、再讀感知1.通讀全文,作者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簡述故事)提示:課文主要講了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故事。2.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看,可以怎樣概括?(在下面的箭頭里填上一個動詞,概括故事情節。)【 】狼→【 】狼→【 】狼→【 】狼提示:遇狼、俱狼、御狼、殺狼七、研讀探究1.本文哪些語句表現了狼的狡猾和貪婪?2.屠戶的機智表現在什么地方?3.文章是如何刻畫屠戶形象的?提示:1.表現狼的貪婪的句子:綴行甚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兩狼之并驅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表現狼的狡猾的句子: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2.表現屠戶的機智的句子:顧野有麥場,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自后斷其股,亦斃之。3.正面描寫心理描寫 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動作描寫 ①“投以骨”“復投之”—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②“顧”“奔”“倚”“弛”“持”—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護自己,準備反擊。③“暴起”“劈”“斃”—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側面描寫一屠晚歸“晚”,環境描寫,渲染孤寂陰森恐怖的氛圍。狼的“狡猾”“頃刻兩斃”反襯屠戶的機智勇敢。八、討論探究1.找出能夠概括文章中心的語句?2.“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 從這個故事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發?(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提示:1.“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議狼)2.不是,狼在此實際上是惡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種貪婪、兇狠、狡詐、愚蠢的惡人,說明對待這種象惡狼的惡人不能心慈手軟而應該像屠戶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禽獸再狡猾也斗不過聰明的人,像狼一樣的壞人不管耍什么花招,終究會被識破,自取滅亡。通過狼貪心不足遭到滅亡的故事,告誡我們做什么事不能太貪。九、歸納拓展1.主旨(學生自行歸納,展示,老師點撥) 本文記述了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最后殺狼的故事。說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過人的道理,并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邪惡勢力應丟掉幻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2.出示補充材料(學生自讀,討論故事內容情節)《狼三則》中的第一則:有屠人貨(賣)肉歸,日已暮,一狼來,瞰(窺視)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退);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相當于“之乎”)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qūn xún,有所顧慮而徘徊)近視,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狼三則》中的第三則: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豬)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三事皆出于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十、作業布置發揮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則白話故事。注意充實內容,增加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十一、板書設計敘狼 議 止增笑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